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论文

2022-04-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探求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从导入、新授和总结全堂等各个环节,就如何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把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增加课堂的精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探求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论文 篇1:

新课标下小学拼音教学分析

【摘要】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拼音是一种辅助语文教学的工具,包括识字、正音和阅读写作。新课标下做好拼音教学,在发展儿童早期的语言学习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拼音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拼音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拼音不仅仅是以识字和认字为重点,也是以发展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为核心。让低年级学生在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运用新时代的教学方式,感受学习的快乐。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学语文的汉语拼音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同样的累。

一、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因为拼音字母都比较抽象又枯燥无味,尤其我所在的学校地处我国华北农村,经济和文化都比较滞后,属于晋语方言区,这些情况严重地影响到了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给老师的教学增加了许多负担。身为施教者,我们教师要扬教材之长,创设学生喜欢的学习意境,让学生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门槛——汉语拼音。

二、解决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才能教好汉语拼音,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呢?如何搞好小学生的汉语拼音教学,我的体会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习形式生动化,形象化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在小学生的智力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小学低年级的优点是儿童擅长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缺点是在课堂上比较好动,时常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要抓住这仅有的时间进行因材施教。

1.借助儿歌教学。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但特别爱听童谣、儿歌,并且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喜欢在直观中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诱使他们积极加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中学习d t n l时,运用肢体的摆动引导学生“踢踢左脚d d d,踢踢右脚t t t,摔摔左手n n n,摔摔右手l l l。例如在学习αi时,我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好朋友,挨着坐,α在前,i在后,好朋友挨在一起大叫αi αi αi, 兴高采烈的上学来。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卡通图案与α i相联系做成课件,运用所学的动画制作,将两个古板的字母更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在读到“挨”时让同桌之间前后挨着打个招呼,这样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增加同学之间的友情,最后运用儿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借助游戏教学。

将游戏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到拼音教学设计当中,为低年级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孩子在充分表现自己的同时学会更多的知识。最后将获得名次的学生要做到得到及时的表扬,不能够将表扬拖延很长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在游戏中收获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ɑ o e”时,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条件,设计一个“唱歌”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边唱歌:“ɑ ɑ ɑ,我是小ɑ 你是谁呢?”“o o o,你是小ɑ,我是小o”。另一位同学接着唱“我不是小ɑ,也不是小o,我是小e”。通过这种歌唱的游戏,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加深了记忆。还有很多的游戏,摘星星、摘水果、开火车、开汽车和跳圈圈等用儿歌猜音节、声母、韵母等等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运用了拼音。总之,游戏教学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转变成一件低年级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最主要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低年级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和思索,轻轻松松地记忆,营造一个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

3.借助故事教学。低年级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和有趣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ɑ”的四个声调时,就可以将下面的故事引入。老师说:“这个故事是一位阿(ā)姨讲的。”出现ɑ的一声。从前小兔、小猫、小狗三个小伙伴讨论世上什么东西最美味,小兔抢着先说青菜最美味,小猫奇怪地问:“啊(á),青菜美味吗?”接着出现ɑ的二声。小狗听了也说不对,说只有骨头最美味。他们于是吵了起来,谁也不服谁,就去找小鹿说理。小鹿听了以后,说:“啊(ǎ),你们各自都有道理。”出现ɑ的三声。最后小兔、小猫、小狗明白了,一块说:“啊(à),还是小鹿说得对。”出现ɑ的四声。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学生学会了四个声调的读法。

4.借助动画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电视中的动画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利用现有的网络工具(如会声会影)与动画片进行组合,让孩子在认真入迷动画片的时候学会更多知识,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但是这种教学的缺点在于学生热衷于动画中的形势,而无暇顾及动画中的内容,将动画片教学放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进行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中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中的各种形象制作成课件,这样可使学生在欣赏可爱的动画角色的同时,对字母进行对比记忆。这些生动有趣的动画融入课堂的氛围,既可以让一年级学生掌握拼写规则又学会了读音声要领。

(二)巩固复习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遗忘曲线,根据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小学生记忆能力。运用以上所提及的教学方法和多次巩固复习,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出一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案。

总之,要做好低年级拼音的教学工作,夯实培养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重视语文教学情境,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意境,寻找到一条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途径,再加上时刻注意方言和普通话音之间的差距。只要肯在教育工作中下功夫,就完全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这一难题。

