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2022-04-19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者简介:郭楠(1980-),女,呼伦贝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摘要: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更加频繁,这些方面都显示出我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篇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特点,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这门基础课。但是课程大都缺乏自己专业的特色。本文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研究,试图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对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经济交往的实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纷纷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大多缺乏自己的特色。其模式基本和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差不多。然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比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着更坚实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直接照搬国际贸易专业的模式不见得能够到达同样的效果,更无法展现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好的特点。为此,是否能够尽快探索具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点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

(一)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流程及操作实务,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国际经贸政策,主要的国际贸易惯例做法,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和法规等国际贸易知识并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另外,还要求学生能在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中,读懂国贸相关文件,运用英语进行磋商和谈判,实现商业目的。

(二)课程特点

从上述的课程目标不难看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备和国际贸易专业相关课程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首先,必须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优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商业沟通。另外,这个课程能让本身国贸知识比较薄弱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国贸概念,国际惯例做法,国际贸易相关法律以及进出口业务流程等等。这两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一)直觀,灵活和趣味性的教学形式

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难度十分高的课程。虽然很实用,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其他贸易课程的支撑,他们对这门课是望而生畏的。所以首先应该消除他们这种畏惧的心理,让他们觉得其实这门课程并不枯燥。而强调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的。

国际贸易相关的理论对于基础薄弱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仅仅是将书上的内容讲解给学生,然后做题,学生很难将这些理论融会贯通。例如,为什么国家间需要国际贸易?对于这个问题,只是老师的讲授,学生仍然难以理解。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小组游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掌握概念。具体的操作如下:首先准备游戏的材料,分别是:剪刀,尺子,彩笔,透明胶,卡纸,模型。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然后每个小组只能拿到其中一种资源,在固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模型里面图形的制作,哪个小组最快做得最好将胜出。然后请一些学生讲出自己小组为什么能够赢得小组胜利。在这个游戏当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a 要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足够的资源;b 通过成员之间的讨论协作才能完成任务;c 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而这些恰恰反应出了每个国家资源的稀缺性,通过贸易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很多章节看似复杂而且枯燥,如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支付方式等。这些章节的内容很多,要掌握所有的知识,并非一件易事。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进行知识点讲解,举例子,然后让学生做题。要掌握这些知识点,重点在于参与和实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做讲解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做知识的呈现,其他组同学就展示组同学的展示内容提出疑问,展示组同学就疑问进行答疑。老师最后做总结。

(二)任务式驱动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分析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有着绝对的推动作用,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国际贸易情景,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国际贸易问题。但是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呢?任务式驱动的案例教学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压力才有动力,利用任务的安排减少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增长学生分析的时间。老师在其中充当一个指导者,错误纠正者,而不是一个告诉学生该如何做和怎么去做的命令者。本着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将各种案例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同学们首先通过小组讨论自学展示内容,然后向其他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分析成果。其他的同学可以对展示组的过程和结论提出疑问。然后展示组成员解答疑问。老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总结的作用。

这样创新的案例分析形式不仅可以促进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通过组员间的协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里,学生真正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缺陷在哪里,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而老师也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显然,这是能够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转变,从而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应该区别于国际贸易专业英语的教学。对于国际贸易知识薄弱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重点要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备会运用外语看懂相关文件和单据,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国际贸易相关的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涉外性很强,针对性也很强,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对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着较好的英语表达能

力和沟通能力,可是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词汇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处理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的安排上,对于理论性的内容,强调用英语教学未必能让本来基础比较薄弱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知识。中文的侧重点可以放在让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等理论性强的知识。英文的侧重点应该放在专业词汇和惯用的商务表达方法上。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配合使用各种英文的文件,英文的练习题,国际贸易相关文件,单据,合同和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单一的汉语授课无法体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好的特点。同样的,单一的英语授课也无法让商务英语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点,然后具备处理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四)模拟实训的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侧重点是在实务上面,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这个“实务”是这个课程的重点。很多从事这个课程教学的老师大部分是注重理论的讲授,而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所疏忽。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相关的实操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例如,在进出口贸易实务的章节里,安排模拟实训课,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如何准备信用证,汇票的使用,制作报关单据等等。另外在外贸谈判相关的章节里,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情形,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并且培养他们凭借团队的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在这些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应用外贸实训软件作为辅助,力求将这个虚拟环境模拟得更加的真实,为学生将来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做准备。

