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习品质体育论文

2022-05-16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提升学习品质体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生以自我为主体,积极从事学习活动,通过独立的预习、质疑、分析、探索、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第一篇:提升学习品质体育论文

课堂评价提升学习品质实践研究

〔摘要〕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尺度。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育。本研究基于301名八年级学生的有效数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比较,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课堂评价方式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自评为“优”的比例在后测中有提高;实验组学生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实验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的相关程度后测中更高;实验组课堂评价对于学习品质的影响后测时明显提高,且大于对照组。可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课堂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和洞察力等学习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习品质;积极心理学

一、引言

(一)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

2016年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我国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涵,其中,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尺度[1]。

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2]。也有学者认为,学习品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及行为特质[3]。可见,学习品质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发展。

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家,强调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4],并归结出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5]。(表1)。其中,“智慧”美德中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洞察力”五项积极品质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与学生学习品质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将“智慧”美德分类下的五种积极心理品质界定为学习品质,并以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顾海根编制)中关于“智慧”美德的分问卷,作为学习品质的评定工具。

(二)课堂评价关系到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育

课堂评价是指围绕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各种评价形式的总称[6],通常泛指所有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的活动,既包括各种课堂练习、课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也包括教学情境中师生问答和引导,还包括教师对学生表情、动作、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等情况随时随地的观察和判断[7]。

课堂评价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发展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积极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时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和反思。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是培养积极品质的重要途径[8]。对于学习品质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未成年人来说,课堂上对他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如老师、同伴)的评价,会影响到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8]。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评价,提倡以积极、正向的态度,通过给予学生肯定和接纳,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通过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控制感。

(三)实践积极心理学视角课堂评价的必要性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课堂评价中存在评价以纠正错误和问题为导向、评价对象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评价方式整齐划一、评价内容简单模糊、缺乏具体性和个体性等问题,学生在课堂评价中难以根据课堂评价及时调整学习情况,难以掌握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难以产生积极体验、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因此,实践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课堂评价,探讨积极、及时、具体、多样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课堂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洞察力等学习品质,提升学生学业表现,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s市s区某校八年级学生301人,按照自然班级单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学生152人(男生80人,女生72人);实验组学生149人(男生74人,女生75人)。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师均为新调任教师,仅建议实验组教师在课堂评价时注意给予学生积极、及时、具体、多样化的评价。本研究采用前后测对照研究,前测实施时间为八年级开学初,进行一学年的课堂评价改进实践(实验组),并在八年级结束时实施后测。

(二)实验组课堂评价实践方式

实验组教师实践“积极”“及时”“具体”和“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其中,“积极”指教师在评价中把立足点放在发现学生的优势、肯定学生的进步上,在与学生沟通时,注重通过眼神、表情和话语等表达积极期待;“及时”指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及时批阅,不轻视、不忽视;“具体”是指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有改进建议的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调整和改进的方向;“多样化”是指课堂评价的主体和形式多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学习自主性。

(三)问卷

1.问卷内容

(1)学习品质问卷

該问卷(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问卷-“智慧”分问卷,顾海根编制)主要考察学生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心理品质,从“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开放思维”和“洞察力”五个维度进行分析,每道题目描述一种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情境,数据分析其信度得知,可靠性系数α为0.832。

(2)课堂评价问卷

该问卷主要考察课堂评价情况,从“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每道题目描述一种与课堂评价有关的情境,数据分析其信度得知,可靠性系数α为0.736。

(3)学业成绩自评

本研究还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品质”与“课堂评价”的关系,所有学生对自我学习成绩情况进行自评,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

2.问卷计分方法

学习品质问卷和课堂评价问卷各包含16题,分别包含正向计分题目11题,反向计分题目5题。正向计分题目选项赋分分别为“完全不符合”1分、“比较不符合”2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4分和“完全符合”5分;反向计分题目选项赋分分别为“完全不符合”5分、“比较不符合”4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2分和“完全符合”1分。学习品质问卷和课堂评价问卷的总分均为90分。

