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一、有关意商的理论意商(WillIntelligenceQuotient,简写成WQ),就是意志商数,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意商实质上是指对人的意志的一种量度,即对意志强弱水准的规定性。如能为学习和工作具有不怕苦和累的顽强拼搏精神,就是高意商。

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1:

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摘要]利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资源。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到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从革命摇篮井冈山,到革命圣地延安;从红色故都瑞金,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些遍布全国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更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和体现,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认清中国国情,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必须倍加珍惜,从而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将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就要使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中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要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要始终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和主线。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使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爱国主义营养。其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勇于奉献精神。第三,教育青少年学生以先烈为榜样,坚持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民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针对目前整个经济全球化所独具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突出、充实爱国主义的内容,以先烈事迹教育青少年大学生,使其明确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根本利益的思想,牢记“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时刻警惕西方霸权主义鼓噪的“人权高于主权”的迷惑,从而自觉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警觉性,增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树立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抵御西方殖民文化渗透的能力,增强凝聚力,使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之情变成脚踏实地、充满理性的报国之行。

三、将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中、小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族精神状况如何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因而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尤显重要。

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谋求国家振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鲜活的先烈事迹深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民族自主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主等民族主体精神和忧患意识,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为国、为民、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向心力、凝聚力。

 四、将艰苦奋斗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教育青少年学生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使中华民族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以先烈事迹,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艰苦奋斗精神也会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来说,艰苦奋斗首先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其次是一种创业精神,勇于拼搏,战胜困难的勇气。要使青少年学生明确认识到,艰苦奋斗是青少年学生磨炼坚强意志的必由之路,也是青少年学生自尊、自信的表现,是青少年学生取得成功的基本素质。

五、将健康人格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红色资源中鲜活的先烈事迹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会青少年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面临包括学习、生活、就业等众多的压力,容易产生思想波动。要充分利用先烈事迹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育人,培养健全人格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红色资源的利用尤为重要。

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央确立的加强与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这些丰富体现民族精神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戴向阳

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2:

学校德育工作中青少年学生意商的培养

一、有关意商的理论

意商(Wil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WQ),就是意志商数,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意商实质上是指对人的意志的一种量度,即对意志强弱水准的规定性。如能为学习和工作具有不怕苦和累的顽强拼搏精神,就是高意商。

1.意商存在的理论根据

心理学上讲,人类的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基本要素,即通常讲的知、情、意三要素。每个人的意识活动,都离不开知、情、意,由此可见人的心理素质也应包括认知素质(智力素质)、情感素质和意志素质,这三种素质分别反映出人对于事实的关系、价值的关系和实践的关系的认识能力。智力素质的高低即智商,情感素质的高低即情商,那么意志素质的高低就是意商,它往往取决于人对实践关系的主观反映(如计划、毅力等)与事实的吻合程度,主要考察人们的果断性、自觉性、坚韧性等。

2.意商存在的现实根据

人们通过日常生活的切身实践和体会反复证明,人类认识活动的三要素始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人的认知不可能缺少情感和意志的参与;同样,也不存在缺少认知因素参与的情感或意志活动。无数的事实已证明,如果人的认知活动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情感支持,那么其效率和效果都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反之,则会阻碍其认知活动的进行甚至会出现负面影响。因此意志素质较高的人往往能严格控制自己的各种活动,有效把握其强度、灵活性、发生的频率、波及的范围和对象等,并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活动有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由此果断地做出行为决策。

3.意商在德育中的积极作用

因为德育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主客体相互认知和作用的互动过程,教育主体要想顺利完成这一复杂过程,仅仅靠自身的努力是无法真正实现的,而是需要多方面、多种能力的结合,包括人的智商、情商,还需要人的意商参与其中。此外,利用意志的能动作用,可以积极促进德育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真正将外在的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并外化为其道德实践。

二、当代青少年学生意商缺失的现状

意志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已经被无数实践证实是显著的,但意志品质的培养却成为了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意商不高的现象。

