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处置体制下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资产处置体制下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年来,武警部队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资产处置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资产管理部门的规范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部队各级党委首长的关注。由于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部门的相关制度尚未落实完善,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如何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制度化体制就显得意义重大。

资产处置体制下资产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综述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有资产的管理已逐步成为高校内部管理所关注的重点。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将成为高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代发展相合拍的大势所趋;探索有利于高校资源配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充分提高资产效益、效率、效能,促进大学优质高效运转,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我国,自建国开始直到1978年,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都是与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紧密结整体进行的,资产管理权被行政管理权所淹没和取代,行政隶属关系取代产权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封闭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了从行政管理方式向产权管理方式的转换;从宏观层次展开的政府层面改革体现了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纵深发展,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转变其工作职能, 为企业成长、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

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管理职能从政府的行政职能和一般经济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按照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加强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

党的十五大提出“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资委也顺应时代潮流组建起来。

长期以来,非经营性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体,行政事业资产范围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非转经资产范围的变化上。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政府开办第三产业的放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办起了经济实体,资产范围迅速扩大。1995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资事发[1995]17号)。1998年中共中央决定,军队、武警部队一律不再经商办企业,要求其必须在1998年底以前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完全脱钩,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对所属企业脱钩改制。经过调整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范围有所缩小。目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中,经营性部分的范围一般只包括直接为行政机关服务的附属后勤单位,如幼儿园、招待所等。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情况比行政单位复杂一些。一些事业单位还办有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企业,有些事业单位本身就是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直接参与经营。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改善,不仅拥有一大批房地产、办公家具,而且大量地配备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尽管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的绝对值都在上升,但国有资产总量中国有企业资产所占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占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公共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

针对当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通过整理部分学者的研究和政策层面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管理体制问题上:魏杰认为,中国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首要弊端是缺乏充分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专司机构。陈清泰认为,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弊端,是由多个部门分兵把口分别行使国家所有权的“五龙治水”造成。陈景艳、刘国良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要弊端有管理方式上政企不分,直接干预过多,国有企业组织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制不健全,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不分。

2.在体制设置原则方面:杨励、孔祥云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主要有:第一,必须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出资人制度,划定权责边界。第二,必须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切实防止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分割与抵触。第三,必须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调整而展开。李轩红认为,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在完善的法律框架内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职能到位;第二,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现国有资产运营能力的到位;第三,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措施,实现激励约束机制。

3.在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魏杰认为,十六大报告提出来应将国有资产管理的专司机构放在政府,隶属于国务院管的意见是正确的,因为在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行政干预还很大的条件下,非政府法定机构是难以承担管理国有资产的重任的,当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的专司机构也可以作为非政府法定机构而存在。国资委2003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当前要积极推进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抓紧出资人的层层到位;三是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四是推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五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六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4.在国有资产立法方面:2003年5月27日公布施行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

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新《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

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言,新《办法》与1995年颁发《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相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职责。《办法》构建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级管理模式,明确了三个管理主体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考虑到事业单位性质及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规定“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成”,这为各级财政部门结合实际需要安排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了灵活性。

第二,体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新理念。《办法》针对以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的弊病,突出强调了资产管理应坚持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并在多个条款予以了具体体现;这既利于资产管理的规范,也有利于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体现了资源整合和共享共用的新理念。《办法》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权,体现了优化事业资产配置、整合事业资源的要求。

第四,《办法》考虑到“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往往较难界定,且存在相互转化而不是单向转化的问题;部分资产虽然已用于投资或出租、出借、担保,但在事业单位的会计账面中仍然反映为事业单位占有的资产,只是资产的使用方向发生了变化,本质上还是非经营性质,有别于国资委管理的“经营性资产”。因此,取消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概念。

第五,强化了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监管不严,是导致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根源之一。《办法》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方向,强调了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要求。

第六,实现了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全面管理。《办法》包含的资产范围不仅指实物资产,也包括非实物资产;不仅包括固定资产管理,还包括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其他形态的资产管理。《办法》涵盖的管理内容也比较全面,既包括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各个不同环节的管理要求,也对产权登记、纠纷处理、资产评估、资产清查和资产报告等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范。

