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休闲渔业分析论文

2022-04-2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观光休闲渔业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旅游需求市场的强劲拉动下,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迎来了又一轮的高潮。衡阳县旅游开发起步不晚,而且已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不快,发展水平较低。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优势资源、主导产品、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应对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游、节庆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优先开发,重点发展。

观光休闲渔业分析论文 篇1:

现代休闲渔业研究进展

摘 要:现代旅游业与海洋牧场互相融合,是现代渔业由第一產业转型至第三产业的扩展,集合休闲观光、海湾垂钓和美食餐饮等,大大增加了海洋经济效益。由于我国渔船种类繁多、鱼类捕捞强度较高,给近海渔业的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降低渔民捕鱼强度、保护和利用渔业资源,必须加快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逐步打造旅游休闲渔业带。该文综述了现代休闲渔业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海洋牧场;传统捕捞;休闲渔业

Research Progress of Modern Recreational Fishery

CAO Mei1 et al.

(1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and Fisheries,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Key words: Marine Ranching; Traditional fishing; Recreational fishery

1 休闲渔业概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休闲渔业已经在欧洲乃至全球各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和关注,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行为、资源和环境保护、休闲捕鱼企业的管理及其对于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我国休闲渔业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开始兴起,其所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开发、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发展评估、企业发展途径以及传统养殖业渔民的转型意向等。就其发展的路径而言,包括地方政府的扶持、科学计划及加强环境卫生等。从微观角度看,包括创新企业的产品特点、企业品牌塑造、健全的机制和加大对外合作力度。通过发展休闲渔业能够带动渔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能够促进渔业的经济成长,实现渔业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和增收[1]。

所谓休闲渔业是指充分利用渔村的机械设备、场地空间、农舍渔具、渔业养殖产品、海洋产品、渔业自然环境和渔村自然人文资源,经过多年的规划设计,使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休闲渔业与传统旅游业有机融合,提升休闲渔业的服务品质,增加游客对休闲渔业的旅游体验,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渔村居民的经济收益,促进了我国渔村的经济发展[2-3]。换言之,休闲渔业主要就是利用人们的空余时间和多余精力来发展第三产业[11-12]。休闲渔业的主要目的是把当地的休闲观光﹑水族欣赏﹑美食餐饮和海湾垂钓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用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来,以实现由第一产业转型第三产业的扩展,大大提升当地渔村渔民的经济收入,规划当地休闲渔业旅游经济区等,开发新型渔业,发展当地渔区经济[2]。

2 休闲渔业分类

休闲渔业如今在我国的现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而言,大致可划分为以下4种形态:(1)传统生产经营形态。通过传统的渔业养殖生产和经营模式为基础,让游客直接参与到传统的养殖、捕捞以及生产,享受猎鱼时的生态环境以及猎鱼时的体验,通过科学分析,开发了一系列的具有娱乐性和休闲性的各种休闲渔业活动,主要包括垂钓、捕捞渔获等可作为主要标志性特征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手段;(2)美食餐饮形态。让游客更加贴近养殖基地,直接品尝最优质鲜活的水产品,建立一个多元化新渔村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型水产养殖、美食餐饮、休闲垂钓和渔村旅游等,主要体现在以现代渔业为依托的都市郊区鱼庄、避暑休闲山庄、特色农家乐等[16];(3)旅游观光形态。综合运用我国海洋打捞捕鱼和水上旅游业的自然资源,以“水边住、水上玩、吃水鲜”,既利于休闲垂钓、美食餐饮和旅游度假,同时还利于传统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4)教育科普形态。主要是指以科普为目的对各种海洋生物品种、渔村风俗文化等海洋方面知识进行宣传教育的展示形式,比如建立海洋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17]。

也有学者建议把休闲渔业划分为以下5种不同的形态:(1)运动形态,以钓鱼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性体育项目,其中包括了海钓、淡水垂钓及其他相关赛事等活动;(2)体验形态,就是让游客直接参加渔业活动,采集贝壳类、收鱼拉网、供游客体验捕鱼特色等;(3)特殊吃鱼形态,如特色的渔家宴、渔船宴、大排档海鲜等;(4)游览形态,例如大堡礁海上娱乐平台,潜水观鱼、海水观赏鱼的养殖;(5)教育文化形态,主要包括海洋科技主题公园、水族馆、渔业博览会、渔具展示会及各类艺术品展会等,具有一定特色,商贸特征[4]。

