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经在小学数学领域展开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微课多样化、碎片化、主体化的特点完美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结构,使得微课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使用具有天然的长处。本文分析了微课和微课程的区别和联系,并总结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篇:微课设计论文范文

种植设计课程的微课设计研究

摘要 基于种植设计课程特征,对微课在种植设计课程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讨论种植设计微课课程的设计策略和具体设计内容,并针对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讨论,以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 微课;种植设计;设计策略

Key words Micro lecture; Planting design; Design strategies

“微课”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 David Penrose 于 2008 年首次提出的[1],是碎片式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已迅速成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当前国内已经有大量教育机构制作和推广微课课程,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2]。如果将微课与校内课堂授课为主的系统学习有效结合,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 种植设计课程特征分析

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将植物种植设计定义为: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可见,植物种植设计应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从生物科学、生态科学的角度完善植物种植设计的结构与形式[3]。在园林设计日益强调生态设计的现代设计潮流中,种植设计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种植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园林植物识别技能、植物景观设计技能和读图绘图技能等多项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学习难度较大且学习内容庞杂的专业课。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广泛的阅读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掌握课程的内容。

2 微课在种植设计课程中的适应性分析

2.1 微课有利于多样的知识点掌握 种植设计的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是多门学科结合的一门课程。学生首先应当掌握园林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生态习性和观赏特点,了解园林植物群落的基本知识,在遵循形式美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如建筑、地形、道路广场等的配置。将微课应用于种植设计课程可方便地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的园林植物应用方式切分成短小精悍而又相对独立的部分,如在专类园设计当中,各种专类园的类型极为多样,需要重点讲述的有6个以上,而且无论植物材料的选择还是设计要点都各具特色,针对于此的微课设计可使教师从各个类型的设计细节中解脱出来,只是对专类园设计进行一个整体式和框架式的讲解,具体的设计内容可让学生在课程之外进行自主学习。该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微课有利于空间感的形成 好的园林作品通过各种园林要素进行空间的组织,进而为大众提供一个适宜的游憩空间景观。园林景观一般来说由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和由实体构成的空间两部分组成。课堂教学中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4]。利用图片或者讲述等教学方式对于实体性的景观要素的展示和分析较为容易,对于空间的形态、变化和联系的分析则较难展示。微课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对典型性空间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展示,启发学生通过“感知—分析—模拟—重构”的方式对园林空间进行分析和设计。

2.3 有利于实践性知识的掌握 种植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教学应当从产业和行业中发现教学重点。种植设计的教学应转向通过园林行业植物造景设计工作过程的介入,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专题。而微课正是这些专题的最佳展示手段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专题学习与研究。

3 种植设计课程的微课设计

微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构成的,并非是零碎無序的教学微视频集合。因此,微课的设计必须重视其整体结构的系统性,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知识圈的完善和学习思维的结构化,同时还要顾及每节微课的相对独立性,科学设计其内容和表达方法。

3.1 设计策略

3.1.1 整体结构的松散耦合化。 在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整体结构中隐含的逻辑序列依次是单株植物的观赏价值的展示、植物群落的设计和展示、各种植物应用方式、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花园的设计、各类型绿地的种植设计,整个课程的微课设计应遵循这一主线进行整体架构。按照种植设计课程的结构特点,每个微课的知识模块与邻近知识模块松散组成,在保证每个模块的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强调某些共性的知识。例如在园林花卉的主要利用形式中,花坛、花境和花卉立体装饰虽然在材料选择、设计方法上都各具特色,但其所遵循的设计原则是相似的,植物材料均多为草本花卉,可将其组成一个大的主体模块,构成学习单元。微课课程应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微课设计应在松散的内容背后隐藏某种关联,并在不断的学习体验中逐渐形成一个隐性连续的结构[5]。

3.1.2 知识内容的微型化。在网络时代,学习者可利用各种媒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关注某个知识点,这就要求微课的内容设计要针对意义完整的独立知识点,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某个知识点,实现个性化学习。如专类园设计中,既包含一些通用性的常见专类园,如水景园和岩石园等,也包括一些针对某种特定花卉材料,对花卉的生理生态和观赏特性有着详尽了解才能实现的专类园,如鸢尾园、杜鹃园等。通过微课平台,教师可指定必修的基本型的专类园,而其他专类园则由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进行选修。

