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规划生产部

2022-10-10

第一篇:企业发展规划生产部

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创新论坛创新论坛

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朱树浩

(云南金马机械总厂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监狱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监企分开,也就是说监狱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将发生重大改变,因而对监狱企业生产

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首先论证监狱企业未来生产模式可能发生的变化

──监狱企业的经济职

能逐渐弱化;监狱企业生产结构将发生变化;生产的产品将趋于公共化;监狱企业劳动力价格(特指罪犯劳动报酬)将趋于社

会化。在此基础上对监狱企业未来生产模式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构建适合监狱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技术创新;运

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概念整合生产;强化与所处区域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以期给监狱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监狱企业;生产模式;发展趋势

监狱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监企分开,但这并不意味着监 狱企业从此将全面推向社会,其实质是监狱企业的管理方式和 运行机制发生重大改变。因此,监狱企业仍将继续存在,但会呈 现出新的趋势。为此,监狱企业应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在确保 监管安全和提高罪犯改好率原则的前提下出台一些好的政策, 有选择地引进适合各个监狱企业特点的合作项目。因监狱的特 殊性,应尽量规避参与市场销售,把发展“两头在外 ”的生产模式

做大、做强,同时注重生产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打造 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一、经济职能逐渐弱化,提倡适应性劳动和习艺性劳动

就其本质而言,监狱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为罪犯

的劳动改造提供必要的条件,它所担负的是刑罚的政治职能;但 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监狱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还需要自筹 资金,来改善监狱基础设施,保障监狱的正常运行,同时,要求监 狱通过生产活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它又不得不担负 起经济职能。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法制建设的健全,保障机制的完善,监狱的刑罚职能将进一步强 化,经济职能将慢慢弱化,直至最后从监狱职能中剥离出去。但 不管怎样变,监狱企业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经济职能的弱化 是一种必然趋势。今后监狱企业的生产活动,将会在劳动力分 级的基础上重点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身体状况 的罪犯的适应性劳动和习艺性劳动,重视劳动改造的矫治功能, 使罪犯获得真知和正确认识,矫正物欲观念,维护罪犯的身心健 康,培养罪犯适应社会的专业劳动技能。

二、企业生产结构变化

未来监狱体制改革和监狱职能将更加持续深入的变化,监 狱企业将呈现这样一些趋势。

(一)逐步压缩自主产品工业

搞自主产品的企业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对体 制、机制也有特殊的要求,而监狱企业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不 可能大量投入,其企业形态也不完整,因此发展自主产品的风险 过高,效益不佳,竞争力差,今后将会逐渐退出市场。

(二)退出农林畜牧业及采矿业

这些传统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过高,会占用大量的土

地资源,而市场幅射度却很小,加上效益普遍不高,安全风险巨 大,安全生产隐患大量存在,不利于监狱的安全稳定和罪犯改造, 监狱企业最后将彻底放弃农林畜牧业及采矿业。

(三)大力发展劳务加工业

监狱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是集中了一批劳动力资源,因此

可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从国外监狱生产情况看,主 要也是以劳务加工为主,在我国监狱具体实践中,从事就“两头 在外

”加工型生产模式的监狱企业也普遍经营状况较好、风险 较小。

(四)生产项目的集约化

适应罪犯技能培养的生产项目将获得新的发展,有利于罪 犯回归社会的再就业工作的生产技术将更受到重视,并且应当 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生产项目将更加贴近监狱企业所 在地的产业类型,出现集约化的趋势,即生产过程、生产产品、生 产技术等的本土化。

三、生产产品的公共化

监狱企业其实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特别是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其局限性更加明显,其中最关键的是不能实现资源的 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也难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营销体系。因 此,一般情况下,监狱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在完全竞争 状态下,很难立足生存和发展,只能被市场所淘汰。但监狱如果 不搞生产活动,又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刑罚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也 会给监狱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监狱的生产职能不可能很 快消失,监狱企业也不会立刻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何解决这 样的困惑呢?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我国正在摸索的实践 来看,监狱比较适宜的是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即逐步退出竞争 性生产项目和安全生产风险大的生产环节,今后监狱产品可实 行政府定单、政府采购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监狱生产项 目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与社会企业的过度竞争,达 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协调。