第七,增加了对事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的新规定。《办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事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体现了信息化时代资产管理的突出特点和要求。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索

探索适合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直是各高等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学者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一种适合于高校具体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至少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高校国有资产的所有制形式,另一个是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下面是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这两个方面探索进行陈述。

1.高校国有资产的所有制形式。陈清泰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坚持国家所有,这是建立新体制的前提。所谓国家所有,现在的含义,重要的并不在于国家直接调度国有资本,而是各级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都必须遵守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

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该坚持学校为国有资产产权占有主体,在校、院两级办学主体架构下,通过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各资产二级使用单位实行统筹、总量配置一级管理;以学院作为资产使用主体,对学校配予的与教学科研工作相匹配的资源实行二级管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其行政职责承担各专项资产的各项管理责任,形成“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体制;才能形成“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运行机制。

2.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围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许多高校在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提出了若干不同的管理思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分散归口管理模式”。主张按行政职能划分管理,各司其责的体制。这种模式实际是按照学校行政机构的设置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分工,如:后勤管理房屋、家具,负责全校家具的采购入库、报废和处置管理,公用房的调整与分配。实验与设备采购管理处管理设备仪器,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统一采购,设备入库、报废和处置管理;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负责全校图书杂志的采购入库、报废和处置管理;科研处管理无形资产,经营公司负责经营性资产,财务处负责货币资金等等;这一种模式由于部门分管的校领导不同,利益分配与所辖范围也相对独立,各职能部门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管理机制,造成国有资产的多头管理,无法克服实际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大量不对称问题, 最终导致管理松懈无序,难以提高监管效率。

第二种是“集中牵制管理模式”。主张建立两个相对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相互牵制管理体制。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学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国有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对学校国有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协调各资产管理相关部门,拟订国有资产优化配置方案。负责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登记、清查、评估、处置、综合评价、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对外投资等事项,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标准,通过统计、稽核、审计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作为制定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经费预算方案,负责教学、科研、行政所用仪器设备配置计划论证、审批、采购、验收、建账、调拨和处置;负责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家具、实验材料、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大宗批量物资购置计划审批、采购验收、建账、调拨、处置及日常管理工作。

两个机构相互独立,各自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国有资产管理处肩负监督职能,同时又受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这一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分工明确,相互牵制、职责清楚,管理的信息相对专业;缺点在于只解决了某种程度上的多头管理,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管理,从而无法彻底克服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彻底解决监管效率低等问题。

第三种是“集中层级管理模式”。主张建立三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一层级是代行所有者权利的专职机构。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在分管校(院)长直接领导下,代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对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下设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级机构,对全校国有资产统一进行归口管理,拟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承担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向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汇报工作;第二层级是学校各单位(各院、系、研究所、实验室、资产经营公司等),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第三层级是资产最终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直接使用人实施监督和管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三个层级逐级负责,同时彼此之间又具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完成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这一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是所有权关系清晰, 其次职责明确,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职责不分, 多头管理等问题,从而彻底克服实际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一体统筹规划和持续发展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如果将经营理念应用到实际管理中,通过借鉴企业经营方略,对国有资产实行价值化管理;建立与高校业绩挂钩的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建立质量目标量化管理评价体系,促使资源的集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通过有偿占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运用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循环,将决策信息贯穿政策制定、管理执行、手段优化过程中,必将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出效益,都落在实处,从而降低高校的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晓丹.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魏杰.构建市场经济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暸望新闻周刊,2003.1.22

3.李建兴.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人民日报,200.11.25

4.陈景艳,刘国良.国有资产管理必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5.杨励,孔祥云.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经济日报,2002.12.30

6.李轩红.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国有资产管理,2003(6)

7.魏杰.设立专司机构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中国证券报,2002.11.18

8.蔡锋.陈清泰:推进国有资产改革不能搞运动.国际金融报,2003.1.2

9.魏杰,赵俊超.必须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2(12)

10.刘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综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9)

11.潘前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研究.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广西南宁 530021)

