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会考模拟试题

2022-07-10

第一篇:福建会考模拟试题

02年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 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839年被道光帝派到广东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是

A.琦善 B.林则徐 C.邓廷桢 D.关天培

2.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A.《四洲志》 B.《定国是诏》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康輶纪行》 D.《瀛环志略》

5.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 B.奕訢 C.李鸿章 D.张之洞

6.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湖北织布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福州船政局 D.发昌机器厂

7.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马尾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战役

9.帝国主义国家掀起掠夺中国的瓜分狂潮,开始于德国强占

A.“新界” B.胶州湾 C.旅顺 D.广州湾

10.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山东 D.直隶 C.天津 D.北京

1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革命军》一书的作者,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邹容是(图略)

13.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文学社

1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于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武汉

15.下列条约中,明确规定广大蒙古地区为中国领土的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布连斯奇界约》 D.中俄《改订条约》

1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新青年》创刊 B.《时务报》创刊

C.《民报》创刊 D.《中外纪闻》创刊

17.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陈独秀 B.鲁迅 C.蔡元培 D.李大钊

18.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日本夺得在山东的特权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商人

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旧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民主革命纲领 D.自由平等学说

21.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

A.二次革命 B.五卅运动 C.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D.护国运动

22.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事件是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4.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延安 B.会宁 C.瑞金 D.遵义

26.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是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27.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徐州会战

28.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血腥屠杀中国军民达

A.10多万人 B.20多万人 C. 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29.1941年,在安徽茂林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包围袭击新四军的事件,历史上称为

A.“一二一血案” B.“较场口血案” C.“皖南事变” D.“下关惨案”

30.下列不属于1942年中共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官僚主义

3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2.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A.扶蒋反共 B.政治孤立 C.经济封锁 D.军事包围

33.华东解放军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三万余人的战役是

A.青化砭战役 B.羊马河战役 C.沙家店战役 D.孟良崮战役

34.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台湾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是

A.“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B.“二二八起义”

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5.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中原地区

36.发动辽沈战役的人民军队是

A.中原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东北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37.严复宣传“优胜劣汰”,“世道必进”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译著是

A.《方圆阐幽》 B.《重学》 C.《天演论》 D.《决疑数学》

38.在“史界革命”中,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是

A.陶行知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夏曾佑

39.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指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是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是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实践论》

C.《矛盾论》 D.《论联合政府》

4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1.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A.团结─批评 B.批评─团结─批评

C.批评─团结 D.团结─批评─团结

42.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综合发展 B.平衡发展

C.重点发展重工业 D.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3.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事件是

A.“批林批孔运动” B.“二月抗争”

C.“四五运动” D.“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44.改革开放初期,设置了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浙江 C.四川、湖南 D.广东、福建

45.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长期合作,平等互利”的方针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D.“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

第Ⅱ卷(非选择题 5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这个条约的签订对变化了的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1分)

(3)指出两则材料相似内容。(3分)

(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这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

47.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什么文件?(1分)

(2)依据材料指出这次土地改革的总路线(4分)和实施范围。(1分)

(3)这次土改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8.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世界”指什么?(1分)“三个世界”的划分是谁提出的?(1分)

(2)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属于哪一个世界?(1分)为什么中国永远属于这个世界?(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怎样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的?(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49小题10分,第50、51小题各9分,共28分。)

49.简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6分)和失败原因。(4分)

50.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3分)为什么说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6分)

51.简要回答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几个问题。

(1)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什么?(1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2分)并果断地停止了什么错误口号的使用?(1分)

(3)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请指出改革后农村经济体制的主要形式及农村改革产生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B 2.D 3.C 4.B 5.B 6.C 7.B 8.D 9.B 10.A 11.D 12.B 13.B 14.B 15.C

16.A 17.D 18.D 19.B 20.B 21.B 22.D 23.A 24.B 25.B 26.B 27.C 28.C 29.C

30.D 31.C 32.A 33.D 34.B 35.D 36.C 37.C 38.C 39.A 40.B 41.D 42.D 43.C

44.D 45.A

第Ⅱ卷 (非选择题5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46.(1)《南京条约》。(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北京条约》。(1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1分) (3)割领土、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或开商埠)。(3分)(4)商品输出(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1分)

47.(1)《中国土地法大纲》。(1分) (2)总路线:依靠贫雇农,(1分)团结中农,(1分)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1分)发展农业生产。(1分)范围:解放区。(1分)(3)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1分)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巩固了解放区。(1分)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1分)

