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2022-07-25

第一篇: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抓党务

促业务

强服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基层单位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孙村镇全力围绕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强基固本、深化拓展、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新的水平。

一、强基固本,打造规范党建。坚持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抓起,扎实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一是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从严治党要求向村(居)、社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延伸,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自觉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按照《发展党员细则》,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三是抓实支部规范建设。制定建设标准,统筹推进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开展“先锋支部”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深化拓展,打造活力党建。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基层党建的首位,引导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保持定力,激发活力。一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向广大干部群众讲清楚党的十九大的鲜明主题、丰富内涵、总体布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二是认真锻炼年轻党员干部。把能力强、素质好、潜力大的年轻党员干部放到基层工作一线锻炼成长,开展“老带新”活动,提升干部责任担当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三是抓好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依托中分村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学习和重温党的创业史、奋斗史,坚定理想信念,改进工作作风。

三、严于律己,打造服务党建。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细则精神的贯彻落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新问题新动向,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善,提高机关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纪律的执行力。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聚集主体责任,以“六大纪律”为准绳,坚持纪在法前,严肃审查、处分违纪党员。充分运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对严重违纪有违必究、动辄则咎,强化纪律刚性约束。

第二篇:学习XX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悦中时,中国共产党第XX中央委员会第X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厂里特别邀请省委党校的XX教授为我们作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专题讲座。X老师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自身的丰富阅历,在轻松却不失严肃的气氛中,用幽默却蕴含深刻道理的语言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解读课。

XX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几年前,一部《大国堀起》撩起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尘封已久的大国梦。而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人民储蓄型的消费模式不再被耻笑,连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宏观调控的经济模式值得学习。正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大会上,中国已然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向世界传达着强有力的声音,美国、日本、欧盟提出的方案,其前提都取决于:中方是否参与。就连美国导演也不能忽视中国的票房,正在火热上映的《2012》让中国人在剧中“担当重任”;而以往的某些国外电影,则需要删除对中国的负面描写才能在中国上映。现在,中国已力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步步向着世界强国的方向迈进,在世界舞台上占了不可或缺的一席。

同时,这一年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了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继续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大局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XX全会提出了“四个着眼于”。正如X教授所说,“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做出的重大部署的“再推进”,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相应地,全会也指出党执政面临的“四大考验”,警醒全党居安思危,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围绕党的XX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党委书记XX作了专题讲话,要求企业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XX全会精神的热潮,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形势、党建工作情况和企业当前工作重点,以XX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巩固思想、明确目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XX厂长的讲话中,也要求XX要以学习XX全会精神为契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全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决定》还特别指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学风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理论学习能不能取得成效,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学风;理论学习深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度。

所以,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更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全力弘扬“愿学、勤学、真学、深学、善学”的学习风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做一名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感召周围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引领社会思想风尚。

作为一名XX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XX人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恪尽职守;更要顺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坚定信念,以必胜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保质量、重速度、注实效,保今年优绩、开明年辉煌。我们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全力创建“优秀XX”,共建和谐XX。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以史鉴今,不忘中华民族的昔日辉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奋勇前进;不忘党和人民的筚路蓝缕,抓住发展机遇。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增进各族团结和睦,维护祖国统一,建设和谐社会,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大国崛起而竭尽绵薄!

第三篇: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6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全会的召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党的每一次全会都备受关注。这次全会一个重要议题是系统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振奋人心,鼓舞士气。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能力也为世人所信服,新一届领导集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等执政方式,使全国人民对党充满了信心。

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全会回顾了党的执政历程,一致认为,党执政5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全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牢把握舆(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全会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在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5年来,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全会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会一致认为,这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有利于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我们广大师生认为,这次全会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师生表示,要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获得成效。

第四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 再创辉煌

-------雏议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路径

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吴文根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凡是顺应了人民发展需求的时代都是进步和发展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人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标。任何与人民发展需求相背的举措无疑都是历史的倒退。

人类社会步入到现代社会,对人在发展中的核心位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马克思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世界各国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引进和使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基于荣县特殊的区位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人为本更为迫切,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应当成为我们工作的基点

(一)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机制体制等四项举措。就荣县而言,由于荣县是人力资源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农村人口净流出量大,为此笔者认为荣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重要的是在深化改革,推动农村发展机制体制上首先实现突破,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具体来说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促进农民工驻留城市,减少农村人口;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是推进农村地权改革,适度集中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的能力。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所载: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87‰),全国6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数约占7.5%,小学文化人数约占31.17%,初中文化人数约占40.94%,高中文化人数约占13.69%,大专及以上文化人数约占6.7%。四川省的情况是:6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数约占9.73%,小学文化人数约占40.51%,初中文化人数约占35.35%,高中文化人数约占10.04%,大专及以上文化人数约占4.35%。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四川与全国相比,差距不言而喻。荣县统计局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据笔者估计,可能差距更大。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2001年的全国抽样调查(中国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7年,其中城镇居民的受教育年限为11.63年,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为8.28年,相差3.35年)结果推断,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更低。荣县约农村居民27万人脱离第一产业就地务工或外出务工,占农村劳动力38.52万人的70%。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为农村精英人才,由此可见,农村初中及以上人员基本上外出务工。要靠留下的文盲半文盲和仅有小学文化的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属艰难。

