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建筑管理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完善建筑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及国内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建筑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资金建设是建筑施工的关键内容,对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对建筑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资金建设的时效性。

完善建筑管理论文 篇1: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建设数量在逐渐的增加,对建筑发展的作用较为突出,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品质,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有效认识以及思考,落实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全面增强建筑工程的建设效果,减少实际建设中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研究

在建筑工程中进行质量管理时,需要细致性的考察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周边的环境,调整现有的质量管理方案,突出质量管理本身的针对性,并且还需要做好各个建设环节的有效监督以及管理,快速的发现现场产生质量问题,及时更加科学解决措施,全面增强质量管理的效果,为建筑工程后续使用提供重要的基础。

一、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建设质量管理的作用较为突出,首先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动态的变化特征,只有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完善建筑管理模式,才可以促进工程整体效益的提高,另外可以扩大企业的品牌效益和文化效益,全面提高企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实际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配合着完善的管理策略,不断地提高重点建设品质,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为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调整现有的工作重点,并且创新当前的管理模式,突出建筑工程管理本身的实效性,减少矛盾问题的发生概率,尝试新的方向而不断的迈进。

其次通过建筑建设质量管理还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建设效果,各个建设环节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同时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配合着完善的项目管理方法,实现各个建设环节的有效衔接,减少对现场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且通过项目管理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科学调配,减少前期的成本投入,使项目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建筑行业当前的发展水平。从中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做好建设质量管理的优势较为突出,因此需要管理人员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完善建筑建设质量管理模式,并且还要做好质量和安全的科学管理,降低突发因素对实际建设所产生影响,全面地保证工程的建设水平。

二、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策略

(一)做好合理的技术控制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为了搭建高品质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管理时需要管理人员制定完善技术控制方案,因此来保证后续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并且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预案,防范各种建设问题对建设的影响,全面地保证工程的建设品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技术交底,全面的渗透建设要点和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全面地保证工程的建设品质。另外还需要做好各个建设工艺之间的相互衔接,从整体性的角度全面的保证建设本身的质量,减少突发问题的发展概率,从而使整体管理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另外在后续工作中还需要在部门内部落实责任制度,督促现场建设人员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和标准来完善当前的技术模式,并且快速发现在实际建设时所产生质量问题。管理人员要进行不定期和定期的巡视和检查,快速发现其中所产生质量问题,并且突出质量管理本身执行力度,做好资源的整合之后,再开展更加科学的技术培训工作,使相关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在技术实施所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加科学的整改意见,全面的保证技术管理的效果。另外在新技术融入方面需要了解新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契合度,之后合理商讨出现场的建设技术管理方案,并且还需要了解新出的本质性内涵和建设要点,逐渐的提高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灵活的应对在实际技术实施时所存在问题。必要时可以在现场开展科学的实验工作,了解新技术的实施特点以及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当前的管理方案,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可以開展后续的建设,全面的保证建设本身的品质。从而使技术管理能够落实到不同的工作环节中,真正地凸显现代化技术管理工作本身优势,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质量管理模式

完善质量管理模式能够保证现场建设可以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建设要求和管理规范,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本身针对性,为后续工程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首先在实际管理时需要落实责任机制,全面的审核现场建设条件,同时还需要向质量检测落实到不同部门人员的身上,形成完整的合力,全面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另外也要将安全检测分给质量检测的人员,协调好各自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监督作用,全面的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精准性,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在实际检测之前还需要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检测工作要点和在实际建设时常见的问题调整,现有的检测方案,逐渐地优化当前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检测工作顺利实施。

其次在质量管理时还需要做好材料的科学管理,减少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的几率,保证工程的建设效果。在实际材料采购之前需要按照整体建设要求合理的确定好材料的使用量,完善当前的预算管理模式,减少在材料中的成本投入,也有助于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另外还需要和商家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材料的品质以及建设的要求,严格的审核材料的合格证明书以及质量标准。在材料入场时要进行抽样检查,多方位的了解材料本身质量并且,和建设要求进行相互的匹配,不合格材料要退回到商家中,减少对工程品质所产生的影响。另外在材料入场之后要做好科学的储存,严格地划分好才要储存区域,并且做好质量和温度的有效管理,减少周边环境对材料所产生的影响。

(三)提升质量监督执行力

为了使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完善质量管理方案,落实精细化工作原则,影响全面提高工程的施工水平。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现场的科学巡视,和设计方案以及施工要求进行相互的匹配,快速地发现在实际施工时所产生的问题,提出更加科学地优化措施,保证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尤其是要做好隐蔽工程的全面监督以及管理,做好数据的记录工作,消除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且发现问题之后要和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当前的施工矛盾,并且注重整体经济效益,避免对工程的建设造成影响。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时,要定期召开组织会议,分析当前工程施工中的不足,之后在商讨中接下来的管理方案,保证各个施工环节能够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优化当前的管理模式,凸显现代化的管理思路,全面地保证工程的施工品质和质量。

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环节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效果,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建设技术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和设计方案中内容进行相互的比较,及时发现在现场建设中所存在的干扰因素,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措施,分析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采取综合性较强的管理方案,从而使建筑工程建设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必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275.

