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资格证简答题汇总

2023-02-21

第一篇:教室资格证简答题汇总

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1.根据新课程理念,你认为现代中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基础性(基础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民主性(师爱生,生敬师,教学相长;师生人格平等;重视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融洽,和谐,人格健全发展)

(3)活动性(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主体活动地位;学生有多种活动的时空,能充分体验,交流,表现)

(4)层次性(针对学生认知,心理,社会化程度等差异性,制订目标,过程,评价和发展的层次性)

(5)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课堂与社会,生活等结合;打破内容限制,体现学科与STSE相结合得思想;多项交流,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6)艺术性,实效性(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各种关系和谐,共振,动态的过程美;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效果). 2.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课堂组织得当;

(5)师生积极性高;

(6)教学效果显著. 3.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既要重视知识学习,又要注意能力培养;

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既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1

【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力求具有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特点.】 4.简要说明: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⑴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方法论教育因素;

⑵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意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设计,并做到容量适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⑶确定教学基本思路,包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当堂巩固性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的板书设计等.

(对于本题能够基本准确地表述三个方面观点的要求即可给6分) 5.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你怎样看待学科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

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6.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般学校和基层的教师学生没有关系.谈谈你的见解.

根据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所有学校和广大师生都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应鼓励各地各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8.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仅仅靠研究教材就能够保证吗 请简要分析.

不够.要在钻研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实际,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

【或者:备教材,备社会,备学生;或者:贴近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9.新课标下的学科考试同样要有新的理念.请你就改进考试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建议根据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采取封闭式,开放式,多次考试等方法;

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

具体的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

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

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论述等.

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 10.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⑴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⑵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⑶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⑷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11.如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手,达到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1)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教师要做到①提高理性认识;②精心设计教学;③把握教学时机;④避免时间浪费.

()实施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师应该注意:①以良好情感激发学生;②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③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3)实施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以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①优化教学目标;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结构;④优化教学方法. 12.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突出"启发式".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规能动性,使他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重研究学法.不仅强调教与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理出发,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作为创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前提条件.

(3)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5)力求实现最优化.①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②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③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④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13.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4 14.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15.根据新课程改革关于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的要求,说说你的建议.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

力求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16.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其本质是什么

(1)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它改变原有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7.为适应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普通高中自000年秋学期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请指出: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以及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可以如何发挥指导作用

政治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政治教师运用哲学,政治,经济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确定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 5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8.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系统的政治理论素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教学科学知识. 19.有人说,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德育课程,德育课程只是中国特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任何国家都需要通过德育,培养能够承担责任,符合本国主流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需要的合格公民,都需要注重提高和优化公民的现代化素养. 20.新课程改革强调,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请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

观察-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 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6 21.简述《思想品德》课程教案应有的主体内容.

教案内容的主体部分,应当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应当关心又能够理解的社会生活和学生成长之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双边活动. 22.在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之中如何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作为教学主体,努力实现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倡在学科教学之中组织实施研究性教学,以广阔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3.简述《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

首先是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理念:初中生是儿童向成年人过渡阶段,要引导他们,但不能用成人的摸子去硬套他们;特点之二,他们处于青春期,是人最难自控的时期;特点之三,他们处于公共生活逐步扩展时期,要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如何进入公共生活,使品德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其次是课程以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为目标的理念,这是课程的核心理念.这里要特别注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不是命令.要体现人文关心;要注意"学习"这一词,是学习做而不是就是.这种表述接近其它学科的目标表述.

第三个理念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我们强调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的结合起来的基本原则,不能放弃引导,同时要尽量让他们感到是自己得出的结论. 24.根据教育部曾经对高中学生组织的一次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有86%的学生不喜欢自己老师的教课方式;有69%的学生关注自身的基本知识及创新能力;62%的学生从没有学过选修课;85%的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自己的发展状况.