四、结语

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经济环境不断的发展,国际贸易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与现实脱节。因此,在课程的改革当中,老师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知识更新,尽可能做到教授的知识必须与现实接轨,对现实的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对于这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坚持深入浅出,用直观的形式让课程更加灵活和有趣,而不该将问题复杂化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为目标。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经历,才能更好掌握知识,才能最终促进培养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的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丽 模拟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8): 158-159

[2] 侯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3): 170

[3] 刘坤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J]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 18-21

[4] 徐静 模拟教学法的内涵阐释[J] 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 (1): 35-36

[5] 曲建忠,邢丽荣,张扬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基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調研[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 (24):178-180

作者:林勉

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篇2: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郭楠(1980-), 女,呼伦贝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 要: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更加频繁,这些方面都显示出我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了适应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使得我国经济水平更上一个层次,社会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不仅仅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运行的规则,而且熟知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与区别。这就对高校国贸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国贸专业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尤其是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改革。众所周知,这门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这门课程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经验,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进行讨论。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国际贸易环境;重要性

前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贸易环境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情况。在国际贸易交往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政策、贸易习惯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更为复杂。为了适应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提高国家的国际贸易经济发展速度,高校需要向社会培养出更多地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仅只是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还要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一门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也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不断地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如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 国际贸易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物课程是一门国际贸易综合性实物类课程,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国际贸易的具体流程为主线。这门课程大致介绍了国际贸易中应当主义的一些方面和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国际贸易知识。其中比较重点的介绍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结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也涉及到我国许多具体的进出口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是一门理论和实物相互结合的课程。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是一个跨国界、跨文化、环节多、难度大、风险大的经济活动,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授课时,要抓住国际贸易的特点,传授一些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通过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国际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这对于向社会不断的提供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校而言,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向社会提供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改革,是因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以及教师本身的一些问题等。下面我们就重点分析一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虽然高校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在教学上多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教学,但是在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却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依旧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像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也多是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记笔记上面,这就导致了学生思维方式受到限制,只是将老师将知识转移到自己的笔记本中,并不能完全的对知识进行理解,而且在对知识理解上也只是局限在老师所给的范围中,缺乏创新精神。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对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也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过于形式化:在进行国际贸易交往中离不开外语交流,而且很多相关的词汇都与外语相关,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多采用双语教学,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术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过就目前国内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来看,很多高校的双语教学都流于形式化,即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存在或很少进行双语教学,更多的依旧是母语教学。这样就造成学生对国内贸易专业术语比较熟悉,对于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而且也容易造成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形成偏差。

3、 任课教师缺乏或没有实践经验:没有实践过的理论知识也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在具体实践操作上等于零。从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任课教师的个人经历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任课教师并没有国际贸易的实践经历,基本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职或者从其他专业课中调过来的,这就导致这项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即使理论知识掌握的在透彻,对于具体的实践也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国际贸易的发展史瞬息变化的,单纯的依赖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满足不了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缺乏具体的实践经历,在进行实践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也会不具有说服力,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如果没有实践经历,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在实践中未曾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传授方法也很难培养出社会学要的应用型人才。

4、 理论课程太多,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高校的教学大多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调查发现,无论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还是其他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实践课基本都不会被教师所重视,而且即使开设了实践课程,教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并不会对实践结果进行过多的讨论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理论课学习太多,掌握了太多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很多的实践经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培养不出社会学要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

5、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性,缺乏相关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际贸易知识,锻炼在国际贸易中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去研究国际贸易的特点。过于理论性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掌握之前国际贸易中所形成的一些理论知识,或者是前期国际贸易中所总结的经验,并没有办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人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理论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这就缺乏了教学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这样教学出来的学生不仅缺乏实践能力,而且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深刻。

