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七区教育资源论文

2022-04-22

小编精心整理了《郑州市二七区教育资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小学地处郑州市大学南路,创建于1996年,学校占地面积19850㎡,绿化面积达3500㎡,是一个幽雅、大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育人场所。全校有30个教学班,79名教职工。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资源论文 篇1:

学党史 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深入开展党史教育,讲好党史故事,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二小学以二七区“传承红色基因 喜迎建党百年”党团队一体化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为依托,将党史、国情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为青少年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一、打造红色校园,浸润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我校的特色文化,学校致力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红色班级文化和红色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红色精神家园。

1.“112”红色校园文化。“一廊”——红色文化长廊,展示了中国地图、国旗、党徽、少先队队徽和二七区红色文化。“一亭”——育红亭,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张贴英雄谱和党史绘本故事;第二板块为红色二七小导游打卡地,张贴活动照片和简介,每周二下午入校期间由红色二七小导游进行解说;第三板块为“红花朵朵向阳开”宣传栏,上面是学生的自我简介、优秀事迹。“两室”——少先队活动室和智慧书房。少先队活动室墙面展示少先队入队宣誓词、少先队文化知识和少先队队史,智慧书房内设置专门的红色书架,让学子在阅读中感受红色文化。

2.“1+N”红色班级文化。班级创设“红色小导游”专栏、“红色感悟角”“红色展示墙”等。门口设置一个“红色小导游”栏目,每班推选一个小导游,讲述张贴在栏目上的红色故事,让学生感受红色精神。教室内设置一个“红色感悟角”,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的情感与感悟,以书写、绘画等方式展现在教室中。教室外创设红色文化宣传长廊,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3.红色网络文化。学校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观看《红领巾爱学习》;学校公众号开设“我是红色二七小导游”和“党团队一体化”栏目,每周推荐一个红色二七小导游,以视频方式讲解红色二七文化,党团队一体化学党史活动在公众号上精彩呈现,增加了网络空间的红色文化气息。

二、开展党团队一体化活动

1.校内宣讲如火如荼。成立由校长、书记引领,由党员教师、团员教师、少先队员以及群众骨干教师组成的党史故事宣讲团,研究党史故事、挖掘红色精神,并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进行红色故事宣讲,开展“100个党团队员讲100个党史故事”宣讲活动。

2.校外宣讲内涵丰富。郑州市少儿图书馆雪婷姐姐、东方今报李书恒主任相继走进长江东路第二小学。雪婷姐姐为孩子们讲了吉鸿昌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吉鸿昌对党的忠诚,为祖国、为人民付出一切的壮阔一生。李书恒主任以“百年华诞共产党 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向师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

3.践行使命,争做先锋。我校先后开展“学党史、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师生共读党史书”读书活动、党史故事交流会等,红色电影一起看,红色童谣我来编,红色故事大家讲;走进爱馨阳光养老院,听老八路索良民爷爷讲述当年抗战的故事;走进橄榄城社区,走访老党员,听党史故事,传红色基因。

三、精彩呈现“红色二七小导游”校本课程

郑州市二七区是国家唯一因纪念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区,我校立足本土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开发“红色二七小导游”校本课程,设置“重温红色二七历史”“探寻红色二七足迹”和“传颂身边的那一抹红”三大板块,坚持课堂趣味性原则,扎实推进课程实施。

我校将校内学习与校外探究有机结合。学生每周一节“红色二七小导游”校本课程,课堂上以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二七历史,感悟二七精神;课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研学,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是红色二七小导游,在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中原英烈纪念馆、郑州烈士陵园等各个红色教育基地,常常能看到“小导游”的身影,他们手持“红色二七小导游”话筒,为来往的游客介绍党史、国史,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红色二七小导游”校本课程坚持家校共育原则,周末及节假日,学生和家长携手走进红色基地,共同感受红色文化,增强家长红色教育意识,改善家庭红色教育环境。

学校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党史书籍,共学红色事迹,共唱红色歌曲。学校开展“共读红色经典,知党史,正家风”活动,举行“讲红色党史故事,促孩子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红色故事比赛。学校联合社区,对表现突出的家庭授予“最美红色家庭”荣誉称号,以学党史为抓手,促进红色家风的传承与发扬。

