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管理系统论文

2022-05-06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煤矿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现在社会经济制度不断改革,煤矿企业也要随着新形势的出现,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要朝着一个稳定和健康的企业奋进。可是,在新形势下,煤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止一个两个,其中核心就是煤矿政工管理系统。只要抓好政工管理工作,企业才能进一步提升。本文就是围绕政工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煤矿管理系统论文 篇1: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郭鹏 /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中等职业学校

摘 要: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煤矿企业行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确保了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对煤矿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前景和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煤矿企业;营销管理系统

煤矿作为工业型企业,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几年服务业等第三行业的冲击,煤矿企业的营销管理团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管理,实现煤矿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成为煤矿企业的重要任务。计算机网络营销管理系统的实现,推动了煤炭营销工作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和前景。

1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毋庸置疑,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是继蒸汽机后人类最重要的发明,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向着信息社会发展。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不断的提高着社会的生产力,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主要分为计算机、节点、终端和连接节点的线路等几个部分。一般而言,想要在两台计算机间建立起连接,必须经过多台的网络连接设备,一般通过存储转发的方式来传输信息。计算机网络从逻辑上来看,主要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级而构成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子网又称为分组交换网,主要由结点交换机,也就是通常说的节点,通信设备以及通信线路组成的,通信子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网络的数据存储、转发以及路由的选择。资源子网主要由主机、连网外设终端、软件以及信息资源构成。资源子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数据的处理,为系统提供网络服务以及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种类有很多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有许多的不同的观点。例如,按照介质访问方式、拓扑结构和数据传输率等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只是单纯的从网络的一方面的特性来划分的,不能够从本质上反映网络技术。针对这种现象,计算机网络专家们提出了一种反映网络技术的本质的一种划分标准,即按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覆盖范围来划分。依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专家们把计算机网络划分成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以及广域网(WAN)。城域网的网络覆盖范围在5-50km之间;局域网的网络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在0.01-10km之间;广域网的覆盖范围在十到千米之间。通过进行比较,笔者也比较同意按照网络覆盖的范围来划分计算机网络的种类。

2 煤矿营销管理系统概述

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营销管理系统的网络设备、网络系统软件、营销管理系统的服务以及营销网络的可靠性四个方面:首先,煤矿营销管理系统的网络设备主要包括连接广域网的路由器,连接局域网主干线路的传输速率达到100 Mb/s的交换机,自适应集线器以及连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适配器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设备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网络传输的速度和吞吐量。其次,煤矿营销管理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网络系统软件对于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系统软件主要包括Oracle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和Windows 2010的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情况下,一个拥有很大的吞吐量和完整稳定数据的Oracle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同Windows 2010网络操作系统的高速连接。Windows 2010的网络操作系统具有并发任务管理以及多线程等功能,具有操作方便,高性价比的特点。针对煤矿企业的高效率的原则,在进行煤矿网络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的时候,充分的运用了Oracle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以及Windows 2010的网络操作系统,采用了B/S架构,实现了局域网间的数据共享,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灵活的程序系统。再次,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系统服务。营销网络系统不但给煤矿企业提供了DNS的域名服务,还能够给系统提供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库的功能。此外,通过WWW服务,煤矿企业能够及时的将企业的营销策略发布到WEB网络上,以便客户及时的了解到企业的信息。企业还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签单业务,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交易量,扩大了企业的销售额。第四,煤矿营销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保障。为了确保营销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网络的可靠性,营销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均使用的是磁盘的阵列技术以及外接数据的备份磁盘机。这样就确保了当某一台计算机的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时候,其余的服务器能够自动的进行负载平衡。与此同时,数据备份磁盘机能够实时对服务器上数据进行备份,这样就有效的保障了系统的可靠运行。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营销管理系统正在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煤矿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EDI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EDI技术指的是通过转换软件把系统中原始的数据转换为可读的平面文件,再利用翻译软件把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的文件。通过EDI技术,能够在传输的文件外层加上密码保护,利用通信系统软件信息发送给系统中的客户,客户在收到信息的时候,通过相应的软件将文件解除密码保护,转换成可读的信息。通过EDI技术,煤矿的营销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次,自动识别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企业与客户的有效沟通的问题,让企业的营销者及时的了解客户的采购意向或需求。煤矿营销团队通过对企业概况以及企业营销品牌进行编号设定,在网络中,与客户沟通的时候就大大的提高了沟通的效果,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再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到位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空间的分布信息和图形的采集,同时进行存储,还能够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起数据间的网络关系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煤矿网络营销管理系统不但完成了客户访问流量以及公司企业内部营销状况的统计,而且还方便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营销网络图,立体展现煤矿企业在各个城市、区域间的营销状况。此外,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WinDis32 技术等。这些网络技术都有效的确保了煤矿营销管理系统的完全、稳定、可靠运行。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现代煤矿企业的发展和完善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不但提高了煤矿工人的工作效率,还给煤矿企业的生产增加了安全系数。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对煤矿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实现了煤矿企业的网络营销。营销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发展成为煤矿企业营销管理的趋势。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最大限度的带动煤矿企业的营销网络,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成静.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的集群通信调度维护终端研究[J].煤炭技术,2012(01).