48.(1)发展中国家。(1分)毛泽东。(1分)(2)第三次世界。(1分)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1分)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1分)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1分)(3)在保持、发展与已建交国家关系的同时,(1分)又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分)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1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49题10分,第50、51题各9分,共28分。)

49.历史意义:①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1分)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或答要求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1分)②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分)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或答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1分)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分)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或答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分) 失败原因: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2分)②在顽固势力进攻面前,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分)

50.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满分。)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2分)②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2分)③它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2分)

5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分)(2)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分)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1分) (3)邓小平。(1分)(4)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分)(答出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条件,或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可加1分,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第二篇:2014年1月福建历史会考试卷

机密★2014年1月18日

启用前

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1卷

(选择题60分) 注意事项:

1.第1卷共4页。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趣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鼠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 图l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人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2.《抗日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中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其中“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指的是日本蓄意制造的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3.某文献记载:“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该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图2是火花(火柴商标画)。该火花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长征胜利

图2 5.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各族人民平等、团结,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主集中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被誉为新中国“外交之父”、“外交之魂”的周恩来总理,在20 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 .不结盟政策

7.1972年2月在招待美国总统国宴上,尼克松总统十分熟练地使用中国餐具一筷子,这是

他在访华前花几个月才练就的技艺。他的真正用意是

A.推动中日邦交

B.研究中国饮食文化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促使美中关系正常化

1 8.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他的最美好的声名„„

而且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社会契约

D.间接民主

9.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以罗马法为蓝本,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某些司法原则等均源于古罗马。符合以上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C.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基础 10.我国著名学者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合适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制

D.民主共和制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相互制约。该规定体现的立法原则是

A.分权制衡

B.轮番而治

C.抽签选举

D.中央集权 12.列宁说:“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两位学者和战士”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

A.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 13.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图3剪纸

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14.观察图4,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民族纺织业迅速发展

B.轻工业停滞不前

C.重工业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体系形成 民瀚韧卑纺织业发屣情况圈 1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行

16.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7.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重商主义政策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18.1921年春,俄共(布)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表明苏俄开始实行

A.工业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方针

2 19.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标志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仁、礼

B.兼爱、非攻 C.法、术、势

D.无为、逍遥

2l.明末清初,反对专制暴君,公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2.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二种”东西指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23.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不同时代的风情。如果我们要丁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2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白话文模式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①《庶民的胜利》②《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文学革命论》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27.有学者认为,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希腊思想之复活”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8.图7漫画所宣扬的主题思想是

A.蒙珠主义思想

B.禁欲主义思想

C.启蒙思想

D.社会主义思想

3 29.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看作彼此毫无关联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他创立的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量子论

C.相对论

D.进化论

30.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众多,群星璀璨。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A.拜伦——《唐璜》

B.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C.毕加索——《向日葵》

D.列夫·托尔斯泰——《人间喜剧》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1.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本卷第2页右上角座位号填写清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课本尉表演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载体。以下是某班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历史课本剧表演的部分场景。认真欣赏,回答问题。

(1)场景一图8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图9中他所开创的中央和地方行政

制度分别是什么?(4分)

(2)场景二中明朝政府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根据课本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4 32.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 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 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 多元化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一中“超级大国”是指哪两个国家?(2分)

(2) 材料二中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4分)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新在哪里?(2分)

3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仿效之风悄然兴起。19世纪末,一批资产 阶级改良主义者联名上书,建议变法维新,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饰习俗。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服制》,要求人们改变服装样式。新创制的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2分)

5 3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升是资拳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 是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脊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j》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舷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全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中叶形成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4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资拳主义越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分)

(3) 综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材料一 3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丰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置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买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一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x”处应补充什么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分为哪两个步骤?依据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分)

6 机密★2014年1月18日

启用前

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1一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A

2.C

3.A

4.B

5.C

6.B

7.D

8.A

9.D

10.B

11.A 12.D 13.A 14.A 15.D 16.C

17.D

18.C

19.B

20.A

21.B

22.C

23.A 24.A

25.B 26.D 27.B

28.C

29.D 30.A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主观性答案表述不拘泥于本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酌情给分。 31.(1)人物:秦始皇(或赢政)(1分)

中央行政制度:皇帝制;(1分)三公九卿制。(1分)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分)

(2)废丞相;皇帝亲掌六部。(2分。{王答一点即可)

(3)皇权不断加强(或皇权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2分。任答一点即可) 32.(1)美国(1分);苏联(1分)

(2)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欧共体;中国等。(4分。每点1分)

