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论文

2022-04-3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中国的古典园林源远流长,本文主要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与美学之间的联系展开,具体分析传统园林的造园布局以及空间中的形、神、气的统一,目的在于把握传统与创新的源流关系,吸取精华,大胆创新,使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并且在满足现代人多种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与自然界更为协调的建筑空间艺术。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论文 篇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认可,室内设计越来越多的从文化中的各层面吸取养分,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满足现代人的情感需要和使用需求。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的丰富内涵以及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现代室内装饰设计、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应用中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室内空间装饰设计要面对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创新,要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需求。人类最初的劳动,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室内本土化设计也应符合不同民族需要。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从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运用到室内空间装饰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回归,从现代设计环境下,演义出本民族设计文化。

1.是探索建立带有民族内涵的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文化的需要:

近些年,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于生活品味要求越来越高,生态自然的生活方式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自然朴实的美学特征,他的理念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启示是多方面的。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是营造带有民族特征室内空间设计形式、塑造现代中式设计文化的必然选择

近代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受到了西方严重的冲击,一味的模仿西方设计,而迷失了自我的方向。随着西方设计理论和思潮的涌入,城市化加速发展及过度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令我们失去了古代人造园的执著与宁静,也失去了古代文人对平和心境、如诗意境的追求,更使设计缺乏文化内涵,流于形式,忽视对心灵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的日渐进步和人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人们对室内空间的物质和精神功能有了新的理解。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物质功能已不再是设计的唯一要素,民族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愈来愈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流传已足以证明它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血脉关系。因此,把它引入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毫无疑问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当代的设计中,既着眼未来又尊重传统,才能寻找到适合我们的人文居住方式,把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及造园手法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自然山水式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真正的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通过对空间的序列化处理分隔而使其融入自然的布局,顺应自然和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所遵循的艺术表现形式。另外,与当时的哲学理念是分不开的,朴素的自然辩证思想在造园方面的体现也是师法自然、顺应自然。

空间布局是影响到造园的整体结构关系的全局性问题。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以小见大。为了丰富空间美感,采用借景、分景、隔景、障景、等手法来布局空间、组织空间和创造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序列的布局、边界的空间构成、内外空间的流动和空间的景深,其景物高低错落,前后变化都存在着一种和谐有机的空间关系,具有多空间多景物连续变化的特点。无论是独立的单体空间还是空间的序列布局都沿循一定的轴线,如空间组织关系在统一中式变化,在均衡中求突破,通过对比和衬托使空间主次清晰明了。

中国古典园林从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环境要素着手造园,叠山筑石、庭园理水、花木配置、经营建筑,各个要素之间互为景观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共通融合,以求达到物境、情境、意境的完美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中国古典园林乃至现代园林艺术始终把如何处理好的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如园林中的亭、台、厅、榭、栏等都是置身于山水之间,其目的就是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既能得到自然环境之映衬,又能成为整体环境中的一部分。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还聚集着设计者的艺术创造。“片山有致,寸石生情”说明山石兼备自然山石的形神外,还可以具有传情的作用。水是设计中常用的要素,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若整个室内以水为中心,便形成一种内聚的格局,若分散用水则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给人以深邃藏幽的感觉。花木以直接观赏为多,同时借花木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和情趣。通过嗅觉可以让人未见其花先嗅到其香,给人以舒适放松感,植物的花香远比化学形成的花香来的更让人嗅觉的满足。室内多种盆栽,起到点缀的作用,同时透过枝叶扶疏的网络去看某一景物使其更加具有含蓄感。设计中加上建筑构件起到了装饰和符合人体工程学作用,满足了使用者视觉效果及除美学外的功能性使用,满足了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1.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受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体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运用传统造园中障景、框景、对景、借景及欲扬先抑、步移景异等基本手法表达艺术意境,追求自然美。园林艺术的关键在于“景”,为了求得移步异景、意境的深远并引人入胜。“曲径通幽”给人以曲折、狭长之感,可以借助大小的对比以及开敞和封闭的对比而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空间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中的核心和主体,因为空间设计中,要对室内空间分隔合理,使得各室内功能空间完整而又丰富多变。同时在平面关系上要紧凑,要考虑细致入微,使得建筑的实用率提高。空间处理的合理性能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活动。现代室内设计借用古典园林“曲径通幽”而后“豁然开朗”每经过一次曲折,便可以产生一种新的领域感,而随着不同的时空变换,便会使人产生一种玩味不尽的妙趣避免一览无余。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合理恰当的利用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形成半开敞的空间,将室外景致“借入”室内,形成无中生有,使得主要空间,过度空间,次要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表达室内造型的美感,起到丰富造型、突出使用功能、表现室内不同气氛和性格的作用,增强整个室内的艺术效果,这种层次与渗透让近景、中景、远景,层层景致都各自独立又统一在整体系统之下,能够反映出居住者的情操,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使用者的精神、情绪以及心理活动。

