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业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国学经典作业范文

国学经典作业2

何为学习之道

1、 通过看书、听课、模仿、效法等途径获取知识、道理或者技能。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事情,要达到快乐学习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学习中感悟快乐。

2、 道、德、仁、艺等这四种文化思想修养都要具备,要全面发展。懂得根据大道而志存高

远的人,人生格局才会大气。

3、 学习要有一个谦虚谨慎的态度,后天的勤奋努力更加的重要。人的天性不同,但天性是

可以改变的,性格是可以塑造的,而改变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勤奋的学习。

4、 要随时随地的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并对照自己加以警醒。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

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有方向感,也更踏实。

5、 学习中,要学、思、行三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所学知识如果不

经过深入的思考,就不能转化为智能。边学习边思考,才不至于迷茫不前。

6、 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广览天下广博的知识,眼界一定要开阔,透过广博的学问参悟出简约

的真理、大道。

7、 最后还要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融会贯通的目的。

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我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就是打破教育对象类别和限制,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人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都可以接受教育。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向所有人是想通的,与我们当下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也是想通的。

因材施教也是对有教无类的呼应,根据不同类的学生的不同情况传授不同的内容,凡是有益于身心的东西都应该学。这就意味着学习要深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第二篇:国学经典选读第三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三次作业

一、主题讨论: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P67 2.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五不足恃”的理解? P150 3.从教材十章经典故事中选择一个,说明你的独到理解和收获。

4.请结合十章主题写出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不能抄写教材中已有的经典故事,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检索相

关故事),说明这个历史经典故事对你的主要启示意义。

二、讨论说明: 1.如上主题讨论可以四选一

2.可以概括综述讨论,也可以举例说明讨论 3.请每位同学在课程论坛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4.鼓励同学之间互动讨论

提交说明:请将讨论内容粘贴到形考平台的作业三的回答中。 参考答案: 主题一:(P67)

我认为思不仅是思考的意思,还是反省的意思。“三思而后行”中的三思,不是思考三次的意思,而是思考后并反省的意思。常于学、勤于思、敏于行。要经常的学习,在经过思考和反省后,做事要反映迅速、行动敏捷。 我认为“致知之道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助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这句话充分的阐明了学和思的关系。 勤于思、敏于行的关系: 三思后,却不去行动,那也是不行的。我认为“三思而后行”,在“行”之后要做到“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不用在乎成功与否,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了。 以上是我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

主题二:(P150)

五不足恃的理解:任何人都有梦想,可是自己的梦想究竟怎么才能实现呢?“五不足恃”故事向我们表明了一个道理:其他人依靠不得,成事必须靠自己。所以,从各方面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把“修身”的功夫做到位,理想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就有可能让你把握住了。一味地指望别人,到头来吃苦的还是自己。 好多品质都是逐步形成的,好多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这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便是向理想一步一步靠近的过程。不要放弃,用心去做,成功就在眼前。求人不如求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与其依靠上天乞怜,命运垂青,不如依靠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依靠自己的双手去艰苦奋斗,拼搏人生!

主题三:

梓人传(柳宗元)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义。 作者从一个建筑师入手,详细地介绍他是如何盖房子的,然后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与建设国家进行类比。从中找出相同之处,细致入微,让人信服。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述,指出违背事物规律的后果,让人深思,最后点出作为灵魂人物的处事原则:举贤任能,不宜事务躬亲,懂得审时度势,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无为而治与理应坚守的中庸之道。

主题四:

有志者事竟成 故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传》:帝(刘秀)谓合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久者事竟成也。”。“久”终于。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事情,最终能成功。 也作“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次,刘秀派耿弇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步兵强马壮,是耿弇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弇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耿弇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弇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弇终于把 张步打得大败。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弇说: “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千上万条谚语中,我最欣赏和推崇的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树立了理想,有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就要为之而奋斗、拚搏,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古今中外,立志成才者的事例,举不胜举。有些出身贫寒、力尽艰辛、坎坷,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成为对社会、对民族大有作为的企业家、科学家、文学家,那些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呕心沥血、勤于苦读的,后来,在科技、文化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自学成才者们,那些身残志不残,以顽强的毅力、坚强的信心和无比惊人的毅力,在生活中和事业上成为强者的人们,还有那些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成功者们,无一都是在“有志者事竟成”的启发和鼓舞下,通过长期不辞辛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并为世人所敬佩。我喜欢这条谚语,因为它给了我读书的力量和信心,使我成为一名读书人。虽然,写作的艺术和技巧还有待去掌握和探索及提高的,但是“有志竟成”在引导我在成熟的道路上奔波,也是它给了我立下我说:一句话十个字:养成好习惯,受益一辈子的决心和信念。这里说的好习惯是指要养成爱读书、喜欢书的习惯。作为读书人,爱书、爱读书这是她的本性使然,习惯成自然。读书可以丰富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读书可以拥有千里眼,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现在今天为止到写1658篇博文,也是“有志竟成”的结果,我也坚信它在我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还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还是要努力,要研究和探讨出更好的学习的方法,使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收获。由于科学的发展,历史上用一天学完的东西,今天用一小时就够了,一部电视剧就可以让人们了解几千年以前的古老社会的文化、历史及生活背景。当今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生产的提高等也不是依靠人的体力能实现的,而需要人的知识、智慧和科学技术。这一切的实现都得需要我们加倍地学习才行。我想这个“志”的成功要比任何“志”的实现都要难,但是,知难而上才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因此,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第三篇:甘肃电大作业-----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品国学悟人生》心得体会

2013年春汉语言文学(本)

2014/10/23

《品国学悟人生》心得体会

2013年春汉语言文学(本) 王勇

2014年秋季,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

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认真阅读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

一、二)。原来发现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略的给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三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三: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

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

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等等。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一)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孟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

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三: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

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次,教师要教诲我们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以求恰到好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指出了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要求我们择师从善,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还要以不善者为师,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要引以为戒。“静坐当思己过,吾日三省吾身”说明了如何使德行日进。从孔子对弟子颜回的赞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我们看出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美德。“言必信、行必果”告诉我们做人言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阐述的则是修为达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结果。“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揭示了如何对待父母,不让他们担忧。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

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总之,《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

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日后我将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国学经典》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品读国学经典,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规范道

德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修为。学以致用,我们将会终生受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2013国学经典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孔子说宁武子“愚不可及”,意思是( )。A.比任何人都愚蠢B.聪明超过众人C.装愚谁也及不上D.狡猾无人能比

2、“克己复礼”之“礼”是指( )。

A.周礼 B.礼乐 C.礼仪 D.夏礼

3、告子说:“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其意为( )。

A.性与义在根本上是相同的 B.性像杞柳般柔软,义像桮棬般有用

C.性是先天的,义是后天的 D.人性像杞柳,可以做成不同的桮棬

4、孝的总原则是( )。

A.在家无怨 B.为父母守丧 C.为父母操劳 D.不违背礼

5、“蓰”的意思是( )。

A.一倍 B.三倍 C.五倍 D.七倍

6、中国“古代辩对散文的开元者”和“驳论文体的滥觞”是指( )。

A.《论语》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7、“化性起伪”的意思是( )。

A.改变人性的虚伪之恶 B.变化天性之恶而兴起后天的人为

C.人性随环境而变虚伪 D.教化会导致天性发生人为的变化

8、“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句中“殿”字的意思是( )。

A.宫殿 B.评定 C.分配 D.实施

9、儒家称“敬爱年长者”为( )。

A.悌 B.爱 C.礼 D.仁

10、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 )。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11、“仁”落实到具体的人与人关系就是( )。

A.礼 B.义 C.忠 D.孝

12、被荀子《非十二子》斥为“贱儒”、“禹行而舜趋”的是(A.曾子 B.子夏 C.子思 D.子张

13、常与孔子抬杠,最终死于卫乱的孔子弟子是( )。

)。

A.子贡 B.子路 C.颜回 D.宰我

14、《性恶》一文中荀子对善恶所作的区分是( )。

A.顺性自然为善,悖性人为为恶 B.谦让勤劳为善,好利好逸为恶 C.懂得礼义为善,不懂礼义为恶 D.正理平治为善,偏险悖乱为恶

15、被谭嗣同斥为乡愿、卖孔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子思 D.颜回

16、“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中的“侠”是指(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7、庄子说“为天使,难以伪”的意思是( )。

