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022-07-08

第一篇: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012-7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纺织市场行情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对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品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加入WTO,我国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给我国纺织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遭受到各种新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国际竞争优势,就成为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

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二、纺织品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对外发展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3.产品竞争力低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第二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易壁垒的增强,出口需求的萎缩等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而自改革开放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不少差距。在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一些积极因素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贸易壁垒现状对策分析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从目前情况看,2013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2013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

一是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流动性陷阱”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约。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价格“高烧不退”,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持续整体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

9.7%、7.3%;美国、英国分别上升3.9%和5.2%,欧元区连续十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调控目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如美国,英国。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频繁大幅震荡,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去年以来,英国、德国、希腊、法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群众抗议示威或骚乱。此外,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仍在持续,直接影响全球石油稳定供应。

五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六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2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势必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如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风险。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非经济因素可能对中国外贸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政府方面。 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臵化。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

2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1)政府方面。①我国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政府应充分援引WTO反倾销协议中的条款,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提出的反倾销措施和调查程序进行严格的调查,并提出异议,通过双边、多边谈判,记载反倾销应诉中所作的实践,进一步澄清相关问题,据理力争,督促相关国家修订对华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标准,最终取消岐视性的对华反倾销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③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臵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是减少对华反倾销诉销的有效措施。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②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产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和以价取胜的战略转变。③企业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当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使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

3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方面

①改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低价格,而是因为质量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风

险,减少外贸的依附性。 ②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5、小结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代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虽然进出口规模大,但整体利益比较少。因此,我们要认清外贸的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利用我国比较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正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更加强调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价值。坚持可持续方针,促进外贸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在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保持外需市场份额同时,也要积极增加不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更好地满足内需,促进内需增长,努力解决影响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参考文献: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

第三篇: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扩大,200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2008年中,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在金融危机导致外需金融萎缩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和进出口企业认真应对,2009年和2010年两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我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进入2011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对明朗的,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

关键词:我国对外贸易 现状特点分析相关建议

一、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参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周边国家对我国出口快速增长,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国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方兴未艾。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有发展,贸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陷入低谷。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我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二、我国对外贸易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大致有以下五个特点:

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

2.经济环境不稳定,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贸易结构不合理阻碍对外贸易发展,我国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而且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近几年这些产业商品的国际市场有萎缩的现象,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比较大的影响。

3.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贸易伙伴过于集中。而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抗风险能力不足,

4.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利润空间被挤压,外贸行业的出口受到不利影响,极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5.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情况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部分出口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急升的困境,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弱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按照比较优势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原理,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应当主要出口劳动力密集产品,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也是以廉价的劳动力为支撑的,一方面,它支撑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出口率;另一方面,又是吸引外资的关键性因素。但是,最近一些宏观经济指标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正在受到印度、泰国等国的威胁。我国外贸企业的问题很多,大致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1.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缺乏使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2. 出口企业很难预测自己将要进军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容量、有多少竞争对手。但对立一方则不同,它基本上可以搞清楚目标进口地的该种商品的产能,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我国外贸企业无序竞争。3 .研发能力不足阻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外贸企业由于技术达不到要求被拒之门外的事屡见不鲜。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的产品很难挤入高档次系列。研发能力的不足也使我国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针对我国外贸的特点提出的相关建议。

后危机时代展望2011,很多积极因素还是值得肯定的,危中见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我国工业体系日趋完备,门类齐全,竞争力强,底气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政府的参与及调控作用将为贸易发展注入强心剂,中国政府在历次危机中所展现出来的魄力和使命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有能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淡然的态度迎接挑战,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的弄潮儿。针对我国外贸的形势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 完善中央、省、市分级化管理的纵向体系

其实中央、省、市-分级化管理体系是业已存在的事实,完善这一体系将对完成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性调整起到关键性作用,完善体系一个重要内容是明确确定对这一体系各级管理的控制目标或任务。

1. 中央一级外贸部门的任务

中央一级外贸部门的任务有:(1)参与wto规则及双边协议的制定及修改。加入WTO虽然总体上来看对我国有利,但有些wto的规则的确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中央一级外贸部门显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此类协议的修订,为我国的外贸企业争取利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2)分析全国性商品进出口结构,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商务部可以通过对进出口结构的分析,找出竞争优势、劣势产业,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产业,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抑制过剩,发展不足。(3)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政策帮助。中国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不利于抗击风险,海外市场的开拓虽然靠的是企业或行业,但政策性的帮助也很重要,这些政策只能由商务部提供,这样才能使国内企业大胆进军新的国际市场。(4)对外贸进出口许可证发放的控制。商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外贸企业实行末位淘汰,每年取消一部分企业的外贸经营权,保证外贸企业处于良性经营及竞争状态,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无序竞争。