2.意境的创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文学艺术的运用可体现在为室内提名,例如中国古代园林中为每个宅院和每个亭、台、厅、榭、栏都有不一样的名字,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意境效果,以及像我国古代诗人是以一首诗做整个园林的名号或匾额的提名,即富有诗意又很贴近此时此景,我国文学艺术博大精深,在设计者设计的时候要以文学色彩贯通,才会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与空间写照。文学艺术的运用使得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已被赋予新的含义。对建筑内部固定表面的装饰和可以移动的布置所做的表面的、视觉的整体效果设计,偏重于对室内地面、墙面、天花等界面的艺术处理,同时兼顾门、窗、家具、帘幔、地毯、灯具、陈设等精心构思。是符合现代人们追求形式的民族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需求的室内装饰设计。

3.现代材料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贝律铭先生深清中国古典园林,在他的设计中常运用具有传统内涵精神的竹子作为视觉元素,同时结合现代的灯光、石材、玻璃等设计元素,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相结合最好的典范示例。

正是源于现代人对现代都市喧闹的厌倦,使现代人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返璞归真的可贵,大胆地利用砖石、木材、金属复合材料等现代材料。意在显示素材的肌理效果或原材料的本来面貌,加以精密的打磨,或是像透过滤色镜看材质一样的倾注视觉的材料运用。这种空间效果具有冷静的、光滑的视觉表层性,他牵动人们的情思,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具有潜在的怀旧、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对材料的肌理效果和质感的重视,更令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柔情和生命的韵律。

结论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的相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室内装饰设计中真正的“中国味”不是停留在表面效果追求形似,而是讲求神似的追求意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式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我们在看待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和现代的建筑室内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形式,更要看到创造这种形式的思想、精神、和哲理,对待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怎样利用并加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今天急需研究的课题。中华民族能够创造出辉煌的过去,相信也必将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吴家骅,环境与设计史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3] 江婷,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硕士学位论文] 东南大学,2006

[4] 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 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6] 王澍,2012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获奖感言,北京人民大会堂 ,2012

[7] 白钊义,“曲径通幽——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涵”载《山西大学学报》,2005

[8] 王琼,《王琼室内设计作品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9]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 姚亦峰,探析自然理想景观对于中国古代园林的启示,建筑师,2005

[11]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2] 苗鹏云,苏州园林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以拙政园为例,山西科技,2007

基金项目:“此项目由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万晓华 祖国栋 刘曌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论文 篇2: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与美学艺术

