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2023-03-04

第一篇: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留守未成年人”主要事迹

禅堂中心小学六年级 杨向南

杨向南,男,现年12岁,禅堂乡中心小学小学六年级(2)班长。杨向南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他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他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他能很好的适应独立的生活,在家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坚强的为家撑起一片天。他是一名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品学兼优,同学的榜样

杨向南同学在家孝顺父母、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按时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学习的榜样。在同学眼中,他是一名挺懂事的 “小大人”,在老师眼中他是一名得力的老师小助手。长期以来,他作为班长,他总能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热心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且做得有条不紊。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了榜样。上课专心听课,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班级规定,他敢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他总是主动上前劝阻调解,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 “同学之间要团结”、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正是他这种做法影响了所有的同学,才使我们这个班集体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班风正,学风浓。

二、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杨向南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他觉得,个人的进步是渺小的,只有让全体同学都进步,那才是一件大乐事,在学习上,他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谈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争取更大进步,还经常与其他班干部一起主动关心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了帮助学困生解答疑难,他总是百问不厌、耐心细致地讲解,在他的热忱帮助下,班上的几名学困生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在生活上他能及时深入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并尽力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他始终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并且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博得班主任的信任和同学们的肯定

三、关心班级、爱护公物。

杨向南同学作为班干,总是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毫不吝惜牺牲个人时间,每当班级布置劳动任务时,他就带领同学认真完成,有些脏活、累活自己身先士卒,带头干,抢着干,并且毫无怨言,每次劳动后,他总是协助劳动委员以及值日生把班级的劳动工具、课桌椅整理摆放得整整齐齐,并且最后一个离开班级。他经常说: “只要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牺牲个人利益毫不足惜。”所以被同学们誉为“班级的小雷锋”。

四、刻苦勤奋、成绩喜人

六年来,杨向南同学总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生活中他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上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且学习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他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在每年每学期的学科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优秀班干部”

“三好学生”。在2012年参加全县书法比赛获得二等奖、参加2013年禅堂乡小学生汉字书写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从而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虽然取得了如此喜人的成绩,但是他从不骄傲,反而更加刻苦、努力、认真;上课他从不迟到、早退、旷课,也从来没有缺交过一次作业,持之以恒。这就是他:一个乐观向上、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优秀留守儿童——杨向南。

第二篇:优秀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最美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10岁,是阜阳开发区唐营小学四年级班长、少

张乐彤,女,现年先队大队委宣传委员、学校大型活动节目主持人、“留守儿童之家”优秀成员。她品学兼优,乐观向上,团结友善,勤于实践,乐于奉献,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干部。

一、刻苦努力是学习的小主人

她热爱学习,成绩优秀,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她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时,她的声音总是那样的清脆响亮,表达是那样的完整流利,同学们常常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遇到学习中的困难,她会动脑筋去想,想不通的问题,她会请同学帮助,去请教老师,不解决问题她决不放手。她喜欢读书,爱背诵古诗,爱听故事,喜欢看《十万为什么》,喜欢问为什么。每次作业,她都会认真完成,并认真检查同学的作业,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主动热情帮助。在同年级学科测试中,她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数学及其她学科也都处在前列。她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她是一个做事细心而又极富毅力的孩子,在学习上她善于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拥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常主动与她人分享学习心得,常不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满足于已有的方法,凡事总爱寻根问底,经常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来训练自己的思维。

