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2023-04-04

第一篇: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总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20学时 前期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生物化学是本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验内容的持续发展。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室所开的实验课均随相应的理论课进行,通过生化实验课教学应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的:

1、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教程,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规程。

2、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及时并如实地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1 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操作步骤

四、实验结果

五、结果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离心机、电泳设备、722分光光度计、电冰箱、可调式恒温水浴仪、恒温浴槽、培养箱、移液器等。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生化实验基本操作(2学时)

1.了解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一般规则。 2.熟悉生化实验室的基本操作。

3.练习玻璃器皿的洗涤、刻度吸管的选择和使用。 4.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一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验证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

2、掌握测定酪蛋白等电点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二 血清总蛋白测定(选修、2学时) 1. 熟悉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掌握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三 血清蛋白质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半定量实验,2学时) 1.掌握电泳法的原理及应用。

2.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3.了解血浆蛋白质的分类及功能。

实验四 肝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选修、2学时)

2 1. 验证核酸的三大组成成分。

2. 熟悉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核酸的理化性质。

实验五 酶的特异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定性实验 2学时) 1.验证酶催化的特异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通过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3.学习使用恒温水浴箱。

实验六 尿淀粉酶活性测定(选修、2学时)

1、验证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2、观察淀粉及其水解产物分别与碘反应呈现的颜色变化。 实验七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抑制(选修、定性实验,2学时) 1.加深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及其特点的认识。 2.学习琥珀酸脱氢酶的提取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酶的竞争性抑制现象。

实验八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定性实验,2学时) 1.掌握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测定物质的原理。 2.学习使用722 分光光度计

实验九

血糖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 2. 能熟练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3.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定性实验,2学时) 1.掌握酮体的概念。

2.了解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3.通过实验加深对酮体生成部位的认识并学会酮体的鉴定方法。 4.学会从动物肝脏提取酶的粗制品。 5. 学会正确使用离心机

实验十一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3 1. 熟悉酶法测血清TG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2. 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3.了解TG测定主要临床意义。

实验十二 血清胆固醇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了解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原理。 2. 能熟练进行血清胆固醇测定的操作。 3. 掌握血清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三 血清ALT测定-赖氏法(定量实验,2学时) 1.掌握转氨基反应并了解常见转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2.熟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酶活性单位的规定。 4.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实验十四 血清BUN测定—二乙酰一肟显色法(定量实验,2学时) 1.熟悉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血清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和正常值。 3.学会使用微量进样器

实验十五 血清胆红素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 熟悉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胆红素测定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六 血清钾、钠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了解火焰光度计的作用原理。

2.了解血钾、钠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七 血清总钙测定(选修、定量实验,2学时) 1. 熟悉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测定钙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钙测定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八 血浆碳酸氢根浓度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熟悉滴定法测定血浆碳酸氢根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血浆碳酸氢根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九 胡萝卜素的柱层析分离(半定量实验,2学时)

4 1.了解柱层析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学习柱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利用柱层析法分离菠菜叶(或红辣椒)中的胡萝卜素及其它色素。

实验二十 凝胶层析分离血红蛋白和核黄素(选修、定量实验,2学时) 1. 掌握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2. 熟悉凝胶层析的操作过程。

五、考核方式

实验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加深理解、掌握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师生上好、学好实验课程,特制定实验技能考核办法。

实验课考核内容如下:

1、考勤:四分之一实验课未做者,实验成绩为不合格。

2、预习:课前要预习所做实验的目的、内容。

3、实验课:上课时必须穿白大褂。严格实验课纪律,熟悉实验的目的、方法。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好的完成实验。

4、实验成绩包括以下几方面: (1)考勤(10分);

(2)实验技能掌握优劣(40分); (3)实验结果(20分); (4)实验报告完成情况(30分)。

5、教师要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认真带教,学期末教师应将学生实验成绩单交教研室存档。

以上各项由实验课教师按相应比例酌情给分,总分再按30%的比例折算出实验成绩,汇入期末总成绩。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5 实验教材:王文玉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教程与习题》.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9 参考书:李玉兰主编. 《生物化学实验》(供高职高专使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6