摘 要:中国的古典园林源远流长,本文主要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与美学之间的联系展开,具体分析传统园林的造园布局以及空间中的形、神、气的统一,目的在于把握传统与创新的源流关系,吸取精华,大胆创新,使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并且在满足现代人多种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与自然界更为协调的建筑空间艺术。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美学;意境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以“有假为真,苑自天开”的美学思想,从而在具体形式上体现出本乎自然、超越自然的天然图画形式。与西方古典园林不同,中国古典园林虽不是纯粹的建筑,但却融合了一切建筑手法在内的高级艺术形态。任何设计观念都离不开一定的美学原则,而美学思想又建立在深刻的世界观——哲学的基础上。在西方,以数为原则的几何审美观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种“唯理”思想的支配下,西方园林追求的是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因此,西方园林的风格为规则式几何园林,在园林建设上,它强调轴线、对称,注重空间比例关系。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天然美,它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把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融合的产物,进而达到情感、精神上的升华,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写意山水园。造成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者对意境态度的差别。也就是说,西方园林主要注重形式美,而对意境的追求才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画家作画讲究“胸有丘壑,意在笔先”,这一画理同样适用于造园艺术。这里的“意”,一方面指造园之初就应该对园林的总体构架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指要对园林各景物融入一定情感,营构一种意境,空间随着意境的变化,可放可收,可大可小。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造园之初便非常讲究总体布局。《园冶·立基》中论述道:“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也就是说,造园过程中,确定主要景物在园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把其他景物纳入园中,而不是毫无次序地一次把所有的景物塞入园中。如: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它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远香堂为中部主体建筑,围绕远香堂,东部叠黄石假山,山势一直延伸到远香堂南,堂东北山顶处建绣绮亭,堂西设倚玉轩,堂北凿一水池,临池设观景平台。站在堂中环观四周,四面景物尽收眼帘,仿佛在画中一般。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中国的古典园林运用小中见大、明暗开合、敞闭自如等空间对比手法,欲扬先抑,突破空间的局限性,使空间富于变化,力求达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奇境界,创作出“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艺术空间。也就是将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安排在一起,通过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例如把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放在一起,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借助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大空间将给人以更大的幻觉。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为了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多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即在进入园中主要景区或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若干小空间,从而达到突出园内主要景区的作用。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面积大都很小,如:苏州留园仅20000平米 。为了求得意境的深远,留园的入口部分巧妙地运用了分隔、明暗变化,同时又相互连通,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比如,苏州拙政园占地5200平米,共分为东中西3个景区,中部作为全园的精华之所在,其中又包括许多景区和院落,如见山楼与池水平桥,由廊桥柳荫环绕,组成一个既与外界有所分隔,又使内外相互穿插的空间;花厅玉兰堂紧靠住宅,自成一个封闭的院落,院内广植玉兰,并沿南墙筑花台,使建筑与自然结合得自然贴切;廊桥小飞虹与水阁小沧浪横跨水上,与周围亭廊组成水院;枇杷园和海棠春坞分别用云墙和花墙分隔,各成小院,成为园中之园。正如陈从周在《园韵》中所说:“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的空间,因此大园包小园,即基此理”。园林与建筑空间,隔则深,敞则浅。中国古典园林分隔空间的手法很多,妙在利用山池、花木、廊桥、厅堂,而少用围墙。正如《园冶》之所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围墙隐约于蔓间,架屋蜿蜒于木末”。通过游廊,将景点组织起来,延伸了空间,步移景异,给人以境界迭出之感。在组织水面景观中,桥起着点缀水面景色,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引导游赏路线等作用。廊桥在园林中应用较少,拙政园的“小飞虹”廊桥是运用得颇为成功的佳例。假山叠石可以遮挡人们的视线,增加景象层次,扩大景深。如拙政园进入腰门后的湖石假山,犹如屏障使人们不能一眼看到全园景色,从此绕过去,便进入主景区,显得豁然开朗。运用隔景手法划分景区,不但把不同意境的景物分隔开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体味某一意境,而且使游人在不同的景区间穿行时,感到别有洞天。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在强调分隔、划分景区时,并没有忽视彼此之间的联系。园林中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门洞、窗口,从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门洞、漏窗构图多为自然式图案。固然这些图案本身有其形式美,但更重要的是透过门洞、漏窗可以使人产生极其深远乃至不可穷尽的感觉。沧浪亭漏窗门洞共有108式,其中环山89式,园内复廊一面邻河,一面环园内假山,人行廊内,借助廊墙上的漏窗,园内的山林和园外的流水互为呼应;漫步廊外,眼前是潺潺流水,透过漏窗,园内的山林若隐若现。正如陈从周在《中国园林谈丛》中所说:“园外一笔,妙手得,对此之运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园林艺术首先是空间艺术。在造园过程中,如果只是把山水、植物、建筑等诸多造景要素散布于园林中,而不注重由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园林空间的围敞闭合,那么就如同在画廊中看画一样,各幅画面都是分立的,而不能给人以整体的感受。要使游人真正融入统一的园林景象中去,必须创造丰富多变而又不失为有机整体的园林空间。园林作为可居、可游、可赏的所在,不仅在于其空间的实用性,更在于其艺术的统一性。