[2]汤子碱,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1).

[3]张明安,魏李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3(05).

[4]张丽红.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剖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12).

作者简介:付欣(1980.4.10-),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相关专业;郭鹏(1980.3.25-),硕士,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30062;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中等职业学校,长春 130022

作者:付欣

煤矿管理系统论文 篇2:

新形势下的煤矿政工管理系统分析

摘 要:现在社会经济制度不断改革,煤矿企业也要随着新形势的出现,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要朝着一个稳定和健康的企业奋进。可是,在新形势下,煤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止一个两个,其中核心就是煤矿政工管理系统。只要抓好政工管理工作,企业才能进一步提升。本文就是围绕政工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煤矿;政工工作

这个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对于依赖着社会的企业来说,都是需要跟随社会的日新月异,不断地进行改善与创新,来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并且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来开展有效的生产工作,对于一个煤矿企业来说当然需要同社会同步。基本的建设队伍可以说是一个煤矿企业的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煤矿企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器,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在这新形势下,想要去一步到位地改善煤矿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是相当困难的,相当复杂的。它本身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直视面对,想办法一一解决。

一、新形势下煤矿的政工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首先,煤矿企业存在一个很明显也很根本的问题——对于政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煤矿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在实际经营中,企业更多的是去关注生产的经济效益如何,毕竟,这是可以直接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但是,政工工作并不能直接地产生经济,因此,企业对它的关注度很低,没有将政工工作落到实处。由于企业的不够重视使得这些基层政工工作者,所能得到的待遇也不太理想,工资低,没什么自身发展的前景,所以愿意来做这项工作的员工大多也是初高中毕业生,这个群体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度浅,知识面单一,综合素质低,思想层次也是不够高,问题不能考虑全面,自身能力也不太强[1]。如果整个政工工作团队体都只是低学历,低素质,低能力的,没有足够的安全管理知识和现代技术知识,怎么可能会很好的开展政工工作,这将会严重影响到煤矿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然后政工人员的积极自主性与创新性需要加强。上面已经提到过了,煤矿企业政工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是不够高,由于自身的素质的因素限制,他们在工作中,并没有很好地拿出自己的积极性,没有去创新的思想。他们大都安于现状,完成自己任务就行。但是,在实际开展政工工作中,需要政工去留心观察,去积极了解社会的新变化,要去把握好当前的形式,在开展工作时,要主动地去处理事务,这样才会使得政工工作取得好的效果[2]。如果政工工作人员,不去主动出击,成天顺其自然地工作,他们会不能适应新形势带来的变化,就业不能很好的发挥政工的作用,这将阻碍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使企业的生产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另外煤矿企业政工工作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煤矿企业在政工工作的确是在进行中,可是存在的问题就是,煤矿企业的政工工作的方式太过单一、陈旧,一般就是职工自己阅读报纸或者杂志,这样漫无目的地去读,根本无法收获到有效的知识。而且,对政工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类似思想讲座,而这样的思想讲座更是流于形式,是没有办法提高政工的思想觉悟。不能说这样的方式没有作用,但是真的远远不够[3]。随着社会的科技迅猛发展,一个煤矿企业可以运用的宣传方式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比如网络、多媒体等等。但是煤矿企业对待政工的工作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主动积极地去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加强政工的工作。而且,政工由于自身思想就比较陈旧,所以无法很好地理解国家、党的政策,跟不上新形势的节奏,无法很好地接纳理解企业所安排的政工活动。这样下来,企业的政工工作便不能好好地开展起来。但其实,政工工作在企业里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存在不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赋予企业的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并且它可以凝聚员工们团结一心,使企业上下变成一个整体,让企业的生产工作可以有条不稳地进行[4]。如果它没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么它的存在无疑会给企业或多或少带来一些阻碍,所以企业必须重视政工工作而且让它的工作方式尽可能地多元化。