七、说明

选修实验不计在总学时内,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使用 。本大纲中编写的有些简单实验项目可以合并上,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给学生增加动手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篇: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学习食品化学及高等生物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糖、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性质及提取分离的方法;熟悉维生素、辅酶的种类、结构和生理功能;了解生物膜的组成、运动方式和模型;了解生物中各种代谢反应原理,目的,基本过程以及部位等;熟记主要的代谢反应的具体过程以及与代谢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各种代谢反应与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如疾病的病因及治疗、生物制药、农业生产等,从而进一步领会各种代谢反应;学会总结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的规律,综合分析各种代谢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代谢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习设计大致的研究过程;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手段。

三、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绪论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交待教材的学习内容,展现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了解本教材在该专业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学习本课程的信心。 Ⅱ、教学内容:

1.食品生物化学的概述。 2.食品生物化学的内容。

3.食品生物化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4.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糖类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了解糖类的概念,掌握糖的分类,了解单糖的生理功能及糖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掌握糖的生理功能及糖的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Ⅱ、教学内容:

1.糖的概念、分类及糖的重要性;

2.单糖:单糖的概念、单糖的结构、构象、性质及食品中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3.低聚糖:双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其他低聚糖。 4.高聚糖:

淀糖:淀粉分子结构、淀粉的形态与内部结构、淀粉的性质及变性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糖元。

纤维素: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维维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改性纤维素

果胶物质:果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分类,果胶物质的应用。

琼胶

第二章

脂类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了解脂类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掌握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油脂在空气中的自动氧化是油脂和油质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Ⅱ、教学内容:

1.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物学功能。

2.脂肪:脂肪的结构和组成、脂肪的性质、油脂的乳化。 3.类脂:磷脂(卵磷脂、脑磷脂)、固醇、蜡。 4.油脂的自动氧化与热。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与核酸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掌握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化学组成、分类、理化性质、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及作用。重点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对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品质的影响。 Ⅱ、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概念、组成、分类及生理功能。

2.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及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溶解度、熔点、旋光性、味感;化学性质:两性电离及等电点、与第三酮的反应、与亚硝酸反应、与甲醛反应、与金属离子反应)。

3.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

一、

二、

三、四级结构,与蛋白质结构有关的化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5.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类 6.食物中的蛋白质

7.核酸;核酸的一般概念、化学组成和分类,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8.核酸的结构:核酸的一般结构,DNA的空间结构,RNA的空间结构。 9.核酸的性质,核酸的一般性质、紫外光吸收性质:变性作用。 10.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腺苷三磷酸、环腺苷酸、次黄嘌噙核苷酸。

第四章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酶的本质及在生物化学中重要作用,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熟悉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酶和它们对食品的作用。 Ⅱ、教学内容:

1.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作用的特点。 2.酶的命名和分类、酶的组成。

3.酶促反应速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浓度、低物浓度、温度、PH值、抑制剂、激治剂),酶活力测定。

4.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酶: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脂氧合酶、葡萄糖氧化酶。 5.酶制剂工业。

第五章

维生素和辅酶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生理功能,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Ⅱ、教学内容:

1.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及来源。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与TPP,维生不B2与黄素辅酶,维生素PP与辅酶I、辅酶II,泛酸与辅酶A,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生物素,维生素C。

第六章

代谢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在生物的体内的代谢过程、代谢规律及代谢历程与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关系;掌握物质代谢历程中的中间产物或中间代谢物与食品的关系。 Ⅱ、教学内容

1.新陈代谢的概念、特点。

2.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实质。生物氧化的特点和类型,生物氧化过程中CO2和H2O的形成,生物氧化中能量释放、贮存和利用。

3.糖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单糖的无氧降解、丙酮酸的有氧降解、磷酸已糖途径),糖的合成代谢(糖的异生作用、糖元的合成)。

4.脂代谢:脂肪的分解代谢(甘油的降解,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甘油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甘油三脂的合成)。

5.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氨基酸的降解(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的活化和转移,肽链的起始和终止)。