淡水休闲渔业和海洋休闲渔业两大产业组成了休闲渔业产业。我国休闲渔业的自然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化,包括各种岛屿、海礁及岩石群为主的特殊地质景观,其中位于青岛石老人和大连金沙滩外诸石等最具有代表性;长江沿岸城市主要是以江河湖泊风光为主要依托的水域风光以及特色休闲捕鱼产品等优势渔业资源;浙江宁波的象山和海镇、福建的部分地区等是以遗址遗迹为特色的休闲渔业资源,主要包含了有名的军事遗址;休闲渔业建筑类资源是以我国的传统渔村和码头作为主要代表[5];以渔民渔文化节和渔村民俗为主要特征的渔文化、休闲渔业产品等资源。根据不同的省份和地区休闲渔业的发展,可分为以厦门大连青岛等城市为主要代表的沿海城市对渔民进行生产经营的带动型、以上海北京等城市为主要代表的内陆城市对渔民进行娱乐休闲的带动型,科普教育带动型是以香港天津等城市为主要代表,美食体验带动型是以江苏省为主要代表,健身娱乐带动型是以浙江省为主要代表,全民族综合发展型是以台湾地区为主要代表。若按其经营活动的方式,大致可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1)健身体验型。以休闲垂钓与渔获捕捞为主,休闲娱乐为辅;(2)浏览观光型。以浏览观光活动为主,休闲、购物为辅;(3)美食式购物型。以品尝美食的方式为主,休闲购物为辅;(4)渔村文化体验型。以让游客住在渔村,吃在渔村为主,综合休闲为辅;(5)水生生物展示教育型。以科普各种水生生物为主,观赏娱乐等多种形式为辅。从狭义的业态层面上来看,休闲渔业可分为休闲养殖和垂钓产业,利用一定规模的围塘养殖基地和笼养池,放养珍稀鱼类,以休闲垂钓为主,美食餐饮、浏览观光为辅的休闲垂钓旅游;运动观光业态,利用岛礁、港湾浅滩的渔业与自然生态资源,组织游客参加休闲垂钓、观光旅游;各类科技馆及渔业主题公园集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根据休闲渔业主要不同点是经营主体和发展方式,将休闲渔业划分为个体经营业态、“渔户+渔户”业态、“公司+渔户”业态、政府主导业态以及村企合一业态[15]。休闲渔业资源的多样性为休闲渔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可结合当地渔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休闲渔业转型升级模式[5]。

3 新型休闲渔业

3.1 城郊型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在节假日和休息日为城镇居民增添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回归自然,享受捕鱼的乐趣和吃鱼的快乐。从我国国内形势来分析,发展城郊类型休闲渔业具有巨大的潜力[9]。

3.1.1 区位优势明显 由于受到闲暇时间的限制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双重影响,目前大部分城郊居民倾向于短期城郊休闲消费。与城市传统的郊游、休闲旅游方式相比,城郊地区的户外休闲旅行观光具备了距离较短、成本低、实际休闲旅行时间长等特点。我国东部地区是一个旅游发达的地区,城乡之间交通便捷,游客出行方便,快捷式的城郊休闲渔业发展十分迅猛[6]。

3.1.2 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我国的水土自然环境优越,能够满足现代人们重新回归大自然和获取安全食品等方面的需要。加之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还是相当发达,拥有成熟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为休闲渔业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这就给我国开发不同种类、不同知识水平的休闲渔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7]。

3.1.3 市场需求强劲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居民可支配金额的不断增加,各郊区的旅游、休闲、文化活动也日益繁荣。近几年,休闲垂钓的娱乐活动发展迅猛,在这一大背景下,休闲渔业已成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规划,也必将成为当代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实现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垂钓等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规划。积极发展渔区的休闲渔业,通过这种发展方式吸引大批的休闲游客,带动渔区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旅游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从而有效促进休闲渔业向其他产业的逐步延伸。同时,还可以大大拓宽渔民发展范围和就业规模,不但增加了渔民们就业劳动就业和转岗的各种途径,而且拉长了我国的整个渔业经济生态圈,改善了中国渔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我国渔民的经济效益。