3.2 种植设计的微课内容设计 在种植设计的教学当中,需要深入探究原理的内容并不多,更多的是演示类和自主学习类。但如果一门课程相关的微课制作内容过于雷同,将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因此在充分考虑课程整体机构后,选择了种植设计当中几个重要模块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中教学视频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教学幻灯,然后是电子教材等,这与系统教学资源的呈现顺序相一致[6],因此微课主要内容以视频形式为主。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学习注意力有效保持时间大约为10 min,以 3~5 min为佳[7],所有的微课时长尽量控制在 10 min以内,具体设计内容见表1。

4 种植设计微课的教学应用

4.1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尽管关于微课的讨论众多,各类竞赛项目中也涌现了大批高水平的微课课程,但是相关研究发现微课的课堂应用比较少,课外应用较多,赵小蕊[9]对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调查时发现:经常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的人数仅仅占 2%。课堂内教学时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包含讲授、讨论、协作等),而不是依赖于事先制作的视频资料或者微课资料。但在课堂教学总结中,教师可制作相关的微课用来总结该次课程的内容以及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学中需掌握的内容作为延伸训练,在结束课程前放映。

4.2 微课的课外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应用事实上更主要地发生于课外时间,是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它是满足了学习者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需求[10]。由于课件内容短小、知识点指向明确,微课使用频率较以往单一的教学视频更高。比如在居住区绿地设计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应是整体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和少数的案例分析,而大量的典型案例可每个只作为5~10 min的微课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同时微课与普通的微视频的本质区别在于微课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及相关的教学支持服务,对于一些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提示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进行预习,使学生的预习变得有针对性,可以带着问题来学习,课堂组织也将更具多样性,可针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与总结汇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 胡铁生,焦建利.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3] 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刘文婷.浅谈微课在中职园林专业课程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14):71-72.

[5] LINDNER M,BRUCK P A.Micromedia and corporate leaming[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2007 Conference.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

[6] 羅虹.“医学统计学”微课程教学系统的构建[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4.

[7] 吕林海.探寻有效教学设计的共同基础:基于原则的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3):73-74.

[8]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9] 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10]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肓,2008(2):10-13.

作者:周春玲 孙迎坤 徐萌

第二篇: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研究

摘 要: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经在小学数学领域展开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微课多样化、碎片化、主体化的特点完美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结构,使得微课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使用具有天然的长处。本文分析了微课和微课程的区别和联系,并总结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重点,为微课进一步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便捷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走向现代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微课程将现代技术与教学发展完美结合了起来。既符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也符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发展需求。

那何为微课程,笔者认为“微课”与“微课程”是有一定区别的。两者同为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学科的知识点、例题讲解、疑难问题等设计的完整的教学活动。但“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而“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由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所以在设计微课时,要抓住核心问题,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微视频为主要教学形式,充分考虑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小学生由于其较小的年龄层次和尚未发展成熟的心理,导致其注意力不会保持太长时间,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优点更加适合。同时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微课针对的问题集中,主题突出,能有助于学生学习与记忆。微课使用灵活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学科的优势

(1)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我调节步调,有利于实现自我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2)突出数学学科知识重点,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效益;通过可视化的教学视频形式,将文字、声音、图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兴趣。

(3)针对目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进行渗透和培训,如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兴趣的培养等。

二、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的突破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设计。四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再根据学习内容的角度,考虑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实际等情况,从知识理解类、技能训练类以及方法策略类三个方面划分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分析适合设计成小学数学微课的切入点,具体如下:

1. 知识理解类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有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念”“综合与实践”。再根据微课的特点,从抽象新知的理解、重难点的突破和易错点的讲解三个方面来设计微课。

(1)抽象新知的理解。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抽象知识主要是以概念、定理的形式出现,同时概念、定理又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教师在教授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时,一般用词都要求准确,在讲授中如果按照“出示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过程,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果以微课的形式,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变会主动学习起来。

例如,二年级上册的认识时间,通过微课视频出示一个大大的钟面,有60个小格,12个大格。通过具有音频效果的时针和分针走动,钟面的嘀嗒声,动态演示分针转动一圈引起时针移动一大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分针转动一圈过程中时针的变化。通过画面及音频的冲击,清晰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即1小时=60分,1分=60秒的教学难题得到有效突破。