6.生物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及其调节:代谢之间的联系(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等),物质代谢的调节(快速调节,缓慢调节。)

7.新鲜天然食品组织中的代谢活动的特点:新鲜水果蔬菜组织中的代谢活动(果蔬成熟的概念、果蔬成熟过程中的生化变化,果蔬成熟过程中的呼吸强度,影响果蔬成熟期呼吸强度的因素,果蔬的贮藏),动物屠宰后的组织代谢(肉的成熟、屠宰后藏肉的理化变化,肉类的贮藏)。

第七章

营养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种重要的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热能的需要和人体热能的来源。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来源。

Ⅱ、教学内容:

1.消化:消化的概念,消化的一般过程,几种重要物质消化。 2.吸收:吸收的概念,几种物质的吸收。

3.热能:人体需要热能的因素,确定人体热能供给量的方法、人体热能的来源。 4.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糖类、脂类、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类等。

第八章

食品色香味化学和食品添加剂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的色、香、味形成和与之相关的化学物质的关系,褐变、食品的嫌忌成分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掌握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 Ⅱ、教学内容:

1.食品的色素化学:色素的概念,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食品在贮藏和加工中的褐变现象。

2.食品中的味感物质:味觉生理学,甜味及甜味物质,酸味及酸味物质,咸味及咸物质,苦味及苦味物质,辣味及辣味物质,涩味及涩味物质,鲜味及鲜味物质。

3.食品中的香气:植物性食物的香气,动物性食物的香味,发酵食品的香气。

4.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使用目的和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几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疏松剂、酸味剂、增稠剂、甜味剂、品质改良剂、食用香料等)

5.食品中嫌忌成分:微生物的毒素,植物性食物中的毒素,食品加工中所产生的毒素,环境污染所致的化学毒物。

三、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食品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技术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自学,尤其通读教材的全部内容和选读老师建议的参考书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必须提交教师布置的读书报告。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较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和多媒体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读书报告与交流讨论会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同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40%,其中作业占20%、考勤占10%、学习态度占10%,试卷考试占

60%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普通生物化学》,郑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三篇: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编码:I0300134 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方式:考查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基础化学实验(1)(上)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试验,加深对基础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并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继的课程及将来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基础

二、实验项目

实验一 玻璃管(棒),和滴管的制作,洗瓶的安装(4学时)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掌握酒精喷灯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会截,弯,拉玻璃管(棒)的基本操作 3)练习塞子钻孔操作 2.实验内容或原理 1). 酒精喷灯的使用

酒精受热气化,遇火充分燃烧。 2). 截,弯,拉玻璃管(棒)的基本操作

玻璃遇热熔融,软化。 3). 塞子钻孔操作

受有规律的外力作用。 实验二 氯化钠的提纯 (4学时)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2)学会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 3)学习定性分析的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 1)粗盐溶解 盐的溶解性 2)除杂

杂质的沉淀反应 3)蒸发,结晶 4)产品的质量检验

实验三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的活化能的测定 (4学时)

1.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平均反应速度,反应级数,速度常数和活化能 2.实验内容或原理

1)测定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测定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测定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四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4学时)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复盐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

2)学习水浴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操作。 3)学习用目测比色法检验产品质量 2.实验内容或原理 1)铁屑的净化

碱洗去污 2)硫酸亚铁的制备

氧化反应 3)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生成复盐 4)产品检验

比色鉴定

实验五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 (4学时)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测定醋酸的电离常数和电离度 2)学习正确使用PH计和电导率仪 2.实验内容或原理 1)PH计法测电离常数

醋酸的电离平衡 2)缓冲溶液法测电离常数

缓冲溶液的PH特性 3)电导率仪测电离常数

溶液的离子强度

实验五 氯化铵的提纯 (4学时)自选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应用已学过的溶解与结晶的知识,以食盐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

2)要求查阅有关资料,列出氯化钠,硫酸铵。氯化铵和硫酸钠(包括十水硫酸钠)在水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设计出制备20克理论量氯化铵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用简单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定 2.实验内容或原理