由此可见,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对空间整体设计的建筑艺术,它持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来源于蕴含在空间中的形、神、气的统一。它创造的是一个能与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体现出中国古代哲人与造园师对空间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三维的静态空间,而是在园林中加入了四维的时间和五维的心理时空,在空间的引申和时间的延续中与人的感情意趣产生交流,从而获得整体的空间艺术形象。它所体现的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立面的外观,而是一个群体的空间艺术。与古人遗留下的建筑艺术相比,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缺少的正是这种对空间意境的理解和把握。单个的亭、廊往往被片段的使用,成为代表园林形象的一个标志符,而外来文化的侵入,以及对传统文化生吞活剥式的搬用,更是产生了许多不中不洋的环境垃圾。因此,在深刻理解传统建筑艺术成就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应结合今天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实践中把握传统与创新的源流关系,吸取精华,大胆创新,使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并且在满足现代人多种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与自然界更为协调的建筑空间艺术。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15.

[3]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7132.

[4] 胡捷.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J].浙江科技学报,2003,15(1):2426.

[5] 封云.亭台楼阁——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J].华中建筑,1998(11).

[6] 庄逸苏,潘云鹤.论大学园林[J].建筑学报,2003.

作者简介:李永燕(1975—),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在读,现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攻方向是服装设计与制作,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从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十几年,主要讲授服装设计、时装画、服饰图案等课程。

作者:李永燕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论文 篇3: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传统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建筑哲学以及对园林景观建筑的影响都极为深遠。而景观建筑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烙印,是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在城市建设中都透露出传统宗教文化的缩影。笔者从儒教、道教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建筑景观的影响,以便与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关键词:宗教文化 财富 影响深远 景观建筑

建筑景观是苍茫大地上人类智慧的点点滴滴的记载,是装点着人类生活的璀璨星辰,也是传统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无论它们形式如何,年代是否久远,都焕发出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奇光异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珍品。景观建筑也能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也是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改造的体现,能够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和哲学世界观。可以说,中国传统宗教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还是在居民景观建筑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而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照搬等问题,丢掉了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宗教文化,缺少了创新与改革。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能利用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文化与景观建筑

儒家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儒教,也叫儒学,儒家思想崇尚“中庸”之道,也就是强调“善”,而“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而今也是中华民族内在的主流思想。

1.儒家思想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的建筑的影响,一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儒家文化讲更强调礼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而这些主流思想至今也会影响到居民景观建筑的建筑风格。如“礼”的内核就是秩序与和谐,也就是宗法和等级制度。那么,在景观建筑中就会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 在传统建筑中用装饰、颜色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体现。例如,黄色是最为尊贵的颜色,在普通百姓的民建和生活中是不允许随意使用的,都是在宫廷建筑才中常用到黄琉璃瓦,同时配以龙凤题材的和玺彩画, 可以说是皇家专用的。在古代,即使是人死后所使用的坟园在占地面积、坟丘高度、墓碑形制等方面也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得违反,否则会受到刑法制裁。

儒家所宣扬的“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人方是理想人格。正是古书所记载的“以类合一, 天人一也”。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及景观建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关注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美,要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主张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

