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变迁休闲经济研究论文

2022-04-1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经济变迁休闲经济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相关专家预测,休闲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经济变迁休闲经济研究论文 篇1:

休闲经济背景下我国闲暇问题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休闲经济所占国民经济比重逐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对闲暇学的研究逐步展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闲暇学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对象狭窄、研究成果分散等问题。在我国闲暇生活方面,应该减少差异性,对民众不断进行闲暇教育,强化对闲暇生活的专业研究。

关键词:闲暇;休闲经济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演变,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政策导向发生重大转变,休闲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休闲经济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闲暇生活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很多专家和学者关于休闲和闲暇的研究形成了系列成果,本文把近年来我国关于闲暇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梳理,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资料借鉴。

一、闲暇和休闲的概念比较

闲暇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现象,闲暇的概念在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们由于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所界定的概念也不相同。“闲暇”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来源于拉丁语“1icere”,其意是“许可”或“应被允许”。柏拉图就认为闲暇是有空闲、从活动中获得自由、一种自我控制的、休闲四种状态。道格拉斯.H.塞索姆斯说过:“我们开始发现闲暇的意义实际就是生活的意义,闲暇是自由,自由是生活。”[1]《现代汉语词典》对闲暇的解释是:“闲”,是个会意字,古代写作“简”,取“门中漏月光”之意,意思是隙;而“暇”作“空”来解释,闲暇两字合起来特指时间方面的“不被占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闲暇的:“闲暇既可以从量的角度来定义,即按照时间、范围、与工作的关系来规定;也可以从质的角度来定义,即按照自由选择和个体满足所引起的心理状态来规定……质的定义强调闲暇的个体本质特性,它包括内心态度和心理状态。”[2]我国著名休闲研究专家马惠娣教授认为,闲暇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

概括起来,闲暇研究多是从时间、活动、心态等三个方面对概念进行解释。时间角度是闲暇最基本的一个研究角度。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英国的克里斯·布尔等认为:“闲暇时间指的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当尽完所有的应尽义务之后可自由选择和随意支配的时间。”在时间的基础之上,人们又从活动的维度来解释,把闲暇看做是人的某些具体行为即闲暇活动。英国的克里斯·布尔等表述的概念是:“从事与日常需求无关,处于职业、家庭和社会义务之外的活动,纯粹出于自愿的选择。”社会心理学家纽林格从心态角度认为“心态自由感是判定有无闲暇感的惟一判据。”他还特别谨慎地把自由分为绝对自由和感觉自由,并认为“了解一个人是如何感受自由,比弄清是否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更为重要。”

本文所指的闲暇,就是在生产活动和生理活动之外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以某种活动来达到放松身心、享受生活、完善自我等目的的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状态三个方面。主要目的应当是“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天地”,其主要内容应当是体息、娱乐、学习和交往四大类。

休闲虽然不是本文中出现的核心概念,但是,国内甚至国外学者在使用“闲暇”和“休闲”时,一般没有加以严格区分。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做一解释。正如美国休闲研究专家杰弗瑞·戈比先生所言:“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3]这是一种理想的休闲,是人的一种自由生存状态,是人的创造能力和个性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生命状态,也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一种基本方式。“休闲”注重的是在自主支配的时间里的精神享受和心理状态,是一种高级的休闲。而“闲暇”则是在空闲时间里的活动,这种活动不是为了精神和心理的提升,而是为了消耗时间。

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对于闲暇和休闲都没有进行认真的分类,概念界定不是非常精确,在文中为了保持引用资料的原貌,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学者对国人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的了解,在对闲暇研究进行综述时,把闲暇和休闲作为同一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引用国内专家学者论述闲暇时,也会使用“休闲”一词。

二、目前我国关于闲暇的研究现状

(一)我国闲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作为一门学科,闲暇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直到21世纪才引起高度重视。国内的闲暇研究经历了由外来理论引入到理论深入研究的阶段。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其对闲暇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极大地丰富了现代闲暇学的内涵。在中国的先秦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闲暇思想。《大雅·生民之计·民亦劳止》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以定我王”,直接阐述了闲暇与国家安定兴盛的重要关系;《小雅·十月之交》中的“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则强调统治者应该关心人民的闲暇。老庄哲学更充分地体现了对闲适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庄子》是体现道家闲暇思想的经典之作。比如《庄子·齐物论》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可以说闲暇思想源远流长,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以勤勉为荣文化价值观念的国家,自古以来,人们崇尚劳动英雄,从华夏民族诞生始祖,到建国初期物质匮乏年代的劳模、铁人,对勤劳品质的极度尊崇,忘我的牺牲和劳动是最光荣的信念深入人心。休闲和闲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被推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生活的极大丰富,伴随着“休闲服”的叫卖声,闲暇才走进国人的生活,闲暇研究逐渐纳入学者研究的视野。