A.被天道驱使,难以使人诈伪

B.作为天使是难以伪装的 C.为了天的使命,难免要伪装 D.被天道驱使,难于被伪道驱使

18、“与贫穷地”句中之“与”的意思是( )。

A.离开 B.赞许 C.参与 D.施予

19、《显学》一文“此人所以简巫祝也”句中的“简”意为( )。

A.选择 B.检验 C.规劝 D.轻视

20、先学于儒后全面反对儒家的先秦诸子是( )。

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21、孟子说的“四德”是指( )。

A.仁、义、忠、孝 B.仁、义、礼、智

C.德、义、礼、信 D.仁、礼、忠、诚

22、“稷下学宫”在( )。

A.齐国 B.楚国 C.鲁国 D.赵国

23、“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此言出自(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杨朱

24、“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 )。

A.不走邪道要走正道 B.接近有道者,端正自己德行

C.只走大道就能正确 D.有道德的人,就是正义代表

25、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26、墨家主张给贤者厚禄,目的是为了( )。

A.赏赐其贤 B.使其无养家之忧 C.高薪养廉 D.鼓励其办成事情

27、“见侮不辱”的意思是( )。

A.被欺侮不甘受辱 B.被欺侮不以为受辱 C.被人欺侮而受辱 D.见人受侮辱不出手

28、孔子认为,君子不同于小人的是( )。

A.君子言必信 B.君子能器 C.君子喻于义 D.君子善辩

29、《墨子》中属于“墨守”范畴的有( )。

A.五篇 B.七篇 C.十一篇 D.十七篇

30、《性恶》一文中“合于文理”的“文理”是指( )。

A.文明与理性 B.文化理论 C.文章的道理 D.礼仪制度

二、多选题

1、被孟子视为主要论敌的是( )。

A.老子 B.墨子 C.杨朱 D.荀子

2、孔子对“好学”的定义包含哪些内容?( )

A.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就有道而正焉 D.君子喻于义

3、以下哪些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 )

A.曾参 B.闵子骞 C.孝己 D.唐尧

4、按荀子的标准,以下哪些属于“天性”?( )

A.目明耳聪 B.子让于父,弟让于兄

C.好利疾恶

D.饥欲饱,寒欲暖,劳欲休

5、古代中国最核心的主流学术思想出自以下哪几家?(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6、孔子生前遭受不少隐士的讥讽,包括( )。

A.接舆 B.长沮 C.桀溺 D.荷蓧丈人

7、《尚贤》以哪些事例来说明古人“尚贤”的成功?( )

A.尧举舜 B.禹举益 C.汤举伊尹 D.文王举闳夭、泰颠

8、儒、墨两家针锋相对的主张有( )。

A.儒“尚亲”,墨“尚同” B.儒“亲亲之仁”,墨“兼爱” C.儒“厚葬”,墨“节葬” D.儒“尚礼乐”,墨“非乐”

9、孟子说的“四心”,除了“恻隐之心”外,还包括( )。

A.羞恶之心 B.辞让之心 C.是非之心 D.仁义之心

10、以下哪几例说明“有性善,有性不善”这一观点?( )

A.尧为君而有象

B.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C.瞽瞍为父而有舜

D.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11、《孟子?告子上》一文中“放心”的意思是:( )

A.放逐其心 B.放宽其心 C.开放其心 D.安放其心

12、《性恶》开篇作者列举了哪些人性的特点?( )

A.好利 B.好声色 C.疾恶 D.好争夺

13、以下哪些是孔子之言?( )

A.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B.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D.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14、《性恶》一文中,荀子批驳了孟子哪些观点?( )

A.人之学者,其性善 B.恶必定是因为丧失其性的缘故 C.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 D.人固有仁、义、礼、智“四端”

15、告子与孟子辩论人性时,用了哪几个比喻?( )

A.杞柳、桮棬

B.湍水

C.白羽、白雪、白玉

D.犬、牛

16、以下属于“人道派”的有(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7、以下哪几篇《墨子》文章被称为“墨经”?( )

