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道德观论文

2022-05-08

小编精心整理了《市场经济道德观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记道德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道德观也必将产生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必然要求全社会各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市场经济道德观论文 篇1: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的新内涵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道德观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要求全社会各个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新内涵之一:商业关系中的道德

商业关系,从广义上讲包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商品供给和需求,以及与这些环节相联系的交通、旅游、邮电通讯、食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事业。商业关系中的道德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商业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商业道德实际上就是质量道德,其中包括商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等等,涵盖了商业关系中所有的职业道德。“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必然生作用,那些不讲质量道德的人们最终也逃脱不掉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自食其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质量道德的形成是平行的。

新内涵之二:金融关系中的道德

金融关系,即与货币流通以及银行信贷有关的一切活动。这些话动主要是通过银行业务来实现的,如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国内汇兑往来以及贴现市场、证券市场活动等等,都是金融活动。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又是办理信贷业务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信誉,金融道德实际上就是信誉道德。金融关系中的各方只有真正建立起信誉道德,整个社会的金融关系才能理顺。否则,会造成合同和契约形同虚设,金融关系的各方同时连锁受损的恶性循环,致使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正常的经济活动难以开展。

新内涵之三:雇佣关系中的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做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必要补充的私营企业、中外合营和外资独营企业等经济实体。在其生产经营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雇佣关系。雇佣关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和义务,雇佣关系的双方应提高责任心和义务感,这种责任心和义务感的提高,一方面要靠个人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和在经济活动中利害关系对当事人的影响来逐步提高。雇佣关系的双方只有从责任和义务的道德标准自觉自我约束,才能建立起稳固的、相互信任的雇佣关系。

新内涵之四:环保道德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然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放在首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学水平不高,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显得极为重要。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认为,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不同于国有资产,从真正意义上讲,它才是为全休人民所有的,它为全体人民提供一种特殊的公共服务,如果没有清洁的空气、水,则无一例外地全体人民受损。环境的破坏意味着环境这一特殊资产流失,进而也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流失。对此,他给出两个数学公式清楚地表明其内在关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一环境资产流失;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十环境资产增值。显然,环境资产流失越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获取就越小。反之,治理环境污染就等于增加环境资产,也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如果发展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到生态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来治理和恢复,那就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可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却不重视环保工作,不讲环保道德,有的地方经济建设项目是上去了,表现出得益于一时,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破坏。因此,越是发展经济,越要注意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环保道德。否则,造成的恶果最终将制约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在某一天早上反过来回报给人类本身以灾难。

环保道德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新内涵之五:公益和互助道德

所谓公益就是公共利益;所谓互助是指互相帮助。推行公益和互助道德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认人们的能力差异,承认人们合理劳动而获得不均等的财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反对两极分化,在肯定合理竞争的前提下提倡全社会共同富裕。鞭挞“为富不仁”,提倡“富而乐道”。“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但幸福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幸福,而是分布在各个人身上的……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或是各个方面的”((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432页)。因此,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标准应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在他正当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时不忘他人及社会的利益,能够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公益和互助道德的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要依靠“共同富裕”的思想教育和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培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已有相当的基础。近几年来,为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发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而且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各类团体及个人,而且包括海外侨胞,“希望工程”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新内涵之六:文化市场中的道德

我们的文化作品应该宣传正确的道德观,鞭挞腐败错误的道德观。一部好的文化作品可以使人受益不浅,同样,一部坏的文化作品也会使人受害无穷,特别是对青少年,因为他们识别能力差,猎心和尝试欲较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接受不正确的道德意识。所以,具有不良道德倾向的文化作品会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伤害,并潜伏或诱发道德危机。文化市场道德的核心是从事文化作品创作的人们既要讲艺术标准更要讲道德标准;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容和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因为,社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着社会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甚至还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作者:林帮强

市场经济道德观论文 篇2:

浅议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观

摘要: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记道德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道德观也必将产生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必然要求全社会各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金融;环保;文化

道德与法律都是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不同点在于,法律是靠国家的强制力为保证,而道德却是建立在善恶、美丑、正义等观念基础上,靠自觉实现的。因此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汉朝的刘向曾说:“国将亡,必多制,君子碍于法而不得赏,小人巧法而免诛。”刘向对法律的认识未免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指出了法的局限性。试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人们的行为都要靠法律来强制,却没有礼义廉耻的自觉,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法律虽然是具有普遍效力的社会行为规范,然而法律却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代替道德建设。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记道德建设。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不是靠强制执行的,而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道德观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道德观也必将产生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必然要求全社会各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一、商业关系中的道德