我国最早关注和倡导闲暇研究的学者是于光远先生,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闲暇研究在我国早期有几个关键时间节点。1983年,于光远先生提出要在中国高等院校开设研究游戏的课程,他说“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没有一门研究游戏的课程,没有一门游戏的专业,没有一个研究游戏的学者,不是什么优点,而是弱点。”1985年,结合国外理论和我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邓伟志撰写了《生活的觉醒——漫话生活方式》一书,对闲暇的时间和活动等内容进行了阐述。1992年,由王雅林、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出版,成为中国闲暇时间研究的奠基之作,标志着中国闲暇理论规范研究的开始。1995年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策划中心成立,这是我国最早将闲暇理论作为重要课题,并且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闲暇的民间学术机构。此外,王玉波、潘允康等著的《生活方式》(1986),青连斌的《城市生活方式》(1990),瞿明安的《中国民族的生活方式》(1993),高丙中的《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1997),王玉波、瞿明安的《超越传统——生活方式转型取向》(1997),王琪延的《中国人生活时间研究》(1998)等都是对闲暇生活方式展开经验研究的成果。

到了21世纪,闲暇研究进入了丰富和繁荣的时期。2001年文化部重点课题“我国公众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成功结项。2004年徐明宏的《休闲城市》、李仲广、卢昌崇的《基础休闲学》出版。2005年是闲暇学研究硕果累累的一年。“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出版了于光远先生著《论普遍有闲的社会》,陈鲁直著《民闲论》,马惠娣、张景安主编的《中国公民休闲状况调查》。同时田翠琴、齐心的《农民闲暇》,田松青的《休闲经济》,楼嘉军的《休闲新论》,章海荣和方起东的《休闲学概论》以及郭鲁芳的《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学分析》等著作也相继问世。2007年我国消费经济学的重要创始人尹世杰教授的《闲暇消费论》一书出版,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刘海春博士的专著《生命与休闲教育》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对人们当下日常生活中的休闲问题展开哲学追问。但是这一时期,闲暇研究仍然处于理论引入的阶段,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针对性研究仍然比较薄弱。

(二)注重实证研究,但是研究内容和选取的对象主要侧重城镇居民的闲暇时间分配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雅林教授为代表,我国学者开始着手开展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分配研究。1980年王雅琳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的九个城镇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调查,1982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重庆等大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1987年,以王琪延教授为代表对北京市居民进行调查,三次大范围的实证调查,主要分析了我国北方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分配状况。同时,南方以上海为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1987—1988年对上海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抽样调查。10年来,对城市居民时间分配和闲暇生活时间的实证调查范围覆盖到全国40个城市,样本容量达6 000个。研究资料被收录到国家统计局出版的生活统计年鉴,不仅为居民闲暇时间分配收集到第一手真实资料,更为社会学实证研究介入居民闲暇生活打下基础。2002年刘新平的《休闲中国》出版,2003年王雅林、刘耳、徐利亚的《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一书出版,该书采用时间预算研究法,第一次获得了城市在业者在实行双休制后闲暇时间分配状况和反映其闲暇生活质量的较详细的数据。2009年孟庆洁的《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研究》一书,通过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外来人口闲暇生活的研究,揭示了劳动时间对闲暇时间的占有和剥夺。

从中可以看出,几次全国较大规模实证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状况,为我国居民闲暇生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是研究只是初始阶段从时间的分配上进行分析,而且选中的研究对象也是有着工作时间区分的城市居民,从这一方面也说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生计而辛苦劳动的农民闲暇是不可能进入学者视野的。

(三)研究内容主要从闲暇哲学、闲暇社会学和闲暇经济学三个视角切入

哲学层面上以马惠娣女士为突出,40多篇闲暇论文充分揭示了闲暇的涵义和实质。在《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中,马惠娣认为闲暇是一种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体现出特定历史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和理想[4]。孙承志在《休闲哲学观思辨》中,从休闲与旅游的比较入手,对休闲活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析,对比中西休闲哲学观,认为休闲是由休闲主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休闲者只有立足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通过休闲实现放松身心、发展智力、提高生产潜能的目的[5]。季斌认为,休闲状态是拥有古典和现代意义上的精神世界的人们自由思虑自己的存在及含义,是一种在失去任何张力的状态下,心灵自由地完成对精神和人的生存意义的寻求[6]。2005年华南师范大学刘海春撰写《休闲:生命本体意义上的解读》一文,2008年,出版专著《生命与休闲教育》,对人们当下日常生活中的休闲问题展开哲学追问,认为休闲本身具有哲学意蕴,它是生命存在方式,表达了生命自由,是人们的一种生命追求、生活方式和发展的动力。

社会学层面上以王雅林教授为代表[7],对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城市居民进行时间分配的研究,开辟了我国闲暇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先后出版的《闲暇社会学》和《城市休闲》等著作,是建立在大量抽样调查基础上的深入研究,是了解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宝贵文献。