二、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对政工的管理系统需要采取的措施

要想真正地提升企业的政工工作,企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再停留在表面的进行加强,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政工工作。

首先需要提高煤矿企业政工人员的思想和素质。政工员工的知识层面比较小,思想理念不够现代化,企业需要为员工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去真正地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思想。企业可以组办一个小型的图书馆,里面存放各种政治或者有知识涵养的书籍,让员工们可以自由并且多样化选择。企业还需利用现代的高科技,运用网络或多媒体,让员工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最新资讯[5]。除此以外,还需有外部的加强,企业可以聘请政工精英来定期为员工做培训,实打实地告诉他们如何做好政工工作。每隔一段时间,企业可以专门为政工工作开展大型的相关活动,让员工们展现自己所学的内容,并给他们相应的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相信,企业自身真正地重视起来政工工作,员工们也会被带动起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煤矿企业必须一改政工以前的单一、落后的工作方式。企业要不断地创新,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要从职工的思想入手,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很有效的一种处理措施就是,让政治思想深入到职工们的生活中去,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利用信息平台,比如微信、微博、QQ等,让员工们在休闲生活中时刻感受到政治思想和扩宽他们的知识体系。这种方式可以让员工们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很好地吸收新理念和新知识,从而逐渐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与思想。同时,企业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职工们的能力。

在新形势下,有好的思想氛围是煤矿企业的关键。煤矿企业有它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地方,里面的工作大都是艰苦而又枯燥的,员工的心需要被定下来。这就需要政工职员运用各种方式去凝聚这些煤矿企业员工们的心,政工职员需要时刻了解员工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营造一个好的工作氛围,创造好的政工工作方式,发挥积极的、创新的精神去做好政工的工作,团结起企业的众人之心,让员工们在这样浓郁的和谐、正气的、积极的氛围下,自然而然地使尽全力做好自身的工作,促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文化建设。

最后一点就是,企业必须制定好完整合理的工作制度,企业上下员工要依制度做事,让企业政工有法可依,各部门可以互相监督,互相进步,从而促进企业政工可以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总结

面对着新形势,煤矿企业也需要不断地发展,此时政工的工作凸显得更为重要。想要使政工的工作效果到达最好,企业就需要对传统的政工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对政工员工的素质和思想理念进行提升,对政工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营造出好的企业的工作氛围,完善企业制度,促使煤矿企业的政工工作得到提升,从而促进煤矿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俊.中小型城市应急指挥及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规划初探[J].信息化建设.2006(05)

[2]于国强.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关键技术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4)

[3]王文俊.试谈iEMS建设存在的问题[J].信息化建设.2005(11)

[4]刘铁民,李湖生,邓云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平战结合[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05)

[5]史波,梁静国,刘拓.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资源配置原则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06)

