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2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成都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②班主任教师和50~59岁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又偏低;③女教师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结论。注意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关注教师中的特殊群体。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1: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新模式构建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师;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发展;构建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己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在这个时代精神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仅关注人的弱点和错误,而是关注和建设人的优势和正面力量。心理学不再仅仅与健康与疾病有关,而是更关心人的成长和智慧。

一、积极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

1.积极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核心观念。

积极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核心观念是强调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任何问题,还包括个体各种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产生和增加。长期以来,人们对积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中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分歧在于把积极看作是消除消极以后的附属结果还是把积极与消极看作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定义性变量。传统心理健康理论把价值重心定位于消除心理问题,即没有心理问题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积极心理学则把自己的价值重心转向于发掘和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上。这种对心理健康的界定其实意味着积极心理学在健康与问题之间划出了一个非“正”也非“负“的”零”状态,主张这个中间状态不应该被当作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

2.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品质培养价值的观念。

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品质培养价值的观念是强调积极品质的培养有利于降低个体心理疾病的易感性,使个体更好地应对负性或压力事件。这方面研究最卓有成效的当数弗雷德里克森( Fredrickson) 对积极情绪的研究。虽然情绪并非心理品质本身,但它却是保证机体平衡的条件,也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人的心理品质的突出表征。考察积极情绪是研究积极品质的基础之一。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指出: 消极情绪会限制一个人在某情景下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 而积极情绪则扩大一个人在某情景下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即它能在特定的情景下促使人冲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出现更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也即更有创造性———这也是教师积极的品质之一) 。另外,国内学者任俊认为: 心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但传统心理学的预防观总是针对成员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而采取措施,并从外部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期望用消除消极体验来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积极心理学提倡一种新的预防观,即让社会成员自己预防自己。什么样的人才会自己预防自己?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只有人自身的积极品质才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

3.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品质培养可能性的观念。

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品质培养可能性的观念是强调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对心理品质的影响,因而其實质是强调积极品质培养的广阔前景。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虽然也不忽视先天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更强调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强调的人格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然后在一定的生理机制的作用下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因此,人格( 在此主要指积极品质) 是个体内化外在活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积极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积极心理学在此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积极的“基准线”,每个人都可以在其“基准线”上的基础上更为积极。在塞利格曼( Martin E. P. Selig- man) 看来: 积极品质包括优势与天赋。天赋包括良好的乐感、姣好的容貌或飞毛腿等。塞利格曼认为优势是道德上的特性而天赋则没有道德意味。此外,天赋一般是指天生的,不像优势可以培养。如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百米的速度,或涂上化妆品以更美丽等等,不过这些改进都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现有水平上再增加一点而己。但勇敢、创造性、公平等优势即使没有很好的基础也可以构建出来。只有足够的练习、持之以恒、良好的教导、全心投入,这些优势就可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1 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层面原因

首先,社会期望不够合理,教师角色定位失当。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长足实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大背景下,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公众在通识上就认为个体只要接受了足够、良好的学校教育,成才是必然的事,较少考虑到社会教育、历练实践、机遇与社会趋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高期望的社会背景下, 教师角色被严重异化, 代表做法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不成熟的理念,将教师能力无限放大、完全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束缚了多少教师的创造性做法和“因材施教”之心,只能着眼于高分、高中。 “高期望-低地位”的社会层面的现实因素,引发了教师强烈的内心冲突、不平衡感及高压、高焦虑状态。

2.2 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组织层面原因

随着教师评聘制度的改革,每个学校又根据校情制定了详细而繁复的评定及考核方案,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去应对各种考核与评比。 学校在制定考核方案的时效性、延续性及公平性上,常常不能合理变通,使得教师疲于应付, 会滋生一些不满或失望等情绪。 在疫情等特殊时期,每日晨午检、陪餐、午休、晚自习、线上线下家访等,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教师群体普遍是心理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免会产生消极悲观、职业倦怠等不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孟维杰,马甜语. 诠释与转换: 积极心理健康及其当代理解[J]. 心理科学,2012,( 1) .

[2]任俊 . 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张积家,陆爱桃. 十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教育研究,2008,( 1) .

[4]刘翔平,曹新美.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 教育研究,2008,( 2) .

[5]王智,李西营,张大均. 中国近 20 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10,( 2) .

[6]陈浩彬,苗元江. 幸福与幸福的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7) .