关于闲暇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这两方面。截止到2012年我国学者研究休闲经济的文章有10 698篇,可见经济方面的研究正如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样蓬蓬勃勃。从经济的角度研究闲暇最早是在2000年,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宁撰写文章《略论休闲经济》[8],文中对闲暇经济的基本特征、基本轮廓以及它的覆盖面进行了研究,率先在我国提出要加强对闲暇经济和休闲营销的研究。随后2001年在宋瑞撰写的《浅论休闲经济》[9]一文中,以经济学为主要分析工具对休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对加强休闲经济研究给予了回应。王雅林在《休闲经济:21世纪初的主导经济》一文中指出,休闲将成为一种更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休闲经济在国民经济GNP中将占50%以上,作为逐步兴起的支柱产业同时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10]。2005年在密云举办了以休闲经济为主题的“2005:北京休闲论坛”,于光远、任兴洲、马惠娣、何怀宏、魏小安、齐瑞岳等多位专家学者,对休闲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闲暇展开讨论,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此掀开了我国学者对闲暇经济的研究高潮。从《休闲经济:中部开发新视野》[11]到《临安构筑面向长三角的休闲度假胜地》[12];从《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在我国的发展对策》[13]到《浅谈茶与休闲农业》[14];从《论经济发展中的休闲体育产业》[15],到《休闲经济时代长沙城市商业空间重构》[16],我国学者从地域到行业,从文化到经济,对休闲的产业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诸多的发展对策。

三、国内闲暇理论研究的评价

(一)国内研究取得的成绩

我国大量的专家、学者以社会学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融入社会主要问题的研究,逐步掀起了对闲暇问题研究的热潮,为我国闲暇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取得的研究成绩主要表现在对闲暇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探讨,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各个角度进行切入,初步构建了我国闲暇研究从概念界定到指标体系组成,从影响因素到对策举措等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结合我国城市居民的时间分配等方面,王雅琳教授等一大批学者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目前,在中文学术搜索平台——读秀,截至2013年5月,检索“闲暇”这个词,已经有相关条目95 403,“休闲”类的有1 384 716条,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到的“闲暇”关键词的文章7 126篇,“休闲”关键词的文章45 010篇,这就充分说明了研究的繁荣景象。

但是,由于闲暇毕竟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不断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走入国人视野的,闲暇活动开展不丰富,研究人员数量还相对较少。因此,关于闲暇的研究,和西方发达国家很成熟的力量相比,从整体上看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1. 研究内容初级化。尽管我国的闲暇、休闲研究作品丰富,但是从研究的内容上看,研究依旧处于初级化阶段。大多数的文章仅仅是局限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或者翻译外国已有研究成果。从研究方式看,缺少实证性调研,更多是从理论上进行阐释,引经据典,浅尝辄止,即使有针对性的研究,更多是通过对国外的比较,谈目前存在的不足,而不是针对目前状况,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对策。与西方国家相比较,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水平不同,闲暇肯定有所不同。目前,我们的研究基本还在吸收和探讨西方理论的阶段,至于中国人如何休闲,尤其是达到什么标准才算闲暇质量高,没有形成像用GDP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一样,构建一套评价和测量闲暇质量的体系框架和方法体系,这是学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研究对象的狭窄化。闲暇学科是一个系统性、综合化都很强的学科,但我国对闲暇研究的范围和领域较窄。研究的片面性从地域上讲,有种城市偏好心理,学者更多是偏重城市、城镇居民、高校;从人群上划分,多数是以青年人、学生等这些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文化知识为重点的人群。搜索的文章20%是以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60%是以中学生、大学生和青年人为对象。众所周知,和谐社会建设是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社会,闲暇也要考虑到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要关注到社会的各阶层人员,尤其是低薪阶层、弱势群体、非在业者群体以及社会转型中的农民。

3. 研究成果分散化。目前闲暇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和片面,或从经济学视角看待,或从哲学角度看待,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规模。既然闲暇是社会、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体现,研究成果中,并没有多方面刻画出在整个社会变迁中闲暇的复杂多变,各层次人员的闲暇全景,尤其是缺失了在社会转型中,农民、弱势群体的闲暇生活面貌,使得文化变迁、社会转型中失去了一个有潜力的视角。另外,还存在闲暇概念术语上的不一致,时而是闲暇,时而是休闲。研究交叉、雷同、简单借鉴的情况普遍存在,需要从框架结构、学科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休闲和闲暇进一步整合。

(三)问题与建议

总结学术界对我国闲暇研究的成果,笔者认为我国闲暇生活方面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减少差异性。目前,我国民众的闲暇生活质量普遍不高,但是,闲暇生活状况和公共休闲设施差异性比较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闲暇生活要减少城乡差异、减少地域差异、减少基础设施供给不均衡的差异,减少不同层次闲暇质量的差异。我国人口众多,未来人们的休闲需求总量大,而城乡休闲空间和产业供需矛盾很大,在我国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内人群聚集,如果管理不当则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也是我国休闲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2. 闲暇教育急需加强。1991年斯坦福国际研究所发布报告,列出了未来10年最重要的社会地位象征,其中就有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工作与玩乐的统一等重要指标,休闲位居首位。随着我国城镇生产率普遍提高,休闲时间必然延长。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导致的我国公民道德素养滑坡,人们普遍存在信仰缺失、道德底线受到冲击。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逐步深入,“八荣八耻”的道德准绳在进行不断灌输,但是社会精神生活和生活领域中存在很多问题。加上我国普遍缺乏关于休闲方式、休闲活动、娱乐、游憩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不健康和低俗、消极的活动很容易充斥人们的生活。因此,为了避免精神层面的生活导致社会问题,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凝聚精神合力之外,还必须对全民进行正确的闲暇观念培养。