3.问卷分析

采用SPSS 22.0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相关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性别差异

在“学习品质”方面,从前测结果来看,男生平均分为64.39,女生平均分为64.56;从后测结果来看,男生平均分为66.43,女生平均分为64.81。相比前测结果,男生比女生后测结果差异大,但两组差异未达到显著(p>0.05)。

在“课堂评价”方面,从前测结果来看,男生平均分为59.39,女生平均分为59.61,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后测结果来看,男生平均分为68.26,女生平均分为66.11,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前测结果,男生和女生后测结果均有提升,对比男生、女生各自前测和后测,均差异显著(p<0.001),其中男生提升幅度更大(图一)。

(二)“学习成绩自评”变化的组间比较

对学生自我学业成绩自评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前测,对照组后测时自评为“优”的比例有所下降(前测24%,后测16%),自评为“良”(前测53%,后测54%)、“中”(前测17%,后测22%)、“差”(前测6%,后测8%)的比例有不同幅度的增加;相比较而言,实验组后测自评为“优”的比例比前测时有所增加(前测17%,后测27%),自评为“良”(前测53%,后测48%)、“中”(前测22%,后测19%)、“差”(前测8%,后测6%)的比例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图二)。

(三)“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组别差异

在“学习品质”方面,对照组前测平均分为64.95,后测平均分为65.43;实验组前测平均分为63.96,后测平均分为65.80。两组前后测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提升幅度较对照组更大。

在“课堂评价”方面,对照组前测平均分为60.78,后测平均分为67.50;实验组前测平均分为58.14,后测平均分为66.85。实验组对课堂评价的后测结果有所提升,且差异显著性(p<0.001)(图三)。

(四)“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的相关

相关分析(表2)结果发现,“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对照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相关程度前后测变化不大(前测r=0.554,后测r=0.602);实验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相关程度有大幅提升(前测r=0.374,后测r=0.765),且相关的显著性增强(前测p<0.05,后测p<0.001)。

(五)“课堂评价”对“学习品质”的影响

为检验“课堂评价”对“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课堂评价方式的改变的确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产生了影响(表3)。其中,对照组“课堂评价”对“学习品质”情况的影响前后测变化不大(前测35.7%,后测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课堂评价”情况对“学习品质”情况的影响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前测11.3%,p>0.05;后测58%,p<0.001),其 中影响最显著的为“积极”维度(p<0.001)和“具体”维度(p<0.05)。

四、讨论

(一)性别差异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女生在“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两方面都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但从变化趋势来看,不管是对自身学习品质的评价,还是对课堂评价方式的评价,男生得分的平均值均从前测的“稍低于女生”,发展为后测平均值“高于女生”。

一项为期八年的青少年发展研究表明,相比女性青少年,“成就定向”的男性青少年通常有着更强的集体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9],男性更注重通过获得成就形成对自我价值的判断[8]。我们推测,青春期阶段男生对于学业成就的动机逐渐增强,此外,这个阶段男生在空间、计算、操作以及语言方面的大脑机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得男生在“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和“洞察力”等学习品质方面也不断发展。随着男生各方面表现的改变和提升,他们得到教师的积极评价也会越来越多,和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促进了他们学习品质的发展。

结合研究的结果,提醒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考虑到男生女生在语言发展、情绪感知、书写运动等方面发育程度的差异,注意对不同阶段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给予更多的接纳和鼓励,如对初中阶段女生,在她们遇到学业中的挑战和困难时,给予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的指导,帮助她们建立学业自信、提升學习品质。

(二)学业成绩自评比例变化和差异

在学业成绩自评分析中,对照组后测自评为“优”的学生比例有所下降,而实验组后测自评为“优”的学生上升了10%,可见,在教师有意识调整课堂评价方式的实验组中,学生对自我学业成绩的评价有所提高。