3.2 海洋牧场 我国是一个属于陆上海洋型的经济大国,拥有较为丰富的海上捕捞资源。我国的沿海水域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至少已经记录了2万种海洋生物,其中可以捕获约3802种近海鱼类,约占近海海洋生物的20%。连绵的海岸线及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为我国海洋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和起步打下了良好的海洋资源基础,较长的旅游海岸线给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带来了丰厚的休闲旅游产业资源[8]。由于中国北部和南部之间的跨度很大,因此我国沿海地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景也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沿海名胜风景区;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所赋予了这些民族特色和海洋休闲渔业的文化底蕴也是不可忽略的,传统渔村与传统捕捞节目也促进了海洋休闲渔业和传统渔业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融合[5]。

3.2.1 综合利用海洋空间,发展立体渔业产业 在近岸海域,可以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创建捕鱼禁区,使用普通网箱和深水专用抗风浪养殖网箱以及大型商用海上垂钓网箱来建设垂钓综合平台[10]。定期对沿线海域内的海洋渔业资源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际数据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增值放流等活動。通过自主研发打造具综合类渔业垂钓平台载体,即有岸钓垂钓平台也有室外池钓平台,将海钓平台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来推进我国海洋牧场项目的建设,此外,要积极组织建设各种类型的垂钓项目,如渔船垂钓场、网箱钓场、岸边垂钓池等各垂钓项目。为了满足日常生产以及游客的需求在近海海岸底部养殖魁酣和海参等海洋物种,通过开展旅游型赶海活动的方式来增加游客体验[10]。

3.2.2 改善海洋牧场基础建设,探索海洋牧场产业新模式 结合海洋牧场和沿海垂钓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积极促进海洋垂钓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集休闲垂钓、水族欣赏、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垂钓产业链。基础设施包括游钓船及码头,配套建设有渔具销售中心和专卖店,以及垂钓为主题的特色酒店。此外,该景点均应设有照明设施,提供安全示范、垂钓教程、钓点安排、游钓船安排、问题咨询等服务[14]。

3.2.3 开发当地渔业文化底蕴 海洋牧场依托自身的水产养殖以及高科技育苗等优势,从而深度开发海洋牧场自身渔业产业的展示水平,让游客充分了解各类海洋渔业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让海洋文化更充分,更直观地体验和感受。例如,可以让游客共同参与当地的捕鱼文化节、祭祀活动等;可以把海洋牧场当地的神话传说经过艺术加工使用现代影视的手段呈现给游客,让游客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18]。在科普活动中,积极与游客进行互动,以提供实体生物、科普视频、等比模型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海洋专题知识,感受海洋的魅力[20]。

4 休闲渔业最新变化趋向

目前,我国渔业各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行业是休闲渔业。“九五”期间各国家政府已经开始大力扶持休闲型和娱乐性生态渔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性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正式批准了我国的休闲渔业开发计划,作为现代渔业的五大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3]。“十二五”以来,休闲渔业以内容丰富、产业布局深度融合、领域拓展等优势呈现出了产业发展迅猛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大大幅提升了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据初步统计,2016年我国休闲渔业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已经超过4万家,全国休闲渔业生产经济總产值已突破643亿元,比2010年增长204%,年均增长率近20.4%;其中我国的休闲渔业在渔业经济总产值中的比值,由2010年的1.6%迅速地增长至2016年的近3%,翻了将来接近1倍[11]。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的特色产业在发达国家逐步日益成熟,但作为一种特色新兴产业在我国仍然不够完善。休闲渔业在我国经济、交通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兴起,并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时代下快速壮大,休闲渔业和旅游行业相互融合,从以前传统渔业逐渐开发到休闲旅游、浏览观光、美食餐饮等,实现了渔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入[19]。21世纪前期,休闲经济等第三产业将会迎来飞速发展的阶段,它将我们的全民休闲、娱乐及餐饮等休闲服务行业与我国休闲渔业有机地结合,休闲渔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得到了提高,形成一种新型产业。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但随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力发展休闲产业是我国变革渔业经济的发展格局[1]。