在西方国家闲暇刚刚兴起之时同样存在很多“恶习”。1619年普鲁士《魏玛宪法》开始推行普及教育,这种普及教育是由于社会化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但是随着教育的推行,一些原本对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要求较高的休闲娱乐方式,比如阅读、竞技运动、艺术欣赏在普通大众中得到了推广。18~19世纪西方国家资产阶级为了纠正工人阶级所谓的“两便士啤酒、姜饼义卖和淫秽画”生活习惯和审美,把他们从酒馆、赌桌和妓院中“解救”出来,成立了“恶习纠正会”,倡导展开以资产阶级价值观为主导的理性娱乐运动,使得公园、博物馆、音乐会、剧院这种高雅的地方也成为收入低廉的工薪阶层随意进入的场合,这种闲暇的教育提高了西方国家普通民众的闲暇格调和生活品味。针对目前我国民众的闲暇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误区,学者和专家亦应当提出进行闲暇教育的良好对策,以切实提高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3. 强化学科专业支撑。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批休闲研究专著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对闲暇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章海荣、方起东所撰《休闲学概论》(2005)、楼嘉军所撰《休闲新论》(2005)等著作。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的休闲与游憩课程,为休闲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科和专业支撑助推力不够。主要表现在闲暇理论的专业支撑不够,社团的影响力还小,研究视野还比较窄,高校课程开设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与国际研究水平差距还很大。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没有带动起来。高校承担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项职能,应当发挥高校作用,把高校建成创新高地、服务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科学研究的高地,首先就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台湾高校在休闲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走到了大陆高校的前头,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和借鉴。二是科研院所研究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有关闲暇和休闲研究的科研院所和学术基地很少,现有的研究单位作用也没有发挥到位。因此,加大各地科研院所作为智囊库和建言献策的基地建设,也是促进闲暇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J·曼蒂.L·奥杜姆.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托尔斯泰·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654.

[3]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4]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59-64.

[5]孙承志.休闲哲学观思辨[J].社会科学家,1999,(4):38-42.

[6]季斌.休闲:洞察人的生存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54-57.

[7]王雅林,董鸿扬.闲暇社会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35-89.

[8]王宁.略谈休闲经济[J].中山大学学报,2000,(3):13-16.

[9]宋瑞.浅论休闲经济[J].消费经济,2001,(5):18-22.

[10]王雅林.休闲经济:21世纪初的主导经济[J].中外企业文化,2002,(2):42-43.

[11]王东宇.休闲经济:中部开发新视野[J].武汉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35-38.

[12]张黎泽.临安构筑面向长三角的休闲度假胜地[J].今日浙江,2003,(11):26.

[13]黄颖.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在我国的发展对策[J].福建水产,2005,(2):11-14.

[14]陈杭芳.浅谈茶与休闲农业[J].中国茶叶,2005,(4):45.

[15]张强.论经济发展中的休闲体育产业[J].高校科技,2011,(8):87-89.

[16]靳凤娟.休闲经济时代长沙城市商业空间重构[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责任编辑、校对:张 然

作者:李振堂

经济变迁休闲经济研究论文 篇2:

增长方式转变与城市休闲经济发展

相关专家预测,休闲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末休闲产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贡献最大的行业,美国来自休闲产业的税收超过6000亿美元,休闲娱乐、休闲服务、休闲旅行等与休闲相关产业部门的收入已达到1万亿美元;据专家推算,休闲产业为美国创造了相当于2500万个就业机会,占全美就业职业的1/4。虽然我国距离“休闲时代”还有较远的距离,但是城市休闲经济已在我国社会经济土壤上悄然兴起,城市休闲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逐步扩大,值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城市休闲经济理应得到重视和关注。

城市休闲经济的概念界定及划分

国外最早研究休闲的学者是凡勃伦(Vablen,1899年),100多年来,西方学者从哲学、时间利用、劳动供给以及家庭生产等角度对休闲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休闲研究,1995年我国实施每周五天工作制,1999年又实施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三个长假,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年假期达到114天,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关注,假日休闲经济成为社会热点,2000年8月,中国休闲产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展开,我国休闲经济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于光远、成思危、龚育之、马惠娣等名家学者的推动,加之2007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出台,有关我国休闲及休闲经济的研究进入活跃期。