(3)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美苏首要地位让位于多元化社会。

(2分。任答一点即可) 33.(1)饮食;建筑;交通;婚姻习俗。(3分。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2)西方的影响(或西式服饰传人中国);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推动;南京

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3分)

(3)丰富了物质生活;改变了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2分。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4.(1)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市场(或广阔

的殖民地)。(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联结在一起,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分。任答一点即

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5.(1)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分。如答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也给分)

会议:中共七大(1分) (2)步骤:民主主义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2分)

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分。如答社会性质或国情也给分) (3)实事求是(2分)

7

第三篇: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四、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方法。

1 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0。 1.信息获取

⑴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⑵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⑶能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⑷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⑸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⑹知道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 ⑺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⑻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⑼了解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等常用的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⑽知道通过专题网站获取信息的优势。 ⑾能运用专题网站获取信息。 ⑿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⒀能运用搜索引擎网站获取信息。 ⒁熟练掌握从网页上下载信息的方法。 ⒂了解统一资源定位器的格式和域名的组成。 ⒃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⒄能描述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及用途。 ⒅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用途。 ⒆知道二进制数的特点及存储单位。

⒇能合法地获取和使用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 2.信息加工与表达

⑴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⑵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⑶熟练掌握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⑷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 ⑸熟练掌握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⑹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2 ⑺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 ⑻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的方法。 ⑼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⑽了解在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范和基本方法。

⑾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⑿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分类方法。

⒀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⒁了解Visual Basic的界面;了解在Visual Basic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了解Visual Basic编程环境。

⒂了解算法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3.信息资源管理

⑴了解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⑵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⑶能描述各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⑷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⑸了解Access界面;掌握在Access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⑹了解二维表结构。 ⑺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4.信息技术与社会

⑴运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⑵知道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 ⑶理解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⑷了解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⑸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及防范的基本方法。 ⑹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VB6.0。

3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⑴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⑵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 ⑶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⑷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了解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 ⑸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⑹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⑺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

⑻了解程序的翻译方法,比较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 2.程序设计基础

⑴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类型的方法。

⑵掌握VB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能接受的表达式的方法。

⑶熟练掌握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⑷熟练掌握使用分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⑸熟练掌握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⑹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⑺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⑻能依据算法编写程序。 ⑼能阅读简单的程序。 ⑽能正确书写赋值语句。 ⑾能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程序。

⑿能运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 3.可视化编程

⑴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⑵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 ⑶掌握在可视化界面中调试程序的方法。

⑷知道“属性、方法、事件”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应用方法。 ⑸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的方法。 ⑹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作为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Photoshop CS,Premiere 6.0。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⑴了解多媒体技术历程与发展趋势。 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⑶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

⑷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⑸描述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⑹理解多媒体作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非线性等特征。 ⑺了解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⑻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 ⑻了解流媒体特征及其应用领域。 ⑼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畴。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⑴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和存储格式。 ⑵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呈现和传递方式。 ⑶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基本特征。 ⑷掌握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

⑸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使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和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

⑹掌握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

⑺熟练掌握使用Photoshop CS编辑图像的方法。 ⑻知道位图与矢量图的特征。 ⑼了解Cool edit多轨编辑界面

⑽掌握在Cool edit波形编辑界面中设置波形特效的方法。

⑾了解音频文件“数/模”转换的基本方法;能计算音频文件的大小。 ⑿了解flash编辑窗口组成。

⒀理解“帧”的概念,了解制作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方法。

5 ⒁理解动画生成的原理。 ⒂了解Premiere 编辑窗口。

⒃熟练掌握在Premiere 6.0编辑窗口中导入视频、编辑视频和导出视频的方法。 ⒄掌握计算多媒体文件压缩比的方法。 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⑴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⑵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 ⑶理解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思想。 ⑷能应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根据创作需要制作多媒体作品。 ⑸能描述多媒体集成工具的特点。 ⑹了解发布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⑺掌握鉴赏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是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FrontPage2000或Dream weaver,Cute FTP或Flash FXP。 1.因特网应用

⑴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特点。 ⑵能列举因特网应用项目。

⑶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⑷掌握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⑸知道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缩写。 2.网络技术基础

⑴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⑵理解按照网络互联距离、网络管理方式和网络传输介质分类的方法

⑶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⑷理解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⑸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 6 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⑹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常用的网络协议

⑺理解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⑻熟练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了解子网掩码及网关的概念。 ⑼理解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方法。