二、阳光快乐是生活的小大人

她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常受到人们的称赞。她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她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她自7岁时被寄养在小学教师二姨的家里,跟随二姨一家生活,很小,便成了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她非常懂事,起先她有些不适应在二姨家生活,有时夜晚想家时自己偷偷地流泪,但她是位坚强、懂事的孩子。她在二姨家时时让着比自己大一岁的哥哥二姨的儿子,很快她就融入到这个新的家庭,与哥哥能和睦相处,亲如哥妹。尤其两年后,年仅6岁的小弟也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也把他送到二姨家和她一起学习。二姨和姨父都是位农村小学教师,一家里养着三个年龄相当的孩子,而且他们还要工作。照顾弟弟的重担就落在小乐彤身上,她每天要给弟弟端饭,和弟弟一起上学,辅导弟弟完成作业,哄弟弟睡觉。二姨家的邻居都知道小乐彤已经是一位“小大人”了,二姨和姨父不在家时他能细心地照顾好自己的弟弟,每到暑假和国庆长期时,小乐彤就能带着弟弟做上开往上海的大巴车去看望爸爸妈妈。如今哥哥读六年级,弟弟也读二年级了,她也在二家生活了四年多了,在她的带领下每天晚饭过后,三个孩子都能帮助二姨刷碗,拖地了。二姨和姨父视她为掌上明珠,她也知道疼爱自己的二姨,二姨患有腰痛的毛病,每次发痛时,就得卧床休息一两个小时,她给二姨端茶送水,用自己的一双小手给二姨轻轻按摩,给二姨捶背。平时她在家总是帮二姨干这干那,自己的衣服鞋袜自己洗,减轻二姨的辛苦。爸妈有时从上海给她和弟弟带回来好吃的东西,她总是先拿给二姨和哥哥尝尝,她不挑吃穿,知道节俭,父母给她的零花钱,他已经积攒了五百多元,她从不乱花一分钱,她说:“爸妈在外为了我和弟弟将来能更好地生活,才到外地务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爸妈一起生活。”她不但尊敬长辈,而且更尊敬老师。无论何时何地,她只要见到老师都会向老师问好,教过她的和没教过的老师都称赞张乐彤同学很有礼貌。

一个年仅10岁的她,常常是想人之所想,总是喜欢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在班上优生带差生是一个长效制度,两年前在全班仅有的几个差生中,孙雅琴、高雪娜算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其她小组都不愿接纳她们,怕影响了小组的荣誉,她却主动的提出接纳了她们。小组内的同学说她傻,她却笑着说:“我傻就傻呗,不过你们也得想想,如果把你们换她们,你们又会怎么想呢?”孙雅琴、高雪娜在她的直接辅导下,学习成绩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行为习惯也得到了改良了。老师、同学乃至好多的家长都很佩服地说:张乐彤的确是个人才!

作为班长,她以身作则是老师的好帮手,作为班干部她协助老师把班级管理得是井井有条。她在管理上以理服人,要求别人办到的,自己首先办到。

三、全面发展是同学们的好楷模

她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发展全面的学生,班级黑板报上那工整的字体常让同学们驻足而观。流利的普通话让她顺利地当上了学校大型节目主持人。她的作文很有特色,总能实实在在、非常细腻地表达出自己那一份份情感,常常作为班级范文乃至全校的范文。去年开发区举行的数学手抄报和数学小论文活动中,她的手抄报获全区三年级一等奖,数学小论文获二等奖。

点点滴滴汇成江海,形形色色汇成五彩,她在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垦垦创造,我也相信一定会有满天的星星来不断地照亮她的明天,正如她在一篇日记中写的:“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就一定会每天上一个台阶……我要像雄鹰那样越飞越高,翱翔在广阔的蓝天”。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萧县刘套镇赵庄小学 陈德学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只能管孩子的一日三餐,对于教育他们是力不从心,孩子远离了父母,成了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儿童教育的真空,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我班的留守儿童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深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所想所需。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里文化知识的传授。我多年的经验让我懂得,深入到他们的家庭,全面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他们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由于这些老人大多数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而且都比较惯孩子,所以造成了这些孩子中有极大一部分有放纵现象。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就经常去留守儿童的家里家访,一方面是督促他们学习,另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有一次,我去一个经常迟到的、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家里家纺,到了他家才知道近段时间和他相依为命的奶奶病了,不能料理家务,这个学生就承担了整个家务,洗衣、做饭、拉奶奶打掉水,况且他还是个男孩子,了解了情况后,我想也真难为了这孩子,我随时给他一些钱,孩子说啥也不要,他说爸爸妈妈走的时候给他们留了足够的钱,只是他这是想让妈妈回来,可是不小心把妈妈的电话号码丢了,我想方设法闻到了他妈妈的电话,他用我的手机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看他激动的脸都红了,通话结速后,他甜甜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妈妈马上就回来了,我以后也就不会迟到了,也不会不完成作业了。”听到这话,我感到特别开心。