海洋休闲渔业产品主要分为有形水产品和无形体验2类。随着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参与式的活动来获得体验。这一发展趋势也是海洋休闲渔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该产业通过高度参与体验渔业生产的结合,迎合这一发展趋势[13-15]。消费者不仅可以捕捞渔获,还可以满足审美、娱乐、教育、娱乐的需求。休闲渔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渔民经济增收还关乎渔业结构调整的成败。及时发现和解决行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学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分析总结了我国海洋休闲渔业实践中的不足。区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管理分散、管理不规范、资金短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缺乏科学规划、环境破坏大等。另外,地域、季节、气候等原因制约了海洋休闲渔业的生产,因此,旅游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旅游市场的范围以外地游客为主本地游客为辅。市场领域越大,魅力越强,回访率越高,所需特色资源越多,产品设计越多样性,营销策略越有特色[1]。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总人均收入的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加,对于闲暇观光及美食餐饮等服务的需要也日益扩张。发展我国休闲渔业,是对于传统渔业的一次拓展,通过把休闲渔业与渔村文化、科学技术、生态文明等各个形态有机融合,能够在充分满足传统的需求以外,更需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例如文化、教育、生态、休闲等,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和经济增加点。除了钓具的销售,如果再加上垂钓者的吃、住、购、娱等旅游消费,垂钓产业的总规模会更大,产值会更高,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也可见一斑。当前,渔业市场的宏观经济内涵、生态资源与环境现状、休闲渔业的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转折,机遇和挑战并存。

为了有效促进我国休闲渔业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统筹规划,补齐短板,加速提升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紧紧抓住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重要契机,全面的对接、整体谋划、统筹推动,搞好了顶层规划、实现了科学布局[12]。要充分结合美丽的海洋乡村建设、海洋牧场的蓬勃兴起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展示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和海洋风光。积极探索和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了海洋渔业与传统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扶贫、科普等领域深度整合,进而再次开发了新型国民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2)加强管理,完善标准,奠定产业健康发展制度基础。将体系建设与标准的完善放在首位,借助机构改革的东风,强化各级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尽快制定出台江苏省休闲渔业船舶监督管理的实施办法及海洋(淡水)牧场平台管理办法,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市优先试点发展,建设一批质量优、水准高、规模化的休闲渔船和平台,同时强化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探索休闲渔船和平台科学发展之路。此外,应在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与部门之间的政策沟通、信息联通,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和边界,逐步制定和完善在安全生产、食品卫生等休闲渔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管理制度和标准,奠定休闲渔业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3)培育品牌,综合施策,逐步打造产业的新格局。引导强化自身的品牌建设,整合自身资源的优势,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服务标准、经营管理规范、竞争能力高的海洋休闲渔业品牌。加强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力度,优先鼓励和支持我国的海洋休闲渔业的新型业态、新模式,特别是要鼓励对耗资高、回报周期较长的海洋休闲渔船建设和海洋牧场建设,并积极鼓励更多的民间和社会资本进来。休闲渔业的发展重点在于支持多样性的差异化、特色化,如海洋牧场类休闲渔业、海岛旅游观光类休闲渔业、特色养殖捕捞相结合的休闲渔业等。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涉及众多管理部门和从业者,需要多方合力、综合施策,才能逐步推动打造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启涛.青岛市崂山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战略探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2]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丁燕飞.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4]杨美景.休闲渔业是现代旅游与渔业相结合的新产业[J].中国经济问题,2006(4):46-50.

[5]张婷婷,张世龙.我国休闲渔业转型升级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7.

[6]桂劲松,刘书彤,叶良成.渔港发展及其盈利模式分析[D].中国渔业经济,2009,27(05):60-65.

[7]张广海,董志文.青岛市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初探[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03):347-350.

[8]郭亮青.DM县渔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9]周启忠,项秀华 .九江市庐山区休闲渔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江西水产科技,2007(01):16-17.

[10]周兴.建设海洋牧场,点燃海洋经济发展新思路——以青岛鲁海丰海洋牧场为例[J].中国水产,2020(03):33-36.

[11]孙吉亭;王燕岭.澳大利亚休闲渔业政策与管理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太平洋学报,2017,25(09):78-85.

[12]陈海开.茂名渔港振兴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9.

[13]叶焕强,杨明,禤国荣,等.广东省休闲渔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新经济,2016(31):26-41.

[14]張震.基于海洋牧场建设的休闲渔业开发研究[J].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15]平瑛,赵怡慈.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海洋休闲渔业新型业态发展路径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005:48-53.

[16]杨品贤,郭冉,夏辉,等.秦皇岛市海洋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科学养鱼,2018,01:84-85.

[17]董志文,刘娜娜.我国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与评价[J].河北渔业,2015(12):66-71.

[18]伍鹏.我国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初探——以舟山蚂蚁岛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为例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05(6):20-23.