⑽了解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管理机构。 ⑾了解域名解析的方法。

⑿熟练掌握计算机TCP/IP属性设置的方法。

⒀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名称及用途。 ⒁了解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介质的性质和特点。 ⒂了解无线传输设备的名称和特点。 ⒃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

⒄了解服务器的基本用途;了解代理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

⒅掌握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设备名称及用途。

⒆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 3.网站设计与评价

⑴理解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⑵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概念。 ⑶了解网页文件格式及特点。

⑷掌握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网页。

⑸掌握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 ⑹了解超文本文件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和特点。 ⑺能描述几种常用的网页布局类型。

⑻掌握合理评价网站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的方法。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五个选修模块之一,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Access2000。

7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⑴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定义。

⑵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⑶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 ⑷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数据抽象概念及相关术语。 ⑸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

⑹理解概念模型,掌握使用“实体—关系(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 ⑺理解“实体—关系(E-R)”图的基本要素。 ⑻理解数据模型概念和类型。

⑼理解数据类型,了解数据表中关键字的概念。 ⑽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⑴了解Access的主要特点及数据库文件格式。 ⑵了解常用的Access窗口工具按钮功能及名称。

⑶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 ⑷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查询表的方法。 ⑸熟练掌握设置数据类型、字段大小和字段名的方法。 ⑹熟练掌握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⑺熟练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 ⑻熟练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的方法。 ⑼熟练掌握Access提供的选择查询、参数查询、生成表查询。 ⑽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 ⑾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链接的基本方法。 ⑿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

⒀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使用方法。 3.数据库应用系统

⑴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⑵了解数据库应用范畴。

⑶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需求分析的方法。 ⑷能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简单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及用户界面。

8 ⑸能应用Access窗体向导功能、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 ⑹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⑺了解关系模式数据规范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五、考试形式

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为操作题,共6题,满分为60分。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约50%的分值。

2.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80以上,约占80%。 中等难度题的难度值为0.60~0.80,约占10%。 较难题的难度值为0.40~0.60,约占10%。 全卷难度值为0.80~0.85。

第四篇: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办法(试行)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以下简称学业基础会考)顺利实施,促进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高中新课程实验服务,结合我省高中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中会考工作实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业基础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其基本原则是科学、公正、准确、规范。

第三条

学业基础会考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省高中会考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会考办)及市、县(区)会考办负责具体管理与实施工作。

二 学业基础会考机构与工作人员

第四条

省会考办为常设机构。各市、县(区)成立相应的会考办,配备与会考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工作班子及考务、考籍管理工作人员。学校应确定专人负责会考报名及考籍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会考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纪律。专职工作人员如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学业基础会考的应回避接触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兼职人员须无直系亲属参加当年学业基础会考。

第六条 省及各市、县(区)会考办定期培训会考工作人员,使之熟悉考试业务,并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 命题、审题和题库建设

第七条

学业基础会考中的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10个科目的考试由省教育厅统

一组织命题(包括制订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统一施考、统一评卷和评定成绩,其中思想政治实行开卷考试。

第八条 学业基础会考考试科目的命题工作由省会考办负责组织实施,并协调有关部门提出命题原则、命题思路、命题质量与技术指标要求。

第九条 省会考办负责组织编制普通高中各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规定各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及其要求,确定试卷结构,公布样题,作为会考命题依据。

第十条 省会考办负责选聘命题人员,各学科命题组的成员由各地普通高中的骨干教师和从事教学研究的专职人员组成,命题组任务为命制试题、编制试卷、制订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十一条 学业基础会考试题的审题组成员由有关部门领导和学科教学专家组成。审题组负责审定学业基础会考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十二条

学业基础会考试题的题库建设由省会考办负责。省会考办适时组织学科命题骨干教师和有关学科教学专家建立并逐步完善学业基础会考题库,逐步实现学业基础会考的标准化。

四 试卷印制、管理和评卷

第十三条 学业基础会考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启用前属国家机密,由省会考办负责印制。

第十四条 承担印制学业基础会考试卷的印刷厂必须符合国家保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新闻出版署、文化部、轻工业部颁发的《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暂行管理办法》有关的保密规定。

第十五条 试卷命题、印制至启用前的全过程,以及对入闱点工作人员均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试卷印刷点应由保卫人员负责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内外值班巡逻。省会考办派专人监督安全保密措施的落实,检查试卷印制质量。

第十六条 试卷运送车必须是车况良好的密封专车,并请公安人员协助运送。运送过程必须3人(含单位负责人)以上押送,任何与试卷运送工作无关人员,不得搭乘;运送途中,试卷现场押运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少于2人。