问:以上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作为政治教师,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准备怎么办

(1)以上数据表明,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现行高中课程的痼疾,必须改革现行高中课程,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知识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

(2)政治教师应当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坚持启发式教学,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7 25.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有:①认为教育对社会对人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才以改造社会政治.②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③孔子道德系统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志是"仁",它成为古代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④孔子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学而知之",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造出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要点是:A,注意个性差异;B,启发诱导;C,学习与思考相结合;D,要求学以致用. 26.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长期从事平民普及教育运动,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主要的教学理论.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就是说,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死读死记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

(2)"教的法子要根据于学的法子."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乐学"而"自动","自得".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即把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核心是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得到实践经验,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能力;创造能力.

(4)提出要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中心编写教材,要编出"教学做合一的教科书",取代那种没有实际生活,象没有"维他命"的教科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教学任务和教师的责任,即教师不但要教,而且要教会学生学,是很有启发的. 27.简述布鲁钠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倡导的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通常称为"发现法".布鲁纳强调指出:教学不能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他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运用"发现学习"的方法.

"发现法"动用的步骤一般是:(1,)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并且明确发现目标和中心;(2)树立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指示学生思考的方向,并且揭示各种可能的答案;()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断语的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4)组织学生仔细审查有关资料,进行逻辑筛选,对照分析,抽象概托,从中引出结论;(5)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从理论和实践土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完善或修改,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8

对于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或"发现法",也有人持异议.最主要的人是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同科学家的发明发现过程在性质上显然有区别.另外,由于"发现学习"法对师资水平,教学设备,教学组织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国家对此目前限于宣传提供的多,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的少. 28.简述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布卢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经过长期的实验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也不是完全稳定不变的.他强调指出:"只要有适合的教学条件,一个人能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习."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教学策略.实施掌握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一是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什么和设计确定本学科所希望达到的全部"教学目标";二是编制能够覆盖所有这些目标的"终结性测验",确定终结性测验成绩达到掌握水平的分数标准,以便进行终结性评价.

布卢姆说:"掌握性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在实施掌握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的方式,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时进行形成性进度测试和运用形成性评价,以"反馈一改正"程序为核心,构成群体教学,形成性测试一个别或小组教学辅导几个环节不断循环的教学活动. 29.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思想之一."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条主线.苏霍姆林基认为:人的活动有两种职能.一种职能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世界观,信念,性格,意志力等在实际活动中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之平衡.在学校教育中则要求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和谐教育,首先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结合,使其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其次,必须建立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为此,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建立多种课外活动小组.这样,学生多方面的内在需要和天斌才能得以充分表现.最后,还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综合体系. 30.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和常甩方法有哪些

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为:(1):选择课题;(2)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制订研究工作计划;(4)搜集并整理资料;(5)分析研究;(6)撰写报告或论文.

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有: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教育实验法,教育统计法.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热点简答题

1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答: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答:1.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3、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答:1.发挥班主任表率作用。

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3.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

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4、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具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5、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答:1.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的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一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5.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协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5、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答: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6、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 4.开展班会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7.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7、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答: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个体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9、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答:教育报告一般结构包括报告的题目、引言、征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的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就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标明出处来源。

10、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答: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题,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及主动地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2.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共同分完成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

3.探究学习是学生参与的学习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所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1、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12、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答: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内活动 3.校内活动

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13、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答: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雀帝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4、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

答:教学即对话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以及信任关系的基础上,突出师生之间的情感、思想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是不断追求创新、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教学即对话指的是教学本质上的一种交流,一种对话,而不是一种灌输行为。对话作为教学的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对话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活动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师生平等的交流;第二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对话的关键;第三,教学过程中的对话需要师生间的合作。

15、教师在教学对话中的角色位置。 答:第一。学生真诚朋友的角色。

第二,首席发言人的角色。

第三,主持人和裁判员的角色。,

16、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答: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分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发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只是遗忘。

17、简述如何存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

答: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18、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答:问题:第一,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题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19、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1.目的明确

2.内容明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20、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此外,儿童在班集体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性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各种搞基情感的不断发展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还不善于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21、简述我国笑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答:1.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简介的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办法。