来自脑科学的研究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大脑对刺激做出反应,在脑部神经元之间构建新的网络连接的过程[10]。与所有接触到的知识信息一样,外在的评价也是一种刺激,一方面,课堂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的大脑决定哪些神经元需要被激活,从而对大脑中输入的信息进行调整和纠正;另一方面,大脑根据课堂评价提供的信息,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直到试探到正确的反应。青少年正处于大脑神经网络不断形成和修剪的关键时期,适时适当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帮助他们决定大脑中哪些与学习密切相关的网络连接需要保留,哪些无关紧要的网络连接应该剪除。

因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及时、具体、积极、多样化的评价显然对于学生起到了正向的激励作用:反馈让他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要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同时调整和纠正不恰当的习惯和策略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审视反思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三)课堂评价改进的效果和影响

在教师“有意识调整课堂评价”的实验组中,学生后测对“课堂评价”的认可度较前测有显著提升(p<0.001),可见实验组教师的“课堂评价”有切实的改进。实验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幅提升(r=0.765)显示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课堂评价和学生学习品质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学习品质更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积极的课堂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得到积极、具体、及时的课堂评价,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开放思维和洞察力,对自身的学习品质评价也随之提高。

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实验组后测时“课堂评价”对于“学习品质”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解释率为58%,p<0.001),其中,“积极”和“具体”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是最大的,对此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找到解释:

第一,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实现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来自于外在重要他人(如教师)的积极评价、鼓励和接纳,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来自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将血清素释放进大脑,确保大脑和身体内部的信息传递得更加顺畅[10]。可见,积极正向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应对压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

第二,增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掌控感,也是发展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课堂评价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等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研究发现,相对于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详细的、含有改进建议的课堂评价对于改进学生学习更有作用[11]。因此,给予学生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学习策略,提升自我效能,促进学习动机,从而学会学习。

五、结论

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探讨了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课堂评价方式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改进课堂评价的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自评为“优”的比例在后测中有提高,后测对课堂评价的认可显著高于前测,“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且在后测中有大幅提高,后测中“课堂评价”对“学习品质”的影响比前测显著提升。结合研究结果,建议教师在学生学习行为发生时,根据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给予“积极”“及时”“具体”“多样化”的课堂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和反思能力,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強. 小学生学习品质实证评价——基于浙江省2018年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J].浙江教学研究,2019(5):23-26.

[2]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 学前教育研究,2009(4):9-12.

[3]陈朝晖,王侠,陈尧. 学习品质评价体系内容解析[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5):54-56.

[4]Seligaman E P,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5]Peterson C,Seligman E P. Value in Action(VIA)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s[DB/OL]. http://www.positivepsychology.org/taxonomy.htmL,2002.

[6]丁念金,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J].现代教学,2012(3):79-79.

[7]Guskey T R. How classroom assessment improve learning[J]. 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3,60(5):1-6.

[8]任俊. 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9]Stein J A,Newcomb M D,Bentler P M. The effect of agency and communality on self-esteem:gender differences in longitudinal data[J]. Sex Roles,2003(26):465-483.

[10]大卫·苏泽等著.教育与脑神经科学[M].方彤,黄欢,王东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1]Black P,William D. 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J]. Phi Delta Kappan,1998,80(2):139-144,146-148.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上海,2016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作者:宋美霞

第二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生以自我为主体,积极从事学习活动,通过独立的预习、质疑、分析、探索、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教学策略的转化和更新,彻底扭转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上日程,促使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简言之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长期以来,初中数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依赖教师、学校和家庭,他们的大脑就是接受知识的白板,因此学生把学习看成完全迫于教师、家庭的种种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额外负担。进而造成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尤其那些接受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学习效果很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生发展数学能力和形成综合数学素养的桎梏。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采用新颖独特的翻转课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所在。数学知识抽象、严谨、逻辑性强,且公式多、概念多、定理多,理论性较强,单纯的知识传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他们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激发,就需要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为主旨,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设有利的条件。比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除法》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本节的课件,设计出掷筛子的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然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翻阅本节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其中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欲望。