6、考察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不够合理:高校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旧采用考试的形式,这对于其他课程也许有用,但却无法考察出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情况。因为在制定考试范围时,教学只会将范围定在自己所教授的范围中,这只是考察学生的一种记忆力,却无法衡量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和对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所以,应当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定位在对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的考核上面。

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内容

1、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情绪。现代课堂教学要多多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且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喜欢的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即教学主体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教师所充当的是一个指引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习重点发给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对知识的理解方式。而且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上多列举一些与理论应用相关的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对理论应用能力的掌握。

2、 完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学号这门课程,采取案例+理论学习相互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贸易合同、贸易程序和步骤等内容,单纯依赖于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就会使得学习更为枯燥,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样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将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收,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高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高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师与国际贸易企业人员的交流会,以及相关的培训会,这样有利于高校教师学习更为先进的国际贸易知识,同时在与国际贸易企业的人员交流中学习更多的国际贸易技巧,掌握在国际贸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特征和解决方法。这就有利于教师在之后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中不在被拘束在课本教学中,而是可以结合现有的国际贸易环境进行教学。

4、 形成校企联合:高校可以多与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新力量的注入,而且有利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与企业进行联合时,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让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国际贸易实践能力。

5、 改变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察。对于这门课程的考察应当选择更为恰当的考核方式,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之外,应当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例如可以采取场景模拟考核和上机考核等。只有改变了考核方式,才会改变学生学习的重点,增加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也会督促学生自觉地进行实践,这就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 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好这门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而且能够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在现有情况下,这门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师缺乏经验,理论课程过多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高校对学生培养的失败。只有选择好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目标才会达到。作为高校而言,应当适应社会的需要,合理的设置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

[1] 金基瑶,李霞,邱明华,关于高职院校商务类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邓艳平,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11期

[3] 魏松峰,关于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莫红梅,钟芸香,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作者:郭楠

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篇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实践应用性、综合性和涉外性等特点。但是当前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创新不足、课程内容呈“碎片化”、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效果,应采取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有机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优化考核方式等措施。通过教学改革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外贸业务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0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越发重要。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部分经管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国际贸易这一领域相对陌生,授课中不易引起共鸣,而且许多高校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时还依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时期对外贸工作的新需求,要对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探索课程建设新路径。

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1.1 实践应用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讲授国际货物买卖具体过程的课程,讲授以合同为中心的条款及外贸业务流程,每一章节都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掌握每一个业务流程,接受、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1.2 综合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虽然主要讲解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该课程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课程密切相关,如国际商法、国际运输、国际营销、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商务谈判等,涉及法律、管理、经济、社会等多学科。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增强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 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的是国际贸易,是讲授涉外贸易活动的课程。由于涉外性的特点,需要在课程讲授中体现并贯彻国家对外方针政策,并将国际法律、国际惯例、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国际商务礼仪等内容融于教学过程中。国际贸易需要与外商进行交流与函电往来,必然要求学生掌握贸易中常用的英语。

2 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与困境

2.1 侧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虽然包括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也是一门对实践和应用要求较高的课程。当前高校中讲授该课程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在授课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感性认识,逐渐对所学的知识失去学习兴趣,感到枯燥无味,特别是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如贸易术语、货款收付等,学生较难掌握到其中精髓。由于缺乏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外贸岗位职业适应能力。

2.2 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有效教学手段的采用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授中,一些教师采用“PPT+板书”教学形式,课堂上以理论灌输为主,课下布置一些练习题,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忽略了新一代大学生对知识传输的新需求和兴趣点,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互动,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会分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专业能力难以提升。

2.3 课程内容呈“碎片化”,學生难以系统掌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包括:贸易术语、合同标的、运输、保险、价格、收付、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交易磋商、合同履行、贸易方式等,中间还穿插着产品知识、法律知识、商务知识、管理知识的多个内容,覆盖面较广。一些教师按教材章节讲授,照本宣科,传递给学生每个知识点是单独的、孤立的,缺乏归纳和逻辑关系说明。对于学生来说接受的信息量足够大、知识点足够丰富,但由于缺乏主线串联,使得大量的信息呈现“碎片化”状态,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完整流程,不能很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

