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目标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5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课堂目标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堂是师生在学校共同生活的中心舞台,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主要场所。消除学校改革创新进程中的矛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教育和和谐校园,最终实现教育目的,需从构建和谐课堂开始。一、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师生都满意的和谐课堂。

课堂目标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探索视导新方式 提升教学真水平

本报讯 近日,由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利国镇小学中心校、利国实验小学承办的铜山区小学教学视导现场推进会在利国实验小学举行。铜山区教研室领导李文广、杨永、朱开玉、朱爱玲、孟宪英、房玲,全区各镇小学业务主任、骨干教师等90余人参加现场会。

与会领导现场观看了学生作业展,观摩了利国实验小学3节语文课、2节数学课、2节英语课共7节课堂教学展示课。上午,与会人员在阶梯教室首先观摩了该校五年级数学展示课《因数和倍数》。课后,朱开玉、朱爱玲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并提出,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技能、方法和思想,教给学生书写格式,更要注重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随后,与会领导分六组进行听课,上課教师能娴熟地运用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大胆交流展示,充分展现了利国实小良好的课堂生态。

反馈会上,六位专家一致认为,授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学生合作探究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并现场对六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进行打分,同时对教师们需要改进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指导建议。李文广、房玲对该镇小学课堂教学展现的优点、亮点大加赞赏,同时对该校7堂展示课提出建议:一要注重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狠下功夫,找准问题,对标检查,逐项突破,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二要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效应,通过反思不足,指出亮点,再教思考,形成理论性的教学反思,着力为教育教学服务;三要做到课堂目标明确,过程精简,作业精达。

(马厚海 李苗)

课堂目标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和谐课堂:师生共长的构建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共同生活的中心舞台,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主要场所。消除学校改革创新进程中的矛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教育和和谐校园,最终实现教育目的,需从构建和谐课堂开始。

一、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

众所周知,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师生都满意的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指课堂中的人(教师、学生)、物(教室、教材)、环境等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的完美教学过程,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全面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 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次要的。和谐课堂则关注学生在认知、智力、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公平性和民主性。这是指学生在和谐课堂中享有学习机会均等、学习过程公平和学习结果公平, 这是传统课堂忽视的领域。平等地参与课堂互动、享有的课堂资源、接受的课堂任务,平等地参与学习分享课堂时空,平等地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每个学生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民主性主要表现在和谐课堂里,师生之间虽有角色的分工,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彼此没有等级界限的约束,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习的意见。

3. 有效性和有序性。和谐课堂也是“效率为先”的课堂。应试教育下那种靠题海战术支撑,靠牺牲师生利益加班加点为代价,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课堂肯定是不和谐的课堂。和谐课堂要解决课堂上“高耗低效”的问题,通过教师高效率的教和学生高效率的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井然有序的课堂是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和谐课堂的有序性不仅表现为静态的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的有序,而且表现为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序、课堂活动的有序。它以一定的课堂制度作为保障,当然也要防止课堂过于秩序化、程序化,而忽视交流、合作等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 自主性和互动性。自主性应该包含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和谐课堂中,学生将学习活动看成是自觉自愿自动的一种行为,由“要学”到“会学”到“想学”、“好学”境界。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和谐课堂就是建立在新的教学观下的教学交往模式,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优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师生共长,教学双赢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和谐课堂中应注意的方面

从理论或一般意义上讲,和谐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构建和谐课堂是解决课堂之不和谐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的课堂还有一些达不到和谐课堂的的地方,如有的表现为拘谨和呆板,有的表现为冷淡而紧张,有的表现为课堂纪律秩序较差,师生关系疏远,教师难以调控;有的表现为学生被动应付教师的要求,注意力分散,反应迟滞,甚至有的表现为学生随心所欲,师生处于一种对抗状态。在这样的课堂氛围或环境里,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情感和态度的目标难以实现。构建和谐课堂需要变革现有的课堂, 使课堂的各个方面都服从于“学生发展” 这个中心。因此,构建和谐课堂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多种多样、风格各异,但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构建和谐课堂主体的职责。和谐课堂的构建不仅是师生的职责,而且是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职责,社会和家庭也具有重要的协助责任。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相关主体的职责有所区别。就中小学教育阶段来讲,构建和谐课堂的主要职责是教师。只有和谐课堂构建的主体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谐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履行构建和谐课堂的职责,着力和谐课堂的构建,才能使和谐课堂的构建变成现实。另外,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学校管理者要营造宽松的环境,给师生以自主权,把课堂真正还给师生。只有当师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构建和谐课堂。