自备

实验六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与提纯 (4学时)自选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学习硝酸钾溶解度的粗略测定方法,绘制溶解度曲线,了解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利用有关知识对粗硝酸钾进行提纯。

2)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绘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粗硝酸钾进行提纯。 3)对纯化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检查CL) 2.实验内容或原理

自备

实验七 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4学时)自选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应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混合溶液中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2)自行选定教材中列出的一组阳离子和阴离子,设计分离与鉴定方案,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内容或原理

自备

实验八

分析天平称量及滴定基本操作练习 (4学时)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和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称量瓶和用各种称量法称量试样; 3)学习掌握定量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使用方法; 4)初步练习滴定分析操作,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实验内容

1)分析天平秤量练习:直接称量法、递减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 2)定量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九

混合碱的测定(4学时)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掌握强酸滴定二元弱碱的滴定过程、突越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 3)了解双指示剂法判断纯碱成份的方法及原理。 2.实验内容

1)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工业碱样品中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十

水总硬度的测定(4学时)自选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原理及方法(基准CaCO3法); 2)掌握天然水Ca、Mg总硬度的测定原理及方法(直接滴定法); 3)掌握络合滴定指示剂(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4) 学习络合滴定法的原理、应用及缓冲溶液在其中的作用。 2. 实验内容

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 2) 水样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一

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中的铁含量(4学时)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及使用(直接法); 2)掌握K2Cr2O7法测定铁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甲基橙指示SnCl2不过量的原理及控制方法; 4)了解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实验内容 2+

2+1)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 2)试样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二 硅酸盐水泥全分析Ⅰ(4学时)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水泥试样的分解与预处理方法; 2)掌握重量法测SiO2的原理与方法。 2.实验内容 1)空坩埚恒重; 2)水泥试样预处理; 3)Cu标准溶液的配制。

实验十三

硅酸盐水泥全分析Ⅱ(4学时)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Cu标定EDTA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溶液中Fe和Al的分别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络合滴定法)。 2.实验内容

1) 样品坩埚的炭化、灰化及恒重; 2)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 滤液中Fe和Al的分别测定。

实验十四 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工业盐酸中铁含量(4学时)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初步掌握吸量管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4) 学会利用标准曲线求算摩尔吸光系数ε与待测液浓度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 标准溶液系列及待测试液配制;

2) 吸收曲线(A~λ) 的测量及最佳测量波长的选择; 3) 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待测液吸光度的测量。

实验十五

混合物中铬、锰含量的同时测定(4学时)自选 3+

3+3+

3+2+2+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初步掌握吸量管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铬天青S同时测定铬、锰的方法

3)掌握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4)学会利用标准曲线求算摩尔吸光系数ε与待测液浓度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标准溶液系列及待测试液配制;

2)吸收曲线(A~λ) 的测量及最佳测量波长的选择; 3)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待测液吸光度的测量。

实验十六 三草酸合铁酸(Ⅲ)钾的合成与结构测定(6学时)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合成K3[Fe(C2O4)3] ∙3H2O的技术 2) 学习确定化合物化学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习热重分析法,由热重曲线(TG)了解K3[Fe(C2O4)3] ∙3H2O的热分解过程 2.实验内容

1)K3[Fe(C2O4)3] ∙3H2O的合成 2)K3[Fe(C2O4)3] ∙3H2O组成的测定

测定结晶水和草酸根含量

三、实验报告要求

1、预习报告包括: 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简述

2、实验报告包括:

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 试剂 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 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四、其它 1.安全环保事项

⑴基础化学实验涉及安全环保的隐患较多,要求指导老师和学生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2.实验成绩评定:

⑴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成绩评定分为五个档次: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优:按时出勤,不旷课,认真完成实验内容,表现突出。实验报告完整真实,字迹工整,试验结果正确。

良:按时出勤,不旷课,认真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报告完整真实,字迹工整,试验结果正确。

中:按时出勤,不旷课,认真完成实验内容,试验结果基本正确。 及格:按时出勤,不旷课,认真完成实验内容。

不及格:实验中表现不好,不按时出勤,不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 ⑵实验缺席者实验总成绩不及格。 3.成绩给分比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纪律、动手能力)