22、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答:杜威是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教育观点如下: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体验中心”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准备”。3.教育即生长。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货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5.学校即社会。6.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苦难;验证这个假设。

23、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答:讲授法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运动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全面,系统;既要是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的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调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语调应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调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2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先天的遗传因素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4.个人勤奋的影响

25、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答: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使其明白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这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是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4.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式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客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26、简述班杜拉自我效应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的传教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8、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

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是新课标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如下: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29、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30、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沟通过观察,实际在线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吧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结合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互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31、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作为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重要作用,是指: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心里成都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33.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34、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答:后进生具有不是读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等心里特征。针对以上心里特征,应注意以下两方面: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受到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老师只有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里永远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需要;利用其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后进生,利用其有点作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

35、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的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答: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的选择直观教学和教学手段。2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6、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答: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才去有效措施。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适应培养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3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教育启示答: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药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药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因材施教

38、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答: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者多重角色,负担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39、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答: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0、简述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答: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与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42、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哪些?

答:班主任的工作内容非常的多,其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43、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答: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感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如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原因,又有主观(如觉得有用,能动脑子等)的原因。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实施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44、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答: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1.建立的里的班集体核心2.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3.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45、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罚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46、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发展特点

答:注意力:1.有注意逐渐发展,无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观察力: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2.观察缺乏精确性3.观察缺乏顺序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

记忆力: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情绪: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47、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答: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的三个过程

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48、简述学习指导有哪些类型

答:1.领悟式指导法2.迁移式指导法3.点拨式指导法4.反馈式指导法5.矫正式指导法6.对比式指导法7.兴趣式指导法8.渗透式指导法

49、简述小学德育的原则

答:导向性原则: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原则: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因材施教原则: 1.

第三篇:幼儿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一、 简述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 答:

1、学前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多样化

2、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整合化和多元化

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和社区化

4、学前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二、幼儿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答:

1、熟悉的环境

2、富有新意的环境

3、引发活动欲望的动态环境

三、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措施?

答:

1、创造条件,让学前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2、帮助幼儿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3、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

4、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四、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

答:

1、丰富儿童的表象,发展儿童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儿童想像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儿童想象力

5、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象

6、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

五、为什么在进餐时,不能处理幼儿行为上的问题?

答:进餐的时候教导小孩多半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食欲,次数多了小孩会有条件反射,认为吃饭就是上思想课,就不想吃饭。

六、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特征)及其培养方法?

答:特点: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化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人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主要表现在

1、观察的目的性不断加强,

2、观察的持续性断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不断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培养方法:帮助学前儿童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观察的兴趣,交给学前儿童观察的方法,训练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七、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那些专业素质?

答:

1、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包括: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八、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那些方的技能素质? 答:

1、敏锐的观察力

2、恰当的应答能力

3、深刻的反思能力

4、创造支持环境的能力

5、有力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九、3岁儿童的教育要领是什么? 答:

1、用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2、为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3、培养儿童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4、正确对待儿童的要求。

十、幼儿的注意发展呈现哪些基本特征? 答:

1、无意注意占优势

2、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

3、注意广度逐渐扩大

4、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5、注意的转移较慢,灵活性低

6、主义的分配能力较差。

十一、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什么功能? 答:

1、同伴关系给予儿童安全感和归属感

2、同伴是强化物

3、同伴是儿童行为的范型

4、同伴能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5、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6、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十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保健特 点有哪些?

1、加强营养,适度运动、多晒太阳,为骨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养料。

2、教育幼儿养成健美的姿态,活动和运动时要双肩双臂均衡用力

3、不要让幼儿提伶重物

4、跳高跳远区设立沙坑,不要让幼儿从高处往硬地上跳

5、防止猛力牵拉幼儿手臂,预防牵拉肘

6、幼儿运动时要及时休息,对于幼儿的精细动作不能要求过高。 十

三、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4、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5、教师的自身素养

二十四、制定幼儿元课程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答: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补偿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十

四、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答:

1、丰富幼儿的知识体验

2、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幼儿游戏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4、帮助幼儿学会扮演和 分配角色

5、在游戏中善于观查幼儿表现,适时地教育

6、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促进游戏情节发展

7、使幼儿愉快的结束游戏。 十

五、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社 会因素,在教学中如何控制和减 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答:影响因素:

1、不当的惩罚

2、、暴力影视媒介

3、不加约束产生的强化

4、挫折

控制措施: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2、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3、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十

六、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思想观念素质? 答:

1、较高的思想觉悟

2、良好的道德品质

3、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崇高的敬业精神

5、开拓创新精神

6、正确的教育观。

十七、5-6岁儿童的教育要领有哪些? 答:

1、采用游戏的手段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

2、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

3、提供条件让儿童尽可能参与各种有益活动

4、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十八、幼儿情感情绪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答:特点:

1、情绪易充动,不善控制

2、情绪易变化,稳定性较差

3、情绪易外漏

培养方法:

1、营造丰富、温暖、安全、信任的情绪环境

2、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3、帮助幼儿恰当的表达情绪,控制情绪 十

九、婴幼儿皮肤护理的保健要点有哪些? 答:

1、经常洗头、洗澡、勤剪指甲

2、穿着的衣服应该是棉织品

3、穿着衣服不应过冷过热,预防感冒

4、给婴幼儿经常进行三浴锻炼

5、不给婴幼儿化妆,佩戴各种首饰

6防止幼儿接触毒品,给他们涂抹药物浓度和剂量要适量。

十、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现代教学设计应体现出哪几个主要特征?

答:依据:

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

2、依据系统的科学原理与方法

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4、依据学生的特点

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

2、关注真实生活

3、以“研究”超越“经验”

4、创造性和灵活性。 二十

一、如何有效的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 答: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构材料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十二、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答:特点:

1、自我评价的依从性和被动性

2、自我评价的表面性和局部性

3、自我评价的情绪性和不确定性

方法:

1、给予儿童关爱和尊重

2、给予儿童肯定性评价

3、让儿童获得独立自主的机会。 二十

三、幼儿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答:

1、幼儿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并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完成任务

2、观察理解幼儿,记录,分析,评价幼儿发展,并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3、严格执行幼儿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工作

4、与家长联系,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5、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研究活动

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检查指导。

二十五、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无意注意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本人身体状态,如人的需要、兴趣、态度。

有意注意条件:明确的任务,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各种干扰,合理组织活动。 二十

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卫生要求有那些?

答;

1、教育活动的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

2、教育活动的方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

3、教育活动的时间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4教育活动的环境应清洁、室内通风、光线充足

5、教育活动要培养幼儿正确的读、写、画姿势,防止用眼过度和脊柱弯曲。 二十

七、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2、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儿童发展具有能动性,他们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发展的个体

4、儿童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二十八、教育过程中如何实践科学的儿童观?

答:

1、在工作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承认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还要尊重儿童的各种合法权利并保护她,若发现幼儿园有虐待儿童的现象要及时制止

2、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必须重视儿童潜能的开发,并关注儿童提出的的问题并努力帮助解决,适当的早期教育帮助与儿童的培养

3、儿童不是消极的适应环境,他与环境保持着积极互动,在相互作用中解决冲突获得发展。教师多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

4、儿童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有发展速度上的不同,有发展特点上的不同,有发展基础上的不同,教师针对不同既要积极保教,又要有爱心和信心保教。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论述题

一:怎样认识某些人的“没有学教育学,工作干的也挺好”和“教育 学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说法?

