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该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2022-09-14

在班主任工作中, 很多人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 究竟是怎样一个角色?父亲 (母亲) ?哥哥 (姐姐) ?朋友?还是警察?担任班主任近六年, 我发现班主任应该是个“多面人”, 要学会充当各种角色, 而在诸多角色中, 班主任必须要充当一个角色:心理医生。在家长“望子成龙”的高期望下, 学生感到很大的压力, 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自信心受到挫伤。有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如人意, 特别是当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后, 学生不能合理的调整心态, 端正自己对付态度, 有的反而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更有一些学生由于生活、家庭等原因而自卑孤独。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学生有的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的途径, 这就让学生有了更多判断事情的方法, 传统意思上的教师教育, 学生听模式已不复存在, 这就使班主任的工作难上加难。对此, 作为班主任, 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而且要注意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 对症下药, 才能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才能让学生适应现有环境, 为以后适应社会复杂人际关系、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要耐心细致的观察, 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 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 班主任一方面要做有心人, 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情绪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使学生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只有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 我们才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我在带04商务班时,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姚同学平时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 看到老师总是面带微笑, 主动向老师问好。在一次暑期返校时, 他到的很晚, 在同学们在热烈讨论假期活动时, 他垂着头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并且下课就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 我等他回到家后打他电话, 但是他也没有说什么。打电话给他父亲后才知道就在前三天, 他的母亲由于车祸不幸身亡。我当时非常震惊, 他受到如此大的打击, 难怪他会情绪低落。在假期中, 我每隔三四天然给他打一个电话, 和他谈心。慢慢地, 我感觉到他对我在敞开心扉, 向我讲述一些连自己父亲也不知道的事情。开学后, 我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 和他父亲进行了一些交流。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他的脸上也渐渐的有了笑容, 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到学业, 我由衷地替他高兴。

可见, 老师要想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 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要做到以情感人, 让学生敞开心扉, 对你讲心里话。让学生感到被关心的温暖。

2 要以诚相待,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一份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碰到困难我首先会向谁请求帮助”, 几乎70%的学生选择了同学和朋友, 而选择父母的占10%, 选择老师帮助的只占8%, 其它占12%。这些数据表明学生碰到麻烦, 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作为家长和教师, 我们应该反省自己。因为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 我们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 居高临下, 一味指责, 不去从内心深处和学生沟通。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疏导, 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 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 我们教师平时不能摆架子, 不能高高在上, 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 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 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 他们才会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学生王某, 性格内向, 但十分要强, 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 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担任我班班长, 同时我让她参加学校学生会。虽然她对工作尽心尽职, 学校成绩优异, 但我能从她的神情发现她并不快乐。通过与她的谈心才知道, 她把所以的心思都放在心里, 宿舍其他同学在排斥她, 她妈妈在厂里上班受了伤。知道原因后, 我告诉她我非常地信任她, 相信一起努力能够改善和舍友的关系。安慰她, 她的学习及她的快乐, 她力所能及的分担家务是妈妈健康的最好良药。另一方面, 我找她宿舍里的同学谈心, 告诉她们班长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心里的想法, 很快矛盾就解决了, 作为班主任, 热情关怀, 热心帮助, 多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融洽。班主任和蔼可亲, 坦诚相待便会有力地支持教育工作。

3 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 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 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有些家庭, 父母关系紧张, 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 易冲动;有些家庭, 由于父母工作忙, 对孩子无暇顾及, 对孩子放任自流, 导致孩子不求上进, 自暴自弃;还有些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 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以上家庭因素的影响, 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 表现在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 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会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针对这些问题, 班主任可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 协同工作, 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我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 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 以便沟通思想, 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 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 找出病因, 密切合作。在家长和老师地共同努力下,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班主任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真正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 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 减少教育的盲目性, 提高教育效果。

4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生时代, “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 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紧张而富于竞争的学习生活,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压抑、忧郁的心理。因此, 班主任要根据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动、好想的特点, 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 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如在活动课上, 经常组织打羽毛球、乒乓球、三分投篮大赛、拔河等比赛;学生自己组织设计主题班会;设计生日祝福;举行集体生日等。这些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体会到同学间的竞争与友谊, 加深同学们之间的了解, 为学生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总之,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 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 班主任不仅要做一个“传道授业”的师长, 而且应当扮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个角色, 正确、及时地解决、疏导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学生掌握了很多的信息, 也学会了更多判断方法, 有的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使教师的德育工作难上加难。对此, 教师必须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 才能对症下药, 及时地解决各种问题。

关键词:心理医生,心理障碍,尊重,信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超实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改方案下一篇:浅析中职学生从事装饰设计工作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