2. 营造课堂和谐的心理环境,密切师生关系。根据有的学者研究,课堂存在着一种文化冲突现象,具体表现为隐性冲突和显性冲突两种形式。课堂上的隐性文化冲突表现为一种想阻止对方但又未采取行动的心理态势;显性文化冲突表现为不仅有心理不相容的活动,而且还外化为情绪和言语行为,呈现出磨擦、失衡、对抗等程度不同的水平状况。课堂文化冲突虽然具有强化教师权威、有助于解决冲突的新规则的产生等正向功能,但它也会使师生之间、优秀学生与“差生”之间产生严重对立,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学生对教师所代表的规范文化的否定。因此,要针对课堂文化冲突的类型和层次,选择化解冲突的策略,营造课堂和谐的心理环境。对于课堂的磨擦性冲突,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并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磨擦”转化为整合。对于失衡性冲突,教师一方面要持以包容态度,另一方面要通过说服、磋商、讨论等方式与学生沟通,这样容易由失衡转而达成共识。对于对抗性冲突,师生都要采取冷静、反思、自省和换位思考等方式,实现彼此的认同。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改变只讲原则纪律不讲灵活宽容,只讲训导指正。不讲鼓励赞赏的陈旧教育观念,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少否定、少批评、少冷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教导,师生关系密切,学生才会对教师以及他的课程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 拟定适切的课堂目标来指导课堂教学。拟定适切的课堂目标要考虑目标的内容和表述。首先, 如何确定适切的课堂目标的具体内容? 课堂目标的内容要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 确定课堂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要达到的标准, 并用“双向细目表” 列出具体内容。第二步是研究“ 学情”。班级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分层, 在确定课堂目标之前正视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是必要的, 这要求通过分析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 确定不同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第三步是研究现有的教学条件,包括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教具、学生的兴趣、班级的学风、教师的素养等, 分析这些条件能否支持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现有的教学条件不够理想, 就必须考虑能够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途径为改善教学条件做出努力。教师要通过对“学情”和课堂教学条件的分析, 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双向细目表”,使其成为每位学生的课堂学习指南。其次, 课堂目标的表述和课堂目标的内容同样重要。课堂目标的表述要求具体、准确、可检测;要分别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表述课堂目标;目标表述的成分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条件、行为标准;目标表述要全面, 包括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知识与智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4.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提高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的能力。构建和谐课堂,既能化解课堂冲突,又能使课堂保持生机与活力,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课堂。许多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在被动和从属的地位,这样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索然,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致使学生依赖性极强,学习效率低下。而灵活多样、因材(教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开放活跃。特别是采用案例法、互动法、小组合作法、研究性学习法、讨论法和行为导向法等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提供平台,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法,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学习兴趣。

5. 把握欣赏学生和批评学生的艺术。欣赏性评价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一个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肯定的语气,都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友好。即使学生的表达和思维有一些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也应当欣赏其合理的积极的方面,并恰如其分地表扬和鼓励。这不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而且对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大有裨益。对于个别课堂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通过语言、动作影响课堂气氛的学生,尽量用眼神、手势、幽默等一些恰当的体态或语言去暗示、提醒违纪行为,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又可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尊。如果采取言辞生硬的批评,往往容易产生师生情绪对立,激化教与学矛盾,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把握欣赏学生和批评学生的艺术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目的是营造和谐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发展。

三、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意义

1. 构建和谐课堂是协调课堂面临的诸多矛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这是对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弊端的深刻反思的结果。传统应试教育就课堂而言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三维目标“单一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难以全面实现。(2)主体地位“边缘化”。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学生处于从属、绝对服从的地位,没有自主的空间,主体地位难以保证。(3)教学活动“形式化”,课堂教学缺少实效性。学生没有思考,没有真正的交流,课堂效率不高。(4)教学过程“物化”,缺少人文关怀。教学过程变成纯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的练习记忆过程,教师眼中只有“分数”。教学过程被“物化”,缺少情感交流,缺少人文关怀。这些不和谐课堂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教学本身存在许多固有的矛盾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因此构建和谐课堂是协调和处理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矛盾的必然要求。

2. 构建和谐课堂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它使学生厌学,心理负担过重,也使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这又严重危及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尽管复杂,但课堂的不和谐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不和谐的课堂里不可能有高效率的教学,也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学习,因而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就必然会把课堂教学的任务留至课后;教师一般很难做到清楚、透彻地传授新知识、讲解新问题,这又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在课余花大量的时间去弄懂本该在课堂内弄懂的问题,去完成本该在课堂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可以说,构建和谐课堂是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顽症的有效途径。

3. 构建和谐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的一个广义的界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能、技能、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人的生理与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是人之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是人之知识、技艺、能力、智慧、德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不和谐的课堂里,受教育者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会因为课堂的不和谐而产生心理的过度紧张和情绪的焦虑或人格的分裂,也会因为课堂的散漫而变得对人、对事漫不经心,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由此可见,和谐课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同时,构建和谐课堂也能使教师在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教学,与学生彼此交流,共同分享教和学带来的乐趣,这更能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成长,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和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林文瑞)

作者:胡智华

课堂目标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依托校本视导,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我校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和问题,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依托校本视导,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围绕“轻负高效,课堂目标,当堂检测”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益。

关键词:校本视导;教学;课堂效益

众所周知,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在目前“五严规定”的形势下,如何在规定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呢?目前,我校就以校本视导入手,围绕“轻负高效,课堂目标,当堂检测”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益。

校本视导活动,旨在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查与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教学会诊和科学评价,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切实指导,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以教学视导活动为契机,探索教学研究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形式,提高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1.备课投入不足,教学随意;2.教学方法呆板,忽视学生能力培养;3.课堂沉闷,缺乏生命活力;4.目标模糊,达成度不高;5.教师缺乏课后反思意识。