(5)为企业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

2.省、市两级外贸部门的任务

省、市两级外贸部门的任务主要有:一是分析本地区进出口产品结构,确定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二是为本地区的进出口产品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二)建立以专业外贸公司为纽带的行业内部的横向战略联盟

中央、省、市的纵向管理体系虽然可以解决宏观层面的一些问题、但外贸企业遇到的微观难题则应依赖于同行业间的横向联盟的建立,这种战略性的联盟是以专业的外贸公司为纽带的。

横向联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它是一种战略联盟,没有硬性规定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使它与行会区别开来。这种松散的结构形式可以保证成员可以相对比较自由、独立地进行生产经营,但通过专业外贸公司为纽带,又能在以下方面可以为联盟的成员提供帮助。 (1)人才自由流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在这种联盟体系下,不需要每个外贸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外贸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外贸公司为媒介,专业人才可以作为流动资源,只有在项目需要的时候他才在这个公司工作,这种方式还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因为公司不用固定地支付人才费用。 (2)应对冲击,特别是关于倾销的控诉。在国际市场上一旦遇到关于倾销之类的情况,只有全行业统一口径才能在国际谈判中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这时候联盟的结构会变得暂时紧密。而且联盟的建立也有助于减少个别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扰乱出口秩序的情况,因为不规范的行为虽然不会受到直接的制裁(战略联盟不具备这种功能),却可使不守规则的企业被排除出联盟,降低企业的商誉。 (3)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战略联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本行业详细的数据。而且联盟也可以做出行业分析、企业排名,预测下一期的进出口,并通报商务部,为商务部许可证的发放决策提供依据,预防后一期的无序竞争,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

(三)企业自身重视价值工程分析

行业间的横向战略联盟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形式,联盟成员间依然存在自由竞争关系,所以企业自身应该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运用价值工程来指导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实行价值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自身研发能力不足可以借助高校资源,企业和高校间也可以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将高校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和高校是一种双赢策略,而且也是一种相对快捷的方式。

以三个方面的对策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互动的。联系它们的纽带是信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些对策的相互作用将会促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代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虽然进出口规模大,但整体利益比较少。因此,我们一方面认清外贸的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利用我国比较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正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更加强调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价值。坚持可持续方针,促进外贸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在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保持外需市场份额同时,也要积极增加不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更好地满足内需,促进内需增长,努力解决影响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展望2011,中国外贸值得期待!

第四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来文正 周娜 李明智 陈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等因素,服务贸易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服务贸易总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贫易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 自由化程度较低, 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试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内部结构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国内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在总量上增长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88.4亿元,而200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38714亿元,增长了近6.5倍。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我国国内服务贸易每都以不低于15%的速度高速成长,到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47624亿元之多。下图所示表一和图一呈现了我国服务产业近二十年总体的发展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4361.6 49898.9 56004.7 64561.3 74919.3 88554.9 111351.9 131340.0 147642.

16870.3 7492.9

9119.4 9995.4 12453.8 13966.

2 16530.

7 20937.

8 26182.

3 28984.

2400.1 2724.8 3126.1 3664.8 4195.7 4792.6 5548.1 6616.1 7118.

24353.5 4612.8 4989.4 5393.0 6086.8 8099.1 12337.

5 14863.

3 17727.

64715.1 5346.4 6172.7 7174.1 8516.4 10370.

5 13809.

7 14738.

7 18654.

716903.3 19726.7 22633.9 26571.2 31488.0 36579.1 44117.7 52577.1 58099.

57913.2 11169.5 9304.4 10666.

2 12183.

0 14601.

0 16362.

5 17057.