作者:李泽钧

煤矿管理系统论文 篇3:

基于WebGIS的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摘要: 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是进行煤矿开发的一个子系统,其服务于决策管理,是煤矿效率生产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有着极好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此,概述WebGIS,并重点围绕设计、实现两个方面来就基于WebGIS的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论述。意在为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与支持。

关键词: WebGIS;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工作面采掘是煤矿生产的基本单位和第一线工作现场,具有生产工序循环性、移动性、平行性、协调性、均衡性、连续性等特点,进行煤矿采掘衔接管理意义重大,对全矿生产的产量、进度有着直接影响,关系到队组生产计划的实施和煤矿安全生产。基于WebGIS的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是综合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以空间数据为各种属性数据建立的基础,有机结合相关属性和地理位置,以实际需要为依据,通过利用系统独有的可视化表达和空间分析功能,来将客户所需的数据真实、准确地输送至用户,从而为煤矿资源开发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对基于基于WebGIS的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进行探讨,明确其设计与实现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煤矿生产优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WebGIS概述

WebGIS,即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是以Web技术为支持所建立的一种特殊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强调网络是系统的工作环境。WebGIS是基于网络的服务器、客户机、分布式系统,软件用户界面为Web页面,从而将GIS技术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进行交互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WebGIS相比于以往GIS具有如下特点:更好的扩展性;计算负载更加平衡高效;大众化的应用;更具独立性的平台;更广的访问范围。

WebGIS技术是空间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发展和成功应用的典型案例,这项技术的成熟为远程管理矿区地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Web浏览器和GIS服务程序之间提供通讯条件。GISPlug-in控件对来自服务器的GIS矢量数据采取直接处理的方式。在处理数据的的同时,GISPlug-in控件也能够生成自己的数据,并且共享给Web浏览器和其它Plug-in用户显示和使用。尽管GISPlug-in控件在于客户端的交互性上做的很好,可是它提供给用户客户端的功能十分有限,也只能够将静态的信息传递给用户。由于客户端得到的是一个实体的图形,譬如放大、缩小、漫游等操作都不能由用户操作单个地理实体来实现,它们都必须通过服务器来完成然后返回结果。

这个系统采用WebGIS技术来实现对煤矿区内部信息的网络化管理。WebGIS技术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传输,它不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而且对客户端要求很少,能够使使得客户端显得比较精炼,没有庞大的安装包,也没有在硬件方面的过多要求。通过WebGIS技术设计的煤矿地测远程管理系统,其目标是为了实现煤矿区内部以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共享,而且要实现不同用户权限的控制。鉴于实际情况,如今的煤矿区分布具有分散的特点,导致煤矿区的分区很多,为此采用WebGIS技术是合理的、可行的。采用这种技术能够提供强大的功能,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并且其跨地域的操作性也十分良好。

2 基于WebGIS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

2.1 分析用户需求

基于WebGIS的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设计首先要满足的是用户的需求,比如矿山信息控制中心位置的工作人员对于采掘面,井口和巷道都应该有所查询,并且要对于设施相关数据能够了解;能够对每个进口与巷道间最优路径和采掘进度进行查看;为煤矿采掘衔接提供服务支持和信息依据;地图管理和报表服务等。

2.2 系统架构的设计方案

通过分析用户需要,结合SuperMap IS.NET开发平台和.NET体系架构,来进行如下的系统设计:

1)物理架构设计

选用光纤网络作为主要的网络通路,并且通过备份,将系统形成一个三级网络,网络主要涵盖了工作现场,主矿工作现场和矿山控制中心,这些层次性非常分娩的网络可以取代矿山的现场工作,而做到更加的精确,信息传输更加的快速。建立了三级网络以后,就要在矿区局域网中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这种建设能够令网络在矿区范围内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还能够统一管理好数据库服务器。