A.《天志》 B.《经上》 C.《小取》 D.《明鬼》

18、韩非之前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商鞅 B.李斯 C.申不害 D.慎到

19、同样提倡“仁义之道”却又针锋相对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0、韩非用哪些例子说明“民智不可用”?( )

A.百姓耕田垦草 B.婴儿剔首揊痤

C.大禹决江浚河 D.子产开亩树桑

三、判断题

1、荀子认为,圣人的本性与众人同,但圣人未舍弃本性,而众人舍弃了本性。

2、荀子又称“孙况”、“孙卿”。

3、荀子批评杨、墨“无父无君”。

4、西周时期人们仍然崇尚“鬼神”。

5、“得民心”是墨子的主张。

6、荀子批评墨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

√ ×

√ ×

√ ×

√ ×

√ ×

7、师旷是春秋时著名乐师。

√ ×

8、除了墨子反对“三年之丧”,儒家弟子宰我也反对。

√ ×

9、韩非特别推崇《老子》的《解老》、《喻老》两篇。

√ ×

10、宋钘对待受欺侮的态度是“见侮不辱”。

√ ×

11、孔子主张主张“天治天事,人治人事”。

√ ×

12、庄子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由此可见庄子主张“相濡以沫”。

√ ×

13、孟子是战国晚期儒家的重要代表。

√ ×

14、儒家主张“自得”,道家主张“不自得”。

√ ×

15、墨家“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主张,针对儒家世卿世禄的世袭制度。

√ ×

16、老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17、儒家首创尧、舜禅让说。

√ ×

18、“其善者伪也”的意思是:那些善是伪装的。

√ ×

19、孔子批评宁武子“愚不可及”。

√ ×

20、《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21、法家提倡“王道”。

22、孟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23、墨者之葬,桐棺三寸,服丧三年。

24、现今传世之《庄子》有52篇。

25、荀子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

√ ×

√ ×

√ ×

√ ×

√ ×

第五篇:国学经典读经机 善仁国学经典早教机

在谈经典诵读的好处之前,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经典的内涵。何谓经典?经典就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有智慧、最打动人心、最引人向善书。所以说,"诵读经典"就是"诵读最有价值的书"。"经",本义是"织布的纵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如何认识自然生命自己,如何为人处世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共同推崇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人类精神的导师。它是人类智慧的记录,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使用善仁国学早教机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提升精神境界,带动社会良善风气,真正使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我们为什么要诵读经典呢?因为经典诵读的好处多。下面我们具体谈谈诵读经典的好处吧。

1、经典诵读可以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你们注意到自己的兴趣转移吗?过去你们不爱读书,自开展经典诵读以来,你们喜欢诵读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一开始训练的是简单的古诗诵读,接着训练的是席慕容的诗歌。诗歌语言美,节奏感强,富有抒情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在一首首,一篇篇诵读中,你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2、经典诵读可以培养注意力,提高记忆力。有研究表明,儿童记忆力最佳的年龄0-13岁。中学阶段的年龄大多在12-15岁,也是记忆的最佳时间,你们诵读经典,符合儿童智力发育的规律。顺其自然,会使学习变得异常轻松。你们没有注意到吗?开始背一首诗要10几分钟,现在只需要5分钟左右。这不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

3、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古语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之说,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训,在启蒙教育中,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这些都说明了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当代大作家巴金曾有一段经验之谈:"现在有两百多篇(指《古文观止》222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们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巴金先生把积累语文材料与实现语文学习二者的关系解说的很明白,积累语文材料,可以使学习主体逐渐形成个体语文系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4、经典诵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我们所选的诗文几乎包容了中国古、现代诗、词、歌、赋、散曲及各类散文等所有常见的文体。能熟读或

背诵这些经典,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5、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诗文,对我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善仁国学早教机可以作为生活的背景音乐播放的,不一定要求孩子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睡觉的时候也可以播放。这样在孩子有限的教育时间内,给予他们耳濡目染最好最权威的受益一生的教育!其实,经典诵读的好处还不止以上这样,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经典诵读活动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光纤几何性能范文下一篇:公司职工之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