商业关系,从广义上讲包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商品供给和需求,以及与这些环节相联系的交通旅游、邮电通讯、食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事业。如果在上述这些方面附加上一定的“不道德行为’,那顾客最终享受到的只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和糟糕的服务,甚至给顾客造成难以承受的灾难。如不久前刚刚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给众多儿童及家属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其中所暴露的道德缺失,就有力证明了道德在商业关系中的作用。因此,商业关系中的道德涉及千家万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中的最重要方面。

商业关系中的道德核心是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商业道德实际上就是质量道德,其中包括商品的质量、服务设施的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质量等等,涵盖了商业关系中所有的职业道德。“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必然会发生作用,那些不讲商业道德的人最终一定

会自食其果,在经济上遭受巨大的损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道德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

二、金融关系中的道德

金融关系,即与货币流通以及银行信贷有关的一切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通过银行业务来实现的,如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证券市场活动等等,都是金融活动。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又是办理信贷业务的经济组织。它发放的是贷款而不是财政拨款,信贷资金的部分来源是各种存款,有存款就有取款。不归还贷款,银行便无法保证存款的提取,更无力发放新的贷款。银行的职能和信贷资金的作用都无法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关系中的道德核心是信用,金融道德实际上就是信用道德。金融关系中的各方只有真正建立起信用道德,整个社会的金融关系才能理顺。否则,会造成合同和契约形同虚设,金融关系的各方同时连锁受损的恶性循环,致使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正常的经济活动难以开展。

三、雇佣关系中的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做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其生产经营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的存在是由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它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我们无疑应该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雇佣关系中的道德核心是责任和义务,雇佣关系的双方应提高责任心和义务感,这种责任心和义务感的提高,一方面要靠个人自身道德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和在经济活动中利害关系对当事人的影响来逐步提高。雇佣关系的双方只有从责任和义务的道德标准来自觉地自我约束,才能建立起稳固的、相互信任的雇佣关系。

四、环保道德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放在首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薄弱,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显得极为重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如果发展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到生态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来治理和恢复,那就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可是现在有些人却不重视环保工作,不讲环保道德,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一份来自国家环保局的报告,这样描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居世界第二,将导致青藏高原冰川2100年消失;由于环境恶化,我国耕地面积每年减少3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00;由于破坏森林树木沙尘暴增多,我国1/6的面积沙漠化,已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国家;世界上2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中有16个在我国;由于水质污染,我国1/2的城市缺水;全球7成电子垃圾废物流入我国各个城市,环境污染导致呼吸道、皮肤病、肾病增多。人们需要知道:在经济增长的名义下,我们失掉了什么?从中我们应如何认识保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笔者认为,越是发展经济,越要注意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环保道德,否则,造成的恶果最终必将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在某一天反过来给人类本身带来灾难。

环保道德的核心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考虑它们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即使可以再生,也必须给它以喘息的机会,让其能够休养生息,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五、公益和互助道德

所谓公益就是公共利益,所谓互助是指互相帮助。推行公益和互助道德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认人们的能力差异,承认人们通过合理劳动而获得不均等的财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反对两极分化,在肯定合理竞争的前提下争取全社会共同富裕。鞭挞“为富不仁”,提倡“富而乐道”。“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但幸福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幸福,而是分布在各个人身上的……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或是各个方面的”。因此,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标准应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在他正当合法追求自身利益时不忘他人及社会的利益,能够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共同发展。

公益和互助道德的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要依靠“共同富裕”的思想教育和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培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公益和互助道德的形成已有相当的基础。近几年来,为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发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精神的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而且涉及面很广。比如,今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危难之际,全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解放军、武警战士、公安干警、卫生救援队、消防救援队、防疫专家、心理专家、媒体记者等,都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并迅速投入到第一线的抗震救灾战斗。各条战线的工作者们,冒着频繁余震和山体随时塌方的生命危险,不顾劳累,不分昼夜,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战斗在第一线,为救助每一个有生存机会的遇难者,争分夺秒,拼尽全力,永不放弃。这其中涌现出许多的抗震救灾英雄,他们在危难时刻和生死关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利益抛于脑后,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精神和可贵品格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例证。