在学习新知中,如果一味地只出示概念让学生读、背,学生不会理解其知识的意义,时间久之,学生会产生疲乏、厌烦的心理,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情。所以在教授学生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多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新知识中去,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新知。

(2)重难点的突破。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学生对某一知识的重难点未能理解,可能就会影响之后的学习,导致认知上的脱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某个重难点为主题展开微课设计,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二次系统学习机会。同时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更针对自主学习的学生。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可以通过模拟银行柜台换零钱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元、角、分单位之间的转换。再如,梯形面积这一知识点,以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将设计重点放在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易错点的讲解。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业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扫清知识障碍。例如,小学高年级中,会有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练习题出现,这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具有综合考验。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现实题目展现出来,使学生对于条件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

2. 技能训练类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技能训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操作型技能训练(测量、画图)。例如,在圆的认识中,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用圆规画圆。比如出示学生的作品,有的因为圆规没有拿紧,画圆时导致位置变了;有的因为用力过猛,导致圆规的两个脚变了。分析学生画圆时遇到的问题,分析画圆时动作失误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规范操作动作。第二,法则型技能训练(笔算、口算)。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该知识点是小学中段数学笔算乘法的重要部分,微课的设计可以从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新学期伊始,班级购买课外图书24本,每本12元,一共要付多少元?列出算式后,先用“分配律”方法计算:24×12=24×10+24×2,引导学生理解10个24加上2个24,10个24是240,2个24是48,于是24×12=24×10+24×2=288,这个就是笔算乘法算法的过程,再演示笔算步骤,明确了算理,清楚了算法,笔算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此类微课设计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微课主要起到辅助、点评的作用,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结合微课的优势,从实际教学出发,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方法策略类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蕴涵了很多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数形结合等,均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例如,数形结合是借助“形”的直观来表达数学关系,运用“数”来描述,把抽象的数学语言通过以数解形具体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微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结合现代技术将内容展现出来,可画线段图表示。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8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后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乙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按题意画出线段图(如图1)。

微课中一边讲解一边用图展示可以清楚看出,甲、乙8小时各行的距离,甲走了一半多出4千米,乙走了一半少4千米,这样就得出甲的速度:(88÷2+4)÷8=6(千米/时),乙的速度:(88÷2-4)÷8=5(千米/时)。

此類微课设计帮助掌握不易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即不同阶段、同阶段不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的情况,设计微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应运而生。将微课与数学学科相结合,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来帮助数学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基于微课的特点,其产生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将是可以预期的。在微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和掌握的知识的具体情况,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思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作者:张嘉文 王璨璨

第三篇:微课的情感设计策略研究

摘 要 以唐纳德·A.诺曼的情感设计三层次理论为基础,以爱学堂网站上典型微课为例,对微课的情感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微课;情感设计;教学设计;实验

文章編号:1671-489X(2018)04-0051-03

Key words micro-lectures; emotional design; teaching design; experiment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渐深入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以其短小精悍、丰富多样等特点,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通过分析文献发现,我国关于微课的大规模研究始于2012年,包括微课的概念辨析、理论基础、技术开发、资源建设与应用等研究。其中在资源建设方面大多针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门课程、章节而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研究,很少有学者研究从情感角度设计微课。学习者通常在没有教师看管的独立环境下进行观看学习,如果微课仅仅以讲解知识点为主,缺乏情感因素的渗透,就会使学习者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中断学习。因此,在微课的设计中渗透这种情感因素,使学习者在观看微课时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沉浸其中,至关重要。

2 情感设计理念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1]。唐纳德·A.诺曼在其著作《情感设计》中,阐述了情感在商业产品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主要观点为:“一件能够令人愉悦、具有美感的物品,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令使用者对此物品的印象更为深刻,使用者感受到物品所带来的吸引力,从而形成情感上的联系。”他将人类大脑活动分三个层次:先天的部分,叫作本能层;控制身体日常行为的运作部分,叫作行为层;还有大脑的思考部分,叫作反思层,如图1所示[2]。情感设计理念提倡在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使产品能够促发消费者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

