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手术方法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2022-09-27

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在临床上较少见, 手术治疗比较苦难。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32例, 分为2组后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术后效果都比较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32例, 其中男15例, 女17例;年龄16~68岁, 平均年龄39.5岁。病程1~8年, 平均4.6年。肿瘤分类:内环型12例, 旁正中型8例, 外环型8例, 廉幕交界型2例。把上述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 2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临床表现

32例患者首发症状以头痛、眩晕、步态不稳多见。其中眩晕12例, 头痛25例, 步态不稳9例, 视力下降6例, 耳鸣及复视各4例, 肢体麻木无力4例, 听力下降2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改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方法:取仰卧位, 患者肩部垫高, 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1], 开颅时应予注意, 剪肝硬脑膜瘤, 抬起颞忧叶即可暴露肿瘤。注意避免损伤静脉, 尤其是肿瘤位于上半球时。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术: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采用颅后扩大翼点入路, 健侧躺椅位, 躯干上抬20°, 头架固定。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2]。

2 结果

2 组在治疗中与后期都无死亡病例, 死亡率为0%。术后随访为12~18个月, 平均16个月, 治疗组16例死亡3例, 死亡率为18.8%;对照组16例死亡4例, 死亡率为25.0%;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小脑幕脑膜瘤是指肿瘤大部分基底附着在小脑幕和颅后窝底硬脑膜瘤的脑膜瘤, 也可以称为颅后窝底脑膜瘤, 发生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4%。由于肿瘤多位于后颅窝的小脑上表面与颞枕后下部之间, 使其早期临床上往往缺乏特征性表现, 直至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或小脑及脑干受损症状出现时才获得诊断。此时已经增加了手术难度, 导致死亡率不断增加[3]。近年来,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不断发展, 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改善, 全切率提高, 术中术后死亡率减低[4]。

在本组手术中, 治疗组患者在传统经颞下-小脑幕入路的基础上, 于岩骨嵴后切开小脑幕的方法, 适应于肿瘤主要位于小脑幕上者也可将切口后支延长形成幕上下联合开颅开颅的骨窗下缘位于横窦, 开颅时应予注意。对照组患者行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术, 肿瘤切除的基本方法是显露肿瘤后, 先将其基底部分与小脑幕附着处电凝分离, 然后分小块边电凝、边切除。对所有肿瘤的供血血管, 尤其是肿瘤、前极血管一定要电凝稳妥后后切断, 否则可引起深部出血, 难以控制。结果显示, 2组在治疗中与后期都无死亡病例, 同时随访的死亡率结果都比较良好。不过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 都麻尽可能早的切开小脑幕, 阻断来自小脑幕的肿瘤, 在向小脑幕缘方向切开小脑幕时不要损伤在其。分离和切除游离缘前方的剩余肿瘤时注意不要伤及小脑上动脉的中脑分支。

总之, 在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中, 显微手术切除与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都有其优越性, 都值得临床选择与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2种手术方法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随机平分为2组, 治疗组采用显微手术切除, 对照组采用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结果 2组在治疗中与后期都无死亡病例, 同时随访的死亡率结果都比较良好。结论 在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中, 显微手术切除与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都有其优越性, 都值得临床选择与推广。

关键词:小脑幕跨幕,脑膜瘤,显微切除,入路切除

参考文献

[1] Castro I, Christoph Dde H, Landeiro JA.Combined supra infratentorial approach to tentorial meningiomas[J].Arq Neuropsiquiatr, 2005, 63 (1) :50~54.

[2] Castro I, Christoph Dde H, Landeiro JA.Combined supra/infratentorial approach to tentorial meningiomas[J].Arq Neuropsiquiatr, 2005, 63 (1) :50~54.

[3] 陈覃, 施辉, 陈军, 等.显微手术切除后颅窝天幕脑膜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 17 (1) :48~49.

[4] 易章超, 朱子洪, 黄思庆, 等.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的早期诊断及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 5 (5) :217~2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索基于产业融合机制的四川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下一篇:简析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及施工质量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