我校党史故事宣讲活动的全景式、立体化的开展,得到了家長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家长在活动中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孩子精神和行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参与到党史故事宣讲活动中。郑州市少儿图书馆、郑州市青少年宫、二七区团委等对学校开展的党史教育活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者:弓海霞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资源论文 篇2:

多轮驱动,强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小学地处郑州市大学南路, 创建于1996 年, 学校占地面积19850㎡, 绿化面积达3500㎡,是一个幽雅、大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育人场所。全校有30 个教学班, 79 名教职工。学校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896 名学生, 以“仁爱” 教育为己任, 以“传承文明, 和谐发展” 为办学理念, 强化精细管理, 在德育、体育、教科研、校园文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河南省网络示范校”、“郑州市标准化小学”、“郑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郑州市文明标兵学校”、“郑州市花园式单位”、“郑州市绿色学校”、“二七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二七区政府特别嘉奖单位”、“二七区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先进单位”、“二七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 等荣誉称号。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二七区教育文化体育局高瞻远瞩, 全面部署“五项工程”, 其中信息化工程被列为重头戏。

一、积极组织,配备电脑,为教育信息化工程做好物质准备

结合实际情况,学校班子成员集体研究, 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措施, 动员50 岁以下的教师配备电脑, 并做好思想稳定工作。使全校78 名专职教师, 购置电脑的76 人,占全校教师的97%, 为实现“校校通” 工程奠定基础。

二、健全组织,建章立制

为规范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学校健全组织, 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 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网管员和各年级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建章立制, 初步制订了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教师计算机培训方案、教师计算机使用及维护方案、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病毒检测和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制度、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账号使用登记和操作权限管理制度、《中小学生“远离不良文化” 专项工作方案》、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等, 以制度促完善, 将不定期的检查、抽查纳入考核, 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大力加强师资培训, 以培训促提高, 稳步提高教师计算机使用水平

为促使教师有效使用计算机, 学校组织多次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培训。从最基础的WORD 文字编辑开始, 组织打字训练, 先后3次举行打字比赛, 按成绩计分, 给予奖励。

在老师们熟练掌握打字技能的情况下, 学校制订了电子备课制度。要求同教研组老师分单元备课, 最后合成完整的电子教案, 达到资源共享, 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 将老师从重复烦琐的抄写时代解放出来。老师们在使用教案时, 可以灵活的在电子教案中融入个人的教法、理念, 形成一份有个人特色的电子教案, 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在全国首届电子版面制作大赛中, 个别学生由计算机老师辅导参加了比赛。在“全国第二届电子版面制作大赛”中, 由网管员对全体教师进行赛前电子版面制作培训, 再由老师教会学生, 在2003 和2004 连续两年的全国电子版面制作大赛活动中, 学生电脑作品获奖达100 多人次, 在全国几百所参赛学校中, 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二名, 被中央电视台“3+2” 栏目邀请参加节目录制工作, 并被授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题实验学校”, 在学校举行了挂牌仪式。从另一个方面, 制作活动引导了学生的课外活动, 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河南有线台、郑州教育台以“疏堵结合, 健康育人” 为专题进行了报道。

四、积极进行小班信息化教学实验, 组建多媒体班, 为“班班通” 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2002 年,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家长意愿, 组建小班化多媒体实验班, 使“三机一幕” 进入教室, 要求凡在小班上课的各科老师在教学中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实验获得家长一致好评, 深得学生喜爱。为最大限度地使计算机网络服务于教学, 2005 年,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 想方设法使半数以上班级“三机一幕” 进教室, 截至2007年, 已经在全校30 个班全部实现了“三机一幕” 进教室,使每位学生充分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好处。

五、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维护, 不断完善网络管理及网站建设

刚开始, 个别教师上网染上病毒。为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学校分配好教师的IP 地址, 要求用户名以个人名字命名, 并定期到办公室检查IP 地址、用户名。同时要求老师每天到校首先查杀病毒, 然后再上网升级杀毒软件。现在老师们已养成习惯, 真正做到了无病毒上网。

