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

2022-05-07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

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 篇1: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20年:热点话题与前沿探讨

[摘 要]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2018年刊载的558篇专业学位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综合改革,以及质量保障等5个主题展开,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依旧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前沿。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应加强对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关注、重视多元研究方法的运用、不断拓展研究深度、进一步激发内生研究动力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3-025

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2019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在整个研究生招生数中的占比已达51-75%[2]。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但以整体视角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总体情况和研究轨迹进行梳理的文献却较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20年来发表的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系统地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脉络与现状,为今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一些方向与启示。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按照布拉德福(Samuel Clement Bradford)的文献离散规律,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在少数核心期刊[3]。对影响较大的期刊进行量化分析,可基本了解该学科的发展状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首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专业期刊,也是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核心平台,具有绝对影响力[4]。1998至2018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共刊载了911篇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相关的成果,约占37种CSSCI来源的学术期刊论文总数(2859篇)的32%。此外,在CSSCI下载数量排名前30位的专业学位研究论文中,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有7篇,占论文总数23%。在CSSCI被引前30位的专业学位论文中,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有11篇,占论文总数的37%。因此,综合数量与质量两项指标,选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较具合理性。

具体检索步骤如下,在CNKI数据库中通过高级检索,以“专业学位”为主题词,期刊来源精确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来源类别选择CSSCI,检索时间跨度为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911篇文献,剔除会议信息、致谢稿、简介、信息窗、教育大事记等非学术性文献后,获得有效文献558篇,操作时间为2019年2月24日。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 V软件能够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跟踪研究热点和探测学科研究新趋势,是展现学科发展脉络和热点的有效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5]。本研究首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年度走势、高影响力作者,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借助CiteSpaceV软件,采用关键词共现、突现词等方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热点主题以及探讨研究前沿。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基本状况

(一)文献年度走势

文献年度走势的呈现对于评价该领域目前所处阶段以及预测发展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6]。经手动梳理与统计(见图1),发现1998—2018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经历了波动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增速放缓3个阶段。其中,1998—2009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每年的刊文量都在30篇以下,文献累计总量为207篇,年文献累计率(文献累积率是判定文献数量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是当年发文量与上一年度文獻累积数的比率,可以反映某一年度发文量是否出现爆发式增长,并以此判断该领域研究热点是否形成)。在10-1~163-6%之间波动,波动较大说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处于不稳定状态。2010—2014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每年的刊文量都在35篇及以上,年文献累计率平均在15%左右,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这或与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201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印发 19 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有一定的联系。2015-2018年为第三阶段,该阶段每年的文献数量虽仍在30篇左右,但每年文献累计率都低于10%,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可能与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专业学位开始进入改革发展期有关,对新的改革进行研究需要一个过程。

(二)高影响力作者群

高影响力作者是学科创新和发展的骨干力量。H指数是判断高影响力作者群的重要工具,它把作者论文的引用率作为内在指标,而将论文的数量作为参考指标。学者的H指数越高,表明其论文的影响力越大[7]。由于作者存在重名现象,为提高研究的严谨性,本研究在软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手动二次查询,对重名作者进行分离。考虑到绝大多数作者的H指数都小于4,因此,本研究将H指数大于等于4的16位作者定为高影响力作者(见表1)。

从发文量和H指数统计可以看出,张文修、王战军、周文辉等16位作者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其中,张文修作为发文量最多、H指数排位第一的作者,其文章主要关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王战军、周文辉、刘俊起、付鸿飞、赵清华等人围绕研究生满意度开展了调查研究,对我国研究生满意度的年度发展概况,以及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介绍与持续跟踪,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小平主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进行了思考与经验总结;黄宝印立足于专业学位的整体发展,对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思考与展望;沈岩、刘慧琴、仇国芳主要对工程教育的认证、发展机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等进行了探讨;汪玲、刁承湘则主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质量保障体系、综合改革等进行了研究。

(三)研究方法分析

采用姚計海和王喜雪的分类方法[8],本研究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划分:为思辨研究、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4类。通过对每篇文献进行阅读、判断、编码,最终结果整理如下(见表2)。可以发现,1998—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研究,占比89-43%;其次是量化研究,占比9-32%;再次为混合研究,占比0-89%;采用质性研究的文献占比最少,仅有两篇,占比0-36%。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主题分析

关键词(

从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来看,“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从关键词的中心性来看,“研究生教育”的中心性数值为0-88,是知识图谱中最核心的节点,也是联系其他关键词的中心枢纽。但可以看出,大多数关键词的中心性都较低,说明已有研究较为分散,各个研究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为更好地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内容,本研究对相关和相近的关键词进行了合并。考虑到“研究生”“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关键词属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的一般性关键词,故忽略不计。最终归纳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5个热点主题,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学科建设研究、课程设置研究、综合改革研究以及质量保障研究。以下将对5个热点主题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一)培养模式研究