四、劳动力价格走向与罪犯劳动报酬

罪犯作为一种劳动力,也是一种劳力资本,使用资本,必然 会涉及到成本问题,这个成本就是劳动工资。一定意义上讲,同 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其实就是成本竞争,哪个企业的成本低,哪个 企业就能在竞争占有优势。目前劳务经济之所以能在监狱内迅 速崛起,就是因为在现阶段,罪犯劳动基本上不用支付实际报酬, 因此监狱的劳务成本非常低廉,很多企业看中这一点,就将劳务 加工环节转移到监狱。但从长远看,这种与社会企业的不平等 竞争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监狱企业的劳动力价格应当和社会 劳动力价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会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高 于监狱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控制线。

是否给予参加劳动的罪犯报酬,争论较多,具体情况也很复 杂,但从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来看,罪犯劳动的经济价值将会 被逐步承认,我国

1994年底颁布的《监狱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10

创新论坛创新论坛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因素分析与应用探讨

周庆海刘洁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分析是制造性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介绍主营业务利润的定义与其构成,指出影响主营

业务利润变动的各项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如何分辨产量、价格与产品销售结构变动之间的区别、各项因素变动对主营业

务利润影响的确认等方面问题,结合实际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分析,同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单位成本

一、主营业务利润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一)主营业务利润的内涵

主营业务利润也称作基本业务利润,是企业基本生产经营 的财务成果,其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计划能否完成以 及完成的好坏。具体来讲,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主 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 的差额。

(二)主营业务利润的本质与影响因素

对于制造性企业,其主体业务是生产经营各种产品,主营业 务利润实质上是不同产品销售形成的利润之和。关于影响主营 业务利润变动的因素是由其内部构成决定的,可通过以下主营 业务利润的基本计算式得出:

Y=Σ(P-B)Q-ΣFQ-ΣPQT

其中:Y

—主营业务利润; P—单价; Q—销量; B—单位成 本;

F—单位销售费用; T—税率。

对于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多少受产品销

量、单价、产品单位销售费用、税率(价内税)的影响。与之相比, 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多少,还受到产品销售结 构的影响。

二、多品种下不同因素变动分析的前提假定

(一)不同因素变动的顺序假定

在分析每一因素实际变动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时,应首 先必须对不同因素的变动先后进行排序假定,在此笔者对影响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的各因素假定排序为:销售数量、单价、单位 变动成本、单位销售费用、税率、产品销售结构。

(二)不同因素变动的分析方法假定

分析时可采用连环替代法,依据各因素假定的排序先后进 行变动影响分析,排序在后的因素变动分析是以前面的因素已 发生变动为条件。

三、多品种下不同因素变动的特点分析

(一)销售数量的变动特点

销售数量的变动是指在不改变产品销售结构前提下所发生

“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 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但从目前全国各监狱实施情况看,要

全面贯彻执行尚有很大难度,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目前我国的国力尚不强大,政府对监狱的财政保障还不能充分 到位,甚至连公民的社会保障都存在较大缺口,监狱不可能对参 加劳动罪犯实行完全报酬制,不但我国做不到,连西方发达国家 也不是完全能做到。实际情况是,在某些条件较好的监狱开始 对罪犯劳动支付部分报酬,在名称上,有称低工资、奖金、补贴等 形式。上面是从改造角度来分析的,从经济角度看,给予参加劳 动罪犯适当报酬也是大势所趋。

五、科学管理及经济理论应用的深化

(一)构建适合监狱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任和权力等制度安排,调整公司经

理层、董事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框架,通过建立一套 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化及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和

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区、股东、债权人、合作方、供应者、 警察、职工、罪犯等)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技术创新

