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探究

2022-09-13

一、引言

当前, 从我国高校的具体英语教学来看, 各个高校的英语语言教学效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有着很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 很多英语教师都更加关注英语中的读音、语法和简单句型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理论方面的灌输。在这样的情况下, 只能使学生记住某一个单词或者简单的语法, 读懂大概的意思, 应付相对应的作业或者考试, 而大部分英语教师都不能够结合具体情况, 灵活有效的运用英国国家的语言知识背景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这种保守的机械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效果的体现和学生英语运用技能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程度的阻碍, 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高校的英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从根本上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针对国外语言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借鉴, 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使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 使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 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该积极有效的应用文化渗透的方法, 使相关方面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中, 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 加强文化渗透的内在原因

(一) 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而存在, 不能使语言和文化相互割裂

从根本上来讲, 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而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内容, 因为文化, 而使语言有了存在的必要, 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文化, 语言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和生机。当前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英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通用的语言, 是世界语, 只有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语言, 才能有效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 而要想把英语学好, 就要把深入细致的了解西方文化作为基本的前提。当前, 我国各大高校相关的英语教师应广泛认识到英语文化学习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把握, 采用相关方面的措施, 使文化渗透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 缺少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就会使文化冲突日益频繁

当前, 大学生要想充分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 在世界范围内同外国人进行正常有序的沟通和交流, 就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深刻的体会到语言的学习一定要在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探究, 如果缺失了文化背景, 英语知识学习就会造成很多交流的冲突, 给语言学习和语言灵活运用带来很大程度的阻碍。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主要策略

(一) 积极主动的与语言环境进行有效融合

通常情况下, 很多人都会认为学习英语要具备与之相对应的英语环境, 没有相应的英语语言环境就无法真正意义上有效地学好英语。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英语语言环境所指的根本内容并不仅仅是周围全是学英语的人士, 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英语文化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的塑造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阅读国外的相关文学著作、杂志、小说报刊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资料来有效营造和构建。另外, 大学生可以通过校园中的一系列相关资源来学以致用, 为我所用, 把自身所学的专业作为基本的基础和依据, 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相关读物, 在有效确保自身的英语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 还可以使自身所学专业的知识面和广度得到更有效的拓展。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如果学生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和外国人进行更多的交流, 让学生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融入英语语言的角色中。这些英语语言的应用场景, 可使学生深刻的领会到英语课堂之外的文化语境, 与外国人进行不断的交流和沟通, 体会其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魅力。在大学校园都有外教, 资源比较便利, 但是很多学生对自身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不敢和外教进行有效的交流, 怕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太差而被嘲笑,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二) 尽可能有效创设语言交际语境

当前, 我国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英语语言环境的营造, 因此, 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为学生营造出更真实、更生动的语言交际场景, 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交际场景中锻炼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 并在有效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 利用学校中的相关资源, 组织相关的英语活动, 例如, 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组织构建英语角、英语文艺汇演等相关活动, 也可观看英文原版电影以及组织和召开英语口语模仿比赛等等相关的活动, 确保其丰富性和多样性, 有针对性的举办具备国外文化背景的活动, 能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西方文化的气氛和独特魅力, 使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知有更深入的积累, 让他们的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更有效的激发, 同时, 尝试用西方的英语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 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使现有的课程设置得到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当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要进行重新地定位。在重新定位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会明显感觉到, 之前所涉及的内容和目标与我国所倡导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存在着相违背的情况, 在英语课程的设置方面往往只是简单的强调对英美文化进行吸收和学习, 却很少提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根本上来讲, 跨文化交际所着重倡导的是平等和自由, 构建的基础是建立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 如果没有对自身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 以此为前提而进行相对应的文化交流, 那么自身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也会变得比较被动, 体现不出文化的平等性, 也无法有效的理解和把握其他国家语言文化的精髓, 往往只是在表面上对于西方文化有浅显的理解, 并没有真正的能力去理解和使用国外的语言使用技巧, 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学好和用好英语。这样的话, 英语学习也就丧失了根本意义,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往往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一边倒的问题, 因此, 针对这样的情况, 就要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基础, 进一步逐渐加强在教学计划中, 有针对性的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比例, 例如, 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 开设中国文化、旅游英语等与英语相关的选修课程。在选修课的推进过程中,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 让学生的眼光放长远, 拓宽其知识层面, 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有根本上的提高。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要更有效的引导学生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 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其对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 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开设相对应的中国文化, 特别是地方文化的专题讲座, 使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进一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四) 着重关注本国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

在文化方面, 中国和西方有着特别大的差异, 英语教师要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这些差异的存在, 让学生针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同时英语教师也要在具体的语言教学过程中, 更加重视本国和西方文化的渗透, 不能偏废其中一个。当前, 我国大学生只是把英语当作工具, 凭借它来研究国外的英语知识, 而英语作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工具, 可以把我国的文化进行充分的继承发扬, 延伸到国外, 也可以把外国的文化传播到我国。目前, 世界各国中有很多国家都把英语当作第二外语, 有些国家的公民尽管主要用英语交流, 但是仍然保留着本国所特有的文化和语言, 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化, 对于公民在不同国家的语言转换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所以, 当前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学也要努力同中国文化有效融合和适应, 让大学生的英语技能能够走向世界, 与世界接轨, 同时也把我国文化发扬光大。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研究,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在大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逐步被渗透和运用, 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教师的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也可以使教师的学术和创新实践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使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阅读欣赏能力, 以及相应的审美品位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有效的促进学生成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摘要:在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和语言技能, 在理论和技能方面对其进行有效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并没有高度关注, 同时对于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也没有着重进行培养。有针对性的结合新课改后高校教学改革目标和具体的发展需要, 要进一步增强文化渗透, 这可以让英语学习者更有效的接受和认可多元文化, 使其学习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具有世界化的眼光。针对这样的情况, 本文以分析当前高校英语中加强文化渗透的内在原因为出发点, 提出怎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有效加强高校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 可以为相应的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英语,语言教学,文化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 蔡永良.从文化生态视觉解读语言衰亡[J].外国教学与研究, 2014, 3 (5) :96.

[2] 孔移动, 金阳.基于校企合作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改革和实践, 2016, 5 (5) :83-84.

[3] 李骁龙, 李兰颂, 陈一文.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史与现状研究[J].外国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 (5) :63-6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社交行为差异的统计调查分析下一篇:大生产影响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理化性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