二、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养成能让一个人受益终身。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充分体现。目前,学生对老师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普遍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巧妙地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像创设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情境,为学生罗列出自学的提纲,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和阐述,最后,及时检查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比如,学生在学习《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一下这种自学辅导方式,可以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整式乘法有哪种基本的形式?乘法公式主要有哪些?这都是学生曾经学过的旧知识,在学生自觉地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引入整式乘法逆运算——因式分解,并要求学生对因式分解的概念、因式分解的意义、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进行汇总和说明,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进行口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巡回走动,查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适当提供帮助与建议。

三、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增强学生进行课外预习的自觉意识

初中数学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逻辑推理性强,知识点分散庞杂,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并且能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课程学习中是行不通的。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其实,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就是借助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预习,从而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知识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函数知识产生厌烦心理,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去预习二次函数的知识,所以教师要严格督促其完成课前预习,布置好本节的作业,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二次函数的重难点知识,在课下先让学生熟悉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圖像和性质,最后,让学生把掌握好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从而与教师、其他同学深入地挖掘二次函数更深层的知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预习意识,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综合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自主预习、自主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了求知的欲望,增强了学习信心。作为初中教师,积极地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静婷.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J].初中数学教育专刊,2016(14).

[2]杨光.初中数学自主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7(9).

编辑 高 琼

作者:郑惠征

第三篇:深度学习:提升基于学案的阅读教学品质

当下不少学校在推行“学案导学”的阅读教学模式,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前学案内容复杂,加重了学生的预习负担;二是学案问题设计照搬教参,学生预习时大都将文本放在一边,直接抄录教材解析答案;三是课堂活动方式单一,阅读教学的立体对话过程简化为师生校对答案的过程;四是机械训练过多,工具性异化,人文性淡化,脱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阅读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特点,符合阅读教学规律,才能开展深度学习,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一、学案设计,与文本深入对话,追求生命在场的阅读

1.学案不等于习题集,要让学生走进文本

不少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大都将问题逐一罗列,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变成回答习题的过程,许多学生甚至连文本都不能通读一篇,便对照教材辅读材料照抄一遍。阅读文本的过程变成了阅读教参的过程,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无益于阅读素养的提升。

学案设计必须突出语文本位,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如《幽径悲剧》学案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②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活着的古藤萝美在何处?请圈画出描写古藤萝之美的语句。

③请找出表现古藤萝被毁后惨状的词句,作简要分析。

④对于古藤萝之死季羡林先生的感情如何?找出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加以体会。

上述问题紧扣文本,由文本整体感知到文本细读,从语言品味到主旨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利用学案,先研读文本独立自学,同时记下自学过程中的困惑与疑难;继而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个别问题在组内解决,较普遍的问题全组共同研讨解决。阅读如登山探险,带有一定的挑战性,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只有深入文本的思维活动,才会有思维的碰撞,精彩的对话,独特的发现。

2.学案不等于教案,要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学案设计必须依托文本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因此,不仅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还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案栏目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助学链接”)、“预习导航”、“课堂探究”、“课堂检测”等。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课型的学案应该有各自的个性要求,但都应贯彻“明晰学习路径”这一原则。如,在学习新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时,就“浏览标题法”作学法提示:

题目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在正题之上)、副题(在正题之下),要求用极简洁的文字概括消息的最主要的事实,或揭示消息的主题,浏览标题即可了解新闻主要信息。

在学习《录音新闻》时学案向学生介绍了“想象读书法”:

在读书时我们根据文字的描述,运用我们头脑里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阅读录音新闻时,我们不妨以时间为顺序,根据广播稿正文和括号里的录音内容的说明,依次想象不同的空间场景,这样整个发射过程如在眼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具体的阅读方法指点,学生借助学案并依托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得法的学习往往收效更佳。学案设计“预习”环节,还要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写下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为课堂上集体探究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让教师进行学情预测。因此,设计学案力求结构规范、思路清晰、学法明确。

