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2022-09-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在新阶段进行各项工作的核心思想, 也对高等教育给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高等学校必须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合格人才,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内涵

1.1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需要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是对传统发展观见物不见人的扬弃, 也是对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只强调人的政治性的一种挑战。21世纪是社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 而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竞争的最终结果。大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高校就不能不关注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即可以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风尚, 又可以澄清大学生中存在的道德思想和行为混乱错位的问题, 使每个学生都能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质。

1.2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的需要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强调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和可再生性。它要求人们以“利人利己”、“双赢”等作为价值观念, 不仅关心自己的发展、当下的发展, 更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目前道德价值的功利化、道德评价标准的多维化、道德行为的社会化对大学生的职业动机、职业目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活构成冲击, 使一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 这就要求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1.3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有生力量, 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思想如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面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做为以培养学生为己任的高等学府坚持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中心, 也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高等教育的归宿。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 铸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人格, 培养其为社会服务的基本使命感。

2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 发展祖国医药卫生事业, 解决人民群众寻医问药工程的重要基石, 可以说, 医学高等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生、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医学高等教育中, 除了对医学生进行基础医学、专业医学等多学科多门类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外, 还要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说, 在当今情况下, 对医生这个特殊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也越来越高。要做一名好医生, 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技术水平、良好的沟通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医学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即要培养具备高水平的医生, 更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完成以上目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具备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高等教育才是一个完整、完善的教育环节。如果医学高等教育只有单纯的专业技能教育, 那么培养的也不可能是合格的医学人才。

2.2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建设和谐医疗环境的重要环节

目前,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 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 建设和谐医疗环境、解决医患矛盾、办群众满意的医院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在此过程中, 医生的医德、医貌、基本道德素质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而面对这种软环境建设, 不能单纯就事论事, 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从重视基础教育开始抓起, 从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始做起。没有医德、缺乏道德的医生不仅不能治病, 给患者、群众、社会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说目前, 社会、医院、学生都需要在校求学期间, 通过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素养, 以便于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 能够发挥自身能力和水平, 为群众服务、为社会造福。

3 目前医学生职业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医生职业道德情况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可以看出, 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非常不足, 职业道德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其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具体归纳为教育环境因素、教育主体因素和教育过程因素等几个方面。

3.1 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因素弱化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职业道德做为上层建筑首先受到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规律, 有助于大学生敢于竞争, 讲究效益,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自身价值。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钱升值、道德贬值。因此, 在一些青年学生眼中, 个人物质利益日趋重要, 而思想道德则是抽象的, 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向个人本位倾斜。

另外, 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 重视道德而轻物欲和享受, 这种精神渗透于我们思想道德教育中, 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同时, 改革开放, 西方各种文化和思潮也随着而来, 并对中国文化产生冲击, 很多青年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了这种影响。这势必会淡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是他们的价值观重新分化组合, 从而形成矛盾、多样、不稳定的特点, 缺少统一的道德标准。

3.2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给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矛盾化要求职业道德教育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和矛盾化, 从感性走向理性, 由单一变为综合。一方面大学生思想受到多元影响, 在价值判断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价值偏差。另一方面, 道德认知的理性化和道德规范的自律性使大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便能自觉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业行为。

同时浮躁心理和功利心理, 使当代大学生变得很现实, 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 使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偏离道德规范的轨道。这些不良的心理行为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很难深入人心, 必须根据大学生的人心特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3.3 当代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不能满足大学生需要

一方面是高等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较少开设职业道德课程,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趋势日趋明显。学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教育, 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没有给与足够重视, 对其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更没有摆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 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单一, 主要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几门相关课程中涉及一些内容, 教师不重视, 学生不接受。这些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 出现迷惘、困惑, 不能在思想意识上确定自己的道德选择, 甚至会为生存现实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做出错误的道德选择。

4 结合科学发展,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4.1 充分发挥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还承担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任务, 即“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医学院校教师而言, 他们不仅是教师, 也是医务工作者, 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左右。这种作用除了“言传”外, 更重要的在于“身教”, 教师在教学和医疗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规范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建设, 形成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4.2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 朱熹说过, “养, 谓涵有熏陶, 倚其自化也”。是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重要性。因此,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 应在师生互动、重视沟通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主体作用。自我教育强调学生在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督, 积极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品德结构。教师要在学生自我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 激发其树立树立“理想的自我形象”, 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解剖、自我批评, 力求全面认识自己, 掌握自己的优点、缺点, 明确差距, 找准职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当下的自我形象”与“理想的自我形象”的矛盾, 确定努力实现的具体目标, 以培养提高道德思维能力。

4.3 重视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主要是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 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 因此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社会, 承担一定的社会职业工作的短暂而又宝贵的机会, 学校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一机会, 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学生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使学生把理论上学到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规范等内容应用到实践、实习中去, 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把职业道德认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并在工作中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尤其是对于医学生而言, 尽早让学生接触正规医疗环境, 体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感受高尚的医德医风, 会对学生在今后的理论学习中产生动力, 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 树立正确的前进目标。因此, 学校除了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实习管理和教育外, 应加强在低年级开始临床见习课程、假期医疗工作社会实践和体验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教育加强职业道德。

4.4 加强法治教育, 树立“依法治医”和“以德治医”的观念

法律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安民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医是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具体表现, 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是相统一的。医疗行为的实施, 离不开医学道德的制约。没有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就无法保证医疗行为的科学性, 无法调节医患关系, 无法保证医疗质量, 无法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德治医作为一种基本医德理念, 它依靠医学道德的力量和作用来保证医疗行为的正确方向, 保证其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性质, 体现其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仁学特点。以德治医强调以道德规范法医务人员的行为, 它的贯彻落实主要依靠医务人员的高度自觉性。

总之,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以及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 认真、科学地对待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实事求是、加强研究、不断探索, 努力推荐该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扎扎实实地做好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以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强调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目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以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应举措和办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议[N].人民日报, 2003.

[2] 李彬.论当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方法[J].湖北社会科学, 1996.

[3] 刘宪亮, 李恩昌, 尚进, 等.论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内容及途径—医疗职业人格研究之二[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 18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益气活血疗法对心血管合并糖尿病的影响与疗效的临床观察下一篇:数学统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