作者:侯书英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2:

成都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初探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成都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上;②班主任教师和50~59岁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又偏低;③女教师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结论。注意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关注教师中的特殊群体。

[关键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焦虑

随着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日益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逐渐受到重视。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他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意识的成长中的人。在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_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家索罗门曾说过,在个体人格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然会造成许多身心发展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据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王有智等通过对158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结果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10个有关心理健康因子的平均分值都高于国内成人常模,表现突出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女性和年龄较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优于男性和年龄较小的教师。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成都市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能从实际着手促进成都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更好地提高成都市基础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从成都市3所中学随机选取教师122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1份。调查对象分布情况为:男30人,女61人;班主任42人,非班主任47人;20~29岁20人,30~39岁48人,40~49岁20人.50~59岁3人。

1.2 测量工具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被试进行测查。该问卷涉及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采取5级评分制(1~5分)。问卷含10个因子,统计指标分为总分和因子分。

1.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测试具有统一的指导语,问卷施测采用匿名操作技术,调查结束后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200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教师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本次调查的91名中学教师量表的总得分略高于全国常模,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平均分也高于国内常模,进一步检验发现,总分与各因子的得分与相应常模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整体情况来看,这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普通人群要差一些,这一点与1995年戴昭的研究Ⅲ有所不同,李建芹的研究则有类似的结果。

2.2 量表总分和总平均分在各群体上的比较。

在各群体上,非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班主任教师;各个年龄段的教师虽然差异不明显,但也接近显著性水平,其中50多岁教师的得分已经超过了常模;平均总得分在性别上差异较小。

2.3 量表因子分在各群体上的比较

2.3.1 量表各因子得分在性别上的比较。

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以及敌对4个因子上,其中男教师主要表现在前两个因子,而女教师表现在所有这四个因子上。焦虑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得分高于男性。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九个因子的得分均是女性高于男性,可见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高于男教师。

2.3.3 量表各因子得分在年龄段上的比较。

4个年龄段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其它3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躯体化因子上20~29岁的教师与30多、40多、50多岁的教师均有明显差异,在强迫症状和其它因子上也主要是这个群体和其它群体有差异。30~39岁年龄段上的教师和50多岁年龄段上的教师在躯体化和其它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得分上这两个群体在大多数因子上低于其它3个年龄段。总体看来,各因子得分有随年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20~29岁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敌对因子上,30~39岁教师则主要体现在强迫症状和抑郁因子上,40~49岁教师更可能发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3个因子上,50~59岁教师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其它4个因子上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都非常大。通过各年龄段教师得分与常模的比较发现,20~29岁教师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的低于常模,40~49岁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50~59岁教师在抑郁因子上的得分显著的高于常模。

2.4 各群体在量表各因子和相关条目上呈现阳性的百分比的比较经统计发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4个因子上呈现阳性的教师比较多,平均比率均接近40%。值得注意的是在抑郁、敌对、偏执3个因子上,得分大于常模的教师虽然较少,但呈现阳性的比例却不低,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心理往往队伍健康教育,以防止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心理健康恶化。从总体上看来,呈现阳性的教师的比例高达33%,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

在具体条目上,6、14、26、61、86 5个条目呈现阳性的教师的比率高达60%以上。在这些条目中6、61属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14、26属于抑郁因子,86属于焦虑因子。呈现阳性比率高于40%的条目中有3项属于躯体化因子,4项属于强迫症状因子,5项分别属于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

不同性别群体在8个条目上的选择,即呈现阴性还是阳性有显著性差异,这些条目主要属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通过群体性质与相关选项呈现阴性还是阳性的独立性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在19个条目上的选择有明显不同,这些条目大部分属于抑郁和其它2个因子。而是班主任和非班主任这两个教师群体在14个条目上呈现阴性还是阳性也与本身的身份有显著的相关,这些条目则大部分属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抑郁因子在所有不同群体上都体现出了差异,应该受到重点关注。

3 讨论

3.1 成都市中学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所调查教师的量表总分略高于成人常模,出现阳性的比率高达33%,中学教师的整体心理状态相对一般人群来说是不太健康的,但具体到每个因子和每个条目上,具体到每个群体和每个个体上差

异就很大了。对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因给以格外的关注。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这4个因子上,大部分群体的得分都很高,呈现阳性的比率也高于其他因子。不同群体得分出现差异也主要体现在这4个因子上。在他们所属的条目上,呈现阳性的比率也很高,不同群体呈现阴性还是阳性也有明显的差异。综合这些可以看出,中学教师的心理应激源主要来自这4方面尤其是人际关系上的压力。

3.2 班主任教师和50~59岁的教师 班主任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他们在总得分和大部分因子的得分上以及呈现阳性的条目数量上均高于非班主任教师。中学班主任除教学上的压力外,他们还会受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更易失衡,并表现为心身上的不适应、强迫症状以及产生抑郁和敌对的情绪。所以,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针对班主任的心理特点,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渠道宣泄不良情绪。50~59岁的教师是中老年即将离退休的教师,他们在所有的教师群体中是最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在量表总分上他们的得分已经超过常模,进入了警戒状态,尤其体现在身体、强迫症状及人际关系上。由于这部分教师开始进入更年期,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加上面临即将退休的不适应,相对年轻的教师来说,他们在很多方面诸如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上等会感到较大压力。对于这些中老年教师,应着重加强放松、疏导训练,帮助他们协调好人际关系,并提前做好离退休思想工作,保障好他们退休后的经济来源。