二、多多激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平常,老师们在一起谈论时,总是爱说某某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等,归结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更有人称他们为问题儿童。我认为留守儿童不能和问题儿童划等号,在他们身上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平时没有很好地激励他们,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所致。我想,我作为班主任,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更多地关注他们,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也让同学们知道他们能行。我班学生陈琪基础较差,在家无人辅导,他经常不完成作业,有一次大课间,我让他到办公室,事先给他布臵好了作业,并辅导他把作业写完。第二天,我就拿着他的作业在班上表扬了他,结果从那天起,他天天都按时完成作业了。看到他的转变,我更坚信: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三、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并把自己写的内容贴在展示台内,让大家阅读,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

四、细致入微的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学生最需要亲情,特别是生病的时候,我班留守学生李腾龙,平时学习马虎,作业不认真,我找他谈了几次,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效果甚微,有次课间我找他改作业,发现她的脸红红的,我用手一摸,有点烫,于是我便把他的带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测量了体温,果然有热,医生给他打了退热针,我又陪着他打了掉水,这时已经放学了,我又把他送回家。从那以后,他像变了认识的,懂事多了,学习也认真多了。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我们深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会无怨无悔的做下去,把关爱洒到每个留守儿童身上,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它们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打造特色品牌

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农村集镇初中。学校占地面积2896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713人,教职工48人。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环境育人、管理育人、亲情育人”的育人策略、“修德、启智、强体、成才”的办学理念和“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办学宗旨,恪守“尚德、励志、笃行、创新”的校训,营造“协作、守纪、文明、自强”的校风、“ 奉献、严谨、善导、爱生”的教风和“ 向上、向善、求真、求新 ”的学风,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大面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成为我们学校必须研究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将“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情系留守儿童发展”作为科研立项课题,并对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把留守儿童管理作为我校办学特色。在我校,学校就是学生的家,老师和同学就是自己的亲人,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现将我校创建市级特色初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恬静舒适的校园,给留守儿童家的幸福

学校一直把打造绿色生态校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以“特色校园”促“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大力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学校的角角落落都有着浓烈的文化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校园文化发挥了巨大的育人价值。当你走进校园,学校的楼梯、走廊、广场、花园,都尽情发挥“一草一木能传道,一墙一壁会说话”的育人功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大文化板块:楼梯为岁寒三友主题板块;楼道为名言、读书、科学、体育等主题板块;花园为欧阳修文化名人主题板块;广场为七彩梦主题板块,校园文化墙为孝道主题板块,标准化的塑胶操场为力美主题板块,各个板块设计精美,富有内涵。学校大门外高大的玉兰树和柔美的垂柳相映成趣,音乐广场内七彩的瓷砖和绿色的竖琴交相辉映;校园主干道两旁花园草木相间,错落有致。校园俨然是一部部生动的经典文化读本,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眼球。留守儿童在这个恬静舒适、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倍感身心愉悦,温馨幸福。

(二)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给留守儿童家的温馨

总投资近300万元的综艺楼造型独特,美观大方,是整个校园的形象建筑,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书法室、阅览室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进一步满足了留守儿童管理的总体需求。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的塑胶操场,篮球、羽毛球、排球、沙坑、单双杠应有尽有,给留守儿童创造了课余快乐运动的天堂;拥有80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260个座椅的学术报告厅、拥有5万册的数字化图书馆、可容纳1000人的就餐中心都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数字信息化的校园、班班通工程更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快乐学习的平台。七彩梦广场、古亭、喷泉池、石碑,雕塑等景观古朴典雅;物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科技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等专用室以及男女生宿舍楼,各具特色。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了教学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让留守儿童有一种家的温馨。