(责编:贾伟)

作者:李健生

资产处置体制下资产管理论文 篇2:

浅议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

摘 要:近年来,武警部队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资产处置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资产管理部门的规范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部队各级党委首长的关注。由于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部门的相关制度尚未落实完善,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如何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制度化体制就显得意义重大。

关键词: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化;武警部队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作为武警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坚强的物质基础。与地方行政部门的资产不同,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做好资产处置的管理作为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的核心环节,是连接军事和经济的桥梁,是将国家经济效益转化为武警部队军事效益的纽带,是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完成国家战略目标和履行武警部队保卫国家安全的使命的坚强基石。

一、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概述

(一)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的含义

资产处置是指武警部队单位对占有、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注销的一种行为。武警部队资产处置涉及资产存量的调整、使用和退出等多个环节,加强处置管理对保障部队资产所有者权益、优化部队资产配置、提高部队资产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应当按照党委统管、分工负责、规范有序、提高效益的原则,切实加强资产处置管理。

(二)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目标

提高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具体目标:首先,防止资产在处置过程的流失。近年,武警部队各级对防止资产在处置过程中的流失比较重视,并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资产处置管理不善的问题,削弱了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的能力。从现实角度来看,防止资产在处置过程的流失是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次,是为了保证资产处置的高效和效益。

二、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的方法和程序

(一)主要处置方法

1、资产—调剂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部门在准确掌握资产信息的基础上,充分按照“军事效益优先”原则,统一调剂所属范围内的资产,使其效益发挥最大化。在申请批准后,资产所有部门或单位与接收调剂部门或单位以及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确保资产的所有权的转移调整,同时各单位对资产账进行账务处理。

2、资产—置换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部门对在用资产进行置换时,必须要落实好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相关部门在掌握好资产置换的范围界限后,在不影响部队资产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资产进行处理。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置换获得的收益,统一通过财务部门进行办理。

3、资产—报废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部门根据相关部门鉴定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对不能继续使用,必须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理。资产报废多因过度使用,使用年限过期、缺套残损、技术落后且无法改造、不能使用和无法修复,或经济上无价值而淘汰。相关部门对可以报废的资产,需经过后勤部门核准,并得到批准,同时对比处理途径,使报废资产的效益最大化。

4、资产—转让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转让应当有利于武警部队资产结构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资产流失,不得损害武警部队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对需要转让的资产,需经过相关领导核准,并得到批准,使资产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一般处置程序

主要包括处置申请、处置审批、鉴定评估和处置执行四个步骤。

1、处置申请。事业部门处置资产前,应填写《资产处置申报表》,向资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处置报批。资产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要先依据有关标准和要求对申请处置项目进行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再根据待处置资产的原始总价值,按建制和规定的程序、权限报批,经审查批准后方可立项处置。

3、鉴定评估。资产处置时,因技术原因确需淘汰、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以及毁损需要报废的资产,应当由有关事业部门同资产主管部门,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和论证,由事业部门出具鉴定意见,并作为资产处置依据。经批准转让、置换和出售的资产,事业部门应当会同资产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具有国家(武警部队)认可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4、处置执行。处置项目按权限批准并组织评估后,事业部门组织报废或办理转让、置换手续,资产主管部门办理产权注销或资产划转手续,财务部门组织资产处置收益的收缴与管理。发生产权转移时,事业部门依据资产处置批复及时填制《实物资产调拨通知单》,送达相关部门,作为调整账目的依据。不发生产权转移的内部调剂,由事业部门填制《资产变动情况报告表》分别用作资产调入、调出单位及资产主管部门记账或变更管理、使用部门或责任人的依据。

三、当前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单位对闲置资产处置的监管不到位

武警部队个别单位的财政部门对单位资产处置的监管职责不到位。单位报废、调剂、报损、出售资产时,习惯于只是与财政部门进行口头上打招呼,究竟资产处置的数量有多少,财政部门以及处置单位都不清楚资产底数。

(二)部分闲置资产长期被人占用无人管

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国有资产随意购置、出租、出售、报废的情况,出现部队有些单位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的情况,也出现个别资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有的人调走或离退休也不清退。