(编辑:陈 岑)

作者:李霞

探求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论文 篇2:

小学低年级电化教学探析

摘要:本文从导入、新授和总结全堂等各个环节,就如何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把小学低年级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增加课堂的精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电化教学;导入;新授;总结

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序列中被公认为基础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始终是教育界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多年的小学低年级教育实践,让我总结出合理地运用电化教学,效果不错。可以将授课内容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把授课过程和各知识点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聆听、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融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效避免了“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枯燥无味”现象的产生。

一、导入新课时运用电化教学,建立表象,激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就认为,思维一般都从发现问题开始。为什么要导入新课,就是要让学生能发现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新的问题。我在导入新课时,从学生感知的特点出发,凭借音乐、幻灯、录像等电教手段,把授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或有意设置疑问营造课堂氛围,达到建立表象,激疑引趣的效果。如在讲授“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个知识点时,课前预习阶段要求学生画了4×7和5×5两个图形(单位:分米),并想办法把两图形的面积计算出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课堂中,有的学生回答说:“4×7的图形面积大于5×5的图形面积。”再问怎么得来的结果,他们说是仿照书本上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有的同学说:“可以不通过计算,只要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就能看出谁大谁小。”还有的同学说:“做一个一平方分米的模具进行测量,既可以知道图形面积,也可以比较出大小。”应该说这些办法都切实可行,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随后,我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些都是些小图形的面积计算,对于大的图形呢?如怎样来计算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怎样来计算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并通过幻灯演示了天安门广场和我国的地形图。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他们发现原来所想的办法来计算大的图形面积很麻烦,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这就是实物、教具或投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它比教师的语言更直观、更真切。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化抽象为具体,直接为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点和信息点。再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一开始,我就投影显示了红领巾、三角旗、房架,并提出要学生找出三个物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能迅速回答出三个物件的名称和颜色不同,相同的地方是都是“尖尖形”。我及时总结:同学们对三个物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回答都是对的,相同点是都具有“尖尖形”的共同特征,数学上把像这样的“尖尖形”就称作为“三角形”。随后,师生互动,列举了生活中许多关于三角形的实例,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讲授新课时运用电化教学,解难释疑,突破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的教学才是成功的,老师们为此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许事倍功半,学生的感触也不深。我在实践中采用电化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精讲,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一般的语文课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突破?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中,“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依赖于种子上的小毛”句子和“纷纷(出发)”等词语,学生就很难理解。我在讲授时使用了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整株蒲公英的形象,然后出示了蒲公英的实物,让学生对蒲公英有个全面的认识,再播放一颗蒲公英种子飞扬的画面,随即种子放大,蓬蓬松松的毛儿清晰可见。蒲公英没有翅膀,又靠什么飞翔?我给每个学生看了看蒲公英的实物,得知蒲公英的个体是很轻的,随后进行课件演示:一阵微风刮来,蒲公英种子随着悠扬的音乐一颗一颗出发。我连续演示了三次,提问:“蒲公英种子这样一颗接着一颗地飞扬,我们能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许多同学都能回答“纷纷出发”,我立即把这四个字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有效地借助课件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静止的东西运动起来,设置了一个相对符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区别和汉字的笔画顺序是教学中的难点。如“己”和“已”,“元”和“云”等一类汉字。怎样区分呢?可利用课件放大,突出颜色,展示异同,结合图形词组,使学生对两个字的形义区分印象深刻。在教学汉字的笔画顺序时,低年级学生往往不知先写哪一笔,这时我充分利用课件来演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掌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类型字的书写规律、书写过程、一笔一画,使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直观,自然学得牢固、记忆深刻。

三、 总结全堂时运用电化教学,画龙点睛,回味无穷

总结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提升学生能力,所以一堂好课不光要有好的开始,也应该要有好的结尾。在结尾时运用电化教育创设情境可以再一次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潮,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我在教低年级小朋友学完《鹅》时,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该是该授课内容的知识延伸。我在进入总结全堂阶段时,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光。偶尔,大白鹅昂头叫两声,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美的旋律、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海上日出》记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及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日出奇观。实际上,就算老师很是生动地把课文讲解完毕,但对于不是生活在海边或者没有亲身去海边看过日出的同学来说,对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奇观是没有多少印象的。为此,电化教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制作了精美的投影片,日出前、日出时的情景,可用重叠的投影片改变颜色和亮度;太阳完全跳出海面,一片耀眼的金光,可以通过太阳的移动上升,画面鲜艳夺目的光彩表现课文的语言。这在课后一播放,孩子们不但对课文心领神会,知道了太阳从海面上升起来的奇特景观,而且于语言的运用、语境的设置更是意味深长。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电化教学可以精彩我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电教手段并不是万能的,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做到该用就用,而且一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因此,应把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互为利用,才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连心小学)