(三)宽松和谐的课堂,给留守儿童家的快乐

班班通平台下的课堂教育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快乐。在课堂上,教师以组为单位来组织教学,各个组间进行多样化的探讨和交流,让学生在参与、合作、探究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尤其是展示环节,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习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更是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得到实现。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师生角色得到了彻底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整个课堂有声有色,其乐融融。新课改的舞台是广阔的,它让老师和学生在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氛围中得到共同提高,它是成为人性教育的殿堂,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家的快乐。

(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给留守儿童家的温暖

学校本着”拓展视野,培养习惯,激发兴趣,砥砺意志”的宗旨,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臵了内容丰富的课程,成立了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并将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活动课。兴趣小组有美术、书法、音乐、棋类、体育、舞蹈、写作、英语、武术、信息、科技等10个,充分体现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性;活动课力求人人有事做,人人做趣事,堂堂精彩纷呈。老师放弃了周末、节假日和课余活动时间,无偿为学生做指导。这既发挥了老师的专业优势,又充实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提高知识水平、培养技能的同时,又调适了情绪、陶冶了情操。针对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学校政教处、团支部配合各班利用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表演、展演等形式开展多种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增长才干。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课和讲座,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生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

(五)宽严相济的教师队伍,给留守儿童家的爱意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当孩子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爱时,他们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细小心灵。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我校成立了“代管家长”队伍,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承担了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这些“代管家长”扮演着三个角色,即老师、爸爸和妈妈。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里愉快地生活、快乐地成长,他们感受的是家庭一样的温暖。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发动全体学生都来帮助和关心留守学生,与他们结成互助对子,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师生情、同窗情的双重呵护下,留守学生不再孤独消沉,而是敞开心扉,开心的生活,努力地学习,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

(六)规范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给留守儿童家的安全

良好的管理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学校在关爱留守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开学之初,每位班主任都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让留守儿童认真填写两张表格:一是留守儿童简明登记表,通过这张表了解留守儿童的爱好、性格、理想等基本情况,还包括父母亲姓名、联系方式、外出工作地址及单位甚至经济收入等家庭情况,代理监护人基本情况;二是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对代理监护人的态度以及他们烦恼时宣泄的途径等。班主任还要将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比如: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情感、能力的发展等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经常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儿童父母,让他们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近年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留守儿童节假日托管制度》、《心理健康咨询预约制度》、《生活老师职责》、《保卫制度》等等,学校与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保卫人员签订了《留守儿童安全责任书》,实行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制度,督促责任人履行好各人的职责。学校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空间,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二、取得成绩

(一)学校方面

学校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成长,使留守儿童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我校留守孩子思想稳定、学习进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我校留守儿童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学校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的做法,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多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安徽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阜阳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阜阳市花园式学校示范学校” “颍东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连续多年被评为“管理规范化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在颍东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学校多次被评为第一名。

(二)教师方面

中心学校马朝学老师被评为阜阳市优秀乡村教师;中心学校马朝学老师被评为安徽省最美乡村教师;张栋梁老师在省音乐教学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屈俊标老师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胡文志老师荣获颍东区书法教学大赛一等奖;胡丽荣老师荣获颍东区英语教学大赛一等奖;王涛的《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中的优势与弊端》论文荣获阜阳市二等奖;胡丽荣老师在颍东区中小学文化节“蜡笔画”比赛中荣获辅导一等奖;张敏老师在颍东区“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优秀辅导奖;在2013年度,全校有35位教师论文获得市区一二三等奖。

(三)学生方面

在颍东区中小学第五届运动会中曹珍荣获中学组女子800米第一名;胡敏荣获中学组女子跳远第一名;陈莎莎荣获中学组女子跳高第一名;陈淼同学在颍东区中小学文化节 “蜡笔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韩丽同学在颍东区“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一等奖;胡小刚同学在阜阳市中小学书法比赛中荣获中学组硬笔二等奖;郭孝文同学荣获安徽省优秀团员称号;周冰玉同学荣获颍东区中小学生书法竞赛中学组软笔一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在于将来。新乌江镇中心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一定会凝心聚力,满怀信心,扎实苦干,开拓进取,努力把新乌江中心学校建设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