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建立适合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调动各层人 员的积极性,发挥监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固有的工人队伍 在生产管理和作业合理化的智力创造。

(三)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概念整合生产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利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多

种产品时,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 出成本)逐步下降,从而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指多种 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产品企业产出之和,可使一个企 业通过联合生产和特质化分工生产拥有生产、成本、营销优势。 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经济学和管理学概念可以开拓发展 思路,在具体生产中大幅提升生产效益,规避生产经营的风险, 这既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监狱工作科学化的要求。

(四)强化与所处区域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

加强与监狱企业所处区域的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使 监狱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监狱企业要 靠大靠强,依托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它们做零件加工、生产 配套,学会借腹生子,成为它们生产枝节上的绿叶,这些企业越 是发展,监狱企业越是容易得到更多的实惠,并可以规避中小型 生产项目不稳定的经营风险,减少生产项目调整的周期和难度。

综上所述,进一步明确监狱企业的地位、责任和权利,是监 狱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监狱企业只能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开拓机遇、正确协调监狱与企业“大改造 ”和“大生产 ”两

者之间的关系,监狱企业就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适合自 己的生存方式。

第二篇:殡葬用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路径

辰宇工艺品有限公司作为飞思下属的殡葬用品生产企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由一个简陋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拥有火化棺、骨灰盒、寿衣、石器保护箱四大系列近百个品种的殡葬用品生产基地。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试以科学发展观做指导,作以下分析。

一、殡葬用品生产企业的优势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具有一定的根植性,利润的获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服务业具有一定的游离性,赢利也更加的具有不确定性。纵观殡葬业内不同类别的企业,殡仪馆是服务型企业,但目前的经营收入有很大比例是来自于商品;公墓是资源型企业,其经营的特点是在销售不可再生的、稀缺的土地资源;辰宇公司等殡葬用品生产企业作为殡葬业内的制造业,“其建立的初衷是制衡殡葬用品市场和获取生产利润,并通过拓展市场来获取更多的经营利润”。而制衡的目的不仅在于维序,也可以获利。因此而言,从经济的视野审视,辰宇做为殡葬用品生产单位,虽然是飞思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延伸,是殡仪服务单位的辅助企业,但毫无疑问的应该是殡葬产业价值链的“座上嘉宾”,是殡葬业利润来源的“常青藤”。

二、殡葬用品生产企业的坎

2008年,飞思开始战略转型之路,并开展“蓝带行动”,但它在2009年后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比以往所经历的任何时期都困难。殡葬用品生产企业尤为如此。

1、经营体制与企业模式不匹配。一方面企业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自负盈亏,但另一方面却实行的是半市场半行政的运行模式,产品的价格审批管理与完全竞争性市场在体制上是无法完全“兼容”的。

2、殡葬用品市场的无序竞争和殡葬行业的地方性垄断分割使市场空间未得以充分利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利润的增长空间。

3、劳动力、资金要素及环境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去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维护劳动者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4、殡葬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但缺乏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工人和职业水平的高级管理者,现行的薪酬绩效制度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5、经营体制和思想观念上有盲点,静态眼光看问题,缺乏长远规划和通盘 1

考虑,技术落伍,产业在低端徘徊。

6、不思进取的心态和实用主义的价值标准。不能积极开发和利用现存优势,不愿投资人力资源成本和鼓励技术研发。

三、殡葬用品企业发展的路径

1、是“以强促大”还是“大而不强”?每个企业都梦想做强做大,殊不知现今国际引导企业发展的潮流是企业越做越小,网络越做越大,重点是突出自己业务的核心能力,即核心竞争力。的确,“宁强勿大”比“只大不强”更加安全和稳健。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宁强勿大”可以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加理性更加轻松地进行盈利模式的选择,项目选择以及制度选择。