情感设计三层次理论原本运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中,通过将工业产品赋予情感以达到吸引费者的目的。随着对情感研究的深入,情感设计理念在建筑及包装设计、软件设计、和环境设计等诸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3]。微课也可以看作一种教育产品,将情感设计理念融入微课中,可以使学习者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等目的。微课的情感化设计是指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在微课的设计中添加激发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因子,从而使学习者在观看微课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能层 本能层为大脑最原始、最简单的部分,它仅仅依靠简单的信息传感系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本能层次无法进行推理,不能将现状和历史进行比较。本能层是外观要素和第一印象形成的基础,它是先于意识和思维的。”[2]本能层的设计强调产品带给使用者的初步印象,特别是产品的外观、触感等。苹果电脑公司发现,当色彩缤纷的iMac电脑上市时,销售量立刻上涨,尽管那些华丽的机箱里预装的是和苹果别的款式的电脑一样的硬件和软件,而那些电脑销售得并不怎么好。本能层对应产品的外观,优秀的本能层可以在第一印象给消费者带来期望、惊讶、好奇的感受。

行为层 行为层是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比如使用高效的工具完成任务的喜悦。行为层对应产品的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和感受。其中,功能是指功能的指向明确,实用性强;易理解性是指用户使用物品时的流畅

感;易用性是指用户使用物品时的效率感;感受是指用户使用物品时的真实感觉。

反思层 只有在反思层,才能体验思想和情感的完全交融,也只有这个层次才存在意识和更高级别的感觉、情绪及知觉。在更低的如本能层和行为层,仅仅包含情感,没有诠释或意识。诠释、理解和推理来自反思层次。比如一张老照片,虽然褪色陈旧,却将它视为珍宝,是因为它能唤起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反思层可以使用户树立自我形象、个人满足、回忆。

三层次理论在本能层上对应产品的外观设计,强调带给消费者期望、惊讶、好奇的情感体验。行为层对应产品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感受的设计,强调带给消费者在选产品的过程中,有功能指向明确、实用性强的感受,使用产品时的流畅感、效率感、真实感。反思层上要符合消费者的自我形象、个人满足,唤起消费者的回忆,带给消费者尊重感、认同感、成就感、满足感,如表1所示。

3 学习的情感体验相关研究

学业情绪 董妍、俞国良认为,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存在几种与学习相关的情绪体验,包括高兴、焦虑、气愤、厌倦、失望等都是学业情绪,并提出学业情绪的种类: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主要有希望、高兴、骄傲等具体情绪种类;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主要有满足、平静和放松等具体情绪种类;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包括愤怒、焦虑、羞愧等具体情绪种类;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包括疲乏、沮丧、无助、厌倦、心烦等具体情绪种类,其中疲乏—心烦是指学业情绪的生理表现[4]。

在微课的设计中要促进学习者产生高兴、骄傲、希望等高唤醒度的情绪体验,而尽量避免厌倦、无助、沮丧、疲乏、心烦等消极唤醒情绪产生。

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又称心流理论。沉浸是指参与者在进行某种活动时,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并且完全投入活动情境中,陷入参与者所想象或设计者所设计的虚拟情境中的一种状态。沉浸状态被认为是活动的最佳状态[5]。马西米尼(Masismini)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心流体验仅当挑战和技能处于平衡状态,并且都达到一定强度水平时才会发生,而这个强度正好是个人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掌握的技能的平均水平。随着研究的深入,马西米尼和卡里对挑战与技能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最终得到八种组合关系,如图2所示:高挑战和中等技能——激发;高挑战和高技能——心流;中等挑战和高技能——掌控;低挑战和高技能——厌倦;低挑战和中等技能——轻松;低挑战和低技能——冷漠;中等挑战和低技能——担心;高挑战和低技能——焦虑[6]。

在高挑战和高技能时心流就会产生,学习者在学习时就会沉浸在设计者设计的情境中,这时会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要设置一些符合学习者水平的挑战,来激发学习者沉浸状态的发生。

4 典型微课情感设计分析

微课设计要素分为基本信息、教学设计、画面、声音。基本信息指学习者第一眼看到的微课信息,包括微课片头的微课名称、课程基本介绍以及片头的画面风格等。教学设计指微课知识点讲解的整体规划,包括知识点讲解方式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等。画面是微课整体的画面风格。声音包括教师语言和背景音乐,其中教师语言指教师的语言风格、语音语调等,背景音乐是在微课播放过程中持续存在的音乐。