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对保证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围绕国内经验总结和国外经验借鉴两个方面进行,且以国内经验总结为主。具体而言,在国内经验总结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围绕某一院校或者是某一类型专业学位进行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其中,就某一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而言,一些高校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逐步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如湖南农业大学实施的以职业需求(OccupationalDemand)为导向,以五方协同(Fivepartycoordination)为依托,以三段融合(Threesectionfusion)为关键,以跨域培养(Crossdomaintraining)为途径的OFTC培养模式[11]等。就某一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对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农业硕士3种类型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国外经验借鉴上,学者们主要采用以国外某著名高校作为案例的方式进行,诸如墨尔本大学、哈佛大学等都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二)学科建设研究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迄今已有20年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包括文、理、工、农、医以及军事等各学科在内的、门类齐全的授权体系[12]。截至2018年4月,我国现有专业学位类别已达到47种[13]。每个专业学位都有其各自的特色,认真研究不同专业学位的办学规律,把每个专业学位都办成品牌项目,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从表3可以看出,“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临床医学硕士”“教育博士”出现频次较高,说明学者们对这4种专业学位关注相对较多,其原因可能在于这4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较广、社会需求和影响力较大。但整体而言,已有研究对硕士专业学位的关注更多,对于博士专业学位的关注仅局限于教育博士。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逐一阅读,发现该主题下的研究主要采取两条研究路径,第一条为理论取向的研究路径,对诸如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质量评估等进行了探讨。如徐海军等人提出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全日制工程培养模式;第二条为实践取向的研究路径,重点介绍国内外高校在培养这4种专业硕士学位时采用的实际做法。如陈小平对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研究。

(三)课程设置研究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要求掌握的知识范畴有所区别,课程设置应该体现出差异性。因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与梳理发现,已有研究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立足于整体或者是单个专业学位类别,探讨和反思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关键性问题及其解决的可能路径。根据相关文献可知,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主要存在目标定位尚不够明确,很难体现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差异及特色[14],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实施过程比较单一[15],课程设置理论化、学位课程重复化、选修范围狭窄化及实践课程形式化[16],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17]等问题。可以看出,学者们所指出的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具有一致性,即核心问题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尚未很好地体现出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的差异与特色。针对此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建议,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借鉴国外项目式课程、注重实践及案例教学等。

(四)综合改革研究

2010年,教育部批准了北京大学等64所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先行先试,创造出好经验、好做法,进而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头作用[18]。结合软件分析及手动检索发现,2010年之前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文献极少,2010年之后相关文献逐渐递增,这说明政策的颁布促使研究者们开始更加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等研究主题。通过文献阅读发现,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武汉理工大学形成了较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19],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以来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及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中国人民大学初步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人才培养机制[21]等。

(五)质量保障研究

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直接影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优化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项紧迫的教育实践课题[22]。关键词如“学位授予质量”“质量保障”“委员会”“学位论文”多次出现,反映出学者们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视。设置专业学位培养和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推动专业学位论文改革等,都是为提高专业学位培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基于以上视角,学者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例如,王玲从进口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管理和出口质量评估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王莉华对美国专业学位教育及其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张乐平等人围绕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标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前沿分析

普赖斯最早提出“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的概念,用它来描述研究领域的动态本质。陈超美将研究前沿定义为正在兴起的理论趋势和新主题的涌现。突现词能准确地揭示与反映研究的前沿领域,有利于把握研究的发展趋势。CiteSpace 软件的突显词探测功能可以较为清晰地呈现关键词的突现时间及以后的发展趋势[23]。利用CiteSpaceV软件提取和生成了20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突变术语图(见图2),可以看出20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的研究热点在不断变化,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目前正在探讨的研究前沿。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于2014年开始突现,与2013年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关系密切,该政策指出,把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

通过梳理发现,近几年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对策”以及“经验—借鉴”等层面,局限于对某校或某一类别专业学位培养经验的介绍,将专业学位教育整体作为一种学位类型而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未能站在系统的视角和高度来考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问题,而且仅仅着眼于某一类型甚至单一院校某一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经验的个案研究,得出的某些关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性结论难免会以偏概全[24]。此外,虽然一些高校和一些专业学位类别已经对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但多数高校与多数专业学位类别的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依然缓慢,很多固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似乎尚未形成。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研究对象:以硕士专业学位为主,聚焦人才培养。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7年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全面提高专业学位的比重,尤其是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比重。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多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前沿分布可知,硕士专业学位一直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的焦点,而博士专业学位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在截取的前29位高频关键词中有9项是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共出现156次,占全部关键词词频的19%,而对博士专业学位的关注则主要集中于教育博士,但关键词教育博士仅出现10次,占比不到2%。