如果说,一个集团产业链的各个板块之间是缺乏有机联系的,是没有集成的,就势必大量地牵涉资源,涉及到作业层面,就被“套住”了,功能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了。企业要体现集成运营,必须要讲求三个“协”,就是资源的协调,企业的协作,和管理的协同。通过这三个“协”,企业就随机、随需、快速响应。集成运营体现在有机上,有机就是有生命力,有竞争力。“只大不强”都是在拼规模,拼物理空间的意义,而内在的有机联系却是很松散的,丝毫没有控制力。

当然,最理想的发展路径是以强促大。为了在殡葬产业价值链上“更上层楼”,完成从低端向高端的跳跃,辰宇做为殡葬用品生产企业迫切需要培育核心竞争力。“人才+技术+管理”是辰宇公司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切入点,在具体操作上,则是要实现“四个调整,四个创新,四个再造,”,完成“一个目标”。即:调整经营理念,调整发展模式,调整管理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观念再造,机制再造,业态再造,队伍再造;完成一个目标:把公司打造成在全国具有“主流、主体、主导”地位,起到“引领、示范、制衡”作用的现代殡葬用品骨干龙头企业。

2、化解成本的经典路径——是转移还是转型?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以及行业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叠加,辰宇公司的火化棺产品原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实际上,辰宇公司已经意识到,旧的生产模式和盈利模式已难以维系企业今后的生存,殡葬用品生产企业已到了需要升级换代,向高级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刻。

受生产场地及环境因素的局限,再加上成本压力,辰宇将火化棺生产的部分

工序外包加工。然而,企业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还不只劳动力、土地这些因素,对日益依赖专业化分工的企业来说,转移是否就是唯一的出路?转移到江浙等周边省市的工厂,显然劳动力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会遇到诸如交通物流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所以对面临利润压力的辰宇来说,转移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除了对成本精打细算外。企业的生产业务到底是不是决定外包联营,还要考虑地方产业政策、地方风俗民情、当地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等等变数。但不管是否考虑将产品外发加工,留给辰宇唯一不变的选择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殡葬用品生产企业的转型和升级,这是辰宇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按照中心的要求和辰宇的计划,殡葬行业要整体实现战略转型,而生产企业要向高级制造业转型和升级,辰宇务必要实现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市场化转型的目标。目前辰宇公司采取了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具体包括精简员工,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改进生产设备。其次就是想方设法增加收入,争取薄利多销,具体做法有优先照顾残疾人就业上岗,开拓区域外销售市场等。

辰宇公司深知企业自主创新对于成功转型的重要性,每年不断设计开发出适应多层次、多样化客户需求的环保型、经济型的产品。但也面临了种种难题:想开发高技术含量的自主品牌产品,面临资金、研发技术和研发人员等困难;想开创不依靠本地政策优势的区域外销售渠道,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只有顺应行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潮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进行转型和创新,是辰宇在现行经济和政治形势下的唯一选择。

3、培育“人才+技术+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殡葬用品生产的国有企业在逐步失去垄断地位和政策保护后,将不得不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市场化程度和资金的利用效率方面提升竞争力,将不得不在人才上“跑马圈地”,在技术上“独家垄断”,在管理上“张弛有道”,在“细枝末节”上寻求差异并引领市场潮流,保持竞争优势。面对尚未到来的“寒冬”,殡葬用品生产企业及早进行未雨绸缪的深谋远虑,也许就用不着届时临阵破冰了。

目前,辰宇正在运用其长期在从事低成本制造业过程中积累的实力向高技术

制造业拓展。为进一步减少火化棺焚烧残余物,在相继开发竹粉、煤粉和水性胶水等新一代环保涂装材料的基础上,今年还推出无钉火化棺,目前已试制成功。09年公司还将分步落实火化棺测试站和模块化火化棺等实事项目,设计开发无油漆竹板火化棺、高档楠木骨灰盒、精品寿衣等系列产品。辰宇在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行动表明,公司领导担心低成本的组装和制造业务恐怕难以长期持续,正积极向殡葬业内的高级制造业转型,向殡葬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移动。辰宇公司将进一步在新品开发,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市场拓展上有所作为,加快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以强促大,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流程顺畅、设备精良、产品丰富的现代化殡葬用品生产企业。