由此可见,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唯有以人为本,始终关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不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其留居城市。

2、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30万人的宜居城市的需要 荣县十二五要建设三十万人口的宜居城市,农民工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农民工要从农民变为市民,最为重要的是,不可否认劳动者城乡素质差异较大,劳动者自身素质是从农民变市民的最大障碍。

我县农民工与全国情况相比较而言,素质较低,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据《2008中国农民工(蓝领)报告》抽样调查结果,2008务工人员学历结构表现为:小学及以下占3.76%,初中占26.33%,高中、职高以上45.45%,大专以上20.82%,本科以上3.64%。目前尚有42.9%的人在就业前没有参加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据劳务办2008年统计资料,在我县407278名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383863人,占90.02%,高中(含中专)35820人,占8.40%,大专5501人,占1.29%,大学以上1237人,占0.29% ;技能人才总数2118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2 %。差距不言而喻,自然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不得不在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不得不低工资、低保障,高风险、高流动,难以驻留城市。

3、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发展次高地,实现工业强县的需要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按笔者的判断,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将走梯度调整的路子,即中国制造——中西部制造,东部创造(总部经济、创新经济)——中国创造这样一条路子。荣县要实现工业强县的目标,就必须走发展振兴制造业的路子。在笔者看来,制造业发达的先决条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一是充裕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另一方面,近年来西博会不仅吸引了东部发达地区参与西部建设,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有眼光的外国投资者进入西部。2009年第十届西博会四川签订投资促进项目1146个,总投资额4705.27亿元。西博会成了内陆城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荣县作为祖国西部的小县城,要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跨越发展和长期繁荣,就必须充分运用好西博会这一平台招商引资,才有可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有所作为。那么,东部制造业内迁最为重要的考虑是什么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优质廉价的人力资本。

再者,发展状大本地制造企业,也是实现工业强县目标的重要抓手。本地制造企业的发展状大和长期驻留,要靠什么力量来推动呢?如前所述,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优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重要基础条件。笔者认为,要发展状大本地企业,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当是一大批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

正在建设的乐自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即将刷新荣县交通物流的历史,也必将为荣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物流网络。小井沟水库建设也必将极大的改善荣县的工业生产环境和县域生态环境。综上所述,当前尚制约着荣县承接东部产业,建设工业强县瓶颈在于人。工业经济时代主要需要两个群体的人力资源:一是高素质的工业劳动大军,二是一大批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

要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业队伍,农民工是其主体。前已述及,他们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化和驻留城市的需要,在此不赘述。至于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据笔者所知尚无准确定义和专业的统计数据可资参考,然此类人才与产业的兴旺是密不可分的,十二五要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对这一类人员的需求迫切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 注重社会公正,保障人的基本需求是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人穷则志短,人的需求,总是分层次的。从总体上讲,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对广大的农民而言,只有在他们基本的生活有保障,生老病死无后顾之忧之后,才会去追求更加有品质的生活,也才会有努力学习新技术、增长新见识,尝试发展现代农业的自发意识与行为。

农民工要从农民变市民,除了其自身素质低外,还面临诸多障碍:首先是社会分割带来的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在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权益保障;其次是社会分割带来的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在卫生保健、居住、社区事务参与等方面享受不平等的公共服务等。

这些都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公平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分层分类,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落实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建设人力资源强县

“路径”(path)在Photoshop中是使用贝赛尔曲线所构成的一段闭合或者开放的曲线段。贝赛尔的方法将函数无穷逼近同集合表示结合起来,使得设计师在计算机上绘制曲线就象使用常规作图工具一样得心应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它的解释是:路径(path),指个体在时空间活动的连续轨迹。

路径选择,指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意指在既定客观条件下,突破瓶颈,发挥优势,以达到既定目标的选择行为。

荣县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短板何在,瓶颈何在呢?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如上所述人才资源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也是最可依靠的,笔者认为荣县十二五及至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人的问题。因此,荣县十二五要继续推进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靓县战略,抢抓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始终以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创造力,保障人的需求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着力点。

总体来看,当前制约荣县发展的人力资源因素主要体现在三类人员的培养上,一是新型农民的培养,二是工业劳动大军的培养,三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三类人才的成才路径不一,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管理人才,要依靠密集的智力教育投入和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和工业劳动大军要依靠过硬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来培育。下面分而述之。

(一)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新型劳动大军 劳动者权益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制度安排对人力资本保护的程度,例如劳动合同法肯定是有利于劳动者的,改善了制度环境;第二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的丰度即人力资本的总量和结构。在这两者中,人力资本的程度最终决定着劳动者的前途和命运。人力资本的提升比改善制度环境更为重要,正如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对穷人就没有意义,因为没有财产保护,所以要获得制度的保护首先要有人力资本。