北庄镇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情况

汇报材料 北庄镇辖17个行政村,面积 4.2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000余人,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260余名。为响应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同时为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我镇把做好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做为抓好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特此成立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要载体的留守儿童关爱队伍。现将主要做法做以下汇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关爱小组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儿童也伴随产生。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对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做好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2008年6月,三夏生产期间,大学生村官在麦场防火时发现许多孩子被老人带到麦场,无人管理,且多数为留守儿童。为让家长放心麦收,同时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镇7名大学生村官自发组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队”,利用村委大院对留守儿童集中照顾。

活动开展之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为培养大学生村官迅速成长,规范建立“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我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党委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常钰同志任组长,以组织办、妇联、团委、关工委、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成立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的通知》。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规范建立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

留守儿童活动之家成立初期,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在镇驻地村北庄村,覆盖面窄,活动硬件设施不健全,再加上队伍人员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人员少,活动缺乏持续性、规范性,活动内容也不丰富,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成立后,我镇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把规范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建设作为重点工作。

(一)做实硬件,规范活动场地建设

我镇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北庄、青石岭、后峪、高庄、东庄、务后等村的村委会或较大的户设立大学生村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扩大活动覆盖面。并要求在快乐之家所在地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任快站长,以大学生村官、留守儿童所在村的妇联主任、团支部书记等人为成员的村级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完善快乐之家的硬件设施,即完善“三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爱心志愿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爱心志愿结对登记表)“二本”(开展活动情况记录本、活动图片资料本)的基础档案资料,完善活动场地的玩具、图书等活动用品。

为明确分工,我镇规定,对“三表”“ 二本”工作主要由大学生村官与妇联主任共同完成。在活动用品方面,除镇财政投入1万元外,还积极发挥机关党员的作用,开展“献出一份爱,构建一个家”的捐建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各部门共向留守儿童捐助爱心款1万余元,赠送图书、光碟、玩具等500余套,有效解决完善了活动场地建设。

(二)发展壮大爱心队伍,规范“爱心志愿者”管理

由于目前我镇大学生村官只有7名,而全镇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60名,仅仅依靠大学生村官的力量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镇积极招募扩大爱心志愿者队伍,通过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目前,我镇的爱心志愿者队伍以扩大到200余人,人员涉及大学生村官、村“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五好家庭户等社会各界人士。

为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在扩大爱心队伍的同时,还不断规范“爱心志愿者”管理,完善互动联系长效机制。

1、建立“爱心志愿者”结对联络卡,方便双方相互了解,长期联络。把“爱心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和结对受助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制作成结对帮扶卡,印发给“爱心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以便双方相互了解,长期联络,沟通情感,弥补“亲情不足”。

2、建立“爱心志愿者”活动记录卡,切实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要求“爱心志愿者”把定期联络、看望留守儿童的情况登记在“爱心志愿者”活动记载卡上,并做为镇年终表彰的依据。

3、建立大学生村官与“爱心志愿者”联系制度。为调动爱心志愿者的积极性,我镇大学生村官还分成7个小组,分别负责联络28名爱心志愿者,通过电话、上门拜访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了解爱心志愿者在帮扶中的疑惑困难,加强交流沟通和信息互动,提高关爱水平。

(三)规范活动内容,明确活动分工

随着帮扶人员的扩大,我镇突破初期大学生村官活动内容单

一、活动时间不确定的局限性,对快乐之家活动内容和时间做了规范。

1、规范活动时间,主要在周末、农忙季节以及一些节假日。“爱心志愿者”除自行安排关爱留守儿童的时间外,还要安排值班表以方便对主动到“快乐之家”活动的留守儿童看护指导(为工作方便,值班人员多是村两委成员)。

2、规范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帮扶教育、亲情联系、节日联谊以及监护人培训四个方面。即利用图书、玩具、远程教育等设施给留守儿童讲故事、做游戏等,同时,通过谈心、家访、校访等形式,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并予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此外,对特别贫困的留守儿童给予一定的物质资助;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留守儿童和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或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留守过一次节日;利用“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爱心志愿者”开展看望问候和捐助活动;提高关爱水平,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演讲或朗诵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从小学会感恩、长大回报社会的意识;每年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1-2次家教培训,规范其监护行为,明确其教育职责,强化其家教意识。