辰宇南北(2009.4)

第三篇:企业安全生产中长期(3-5年)发展规划

福杰汽修

安全生产中长期(3-5年)发展规划

一、本厂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我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区、镇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推行汽修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我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以保障员工生命和本厂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伤亡事故为重点,倡导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保持稳定。

2、总体目标

到2015年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无重伤及以上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职业病事故的安全目标。

三、主要任务

我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继续健全和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创新

研究和制定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安全投入、培训教育、安全文化等着手,认真解决制约、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

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有关要求,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有关规定,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本公司已经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或明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4、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逐步建立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

5、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坚持“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止反复,提高整治效果。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使我厂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加大安全投入

确保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我厂发展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事故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投入。

2、广泛开展与周边企业和同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周边企业和同行业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展新的合作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安全生产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宽与先进企业的交流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篇:安全生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倘若没有健康的体魄,在某种程度上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对于他都是一种奢望,因为他没有能力去追求和享受。而我认为“安全生产”就好比是一个企业健康的身体:无论你有多大的规模,能创造出多大的社会财富,一旦你身体内部系统出了问题,或者说安全上出了大的漏洞,那么它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从小的方面讲,它造成了企业和社会的直接的经济损失,使企业失去了进一步生存的机会,从大的方面说,它造成了人员伤亡等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引起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声誉。

一个企业在安全工作方面存在麻痹思想,主要就是忽视了安全的潜在价值。安全所创造的价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容易被直接体现出来,所以不易被感知,因而很容易被人忽视。在这里,我们不妨打一个小小的比方。假如一个健康的人,他拥有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财富,我们说他是快乐的。因为第一,他是健康的,第二,他可以用他所拥有的财富去享受生活。但是,如果他突然身患重病,那么他就会很快失去所有的快乐,财富甚至是生命。这里起决定因素的就是这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因此,我认为,一个不注重安全工作的企业,就是一个身体不健康,存在潜在疾患的病人。一个健康的人因无法体验到一个身患重病的人的痛苦而常常忽视自己的健康,而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却常常后悔当初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目前,我们的很多企业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就正好如此吗?如果说,远离疾病最简单,最有效,最好的方法是强身健体、坚持运动。那么,企业要实现安、稳、长、满、优的生产,关键是坚持不懈的做好安全工作,所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肌

体”的健康运转,有充分的体力和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企业自身也才能真正享受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因此,我们可以把安全的重要性理解为:安全是企业健康的标志,企业要获得健康的身体,就必须持之以恒的抓好安全生产。

一个人只有真正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对他的重要性时,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坚持锻炼,同样,我们的企业只有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对企业本身的重要性时,企业才会彻底将过去“要我安全”的工作思想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工作态度,才会自觉的把安全工作做到最实处。因此,我们要象爱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我们的企业,真正把安全工作做为重中之重去抓好,做好。

第五篇:浅析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数: 2244更新日期:2011年01月20日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天字号”工程。如何搞好安全生产,处理好安全与企业发展中诸多工作的关系,是企业领导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装备、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奖惩、安全与检查、安全与责任、安全与以人为本、安全与构建和谐企业等十个方面的关系,力求找准安全生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矛盾,促进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

笔者认为,在安全管理中尤其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以下十个关系:

一、正确认识安全与改革的关系,安全管理及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经济改革是推动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发展壮大企业。然而,多年来由于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管理,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以寻找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办法。曾记否,主辅分离、减员提效、精简机构、部门合并等轰轰烈烈的举措,也确实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这里,笔者认为一些高危行业的企业以减员提效为目的,取消、兼并了安全机构,砍掉了安全管理人员和一些必要的岗位操作人员,是犯了安全之大忌。其背后必然是安全生产被动挨打,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增多。因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要通过安全机构的管理和高素质操作者的正确操作,来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机构没有了,就失去了对事故预防的手段。要害岗位的人员减少了,使操作者手忙脚乱,精神紧张疲劳,难于对机械或物质状态进行正确判断和控制,使事故乘机而入。

