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2022-11-24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课改要求老师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兴趣、知识储备和能力, 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才能;新课改要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改的理念需要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来落实。

1 领悟新课程理念, 实现“四个转变”

新课程教育理念突出“四个转变”:教育目的上,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 由追求知识目标向个性目标转变;如教学目标应使用“运用……说出……并归纳……”、“运用……分析……”、“阅读……说出……”等行为动词, 这些动词清晰、具体, 学生易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育过程上, 确立以“对话”为场景的合作观, 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如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转变成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教育模式上, 确立以探究为动力的学习观, 由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如新课改提倡实施探究课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育手段上, 确立以教具为重点的开发观, 由传统教学工具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如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2 依据“标”、“本”、“情”,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进课堂之前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好的科学设计, 教学方案力争:目标要明、切入要巧、梯度要清、过程要实、操作要活、效果要好。

2.1 潜心研究新课标, 依据新课标设计教学方案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目标对学生的地理素养作了全面的要求, 尤其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 新课程要求凸显掌握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 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比较、概括等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地理教师应认真解读课标, 重视研究学情, 精确把握三维目标。

2.2 潜心研究新教材, 依据新教材设计教学方案

新教材的编写是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展开的, 因此新教材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生动活泼, 能吸引学生, 并注重学生参与。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如何挖掘教学材料, 不断充实完善教材, 不断补充新的地理信息, 这是新课程给地理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力争创造性地使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2.2.1 重组教材, 理顺内在逻辑关系

教材中有的章节涉及的知识点很多, 如果知识点的因果关系, 内在逻辑关系没理顺的话, 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很难很混乱, 这就需用教师能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 控制好教学的深度和难度。

2.2.2 合理删减, 强化主干知识

为了强化主干知识, 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可以适当对教材进行删减, 比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教材中, 出现了“华北民居”和“江南水乡”的景观图, 我认为这两幅插图与本节教材联系不是很紧密, 甚至形成干扰, 我便删减了。

2.2.3 增加地理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关心时事热点的习惯, 地理课堂应引进一些能及时反映我国和世界科技成就的新动向的实例, 从而使地理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如在神舟7号发射时向学生介绍航天基地的选址条件等。我还经常设计一些多样化、个性化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训练, 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 我设计了“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一小时大约随地球运行了多少千米?旋转多少角度”的习题, “课后采访湘潭防汛指挥部, 在特大洪涝灾害期间, 湘潭一桥至二桥之间的湘江河段, 是左岸抗洪压力大还是右岸的抗洪压力大?为什么?”的课后探究题等等。我认为把这些具有开放性, 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引进地理课堂,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2.3 潜心研究教学实际, 依据“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 课余时间走进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 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努力探索符合学情特点的学习模式, 并将这些学习模式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3 以新理念为支撑, 尝试革新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途径还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来落实。新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倡导实施探究课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的流程为: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寻求结论—实践应用。情境的创设尽可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 以图画情景展现,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主动研究实践问题。如我在必修Ⅱ第三章第三节《工业区域》教学时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展示湘潭两个典型的经济开发区 (易俗河经济开发区和九华开发区) 。根据上述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在湘潭市的工业园区中, 易俗河经济开发区最早起步, 九华工业园则后来居上, 试从工业区位因素评析易俗河经济开发区和九华工业园的区位优势。学生从情境材料中获得信息, 同学们或自主交流、或与老师交流, 通过交流对资料进行分析, 寻找结论。老师在这一过程中, 充当的角色便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 在必要时可给学生以点拔和解疑, 但更多应是倾听学生的想法,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学生交流一定时间后, 便用简短的文字或用语言等形式表达探究成果, 老师对他们的探究结论适当进行评价, 并对问题进行拓展。在同学们对两大工业园对比分析后, 老师便又提出更高层次的探究问题:借鉴易俗河经济开发区和九华工业园的发展经验, 试为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园区工业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在教学中我还力争引导学生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努力把地理学习内容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的知识时我们引用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案例, 因为我们所在的易俗河镇有一条街道名为银杏路。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化生产而形成的工业区域时, 鼓励学生列举湘潭专业化生产的实例, 由于学生来自湘潭县的不同乡镇, 课堂上许多学生轻松地列举了一些当地的实例:青山桥的皮鞋、花石的湘莲、石坝的米酒、中路铺的药糖、石潭的水泥、易俗河的酱油、茶恩的竹器、姜畲的瓜子等等。利用身边的、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形式往往更生动, 效果更好。真可谓为:处处皆为教育资源, 时时皆可为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是创造性的教学。要求老师积极培养学生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亲自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一生, 新课程也将激发老师的活力, 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吧!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是创造性的教学, 要求老师积极培养学生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氟化铵载体垂直电极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Ag、Pb、Cu、Sn——深孔电极氟化氨载体法下一篇:武汉文明城市建设中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