(三)资产处置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武警部队个别单位出现资产未纳入财务管理范围的情况,没有按照由各级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级单位的具体管理的要求。对于财产的调剂、出售、损失、报废,资产处置登记册不能够很好的注明,使得资产处置的情况混乱不清。同时有些单位对纳入管理范围的资产的管理也只是记录一笔账目了事,缺乏对资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四)个别单位资产处置与资产入账不同步

武警部队个别单位对于资产的拆迁、报废、调剂、出售不能够及时核销,上级部门分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资产也不能及时入账,与各级财务部门进行对账、同步做的不够好。

四、加强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的标准与法规制度

1、设立符合资产处置要求的可行标准

搞好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标准化管理,要管好用资产,必须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可行的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审批制度、验收制度、核算制度、效益分析评价制度和处置管理责任制度。坚持先鉴定后报废、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规范资产保管部门、使用部门、处置部门、审查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严格报废手续、产权传递和处置制度,加强制约的资产处置内控制度。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武警部队资产处置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化管理是搞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建立和健全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保证资产管理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的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规定

武警部队各级部门成立相应的资产处置研究小组,研究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现状,对各级部门处置的好坏进行研究对比。并与地方行政事业部门以及大型国企协调、联系,派专门人员到地方进行考察、研究。吸取地方部门好的资产处置办法,并结合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现状,制定更加完善的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规定。

(三)公开资产信息,加强监督队伍,完善监督机制

1、加强监督管理机构

在总队级财务部门增设一个资产管理办公室,编制2人左右;在师级财务科编配一名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在团级可由财务股人员兼职此项工作。其任务是:定期对资产信息、资产处置情况、财务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审计,并把审核结果报上级领导。

2、完善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监督制度,各级财务部门要对资产进行监督。建立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审计。保证各单位在资产处置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约束,形成较为完善的资产处置管理制度。

3、将所有权和处置权进行分开

各级资产的所有权为各级部队所有,而其主要处置部门是各级部门,处置人员只有资产处置的权力。将资产处置交给地方部门时,要对地方部门进行公正而全面的评估。离任前,对资产处置部门、处置者、地方部门进行认真审计,对资产处置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对使资产流失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并相应赔偿。

(四)强化部队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使用监控权力

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一般是由所在部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在资产处置后价值进行入账和销账要有效的控制,但是在资产处置的过程的监督力度不够,必须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上加强资产处置部门监控权力。一、资产处置部门应该定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向财务监督部门报告资产的情况,包括资产闲置率及完好资产闲置状况、资产待修闲置状况。二、资产处置部门在处置资产之前必须报同级财务监督部门备案,以此规范资产处置部门处置资产的理由正当性和程序规范性。三、武警部队资产处置部门对各级部门占有的资产的使用而带来的收益及分配,有权知情和监控。

参考文献:

[1]夏济人 苗径泰. 必须强化我军闲置资产的管理[J]. 部队财务,2003年第5 期。

[2]张秉胜.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第24期。

[3]韩慧林.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 02期。

[4]张学谦. 浅议固定资产内部控制[J]. 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5]田玉和 杜春娟. 武警部队闲置资产管理之我见[J]. 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6]杨明. 报废资产处置中的精细化管理[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第12期。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陕西 西安 710086)

作者:杨人正

资产处置体制下资产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将服务融入职能的路径探究

[摘 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用”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文章以省属高校为例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政策和制度方面、大型儀器管理、固定资产入库、固定资产处置、校内分散采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现状入手,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大对招标采购和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各层面全覆盖,强化制度和规范建设等项改善服务,加强管理的建议,以期对现实的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服务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20.104

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在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等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防止资产流失。目前在全党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该以刀刃向内查找问题,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效能。本文以吉林省某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为例,浅析了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服务变成融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对现实工作有所借鉴。

