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创新

2023-01-31

1 语文学科的本质

1.1 和古代“语文”比较, 现代语文更注重实际应用

古代语文是封建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是学龄初期以识字为主的蒙学语文教育;后期进行综合性的文、史、哲、伦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教育。” (朱绍禹主编《语文教育词典》) 教育定位非常单纯, 就是正统的封建思想, 代“圣人”立言。而今天的语文教育, 目的是“致用”, 是“表情的工具”, 是“应付事势万变的工具” (叶圣陶) 。“思想教育”并不是语文的主要任务。现代语文更强调服务于生活、学习、工作。正如叶老所说:“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 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

1.2 和其他学科相比, 语文缺少明确的逻辑层次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 学生到中学阶段 (尤其高中) 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小学毕业, 学生的口语能力已基本成熟, 能够运用母语自由交流;在书面语方面基本掌握常用词汇, 能够阅读一般性书刊, 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还是一篇篇文章 (深浅并无一定的尺度) , 目标还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上一级并不一定明显高于下一级。其他学科则不一样, 由于科学体系层级十分明显, 学科知识环环相扣, 几乎每一节课都是从未知达到已知的过程。语文的这个特点启示我们, 只有懂得语文学习方法, 注重自学, 注重课外阅读, 语文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1.3 从语言的特性看, 语文具有明显的生成性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因此其必然是一种精神活动, 生命活动。语文学习所要接受的不是现成的“工具”, 每篇文章, 每个句子, 甚至每个词, 每个字, 都是活生生的, 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学习这些, 既离不开社会的人文的背景支持, 更需要个体的独特的生命体验。每个人在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同时, 还必然地要接受本民族文化、精神的熏染, 必然地要接受生命成长的各种养料, 学交往, 学做人。可见, 语文学习不是机械模仿, 而是举一反三, 形成新的个性化的言语和思想情感。语文学习就是生成新言语、新情感、新思想的过程, 就是进行精神的创造的过程。

2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2.1 懂语文的人太多, 行政干预太多

自古以来, 由于人们在任何场合都在用语言文字交际, 人们的书写离不开语言文字, 很多场合都可看到汉字的条幅, 一旦这些东西出现问题, 就会有人说, 看, 又错了吧, 上学时语文老师没有较好, 你们语文老师是谁。因为只要认识汉字听懂汉语的人都可以评价语文, 写错字是语文的事, 说错话是语文的事, 用词不当是语文的事, 文章没文采是语文的事, 数理化题分析不出题意当然也就是语文老师教得不好……确实, 在社会上语文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因此有时感到语文有些不堪重负, 语文老师也就创痕累累。

2.2 语文老师没有深入研究教材, 落入传统思维

我知道有很多老师根本没有深入研究教材, 年轻教师如果所教的课文是自己上学时老师讲过的, 就会循着过去老师讲的路子讲, 如果没有讲过, 自然就要根据教参和网络上的分析讲解课文, 而没有自己研究教材, 没有自己的东西, 对一些课文的理解仅仅是一步一步按照教参的解释分析将文章通一遍就算完事, 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如果我们抛开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不管, 作为一线教师, 对于一篇文章, 即使你讲过了十几遍, 如果你仔细研究, 也会发现很多原来那么多次都没有发现的新东西, 这就是人们说课文常讲常新。

2.3 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职责理解不透彻

《师说》上的“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现在说有的老师就是如此, 该句就变成了“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教焉, 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有的老师上课就是如此, 只要上课就会总结字词, 听写字词, 检查背诵默写, 将课文通读一遍, 主旨和段落大意讲一遍, 根据教参将课文说一遍就算是结束了, 老师不深入不加思考, 学生被动地记忆, 一切都停留在浅层次上。

3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之见解

3.1 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学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语文的教学目的顺利实现。只用肤浅的课本文字让学生学习必然会导致失败。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灵活的语言艺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可以顺着老师的方向灵活地展开思维, 课堂也跟着有声有色, 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自觉的欣赏与参与, 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任何学科都会在对与错中不断的突破, 不断得到更新。物质决定意识, 因而人类的思想也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向更高的领域深入, 只有依靠于创新的知识才能轻松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所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点。

3.3 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

传统的语文授课方式大多数是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 绝对的权威。教学中所要界定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设定的, 学生只能就这些问题来解决, 没有对界定问题的选择权。因此, 要适应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 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在教学中刻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4 利用现代传媒工具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对学校教学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和具有全局意义。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子解到最多的有用信息, 这样可以使得学习有超高的效率。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降低学生接触电脑的门槛。需要深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具体方面, 来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

摘要: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听课时指出, “从国内外的比较看, 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 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 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 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 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 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语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缺乏创新的教学, 甚至被用“少、慢、差、费”四字形容概括。笔者在本文中, 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出发, 反思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提出创新语文教学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本质,现状,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谭文淼.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 (下) , 2010 (1) :46~47.

[2] 吴爱民.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学生人格塑造[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5) :58~59.

[3] 王艳艳.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语文, 2009 (30) .

[4] 叶朱希.化被动为主动——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4) .

[5] 杨世春.发挥学科优势.关注心理健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科技资讯, 2009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论文下一篇:浅谈影响建设工程进度最大的干扰因素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