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22-09-13

问题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等方式, 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 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而且在“发现”、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 问题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功能

1.1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

在问题教学中,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 必须经过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和数据、进行实验、解决问题, 检验问题解决的结果, 为了解决问题, 学生有时还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观察研究, 分析研究资料以及相互合作, 这些技能都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此, 问题教学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 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就得到培养。

1.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问题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问题情境, 理解作为理解和解决当前问题的基础的有关知识, 从而使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这种作用在历史课堂中尤为显著。通过问题教学, 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事物, 透过现象看本质。

1.3 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在问题教学中, 学生是通过自己的思考, 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或应用而掌握知识的, 这样就对知识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达到深刻理解的知识是更容易提取的, 也能更好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有效地运用。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方式, 使知识的获得变得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4 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问题教学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培养。首先, 问题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 不能依附教师, 其次, 问题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批判思维以及创新思维, 不能人云亦云, 也不能唯书、唯上、唯师, 而要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教学的最大功能是形成创造型的个性。

2 初中历史课堂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问答型问题教学应用最为普遍, 因此本文仅对这种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提问策略、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进行论述。

2.1 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 提供提问的基本知识储备, 呈现问题空间,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例如, 在教“抗日战争爆发”这节内容时, 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日本侵华的步伐、国共两党对日侵华采取的政策, 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内容, 激发学生思考“在如此形势下, 国共两党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呢?”通过新旧知识相联系, 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国共两党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内容了。

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面临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面临着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 对教材中的有关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

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图片, 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有关北京人的内容时, 我们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展示给学生,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之处。

2.2 设置问题的策略

在问题教学中, 问题的设置是整个教学的核心, 只有设置高质量的有效的问题, 问题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即提出的问题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思维特点, 具有适当的问题性水平。问题性水平有一个弹性限度, 问题性水平太低, 其思维训练的价值就较低, 而且难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性水平太高, 会使学生望而却步, 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久而久之也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

其次,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即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 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 才能保证重要的教学目标实现。在历史教学中提问应该设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 即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

再次,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即提出的问题难以从教科书中直接找到答案, 需要学生经过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 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其学习兴趣会提高, 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 “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之类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 因为这类问题都是封闭性的问题, 没有什么启发性, 运用得太多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惰性。

2.3 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在问答型问题教学中, 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 既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 也是一个艺术性的问题。就科学性来说, 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 教师要给予肯定, 并在总结的时候采纳学生的回答;而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 就要加以否定, 在总结时不能采纳。

首先, 教师要尽可能地肯定和采纳学生的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在总结时采纳学生的回答, 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 也是教师尊重学生的表现。要尽可能地肯定和采纳学生的答案。

其次, 教师要乐于接受期望之外的回答, 切忌只接受自己所期望的回答。有些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 往往期望学生按照他们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问题。一旦学生的回答超出他们的期望, 他们往往不会肯定和接受学生的回答, 甚至有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讽刺, 这样就大大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任何一个问题实际上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角度不同, 思考的结果也不相同。

再次, 教师要尽量然学生自己回答, 在问答型问题教学中,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是不全面的, 或是还处于中间性, 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这时, 教师的耐心就极为重要,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 有些教师迫不及待地替学生说出正确回答, 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的回答再精彩, 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在问题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带给学生思考的过程, 而不是答案的正确性。

3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成功电能实施问题教学, 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合理地设计, 还需要学校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从问题教学的实施上来看, 合理、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处理学生的回答, 是成功实施问题教学的关键。

摘要:问题教学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最大的功能, 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此主要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功能和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谭承龙.历史课堂问题教学的策略[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8 (1) :49~50.

[2] 蒋理.问题教学策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08 (22) :173~174.

[3] 计强.中学历史问题教学与问题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 (10) :28~2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有线机房的数据备份恢复方案下一篇:《原声电影与英语教学》——看电影,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