而中庸之道更强调社会的一种“内聚”性, 即团结和睦。追求在“向心内聚”的基础上达到统一和谐。中庸之道讲究不走极端,万事万物都可共存,以最大的宽容性包容一切,不论正反,不论中外。如“万园之园”——圆明园,就是以“西洋”为基调,糅合“东土”的“语汇”,创造出在当时东西方人士看来都颇“中意”的建筑美。中庸之道以模糊二者之间的界线,突出它们的共同点来使其和谐,达到中庸。

2.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儒家更强调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推崇“学而优则仕”,主张以礼制来维系社会。所谓的“礼”主要是指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以及伦理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在很多典型的私家皇家型园林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庭园平面布局中很少有中轴线的存在,这都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如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也影响着民居房屋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如北京四合院和紫禁城的室内设计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建筑都是采用中轴对称、数进院落布局,在此不一一举例。

此外,儒家思想还对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所强调的礼制也正是园林建筑的体量与用材上的要求和体现。如在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用色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如明黄最为显贵,只能是为皇室所独有,而黑、灰、白则是民居的专用色。此外,在非寺庙园林及建筑的整体布局中,为体现森严的礼制观念,自古以来便存在着强调“尊者居中”的对称均衡布置的中轴线,比如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城市中轴线、颐和园仁寿殿建筑群中轴线等。在中轴线上,儒家重礼之倾向体现得最为充分。而“天人和一”思想也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进而影响到我国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二、道家思想与中国景观建筑

1.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

中国的园林艺术极具特点,布局严谨而巧妙,技术精湛而高超,山明水秀的风景,鸟语花香的境界,诗情画意的精髓,形成了自然写意主义风景式。而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山水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尤其是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深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环境很少动荡,正是新旧社会制度更替时期,道家哲学思想应运而生。《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强调一切取法自然。道家的“师法自然”也是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

当时,人们欣赏自然,更喜爱摹仿大自然。这样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审美意识逐步形成,社会上还掀起了构筑庭园的热潮,这样中国园林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的艺术格局。但这时的山水园林并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而是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等艺术处理手段,以“有若自然”的基调,以山水为园林的基本构架,对山水的欣赏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也初步确立了我国古典园林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艺术原则。

2.道家思想在中国园林艺术手法的影响

首先,我要談谈道家思想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的体现。“无为”是道家根本的人生态度,它要求人们要因循事物的自然状况,顺应万物的本性及其内在规律。山水园林和山水画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审美意识升华。例如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南北朝的园林中已经出现了比较精致而结构复杂的假山。通过对假山的塑造,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遐想,使人仿佛置身大自然的群山中,艺术的再现了美妙的大自然。

3.道家思想在造园元素上的体现

正是有了“无为”思想,才有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等造园手法。当然在造园组景过程中也要遵循已有的环境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然后进行建筑、堆山、引水,进行植物配景等,要突出自然景物特色的同时能做到构园巧妙。如,舫或舟等构景要素在造园的设计元素中会的重复出现等,这都能营造园林的隐逸氛围,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中园林在哲学与美学构造中体现出道家的无为思想。

此外,老庄哲学中的“虚实相生”体现在自然景观中的山和水的恰当组合上, 山、水各具特质,都与大地相连,这都是园林设计和景观营造在选址时必须要考虑和依靠的,这在早期建于自然山水中的帝王苑囿和之后在城市中的以自然山水为景观环境的私家园林都有体现,这些景观、园林也都实现了人为创造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结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给炎黄子孙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不应该只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而应该努力追求精神和内心的宁静和闲适,在建筑景观设计和营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元素和内容,为中华儿女传递讲更多的归属感,有效促进人和自然的长久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安运华.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园林[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

[3]郑皓.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

[4]杨杨、杨桑桑.浅析现代景观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浙江建筑.2009.4

作者: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族软实力发展路径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教学下的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