以上两种说法都不正确,两句话都忽视了教育学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否定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他虽然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他完全可能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到了一定的符合教学学规律的经验。第二:没有学过教育学能干得挺好,并不能否定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渗透;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这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摈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者说是核心问题),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五: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六: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1.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说,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七: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指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创造性指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2.连续性,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的时间界限,上班前,上班后都可能是教师劳动的时间。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长期性,间接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八:教育能力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教育和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要具有制定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和组织教育各方面力量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用于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作,所以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师要具有组织管理班集体和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能力;

4.自我反思能力:教师要具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以及调整预定计划,适应变化的能力。 九:持“儿童中心论”的人把学生看做“太阳”,而教师是围着太阳转的“地球”。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而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对象。由于学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促进和引导。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没有教师的教育,组织和领导,学生的潜能是得不到充分发挥的,这个太阳也不能正常发光。总之,既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即使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 十: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十一: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1. 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完成教学环节提供了基本材料;

3. 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与教学任务; 4. 根据教科书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十二: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1.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服务,劳动技术教育;

3. 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4.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要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十三: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1.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十四:试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

所谓“教会学生学习”是指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其中包括学科知识中的科学方法和学生在教学条件下使用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发达的智力,也包括较强的自我组织学习过程的能力。

1.“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既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目标,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一个条件;“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2.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第一,培养学习兴趣,自觉性和自信心,要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第二,要使学生养成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第三,是学生常会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灵活地选择对策;第四: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第五:要使学生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具备与年组相应的自学能力;第六: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

十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如何理解?在教学中应用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2.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只有注意联系实际,教学才能活泼,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教学实践和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两者要结合起来;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十六:德育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1.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和逐步提高的规律。

十七: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 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 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 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十八: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根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道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 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识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十九: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你将如何培养你所带领的班集体?谈谈你的看法。

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十: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班主任工作主要包括常规工作和个别工作两大类。其中,常规工作包括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学生操行评定;8.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于总结。个别工作主要是指对先进生的教育和对后进生的教育。此外,还包括一些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 二十一: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 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 对优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都发展的关系;

3. 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面配合因势利导; 4. 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 5. 在个别教育工作中贯彻德育原则。 二十二:现代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素质?

所谓班主任的素质,主要指作为一个班主任在思想,知识,管理,交往等方面所具备的水平与能力,主要包括:

1.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班主任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饱满的工作热情,永不止息的进取精神,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

2.广博的知识与才能

第一:班主任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不但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要熟练精通,还要不断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学习和更新已有的专业知识;第二:要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关教育工作的理论修养;第三:要有多方面的才能,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学习,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首先,班主任的组织能力表现在善于根据学校工作的总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订有目标,有措施,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其次,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团队,学习小组,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等;

另外,考勤制,作业制,卫生轮流值日制,课外活动制,干部科代表工作责任制,家长联系制,全班周小结制,月评比制和奖惩条例等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也是班主任组织能力的重要表现;

4.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班主任应该掌握良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技巧,适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学生融洽相处。

二十三:简述教育研究学的特点和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在研究目的上,注重应用性;2.在研究主体上,强调广泛性,群众性,即合作式研究;3.在研究内容上,强化实践性;4.在研究方法上,提倡行动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意义:1.有助于转变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3.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质;4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十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 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 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取代的。

3. 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二十五: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学习不起作用,因为刺激带来了所希望的反应,刺激本身就是强化。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尽管更接近于桑代克的理论,但也不同于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桑代克认为奖励能加强存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则认为,反应加强的不是S—R联结而是相同行为再发生的概率。

第五篇:高中美术考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要分析马王堆T字形帛画。

马王堆T字形帛画属两汉时期作品。帛画全长2m,画面结构分上中下三段。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像,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请等人间生活;下段绘有神怪、龙蛇等地下的生物。其主题是引魂升天。墓主形象或正侧面或3/4的半侧面,形貌服饰刻画的惟妙惟肖。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连为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构成升天的气氛,将画面三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线条刚劲均匀,设色沉着雅致。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5)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3、简述实施高中美术课程评价时对三维目标的把握。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个人价值角度对三维目标做出选择,为了提高教学目标把握的自觉性,可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对三维目标加以认识。一是知识与技能维度对应于评价的目标取向;而是过程与方法维度对应于评价的过程取向;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对应于评价的主体取向,从而实现对三维目标的全面把握并做到评价主体优先。

4、美术课教学评价应遵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下一篇:精神状态方面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