为此我校的校本视导无论是前期的全面性视导,还是近期的专题式视导,都是从抓备课、上课、练习的设计、目标的当堂检测和教学反思等几方面做起,努力改变以上现象。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为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校就采用自主研究下的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两种形式。我校备课要求教师严格从备教材、备目标、备方法、备练习、备学生五个方面着手。

这里着重讲准确的目标定位意识指导行为。只有强化了目标意识,才会在备课中想办法,找策略解决它。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和调控作用,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从纵向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四个层次:课标意识——总目标;年段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时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目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正确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避免教学目标的盲目性、随意性。从横向看,数学教学目标是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来设计的。这种设计思路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弊端,强调了三者的整合,注重了综合性。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纵横的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准确、具体、可落实,既有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有体现综观全局、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明确性,又有实施达成,在教学中兑现、落实的可行性。

二、课堂研究,全面评价,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

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校本视导,教师都格外重视,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扬长避短,精心设计教学预案。视导组成员(学校行政、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在视导前必须熟悉并钻研所听内容,并合理分配好评价的任务。我们从四个方面观察课堂:1.目标制定与达成度,主要看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又是如何具体落实的,目标的达成度怎样;2.学生行为,包括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与回答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3.教师行为,包括教师的语言设计、问题的设计、方法的指导、人文性的关怀等;4.课堂目标当堂检测与反馈。上课前,视导组成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课教师自己),设计适量作业。课中留一定的时间,学生当堂作业。课后,视导组负责人抽样检查,及时反馈。课堂目标当堂检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有力措施。

这样,从四个方面观察课堂,视导组成员带着各自的任务,就能做到认真仔细,针对性强。研讨前,视导成员完成各自的视导评价表。评价时,大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全面地加以评价与指导。最后,学科组长综合大家意见,形成视导报告,提出整改建议。经历一次校本视导,教师就增加一次锻炼、提高的机会。长此以往,一定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也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精心设计练习,课堂目标当堂检测

作业练习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一个检测与反馈。如果不能精心设计,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低效或无效的作业,既增加学生负担,又影响教学效果,妨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毋庸讳言,现在的数学作业仍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作业形式比较单一,思维含量偏低,教师布置作业不加选择,不加设计,见到就做,同一内容、同一题型的作业,课内、课外反复做,新授、复习再三练,学生不胜其烦;忽视个体差异,全班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不是优秀生吃不饱,就是学困生吃不了。既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

观念支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存在上述问题,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陈旧,对数学作业及其作用认识不足,疏于对作业精心设计。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用课改理念武装自己,充分认识到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既可以反馈学情,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形成解题技巧,还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进行更充分的实践,更广泛的交流,从而感受知识的力量,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对作业必须潜心研究,精心设计。

现在,我们的孩子作业量还是很大的,为节时增效,减轻学生负担,应合理安排这些作业。课堂作业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与练习册重复的不做,坚决制止重复劳动。练习一定要少而精,要体现思维和方法训练的东西。鼓励教师一题多用,进行变式和拓展训练,力争通过做一题,归一类,得一法。

如何合理布置和完成练习册作业呢?可以把练习册上机械的、一看就会的作业安排在预习时完成,某些难题的解决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需要,在课堂上及时完成。少部分拓展的练习留在课外,作为家庭作业。

四、把好预习关,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

预习——课堂精彩的“前奏”,但数学教师远远不如语文教师那样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进了教室还不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老师进来之后才摸出书来,老师讲什么这个时候才开始听,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自制力稍差的话,玩心没有及时收回,很容易开小差,那结果是听课一知半解、接不上茬、稀里糊涂。而预习之后,摸清了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和主要内容,上课时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因此,狠抓学生数学预习习惯,也是我校视导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教学的观察,就包含了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观察。视导组成员有一人专门负责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着重调查有多少人在数学书上圈圈点点画画,记下疑问,有多少人将基本练习完成,完成的质和量怎样。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上专门的预习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进行标注等等。这样既分解了作业,减轻了学生负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五、专家引领,提升教师水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

我校的校本视导工作刚起步不久,我们的研究还很不成熟,有时很茫然,不知从何抓起。为此在校内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特聘区数学教研员走进教学第一线,以“专家实地介入式”的研究方式,教师带着前期思考与专家“零距离”对话。教研员为我们进行过专题讲座,当过我们的教研组长,带领我们钻研教材,怎样制定教学计划、怎样备课。还深入每个教师的课堂,直面真实的课堂实践。通过专家捉虫号脉、高屋建瓴式的引领,看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点评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教师从中收获全新理念,收获研究钻研的意识,收获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更收获了敬业的精神,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虽然,我校的校本视导工作经历了一个阶段,在促进课堂效益的提升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囿于水平的限制,还不够成熟,不够深入,还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但我们坚信:只要咬定目标,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拓宽思路、不断强势推进,我校终将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益。

【责编 金 东】

作者:戴林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兽医卫生法制论文下一篇:新闻制作新闻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