第十七条 试卷命题、印制、运送和保管人员在入闱与考试期间违反保密规定,致使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包括副卷及其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及考生答卷)泄密的,按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省会考办负责选定评卷点,并组织评卷工作人员,根据省会考办的学业基础会考试卷评卷的有关规定开展评卷工作。

第十九条 学业基础会考试卷实行全省集中统一评卷。省会考办负责考试信息统计分析,提供给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

五 考试对象、科目和时间

第二十条 凡具有我省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生以及普通高中在校生之外的学生和社会人员(以下简称社会考生),均可报名。

第二十一条

学业基础会考采用考试和操作考查两种方式。 考试科目为: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

操作考查项目为:通用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 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文科倾向(即高考将报考文史类,含文科音乐、美术、体育等)的学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4科的全省学业基础会考;理科倾向(即高考将报考理工类,含理科音乐、美术、体育等)的学生必须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4科的全省学业基础会考。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普通高中,其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3科的考试,由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实施;未经登记注册的普通高中必须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科的全省学业基础会考。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参加设区市教育局组织的通用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等4个项目考查。

社会考生必须参加全省学业基础会考的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10门科目考试和设区市教育局组织的通用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等4个项目考查。

第二十二条 学业基础会考考试每年组织2次,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月初和6月中旬的双休日和星期一,每次开考10个科目。信息技术上机测试时间安排在本学科考试后进行。

普通高中学生必须获得某科目所有必修模块的学分后,才能申请参加该科目的学业基础会考;学校必须在学生修习完成某科目所有必修模块,并进行了该科目的学分认定的基础上,才能组织学生参加该科目的学业基础会考。在此前提下,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学业基础会考的时间。

通用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考查时间由各设区市教育局根据学校的课程设臵方案自行安排。

六 考 试 实 施

第二十三条 考生报名工作依据省会考办年度工作日程安排表的时间执行。报名工作由县(市、区)会考办负责组织。普通高中在校生由学校统一办理报名手续;离校的往届普通高中考生在原学籍所在校报名;社会考生在县(市、区)会考办指定的地点报名。

第二十四条 凡是因家庭迁徙、父母工作变动等特殊原因需要在省内异地参加学业基础会考的考生,经设区市会考办审批,报省会考办备案后可同意寄考。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会考办根据报考人数,本着相对集中又方便考生的原则提出考点设臵方案,由设区市会考办核实审批,并报省会考办备案。

第二十六条 考试期间,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人担任考区主任,领导、组织、管理本考区的考试实施并处理违规违纪与突发事件。对违规、违纪、作弊的工作人员和考生分别按照省监察厅、教育

厅《关于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纪律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见附件一)与省教育厅《关于高中会考违规处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见附件二)处理。

第二十七条 考区主任负责确定考点的主考、副主考,并聘请公安、监察等有关部门联合成立考点领导小组。考点应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设立考务、保卫、医疗、后勤等小组以保证考试正常实施。

第二十八条 每个考场配备监考员2人,各考点应另设机动监考若干人。同一考场的监考员必须来自不同单位。

第二十九条 考试期间,设区市会考办应指派巡视员到考区、考点监督检查考试实施的情况,做好各考点评估记录,并逐级上报至省会考办。

七 操作考查项目的管理、施考和成绩备案

第三十条 通用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考查由设区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监控,学校组织测试和评定成绩。

第三十一条 设区市教育局要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加强考查项目的命题管理,制订相应的考查项目的施考办法和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负责考查的管理、指导和监控工作。

第三十二条

操作考查项目的考务工作由学校负责。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学校单独承担施考工作有困难的,县(市、区)教育局可委托条件较好的学校组织进行。

第三十三条 设区市教育局必须及时将通用技术的测试方案报省会考办备案。每年的6月和12月底前将各科操作考查项目的成绩报省会考办备案(具体报送事宜由省会考办另行通知)。

省教育厅将适时对各设区市操作考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抽查。

第三十四条 各地要加强考查的试题命制场所、考点和评卷过程管理的纪律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泄密作弊行为。市、县(区)教育局要派人员到各考点巡视,严肃考试纪律,对严重违反纪律的,应宣布该次考查无效。

第三十五条 各设区市教育局应制定相应的抽查办法,在考查结束半个月内进行抽查,对抽查结果与原评定成绩差异较大的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八 考籍和成绩管理