[19]张广海,张震.渔业资源视角下中国沿海休闲渔业发展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9(3):34-42.

[20]Zeng X,Zhang S Y,Lin J,et al.Site selection suitability assessment for protectizhixieve artificial reefs in island area[J].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18,42(5):673-683(in Chinese).

作者:曹梅 葛伟宏 韦寿永 王兴强 李庆国 茆丹婷

观光休闲渔业分析论文 篇2:

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探索

摘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旅游需求市场的强劲拉动下,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迎来了又一轮的高潮。衡阳县旅游开发起步不晚,而且已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不快,发展水平较低。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优势资源、主导产品、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应对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游、节庆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优先开发,重点发展。

关键词:县域 乡村旅游产品 开发设计 衡阳县

0 引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业的决定》(湘发[2007]13号)文件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區人民政府大力开发农村旅游产品。200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办公厅根据《国务院加快旅游是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又下发了《湖南省农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湘政办涵[2009]127号)。有感于党和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的高度重视,本文仅就以湖南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奇的衡阳县为例,对县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进行探索。

1 衡阳县农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

1.1 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的一般认识

关于乡村旅游产品的感念国内外学者对其鉴定的见解很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即①乡村旅游产品发生在农村地区;②以特有的农村景观资源对城区居民具有吸引力、魅力;③有自己的独特农村文化内涵;④乡村旅游产品所对应的资源市场主要为城市居民;⑤强调乡村社区和农民参与经营。在此基础上对学者们的各种界定进行归纳和概括。较多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概念;应该是从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以乡村社区为载体,以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为媒介,以乡村地区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为手段达到旅游者对乡村自然和人文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达到精神升华的新型旅游产品[1]。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本质上的乡村性、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区设计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而制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而且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社区与农民参与市场主体。择优开发突出特色综合功能,可持续发展,符合标准化原则[2]。

衡阳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配合“纪念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开发了船山文化专项旅游项目,为此,修通了从衡阳县城西渡镇至王船山故居曲兰乡的公路专线,并整修了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以及与之配套的船山村、船山墓、石船山等景点。2002年,为纪念王船山逝世310周年,还举办了“船山文化节”,并兴建了“船山文化广场”、“船山文化展览馆”,使“船山文化专项旅游”内容更为丰富。与此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县城居民休闲与观光旅游的需要,兴建了“中州公园”、蒸水滨江风光带、夏明翰休闲广场、夏明翰文化宫以及以垂钓为主要内容的东方庄园等旅游休闲景点和一批旅游宾馆和餐饮设施;趁2005年国家旅游主题“红色旅游年”之际,又整修夏明翰故居,开辟了以夏明翰故居、王船山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线”。2006年,完成了衡阳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按照其规划对“万渊湖”(原为斜坡堰水库)进行了其乡村旅游的前期开发。

1.2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问题

衡阳县为衡阳市主城区的附廓县,又与中华五岳名山南岳衡山景区毗连,离邵阳、湘潭、郴州也不远,尤其在衡绍高速、潭衡高速、衡大高速、衡炎高速、南岳高速等高速公路以及武广高速客运专线等高速交通时代的衡阳县,其区位交通条件极为优越。同时,衡阳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其粮、棉、油、猪等大宗农产品都跻升“全国百强”、“全省十强”;优质米、活大猪、黄花菜、湘黄菜、湖之酒、湘莲、云雾茶等农产品在国内也久负盛名。衡阳县的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亦独具特色,按其资源市场、环境优势,衡阳县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在全衡阳市乃至湖南省都应处于领先水平。但在实践中,乡村旅游开发的政府主导作用尚不明显,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大,社会的关注度并不高,外资引进力度不大。虽抓紧县域乡村率哟规划“”敢为人先”,但因执行力力度不大,仍基本上停留于“纸上谈兵”。致使整个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进程不快,至今产品结构仍很单一,档次不高,远不能适应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城乡居民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需要,也与21世纪“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现代旅游发展的形势不匹配。

2 衡阳县乡村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

衡阳县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目标应该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合理利用本县的区域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并以紧邻衡阳市以及南岳衡山的区位优势为依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城乡居民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并获得最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目标,在全面把握当代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新思想、新趋势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强势市场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其分体目标:

2.1 优势资源目标定位

衡阳县乡村旅游资源很多。如以岣嵝峰、白石峰、雷钵峰为代表的山地旅游资源;以湘江、蒸水、武水以及斜坡堰水库、牛形山水库等为代表的水体旅游资源;以王船山、彭玉麟、曾熙以及现代的台湾作家琼瑶等为代表的文化名人及其故居旅游资源;以宇石寨、珍珠岩为代表的丹霞地貌旅游资源;以西渡、渣江、石市、洪市、界牌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资源。但衡阳县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农业大县,至今有80%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并多从事农业生活活动,创造了独具乡村特色的田园景观、民居建筑、农村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家庭生活、乡土艺术等文化形态,而且不少地方仍然保留着自然纯真的生态环境。因此,衡阳县的优势旅游资源应该是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即涵盖了存在于县域乡村内的各色旅游资源在内的乡村旅游资源。

2.2 主导旅游产品定位

随着近些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一种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村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活动,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据国内外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主要目的就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娱乐、休闲。中国国家旅游局组织策划的“95中国民俗游”、“98中国城乡游”、“2004中国百姓游”、“2006 乡村旅游”、“2007中国城乡和谐游”等很多主题旅游线路和主打项目都体现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巨大魅力。因此,以 城市居民自然回归,绿色消费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旅游”、“农家乐”亦即“乡村民俗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文化节庆活动”等乡村旅游产品,无疑是衡阳县开发的主导旅游产品。

2.3 旅游产品客源目标市场定位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分析衡阳县旅游客源市场。首先,衡阳城市居民无疑是其首要的和主体客源目标市场。而且根据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经验,其旅游细分目标市场还应该个体业主、企业家、商人等城市里先富起来的人;工薪阶层;城市大、中、小学校学生;老年人,特别是已离退休的老年人;有小孩的家庭,心脏乐于追求不同体验的各类城里人。其次,衡阳县具有与南岳衡山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和产业区位优势,分流南岳衡山的客源或引入延长南岳衡山的的客流停留期,无疑是衡阳县乡村旅游产品和其他旅游产品的第二大客源目标市场。第三,邵阳、湘潭,长沙、株州、永州、郴州等城市居民,在现代交通高速时代,应该是衡阳县一些特色性强、品位高的乡村旅游产品及其他旅游产品的二级市场。第四,船山文化、琼瑶文化、禹王文化等文化品位高,知名度大的旅游产品及其组合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其国内中远程游客和国际游客,可成为其三级旅游市场。

3 衡阳县拟开发的重要乡村旅游产品

3.1 农家乐旅游产品

“农家乐”旅游又称乡村民俗旅游。它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作为载体,主要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埔、农场等农、林、牧、渔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保持和突出了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为游客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乐趣的旅游方式。它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为特色。在经营思想上农家乐强调“农”字、“家”字和“乐”字。即经营风格上,要有农家特色,要给游客以“家”的感觉,要向游客提供可参与性的特色娱乐活动。而且在硬件上要“外土内洋”,即外观民俗古朴,内部装饰要干净、卫生、舒适。在产品形式上有家庭旅馆(家院)、观光农园、果园和花园(家园)、休闲鱼塘(家塘)、民俗节庆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服务风格上突出了乡情和亲情,“乡”味、“农”味,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衡阳县农家乐旅游资源丰富,农民热情好客,全县各地均有条件开发这类产品,尤以距衡阳市最近的樟树、板市、潮江、集兵以及介于衡阳市城区和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之间的樟木等乡镇最具优势。

3.2 观光休闲农业产品

观光休闲农业在中国大陆习称观光农业,反映了这种旅游方式在发展初始期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的特点。不过,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增长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农村的发展,其产品形式已逐步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方向发展。因此,出现了“观光休闲农业”的提法。观光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方式。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的产品同样植根于乡村性,主要表现于生态与资源的原生性、农业生产过程的参与性、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的乡土性、传统文化的悠久性和浓郁性、市场的定势性、旅游产品的地方性、体验性、文化性等。衡阳县的西渡镇既有咸水村的高科技大型提子种植园、蘑菇培植园和钓鱼园,又有英陂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园,樟树乡也有大型枇杷园,樟木又是著名的“竹乡”、“水果之乡”、“蔬菜之乡”,这些无疑都是观光休闲农业产品的首选开发之地。