1 现状

该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学校的招标采购、资产管理和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服务部门和政策执行部门。日常工作中和教职工接触较多,相对应的问题也比较多。但由于常常以管理者自居,硬性布置多,有效沟通少,基层的声音和困惑了解得少。体现在“放、管、服”上,就是能够简政放权,能够放管结合,但没做到优化服务。容易出现放了没监管,管了没服务,服务没到位问题。

1.1 上级政策的变化

第一,在资产管理方面,更注重程序化和规范化。吉林省财政厅在资产管理出台了大量新的政策和规定,包括《吉林省非办公用房出租出借》《吉林省属高校国有资产处置管理补充规定》《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等,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招标采购方面,采购的自主权和风险同时增加。政府在加强“放管服”,政府采购的额度逐年增加,目前货物和服务类的政府采购额度已提高到50万元,工程类的采购额度提高到100万元。从2018年起取消计算机类产品的协议供货机制。政府的放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校的采购自主权加大了,采购的灵活性增强了,有利于学校发展;另一方面,采购数量增加,采购额度提高,相应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

1.2 学校的管理现状

第一,在招标采购方面。针对学校招标采购周期长、付款慢问题,采取措施,提前谋划,划定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完成时间点,并及时组织验收。依据采购政策的变化,重新修订了《学校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对政府采购、校内招标从上会到分类都进行了严格的界定。严格校内招标程序,对办公用品、试剂耗材和办公设备实行定点采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政策把握上还不够准确,校内招标的规范还不够完整,风险管控上还有漏洞,对招标采购的培训和宣传还不到位。

第二,在资产管理方面。该校出台了《房屋资产管理办法》和《大型仪器管理办法》,推进房屋资产的分类管理和建章建制,严肃房屋出租的程序,推进大型仪器共用共享,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建立起论证—采购—验收—使用—共享—调配—维修—清查—处置的资产管理体系。学校房屋资产出租方面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资产处置工作每年进行一次,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但在采购论证方面还不规范,资产验收小组随着纪委、审计的退出,组成人员还需补充,大型仪器共享还需近一步加强,资产处置工作还没有深入人心;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

2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2.1 内部研讨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制度和文件的落实有空白点和盲区,很多人不了解。缺乏落实的实招和好办法;二是科室间业务脱节,不能相互衔接,自行其是,容易造成工作上的被动;三是个别同志的服务意识还需要加强,还有脸难看,事不知道怎么办的现象;四是工作流程还不够清晰,一些关键点上的细节管理还不到位,存在风险和漏洞。

2.2 外部调研中梳理的问题

第一,政策和制度方面。大家普遍反映不太了解关于采购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政策,了解的渠道和方式单一,也没有可参照的东西。头脑中还是以前的政策和思维,不只是普通员工,很多部门负责人和资产管理员也不了解。导致很多工作协调和沟通不顺畅,也必然导致对有的工作不满意,不理解。比如小型仪器和设备的入库额度问题,小型打印机的采购问题等。

第二,大型仪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是使用率和共享问题,大型仪器使用率低,有的一年用不了几次,有的买了几年,还在进行培训,同时本位主义严重,谁买的谁用,很多大型仪器无法共享。同时共享仪器收费困难,没有机制约束。

第三,固定资产入库方面。财务部门和资产部门沟通不够、有效的内控制度缺乏,常常出现对不上账的情况。有的项目采购入库,项目组负责,不通过资产管理员,虽然有通知他事后把单子给资产管理员,但多数情况没有给,造成工作的被动。

第四,固定资产处置方面。“办公”家具报废年限问题,很多东西是实验室用的,不能算办公家具,有的部门不了解政策,认为没到报废年限,不能使用了,也不敢处理。还有部分特殊的体育物品(比如篮球架)确实没坏到不能使用,但是破损了,也没有翻新的价值,翻新的费用和购置新的差不多。不知道怎么处理,虽然学校定期报废,但基层单位还有很多待报废的物品,相互间还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第五,校内分散采购方面。招标采购相应程序还是复杂,个别环节可能出现问题,各部门负责人员不知道如何填写标书。学校的试剂采购供应商,偶尔有供货慢,价格高于市场价的情况。校内采购评审专家的代表性单一,达不到公平、公正,也缺乏彼此监督。建议多一些外单位和其他部门的专家。