[2]杨占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策略[J].智能城市,2019(23):82~83.

[3]向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城市地理,2019(24):137~138.

作者简介:许楠(1979年—),男,汉族,河北栾城人,东北大学本科, 工程师 研究方向 :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

作者:许楠

完善建筑管理论文 篇2:

探索完善经济建筑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及国内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建筑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资金建设是建筑施工的关键内容,对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对建筑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资金建设的时效性。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资金建设时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管理;资金建设;时效性;完善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建筑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建筑的施工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故认真做好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建筑经济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提高资金建设的时效性对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当前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建设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当前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的工期长、资金投入规模大、生产产品造价高,这使得建筑业在融资方面的难度要明显大于其他行业[1]。近几年,建筑业规模的日渐扩大,银行债务不断增多,工程不断增加,为了筹集到建设资金,建筑企业只能贷款,如此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随着国家对建筑企业调控政策的加强,企业融资难度日渐加大,加上银行贷款政策的调整,使建筑资金的处境更加窘迫,资金建设时效性较低。

1.2落后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

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建筑企业目前仍采用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然而落后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由于统建筑经济管理模式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使得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力度不强,也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大多数施工建筑企业都存在着浪费严重、重复建设等问题,使得整体工作效率不高,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建筑资金的管理如果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及长远发展。

1.3提前垫支相关费用,造成资金近短缺

在当前的施工项目中,大多是在合同预付的情况下施工。建筑企业为了避免银行贷款方面的问题,基本实施预付款形式,自施工前至竣工,均实行预付款形式。采取该种形式的弊端是项目投资经常远远超出总体造价。在扩大规模的情况下,甚至会超出总造价一半,庞大的预付金额数目让建筑企业压力剧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建设的时效性。

1.4资金调控力度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仍然采用粗放式的模式,未能合理制定出完整的资金使用计划,对资金的安排也欠缺科学性,导致资金不能实现健康周转,影响了资金的及时回收,进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与此同时,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无法实现对资金的合理使用及优化配置,资金浪费现象严重,这也对资金建设的时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2.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时效性的对策

建筑企业若想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时效性,必须加强对施工所在地的实地考察,为提高资金建设时效性提供有利的数据[2]。所以,如何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逐渐成为各建筑企业当前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的措施。

2.1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加强合同管理

⑴施工前,施工企业应指派专人到施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如地形、地貌、地质、周边建筑等,再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多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施工顺序、施工器械与设备、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等[3]。经过对比分析,选出一套资金消耗低、可行性高、安全性高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⑵企业应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作伙伴。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多个分工程、分项目,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若资金建设时效性不高,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在选择分包工程及材料负责人时,最好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保评标的透明性、公平性。项目负责人应和分包商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达成统一意见。⑶施工企业还要结合施工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施工计划与成本控制计划。根据已制定的计划,对施工中各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要定期对不同阶段的施工规划的预期效益进行估算,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尽可能减少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2.2严格管理建筑施工过程成本

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建筑施工过程成本管理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管理效果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建筑企业发展[4]。所以,建筑企业在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建筑施工进度,具体体现在:⑴建筑施工期间,如期完成每一部分工程,使建筑企业施工周期大大缩短,进而有效减少建筑建设资金成本,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目的。⑵加强完善筑经济管理,适度控制和管理建筑施工各方面内容,如施工材料选择、施工人员资源、施工环境改变等,切实提高建筑企业整体施工效率,从而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

2.3提高施工人员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

在建筑建设施工過程中,施工企业通常会遇到诸多新问题,需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人员科学控制成本与风险管理意识,才能更好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并取得一定实效性。目前,建筑市场不断发生变化,这无形中给建筑企业建筑施工带来各种风险,若不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企业应及时组织有关于建筑经济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培训,使施工人员在培训中提高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进而有效保障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事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建筑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提高建筑施工质量,而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是资金在建设建筑时的实效性。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融资难度大、建筑经济管理模式落后、资金严重短缺、资金调控力度低等问题,为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实效性,需在施工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管理建筑施工过程成本,同时提高施工人员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使建筑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并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燕芳.完善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2(30):147-148.

