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商业保险论文

2022-04-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商业保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商业保险论文 篇1: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探讨

摘要: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发展事业,但是由于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养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基本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养老的问题,企业社会保障工作也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人们的养老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根本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的退休人员也在不断增长,据相关调查表明,现在企业的退休人员和企业的在职基本上可以保持持平,所以这种现象表明,企业需要为退休员工缴纳的基本养老金的比例会超过企业现有员工的总额[1]。另外,还有企业个人账户的空账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提高,使基金很难保值,以至于企业的收入无法弥补养老保险金的支出。导致企业收入和倒挂现象比较的严重。

(二)双重支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

企业在社会个人账户和统筹的改革之前,由于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企业员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的积累比较的少,或者是没有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的积累。而社会个人账户和统筹改革后,在一定程上规范了我国养老保险金的发展,即使这样,一些退休的企业职工仍然会有历史养老保险金支付,所以造成了双重支付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的情况。

(三)养老保险金的统筹覆盖面比较的窄

养老保险金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种保障,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来,虽然相关宣传部门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普及的工作,但是存在着一些不是公共企业的公司不愿意加入,因此养老金的筹覆盖面比较的窄。这种情况下,导致社会体系养老保险金的制度不一样,很多养老保险金只能服务于公企的和國有企业和集团,不能服务于私企的员工。

(四)补充养金保险金发展比较的慢

良好的养老保险金制度,能够让养老保险模式更加多层次。由于目前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中缺乏对养老保险金的补充,导致很多领域和企业对员工的养老保险金缴纳不够重视,所以让养老保险金不能得到很好的积淀[2]。因此,怎样才能把企业的额外利益作为养老保险金补充的一部分是现在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应该尽快的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发展。由于基本的养老金是法定的保险,所以想要让养老保险制度得到更好的完善,就必须完善基本养老的保险制度,让法律法规为养老制度做好基础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基本养老制度,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用法律法规来控制养老金的设置,明确法律法规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地位和组织的方式,通过法律法规帮助企业退休员工理顺养老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企业应该根据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二)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的体系

企业应该坚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性养老保险和企业年度养老金等多层次养老保险。企业通过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的体系,能够逐步完善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我国的基本养老金保险制度的改革。据经验表明,多层次养老保险的体系能够有更高的效率,可以让我国树立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所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应该坚持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扩大我国养老覆盖面的同时,促进企业个人储蓄和企业年度养老保险的发展。

(三)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要想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健全企业养老保险的制度,可以把企业的在职人员和企业职下的个体商户、农民等都列入到保险当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逐一完善参保的政策,明确的规定养老保险的缴纳年限,扩大养老金的缴纳氛围,对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矛盾进行管理,为企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保障[3]。此外,个人账户也要落实企业养老保险的管理范围当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做实企业员工个人账户对老龄化现象的养老保险保证作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四)明确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性质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思维也在不断的上升。想要建立完善的养老险保险制度,需要不断的加强补充养老保险的制度,把补充养老保险作为保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确立补充养老保险不是商业保险的一种,企业应该明确补充养老保险的性质和作用。此外,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补充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法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降低补充保险的税费来鼓励企业把补充养老保险纳入到企业的成本当中,养老保险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制定出强制的政策,落实企业的补充养老制度的实施,促使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更加的完善。

结语: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保障。目前企业中,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对各种层次上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通过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减轻企业的养老保险负担,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破除养老保险体制机制的障碍,让企业更好的发挥市场带头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晓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1(30):110-111.

[2]黄翠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17):117-119.

[3]孙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1(08):15-25.

作者:游丽 姜艳萍 李文静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商业保险论文 篇2:

完善企业年金制度,增强职工“三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中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早在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2000年更名为企业年金)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3.8亿人,积累基金规模3.85万亿元,成为国民养老主要来源。

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下简称20号令)发布,充实了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截至2016年底企业年金积累基金1.1万亿元,覆盖职工2325万人,对广大职工养老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发展仍然滞后。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压力将逐步增大,在此背景下,企业年金作为最重要的补充养老保险,对改善国民养老保障意义更为凸显,是我国养老金体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重要内容。

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核心是基金积累规模仍然较小,覆盖人群仍然较少,待遇水平仍然不足,与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从规模来看,典型的养老金第二支柱——美国401k计划,2016年底规模是4.8万亿美元,占当年GDP比重为25.8%,是第一支柱联邦养老金规模的1.7倍。而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占GDP比重不足2%,仅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的29%。从覆盖人群来看,企业年金参与者2327万人,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6%,绝大部分职工没有补充养老保障。

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是与国外普遍将职业养老金作为企业重要的激励和吸引员工措施不同,我国长期劳动力供大于求,大部分企业通过企业年金计划吸引员工的积极性不足,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动力有限。

二是尽管国家给予了企业年金税收递延优惠政策,但是对企业而言,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总是一笔额外财务成本,而目前我国五险一金费率已经较高,企业负担已经较重。比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是20%,而美国则为6.2%。在此背景下,尽管企业职工养老需求强烈,但是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建立企业年金。