同时, 要求网管积极参加由信息中心组织的网管培训,并及时向老师们传达布置, 做到上有精神, 下有布置落实。网管员还及时查阅网络管理书籍, 逐步提高网络应用水平,及时处理网络故障, 实践能力逐步提高。2008 年, 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校园网络示范校。2009 年, 分管领导被评为郑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在学生网站建设方面, 学校用一部分校园小记者, 用数码相机拍照片, 放到内网上, 督促一眼工程和发扬风尚,达到以正引斜的目的。河南电视台英雄年少栏目邀请学校制作专题节目时, 这些小记者拿着自己的数码相机和数据线, 在现场捕捉到了很多画面, 主持人把小记者拍到的镜头在画面上播放, 每次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 心中那份得意和自豪真是溢于言表。其实, 孩子们很有潜力, 只要给他们机会, 就会迸出火花。

“冰封融, 生机显, 前路漫漫。” 大学路小学全体教职工将不断努力, 奋勇前行, 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为精心育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使大学路小学成为师生共同幸福成长的乐园, 让真善美从师生的心底升腾!

作者:杨帆

郑州市二七区教育资源论文 篇3:

精铸“多彩教育”品牌构建特色区域教育文化

多年来,面对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需求,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积极探索区域教育优质化发展的新途径、新策略,不断满足辖区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区统筹协调,勇于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呈现”的区域义务教育发展模式。

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1.完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

一是研究制定了《二七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2008年上半年,区政府印发了《二七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了“二七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统筹协调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宜,定期研究解决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3月25日,我区隆重召开“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名区’工作会议,确立了突出“质量、品牌、服务”三大主题,实施“六名工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名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对我区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

二是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发展。每届政府成立之初,我们都本着适度超前发展的观念,由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订任期内教育事业发展規划,并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我们严格按照《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郑州市市区中小学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年)》要求规划和建设中小学校,把教育纳入全区整体建设,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在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优先考虑、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做到学校发展与城区建设同步规划,学校建设和居民安置房同期开工,通过设点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三是打造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加快新学校建设的工作力度。区政府成立了建设投资公司,具体负责新学校建设工作,建成后直接交教育部门使用。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区政府强化部门联动,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区综合考核:区政府每年都与乡(镇)办事处、有关局委签订目标责任书,使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同时,我们严格过程管理,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年终评先挂钩,并作为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

2.构建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教育经费优先满足义务教育发展需求。2007年以来,我区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确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保障范围。二是加快城区新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步伐,解决好辖区适龄儿童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三是扎实开展农村学校设点布局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先后新建、改扩建了樱桃沟小学、台郭小学、王庄小学、侯寨一中等一批学校,先后撤并了15所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四是积极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中小学课桌椅更新工程,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和城区薄弱学校配备新课桌椅近2万套:投资近200万元为42所中小学装配了卫生室:先后投入400多万元为学校购置图书近30万册:投资457万元,为城乡中小学安装空调。五是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帮困体系。我们成立了二七区贫困学生资助中心,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经费,建立健全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

3.构建教师交流互动机制

一是积极开展校长挂职锻炼和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我们通过选派薄弱学校校长赴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城乡教师交流、领导干部轮岗、城区名(骨干)教师下乡支教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截至目前,已有282名城乡教师、56名学校领导干部、38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交流、轮岗和下乡支教。二是持续面向全省招聘优秀教师。近5年来,我区共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838名,教师分配坚持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2009年,区政府还制定了《二七区教育系统开辟绿色通道引进优秀人才工作方案》,计划今后每年引进15名“高、精、尖”优秀教育人才,为推进我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特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坚持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大赛,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提高培训活动,组织千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和课堂达标活动,仅去年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学历进修培训就达到4500人次。