在对于休闲概念的界定上,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简单地说,休闲就是人们在自由时间内的自主性活动。什么是自由时间呢?刘芳喜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考辨,揭示了马克思所论“自由时间”实际上至少包括“从事高级自由活动的时间”和“闲暇时间”两种,前者是“生产型自由时间”,包括人们从事艺术等“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后者是“消费型自由时间”,是人们一天中除去工作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之后剩余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与此相对应,休闲的认识自然地分为“生产主义”价值趋向和“消费主义”价值趋向两种,在休闲领域既有生产活动又有消费活动,主要是消费活动。休闲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与创造性,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休闲经济是人们为满足休闲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总和,当前,休闲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日益活跃,并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的活跃因素。

研究表明,城市休闲经济已形成以下几个主要的产业类型:一是旅游休闲,如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游艇、高尔夫等;二是文化休闲,如影视演艺、动漫、网络游戏、文化会展等;三是体育休闲,如观看赛事、远足、野营、攀岩、蹦极、滑翔、跳伞等;四是其他休闲,如餐饮、美容等。

我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分解为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当前,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在近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分工格局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消费需求的贡献率呈持续下降,导致拉动经济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失衡;第二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农业的发展方式仍比较落后;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强有力,市场的竞争秩序不够规范,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缓慢,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及现代服务发展仍不充分,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不平衡;由于梯度推进战略的影响和城乡体制二元结构的积弊,城乡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要素相对价格的扭曲以及创新动力的不足,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的改善进展缓慢。金融危机导致西方经济复苏信心普遍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世界各大势力对资源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家贸易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政府重视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从1995年我国实施五天工作制,到2007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出台,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国民休闲时间享有量就紧跟西方国家。休闲时间增加了,但国民的消费并未达到经济学家们的预期目标,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还相当滞后,而政府对于人们休闲供给和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

休闲是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要,从休闲旅游到文化创作,从体育健身到美容美发,城乡居民都有不同形式的休闲需求。鼓励国民参加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国民身体健康,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而且有助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会拉动内需,增加全体国民的消费。人们的休闲方式和闲暇消费的观念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同时人们需要政府提供充裕的公共休闲场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消费活力。

二是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城市休闲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引领消费,扩大需求,为现代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服务。城市休闲产业还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对于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以休闲旅游为例,我国休闲旅游业产值逐年上升,本身对服务业发展贡献很大,同时休闲旅游对餐饮、酒店、银行、手工工艺、航空、铁路都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发展休闲经济无疑对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城市休闲产业一般劳动力密集度较高,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休闲产业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多样性特点,服务具有多层次性,这决定了休闲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乘数高,有的还能促进本土本乡就业,发展休闲经济能推动就业结构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乡村休闲项目还能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融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有利于形成创新型社会环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长时间地建设创新型社会环境。

发展城市休闲经济有利于形成创新型社会环境,有利于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体育休闲、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等活动在培养创新型社会环境发面的作用尤为显著。体育休闲引领人们走向户外,挑战极限,舒展筋骨,活跃思维,增进人们相互了解,促进人们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为人们的创新思维奠定物质基础;生态旅游促进人们回归自然,留意山水,探索洞穴,关注大海,思考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追问人类的进化变迁,激发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为人们的创新思维点燃火花;文化休闲活动通过文艺创作、艺术设计、文化会展、文化交流、科学考察等形式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人们的艺术创意,整合人们的天才设想,提示人们的创新思维,演变人们的创新思路,形成人们的创新理念。

四是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增长。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必将逐步成为国际主流价值观。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而且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低碳经济的实质之一是追求绿色GDP,主要核心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城市休闲经济主要有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其他休闲等类型,城市休闲产业均属于低碳产业,政府重视发展休闲经济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增长,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碳排放压力。以体育休闲业为例,体育休闲业的发展是当代经济持续增长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体育休闲业已深入到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已在相关的社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体育彩票、体育健身休闲等;部分体育休闲业发展规模虽然较小,但已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比如体育旅游等。体育休闲业主要属于第三产业,主要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赛事提供服务,普遍具有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有利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等特点。因此,人们经常把体育休闲业比喻为“绿色产业”,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促进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对策

加强城市休闲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我国城市休闲经济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快速发展的休闲经济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以休闲经济的属性、休闲经济的社会影响力、休闲经济的动力机制、休闲消费行为、休闲产业关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政府应加强对休闲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休闲经济的认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休闲活动,促进休闲经济健康发展。

开展全国范围的城市休闲产业分类及普查工作。发展城市休闲经济,需要对休闲及相关产业进行准确判断和科学指引,摸清休闲产业的家底,由官方提供统计数据。我国应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休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并将休闲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列入国民经济统计序列,形成制度。

进一步完善促进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休闲经济的繁荣,休闲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需要优惠政策加以扶持方能健康成长。实践表明,休闲服务业需要在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方面与工业同价,城市休闲产业需要作为新兴产业享受专门的用地指标,休闲服务业需要减免税负。

积极引进国外城市休闲产业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西方国家的休闲经济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休闲产业项目策划、项目推广、经营管理、上市融资、风险规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积极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引进来”,以缩小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于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投入。要推动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就必需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各级政府将休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年度工作报告、政府惠民工程、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中,加大各级政府对于休闲经济发展的投入。