3.3 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学生的、同行的及自身的。在社会因素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发展迅速,知识的传播普及也很快,这让教师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师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当前素质教育普及和教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冲击着教师的心理。在职业方面,在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救好每个学生,但是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中的个体,其学业成绩较易衡量,但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难以评价,而且往往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比例,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这很可能导致教师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也常常被教师体验到。同时教师还要面临同行的挑战,每天都要面临各种竞争。教师有一定的理想和抱负,很渴望在事业上能获得一定的成就得到同行的认可,一旦有所差距,就会给教师带来一些失落感和落差感,这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自身来说,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临诸多问题和新的要求教师在对比之下会感到自身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与危机感,这样也不利于其心理健康。

作者:王亮生 黄岑杨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3:

试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前,部分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由于很多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影响,有的中学教师心理具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何做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同时还决定国家未来建设者的价值观取向问题。因此,分析目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调整,对整个的教育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向上,阳光健康,学高身正,但也有少部分教师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有的中学教师虽然身心疲惫,但是有时却感觉自己一事无成;有的年轻中学教师课时严重超过正常的课时要求,心理压力较大;有的中学教师认为做一个好的教师非常难,压力较大;有的中学教师对教书工作感到厌烦和疲倦,有转行的想法;还有的中学教师在应对社交方面无力招架,甚至感到不知所措、厌烦;同时,有的中学教师没有正常的睡眠质量,对其身体健康感到担忧。这是对全国不同中学的教师做调查之后得出的结果,几乎可以反映我国广大中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少部分教师的心理问题有些令人担忧。

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类型

(1)无法控制情绪。有的中学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情绪阴晴不定,无法控制恶性情绪的出现,且将所有的恶性情绪带到工作中,对学生和同事肆意发泄,造成学生厌恶教学课堂,且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恶化。在不良情绪的干扰下,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人际交际恶化。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教师,常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情绪,且对事情一般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对同事不能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和相处,总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并总是攻击别人的缺点,不去发现其他人的优点,造成关系恶劣,影响工作。同时,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更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学生不断指责,不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鼓励学生,使学生心怀怨恨,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3)自卑、焦虑、郁闷。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常常会觉得自己同别人不一样,总是以为自己低人一等,因此常出现自卑心理,整天怨天尤人。在看到其他教师取得好的成绩时,甚至还表现出嫉妒心理。冷漠对待学生,同时整个人常常表现出一种精神萎靡的状态,还将这种负面的情绪带到课堂中。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厌烦这种精神萎靡的教师,也就不会去尊敬去效仿。

三、中学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工作压力过重。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担负着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接班人的重任。但是,若学生升学率不高、成绩上不去,则有的教师工资被扣,甚至有可能被辞退。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工资以及这份教师工作,有的教师整天为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而烦恼,从早到晚,加班加点做学生工作,希望他们可以有好的成绩,能够保住自己的工作。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使教师没有更多时间去调整这种精神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心理障碍,最后导致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工资与投入失衡。中学教师要从早到晚将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有的重点中学的教师更是连周末都要花在补课上,完全没有休息时间。但是,教师的回报有时不太理想,有的地区甚至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有的中学教师,由于付出与回报的严重失衡,加上身心疲惫的原因,使其心理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造成心理崩溃。当出现付出与回报严重落差的情况时,直接造成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改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1)首先要正视心理问题。中学教师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后,首先要直面它,而不是去逃避,可以寻找一些治疗心理问题的资料进行自我调节。在工作中,当出现情緒问题时尽量克制自己。也可以向家人或者朋友求助,让他们监督并时刻提醒自己要控制好情绪。同时,进行自我安慰,不能责怪自己,不能消极对待问题。

(2)培养新的兴趣不断调节情绪。中学教师除了每天要下到班级之外,在课后可以尽量争取时间进行一些兴趣的培养,如唱歌、运动等,使紧张的精神能够时常得到缓解。在运动过程中,尝试将脑袋放空,使心理得到最大程度释放,从而达到舒缓压力,消除障碍的目的。

(3)用科学方法预防和治疗。学校使用科学仪器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试,将发现的早期心理障碍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现象。同时,在发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要给教师更多的休息时间和心理安慰,并尽量争取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尽早发现,尽早治愈。

(4)努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中学教师要学会释放和转移工作压力,通过和同事友好交流收获快乐,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中取得快乐。工作出现问题时,能够往好的方向努力,将消极的心态扼杀在摇篮中。

结语:总之,要及时发现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并能够及时地帮助其调整。在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时,同事和朋友以及家人要多加理解,给予更多的关心。学校方面要适度地减少教师的压力,给予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够有健康的心态,并且用这种健康心态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江苏省涟水县陈师中学)

作者:沈培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内媒介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电力系统通信电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