下面以爱学堂网站中的典型微课为例,分析微课的情感化设计。

《化学的前世今生》情感设计分析 “化学的前世今生”就是微课的基本信息,设计者将基本信息清晰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名字既有趣味性,又能准确地概括微课的内容。这样的设计在本能层上可以使学习者一看到标题就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微课,并且能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

在画面设计上,无论是基本信息的画面,还是讲解过程中的画面,在颜色搭配上都十分鲜艳而富有活力;画面风格和人物都是初中学生喜爱的卡通风格,如图3所示,在本能层上使学习者在第一眼看到微课时就被吸引。

在教学设计上创设学生在课堂中的情境,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让学习者在行为层上能轻松理解讲解的内容,还可以使学习者在反思层上有带入感。

在声音设计上采用轻快的没有人声的背景音乐,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在反思层上调动学习者跟着音乐的律动,产生轻松愉悦的感受,不会懒散厌倦,使学习者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情感设计分析 在物理学科的微课中,讲解实验的微课居多,这类微课多以真实实验录制为主,学习者在观看时会感觉枯燥。而此微课把枯燥的物理实验变成卡通风格,色彩鲜艳、富有活力,如图4所示,使学习者在本能层上有新鲜感,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在教学设计上提前预知学习者在学习判断受力方向时会不好记,于是用“这也太不好记了,有木有”引出“左手定则”,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去进行受力判断。这样的设计道出学习者心声,可以使学习者在反思层上产生共鸣,让学习者有亲近感。同时在语言方面,一些口语化的词语也可以在反思层上拉近讲解者与学习者的距离,让学习者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它是不是会受到其他磁场力的作用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放置时又该如何计算呢”,这些话向学习者抛出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讲解,将复杂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将其解决,使学习者在反思层上有解决问题的自豪感、满足感。

5 微课情感设计策略

基于情感设计三层次理论,通过对学习情感体验相关理论以及现有典型微课的分析,得出微课情感设计策略。

语言魅力 在微课情感设计过程中,教师语言是影响学习者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在本能层上吸引学习者,带给学习者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有亲和力的语言还可以在反思层上带给学生代入感。

创设情境 在教学设计时应创设与学习者生活息息相关情境,在反思层上唤起学习者真实经历过的回忆,使学习者产生代入感、认同感。

角色转换 在微课讲解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转换成与学习者平等的朋友,是知识的引导者,可以使学习者放下紧张的情绪,轻松愉悦地学习,产生被尊重的感觉。

画面吸睛 画面设计要吸引学习者眼球,让学习者在第一眼看到微课时就想继续看下去,产生期待、惊讶等情感体验,在本能层上吸引学习者。

节奏轻快 微课的整体节奏不能太慢,也不能过快,应该有一个轻快的节奏,使学习者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不会因为节奏太慢而有懒散、厌倦的情绪,也不会因为节奏太快跟不上而放弃学习,在行为层上带给学习者积极的情感体验。

设置挑战 在微课中设置难度适中的挑战。设置太难的挑战,会使学习者产生畏难、恐惧的情感;挑战过于简单,学习者会感觉无聊;设置难度适中的挑战,可以使学习者产生自豪感、满足感,产生心流体验。

6 结束语

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还要时刻关注学习者的情感,要让学习者在观看微课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知识并不等于快乐学习,情感设计三层次理论为微课的情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在微课的基本信息、教学设计、画面、声音设计中渗透情感设计策略,会让微课变得更加生动、富有吸引力,给学习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者沉浸在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何笑梅,译.北京:中信版社,2012:7.

[3]李彤彤,馬秀峰,马翠平.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9):32-34,39.

[4]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J].心理学报,2007,39(5):852-860.

[5]张娜娜.沉浸理论在慕课课程开发中的应用[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3):54-57.

[6]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J].远程教育杂志,2006(3):74-78.

[7]梁新春.网络电子书籍设计中的情感化语言解析[J].中国出版,2012(10):49-50.

[8]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作者:周雯 李美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学测量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房保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