3、明确活动分工。对于非大学生村官的“爱心志愿者”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亲情联系”工作,对于大学生村官除做好以上工作外,还要做好“节日联系”、“监护人”培训工作。即除值班日外,非大学生村官的“爱心志愿者”的帮扶对象主要是结对留守儿童,是个体对个体的,但大学生村官除做好个体对个体的结对帮扶外,还需要大学生村官集体组织活动,形成大学生村官集体对全镇留守儿童集体、大学生村官集体对全镇“爱心志愿者”集体的工作机制。

三、规范考评机制,促进工作落实

为切实做好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确保境内留守儿童无辍学、无犯罪等情形,促进全镇儿童健康成长,镇党委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大学生村官年终工作考核内容,并采取座谈、抽查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对爱心志愿者年终表彰奖励。

经过规范化建设,目前我镇已建立留守儿童“快乐之家”之家8个,覆盖率达到60%,形成了大学生村官与“爱心志愿者”互动合作的良好工作局面,不仅在全镇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而且有利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此外,在“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建立规范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不仅是大学生村官不仅承担“快乐之家”创意者、“爱心志愿者”的角色,他们还是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如组织领导留守儿童参观法庭、组织领导留守儿童到敬老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组织联络“爱心志愿者”以加强交流与沟通。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协调能力、服务意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提提高。

目前,为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心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去,我镇还准备与枣庄日报小记者合作,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与山工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 当然,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我镇还存在设备简陋、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还有待于向在座的领导请教指导,有待于自我探索。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继续发挥组织牵头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儿童身上。

第四篇:留守儿童之家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共同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肃南县明花学校留守儿童之家教育特色校典型材料

明花学校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许三湾村,始建于1939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地处巴旦吉林沙漠边缘,占地面积22220平方米。学校承担着全乡14个行政村288名适龄儿童及移民子女的就学任务,服务半径105公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明花学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特色校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精神,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上篇:关注留守儿童 点燃未来的希望

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此,我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发动校内外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共建温馨家园。首先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特色校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下设“留守儿童之家”特色校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文体活动安排、安全教育、学习生活、留守儿童之家资料建设等事务,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人。工作小组在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机制运行、开展各项关爱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关爱队伍等方面开展了细致的工作。

学校还建立了值班监控室、家长接待室、综合活动室、绿色网吧、心理咨询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在校园中设臵“亲情电话”,推行“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制,不断加强“爱心工程”队伍建设,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爱心爸妈”帮扶队伍。为留守儿童铺设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绿色通道,构建维护留守儿童权益平台,关注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真心实意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

我校针对留守儿童工作,率先垂范,改革了对他们的评价方式,全面推行星级学生综合评价方案。教师对留守儿童学生从道德品质、运动与健康、科学素养、审美与特长、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既有平时评价,又有期末评价,分为美德星、学习星、才艺星、劳动星、读书星,每种星代表一个教育主题,改变了学业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据他们在学校的综合表现,每月颁奖,激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态度积极向上,帮助每一位留守儿童争当“五星级”学生,帮助他们每一个人依靠自己热爱生活的信念来点燃对未来的希望。

家住明花乡小海子村的杨晓栋同学就是这样一位“五星级”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帮扶他的“爱心妈妈”给他佩戴了红花,他拉着“爱心妈妈”的手,眼中饱含着热泪。自他五六岁记事起,父母就常年外出打工,居无定所。之后父母离异,他由爷爷独自照顾,那年他11岁。那时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交流,不认真学习,经常迟到、旷课,他成为学校里最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学校专门安排了“爱心妈妈”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他。他由最初的叛逆到沉默再到忏悔,像许多走出心理阴影的留守儿童一样,把生活的艰辛化作了向前的动力。毕业典礼后,他找到爱心妈妈、班主任、心理咨询室老师们,向帮助过他的老师们一一道别,他像很多的孩子一样把有爱心老师辅导、关心,能有幸在乡村少年宫学习、成长,能在书墨飘香的明花学校成长而视为今生最大的荣耀。 中篇:关注留守儿童 架起爱心桥梁