占70% 实验报告

占30%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 南京大学等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普通化学实验》(第三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 :谢和平 周学忠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第四篇:《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编号:110200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24/0.75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开设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也是与之相应《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教材的配套教材,是农学、园艺、生物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也是上述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本课程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基础知识,包括实验室基本规则,安全常识,常用仪器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第二部分实验技能训练;第三部分常用数据及特殊试剂的配制,以方便学生查阅。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学会查阅资料、手册,自行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实验,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类型备 注验证设计演示综合创新必做选做1仪器的认领及仪器的洗涤干燥2√√2氯化钠的提纯3√√3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3√√4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pH计的使用3√√5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4√√6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3√√7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4√√8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2√√

四、教学教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应在充分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既要注意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于已习惯中学教学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化学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本课程教学开始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并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如实验研究方法的比较、实验研究条件的选择、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的书写;试验研究方案的设计等基本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为毕业论文和科学实践打基础。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

记分制:百分制(√)

成绩构成:实验预习成绩(10%)+ 实验态度、卫生及安全规范(10%)+ 实验操作(25%)+ 实验报告(25%)+ 实验考试(30%)。 正文

实验一 仪器的认领及仪器的洗涤干燥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认识本学期做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

2.洗净上述玻璃仪器并把他们分类整理

3.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三、主要内容

1.按照仪器清单认识所有仪器

2.洗涤所有玻璃仪器

3.烘干

四、技能考核

各个仪器的认识及玻璃仪器的正确洗涤

实验二 氯化钠的提纯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通过粗食盐的提纯,了解盐类溶解度知识在无机物提纯中的应用 2.掌握提纯NaCl的原理和方法

3.练习溶解、沉淀、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干燥等基本操作

三、主要内容

1.粗食盐的称量和溶解

2.依次除去SO42-、Ca2+、Mg2+及过量的Ba2+、CO32-离子 3.浓缩、结晶 4.燥与称量

5.产品纯度的检查

四、技能考核

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

实验三 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吸光度法测定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有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主要内容

1.0.01000mol/L的FeNH4(SO4)2溶液的配制 2.0.01000mol/L的磺基水杨酸溶液的配制 3.等物质的量系列溶液的配制

4.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等物质的量系列溶液的吸光度 5.数据处理

四、技能考核

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实验四 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pH计的使用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HAC电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PH计、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三、主要内容

1.配制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2.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校准PH计

3.PH的测定

4.数据处理

四、技能考核

PH计、滴定管和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

五、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间接法配制HCl、NaOH标准溶液的方法

2.熟练掌握称量操作及滴定操作

3.学习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三、主要内容

1.0.1mol/LHCl和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2.0.1mol/LHCl和0.1mol/L NaOH溶液的标定

3.数据处理

四、技能考核

称量操作及滴定操作的正确方法

实验六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硬度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了解金属指示剂的特点

3.掌握铬黑T及钙指示剂的应用

二、主要内容

1.钙镁总量的测定

2.钙含量的测定

3.数据处理

三、技能考核

容量瓶的使用及滴定操作的正确方法

实验七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 2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氮菲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仪器的主要构造

三、主要内容

1.邻二氮菲—Fe2+吸收曲线的绘制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试样分析

四、技能考核

配制溶液及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实验

八、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熟悉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三、主要内容

1.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

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

3.H2O2含量的测定

4.数据处理

四、技能考核

溶液配制及滴定操作的正确使用

参考书目

[1] 呼世斌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8

[3] 武汉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 郑春生编.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及化学分析实验部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 北京师范大学编.无机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实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天津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 课程编号:2100202,2100203 课程性质:必修

实验指导书名称: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开课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药学院、理学院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50 总学分:3 实验学时:48

