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文明校园

2022-07-09

第一篇:打造生态文明校园

东营: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我市实施四大“提升工程”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稿件来源:葛铸聪

本报讯 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我市按照“打造生态农业强市,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路,重点实施了四大“提升工程”,努力在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培育、生态农业模式创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新开工重点生态农业项目105个,计划投资137.69亿元,已完成投资65.74亿元。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01元,同比增长19.8%。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完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提升棉花、蔬菜、渔业、畜牧、林果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比较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发展的思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已开工建设荣丰年产5万吨、方华年产5万吨、晨阳年产5万吨等工厂化高档食用菌项目10个,年内全市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能力将突破15万吨。同时,10处市级“放心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竞相发展,进展顺利。

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按照“一化带四化”的思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市场国际化。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1家,带动8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今年新开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87个。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和“三品”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品牌对特色农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市已有290个农产品、160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注册商标285件,16件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著名商标,2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发展会展经济,举办黄河三角洲农产品博览会,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重点抓好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建设,提升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现代农业园区85个,建设总面积突破90万亩,累计总投资103.4亿元。同时,大力扶持、引导农民、合作社、企业发展高标准农业大棚,全市各类农业大棚发展到10万个。

农业科技提升工程。以中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农民科技培训模式。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科技素质。不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加快推进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全市已有4家种子企业取得了常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4家转基因种子企业取得了由农业部核发的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积极开展专业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东亚飞蝗和危害极大的二点委夜蛾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 (记者 葛铸聪 通讯员 韦巍)

第二篇: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

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杨伟民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4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总结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基础地位。

人类文明进步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两个最基本的关系。如果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国家衰败;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社会崩溃、文明衰退。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内在统

一、相互促进,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境界,更是中 1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正是从这样的历史纵深思考,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有力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确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任务,中央还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加快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逐步优化;全面落实资源节约战略,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大幅度下降;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点治理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环境恶化趋势初步扭转;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有所恢复。特别是各地区、各部门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有了极大提升,思想和行动正在统一到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最深、推进最快、成效最大的时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同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辩证地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从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丰富了发展理念、拓宽了发展内涵,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生产即供给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高度一致。把绿水青山即生态环境内化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开创意义。生产力既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取决于科学技术,也取决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提供生态产品,而且影响和决定着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哪个地方珍视生态环境,就能获得更大的生产力;哪个地方忽视生态环境,就会破坏生产力。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发达的生产力,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从消费或需求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工业品等物质产品虽然仍有巨大需求,但强度相对减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求强度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大,有的生产领域还出现了产能过剩,但生

3 态产品是短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做到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现在,人民群众需要生态产品,就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蓝天净水等生态产品。

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就要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这种空间均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我们既要促进地区间经济和人口的均衡、缩小地区间人均GDP的差距,更要促进各地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不能以缩小人均GDP差距为由而盲目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而言,发展的主要内涵就是保护自然和修复生态,只要是提供了生态产品就是坚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就应该得到合理的绩效评价。要把生态补偿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让重点生态功能区自觉转变工作重心。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同志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形象地阐明了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他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就告诉我们,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坚持源头保护。一个区域内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总能找到根本症结即“源头”所在。要改变就事论事的思维惯性,找到自然生 4 态链条中的本源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修复措施。比如,一个地区水资源短缺,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了,降水存不下、留不住。因此,解决水短缺的问题要从水源地找,而要保护好水源地就要保护好涵养水源的山地、林地、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空间,并防止水源涵养空间被污染。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应更多顺应自然,少一些建设,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工程干预,多借用一些自然力。历史经验证明,过度的大规模工程措施对遏制生态退化的作用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而一些依靠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辅以少量人工措施的做法,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要通过划定生态圈保护区域、通过减少人类活动促进自然修复,使被割裂的生态系统逐渐连接起来,使原有的自然生态廊道恢复起来。对自然恢复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坚持系统治理。自然生态各要素是一个有机系统,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保护修复生态不能单打一,不能单纯按照土地、森林、河湖、湿地等资源种类由各部门分别实行用途管制、制定政策、安排项目和资金,必须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坚持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等联动,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习近平同志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举措。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 5 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充分体现在中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该总体方案搭建起生态文明体制的“八大制度”: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着力解决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

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着力解决资源使用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等问题;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

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构建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题。

(作者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第三篇:共建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天津