2)软件架构设计

以系统物理架构为依据,将SuperMap平台和.NET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引用进来,进行系统软件架构的构建,如图1所示,信息服务面向分矿工作现场、主矿工作现场、控制中心三级工作人员,广域网为其运行环境,系统为涵盖数据库层、业务逻辑层、页面表示层、客户层的多层架构体系。其中,以IE浏览器为基础的Web客户端为客户层,ASPX页面为页面表示层的主要形式,业务逻辑层主要用于对分布电子地图及相关服务的提供,如查询井口、巷道,路径优化等。而数据库层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对数据库中属性数据和电子地图数据的查询。

3)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说明

通常来讲,客户层只需安装浏览器就可在服务器上实现其它功能,为系统的开发与后期维护节省了工作量;应用浏览器连接Web业务服务器,避免了软件更换,保证了业务的友好性和一致性;在后台局域网的Web应用服务器上部署业务组件程序,保证了代码的安全性,其功能扩充和修改,不会对客户端用户查看造成影响;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可引入多台服务器均衡负载的方法,来在两台服务器上分别运行业务层和Web层,保证了系统响应的速度。

3 基于WebGIS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应用功能的实现

1)结合采掘衔接法、采掘计划形成煤矿计划计算表和工作面接替方案。在保障高效、安全的生产原则下,对约束计划制定的条件进行建立,从而实现采掘衔接的最大化;2)结合Ajax和Java在GIS系统中创建、删除和重绘WebGIS对象,来实现数据、页面对象的无刷新更新,从而形成计划测量图还有进度对比图等图纸,并且更加这些图来进行精确的计算,比如用工作面参数来对产量和尺寸进行计算,形成信息提醒;3)可以通过数据来达到煤矿产量计算的目的,来形成生产经营日报表、循环综合作业图表、产量月平衡对比表、采掘对应表、产量旬报表等,并运用打印功能将其导出;4)结合日生产数据中煤质、产品提升、开拓进尺、掘进等信息来对产量、作业及经营趋势做出分析,并以生产报告的形式来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其内容以Word与图标相结合的模式呈现,包括产量趋势分析、产量原因分析等;运用统一的信息预警平台,同巷道、工作面生产实际信息相结合,以短信形式将采掘准备、每日产量、掘探一体化、月累产量、穿越预警信息等煤矿生产、安全信息发送至相关领导及队组负责人。

3.2 系统功能实现的技术支撑

基于WebGIS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依赖于包括组建技术、单点登录技术在内的关键技术。在系统实现的过程当中,组件技术的作用在于对各功能模块的封装,来对普通Web服务和地图服务实施分离开发。组件技术具有开发快速、易扩展、易维护、低耦合、高内聚等特点,消除模块间彼此依赖的同时,实现了模块封装。以组件模型为支撑,能够十分轻松地更换和扩展某一功能服务模块,从而降低系统开发风行,促进软件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应用单点登录技术,则是结合活动目录与RBAC,通过对活动目录中目录信息树的利用,来对煤矿智能层次结构进行现实模拟。按照应用系统类别对活动目录中的全部用户作出一级分组,并结合每个应用系统功能,来实施二级分组,对读、写、执行、控制等模块权限加以定义,并采用统一的权限系统来加以管理。这样,用户只要在开机后输入用户名、密码便可登陆到域环境中,来使用其权限功能。

4 结语

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将采掘衔接这一煤矿生产的瓶颈问题有效解决,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效率和产量,保障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随着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逐步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必将进一步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煤矿生产事业。

参考文献:

[1]申艳光,煤矿采掘衔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矿自动化,2008(5).

[2]吴开兴,煤矿采掘衔接WebG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矿自动化,2009(2).

[3]张振涛,关于WebGIS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探讨[J].计算机与网络,2011(1).

[4]何灵敏,一种WebGIS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1(8).

[5]黄晔伟、杨宏光,WebGIS技术的探讨与应用[J].信息技术,2010(23).

[6]王飞,煤矿采掘衔接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5).

作者:肖玉宏 邓新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实践教学论文下一篇:建筑企业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