二、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是面向化工、材料、药学院和理学院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实验,是独立设课、并与物理化学理论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化学及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化学、化工过程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以实验操作训练为主,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整个教学过程由理论知识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教学层次组成。每学年在开始实验操作课之前,安排若干学时的理论课,讲解内容包括绪论、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报告及实验论文书写规则等,可以使学生对即将开展的物理化学实验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二阶段安排12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实际技能训练。实验内容包括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方面,包含了物理化学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这是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的实验,由此可使学生受到基本的训练;第三阶段为学生开设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综合程度的研究设计型实验,学生选做其中的若干个。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初步训练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化学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和作风。

三、实验目的和作用 物理化学实验包括基础知识讲座、基础实验和综合研究型实验三部分。通过完成基础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会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通过做实验和书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判断和选择实验条件、测量和处理实验数据、归纳与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归纳、综合、评价知识的能力。通过综合研究型实验,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分析、总结和归纳实验研究结果、书写实验研究论文,可以受到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学生从事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验具体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由理论知识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环节组成。

(一)理论知识讲座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实验考核内容、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为进入实验室做好准备。

(二)基础性实验

此阶段包括12个实验的操作训练,这是本实验课程的中心环节。要求做好: 1.预习

学生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中要测定的量、所用实验方法、使用的仪器、控制的条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简单的实验步骤,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2. 实验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核对实验仪器,熟悉仪器操作方法、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做好记录,包括预习报告和对实验的理解,不合格者不得进行实验。

指导教师讲解实验难点和注意事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实验现象有关的一些问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独立或按学号编组进行实验,注意实验中的独立操作和相互配合。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勤于动手, 敏锐观察, 细心操作, 开动脑筋, 分析钻研问题, 准确记录原始数据。实验结束后经教师检查并签名,实验及其原始记录才有效。

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必须忠实、准确,不能随意涂抹数据,数据记录要表格化,字迹要整齐、清楚,保持一个良好的记录习惯是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 3. 书写实验报告

认真写出实验报告是本课程的基本训练。它将使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作图、误差分析、问题归纳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实验报告的内容大致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室温、大气压、药品纯度、仪器精度等)、原始实验数据、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和讨论等。实验报告的讨论可以包括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心得体会等。

实验结束的两周内完成实验报告,于下次实验时提交报告,其中必须附有教师签名的原始记录表。

(三)综合性实验

综合放实验又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1:基础性综合实验。开设4个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综合程度的实验,学生选做其中的1个。该类型实验由教师给出实验题目和要求,学生选择实验题目后需要查找资料,研读文献,钻研有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实验方法,提出实验方案,与指导教师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然后预约时间进行实验。

类型2:研究性综合实验。该类型实验均由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而来,目前开发有7个实验供学生选择,为实验兴趣浓厚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大有裨益。研究性改变了传统实验中固定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式的被动性,使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其次,实验引入了挫折—激励教学机制,允许多次失败,但要求最终一定要成功。

类型3:特色实验。实验内容由实际工业化生产转化而来,实验中大量使用大型仪器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和熟悉工业化生产过程与设备,以及大型仪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工程意识。这个过程大大缩短了教学实验与真实的科研过程和生产过程之间的距离。

综合实验室每天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只要有空,都可以预约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

五、报告与考核

学生在课下做好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实验前指导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根据学生预习报告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出预习成绩。 实验进行中,教师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根据学生实验操作、遵守实验规则、实验纪律情况以及原始数据记录情况给出实验操作分。

实验结束后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并于下一次实验时提交,其中必须附有教师签名的原始记录表。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书写的完整性、数据处理的合理性、对实验的理解和体会等给出报告成绩,包含报告完整、字迹工整(30%)、图表规范(10%)、数据处理正确(40%)、结果正确(20%)。

期末的最后两次实验作为考核实验,考查学生独立从事实验研究的能力,给出考核成绩。

本实验课程的最后成绩:预习分20%+操作分30%+实验报告分40%+实验考核分10% 缺少实验或报告者须在实验教学结束前补做和补交,否则不予通过。成绩不合格者下学年重修。

综合实验不安排课内学时,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之前写出完整的预习报告,详细列出实验目的、依据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表格。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结果整理成小论文的形式提交。教师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水平、实验结果的创造性大小来评定实验成绩。