第三十六条 省会考办建立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籍与成绩档案并实行计算机管理,市、县( 区)会考办及各普通高中建立相应的考籍与成绩档案,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十七条 凡是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或经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臵并报省会考办备案的普通高中,按招生计划和有关规定正式录取并取得普通高中学籍的高一新生具有学业基础会考考籍;社会考生在县(市、区)会考办办妥报名等相关手续后,即取得社会考生的学业基础会考考籍。

第三十八条 普通高中考生在完成规定科目的考试与操作考查,且成绩全部合格者,由省会考办发给《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证明书》。所有学生的学业基础会考成绩均由学校记入学生学籍档案(纸质与电子档案),并最终与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并列呈现。

省会考办提供的学业基础会考学生成绩总册,作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和操作考查成绩的档案材料,由市、县(区)会考办和学校分别存档备查。

社会考生通过规定科目的考试和操作考查,成绩全部合格者,由省会考办发给《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合格证书》,作为具备普通高中同等学力的证明。对社会考生不再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第三十九条 学业基础会考的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其中考试科目按照常数法划分为A、B、C、D(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四个等第评定;操作考查项目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成绩按最高的一次记录。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允许在离校后两年内继续参加学业基础会考。

第四十条 普通高中学生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二级(含二级)以上证书,可以认定其通过对应相关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记载为A等级。在高中学习期间,凡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含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或同意组织的学科竞赛获三等奖以上的学生,获奖学科可以免于参加全省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记载为A等级。

第四十一条 对转学到外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由省会考办出具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证明;对从外省(市、自治区)转学到我省的学生,凡具有省级会考实施机构出具的会考成绩证明,省会考办予以认可,否则必须参加我省的学业基础会考。

第四十二条 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军、招工、招干、出国留学以及报考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需要会考成绩的,由省会考办统一提供。

九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考生参加全省学业基础会考必须按规定缴交考务费及证书工本费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按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批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未经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写、出版、印刷、销售学业基础会考的复习资料,不得翻印、出版学业基础会考的试题。

第四十五条 学业基础会考命题、考务、考籍管理的实施细则依据本办法由省会考办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2006年秋季后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和2006年秋季后首次报名参加学业基础会考的社会考生。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一:

关于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纪律行为

处理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管理秩序,保证考试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参加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的考生(以下简称考生)和考试、招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等有关法规,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合用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相应招生工作。

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是指: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统一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电大注册视听生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非学历证书考试;全省普通高中会考和全省中职会考等。

第三条 从事和参与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相应招生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负责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实施工作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以及承担招生考试任务的地区、学校都有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各项规章制度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工作有关规定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依照本规定给予处理。 第四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及国家有关考试管理规定的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工作机构处理;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处理;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 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与招生纪律行为及处理

第五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

(一)携带通讯工具进入考场未使用的;

(二)擅自串岗、离岗、抄答试题、阅读书报、谈笑、打瞌睡、吸烟、做与监考无关的事等,被巡视员发现认定为一次的;

(三)对考生作弊行为未加制止,经核查认定为一人次的;

(四)在一科考试中,所监考的考场被巡视员发现一例考生违纪作弊的。

第六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并在一年内不得担任与考试有关的工作;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警告或记过处分。

(一)在考场使用通讯工具的;

(二)将试(答)卷、答题卡错装、漏装或混装的;

(三)评卷和登分工作中错评、漏评和统分错误较多的;

(四)本规定第五条第

(二)项被认定为两次以上(含两次)的;

(五)本规定第五条第

(三)项被认定为两人次以上(含两人次)的;

(六)本规定第五条第

(四)项被发现两例以上(含两例)的;

(七)认定考生有作弊行为,隐瞒不上报的。

第七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并在两年内不得担任与考试、招生有关的工作;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

(一)未经许可擅自拆开试卷或撬、拆试卷密封线的;

(二)擅自更改评分标准或不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卷的;

(三)因违规操作,使计算机出现故障、丢失信息,影响考试、录取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所监考的考场发生六分之一及其以上雷同卷的;

(五)有直系亲属参加考试,按规定应回避却隐瞒不报的。

第八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记过处分,并在三年内不得担任与考试、招生有关的工作;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一)擅自变动考试时间的;

(二)考场提示或暗示考生答题的,或者故意向考生、考生家长

或学校透露、暗示有关考试内容和范围的;

(三)接受考生、家长及其他人员送礼、宴请或参加考生及家长安排的其他活动,影响公平、公正录取的;

(四)利用监考或从事考试工作之便为考生舞弊提供条件的;

(五)擅自将试题、答卷带出或传出考场的;

(六)丢失、损坏考生答卷(卡)的;