[2]刘刚.探索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J].经营管理者,2013(12):176.

[3]张婷.探索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1):37-38.

[4]崔大慧,刘放.完善建筑经济管理,重视建设资金时效[J].城市建筑,2013,(14):378

作者:马连吉 孙焱

完善建筑管理论文 篇3: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建筑行业高技能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豫西高职教育集团依托单位,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三门峡市及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建筑企业培养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和各种高技能人才的责任。本文阐述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建筑业从业人员人数将达到310万人,仅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就达10万余人,按照技术与管理人才要达到30%的要求计算,则需要3万人。而现有技术与管理人员约1万人,实际缺口为2万人。按5年培养计划估算,每年急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总量为4000人左右。所以,作为豫西高职教育集团依托单位,我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三门峡市及黄河金三角地区建筑企业培养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和各种高技能人才的责任。

总体建设目标

针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建筑行业高技能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重点做好实训项目的开发工作,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培养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形成教学优势和育人特色。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向区域建筑行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同时带动工程造价、监理与测量等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形成面向河南省乃至周边地区建筑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区域同类高等职业教育中产生示范辐射作用。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深化“行校联合,课证融通,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本专业和三门峡建筑业协会、三门峡市定额站、三门峡市安监站的友好合作关系,组建由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重构课程顺序;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带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建立专业、行业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动态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效。

按照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着校企“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设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前两学年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辅以一定时间的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项能力。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安排实训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重点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一学年顶岗实训,重在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实训指导书和顶岗考核表,专任教师负责巡回检查,行业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指导、监管并提供考核意见,保障顶岗实训效果。

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力求做到“课证融通”,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 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职业资格认证(二级建造师、质检员等)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毕业时可取得建筑行业类的相关证书。

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岗位要求为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方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围绕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训环节,并把质检员、造价员等岗位认证课程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按照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整合课程结构,构成以文化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为主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训教学环节,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过程(见图1) 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技术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三大模块,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情境划分,使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土建质检员实际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采集、选取、序化由生产一线专家、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将确定后的工作过程移入实训车间即教学性生产过程。专业教师将工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从课本中提取,技术工人担任动手操作指导(师傅的角色),做到学生则既动脑又动手。

开发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行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淡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按照能力标准设置课程。重点建设好“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4门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以专业教学软件、工程案例、相关法规,完善建筑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并编写相关的特色教材。(2)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包括自行研制的CAI课件、购买CAI课件、专业教学光盘、专业教学视频等内容,供教学与学生学习使用。(3)建设职业资格试题库,包含质检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等职业资格试题,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便于学生课外自我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尽快消化所学知识。任课教师通过在线辅导答疑、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和交流。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保证,教、学、做同步进行,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习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和建筑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截止到2012年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了22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教师总数40%以上,青年教师中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0%。通过进修、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对专任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另外,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系,不断从建筑相关企业聘请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

完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项目,并充分覆盖其他的相关专业,努力提高实训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并在原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核心课程的需要,对与本专业教学有关的实训场所进行建设、整合和扩充。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实行校内外实习实训项目负责制。同时,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培养适应建筑行业所需的建造师、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人员要求,结合现有建筑管理专业,拟新增招投标仿真模拟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工程项目管理仿真实训中心,专用场地面积100㎡,投资60万元。这两个实训基地建成后,也可以满足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专业教学的需求。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将教室延伸到施工现场。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完善的指导和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师生信息反馈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导师加强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在现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增设河南华盛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实行规范管理,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需要。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年内要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质量检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等实训项目的开发任务。在实训设备和师资配备上,要达到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充分体现施工企业职场氛围。另外,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也可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要求。(2)校内实训基地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校企合作的运作机制,发挥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使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学生校内实训要求,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等业务。(3)积极面向市场。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发挥高职院校的师资、科研优势,在行业领域内以高新技术和创新意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4)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师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中。实训基地的管理要体现信息化,有完备的对外宣传、内部管理和奖惩机制。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在区域内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抓手,推进职业

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建筑行业后备军

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在课堂学习和实训期间大量灌输建筑行业的职业特点,使学生摆正心态,在校期间就以一名建筑行业的职业人要求自己,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从内因上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设计,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培养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上述建设方案的实施,构建了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程服务岗位,项目融于教学”的专业特色,培养了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形成了教学优势和育人特色。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孟胜国.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07(9).

[4]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1).

(责任编辑:王璐)

作者:李佳 杨阿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成本核算论文下一篇:高校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