2.4 考核方式单一,能力测试偏少

通常情况,国际贸易实务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的差异分为试卷类(考试课)和非试卷类(考查课)两大类。试卷类考核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为主,其中客观题学生需要死记硬背,而主观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非试卷类往往采用小论文等形式。这两种方式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比较有效的,但对业务能力的考核效果不甚理想。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和笔记,考核成绩和业务能力不相匹配,并且也很难评价学生理解问题、认识问题的个体差异。上述考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升,影响了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积极性。

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较难被学生理解,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重加入与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不仅要从教材中学、还要从实践中、案例中、文献资料中学,让知识范围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方阵,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措施包括几点:(1)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学校可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鼓励国际贸易实务等应用性强的课程与外贸等相关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如实行双导师授课,聘请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讲授。(2)强化仿真模拟教学环节。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1-2周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通过外贸业务流程模拟软件操作,让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银行、货运等不同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不同岗位的操作技能,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无实训条件的学校,可在国际运输、货款收付、合同签订、制单结汇等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章节后加入模拟操作练习,结合案例训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3)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鼓励任课教师到外贸企业或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或实践活动,了解国际贸易新动态和实际业务具体操作过程。要支持教师将教科研工作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4)鼓励学生参加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商务谈判大赛、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等比赛,以赛代练,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能力。

3.2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为了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效果和教学质量,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1)线上辅导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教师除了常规线下教学外,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补充授课内容。如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线上学习,巩固知识;在学习通等平台上布置作业、提供课下阅读资料;进行专属在线课程(SPOC)建设,创新教学手段等。(2)多元化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在授课中可将启发式、案例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①启发式教学: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将学生不易理解的理论寓于渐进的诱导、启发之中。例如首次授课设立四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完做什么?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②案例式教学:结合现实企业和教师本人所经历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将案例分析作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③模拟式教学: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可采用单据、合同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企业的业务制作单据和合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正常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对于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按正常教学方法即可;对于课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教师可采用专门讲授或讨论的专题教学法,通过剖析专题拓展学生知识面,培育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3 做好课程总体设计,重构教学模块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和有逻辑地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要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业务流程和学生特点改革课程结构,融合教材章節,重构课程模块。一是要通过合同这个主线串联各章节的碎片化知识,并将课程重构成合同条款、磋商与合同履行、贸易方式等三大模块。二是要做好“1+2+3”的课程总体设计,即教师要把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一条主线”,学生要提升理论学习和实际业务操作“二个能力”,学习合同条款、交易过程与合同履行、国际贸易方式等三个方面内容。三是要细化单节教学设计。教师每次授课要以上次课所讲内容为导入,介绍本次课与前次课的逻辑关系,本次课在整门课中所处的环节;讲授中做到理论必有案例支持,计算必须举一反三,讲完必有回顾;课后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3.4 优化考核方式,多方位评价学习效果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这类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密切的课程,单靠期末试卷测试已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教师可实行“三结合”考核形式,即“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行业要求考核相结合”,多方位评价学习效果。课程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构成:(1)平时成绩。结合每章节重点、难点布置理论回顾题(名词、问答题)和应用拓展题(计算题、案例分析),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业务模拟成绩。模拟业务流程中的单据制作、合同签订、交易磋商等内容进行学生业务能力测试。(3)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整体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通过以上考核方式改革,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该课程的记忆,提升对外贸各岗位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红雨.“互联网 +”新形态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式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33):9394.

[2]刘凡,胡良益.基于岗位需求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金课”建设[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128131.

[3]陈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当代经济,2012,(3):100101.

[4]白雪莲,章华伟.“以学生为中心,全程管理,智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133135.

[5]卢立伟,周晓琳.校企协同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尝试[J].台州学院学报,2015,(5):6267.

[6]吴雁彬.非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题教学法探析[J].今日南国,2009,(7):3738.

作者:钟劲松 牛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训课程电子商务专业论文下一篇:西方证券法律制度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