积极培养城市休闲经济经营管理人才。一是要培训休闲产业领域的从业人员,规范管理,建立休闲产业从业人员业务档案,落实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和监管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培养各种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二是高校要培养休闲经济经营管理专才,鼓励高校与休闲企业相结合,建立产、学、研基地,开设休闲经济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三是要引进高端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调整人才结构,广泛吸纳财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注重引进有海外休闲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端人才。

(作者分别系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湖南城市学院讲师)

作者:吴明华 董喆

经济变迁休闲经济研究论文 篇3:

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出炉

《小康》杂志于2006年1月和2007年1月,连续两年,向社会发布“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新华社曾经刊发连续报道,对休闲小康指数作出高度评价,认为“休闲小康指数标志着中国进入休闲元年”,“休闲元年标记中国变迁”。

休闲已悄悄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

休闲时代,正在到来。

摄影/茧子 张志

论坛召开,恰逢其时

2007年12月,虽然已是初冬,但上海佘山绿意仍然未减。

8日上午9时,“2007 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在坐落于上海最美丽最自然的风景区内的佘山世茂艾美酒店隆重召开。

此次论坛经求是杂志社批准,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与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主办。论坛聚焦“休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以体育休闲、文化休闲和旅游休闲为主要议题,解读休闲产业政策动向、深入研究休闲产业发展趋势和潜在商机。

“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以后,休闲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专家预计,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商业发展的新机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是普遍规律,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现在,美国、英国和法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70%,日本的服务业正逐渐向70%靠近,韩国也接近60%。如今美国休闲产业已居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位,其就业人数为全部劳动力的50%。目前,美国人有1/3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1/3~2/3的收入用于休闲娱乐,1/3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9.5%。

在这种背景下,讨论中国休闲产业经济恰逢其时。

本次论坛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相关休闲产业业内人士的大力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百忙之中,莅临会议现场,并作了一个多小时的主题演讲。他特别指出,第一要真正重视休闲产业的意义。第二,休闲产业要以教育为主,要把文化和教育立于休闲产业之中。第三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

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夏日,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世界华商联合总会会长蒋一成,建设部原副部长谭庆莲,中宣部副秘书长官景辉,国家民航总局原副局长李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姚明宝,求是杂志社编委、秘书长盛天启,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胡家辉,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中国中经会旅游发展机构副主席邓宗德,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耀诚,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旅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港台著名影视制作人凌峰及主办方《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理事长马骏等领导嘉宾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参加本次论坛活动的嘉宾还有获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的市领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庭,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华章,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廖晓珊,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陈耀光,北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连友农,三亚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萍,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建军,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丽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一奔,上海松江区区长孙建平,中共五大连池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飞,

本次论坛同时得到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浪网财经频道做了图文直播,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国际频道及人民日报、文汇报等近50家媒体的记者到会并作了相关报道。

两大奖项,隆重揭晓

求是杂志社编委、秘书长盛天启揭晓了首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和“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两大奖项。十大休闲城市为:杭州、成都、昆明、湛江、北海、三亚、桂林、丽江、松江、五大连池市。

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为:金茂集团、银涛集团、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广东闸坡碧涛园、东方绿洲、浙江富阳、世茂佘山艾美酒店、昆明春城乡村度假俱乐部、一兆韦德、浙江遂昌。

此次推选是由求是《小康》杂志社和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组委会经过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专家的推选,及与相关城市的互动,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城市休闲环境、休闲文化、休闲满意度等五大方面20余个小项,从全国推选出十大休闲城市。

中国城市休闲推选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方面,每一项权重占20%,基本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城市经济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居民休闲消费支出等方面;2、城市休闲基础设施情况,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条件、娱乐设施、文化设施,景观建设,城市休闲设施的数量与规模,如万人拥有酒店数量、体育健身场馆数量、休闲吧、社区公共体育场所数量等等;3、城市休闲环境,包含生态保护程度,如自然环境、空气、土壤、水质量等,人均绿地面积、特色休闲场所数量;4、休闲文化,包含城市领导对休闲的重视度、城市休闲品牌认可度、市民对休闲文化认可度、市民休闲方式选择、城市旅游人口数等五方面;5、休闲满意度,包括本市居民对城市休闲满意度、非本市人员对城市休闲满意度、城市在全国休闲的知名度等几方面。

十大特色休闲基地是论坛组委会为倡导现代休闲理念的实践,以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休闲特色基地中推选出来的。

精彩活动,闪耀浦江

8日晚上,组委会组织了盛大的颁奖晚会。十位获奖城市的领导先后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市长们竞相推荐自己所在城市的休闲特色,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自己的城市。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庭说,“追求小康社会是我们美好的目标。杭州正在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休闲城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共有两千多万中外人士的参加。我们还将举办第二届、第三届。希望各兄弟城市到杭州享受品味休闲,感受休闲。”