2.研究方法:以思辨研究為主,偏重案例研究。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是保障高等教育研究结论信度和效度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增强高等教育学科成熟度和内在底蕴的核心路径[25]。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发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主要以思辨研究为主,且思辨研究中案例研究居多,而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混合研究3种研究方法所占比例较低,占比不到20%,其中,量化研究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增幅极小。

3.研究内容: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注重经验总结。20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以专业学位实践为牵引,对专业学位改革发展中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综合改革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依旧是目前关注的热点前沿。但从具体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研究主要以微观层面、实践经验、个案描述为特征,学者们往往基于自身经验或高校实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经验进行总结,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研究的广度、深度明显不足。

4.研究动力:以外在驱动为主,重视政策引领。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成果逐渐丰富。透过文献年度走势、热点主题,以及关键词突现背后的原因看其研究动力,不难发现政策驱动力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不管是文献年度走势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还是高频关键词,以及突现词的出现都与相关政策的颁布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建议

1.加强对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样需要博士层次[26],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发展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既是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博士学位教育走向多样化的必然趋势[27]。目前,我国博士专业学位已涉及教育学、医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中的13个专业领域,但因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制度、模式和标准上仍然存在对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国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过度依赖等问题[28]。想要改变这种不良的发展状态,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迅速、有效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博士专业学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导师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未来研究应在关注硕士专业学位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博士专业学位的重视,确保硕士专业学位与博士专业学位相得益彰,进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持续、科学发展。

2.重视多元研究方法的运用。思辨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专业学位研究而言,思辨研究不可或缺。但是随着专业学位不断发展,纯粹思辨和经验判断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揭示和把握专业学位的发展规律。实证化是教育研究科学化的重要步骤,是学科从思辨到科学的转折点,也是提高决策水平的可靠支撑[29]。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丰富和繁荣需要多元研究方法与范式的共同滋养,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应突破传统的个案研究、思辨研究等,走出传统研究方法的窠臼,转变研究范式,引入多元研究方法,以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更好地服务专业学位的发展。

3.不断拓展研究的深度。应用性研究对于专业学位优秀办学经验的总结与宣传具有重要意义,但仅仅停留在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之上往往限于“就事论事”的范畴,适用范围有限,很难形成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启发和指导价值的深度思考,这势必会影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因此,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应突破表层的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将研究的核心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以价值追问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专业学位的经验总结走向本真探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成功结合,不断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深度,进而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引向一个新的高度。

4.进一步激发内生研究动力。政策是行动的纲领,制度的确立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了方向,确立了规范,巩固了成果[30]。学术研究与政策的良性互动可以很好地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政策。但学术研究有自身的规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也迫切需要重视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学术诉求,学术研究不能蜕变为风向标,研究者既要眼睛向外,关注领域外的变化与动向,也要眼睛向内,追寻研究领域的革新与深化。因此,注重政策引领与激励的同时,激发研究者的内生研究动力,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开展相关研究也应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伟人邓小平曾经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凭借和承载。本文对中国2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的探究,其目的就是为了呼吁对我们国家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引起进一步重视,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的通知[EB/OL].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xkb/hyxx/yyxz/267719.shtml,2018-07-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9/,2020-09-10.

[3]张斌贤,陈瑶,祝贺,罗小莲.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4]钟振国.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基于CSSCI(1998—2014)数据库专业学位教育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高教探索,2016(05):56-63.

[5]姜尚峰.高考研究20年:话题演进与前沿探讨——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91-95+108.

[6]邱均平,董西露,魏绪秋.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计量分析与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6(09):63-68.

[7]李红满.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翻译,2014(02):21-26+127.

[8]姚计海,王喜雪.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3(03):20-24+73.

[9]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基于CNKI期刊2503篇文献统计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6(05):43-51+124.

[10]Understand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a bibliographic approach[M]. Cambridge:The MIT Press,1973:49-50.

[11][13]郭時印,朱育锋,李尚群.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OFTC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8):52-57.

[12]黄卫华,刘斌,章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就业需求为导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5):63-67.

[14]王俊,刘若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武汉七所“211工程”高校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7):18-22.

[15]李占华,罗英姿.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开发理念和改进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1):22-27.

[16]李传兵,方千华.新时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探索——现状、问题及改革设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21-25.

[17]夏洪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硕士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2):15-19.