4.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一是搭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初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我们投资3000余万元建起了教育信息网,安装多媒体教室近500个。在2003年。我们为全区教师配备教学电脑后,2010年。我们又投资2300多万元,为全区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对全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换为互动式电子白板,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为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二是创新办学体制,促进校际之间协同共建。我们在马寨镇中学试行“一校制”,把中学合编成一所学校,实行一校多点办学、一体化教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在城区试行“学区制”,即以3-4所学校设立一个学区,把全区学校分成10个学区,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创新“一人双岗”用人机制。2009年8月,我区在全国首推“一人双岗”用人机制,让侯寨乡、马寨镇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同时兼任市区千人以上小学副校长;2010年7月,在试行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以学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将“一人双岗”的人数由原来的2人扩大到16人;201 1年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一人双岗”队伍壮大到37人,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倍增项目学校之间也全面实施“一人双岗”,从而使我区的“一人双岗”工作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四是创新、深化课程课堂改革行动。我们构建三级教研网络(教研室、学区、学校)和三级名学科建设团队(全区名学科建设共同体、学区名学科建设联盟、学校名学科建设团队),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全区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层面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多彩课堂,构建独具特色的“多彩教育”文化,实现学生的多彩、多元发展。

5.构建学校内涵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实施“六名工程”。促进内涵式均衡发展。2010年2月,我区全面启动了以“创引名学校、塑造名校长、培养名教师、打造名学科、培养名学生、建设‘教育名区”’为主要内容的“六名工程”建设工作,并制订了《二七区教育事业“十二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六名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以启动年、推进年、深化年、攻坚年、提升年,五年一个周期强力推进。目前,在“六名工程”带动下,一大批先“名”起来的学校、校长、教师等正在充分发挥着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区教育内涵式发展。二是倍增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2011年,郑州市着手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我区积极采取名校扩建、联合办学、名校托管、名校设分校区、名校引进等办法,计划在两年内投资1,59亿元,安排倍增项目18个,到2012年底,中小学优质教育学位将由过去的45个班、2025个学位增加到106个班、4800个学位。

二、主要成效

一是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资源共享机制基本形成,办学条件的均衡化也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区城乡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了“校校通”和“班班通”,城乡所有教师全部配备了教学专用笔记本电脑,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基本搭建完成,为提供相对统一的高质量教育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区城乡所有学校教室全部装备了空调,图书及教育仪器的配备城乡一致,为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了师资的均衡化配置。“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后,我们把全区中小学教师纳入统一管理,为城乡教师的合理配置和正常流动打开了“通道”。全区缺编教师统一招聘,竞争上岗,保证了教师质量:新进教师优先到农村任教,第一年不留城区,三年内不能调往城区,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边远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同时,我们还根据各学校师资建设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并通过学校领导轮岗、“一人双岗”等用人机制的创新,促进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我们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建设思路,在全区中小学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各学校创建特色、培育文化、提升内涵,催生、成长起诸如74中的“理解教育”、春晖小学的“国学教育”等一大批特色学校,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在整体上得到显著提升。

三、几点体会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要求我们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扬长补短、整体提升,实现以“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特色、高位均衡”为核心特征的“多彩教育”。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和清晰的思路。我们结合教育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以“抓质量、铸品牌、重服务”的三大工作主题,以实施“六名工程”为主要抓手,全力创建“组织放心、人民满意、公众认同的现代化教育体育强区、名区”的整体发展战略。三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依靠机制和制度创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很多有效的保障机制,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办学和用人机制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如我们在城区推行的“学区制”,在城乡学校实行的“一人双岗”。四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从2009年开始,我区每年拿出200多万元,对边远农村教师根据距离城区的远近,每月发放100-300元不等的定额补助;同时,我们还在晋级评优等方面对农村教师进行政策倾斜。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乡二元发展体系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框架的迅速扩大带来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大班额问题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城乡教师编制不统一,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河南省农村小学生师比为23,5:1,城市为20:1;农村初中生师比为16,5:1,城区为13,5:1,这造成了农村教师超编,但却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现象。

五、两点建议

一是建議加大对县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当前。郑州市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市新增适龄儿童和外来务人员民子女大量增加,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需要区级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财力用于新建学校,尽管在市教育局的积极努力下,市级财政在新校建设上给了一些补助资金,但区级财政依然负担沉重,财政投入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议上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区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切实解决城区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二是合理配置农村教师编制。有效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建议统一城乡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农村班级人数少的学校,按照标准班额配备教师;另外。寄宿制学校可适当配备生活教师编制,以方便住宿生的管理。

(编辑 罗登廉)

作者:刘子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无线网络安全加密措施论文下一篇:中小纺织企业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