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5年的51.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890亿美元,增长了近56倍。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内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逆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增长38.9%,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为第七(前六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进口排名由上年的第七上升至第五(前四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2008年,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有7%的增长,世界服务贸易排名与2007年相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额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9%、2.O%、22%、2.5%、2.8%、3.1%、3.4%、3.9%;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0.9%、2.O%、2.2%、2.4%、2.7%、2.8%、3.1%、3.3%、3.6%、3.6%、3.6。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虽然服务贸易总量在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60% 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 左右,而中国2004 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年也只有40%多一点(如下图一所示)。图一

1.2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TradeCompetitivePower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 (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内部分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出口规模小, 逆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迅速。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 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2010年增加值达到了171005 多亿元, 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0 年17.3%提高到2010 年的43%。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整体出口规模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

相比仍然较小, 与同期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4610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额33502 亿元美元, 两者比例为3.72∶1; 而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12015 亿元和1286 亿美元, 两者比例接近为9.34∶1,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无法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出于逆差状态。2004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589 亿美元, 进口697 亿美元, 贸易逆差108 亿美元,2009年,这一数值继续扩大到289亿美元。服务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 这与我国总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9.7%, 远低于18.8%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占总的贸

3,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相当一部分服务企业尚不具备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企业机制, 眼光仍停留在国内市场上,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在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1991年7月,我国根据GATS的要求, 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初步承诺开价单, 之后又逐渐承诺开放金融、建筑、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但从开放的总体水平来看, 还是偏于落后。我国对大部分服务业的外资引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限制较多。从2006年至2009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平均值来看, 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 为18.96%,其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6.05%,其余均不超过5%,而同期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55.5%。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 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 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多头管理、力量分散, 易造成行业的垄断, 如邮政、 电信和金融行业等。此外, 服务业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许多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而且统计也不规范, 目前除了国际收支表反映的情况以外, 各部门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策略

( 一) 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服务业增长迅速, 但整体水平较低。目前, 服务业

主要集中于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运输业和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旅游业上, 而在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行业, 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 相比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 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1、消除体制障碍, 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 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 顺应WTO 和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

3、在保持并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 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

4,政府应该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产业的扶持。现代服务业一个由投资、研发、设计、服务、市场开发、行业监督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系统,单单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都不能使整个系统进行最高效的运转,同时也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且影响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容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必须加大对其配套产业的政府扶持,制定有利于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带动下促进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

(二) 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引进竞争机制,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培育新的服务行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可以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 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开放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 应充分利用GAT S条款中的灵活性,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 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国家应区分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别, 并且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3. 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冲击。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 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 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服务业, 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保护。 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 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 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提供优质服务, 搞好投资软环境

建设。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中国应该加强对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服务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强服务产业、服务贸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强化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要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①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②管 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入世后的影响》 ③肖维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④谷晓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⑤潘照安. 《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经济视 角,2007 ; (7):49~ 51

第五篇: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东北振兴规划实施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辽宁省在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对外贸易额占东北三省贸易总额的七成。

辽宁省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坚持科技兴贸, 依靠结构调整,夯实了外贸发展基础, 使得对外经贸发生了四大显著变化: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有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力量; 对外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 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有力拉动因素; 走出去 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成为辽宁省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

辽宁省外贸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 以及辽宁省外经贸结构的转轨, 使得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 辽宁省对外贸易现状的贸易结构的变化及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口增势缓慢, 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 一) 贸易产品的依存种类变化

辽宁省出口贸易产品由初级产品转向工业制成品。

(二)贸易伙伴国别( 地区) 的变化

近三十年辽宁省对外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比较集中和稳定,其主要贸易伙伴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亚洲,其中欧洲国家中德国的比重最大,而亚洲国家中新加坡的比重最大。

(三) 省内各地区贸易差距的变化

辽宁省贸易总额中各地区的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沈阳占10% ~ 20%,大连占60% ~ 70%,其它地区只占20% ~ 30%。近年来,以沈阳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群的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略快于省内的其他沿海城市。

二、辽宁省的贸易产品结构的特征分析: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依存转向工业制成品依存。

1.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

纤维、化工、家电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优势明显提高

2. 信息技术产品

辽宁省的手机数码相机、集成电路、电脑等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辽宁省出口份额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产品的相关产业聚集及其出口份额变大所致。因此,辽宁省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在迅速降低,其相关产品出口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特别是电脑类产品的出口份额降低非常明显。

3. 重工业产品

重工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现已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机电产品的出口份额增加非常明显; 以钢铁、汽车、机床为代表的重工业产品的出口份额不断扩大,其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

