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

2022-04-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各高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以党为中心、团为主力的暑期社会实践现状,在活动中均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院系团委、团总支作为基层团组织,是社会实践的执行者,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整体效果,影响团中央、全国学联对于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 篇1: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笔者结合本次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星火国际“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前往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关爱服务活动为例,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育人优势和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服务队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的经验,并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其他参与教育关爱服务的“三下乡”团队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教育关爱

自1996年起,我国团中央启动文化和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时至今日,“三下乡”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成才。

一、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选择社会基层与农村来进行活动。作为当今社会的主力军,未来的主力军,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身体力行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将在校学习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

在活动中学生把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不仅考验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也考验了他的情感技能。让学生认识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种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努力的学习动力,激发求知欲望。这种追求促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发现创造自己的专业知识,练就较硬的本领。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在思想教育中,社会实践对当下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国情,进行实践学习,还能使大学生奉献自己,锻炼自己的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活动前期准备

(一)制度建设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指导的三下乡活动规范,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三下乡”志愿服队制定了《安全责任制度》、《经费使用制度》、《队员生活管理制度》、《工作会议制度》和《物品管理制度》等制度。志愿者们严格遵守,确保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活动策划

进行周密的活动策划与布署,包含实践活动地点,预计持续时间,详细的日程安排,预估用品、经费和预计达到效果等。在每个工作进程中,不管是细节的分工,还是探讨问题,亦是如何遇见问题,大家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为每个活动的正式开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前期联系

与鼎城区谢家铺镇人民政府和支教中学联系对接活动事宜,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他们的需求反复修订活动方案与日程安排。

三、实践活动中期内容

(一)心理疏导

第一天组织孩子们进行自画像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研,与他们心与心交流;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在课堂上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精准的关爱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放兴趣测试问卷,关怀留守儿童成长;为了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灵,我们为他们举行生日活动,与他们谈心交流,给他们关心和爱护;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关怀。

(二)教學辅导

对50余名留守儿童集中开展学业辅导。考虑到人数及教育层次不同、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团队以谢家铺镇中学的教室为场地,分小组相互比拼制,集中开展留守儿童学业辅导,并激发儿童间良性竞争。

在课业辅导课堂上,针对每个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不同,或基础更为薄弱年龄更小的学生一对一为他们解决学业难题,激起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温暖他们的内心提高自信心。

(三)专题讲座和课堂

根据时事热点和暑期孩子们容易出现的情况,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带着宝贝看世界和大学生活分享会活动使孩子们对大学心生向往,奋发图强,努力读书;情景剧开场的防溺水讲座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资助宣讲会向家长与孩子们宣传了国家资助政策,鼓励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一颗安心丸,不用担心因为学费而辍学。

(四)素质拓展活动

为鼓励孩子们立志学习,自强自立,改变命运,志愿服务队组织了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如,带领孩子们参观湖南文理学院和常德市规划馆,引导孩子们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高校。开展各种有趣的运动会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并且开场各种广场舞教学者,不仅拉近了我们志愿者与村民的距离,还丰富了当地的文化。

(五)思想道德建设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演讲比赛献礼祖国70周年华诞,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国学礼仪课堂,组织村民和小朋友观看热血沸腾的爱国电影,既丰富了文娱生活,又激发了爱国热情;“垃圾分类”绿色环保游戏课堂和垃圾分类调查问卷的填写,这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环境保护意识,还让他们知道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六)文艺汇演

“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团队组织孩子们开展文艺汇演活动,为孩子们打下了创意自我实施才艺的舞台来鼓励留守儿童能够展现自我发挥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为本次活动画下圆满句号。

四、实践活动后期成果

(一)调查实践研究报告

服务队对留守儿童实行走访调查,共计完成了200多份问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服务队对数据进行统计,积极撰写调研报告。

(二)与政府探讨开会

服务队参观谢家铺镇乡村振兴示范村谢家铺镇官桥坪村和施家陂村,与村部开展座谈会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困境问题,结合实际走访贫困户了解的问题进行探讨,推动当地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完善。

(三)新闻媒体报道推广

在活动期间和活动后,通过多种新媒体宣传平台,引起社会的关注度,鼓舞鼓励大学生与社会民众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完成心得体会和论文撰写

这次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每个成员都写着关于自己的实践心得,反思实践过程。通过整合我们实践中的各种资料以及调研报告总结提出各种意见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并且我们转写出相关论文。

五、思考与建议

我国留守儿童为过早地和父母双方缺少联系关系,使他们缺乏关爱教育,在生活和学习以及心理上有着严重的创伤,让他们感到孤独,承受不了新的压力。本服务队通过对谢家铺镇中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观察,及贫困户、留守儿童家庭走访,对各走访家庭内儿童与其在身边的监护人信息进行统计,有如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鼓励当地农民大胆创业,不再远离生活地区工作