改革是历史赋予企业的使命,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后持证上岗操作是安全生产法赋预企业领导的责任,改革和安全生产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稳定,二者是统一的。笔者奉劝企业的决策者,在处理改革与安全的问题上,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要明确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不顺民心、不得民心的道理。在制定改革方案时,一定要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前提,无论怎么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变。因此,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只能加强不能消弱;要害岗位人员只能加强不能减少。想想我们的企业又有多少专兼职安全员呢?

二、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不动摇

特殊的生产环境,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这一永恒的话题。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没有安全就保证不了生产,安全与生产是统一的,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为了追求高速度,职工为了追求高收入,安全生产往往喊在嘴上、写在纸上,常常出现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

“安全为了生产”的提法,人们容易接受。创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工作起来心情舒畅,干起活来大胆放心,工作质量高、效率高。“生产必须安全”就难以把关和接受,在艰

巨的生产任务面前,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往往生产不顾安全,为了抢进度完任务,总有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其结果导致了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任务和经济利益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有的虽然一时未必发生事故,但从此埋下了事故隐患,或植起了职业病病根。一些无知的指挥者为了一时的义气,视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而不顾,视从业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不顾,违背客观规律,耍个人表现,把安全和生产放在对立面,结果事故频频发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给从业人员及家属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和不幸。因此,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教训和鲜血总结出来的道理,是任何主观愿望都不能改变的客观规律。《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者一定要树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意识、树立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真心做一个对企业、对职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人。

三、正确认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

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效益,效益是靠管理来实现的,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在企业综合管理中,安全管理是实现效益的前提,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将耗掉企业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企业的经济损失是难以躲避的,如果发生重大事故,还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灾难。不知有人是否统计过,企业一年里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多少?

事实说明,一旦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在事故抢救和处理中,严重削弱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给广大职工心里带来很大压力,也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无疑也就失去了利润和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安全与效益的因果关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克服那种重效益轻安全的糊涂思想,把生产引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

四、正确认识安全与设备的关系,树立管理与设备并重的思想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安全生产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笔者从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安全管理与设备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两个主要的要素。

管理是指对人和物的管理。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对人和物进行规范和要求。具体说对人主要是指对人的素质和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对物,主要是指对物的功能和作用的质量进行规范和要求。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管理最终是靠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来实现管理的目的。设备是企业经营中的生产资料,一定条件下,设备的先进和落后,取决于安全生产的优劣、生产效率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

管理与设备是生产建设的两个方面,是互补关系。就安全生产而言,管理与设备并重。管理是根本,任何设备都是靠人的操作和管理发挥作用的,离开了管理,设备就成了“装饰”,甚至是事故隐患。设备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之一,是管理者的“眼睛”和武器,具备安全生产的本质功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措施。因此,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下大力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向管理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要对安全工作抓的紧、管的严,措施要到位,落实要扎实。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说到底,是没有在安全生产的管理上下功夫,“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才是事故的真正原因。

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设备水平,实行科学治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舍得投资,下决心把落后的东西更新改造掉,用现代化安全监测仪器和设备,改进和提高技术面貌,积极改善安全技术手段,为安全生产奠定物质基础。

五、正确认识安全与质量的关系。持续开展质量达标活动

企业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企业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才能实现安全生产,为企业赢得最佳经济效益。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开展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回头展望,凡是质量标准化搞的好的企业,生产环境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安全事故就能避免或减少。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有着直接的本质关系,国家把原“质量标准化”的提法更名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想必意义就在这里。