[18]林蕙青.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深入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1(06):9-12.

[19]梁傳杰,王卫华,刘勇波.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0):5-9.

[20]范红结,罗英姿,李占华,李祥瑞,陆承平.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3):34-37.

[21]董克用,许光建,王春.立足实践  坚持创新  构筑有中国特色的MPA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1):4-9.

[22]唐广军,王战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109+113-114.

[23]曲霞,杨晓彤.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十五年的话题演进与前沿趋势——基于CSSCI数据库2000—2014年论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09):37-43.

[24]袁本涛,李莞荷,王顶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探究——基于分类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56-61.

[25]赵新亮,张彦通.近十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基于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的载文分析[J].高教探索,2015(08):15-20.

[26]杜占元.探索创新  深化改革  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再上新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1):1-6.

[27]邓光平.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27-31.

[28]罗英姿,李雪辉.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依赖及其优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5):55-60.

[29]袁振国.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3):4-17+168.

[30]谢延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年:历程、成就和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8(06):22-24.

(责任编辑:劳丽丽)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s; graduate education; bibliometrics; map of knowledge

作者:师悦

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 篇2:

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状况、特点—基于1149篇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文章借助 CiteSpace 软件对《研究生教育研究》创刊以来35年的刊载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研究发现: 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学科建设、学位制度、培养质量等方面; 研究呈现出“国家引导,政策推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团队”“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持续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等特点; 推进研究生多元的招生模式、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推行研究生教育多元考核机制、加强关键新兴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生教育研究关注的趋势。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CiteSpace; 专业学位

一、引言

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指出要积极扩大研究生的招生名额,一大批研究生院随之建立。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务院设立学位委员会,领导全国学位授予工作。我国的学位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95年起,高校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并轨”、学生缴费上学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人才培养矛盾所作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举措。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招生,充分激发了研究生教育的活力。 进入20世纪以来,研究生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2013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2020年7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再次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生教育建设的重点,对研究生培养和高校建设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研究生规模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是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机构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端教育类学术期刊,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刊;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 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及有关报刊网全 文收录; 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 RCCSE-E 教育学类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 来源期刊,201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从1986年创刊到2021年已走过35个年头,以该刊作为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文献载体,对宏观地把握我国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文献来源与数据处理

(一)文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收录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所 有文献检索和统计。检索方法是在中国知网中选取高级检索,检索条件选定 “文献来源”选取《研究生教育研究》,选择日期为1986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1日,共检索到文献3140篇。 本文选取2010年到2021年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工具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 CiteSpace 软件5.8.R3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通过对研究关注点的状况、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关键词时区分布图 谱和突现词随时间变化来预测研究趋势。

(三)数据处理

为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把从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3140篇文章,以3年为一个单元,分成5组,进行数据的筛选。 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去掉“简讯”“信息窗”“学报”“培养单位”“资料”“研究生园地”中的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性文献,最后得到1149篇有效文献。以refworks格式将文献导出,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文献产出情况分析

1. 文献数量分析

文献数量分析刊文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研究状况及趋势的重要指标。依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9年来的刊文数量,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研究》刊文数量表现出五个阶段性的特点。如图1所示,1992—1995年,期刊发文量从85篇发展到101篇;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996-2009年,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89篇一直下降到56篇;2010-2015年是期刊发文量快速发展时期,在2015年发表文献数量达到最高峰,达到1209篇。2016-2021年虽呈下降趋势,刊文数量仍在90篇以上。

(二)研究关注点分析

从CiteSpace关键词的检索中得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在图谱中,关键词的字号越大,说明其出现的频率越高,研究的热度越高。从图谱可以看出,“研究生”字号最大,说明其研究热度最高。“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博士生”以及英国、美国的研究生及博士教育等都是围绕研究生教育展开的热点。

(三)研究力量分布情况

1.作者分析

发文作者的合作网络分析可以显示作者的合作强度。运用CiteSpace软件,时间选择2010-2021年,时间切片选定1年,Notetypes中选择Author,运行完程序得到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作者分布知识图谱,可以看出高产作者之间连线较多,如图3所示。其中梁传杰、侯万锋的字显示最大,说明两位学者的发文量是最多的。其他作者分布比较分散。

2.机构分析

从发文机构来看,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位居第一,发文量为14篇;其次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文数量为12篇;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是華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表文献数量都为10篇;剩余机构发表文献数量为8-10篇。通过研究发现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机构,主要是研究生院、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院(部),发文量比较稳定(见表1)。