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发展当地产业,实现产业扶贫,想必习总书记所言实现脱贫的那天定能提前到来,留守儿童数量也能大幅度减少。

(二)建立稳定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 “三下乡”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留守儿童心理等状况,因此建立稳定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对于“三下乡”活动的效果有重要影响。不仅在暑期实践活动,活动后要积极工作,要在返校之后保持电话书信以及其他社交上的长期联系。真正意义上教育关爱的留守儿童,为孩子们寄托心灵的羁绊。

(三)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生活在农村的很多监护人,他们的文化水平不太高,并不太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也不知道教育的重要意义,不管是在教育还是教育方法上都需要改建,这便需要当地的政府已经村委,还有学校做出重要的努力,比如可以组织家长们免费培训,邀请育儿专家老师传授经验,提供平台给家长互相学习,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 梁康建.高校共青团“三下乡”社会实践创新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3.

[3] 李生萍.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5.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作者:李荣浩 杨慧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 篇2: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高校院系层面的活动机制研究

摘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各高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以党为中心、团为主力的暑期社会实践现状,在活动中均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院系团委、团总支作为基层团组织,是社会实践的执行者,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整体效果,影响团中央、全国学联对于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文章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高校院系层面的活动机制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明晰责任、增长才干、奉献社会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

第一,学校、社会支持力度欠缺。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走向社会的活动,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实现,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在高校与社会的接触中,很多单位疲于对本单位工作的处理,无暇顾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这一与己无关的事,很多单位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观念。很多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依靠团委老师人际关系,使社会实践成为团委老师的一种负担。

许多高校已经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但仍存在个别高校不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来抓。很多高校对于暑期社会实践的配套经费不及时,资金无法满足社会实践开支,致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大缩水,搞起形式主义。

第二,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科技性、趣味性。虽然团中央每年根据社会热点,突出重点确定一些主题,但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开展中,很难完全与自身结合,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个别行为,因而很难控制学生所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所涉及的方向,除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可以贯彻实施团中央精神,个人暑期社会实践很难联系社会热点,且形式大都局限在参观、调查、访谈等。从而造成暑期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缺乏创新性。

高校团委组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虽然可以紧密围绕团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活动,但是基本上以团委老师带队,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形成了送知识下乡学生自己并不精通的现象。没有真正地把文化科技卫生送下乡,且活动每年形式基本相同,参与者存在厌倦情绪。

第三,学生缺乏意识教育,对社会实践必要性认识不足。如今大部分高校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知识停留在纯理论上,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个测评标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予以对待。大部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忽视了社会实践这堂必修课,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

三、对暑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切实加强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暑期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的活动,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完成。政府领导必须重视起来,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放入地区发展规划中,积极配合高校开展活动,为暑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有效的在社会上开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各高校更应该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发展纲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抓好关系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二,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对科技的重视。鼓励大学生选准项目,根据地方需求,将创业项目带出校门、带进企业、带向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借助暑期实践平台,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织学生深入见习基地,展开见习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同时,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了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鼓励将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项目等相结合,支持学生带科研课题到农村、下基层、入企业、进社区,开展实地社会调查研究,增加实践的学术、科研含量,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支持专业教师吸收并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建设。

第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学生意识教育,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坚持一体化分层次教育思路,有的放矢地安排不同年级学生参加不同项目活动。对于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的低年级学生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考察、志愿服务活动,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如此安排更具人性化,更具合理性。

完善学生社会实践考评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创新学分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对于出色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的学生采取认定创新学分的策略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

1、陈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转型改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零耀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职业圈,2007(15).

*本文为江苏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项目。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建筑工程系)

作者:许春雷 王 翔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 篇3: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和思考

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着笔,分析“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一个人提升思想意识,锻炼综合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的大好平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农村实践地为依托、以文化科技卫生志愿服务为内容的社会教育活动。[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同时,大学生扎实牢固的知识积累,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激情和热情,超凡的创新力能够帮助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7年,中宣部等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至今,社会实践活动已发展到成熟阶段。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颁布,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1. 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力行而后知之真。“三下乡”是连接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接触农村,了解农村,体验农村生活,亲身感受农村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内心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家实际情况,拓宽视野,丰富阅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对大学生的发展意义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真才实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参与“三下乡”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查漏补缺,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除了专业知识,社会还要求大学生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最优化的“智能”结构,要具备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工作能力、全局意识等综合能力。

3.对农村的建设意义

大学生作为生力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奉献热情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将先进的科技引入农村生产力发展上,为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农”政策,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加快“三农”发展。