3.3 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一般说来,生态旅游是指对环境和旅游地文化影响小,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保存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色感受的有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但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在于親近自然、享受无污染的自然资源、认识自然、增长对环境和自然的保护知识,从而保护自然。乡村,特别是近城市乡村的生态旅游形式主要有农田景观观赏、田园采摘、生态农业主体活动、自行车旅游等。生态农业主体活动包括观光农业(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园艺业)、绿色旅游等。衡阳是著名的农业大县、鱼米之乡,河湖(库)水体广布,山林面积很大,还有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三阳、城坪、九峰等林场,春天的油菜花黄、夏天的稻田绿浪、秋天的棉花吐絮、冬天的绿色菜园、竹园等田园农业景观,伴随着绿水青山,一年四季生气盎然,普遍具有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但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丰度、地域组合及交通区位等条件,拟开发的地区应为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公园、石市丹霞风光与万源湖水乡世界,砚山牛行山水库、樟木竹园村等地。

3.4 节庆旅游产品

节庆活动一般是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日子所举行的重大活动。因为它的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经济效益高,故而现代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观光,也往往借助节庆这种形式进行“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现代节庆活动方式。衡阳县地域文化底蕴很深,以乡村为主题的节庆文化素材丰富,除继续举办船山文化节外,尚有美食文化节、龙灯文化节、桃李争芳文化节、桃李丰收节、乡村民俗旅游文化节等产品,可供开发。衡阳县是著名的美食之乡,地方传统名菜如衡阳土头碗、衡阳海蛋、湖南糊汤和渣江假羊肉[3]等地方十八道终期名菜享有盛名、西渡“湖子酒”、渣江米粉、长乐红薯粉、樟木油豆腐和饼糍粑等副食很有特色。都是开发“衡阳美食文化节”或“衡阳土菜文化节”的好素材。衡阳是传统文化艺术之乡。衡阳县民间逢年过节及大的喜庆活动都乐于舞龙,常见的龙有布龙、稻草龙、纸花龙、笋壳、疙瘩龙等特有地域龙。舞龙、扎龙的艺术水平也很高。如苔原镇九市村获1929年衡阳地区和湖南文艺会演一等奖;1988年获“北京国际旅游舞龙大赛二等奖”;渣江窑埠村1982年获湖南省文艺会演现场制作纸龙表演一等奖,由此衡阳县举办衡阳舞龙艺术文化节最具优势。衡阳县是全国“油菜百强大县”,特别是冬种油菜被誉为湘南一技花。正当衡阳县阳春三月油菜花黄之际,也正是“桃花红、李花白”吐艳之时,在樟木乡境内到处都可以看到“桃红李白油菜花黄”群芳争艳的乡村花卉田园景观,正是举办衡阳油菜花节或桃李群芳文化节的大好时机。

衡阳县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素材也很多。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有不断扩大之势,衡阳县应充分发挥其乡村旅游的区域比较优势,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参考文献:

[1]杨载田.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华龄出版社,2006.

[2]郑建雄,郭焕成,陈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3]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衡政发[2009]18号).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9C1186)。

作者:王冰 张红艳 杨载田 刘天曌 杨芳

观光休闲渔业分析论文 篇3:

池州市现代农业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池州市农业经历了从治山治水到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农业生产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历程,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地处山区、建市较晚、经济薄弱等原因,限制了池州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从2006年开始,池州市迈进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阶段,池州市农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成为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关键词:池州市;现代农业;现状;对策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是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地形多样:东南部以山区为主,森林资源丰富;中部为丘陵地区,是粮、茶、林、桑,麻的重要产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河湖交错。全市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

一、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生产总量稳定增长

2006-2008年,池州市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7%,高出规划3.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8个百分点,2008年农业总产值达64.33亿元,比2005年增长57.7%。粮食生产平稳,三年产量均超过60万吨,其中2007年产量为67.76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经济作物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2008年棉花产量为2.81万吨,比2005年增长47.3%,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水产蔬菜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肉类产量为7.29万吨,水产品产量为10.35万吨,蔬菜产量为28.66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13.4%、20.1%、11.1%。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市各地围绕《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池州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目前已形成粮油、棉花、茶叶、水产、畜牧、茧丝绸、蔬菜、经果林八大主导产业。“512”强龙工程顺利完成,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到2008年,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9家,年产值超过40亿元,利税2亿元,带动全市16万农户增收。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84个农产品获得国家认证,560种农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一村一品”初见成效,已形成特色明显的南部山区林茶果药、中部丘陵区桑麻畜菌、沿江圩区粮棉油渔菜三大产业带,“秋浦花鳜”、“皖南土鸡”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初步建成,农产品优势逐步凸显。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农产品进入全国400余城市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销售额3.5亿元。