(七)违反我省《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管理规定》进行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录取低分考生或退出高分考生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或在专业调配时有违反调配原则行为的;

(九)利用工作之便,泄露工作机密,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九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记大过处分,并自被查后不得担任与考试、招生有关的工作;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为不具备参加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条件的人员提供假证明、证件、档案,使其取得考试资格的;

(二)伪造、编造考生档案或擅自更改考试数据、信息的;

(三)未经法定程序擅自取消或批准考生考试资格,或以冒名、借名等方式替换考试资格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违反规定对考生答卷、考试成绩进行偷换、涂改、造假的;

(四)组织、策划、授意、指使、纵容或伙同他人舞弊的;

(五)违反命题、制卷、试卷保管和运卷运送工作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所监考的考场发生大面积违纪舞弊而制止不力或处臵不当的;

(七)违反保密法规,窃取复(录)制、影印、买卖试题及其答案的;

(八)由于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条 发生全国、全省教育统一考试的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包括副题及其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以及考生答卷)在保密期

限内丢失、泄密、毁损等重大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降级至开除处分。同时追究事发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责任,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至撤职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 考点有三分之一以上考场出现雷同卷,或多个考场考试纪律混乱、舞弊、抄袭严重的,或一考场一科目出现三分之一以上雷同卷的,追究考点、教育主管部门和考区的领导责任,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至撤职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同时,该考点下一年度不得举办全国、全省教育统一考试。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利用考试、招生工作之机,索贿、受贿、行贿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对于其他在职人员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比照本规定相应的条款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对于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行为,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错误的;

(二)主动检举同案人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三)主动有效地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四)有立功表现的。

第十五条 对于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行为,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应从重或加重处分:

(一)伪造、销毁、藏匿证据的;

(二)包庇同案人的;

(三)强迫、唆使他人违反纪律的;

(四)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对揭露考试不正之风的人员进行诬陷、打击、报复的;胁迫他人舞弊、掩盖被揭露的舞弊行为的;

(五)有其他干扰、妨碍调查处理行为的。

第三章 处理程序

第十六条 组织考试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受其委托的工作机构,具有监督检查职责,对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及招生管理规定的人员,一经发现或确认,应当场指出并记录违规事实,说明处理依据,采取制止措施并按《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停止或免去其考试、招生工作资格。

第十七条 监察对象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的行为,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职权查处,作出处分决定或监察决定。

第十八条 不属于监察对象的人员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的行为,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依职权查处,并作出处分决定。

第十九条 监察对象不服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处分决定的,可以依法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提出申诉;不服监察机关处分决定的,可以依法向监察机关申请复查、复核。

非监察对象不服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处分决定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对于参加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的在职考生违反考试管理规定的,除了按有关考试违纪舞弊考生的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外,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比照本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对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的处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福建省监察厅 福建省教育厅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2017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物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l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电器或电子产品中,主要利用电磁技术的是(

)

A、台灯

B、手机

C、洗衣机

D、电饭煲

2、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2017年5月5日首飞,历时79分钟,于当日15时 19分顺利在浦东机场降落。其中“79分钟”和“15时19分”分别表示(

) A、时间,时间

B、时间,时刻

C、时刻,时刻

D、时刻,时间

3、下列情况中,可将研究对象看做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时,车轮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的运动时间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

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刹车时才具有惯性

B、运动员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火车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乘客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

5、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更换电灯泡时应先切断电源

B、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粗铜丝替代

C、正在工作的带电设备可以用湿布擦拭

D、使用试电笔检测电路时手指可以接触笔尖金属部位

6、下列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A、飞机起飞时的速度约为500km/h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约为35km/h C、轮船从大连航行到青岛的速度约为18km/h D、小芳从家里步行到学校的速度约为5km/h

7、走廊照明路灯的控制电路中装有一种传感器,当人发出声响时灯自动开启。该传感器 是(

)

A、湿度传感器

B、压力传感器 C、声音传感器

D、气体传感器

8、如图1所示的四个电学器材中,电感线圈是(

)

9、如图2所示,矩形边长AD=BC=2m,AB=CD=1m。一质点从A点出发沿矩形运动一周 后又回到A点。此过程中该质点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0, 0

B、0, 6m C、6m, 0

D、6m, 6m

10、如图3所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2017年5月30日在马里亚纳海下潜,最

大下潜深度为6699m。在“蛟龙号”加速下潜过程中(

) A、动能增加

B、动能不变 C、动能减少

D、重力势能不变

11、如图4所示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静=4m/s,水流速度v水=3m/s,若小船航行过程中船