有的青少年学生“伤不起”。当代青少年学生大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父母长期的溺爱导致他们意志力不强,平常为所欲为,无所顾虑,一旦遇到挫折就变得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平常处理事情时多感情用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凭主观臆想去做。由此可见,意志薄弱是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的通病。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1年7月9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因为考试成绩数门课不及格而劝退8名学生。这些孩子被劝退后,曾相约服药自杀。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遇到问题找不到有效处理的方法,反映了意志力教育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短板。

由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着学业紧张、综合素质的提高、前途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性等方面的压力,加上自身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所以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普遍较差。面对种种逆境,青少年学生往往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因无法承受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身心压力,呈现为焦虑、失眠、抑郁、恐惧;有的学生面对挫折时精神崩溃,产生轻生的念头和行动等等,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智能的发挥,而且还会抑制其潜能的发掘、人格的完善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意商不高与我国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意商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意商较差,就会表现出意志软弱,缺乏应有的胆识,就无法将自己的智慧和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种经不起挫折与失败的现象被称为“蛋壳心态”。具有这种心态的青少年学生一旦碰到挫折,就会出现自怨、自责、自畏,甚至冷漠退让,放弃人生追求,出现轻生等极端行为。

意志品质的缺失必然严重影响德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学校有责任承担学生意商的培养。意商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内容,通过合理设置挫折、阻碍,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挫折。通过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类改造社会和自然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因此要不断增强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三、意商的培养要贯穿学校德育全过程

1.要正确分析意商缺失的深层原因

运用归因理论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分析意商不高的真正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归因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遇到的挫折或身处的逆境进行归因,这些归因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行为和实践,而能否正确分析逆境产生的原因将会影响到人们以后的工作。因此研究逆境时学生的归因对其成就动机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以使德育工作者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他认为,对结果的归因可从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与控制性(内部——外部)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从而将成败的原因归纳为四个要素:能力是内部的稳定要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要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要素;运气则是外部的不稳定要素。但是内外因素和稳定性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在面对挫折时,青少年学生为什么“伤不起”?为什么有“蛋壳心态”?通过归因分析,如果将失败归于能力等稳定要素,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并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正确的归因能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动机水平,并能改变其行为方式,因而能使其奋发向上。德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归因控制应坚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使其积极进取心得以加强,消极态度得以减弱,并向良好的方向转化,通过正确的归因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意商。

2.加强生命教育,让青少年懂得珍惜生命

众所周知,传统的“去生命化”的德育范式正面临着种种困境,当前的德育范式应以生命为思维原点,探寻生命维度,形成关爱生命的德育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因为人的生命的存在、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离开了人的生命,德育将脱离实际而成为抽象的说教。学校德育只有首先定位于生命视阈才能返璞归真,只有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尊重与完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应当涵盖身心健康教育、生死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

3.加强挫折教育,提高抗挫折能力

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遇到挫折时“伤不起”的“蛋壳心态”,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将挫折教育纳入其教育体系。其实挫折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告诫君子要效法天体运行规律,做到坚忍不拔,自信自强,勇往直前。作为人生里程的一个特殊阶段,青少年时期往往是最容易产生受挫感的时期。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意商,必须加强挫折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磨练,提高他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承受力和调节力,逐渐形成对挫折的适应机制和对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抗拒能力,使他们在遭遇挫折打击时能及时摆脱困境而重振旗鼓。

当然,挫折教育要讲究策略,注重激励。正确运用精神奖赏可以激励人们对更高层次目标的追求,激发人的成就动机。随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个性与潜能认识的提高,激励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挫折教育中进行情感激励时,德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多方面关心、帮助青少年学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师只有不断注入情感,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双方才能产生相互尊重与信任,通过赞美和信任,使学生满足这些需要之后产生更大的动力,朝着良好的预期发展。

此外挫折教育要把握好“度”。适度、适量的挫折能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及对周围复杂环境的适应力,从而提高其逆商;但过多、过强的挫折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挫折感甚至恐惧感,以至于降低其意商。

