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2023-02-13

1 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的备课中, 我们总是习惯将目标细化, 使学生容易获取标准答案, 课堂教学能按规定路线行进。这样的目标定位束缚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阻碍了他们创造性的发挥, 不利于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在我们的研究课题中, 生成性教学目标的预设应超越传统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

(1) 从三个维度确立生成性教学目标, 在目标的制定中要兼顾到认知、情感、能力、方法等。

(2) 设定有序化、差异性的目标, 要同时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要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3) 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 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 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 加入新的内容, 注入新的要求。

2 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

(1) 构建结构化的学习内容。每个学生都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走进课堂的。所谓结构化的学习, 就是知识的逻辑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统一的学习, 教师要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 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 从学生的经验入手, 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

(2) 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我们将有意识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 学生“走进”生活。要更多更深入地去研究学情, 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对教材作必要的取舍、补充和选择,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阅读教学产生最佳的效益。

(3) 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 看似矛盾处, 重复处等等, 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 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3 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课堂上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所以, 我们组织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 生成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 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阅读教学环节之中, 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2) 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 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 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 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3) 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积极思考, 相互交流、探讨, 以求得知识的深化,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体验式。

(4) 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 我们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4 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

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过程, 它认为, 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 而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 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 形成一种“线性序列”, 这样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刻板化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丢失。我认为, 在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 进行预设, 准备生成。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是有目标, 有计划的活动, 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但同时却表现出相对而言的封闭性。我们倡导的“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是不要预设, 而是要改进预设, 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 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 更富有成效性。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 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因此, 教师课前应先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知识起点、个体差异。与此同时, 学生也要了解自己实际的学习需要, 也就是知识能力的和情感态度的需要。

(2) 创设情境, 展开生成。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 在适宜的情境之下, 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实践中来。在创设情境时教师有多种方式,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 当然问题一定要适当, 不可过难或者过易, 而且问题要有生成的空间。教师也可以激发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先叙述一段材料或者讲一个小故事, 再让学生提问题。当然创设情境并不是限于问题的方式, 可以灵活创设, 不拘一格。

(3) 反馈互动, 有效生成。

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 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 被当做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师生在进入了情境之后, 必然要发生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所谓的有效生成是相对于虚假生成而言的, 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貌似生成而非实质性生成的情况, 这里有效生成的含义是真正的真实的生成。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反馈;教师要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人——特别是学生是重要的资源因素, 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材、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 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

(4) 引导总结, 升华生成。

教学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 教与学相依相伴永无穷尽。但每一节课是一个相对的时间单位。创设情境一般发生在一节课之始, 而反馈互动则发生在一节课之中, 引导总结处于一节课之末。但是这个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且每一个阶段又可能同时包含着这三个方面。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 并且有的时候学生不清楚生成的结果, 这些都需要引导总结这一阶段, 以使生成的东西作进一步的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等,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东西。

总之,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它的生成性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的科学和艺术的把握, 来自于课堂的开放性。课堂教学中讲究师生平等, 学习问题需要师生平等地研究。我们千万不要强化教师比学生强的观念, 教师并不高于学生。知识是不能置顶的, 它应该是无限生成, 发展的, 似天一样高, 如海一般阔, 学生不应该是笼中鸟、网中鱼, 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 他们就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肯定自己, 而我们必须做到的只是信任、引导和参与。

摘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 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也是由课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要使数学教学设计适应课堂教学, 就必须着眼于生成, 着力作好教学设计。本文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二是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三是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四是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动态生成,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

[2] 李衡.善于捕捉课堂信息促进教学动态生成[J].福建教育.

[3]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Z].

[4] 小学数学教师[Z].

[5]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企业加强纳税筹划研究论文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