头方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则小船合速度v合的大小为(

) A、1m/s

B、3m/s C、4m/s

D、5m/s

12、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若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大原来的3倍,且距离保持不变,则两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大小变为(

) A、F

B、3F

C、6F

D、9F

13、如图5所示,小杰在同一位置先后水平抛出的三个小球,分别落到水平地面的A、B、 C三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 A、落到A点的球初速度最大

B、落到B点的球初速度最大 C、落到C点的球初速度最大

D、三个球的初速度大小相等

14、一根劲度系数k=100N/m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由原来l0=0.2m伸长到l=0.3m, 则此时弹簧弹力F的大小为(

)

A、10N

B、20N

C、30N

D、50N

15、如图6所示,重力G=100N的行李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它受到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 F=80N作用时,仍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行李箱的支持力N的大小 为(

)

A、20N

B、80N C、100N

D、180N

16、如图7所示,飞机在竖直平面内俯冲又拉起,这一过程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飞行员 所受重力为G。在最低点时,座椅对飞行员的支持力为F。则(

) A、F=0 B、F>G C、F=G D、F

17、如图8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垂直放入一根通电直导线,以下表示磁场方向、电流方 向及导线所受安培力方向三者之间关系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18、如图9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足球,受到的支持力为N,足球对 水平面的压力为N′,则N和N′(

)

A、大小不等

B、方向相同

C、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D、都作用在该足球上

19、如图10所示,放置在水平圆盘上的物块随圆盘一起匀速转动,所需的向心力来源于(

)

A、物块受到的重力 B、物块受到的支持力 C、物块对圆盘的压力

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20、如图11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于2017年4月22日成功交会对接,形成 组合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近地卫星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为7.9km/s, 由此可知,组合体运行的线速度(

) A、大于7.9km/s B、等于7.9km/s C、小于7.9km/s D、大于11.2km/s

第Ⅰ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每空格1分,共l5分)

21、图12为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由图可知在0~3s内,物体处 于 (填“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位移大小 是 m,速度大小是 m/s。

22、如图13所示,长直通电导线MN与矩形线框abcd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当MN中的电流增大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将 (填“增大”或“减小”),线框中 (填“有”或“没有”)感应电流产生;当MN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穿过线框的磁场方向将 (填“发生改变”或“保持不变”)。

23、多功能养生壶是一种养生保健茶壶,某养生茶壶铭牌上的部 分内容如表中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养生壶正常工作时, 电压为 V,功率为 W;,养生壶正常工作 0.1h消耗的电能为 kW/h。

24、如图14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空中竖直下落,所受阻力大小f=2N,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为 N,加速度 大小为 10m/s2,物体加速下落过程中处于 (填 “失重”或“超重”)状态。

25、如图15所示,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 运动,F对物体做 (填“正功”或“负功”);若物 体在t=2s时间内发生的位移s=8m,则F做的功为 J, 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每空格1分,共6分)

26、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得到如图16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时间间隔 相等的五个计数点A、B、C、D、E,各计数点到A 点的距离(单位:cm)已在图中标出。则: (1)纸带是做 (填“A”或“B”)直线运动;

A、匀速 B、变速

(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 (填“A”或“B”)电源;

A、直流 B、交流

(3)两计数点C、D间的距离是 (填“A”或“B”)。

A、3.6cm B、7.2cm

2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

(1)本实验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 (填“A”或“B”);

A、刻度尺 B、小车 (2)释放纸带前,重物应 (填“A”或“B”);

A、远离 B、靠近

(3)若实验测得重物动能增加量近似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则

表明重物机械能 (填“A”或“B”)。 A、守恒 B、不守恒

四、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

28、29题各6分,第30题7分,共19分。 解题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8、一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1s时间落地,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

210m/s。求:

(1)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2)小球下落的高度h。

29、如图18所示,在正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B点为Q左侧水平电场线上的一点,该

4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2×10N/C。

(1)判断B点电场强度方向(答“水平向右”或“水平向左”);

-10(2)求电荷量q=1.6×10C的试探电荷在B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F。

30、如图19所示,滑雪场的弯曲滑道由AB、CD两部分组成,AB段高度差H=20m,BC段高 度差h=10m。质量m=70kg的运动员从A点静止开始沿AB滑道滑下,经过B点后沿BC

2滑道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规定B点所在水平地面重 力势能为零。

(1)求运动员在A点处的重力势能EP;

(2)判断运动员到达C点时速度是否为零(答“是”或“不是”); (3)求运动员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福建工程学院地址下一篇:非公企业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