当前,应从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1、继续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培训机构、资源、项目的整合,实行打捆安排。同时建立对部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建立对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激励机制和建立部门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

2、切实加大投入,促进职业教育硬件建设上台阶。进一步加强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师资、场地、设备建设上台阶,扩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力。

3、优化师资教材配置,促进职业教育软件建设上台阶。进一步系统研究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下功夫,要强势配置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专业,配强配硬课程设置和教学师资,培养技能过硬的劳动力大军。

4、逐步建立绩效导向制度机制。建立绩效导向的培训补贴机制,切实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机构造血功能提供财力保障。

5、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员工中的重要作用。制定鼓励企业加强员工培训的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员工方面的重要作用。

6、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制定鼓励社会机构开展培训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全社区资源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7、夯实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和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制订和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和落实同农业院校合作规划,整合“农经网”、“农技110”等网络资源,搭建先进的科研和教育平台,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

(二)培引结合,培养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首先要加强本土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帮助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理念。复旦校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方为经世济国之才,笔者感悟:眼界远比知识重要,至少对企业家是如此。我县培养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要在着力加强先进管理方法传播的同时,大力开拓他们的眼界。为此必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积极寻求同世界五百强、国内大型企业、省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有组织的组织大批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到这些地方短期学习和工作,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理念,增强创业本领,参加各种高层次的学习和论坛,以思想的火花激起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

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也是至关重要的。杂交才可能有良种,这是现代生物学颠扑不灭的真理。在当前荣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缺乏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的情况下,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人才引进带动产业承接,通过承接产业和引进人才,培养和带动本土草鞋根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针对企业不断扩大,管理愈加复杂的情况,政府可制定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要通过制定恰当的财政政策来实现注重产业和人才一起引进的目标。通过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合作、交流与碰撞,促进本土经营管理人才成才。

(三)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全民创业环境

近年诸多专家在研究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时,常有农耕文明、农牧文明、海洋文明的区别之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似乎切中了企业家才能中不可度量的重要力量—创新和冒险和合作精神这一点。比如浙江省,其农转非人员中至少1/3是创业者,似乎所有奇迹的发生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积淀。

荣县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县,农业是固定居住、各家三分地,种好了就行,远没有农牲业长期辗转和海洋业生死未卜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因此民间蕴藏的创新与合作精神相对可能会少一些。然而农业素以精耕细作著称,笔者认为若以此三文明来划分,民间却深蕴算计之智。

如果三文明的区分是从历史说的角度来解释深深蕴藏于民间的企业家才能的话,笔者认为制度说才是真正解释政府应当如何顺应社会,激发和培育企业家才能的学说。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每个人在社会选择中处理、组织以及利用信息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心智能力上的局限,而“人的这种心智能力与辨识环境时的不确定性结合在一起,便演化出了旨在简化处理过程的规则和程序,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框架则通过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限制了行为人的选择集合”。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只有尽可能减少人们环境辨识的成本,顺应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激发人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创造出蒸蒸日上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总结浙江经验的话,可以说是浙江各级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顺应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激发了蕴藏于其民间的创新、创业精神。也就是说制度对于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

基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应当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和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重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完整的助创业、奖创业、颂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土地、就业、宣传等政策体系推进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

(四)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保障人的基本权益 市场无疑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像一杆点石成金的魔杖, 所到之处大量社会财富便迅速涌现出来。然而它又像一柄利刃, 能无情地割断人们与种种社会群体之间的伦理纽带, 把他们转化为在市场中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独立个体。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风险, 这使得那些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人越来越难以负担起照看自己和家庭的全部责任。当快速的市场转型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所有社会安全网时, 其后果必然是毁灭性的。为此政府必须担当起保障人的基本权益的责任。

也正如前文所述,劳动者权益很重要的方面取决于制度安排对人力资本保护的程度。要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工真正在城市驻留下来,就必须切实打破城乡分割,尤其是基本的社会保障、居住权益、社区自治参与等方面切实做到城乡同权。当前应首先重点针对农民分层的情况,全面清理和消除农村精英人才进城的各种各样的障碍。

具体而言,十二五要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财力状况和人的分层状况,分步推进,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公共福利均等化。

三、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政府 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经验而言,政府在推动地方分权和产权明晰方面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以突破常规的手段推动了整个经济改革的市场化进程,由此在整个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不少国内经济学家(者)认为中国县级政府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县级政府突破常规的手段使得市场得以在局部发育,然后以燎原之势,推动了中国市场化进程。

在笔者看来当前荣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工业强县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县级政府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改进人员甄选机制、干部使用机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拓宽视野选人、发挥长处用人、增长才干育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努力建设亲民、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效能型政府,以充分发展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决定》用四个“深刻”概括了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进入关键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包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体制创新任务艰巨,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城镇化加快发展,同时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增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越来越大,同时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不平衡的小康,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尚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任务繁重。

——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缩小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网络信息的影响日益广泛,同时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社会总体上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类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本人一定会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指针,自觉、努力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现在,放眼将来,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清华大学学习体会下一篇:全国文明城市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