当然,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生产活动中综合治理的过程,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认真操作落实,有的必须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有人认为这种投入换不到效益,是不合算的。然而,生产实践证明,哪里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差,那里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就高。如果将搞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投入与用于抢救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资金相比,恐怕只是九牛与一毛之比,对比之下显然是合算的。因此,精明的企业决策者,绝不应该忽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把大搞安全质量标准化当作企业发展的战略,常抓不懈。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质量责任体系,要把技术规范和标准贯穿到生产流程的各环节、各岗位,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只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坚持不断的开展下去,避免和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企业才会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正确认识安全奖与惩的关系,发挥好正反两个典型的作用

安全奖惩制度是安全管理中的常规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奖与惩均是激励机制。奖励是正激励,目的是鼓励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产生正面影响;惩罚是负激励,目的是制止企业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过失行为,强化企业领导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是安全教育的一种方式。二者手段不同,但相辅相成目的一致。

无论奖或惩,都应有标准和尺度,都必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们的企业都有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两手都要硬,要使人们有对比意识,既要体现到安全生产搞的好就有利可图,有实惠可得;又要领略到安全生产中不按章办事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要注意做好两方面的思想工作,一要防止受奖者沾沾自喜、麻痹大意,二要避免以罚代管的负面影响。

七、正确认识安全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解决好主动与被动的问题

从安全监督检查的角度分析,检查与被检查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但在实际管理中,又是对立统一的。由于我们明确了企业党政一把手为安全第一责任者,通盘谋划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所以,所有的从业人员是安全管理的主体,作为被监督检查对象与检查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分工不同,责任不同。被检查者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要加强逐级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促使安全工作由被监督变为自觉行动。作为上一级安监机构组织的安全检查,在安全管理中起着“法官”的作用,是安全管理中的辅助手段和措施之一。再者,安全生产贯穿生产全过程、全空间,也包含着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自己。利益的一致性与分工的不同既矛盾又统一。即使发生了疏漏的问题,有各自责任制制约着。当前,需要完善检查形式和方法,规范检查行为,以制度的方式明确检查机构的责任,进一步使检查收到实效,使主动与被动更好的统一起来。

八、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形势与政治责任的关系,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2002年11月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大法,从此,安全生产有了法律的规范约束。同时,在加强领导、强化监督、健全监管机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开展专项整治、严格纠正责任追究和增加安全生产投入等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明显,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就拿我们企业而言,设备多而危险性大,缺少详细的技术资料;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缺乏,劳动保护跟不上,劳动力管理混乱,转岗换岗频繁,流动性强。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我们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解决这些问题,一靠制度,二靠政策。但归根结底要靠领导的重视。领导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只要领导认识到位,任何复杂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九、正确认识生产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生产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一切需要人来完成。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

一切为了人类,人类的一切靠人的努力来实现。

然而,人一但失去了健康和生命,就无从于生产建设和经济活动,无从于为人类创造财富。因此安全与健康问题,是直接影响人类高质量生产、生活、生存的问题。安全、健康是人类的追求,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

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安全生产方针。要真正贯彻和落实好这个方针,企业领导务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一切围绕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做文章,决不能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和政治资本,时刻牢记安全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教育和培训等紧紧围绕人的健康和安全去落实,把“以人为本”渗透到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渗透到安全管理的始终。

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林区提出建设小康林区、建设和谐企业,就是要使社会更加和谐。

构建和谐企业,企业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搞好安全生产,保护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搞得如何,是衡量一个企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致之一。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全生产与和谐社会的六大因素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和谐社会要民主法制,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依法治安,法律法规是武器;和谐社会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起码条件是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生存的权利,劳动、生存必须由健康和安全做保证;和谐社会要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只有实现了安全生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才有保证,家庭的平安幸福才有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才有保障;和谐社会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全生产要适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要受到事故的惩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也是企业领导的一项艰巨任务,抓住了安全生产,就等于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纲”,安全生产搞好了,企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纲举目张”了。

结合我们企业而言,如何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首先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人们再忙碌的生产生活中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现象。因此,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认识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这一点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

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a.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b.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c.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d.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e.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f.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a.方针:“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b.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c.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结论: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电商培训主持词下一篇:全县三级干部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