六、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基础实验:

恒温槽,乌式粘度计,凝固点测定装置,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饱和蒸气压测定装置,真空泵,平衡常数测定装置,量热计,秒表,蒸馏瓶,调压变压器,阿贝折射仪,超级恒温槽,电磁搅拌器,酸式滴定管,皂膜流量计,电导仪,铂电极,微量注射器,表面张力测定装置,数字压差测量仪,电泳仪(含电极),U型电泳管,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干电池,待测原电池,金属相图测定仪,保温电炉。 基础性综合实验:

恒温槽,杜瓦瓶,磁力搅拌装置,数字温差仪,电加热器,稳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可变电阻器,秒表;

恒温槽,阿贝折射仪,比重管,密度计,精密电容测量仪,油浴超级恒温槽,电吹风,干燥器,电容池,25ml容量瓶;

比重管,比重瓶,密度计,乌氏粘度计,旋转粘度计,不同管径的毛细管,测高仪,平衡管(组装毛细管上升法测表面张力的装置),特制的带刻度的滴管,长玻璃套管(组装滴体积法测定表面张力的装置),压差测定仪,加压装置(或减压装置)(组装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装置),磨砂漏斗;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电导仪,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皿,润湿角测量仪,0.25ml注射器,载玻片,镊子,滤纸,秒表,电动搅拌装置,中号试管,大号试管,滴管,显微镜。

研究性综合实验和特色实验(只列出大型仪器部分):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2 4 5 1 1 1 1 1 1 红外光谱仪(A.F) AVATAR360 紫外-可见光谱仪 气相色谱仪 综合差热分析仪 微机差热天平 X-射线衍射仪 Gc/Ms色谱质谱联用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高压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

TU-1901 CP-3800 ZRY-2P WCT-1 BDX3300 TRACEDSQ HP8453 HP1100

17 美国尼高力 5 13 13 10 34 58 11 24 19 10

北京普析 美国瓦里安

国别、厂家 出厂年份 2001 2000 2001 2001 1999 2001

上海精科天平 北京光学仪器厂 北京大学仪器厂

Luniere Tech.Ltd 2002 美国惠普 美国惠普 美国安捷伦 美国伯乐

1999 1999 2001 1998 2000 1998 1998 2000

AGILENT1100 1 FTS3000MX

1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Solaar969MKIJ 1 原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色谱仪 光谱仪 极谱仪

七、实验项目

17.5 美、英UNICAM 11.9 美国惠普 28 2

美国BIO-RAD 中国成都

HPGC-6890 FTS3000 TP-303

1 1 4 实验

实验实验实验每组实验者序号 项目内容提要

时数 要求 类型 人数 类别

名称

所在实验室 1.熟悉恒温槽的构造和恒温原理 2.调节恒温槽以实现恒恒温温 槽的3.测定恒温1 调节槽灵敏度数及粘据并绘制灵度测敏度曲线 定 4.学习粘度计的使用方法,利用相对法测定无水乙醇的粘度 1.学习凝固点测量技术和方法 凝固

点降2.利用凝固低法点降低法测测定定萘的摩尔摩尔质量

质量 3.绘制冷却曲线

4.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知识的理解 1.用静态法测定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液体2.加深对饱饱和和蒸气压、3 蒸气沸点等概念压的的理解 测定 3.用克-克方程计算液体的摩尔蒸发焓

4 平衡1.用等压法常数测定压力的

必做 验证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九实验室

必做 验证

大专生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九实验室

必做 验证

大专生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八实验室

2 4 必做 验证 1

本科生 大专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八实验室 的测技术和方法 定 2.测定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压力 3.计算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5.计算热力学函数变 1.测定不同组成的乙醇二组—正丙醇二组分系统气