“留守儿童之家”特色校建设的关键是“家”中的家长素质,为此,我们召开了多次“爱心妈妈”、“爱心老师”会议,用以会代训的方式来提高老师们的工作水平。同时借助网络视频观看其他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情况,借鉴其工作经验。在“留守儿童之家”特色校建设活动中,老师们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自觉做到了“四个一次”,即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次以上,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每学期与留守儿童谈心1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从心理上给予慰藉;每学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1次,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1次。在这一方面,学校的班主任老师们牺牲了大量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用自己的爱心和恒心同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了一道隐形的桥梁。到现在为止,我校的留守儿童无一人出现心理问题。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明花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有古老的裕固族民俗文化,也有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裕固人民。这里的孩子们也多数秉承了父母“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优秀传统。2011,为传承明花乡特有的民族文化,培养裕固族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捐助,投资45万元将原电力楼改建为乡村少年宫,给明花乡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辟了第二课堂,目前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已开设了八大类十六个兴趣小组,今后,学校将积极探索开设更多的兴趣小组,为明花乡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素质提高创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

下篇:关注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

“用我们的关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同时,也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在学校里,班主任既是“爱心爸妈”,更是留守儿童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授课教师对留守儿童实行优先辅导,结对帮扶。贺丽老师是学校四年级的班主任,只有26岁的她,工作在教育战线上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里面,贺老师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积极去做留守儿童的知情人、学习的领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学生刘某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他,他被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里面,刘某无心向学,经常逃课、旷课。贺老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一情况后,每天都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从生活入手,关心他的衣食起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通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帮助,刘某那颗幼小而失爱的心灵逐渐被老师的双手温暖。他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并且努力学习,情绪恢复平静,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生活上的细致关怀,心理上的疏导,安全上的教育都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童年是性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在童年、少年时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与父母的交流的学生,大多性格孤僻,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不喜欢、不善于与同学嬉戏交往,喜欢拉帮结派。整日沉默寡言,不喜欢参与学校的活动,脸上显露的是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忧伤。近些年,由于缺少监护、安全教育缺失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伤害,九年级的王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在习作中写道:“我是一个孤儿,我不喜欢回到冰冷的家,家里一点温暖都没有,我渴望和其他同学一样……”上面提到的留守儿童,从来没有感受过家的温暖,也没有感受过亲人的爱。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排解留守儿童的不良情绪。在做好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的同时,学校还安排专家给他们进行安全教育讲座(交通,防火,用电,防骗等方面),学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不在孤独,不在无助。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在协大众之力进行各种形式的关爱行动。明花学校今后也将站在对“留守儿童”负责的高度,对他们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第五篇:留守儿童之家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沟北小学

2012.12

沟北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我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精神,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为2011年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学校,在短短的三个多月中,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已基本成熟。在这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积极发动校内外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共建温馨家园。首先召开领导成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方案,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日常事务,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文体活动安排、安全教育、学习生活、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资料建设等事务,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人。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机制运行、开展各项关爱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关爱队伍等方面开展了细致的工作。

二、加大投入,硬件过关

根据省、市、区有关“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首先把教学楼三楼原图书室确定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场所。其次购置了电脑、电视机、电话机、以及大量图书和文件器材,并在留守儿童之家内粘贴留守儿童的绘画,书法作品,把活动场所布置得温馨舒适,真的像家一样,并使留守儿童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

三、制度先行,措施得力

我们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硬件的同时,着力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和计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活动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代理家长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四、培训了一支高素质的代理家长队伍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关键是“家”中的家长素质,为此,我们召开了5次代理家长会议,用以会代训的方式来提高代理家长的工作水平。同时借助网络视频观看其他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情况,借鉴其工作经验。另外,我校还编制了“代理家长”工作记录簿,对代理家长的日常工作给予总体要求和规范,鼓励代理家长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注重特色,形式多样