第六,业务培训方面。组织学习和培训较少,很多政策大家都不了解,培训的覆蓋面相对比较小,不同的层面都有盲区。特别是独立的科研人员,对政策的了解就更有限。

3 对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宣传工作不到位,横向没到边,纵向没到底,缺乏有效的宣传载体和途径。很多时候下发的文件和通知,只到达处级单位,最基层的老师和科研人员根本看不到,执行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偏差。另外,该校还有两个附属医院,虽然是独立法人单位,但从教学投入、科研投入和专项投入上也是大学的资金,需要按大学的相关制度和要求来执行,在传达相关文件的时候常常忽略,致使医院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不能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政策。

第二,处内科室之间的业务缺少必要的沟通,生活上能互帮互助,业务上自扫门前雪。在国有资产处内部,往往忽略各科室的业务联系,特别是招标采购办公室和资产管理科,处于上下游的关系,如果不能及时沟通,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比如说,在资产管理上对通用办公设备和家具配置有明确的标准限制,如果采购科室不了解这个标准,随意采购,就会出现超标准无法入库的问题。

第三,深入基层不够,不了解基层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和需求。管理工作一定要沉到基层,了解基层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想办法,出实招。也通过到基层调研,才能和服务对象面对面,了解实情。比如调研中,有的部门到目前为止一次资产处置都没有,部门领导还一直认为坏的东西没地方放,国有资产处处置了这么多次资产,部门领导都不知道。

第四,国资处的工作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完成和服务上,与真正的融入学校发展还有差距。如果始终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上,就会始终和服务对象有距离,双方始终会有分歧,有对立。要学会融入到服务部门的工作当中,学会融入到学校各个层面的工作当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融入,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4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4.1 加大对招标采购和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

在加大宣传方面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其一,编制招标采购和资产管理的制度汇编,以装订本的形式和电子版的形式下发,做到部门有纸质版,个人能看见电子版,实现全覆盖,无盲区。其二,编制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手册,以问答的形式,表述重点政策和制度,注重方便、灵活,集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三,建立与各部门沟通的长效机制,建立处室、科室和个人三级沟通体制,通过访谈、微信和电话等形式建立沟通的长效机制,适时传递信息,定期组织交流。

4.2 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各层面全覆盖

其一,请政府采购方面的专家做招标采购讲座,让被服务对象在政策层面对招标采购工作有所了解。其二,请招标公司专业人员对招标流程和标书制作等进行培训,让大家在实际操作层面掌握方法。其三,对资产管理员进行政策培训,让每一个部门都有懂业务的人。其四,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通过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服务能力。

4.3 强化制度和规范建设

第一,出台校内招标采购规范,学校已出台《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对各类招标采购进行了规范,下一步要重点对校内招标进行规范,防范扩大自主权后带来的风险。其一,制定校内定点采购信用服务监督机制,定期对供应商监督应按采购合同规定的内容、采购人的使用反馈等方面来对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调查,杜绝提价和不及时送货的现象,规范供应商的行为,提升定点采购的服务质量;其二,修订并出台《校内分散采购管理工作规范》。依据国家、省及上级管理部门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从采购的范围及途径、限额标准及采购方式、采购程序、专家组构成及责任与纪律等方面,对校内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避采购各环节的风险,使校内采购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提高采购效能,维护学校利益。

第二,制定各项工作流程,针对招标采购、资产验收、资产调配、大型仪器维修、资产处置等制定严密的流程。

由此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为别人服务,变成做自己的事情,真正把工作做好,把服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冯恺.高校非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6).

[2]赵翠芝.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7).

[3]陈丽辉.高校国有资产处置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7(7).

[4]刘媛.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自行招标采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9).

[作者简介] 徐克胜(1973—),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高级会计师,长春中医药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通讯作者:曲婧(1986—),女,汉族,吉林龙井人,医学硕士,讲师,长春中医药大学招标采购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作者:徐克胜 曲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人员素质的学籍管理论文下一篇:培养学习意识的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