大专生

5 分液液平衡时相完气、液相的全互折射率 溶系2.绘制折射统的率—浓度标沸点准曲线 —组3.计算气液成图

两相组成 4.绘制蒸馏曲线 1.标定量热计的热容 2.测定ZnO与HCl溶液反应中的温反应度变化 焓的3.用雷诺作测定 图法校正测量温度

4.计算ZnO与HCl反应的摩尔反应焓 1.通过皂膜过氧流量计测定化氢反应产生氧催化气的体积Vt分解 与时间的关系 2.改变

本科生

必做 验证

大专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实验室

本科生

必做 验证

大专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实验室 6 7 4 必做 验证 1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一实验室 KI(催化剂)浓度测定不同Vt对应的时间

3. 改变H2O2(反应物)浓度测定不同Vt对应的时间

4.用作图法求取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及相应的半衰期 1.测定某温度下NaOH溶液的电导G0和CH3COONa溶液的电导G∞

乙酸2. 测定8 乙酯NaOH溶液与皂化CH3COOC2H5反反应 应过程溶液电导Gt 3. 用作图法求反应速率常数k及表观活化能Ea 1.测定蒸馏水的最大泡压

必做 验证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一实验室

用最大气9 2.测定不同浓度的正丁泡法醇水溶液的测定最大泡压 液体3.计算正丁的表醇水溶液的面张界面张力 力

4.计算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吸附

4 必做 验证 1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二实验室 量 1.用化学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 2.用界面移动法测定和溶胶计算溶胶ζ的制电势 备、3.计算正丁电势醇水溶液的10 与电界面张力

解质4.测定电解聚沉质KCl、值的K2CrO

4、测定 K3[Fe(CN)6]对Fe(OH)3 溶胶的聚沉值,并比较它们聚沉能力的大小 1.连接线路,进行“标准化”操作 2.用对消法测定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3.改变温度重复上述操原电作,求取电11 池热池电动势的力学 温度系数

4.计算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ΔrGm、ΔrHm和ΔrSm 5.计算难溶盐PbSO4的溶度积Ksp 二组1.测定不同12 分凝组成Pb-Sn聚系体系的冷却统相曲线

必做 验证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三实验室

必做 验证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三实验室

4 必做 验证 1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二实验室 图 2.由冷却曲线读取各体系的相变温度 3.绘制Pb-Sn凝聚系统相图 1.组装简单量热计系统 2.测定液体液体在一定温度恒压范围内的定13 热容压热容

的测3.求温度区定 间内液体的平均热容和某温度下的真热容 1.配制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环己烷溶液 2.测定溶液的密度、折结构射率、介电常数

选做 综合 3~4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四实验室

14 数据3.计算摩尔测定

极化度

8 选做 综合 3~4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四实验室

和摩尔折射度及乙酸乙酯的永久偶极矩 实验室提供4~6种无色透明液体,物性通过物性测15 测定量实验将它实验 们区分开:

1.分析几种液体的特性,查找有

选做 研究 3~4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四实验室 关的物性数据

2.设计实验将几种液体区分开 3.用毛细管上升法测定水在30℃、40℃、50℃、60℃的表面张力,并与文献值进行比较,讨论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4.设计实验,测定水与正己烷的液—液界面张力(可用滴体积法或双毛细管上升法) 1.设计实验,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考察表面温度及无机活性盐添加剂对剂的CMC的影响 16 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2.研究表面活性剂对非水溶性物质的分散和增溶作用 3.测定水和不同浓度的C12H25SO4Na的水溶液在玻璃、石蜡上的润湿角,

选做 研究 3~4 本科生 化学实验中心第十四实验室 作cosθ ~ c图,比较临界胶束浓度前后C12H25SO4Na水溶液的润湿特性 4.制备菜子油乳状液,鉴别乳状液的类型,考察氯化镁对乳状液的转型作用,选择合适的方法实现破乳化

研究性实验:

(1)防伪材料的合成及结构与光谱关系(40学时); (2)卟啉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40学时);

(3)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合成以及在有机污染物净化中的应用(40学时); (4)固体超强酸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0学时); (5)水热合成法制备无机功能材料(40学时); (6)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40学时); (7)固相反应法合成无机非金属材料(40学时)。 特色实验:

(1)模拟工业化生产氧化铁颜料;

(2)工业规模的“杂醇酯化生产有机溶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四气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下一篇: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