作者:孙超平

探求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途径论文 篇3:

关于当前小语名家教学思想及课堂转型的述评

摘要:本文在对当前部分小语名家的教学思想和风格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评介了当前小语课堂转型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述评;小语名家教学思想;课堂转型

21世纪的小学语文是一个缤纷的流金花园,流淌的是各种鲜活的教学思想,彰显的是各位名家大师的睿智和追求。面对他们已有的高度、厚度和广度,我们唯有先走近,再走进,然后成为我们自己。这里,我们首先回眸其中的部分教学思想。

一、不老的神话——李吉林与情境教学

李吉林老师是一个永远不老的神话,“情境教学”已成为一种具有历史站点意义的教学流派。研读李老师自己的著作和众家评说,我们会大获裨益。

情境教学的发展沿革 古今中外对“情境”二字皆情有独钟。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苏霍姆林斯基、杜威、洛扎诺夫等一大批外国学人皆有著述。他们研究的重点在于情境认知、情境学习。中国古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认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李老师在此基础上开创“情境教学”模式:创设典型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1]。

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原则 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的理论主要架构包括“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四大特点,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五大原则: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其关键要素为:重视“情”的纽带作用,确立“思”的核心地位,追求“美”的境界,实施“儿童活动”的途径,拓展“周围世界”的源泉[2]。由此,情境教学走向情境教育迈向情境课程,其整合、熏陶、启智和激励的作用也就强有力地体现出来了。

情境教学的基本范式和典型类型 李老师认为,构建情境教学应依据“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的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其基本范式为:拓展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她将情境归为五大类型: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以及推理情境。李老很早就摸索研究建构了她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体系,至今仍启迪引领着我们,如: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并进,中高年级实行“四结合大单元整合”[3]。

由于“情境”作为人的一种需要,“情境教学”理应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普适性思想。因此,它的存在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作为一种流派,而在于它开启了一扇可以使每一门教学(不仅仅是语文)更加艺术高效、使儿童更获启智和幸福的大门。

二、昂扬的玫瑰——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火红的玫瑰绽放着生命的力量。从“三个超越”的理念形成到“主题教学”的实验推进,再到“三个回归”的理论提升,正如窦桂梅自己所说,她一直在倡导为生命奠基。

三个超越 十多年前,窦桂梅曾针对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现状,提出 “三个超越”的教学主张,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强调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拓展量、提升质,连点布线形成网络,形成丰厚的阅读内容。超越课堂:强调“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超越的不仅是空间,还有时间和精神。超越的目的是实现向儿童生命的回归,母语学习本质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4]。

主题教学 窦桂梅从儿童自身特点、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教材出发,提炼来自关乎生命意义的主题词,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以容量大、密度高、综合性强为特点,着力“儿童的生命发展”“语言的自身特点”的基点,形成主题意义建构的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根本的目标是旨在走向儿童心灵的深处,让儿童以生命的方式享受语文。

实施这样的课堂,教者必须拥有追求“深度”和“高度”的备课理念,践行“深入浅出”的原则,用“主题”统领整合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学难度,形成教学梯度,适当提升高度的本领。

主题教学其鲜明的教学主张与教学立点,直指教学应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力主深耕课堂,抓住诵读和与阅读的纲绳,避免“课内阅读课外化,课外阅读放任化”;强化板块构建,组成语文学习的“立体网络”,根据教学内容、学段特点的差异,将主题教学分为“主题识字”“主题阅读”“主题讲读”“主题作文”四大板块,形成主题教学的校本课程体系[5]。

在她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创设情境,深化意境;聚焦文化,深化主题的特点非常鲜明,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儿童思考的深刻性”的追求,有的甚至将课堂升格为对哲学命题的溯源和探究,往往让人峰回路转、荡气回肠。