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构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朝着规范化、基地化和长效化的纵深方向发展,许多高校构建了完善的体系和制度,积极组织筹划“三下乡”活动,并投入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然而也随着其发展成熟,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

1. 服务时间短,活动效果不佳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一般在暑假7、8月开展,为期一周到半个月不等,时间相对不长,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帮助农村地区提高生活学习质量,都有较大的难度。实践过程中学生所获多为感性认识,而理论思考深度不够,活动停留在浅显的层面而未能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难以挖掘其本质和要害,因此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受教育有限,才干增长有限。

2. 形式主义明显,缺乏实用性

当下,社会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争议越来越大。“三下乡”活动往往是虎头蛇尾,开头正式隆重,最后却草草收尾。有些人认为大学生“三下乡”只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之风,蜻蜓点水般,停留在短时间、表面性的活动上,活动设计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活动目标更强调社会效应而非服务效果,对农村整体变化影响较小。很多中小学反映,希望大学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能在学校日常教学期开展,无需再安排人力、物力专门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进行准备,同时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学在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参与积极性低,态度不端正

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每年暑假会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大学生对此项活动产生疲劳式懈怠和应付情绪,参与意识低,有的同学是为了其娱乐性而参加活动,更有甚者把活动当成乡村旅游度假,并未在思想上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三下乡”活动对就业没有什么帮助、对知识提高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并未将社会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学校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导致专业教师参与热情不高,愿意承担“三下乡”指导工作的教师很少,愿意带队随队下乡的教师更是不易请到。

4. 管理混乱,缺乏创新

社会实践缺乏有序的管理,出现考核评价不科学,指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外,现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形成固定模式,通常分为支教、宣传、调研、文娱、后勤等板块,学生组织策划活动时,不善于动脑,因袭过往方式方法,活动内容、形式千篇一律,与往年重复,未深入地全面地考虑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实际情况等,缺乏创新,影响实践的效果。

三、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改进措施

1.创新方法形式,推动发展新模式

整体而言,政府、学校可以通过调整“三下乡”固有模式打造新的实践形式,如重庆市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亦或尝试“三下乡”与顶岗实习结合模式。具体来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可与城乡统筹团建相结合,高校团委、社联等学生社团与乡镇基层团组织、社会团体结对联建,相互促进。转变展览、演出的服务模式,代之以培训、咨询的形式,如集中捐赠、技能培训、书法培训、专题讲座等。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生产实习、科技竞赛,与服务社会相关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爱心活动、挂职锻炼、社会工作等多种形式,增强兴趣和成就感。各下乡队还可尝试打破原有的单一专业组队模式,加强专业交叉,加强学院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提高实践水平。

2.学校统一推动,扩大活动覆盖面

首先,学校应把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常规思想政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学分管理规程,停课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社会实践,其后的课程顺延同等时间,由老师带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指导,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同时,鼓励老师以科研团队的形式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单兵作战,确保活动达到双赢。其次,构建点——线——面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覆盖格局,扩大实践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力争实践活动覆盖各个城市各个地区。

3. 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业优势

大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须把农村各项实际情况与大学生专业学习及科研方向相结合,学以致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文学院可着重进行支教项目,采取学生对应学生开展家教、特色活动,老师培养农村老师的模式;农学院进行科教支农,既帮助农民缓解农忙压力,又帮助其增产增收;旅管专业可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为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心理学院可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子,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健康成长等。大学生在“三下乡”期间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感受自己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三下乡”的调研与科研立项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4. 加强管理,注重实效

“三下乡”的实效性是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高校要加大对“三下乡”的支持,尤其是经费支持,确保在物质层面提供实效性的基础。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其次,高校可积极探寻提高实效的实践方法,如采取项目化管理、“以老带新”等形式,让同学们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提升,同时提高下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再者,高校应致力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如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奖励机制,激励竞争、鼓励发展、奖励优秀,调动教师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建立“三下乡”与毕业实习的有效对接,为大学生的就业择业服务,促使“三下乡”宣传工作、组织建设、安全保障、评选表彰制度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要注重实践成果的应用。现在各下乡队伍都非常重视考察当地情况,为当地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但大学生回校后整理的调研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真正应用到实际,通过团组织、青联、学联等途径,借助人大、政协中青年代表和委员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畅通渠道,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文字,通过发表论文、编发简报、交流论坛、征文比赛、成果汇报、表彰大会等对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在服务“三农”和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三下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使“三下乡”活动的意义得到更充分的彰显。

注释: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G].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5

[3]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7

[4] 江泽民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2

参考文献:

[1] 孙楚航.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一种尝试——开展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4)

作者:秦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外包模式会计实践论文下一篇: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地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