六、文化市场中的道德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决不允许成为腐朽思想文化滋生蔓延的场所。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首要的任务是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我们的文化作品应该宣传正确的道德观,鞭挞错误的道德观。一部好的文化作品可以使人受益匪浅;同样,一部坏的文化作品也会使人受害无穷。所以,具有不良道德倾向的文化作品会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伤害,并潜伏或诱发道德危机。

文化市场道德的核心是文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既要讲艺术标准,更要讲道德标准;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道德观也产生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因为社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着社会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甚至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作者:周 洁

市场经济道德观论文 篇3:

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

摘 要:一个企业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与革新。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及其业务水平,使企业的员工更具有凝聚力,从而使大家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阐明了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方针和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化也不断深入到经济发展当中,这时候美国提出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称作公司文化、管理文化、组织文化等,这些称呼由组织、管理的方式和所学习的知识来决定,他们所反映的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换一种称呼而已[1]。企业文化就是指在企业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一直遵循的并且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行为的总称。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制度方面的文化和企业日常工作活动中凸显的文化。当然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还是企业的价值观,也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形成。

1.创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1适应新经济的需要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逐渐的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在这种局面下,企业想要快速而长久的发展,就一定要创新发展,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从建设企业文化着手,首先创新企业文化。就目前而已,我国文化建设一直没有飞跃式的发展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够造成的。

1.2整合企业形象的需要

国有企业一直在不断的深入改革,那么原来的企业文化也应该随之不断的更新,因为企业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今企业的发展需求[2]。从文化方面看,国有企业具有不同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地区文化差异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必须把这些差异重新改革和深入,随着企业的需求而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是企业文化方面的调整,同时还应该创新企业整体形象,因为企业形象将来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文化。

1.3市场经济道德观的需要

目前,尽管市场经济飞速的发展,可是还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道德观。只有使每个企业和每个员工都在意念上和行为上不断强化,思想指导行为,才能共同构建市场经济道德观。构建了规范的企业文化,才能提升员工的价值观念、规范员工的行为举动。因此,必须逐步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2.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

2.1企业文化要与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相吻合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可是不是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能给企业本身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有很多企业宣告破产都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完善或者缺乏创新造成的[3]。虽然民族文化、道德信仰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可是更多的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日常经营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所以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好的企业文化模式,不是每一种好的企业文化都能使企业稳定长久的发展下去。只有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企业文化,才是有效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环境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即企业内部的经营方式方法等,还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即行业客观状况等等。随着企业发展状况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要不断的随着更新和完善,企业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稳定持久的发展。

2.2向“人本管理”转变

以往公司的管理模式是物本管理,就是把人当做公司的物来进行管理,可是逐渐的出现了“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不再单纯的把人力当做创造财富的棋子,而是注重人力的价值。自从推广了人本管理的模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现在许多民营企业都很注重各岗位员工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员工最大化发挥他们的能力,这样一来,管理者更容易实行内部管理,有助于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

2.3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改变和完善原有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据国外的相关学者研究发现,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成功,就一定要使企业与外部的环境相吻合,如果两者不适应,就是再好的方法都无法到达效果的。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王安电脑公司曾经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公司,可是他们坚持固有的价值观和日常行为规范,不根据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更新企业文化,最后使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而知识企业破产[4]。企业文化其实就是在某一时段市场环境所产生的文化,市场环境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变化,这时候我们也要不断的更新企业文化,如果不更新企业文化,就会发生两者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影响企業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时时刻刻要注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企业文化。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企业的不能及时的更新企业文化,他们不能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而更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经营效益降低。只有不断的深入改革,创新企业文化,才能渐渐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结论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在尽量满足客户、内部员工、股东和社会群众等各自方面要求的前提下,还应该保障产品的质量,逐渐降低生产成本,创新经营模式,才能使企业稳步的长久的发展下去。当然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方式和策略就是建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环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逐步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沈仰东.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17-19.

[2]苏莉.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方略和主要实施途径[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报,2013(3):119-121.

[3]李军祚.企业制度文化的激励功能及完善途径[J].大庆社会科学,2009(01):13-15.

[4]王巧丽.探究我国当前煤炭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J].煤炭技术,2013(9):48-49.

作者:李东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商系网络银行论文下一篇:经济学发展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