三、旷达的诗人——王崧舟与诗意教学

十年磨一剑般的阅读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宽厚积淀和理念源泉,那“剑气合一”,是苦炼与融合的结果,成就了他难得的宽大深远的教学境界。也许,“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正是他作为一个旷达教育诗人所向往的境界。

难得的是王崧舟一直非常谦逊和真诚地认为,“诗意语文”不能界定为一种流派,只能算作“教学风格”。在他看来: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诗意语文只能是一个动词,一个过程,你不可能得到她,你只能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她、观照她,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这是语文的解放,更是人自身的解放[6]。

诗意语文用到的或者最精彩的课堂现象就是举象(形象、印象、意象)、造境(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情境、意境、心境)、入情(体验其境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会意(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并体会文字包含的意义、意蕴和意趣)、寻根(在特定的情境中,开掘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求气(探求语言文字的声气、节奏和神韵)[7]。当然,这些的前提是王崧舟没有忘记语文教学应“着力生命对话,走向语言的视界融合”,因此他特别重视“感觉的多向度敞开”,用“语文之道”“回到生命的源头”。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自成一格,而且是高格。

四、睿智的眼睛——孙双金与情智教学

“情智语文”的界定 孙双金老师认为:现有的教学一味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而忽视学生的智慧世界,那我们的教学必然流于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辨,缺少思想的深度。有情有智,情智共生,是儿童发展的需求,是语文教学的呼唤,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现代人的特征。因此,“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8]。

“情智语文”的外显特征及主要实施途径孙老师是一个贴着儿童观察反思的人,他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对课堂中学生的反应表述形象直观:“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鉴于此,“情智语文”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一是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二是紧扣语言“披文入情”;三是课堂要向学生的问题敞开。四是教学是挑起矛盾冲突的艺术。值得一提和借鉴的是第三点:让学生提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不仅向学生的问题敞开,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敞开,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走向智慧[9]。

“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人们认为孙老师的“情智课堂”似乎很具模仿性,我以为是其模式的清晰:入境——启动情智;感悟——生成情智(尝试读好、尝试感悟、尝试质疑); 交流——发展情智; 表达——展现情智[10]。

五、素美的劳者——薛法根与简约教学

薛法根老师像一位耕作不息的劳者,唯语倡简,追求素美,坚守小语本色教学,成为基层广大教学人员的榜样。

简约语文的概述 “大道至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是薛法根老师简约语文的理念。在他看来,一堂好课应该具有这样的特质: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语文课需要简单,需要深刻的简单[11]。

组块教学策略 薛老师是个简约的智者,他用组块教学来践行“简约语文”是个不错的途径。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12]。其基本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二是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更具灵活性;三是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13]。组块识记、形成期待、比照联想、语境还原、陌生文本、组块破解、迁移运用[14]等分支策略支撑起组块教学,这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思想,因其借鉴了图式理论、相似理论、言语教学论、言意教学论等相关理论使得它更具科学意味。

值得推介和学习的小语名家有很多很多,譬如江苏的于永正老师,其“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和朴实自然的风格让我们非常崇敬。再如倡导“文化语文”的祝禧老师、践行“诗话语文”的周益明老师等等,甚而不在于一招一式的教学技巧,而在于母语浸润的徐冬梅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六、关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转型之评介

反思之一:回归语文的立点逐渐明晰——基本功的正确确认与重视

无论多美异彩的小语课堂都不应离开“语文”二字,这是目前大家的共识,也是名家大师给予我们的示范。但,目前我们的课堂“双基”已经缺位,字词教学在课堂上鲜见(尤其是部分公开课上),“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真正回到语文,回到原点,将是当下课堂一个重要的反思点。

言语朗读的重拳出击 日前我们剧烈感受到的是窦桂梅及其朗读团队发出“回到朗读”的强震。“回到语言,回到朗读,回到基本功上来。朗读是师生必修的基本功,朗读,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朗读,读的是感情,更是感受。”[15]回望我们目前的常态课堂,有的老师可能已经接受“回到朗读”的理念,然而他们的操作仅停留在“要多读”的层面,至于要怎么读,怎么引导读,能读出什么,并未思考和实践。窦桂梅及其团队带给我们启迪:朗朗书声是追求的形式,朗朗乾坤是追求的目标。