二、高效课堂,注重辩证实践,展开有深度的学习

1.立足文本,辅助学案,处理好文本与学案的关系

在学案导学的阅读课上,学生常常将语文教材放在一边,拿着学案(或教辅资料)将一节语文课进行到底。一课下来,所学文本一片空白。学案集预习、课堂探究、反馈三项功能为一体,高效课堂首先必须发挥学案的结构功能,引领教学流程。

其次,发挥教案的导演功能,引导师生与文本展开多向度对话。不少学校进行教学案一体化试验,貌似尊重学生主体,实际上这样的阅读课不仅让教师缺席,也让学生的学习肤浅松散。缺少教案就很难展开有深度的学习,只有备好课堂流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基于学案的教案设计必须注意:①与学案的内在逻辑一致,便于同步实施;②突出问题导引策略设计,要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提出活动化、分层次、分步骤落实的行动方案;③要对学生学习困难进行预测,并收集助学资料、设计选择性指导预案;④要对学案的核心问题设计变式拓展方案。

再次,阅读教学必须用语文的手段阅读文本。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材编者对话的过程,离开了特定的文本,漠视教材编者意图进行阅读教学,就会走向“泛语文”“非语文”的歧途。如《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拓展延伸时,有教师让学生采用诗朗诵、表演唱、小品等展示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丧失了“语文味”。语文学习是促进学生言语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适度预设,关注生成,处理好课前自学与课堂探究的关系

基于学案的阅读教学,一般按照“预习交流——合作展示——课堂反馈”的步骤组织教学。课堂上交流的内容一般都是课前学生准备好的成果,课堂上很少有自主探究的环节。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课前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学习也缺少了深入探究和有效生成。高效阅读不仅要围绕教案组织预定的教学活动,也要根据学情处理好生成性问题。如在《安恩与奶牛》一课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普遍认识到要理解、尊重、爱护动物,这也是教参中给出的参考答案。再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作者的意图仅仅是关爱动物吗?提醒学生从“奶牛”、“安恩”、“安恩与奶牛”、作者等角度展开多向思考,通过讨论得出下列看法:

⊙我们要关爱那些孤独、受伤的人和动物,让他们感到温暖,明白这个世界是有真情的。

⊙奶牛暗喻社会上遭受不幸的人,作者呼吁社会上有更多像安恩一样的人去关爱这些不幸者。

⊙作者是想把自己比喻成奶牛,写出自己的孤独。

⊙文章中奶牛的买主们暗喻社会上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抨击了那些为了利益而不尊重生命的人。

⊙奶牛孤独是因为没有朋友,作者孤独是感到缺少值得信任的人。

语文老师要做实做优“知识探源”功夫,深入探究所教内容的核心知识、核心方法,对讨论、竞赛、辩论等合作学习、展示活动加强管理与调控,及时处理合作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正确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这样,师生与文本对话才会有广度、有深度,精准又不乏创新。

3.动静协调,活跃思维,处理好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的关系

基于学案导学的课堂往往喧闹有余,静谧不足。学生的集体发言多、表演多,而个体独立学习的时间少、空间窄。事实上,只有提高个人阅读的质量,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才会产生思维的碰撞,集体讨论、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提高。

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安静,需要留一段静谧的时间,让学生澄心静虑,晤对文本,冥思苦想,此时才会与文本的词句展开细密的触摸,才会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同时,言语实践也是一种合作性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功能,将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结合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才能达到共赢互利的目的。日本学者佐藤学以为,学习共同体是尊重差异的如“交响乐般的共同体”,是跟随课题在一间课堂里多元地、多层地产生的共同体。展示交流时学生利用板书讲解、口头阐述等形式进行交流,通过开放式的评价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阅读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改变教师、学生各自为政的单边教学状态,特别是避免了教师个人唱独角戏,强调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的投入,师生可以充满激情、和谐相处,共同参与到学习的整个流程中去。因此,构建阅读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