(三)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2007年、2008年,池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9%、19.9%、18.6%,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7.4%,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58元,提前完成4200元的规划目标,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2%[农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三年来分别增长了13.65%、15.27%、22.78%;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7.3%下降到2008年的46.5%,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2008年这三类消费支出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80.6%、36.1%、31.3%。

二、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由表1、表2可以看到,池州市的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池州市农业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的产值比重达到44.32%,而林业产值仅占8.87%,远低于其他产业,渔业的产值也相对较低,仅占14.35%。可见池州市的农业经济结构与农业资源结构并不完全匹配,农业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使得池州市的区域资源优势无法发挥出来。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农户生产经营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较短,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知名品牌较少,特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农产品加工上,以粗加工为主,加工产品大多停留在一、二级加工层次上,精深加工度不足,大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没有一家涉农上市公司,带动力和辐射力十分有限。

(三)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农民文化素质整体较低。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池州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5年,排名全省末位,远低于全省7.2年的平均水平。同时由于重务工,轻农耕的思想普遍存在,大量相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年轻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妇女和老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导致农村劳动力科技水平较低。二是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健全。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业推广人员数量较少、缺乏专门的科研机构和专业科技人才等原因,各乡镇地区农技推广机构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导致正常的农技推广活动难以开展,很多新技术、新产品难以深入到广大农户,农业科技水平得不到提高。

(四)农产品市场不健全

目前,池州市尚无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从进到销的全过程基本上呈现为“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仅有的几家农产品交易市场普遍存在规模小、建设水平低、布局与功能不合理、年限陈旧等问题,不能满足池州市农业流通和发展的需要。市场内部交易方式主要是以摊位制为主,在经营管理上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市场竞争力薄弱,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

三、加快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一是注重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提高经济林和生态林的比重;立足于山区重点开发林区特产与林副产品,并加大林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力度,提高林业生产经济效益。二是合理利用水域资源,重点发展珍珠、秋浦花鳜、青虾、毛蟹等特种名优水产品养殖,建立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提高水产品养殖集约化程度,加快渔业的发展。三是重视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发展。积极推进粮、油、棉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一批优质粮、油、棉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粮油作物新品种,并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

(二)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一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围绕农产品主导产业,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依托,县级龙头企业为基础,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业,延长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加大龙头企业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组织银企对接,吸引信贷投入,鼓励和引导各类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拓展龙头企业融资渠道。二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各县区要围绕龙头企业,依托资源优势,按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扩大品牌效应,形成区域特色经济。

(三)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九华山景区为龙头,结合各地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北部以垂钓休闲、水生农业为主的水体观光休闲农业带,中部以蔬果采摘、农事体验为主的丘陵观光休闲农业带和南部以山地旅游为主的山地观光休闲农业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告等媒体,宣传池州观光休闲项目。策划各种观光休闲农业宣传活动,如继续举办冬至菊花节、石台茶文化节等有特色的农业旅游活动,带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观光休闲农业品牌。三是加大对观光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在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拓展投资渠道,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向观光休闲农业项目集中。

(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村学生入学的优惠政策,保障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农广校、职业中学等农民技术教育主渠道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掌握、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研基地、人才基地的建设,重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积极开展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强对粮油、中药材、茶叶、林竹、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四是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搭建布局合理、效能统一、精干高效的新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

(五)完善市场体系

一是要加快有形市场的建设。依据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特点和供求变化,建设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和扩建现有的农产品市场。二是完善农产品的流通网络和信息服务系统。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发布工作,及时为农民提供产、供、销的信息服务。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政府应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加大对中介组织的扶持和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其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联合,使其充分发挥出连接农户、企业、市场和政府的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池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池州年鉴(2009卷)[M].黄山书社,2009.

2、鲍勇,荣家平.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7(9).

3、胡文海.池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89).

4、李敏.大力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J].中国统计CHINA STATISTICS,2002(3).

5、许旭.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促进新农村建设[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6、贺珍瑞.关于构建现代化农村市场体系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7(3).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作者:姚 丽 熊 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健康资源教育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