晚会有时尚高尔夫模特秀,百戏之祖—昆曲折子戏的精彩演出和英皇现代芭蕾舞表演等。

9日下午,论坛还在银涛高尔夫俱乐部专门举行了名人高尔夫比赛。30多位与会代表参加了比赛,并有多名与会代表在高尔夫练习场参加了快乐高尔夫的活动。

此次论坛还宣布,将积极筹备成立“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会”。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旅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说现在成立休闲经济研究会恰逢其时,这一机构的成立将对中国的休闲经济研究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嘉宾观点

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

我曾经讲过休闲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增加是由人类的文明进步同步发展的。从现在看将来,休闲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是走向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经之路。社会越发展国家就越富有,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的需求就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也将发生变化,社会生产力的新规律就会出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休闲的需要,社会应向人们提供优质的休闲产品。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休闲产品就应受到机构的重视,而它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政府必须加大支持

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谭庆莲:

要把旅游休闲城市搞好政府必须加大支持,加强领导和引导:最重要的一点,要保护好现有的自然资源,不要破坏资源。现在没有钱建不要紧,先把它保护好;第二,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各个城市的休闲旅游规划;第三,对每一个休闲旅游的项目一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不一定花很多的钱,用普通的材料,普通的价格能做出高水平的旅游休闲设施。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旅游休闲组织机构的管理,真正把它纳入一个试点,通过试点来摸索出一条发展旅游休闲的路子。

世界进入休闲经济时代

世界华商联合总会会长蒋一成: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服务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现在世界进入休闲经济时代,美国的著名休闲经济专家说,世界将进入一个休闲时代,休闲娱乐或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国民生产总值中会有一半以上的份额由休闲产业创造。休闲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支柱产业。

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会更好发展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旅游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

目前旅游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重旅游产品投入,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保护投入;第二,在旅游投资中倚重信贷资金,轻视资本市场。我国旅游业在较长的时间内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而在社会资金方面较多地依靠信贷资金市场,较少地利用资本市场;第三,旅游投资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和十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必然会更上一层楼,中国必然会增加更多的世界旅游胜地和国际性休闲度假区。因此,旅游投资的空间将更大,投资利润将更丰厚。同时在这期间中国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为基础,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也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高尔夫运动与休闲经济

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郁小平:

高尔夫作为一项休闲运动,可能在中国受到的社会质疑是最多的,担负的税负也是最多的。一直以来,中国在高尔夫的发展政策上是相当模糊的,从中央政府来说,是禁止这项运动的发展,可是地方政府是鼓励这个运动的发展。就中央政府而言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水土资源有限;第二个是社会的疑异。其实这两个问题完全有办法解决的。我们可以利用荒山荒坡地来建球场,其实中国很多球场都是这样建的,这样就不占用土地资源;再一个把我们的消费门槛降低,不一定建得那么高档,把运营成本降低,这样也就不再是属于贵族的消费。

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

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邓宗德:

主题公园已经被视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总的来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就像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比较快。中国大陆,中国旅游娱乐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到1985年前后以中小型的娱乐园为主,这时候我们还没有主题公园的概念。直到1985年以后,广州东方乐园是中国的第一个主题公园,但是很小。发展到现在,主题公园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既完善了旅游产业体系,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当然旅游娱乐业的发展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行业管理方面,第二个主题公园自身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等,有些娱乐园和主题公园经营不景气也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

影响中国休闲产业的主要因素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

小康杂志社最早提出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时候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休闲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休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休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过这几年的监测和研究发现,还有不少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第一,休闲还没有纳入国家的重要决策层面,政府还没有一个主管部门来统筹休闲产业,导致对休闲产业缺乏战略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第二,规范我们休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还不完善;第三,休闲观念比较落后,休闲的日常化、行为化、生活化、社区化还没有形成;第四,生态环境制约着休闲产业的发展;第五,休闲产业是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但现阶段的休闲设施不够完善,饭店、餐饮、接待、治安、文化、艺术等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休闲的需要;第六,我们的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备,在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基本生活有顾虑,无法放心舒畅地去休闲;第七,教育水平不高也是制约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八,农民以及相当部分的城市人口休闲方式单一,影响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休闲不是一种奢侈品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尤建新:

第一,我们休闲产业的发展只是刚刚起步。我们国家休闲产业所占的比例无论是GDP,还是其他方面都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第二,休闲产业是我们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增长点。休闲不是一种奢侈品,是我们老百姓常用到的产品。第三,休闲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国民身心健康,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第四,休闲产业有助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在休闲当中我们不断地取得学习的进步和生活的进步。

法国人的休闲消费观

法兰西皇家俱乐部总经理彭思嘉:

法国的休闲产业比较发达,因为政府的支持不少,法国有一个旅游部长,一个文化部长,一个运动部长,也就是说有三个部委来支持休闲产业。在法国有各种组织,为儿童、青少年、成人、残疾人提供价格低廉的高质量休闲度假服务,有的时候政府提供一些补贴。法国政府非常关注保护法国人的生活质量,注重保护古文化。法国有完善的旅游制度,可以接纳世界所有国家的旅游者,还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高速铁路、飞机和标准酒店等。