4.优化课件,有机整合,处理好单向对话与立体对话的关系

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案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多媒体课件常常成了装饰品,甚至是多余的“鸡肋”。因为师生借助学案与文本进行对话已经相当复杂,加上课件更加无所适从。因此,教案、学案、演案(课件)的一致性,便是教学最优化的必然选择。

有专家认为,语文课的程序是一种非知识论的程序论,它不以语文知识体系为参照背景,而以学生的言语结构为参照背景,它不以知识结构为教学活动的序列,而以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规律为教学活动的序列。高效阅读不仅关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立体对话。

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空间得到了拓展,增加了立体对话的语境,信息交流更加顺畅,信息量不断扩充,信息由线性的传播转变为交织的网络传播。课件成为学案和教案统一实施的有机平台,但课件设计必须依据学案和教案展开,须注意两个原则:

一是综合性原则。不仅要将学案、教案的主要信息择其要点呈现,还要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恰当引入现代媒体资源,加大课堂容量;同时注意简洁精要,力戒繁琐花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组织。

二是一致性原则。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安排好教学环节,明确各个环节教学时间,注意环节之间的衔接,将学案、教案的内容进行整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像、图片、动画等信息有机链接,注意课件呈现的时间和频度,同时借助于学案,引导教师、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深度的对话。

三、教学反馈,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1.课堂反馈,让“非语文”训练缺席

阅读课的反馈环节,教师为了“出彩”,刻意制造所谓高潮,经常安排一些外在的活动表演环节,这种表面应景的活动往往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本义。如,学习《木兰诗》让学生唱一唱有关《花木兰》的歌曲或戏曲,有的学生甚至将流行歌曲《真心英雄》演绎一遍;学习贾平凹的《月迹》,让学生唱《花好月圆》、《明月几时有》,这已将阅读课异化。课堂反馈应立足语言的理解运用,从字、词、句、段、篇等不同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可在《三颗枸杞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两课反馈环节中设置以下练习:

①设想你是文中的“我”,在你已经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之后,你要为三叔立一座墓碑,在墓碑上你会写什么?写一首小诗作为墓志铭。

②杨利伟被评为2003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主题鲜明,突出人物特点,语言优美,150字左右。

这些练习紧扣文本,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片段写作练习,读写结合,课内向课外迁移,通过讨论交流,点拨启发,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2.创意练习,浸染语文课程文化

基于学案导学的高效阅读教学,倡导语文气息浓郁的课堂文化。传统练习选材不太关注学生的生活现状,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语文作业往往枯燥乏味,机械训练较多。在设计练习时要突出现代应用意识,力求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结合起来,尝试引进鲜活的语言材料充实习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生活,在练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习《木兰诗》、《月迹》,设计了以下反馈练习:

①《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怎样的形象?有人说,木兰的性格中有四个字“孝”、“忠”、“勇”、“智”,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花木兰这个形象的认识。

②联系我们读过的古代吟咏月亮的诗句,思考《月迹》这篇课文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反馈练习将课内文本阅读与课外文本链接,将已有的解读成果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相结合,学生不仅要联系文本中具体的词句理解感悟,还可以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见解,激发创新的火花。

3.自我反思,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学案的设计编制增加了预习准备环节和课堂反馈交流环节,通过学案结构的变化谋求教学功能的发挥。但必须警惕的是学案不能成为习题的汇编,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成为语文学习沉重的包袱。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更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总结交流,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反馈环节,一位老师安排了自我反思环节,让学生通过图表总结景物描写的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画“知识树”的方式,揭示了景物描写的关键特征,掌握了有关景物描写的概括化知识,强化了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应用。因此,课堂反馈不仅要关注知识与能力,还要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梳理、总结,这样学生不仅习得了语文知识,逐步掌握了语文学习方法,还培养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学乐学,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关燕云)

作者:袁爱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写sci论文范文下一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