4.通过隐性德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意商

从德育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途径和心理机制来看,学校德育分为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两类。隐性德育是指德育工作者将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等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感知道德经验、形成道德品质的德育过程。隐性德育具有内容综合性、德育环境多样性、学生主体决定性、德育方式浸润性、结果非预料性等特征,与显性德育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前面提到的培养青少年学生意商的途径都是通过显性德育实现的,而要想使意商培养真正贯穿学校德育全过程,必须合理利用隐性德育。隐性德育的载体包括物质载体、制度载体、精神载体和实践载体等,这些载体都可以从不同维度起到提高青少年学生意商的功能。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设积极、健康、绿色的校园物质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物质载体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情操的正效应。优美的校园人文景观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感悟人生的价值与真谛,由此增强自信心、意志力。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移情效果净化学生心灵,比如纯洁的玉兰象征了品格的高洁、傲寒的梅花体现了坚韧的精神、高洁的松柏象征着不屈的生命力、挺拔的翠竹代表了未来的希望等。通过赋予校园一草一木以人性化的情感,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清爽怡人的校园中受到自然怡情的影响,达到涵养学生性情、提升其心灵境界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心理学案例和效应,以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或学生的闪光点,甚至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学生意志力和自信力的培养。

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意商需要“合力”的作用

德育工作者要将意商的培养渗透到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毕竟创设情境进行意商培养不如合理利用各种现实情境更有说服力。意商教育,除了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灵活开展外,还要借助社会、家庭和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力量,以此形成意商培养的“合力”。

1.高度重视家庭作为青少年学生意商发源地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休息、工作、娱乐的重要场所。家庭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意商培养的有效场所。首先,父母要做好表率,积极发挥意志力楷模的作用,通过实际行动表现自己的坚强意志,越到困难时越能表现出顽强的毅力,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子女。其次,父母应减少对子女的溺爱,使子女变得坚强起来,树立自立意识。要认识到逆境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逆境不仅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成熟,而且挫折经历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和阅历,它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当子女遇到挫折时家长要给予必要的谅解、鼓励和帮助,让子女从中获取一些教训、启发,变消极为积极。同时要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分析挫折的归因和责任的归属,以便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以实现更高的目标。

2.要重视社会环境在培养意商方面的积极作用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类的社会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社会是人谋生的场所,也是人真正实现自我的场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意商的培养与提高。社会要为青少年学生提供锻炼意志力的场所,让他们能够经历更多的风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意商。学校和家庭都要积极鼓励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假期、节假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体现个人成功与价值的氛围,让他们能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其意商的培养与提高。

3.青少年学生要通过自我教育来培养意商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培养青少年学生意商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最终都要落实到他们自身。意商培养、提高的效果只能通过个人表现出来。家庭、学校、社会作为意商培养、提高的外因,只有在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到意商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意商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想使自己的意商得以提高,青少年学生就必须加强自我教育。当代大多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愿意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个人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实现其自我价值。但是部分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社会阅历和经验,在面对逆境时往往会产生沮丧情绪,失去积极性,甚至影响其创造力。

自我教育就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积极发挥主体的自主性,有意识地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为提高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自我教育符合道德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因为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含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每一种基本心理成分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来自外部的教育只有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受教育者主体的自我接受,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才能够取得教育的真正实效。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在意商培养中加强自我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在现实生活实践中逐渐树立积极面对逆境的态度和心理,提高意志力,通过自我教育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渐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心理结构,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5).

[2] 马小又,曾欣然.当前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初探.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 李萍.情商、意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商业经济,2009(8).

[4] 许晟,曾顺根.大学生情商教育及其实施方案.高等农业教育,2009(4).

[5] 周晓华.情商缔造与领导力提升论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

作者:张巍 王素雷

青少年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3:

简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夏季是青少年学生溺水的高发时期,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溺水死亡事件.溺水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溺水事件,多数是因为当事者自我防范意识淡溥,认为水浅、自己会游泳等侥幸心理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

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教材的编排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论.结合教材课本内容,可以进行多方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作者:韩家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反思性教学初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