人民需要价格合适的高尔夫

全国高尔夫总经理联谊会负责人戴耀宗:

1984年的时候我是中国第一任的高尔夫球场总经理,当时打高尔夫的人都是从海外进来的,到今天大部分是国内人口。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高尔夫就剩下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房地产发展,你看今天大部分高尔夫都是和房地产有关系,但是这个有泡沫。另外一个就是走向休闲了。休闲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把高尔夫价钱降低,我们要推出公众高尔夫。美国有一万多个高尔夫球场,几百万的高尔夫人口,我们如何往这个方向发展?关键是小康家庭他们怎么看待高尔夫这个运动。制约因素主要还是土地,中国的土地资源很紧张,但是我们知道土地可以租下来,让老百姓只要花一百块就可以打球了。如果朝这个方向发展,高尔夫作为休闲活动就有很大的市场,这有待我们的专家进一步研究。

正视“高尔夫”的不足

中国高尔夫协会场地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烈宝:

从调查的现象发现,中国高尔夫球场非法用地的数量比较多。不同程度上占用耕地,极少数还涉及基本农田,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手续不齐全,球场用地结构不太合理,盲目攀比规模,球场的选址欠科学。在审批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在2004年之前,很多部门都可以审批高尔夫,上到国务院,下到村委会都审批过高尔夫球场。

关于休闲的三点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

关于休闲,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注意:第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休闲娱乐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局角度来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休闲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涉及到休闲的文化、休闲的教育等等;第三,从提升生活质量的高度倡导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

文化的魅力

著名港台影视制作人凌峰:

一个好的影片,会在我们的成长中留下最重要的黄金记忆,这就是文化产业的魅力。所以,美国以及西方世界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休闲产业里,执意要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分到最好、最肥那块,而把一些污染的、高耗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部转移到第三世界。

必然的选择

上海市松江区区长孙建平:

发展休闲产业是松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松江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支持了松江可以大力发展休闲产业;第二,松江在上海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松江已经是工业大区,而且松江制造业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是上海最薄弱的地区,因为松江是上海黄埔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它的环境成长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松江不可能再像以前几年大力发展工业化;第三,松江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把握整个上海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对休闲产业的需求,因为松江是国家唯一的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在休闲产业方面这是国家赋予我们这个地区的责任。

2007中国10大休闲城市

杭州

入选理由:

全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免费开放西湖景点。

获奖感言:

近年来,杭州市几乎所有的大动作,都是围绕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进行的,因此这个荣誉属于杭州。真诚邀请各兄弟城市到“东方休闲之都”享受杭州的休闲,品味杭州的休闲。

成都

入选理由:

休闲如同麻辣火锅,不分贫富、不分年龄,人人都能分享。

获奖感言:

历史的沉淀和磨洗,孕育了这座古城独有的闲情逸致和休闲文化。成都把创业和休闲结合得??最为完美,1100万成都人民希望和全国人民一道分享这五彩缤纷的休闲生活。

昆明

入选理由:

四季如春,阳光充足的魅力之城

获奖感言:

生活在“春城”的人是幸福的。今天,昆明人已经开始了“二次创业”,将推动这座城市的旅游产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

湛江

入选理由:

浓郁的热带风情,散发滨海城市的休闲活力。

获奖感言:

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有一千五百多公里的海岸线,散发着滨海城市的独有魅力和休闲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北海

入选理由:

一座浪漫的海滨城市,一个国际人士的休闲胜地。

获奖感言:

这里是“南珠”的故乡。三面环海的北海,集“海 、滩 、岛 、湖 、山 、林、古迹、人文”于一体,是最易人居的现代化旅游城市。这座城市充满着浪漫和多情。

三亚

入选理由:

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令人抚古思今。

获奖感言: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非常适合人类居住。160多家星级以上的酒店随时欢迎海内外朋友的到来。三亚是海南人们的三亚,也是全国人民的三亚。

桂林

入选理由:

自然山水与城市融为一体,城与景相映成趣。

获奖感言:

还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评价最为妥帖,桂林山清水秀石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桂林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最佳旅游地。

丽江

入选理由:

民族风情迥异多彩,三项世界遗产令人神往。

获奖感言:

丽江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东巴典籍文献。丽江是天人合一、和谐而居的一幅风景画,是繁华都市为之向往的休闲之城。到丽江来吧。

松江

入选理由:

大上海休闲之“根”,国际大都市休闲之“星”。

获奖感言:

“十年看浦东,百年看上海,千年看松江。”松江是一座都市新城。松江将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中心,构建现代化的休闲产业集群,松江永远张开热情和欢迎的臂膀。

五大连池

入选理由:

火山、圣水、原始森林,是五大连池的名片。

获奖感言:

五大连池被称为“生命的保养厂,健康的加油站”。五大连池神奇的矿泉会带给人们非同一般的感受。为了您的身心健康,请选择五大连池。

作者:张 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节事旅游振兴旅游经济论文下一篇:项目教学法与程序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