三、出口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辽宁省外贸进出口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 其增长速度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而且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 特别是出口。出口情况是一个省对外经贸的晴雨表 。高低之间的变化, 是辽宁省外贸实现结构形态转变的必然。原油、钢坯、铁合金、微机、镁砂, 出口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影响辽宁省出口增长7.8个百分点。而去年前4 个月, 辽宁省出口增长速度高达57.8%, 高于全国23.8个百分点, 强势增长主要靠钢材、钢坯、铁合金、镁砂、成品油拉动。

分析出口下降的原因, 一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这两高、一资型产品出口的控制, 逐步加大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和取消退税商品范围。二是外贸出口统计方法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辽宁省丹东的出口贸易量2006年将影响出口3至4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对辽宁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影响较大; 此外, 个别出口企业倒闭也制约着辽宁省外贸出口。辽宁省出口大户沈阳三宝电脑公司因为韩国总部破产。三是出口名牌产品少, 产品结构存在深层次矛盾。2006年辽宁省被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仅有大连冰山集团的 冰山牌 等5个品牌, 年出口额仅为1.5亿美元。而江苏省出口名牌有25个之多, 2004年出口高达39亿美元。广东、浙江、山东的出口名牌分别

是29个、51个、32个, 都远远高于辽宁省。四是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 初级原材料商品出口比重仍然很大。尽管多年来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使得外贸出口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仍不占主导地位。

四、发展辽宁对外贸易的对策

( 一) 以区域创新促进外贸新的发展

辽宁省重点加快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 建设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 大力发展以石化、钢铁、大型设备和造船为重点的临港工业,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海滨新区。工业兴则外贸兴。 用地缘、产业、资源优势来创造出对外开放的胜势。为了加快辽宁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 还采取措施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进沈阳中部城市各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依托沿海资源优势, 将在开放的前沿实现滨海公路与空港、海港的贯通, 大力发展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果蔬、汽车五大物流业, 形成产业特征明显和竞争力强的临港产业集群。这些地区将成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二)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让出口实现版本升级

转轨的阵痛和发展的机遇同时存在, 国家政策调整也是个动态的过程。为了尽快扭转不利局面, 必须集中力量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 努力完成省定出口目标和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出口距离。同时, 加强重点行业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建设, 扶强做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使之成为辽宁省出口支柱产业。此外, 还要加快沈阳、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建设, 选择重点产品, 培育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群; 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步伐,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拉长产业链, 提高配套能力。改变增量不增利的出口局面,提高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让出口实现版本升级,增加出口的社会效益。严格限制资源性产品和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开展加工贸易。 兴办加工贸易园区, 提高加工贸易结构和档次, 推动辽宁省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三) 培育发展新的出口产品品牌

品牌是增强出口能力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出口品牌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

名牌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制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开发出口品牌, 在境外注册商标、宣传品牌、申请专利, 进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产品准入认证。设立支持出口品牌产品建设发展专项资金,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企业出口的新产品研发、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国外注册商标、产品品牌和专利申报及发布信息、境外市场广告宣传、参加国外专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等国际性专业展览活动等项开支给予资助。积极实施自主出口品牌便利措施,在进出口许可证、重大展会展位分配、技改资金使用、通关、检验检疫、融资、出口退税、境外投资等方面, 为出口品牌企业提供便利。

(四) 实施新的科技兴贸战略

为了改变出口产品的低层次, 全面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未来五年必须坚持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落实科技兴贸的各项鼓励政策,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 以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营销为重点, 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尽快提高辽宁省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 注重培育和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重点出口企业。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重点扶持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 ( 五) 吸引外商新的投资拉动出口

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联动效应。辽宁省五点一线 对外开放重点地区已经凭借自身的地缘、资源和服务优势, 把外资吸引进来。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已经决定在丹东投资, 企业可以解决1万人就业, 同时拉动辽宁省外贸出口。辽宁省辽东森林资源丰富, 同时木制品加工技术能力雄厚, 俄罗斯与辽宁省合作开发30万吨纸浆厂, 并且通过购买俄罗斯原木, 由沈阳等地加工复合板等产品。同时利用东北东部水运的优势, 在东港设立木材加工区。

(六)加快实现贸易伙伴以及贸易主体的多样化和分散化,提高对外贸易的抗风险能力。

(七)发挥辽宁地区农业大省优势,建设农业深加工产业体系,开发有辽宁特色的绿色农产品。而且在传统国有企业带动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注入新鲜活力,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校毕业考试试题下一篇:大宣传大走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