在此背景下,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根据企业年金业务十多年来的实践和新情况,制定了《企业年金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多方面对企业年金相关政策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第一,《办法》从多方面完善了相关政策,将推动企业年金进一步发展。首先,《办法》将企业年金定义,由20号令的“自愿建立”改为“自主建立”,并增加“国家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表述。淡化了企业年金自愿的性质,体现了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的导向,有利于调动企业及其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此外,《办法》还扩大了适用范围,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参照该办法执行。这样就为一些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比如行业协会、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外工作人员参加企业年金建立了政策依据,扩大了企业年金制度群众基础。

第二,《办法》就实践中具体问题制定了针对性政策,增强了制度灵活性和吸引力。首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段时期的亏损,在此情况下确实存在中止缴费要求,后续经营好转后又存在恢复缴费的动力。因此,《办法》明确了企业年金可以缴费中止,还可以进行补缴的相关政策。更加符合企业经营实际,也更有利于维护职工的补充养老权益。

其次,《办法》还放宽了20号令规定的待遇领取条件,新增允许职工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领取的内容;同时,在领取方式上,《办法》倡导长期领取,允许分次领取,保留了一次性领取方式,还允许职工购买商业养老商业保险产品,更加满足不同职工个性化领取需求。

第三,《办法》注重与职业年金的衔接,有利于建设完善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共同构成我国养老金體系第二支柱。但是由于政策出台时间不同,相关规定存在差异。

而《办法》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首先缴费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这与职业年金保持一致,体现了第二支柱内部制度公平。其次,《办法》还增加了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转移接续的规定,有利于人才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优化配置和流动。

第四,《办法》注重公平和效率兼顾,有利于企业年金长远可持续发展。从促进公平角度出发,《办法》明确企业当期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最高额与平均额不得超过5倍。这有助于在保持适当激励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控制合理差距,防止企业内部出现不公平。

此外《办法》还明确,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的企业缴费及投资收益,可以随着职工在本企业工作年限的增加逐步归属于职工个人,全部归属于职工的期限不超过8年,既有助于企业吸引人才、稳定队伍,也明确了职工享有企业年金权益方式,体现了职工和企业之间的公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是着力解决养老保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助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养老金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也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养老保障能力,增进广大职工养老福祉。

责任编辑:汪杨Email:26606699@qq.com13

作者:董克用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商业保险论文 篇3:

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亟须改革

日前广州市民政局首次公布2013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广州户籍老年人超133万,占户籍人口16.03%。广州开始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全国其他城市的老龄化步伐亦不慢,由此而来的现象即是: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我们退休之后尚有好长时光。而等待我们的,首先是许多的花销:日常开支、住房费用、医疗成本、护理费用;还有学习、旅游、兴趣爱好等。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目前社保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0%左右,而企业年金大多公众基本很难享受,老年生活的保障,个人自筹养老金也就成了大多数人的主要出路。然而,不同群体之间养老金替代率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养老金替代率亟须并轨推进,这是实现养老权利平等的需要。

老龄化到了,养老金够吗

中国老龄化正在奔跑前行,甚至有专家表示,中国或是世界上“变老”速度最快的国家。

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9月底公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按照传统统计口径,中国2000年之前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不过,对于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这份报告显示,按照实际赡养比观察,受1963年生育高峄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中国在2010年即提前1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2013年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可能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而广州的数据更为严峻,截至2013年底,广州市户籍老年人超过133万,占户籍人口的16.03%。其中越秀、海珠、荔湾三个老城区老龄化已经超过20%。

在目前的养老金政策下,养老金无论是体外输血还是自身造血功能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发贫困”问题。人社部10月24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十年调整,现在已经超过月均2000元。此外,目前广州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为3019元/月。

不过,杨燕绥的报告称,目前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是,对于大多数低收入的劳动人口,他们在年轻时往往负债累累,最主要的是房地产按揭贷款,很难让他们积累起商业性的养老资产,导致他们的养老贫困问题更加严峻。

机关公务员养老水平高于事业单位,大多数国有企业员工的养老水平也要高于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员工,而事业单位要高于私营企业员工,占绝大多数人口的中小企业员工享受的是最低限度的保障水平,这进一步加大了老龄人口的养老贫富差距。

而更明显的问题是,养老金的投资管理碎片化。正由于统筹层次低,管理碎片化,不能集中资金进行再投资,进行保值增值,资金被闲置,不能进入社会再生产,是对资金的一大浪费,而且也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白白在通货膨胀中慢慢缩水。

现状:中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

养老金替代率,这是我们退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杨燕绥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个人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的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资。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越高,越能保证老年生活的品质,反之,则会影响养老生活。

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干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1999年之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总体维持在75%以上,但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到目前已下降至40%以下,而且不同人群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也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

试想,收入l万元左右的职场白领,退休金降到4000元左右,对退休生活将带来影响,我们也不得不面对退休生活的落差。目前来看,政府养老金只能起到兜底的作用。

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养老年金理财师介绍,“从现在来看,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年金,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保险、基金等等。”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上述二大支柱、三大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美国为例,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40%是国家出,40%靠企业年金等,20%靠个人商业保险。

作者:南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骨科外伤患者术前心理护理论文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