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既能参照市局目标要求,又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先,我们严格做到“四个一次”,即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次以上,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每学期与留守儿童谈心1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从心理上给予慰藉;每学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1次,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1次。其次,编排了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主题活动,尤其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在这方面,我校的班主任老师贡献很大,他们牺牲了大量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任劳任怨,诲人不倦。所以,我校的留守儿童无一人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还先后举办了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书画比赛和读书演讲比赛等。

六、全方位帮扶留守儿童学习、生活

学习上的帮助。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同时,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既是代理家长,更是留守儿童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授课教师对留守儿童实行优先辅导,结对帮扶。成绩落后,厌学,逃学,无论是双亲外出还是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都有监护不到的情况。留守单亲在农活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有些单亲到城里打工,每天都是晚上回家才能见孩子一面,自然无遐顾及孩子的教育。或者是而

六、七十岁的老人既要种地,又要抚养孙子、孙女,精力有限,再加上文化程度低,他们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至于学习,则只有听之任之。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情商得不到培养,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就很容易厌学,自然就是逃学。五年级学生顾传洋,经常逃学进游戏厅,爷爷奶奶根本管不着,很多时候学校找不到人,家里也找不到人。六年级的陈巧运(父亲去世,母亲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年迈的奶奶,这奶孙俩的生活来源靠伯母给一点。由于奶奶无能力管教,陈巧运至今在学习上仍由很大困难。辅导教师顾本会坚持每天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 生活上的细致关怀。生活困难 ,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多见于父母同时外出而家中又无老人或是老人年老体弱的家庭。陈郢的陈建豪(母亲去世,父亲在外打工)、陈俊友(父母在外打工),一个读四年级,一个读五年级,经济来源主要靠家中老人,他们经常蓬头垢面,饥一顿、饱一顿,饿着肚子上学是常有的事,长期营养不良让他们面黄肌瘦。葛巷顾嘉诚,由年迈的爷爷抚养,父母外出打工,且很少寄钱回来。爷爷每天还要外出干活赚一点生活费。也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的,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辅导教师陈军对帮扶学生陈建豪提供了物质帮助。

心理上的疏导。童年是性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在童年、少年时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与父母的交流的学生,大多性格孤僻,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不喜欢、不善于与同学嬉戏交往,喜欢拉帮结派。整日沉默寡言,不喜欢参与学校的活动,脸上显露的是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忧伤,甚至有偷窃等不良行为。九西队的聂家欢,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在习作中写道:“我是一个孤儿,我不喜欢回到冰冷的家,家里一点温暖都没有,我渴望和其他同学一样„„”上面提到的几位留守儿童,从来没有感受过家的温暖,也没有感受过亲人的爱。心理辅导教师陶余胜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排解留守儿童的不良情绪。

安全上的教育。当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经常见不到父母的面。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近些年,由于缺少监护、安全教育缺失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尤其是频发的“溺水身亡事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伤害,辅导教师祁青松定期给留守儿童上安全教育课(交通,防火,用电,防骗,防溺水等方面),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七、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家长本该承担起教子之责,可家长一边要为生计而劳心费神,一边又要为子女教育而牵肠挂肚,真可谓山高路远何其怅,望眼欲穿两茫茫!我校和沟北村部开展“村校结合,关爱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各方同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落实各项措施,积极为留守儿童办实事、为好事。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档案,对每一位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 要求大家进一步增强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庆假期以电访、家访等形式和监护人取得联系,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创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载体,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全校12名留守儿童平均成绩呈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提升了,在班上各方面的表现也明显好转,让远在他乡务工的父母也减轻了不少精神上的压力。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自觉性。,

八、材料积累不遗漏,对外宣传不放松

为了使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更加完善,我校配备了专人负责材料收集和整理报送。自2011年4月以来,我们报送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每次活动均有照片和文字材料。我校的留守儿童档案全面准确,为我们开展关爱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总之,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还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人力投入还不充足。今后,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沟北小学

20111.1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下一篇:篮球运动会开幕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