文本细读的细品精读 目前,文本细读已成为小语课堂的时尚。王尚文说,以读为例,我们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16]。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普遍追求的文本细读更多的落实在“细”上而非在“读”上,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表达内容,而非言语的表达形式,更少有像窦桂梅那样把每个字读得那样有滋有味。

第二,文本细读往往成了教师深耕究底式备课能力的体现,如何像窦桂梅、王崧舟那样深入浅出,我们还须进一步思考,因为:“教师细读不等于学生细读”,但我们往往因为教师的深耕引发的精彩忘记了这是教师另一种强有力的覆盖和牵引甚或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这会导致学生自读自创自发展等学习机遇的受阻与丧失。我们不能忘记教育的本源意义在于让学生亲历成长。

第三,文本细读不能囿于“一叶”式研究,要眼中有树木有森林,只有把细读与阅读的整体性思考融合时,我们的创造性高质量的阅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学习方法的习得运用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我们小语课堂不可或缺的责任。反观目前的课堂,我们会发现老师们对语文的教学关注似乎有点偏向,特别是学语文的方法少了点。薛法根老师说得好: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建构过程,语文教学将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建构过程,而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那种省略复杂的训练过程,只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的语文课,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但是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17]。

因此,我们应秉持全面的语文学习关注,包括坚持有序的训练,甚至必要的示范引导。中国孩子拥有知识却不会运用的原因所在正是我们的课堂缺少方法性思考与实践,所以,我们的学生只认识“这一棵树”,另一棵即使同科类的也不认识了,更加谈不上像朱光潜先生那样从实用、科学、美感三种不同角度对同一棵古松树作综合整体性思考。我们的课堂如何更多地让学生获得习得、迁移、运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必须关注的。

反思之二:关注生命的范畴日渐扩大——学生主体合作的凸显

毫无疑问,很多老师在他们的教学主张或思想里,无一不着力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关注,其范畴越来越广,越来越深。然,对如何凸显学生主体尚未有太多叙述。笔者以为,在我们关注教学文本的本身、丰富教学内容、智慧实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更要思虑:我们的发展主体是学生,是儿童自身。小数专家邱学华和“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他们力主的课堂立点和站位都在于儿童,也许那样的课不够好看,不够唯美,但一定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内部言语和思维的,值得当下小语课堂教学者思考。

同样是教学,山东杜郎口经验、江苏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给我们精致的课堂泼下一盆冷水,“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还是让教师精心设置预案下的套路成长”“是应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是应该组建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思考题。前者“学生主体”让教师不用多讲,后者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生动起来,精彩起来,人人能教,人人能学,也许这样的课堂老师并没有太多的言语精彩(除却必要的引领和指导,尤其是中高年级),显然老师的站点已经退位融合在学习共同体中,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种课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的课堂经历一定要从“教程”转向“学程”,我们的课堂一定要重在让每一个孩子亲历学习力的构建与培植。

其实,我们反思当下课堂问题时要站在上位思考,我们应拥有的不仅是教学思想而应是教育思想,而人类的教育一定需要真正关乎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着眼儿童的终身发展。

张华先生说:我国的课堂教学转型的方向是从现在的通过知识技能的灌输、熟练而摧残人的个性,转向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让学生的个性获得解放,让学生的人格获得发展。那么,怎么样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让学生个性获得解放呢?有两个最根本的方向:第一个是让教学变成研究。这里的“研究”是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研究、合作研究,老师指导学生做研究,让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第二个是让教学变成生活,也就是在教学本身找到生活乐趣[18]。

无疑,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话题,当然这不仅是小语教学的问题,更是目前教育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2][3]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1.

[4][5][6]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6][7]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01.

[8][9][10]孙双金."情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2009.5.

[11]薛法根.我的好课设计观.中华语文网,2010.9.17.

[12][17]徐光华.语文名师研究.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2010.9.1.

[13][14]薛法根.组块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01.

[15]窦桂梅.跟窦桂梅学朗读[M].长春出版社2010.4.

[16]王尚文.坚守语文本位,强化语文意识[J].福建教育,2004.8.

[18]张华.论我国课堂教学转型[J].语文教学通讯2009.7-8/C.

Review of Famous Teaching Ideology and Classroom Conversion in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ZHU Ai-hua

(Rugao Anding Primary School, Rugao 226500, China)

Key words: review; teaching ideology of famous teachers; classroom conversion

作者:朱爱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势视角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