四、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特点分析

(一)国家引导,政策推动

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很明显。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研究生教育得到稳步发展。1980年,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为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关键词的分析中,学位制度呈现为研究的热点,说明《条例》的发布,引导了学者对学位制度的研究。1993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发展应用型学科,提高人才素质,不同层次学校有不同的目标,要办出特色。为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研究生教育特色化研究。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推动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激发了学者对我国专业学位制度的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与祖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都是在特定时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人才所作出的重大举措。

(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团队

研究作者如;侯万锋、梁传杰、万明、王传明等发表文献数量居于前列。乔刚等学者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形成以乔刚、高耀王传毅、陈洪杰、沈文钦为主的研究团队,高产作者之间联系紧密。高产文章机构主要集中在“双一流”大学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显然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的开放程度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研究人员隶属于研究生院和教育学院。,邮编:(650000).

作者:宋泓锦

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 篇3:

教学质量管理视角的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旨在从教学质量角度出发,对当前教学资源管理机制改善提供思路,推动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顺利开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层次。

关键词:教学质量 管理 教育

随着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和规模结构的调整改革,新时代下,对部队官兵的各项能力素質提出了高要求。研究生作为部队人才体系中的具有较高学历的科研工作者,其培养质量引人注视,教育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断得到重视。

一、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管理要求项目实现它所提出的各种需求,在具体的教学管理活动中表现为招生计划的确定、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中期考核、实践教学、预答辩等。诸多举措都是为了完成培养高素质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任务而制定。以中期考核为例,通过邀请专家对学员们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指导评价,为学员们拨开迷雾、指点迷津,这对于下一步更好的完成论文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质量管理在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不足

1.当前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度不够科学合理。当前,院校录取的在职研究生,其原先大多处于后勤岗位、闲暇时间较多,能够拿出较多时间准备复习备考、其自身的发展潜力后劲不足,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又更进一步的脱离了原部队,对原部队的各方面已经不了解,毕业回去后很难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岗位,甚至出现了一些学员在院校学习期间就提出申请转业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力素质过硬、发展前景大的优秀指挥干部与技术人才,大都身处重要岗位,工作强度大任务艰巨、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准备考研,出现了单位不舍得这些优秀干部离开这么久而去攻读研究生、而这些优秀干部本人想求学深造却考不上的局面。

2.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新型作战指挥人才不相符。长期以来,军队院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不是很重视,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没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还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培养道路。在对毕业学位论文的评价中,还存在参照学术学位论文标准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最初的培养目标,也失去了其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殊性。

3.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效益低。目前,我军研究生教育对全军军官的任职岗位科学权威与精确的需求测算还比较缺乏,研究生学历与具体岗位的任职资格和干部的任职条件缺乏必要的联系,目前只是把研究生教育作为提高干部学历水平和能力知识的一种教育,与任职培训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建设与培养规模发展的不科学和研究生教育的低效益。

三、健全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约束机制

1.精确把握教学管理的目标。一方面,牢牢抓住部队对的真实需求。目前,全军干部队伍中拥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还比较低,远远不能适应满足新时代下部队对新型人才的紧迫需求要。因此我们要立足于部队建设需求,注重培养拥有实践应用能力和指挥与专业技术能力的新型人才,要为军队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高科技武器装备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把握培养新型作战指挥专业人才的方法指南。以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实践学习、锻炼为引领,注重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性,满足新时代下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

2.抓好落实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一是调整优化招生考试知识内容,完成由知识测试向能力测试的过度,让有真才实干的优秀基层管理干部与技术人才能够有机会在院校得到更好的培养,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权利。二是加大新的学位授权点的申请工作,重点优先发展部队特色学科、重点学科以及其他部队急需的特色专业学位类型。

3.健全教学管理标准与制度。一是以培养学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办学目标,努力构建科学隔离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建设一批军队重点课目,建立一套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内容体系。二是不断丰富发展优秀在职干部考学制度。鼓励与支持优秀的指挥干部和技术人才入学深造,改革目前干部的任用制度,对去学习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部队干部的位置予以保留,让其免除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用担心毕业后回到单位岗位没了。三是改革优化毕业分配政策。了解部队真实需求,根据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和具备的能力特长安排相应岗位,弥补部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短缺;鼓励进行适当的流动锻炼,积极推荐具备高素质的研究生渐渐向新型作战力量领域和技术密集型部队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举措,旨在建立教学质量约束机制,完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更好地让教学管理工作在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扮演好角色,努力为部队培养一批新型作战指挥人才,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勇波,杨春雷,张立杰. 对加强和改进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8):9-13.

作者简介:肖鹏程(1996—)男。籍贯:安徽省蚌埠市。职务:学生。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军事财政。

作者:肖鹏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银行公司治理论文下一篇:民商法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