————《生态文明教育课》观后感

在今天的班会课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节《生态文明教育课》,短短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这堂课让我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习惯都和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们看演唱会或是演出时挥舞的荧光棒,在用后经常被随处丢弃,殊不知里面的液体是有毒性的,一旦流出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到河里,会造成河水的污染,河里的小鱼将无法生存……我们在饭店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又要多少棵大树呢?一次性塑料袋和餐盒又要释放多少污染物呢?家长吸的烟和大量汽车尾气又要让我们的肺让我们的天空变黑多少……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传播城市生态文明,迫在眉睫!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还要靠我们大家。自觉自律,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树立生态价值观、增强生态忧患意识,承担生态责任,弘扬生态文化、播种生态环保意识、播种城市生态文明;我们要引领我们的家人、同学、朋友,以及身边的所有人,一起维护和创建我们这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同住一个城,同爱一个家;我们要呼吁全社会的人们行动起来,在改造环境的同时,要尊重和爱护环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破环境的同时,也伤害了我们人类自己,增加了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危机,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是新世纪的小主人,爱护环境、维护环境,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责无旁贷!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生态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生态校园 始兴县顿岗中学 钟 明

目前,我县正在进行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每个学校都在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这是创建教育强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陷入三个“误区”:

一是只是为了“创强”抓校园文化建设。把它当作一种短期行为,“创强”过后就可以排除在学校重要工作之外了。

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物质文化建设。以为种几盆花草,贴几张书画就是校园文化建设,这是片面的。

三是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很多经费。总以为只有化大手笔,搞大气派那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现在学校缺经费,想做也是无可奈何。

针对以上误区,我的建议是:

一、对校园文化要有深刻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的品味直接影响到教育环境的品味,影响到学校所造就人的品味。对学生成长大到理想情操、个性品质,小到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约束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中心”,贴近师生的

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注重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校园文化,才能具有和谐校园的内在本质和外部形态,才能产生让人满意的效益。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起始点,也将是最终的回归点。

二、注重形神具备,动静结合

学校要做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重,静态文化建设和动态文化建设并举,才能取得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成效。比如绿化,学校校园不是公园, 只有绿化是不够的,要在绿化中思考、创造和体现育人的功能。例如植物的栽种,可应选种一些象征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植物,潜意识地启发和培养学生意志品德;选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植物,为学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课堂和素材。同时要加强对绿化物的爱护教育,防止出现草地中间踩出一条路,花树枝折花落等现象。

三、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其具体条件和实际问题,我们在打造校园文化时,就要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没必要一定做到人有我有,面面俱到,不现实也不易凸显自己的特色。假如受经费紧缺的制约,对于学校硬件设施,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维修、购置。如假期里对旧校舍、围墙进行粉刷维修,让人看上去整齐、舒服一些。又如我们发现: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环境以及教育工作存在误区等负面影响,学生缺乏责任感的现象日益普遍。如(1)爱说谎、不诚实,对自己的过错行为不主动承担责任;(2)学习上不自觉,被动应对。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3)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家里自私懒惰,不主动为

家里或者学校里做事;(4)集体观念淡薄、不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5)社会公德较差,不能较好地遵守公共秩序,不太注意自身安全„„等等。教师方面,由于现阶段学校经费的紧缺,缺乏必要的物质激励手段,少数教师对工作的质量要求和工作主动性逐步下降,事业心和责任心有所淡化,这对于学校来说是很不利的。

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就可以以橱窗、走廊、班级布置等简单条件为载体,以责任教育为主题营造文化氛围,打造“责任文化”特色校园,在各办公室张贴相应岗位职责,在各教室、走廊文化长廊布置以责任为主题的宣传窗,校园围墙挂几块责任三字经宣传画,上下楼梯墙壁悬挂张贴责任名言、警句。在食堂里悬挂“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牌子,在住校生寝室里张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职责及责任目标。使

师生时时处处感受责任就在身边。通过开发利用《责任与我们通行》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凝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这些都不需要大投入,可是因为有特色,具有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一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

常说:一所学校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必将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高水平发展。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上)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发表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A.1980年 B.1983年 C.1987年 D.1992年

2. ( )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A.1972 B.1983 C.1987 D.1992 3. 十八大报告里面专章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是第几部分()。

A.六 B.七 C.八 D.九

4. 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建设的关系有三个特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的是()。

A.独立性 B.融贯性 C.革命性 D.统一性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主要包括()。

A.内蒙古 B.甘肃 C.宁夏 D.青海

2. 根据十八大的有关论述和“十二五”规划,我们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向( )方向发展,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A.规模化 B.集约化 C.标准化 D.现代化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正确 错误

2. 我国草原退化面积约49亿亩,占比50%。

正确 错误

3.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正确 错误

4. “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规律。

正确 错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专毕业自我鉴定下一篇:电子商务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