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

2022-11-22

第一篇: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

商标翻译的影响因素和翻译方法

[ 08-09-02 11:32:00 ]

作者:张彦鸽

编辑:studa0714 内容摘要:商标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影响商标翻译的因素既有商标本身的因素,也有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以及民族审美情趣的因素。本文认为,可以采用音译法、意译法、音意兼译法、减音法、增字法进行商标的翻译,以期更好的尊重民族习惯,从而促进消费。

关键词:商标翻译 影响因素 翻译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品牌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进行竞争的最主要手段。商标是合法注册的品牌,它是由文字、图形、符号或其组合所构成,用以区别不同生产者或经营者的产品或劳务的标记。商标翻译对于商品在本土以外的销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艾·里斯所言:“一个译名的好坏,在销售业绩上有千百万美元的差异” 。 如何进行翻译,才能使商品的商标在商品营销宣传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商品形象,既尊重目的语民族的文化“又不失原语商标文化”,从而最终达到超值的营销效果呢?本文从商标翻译应该考虑的因素着手,对商标翻译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引导消费、促进消费。

影响商标翻译的主要因素

(一)基本因素—商标的本质特征

语言符号的功能有五种类型(G·Leech,1974),即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引导功能和社交功能,商标名称同样具有并执行这五种功能,尽管在实际运作中只是其中

一、两种功能起主导作用。商标名称是凝聚命名者旨趣的广告语,其根本目的在于:诱人注意、引起兴趣、刺激欲望、令人行动。具体说:首先,成功的商标应符合商品本身的性质。如Reebok的运动鞋译名为“锐步”,比原译“雷宝”更能体现鞋的特征。其次,成功的商标还应讲究好意头,富有象征意义,使人产生联想。Nike牌运动鞋,译成“耐克”,不仅体现产品经久耐磨的优点,而且也包含克敌必胜,穿上耐克鞋,便可马到成功的寓意在其中。最后,用语应简洁、明了、形象,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如Coca-cola的译名“可口可乐”,不仅利用汉语中“双声”特色,将前两个音译成“可口”,又用叠音,将后两个音译成“可乐”,不仅节奏明快,有乐感,听起来也会有一种品味饮料的快乐感觉,通过翻译进入另一种文化的译文商标就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二)语言因素—英汉商标词的差异

英汉商标词都具有简短、易读、易记,以及引起消费者兴趣和好感的共性。然而,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 英汉商标词也表现出诸多差异。具体表现为:英语商标词倾向于使用人名,如:Ford (汽车) 来自于公司创始人Henry Ford 之名;而汉语商标词多选用动植物名称或地名, 如: “凤凰”自行车、“青岛”啤酒等。英语商标词常使用杜撰的词汇, 注意语音的表现。著名商标词Kodak ,K看上去有力而充满活力,Kodak 就是这种考虑的结果。汉语商标词却总是充分利用现有词汇, 并注重语义的表达。如 “健力宝” (饮料) 蕴涵健康、有活力之义。英语商标词在组成音节上没有任何约束和规定, 少则1 至2 个音节, 多则5 个或5 个以上音节, 表现出较大的任意性, 如:Kent ( 香烟) ,Nike (运动鞋) ;汉语商标词大多数由两个音节组成, 如:“永久”、“海尔”、“立白”等。一般而言,商标词与商品属性之间表现为三种关系:零关系、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英语商标词与商品属性的关系基本上为以上三种关系,但以零关系居多,如Rejoice是美国洗涤品的名称,意为“高兴”,汉语商标词与商品属性之间多为间接关系,如“立白”(洗涤品)使人联想到“立即变得白白净净”之义,从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尽管英汉商标词的种种差异使得英汉商标词的翻译不易,但只要我们在进行两者之间的互译时,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灵活处理,就可以使商标译名与原商标词发挥同等的效力。

(三)文化因素—英汉风俗文化差异

社会学家认为,商标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商标翻译是把原语(Source Language)商标转换成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商标。这种翻译是在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反映到商标词上就是一个商标词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英汉商标互译时,应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与各个英语国家消费者对颜色、数字、动物、花卉、图案等方面的喜好和禁忌。使商标的翻译能与目的语所在国家的风俗文化相适应。只有这样所翻译的商标才会受到目的语所在国家的欢迎。如英译汉中做的比较成功的商标有:Unilevel,联合利华,既讨了国人的欢心,因为其寓意为“中外合作,有利于中华”,又有利于产品进入中国市场。“7-up,七喜”,既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图吉利的心理,又符合英语中的联想“upsanddowns”(习语)中“up”为好运的意思。在这一方面,汉译英商标翻译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有:“海信,Hisense”源自High sense,意思是“高度灵敏”;“力波(啤酒),REEB—BEER”利用英文回文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义俱佳;“南京臣功制药,Cuccess”来自success一词,第一个字母为C,Cu来自于cure,具有“创词”的特点,意为:成功治疗。与“臣功”谐音,既具有创新之意,保留了视听效果,又具有联想意义;“新飞,Frestech”,是英文“Fresh technology”(保鲜技术)的含义,利用的是英文中的创词修辞法。由于没有注意到英汉之间的风俗文化差异而导致商标翻译失败例子也有不少,如汉译英的商标中把“芳草”(牙膏)译为FangCao,fang在英文里是“狗的长牙”或“毒蛇”之意,如此恐怖的联想,谁还会把它拿来往嘴里塞?把“帆船”(鞋)译为Junk,而Junk在英文里有“旧货”、“假冒货”或“无用的东西”等意思;“白象“(电池)译为White Elephant,White Elephant在英文中意为:昂贵而无用的东西,累赘;“五羊”(自行车)译为Five Goats,而Goat 在英文中的意思还有“不正经男子,色鬼”之意,所以男女都不愿骑它。

第二篇: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因素

在美国 ,法律教育是一种学科涉猎范围甚广的大学后续教育 ,即主修法律者须首先修完普通大学的课程 ,足见其难度 ,因此法律英语的翻译也就不能等闲视之。本文将从法律英语中词、 句的特点以及法律文化底蕴等方面入手 ,分析其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法 ,中国大量借鉴和吸收外国法学的精粹 ,为中国法学注入活力 ,从而造就了中国法学的日益繁盛。这离不开法律英语的翻译 — — — 这座法律文化交融的桥梁。但是 ,要 “融和土洋 ,贯通中西” 绝非易事 ,因法律英语这种特殊的语体在词、 句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以及有关法律知识的欠缺等因素 ,对法律英语的翻译都会产生不小影响。

法律英语中词汇的特点及其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于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 ,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法律英语最重要的特点是用词准确 ,但不排除使用模糊词语;[1 ]有的认为法律英语中常派生出 “-ed” 型名词表示“某某人”,如 “the deceased 死者” 、 “the accused被告人”,显得很委婉。 [2 ]此外 ,法律英语尚具有下列一些特点。1. 1 普通英语( EGP)词汇在法律英语中被赋予了新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法律英语中十分普遍 ,故不能仅靠词典来确定其含义 ,而要审视全文 ,方能理解其在原文中的意思 ,进而有效地实现原文的意旨。例如 com mon law 一词 ,在当今任何一部法律词典中均可查到其含义 ,即 “普通法”,但也有学者从其与大陆法相对应的层面考虑 ,将其译为 “海洋法” 。但是 ,如果从英美法系的发展史观之 ,该术语在不同场合应作不同解释。在英格兰被诺曼人(Norman)征服后 ,英王派自己的法官到各个领主区域的法院 ,依据当地的习惯并参照诺曼人的法律观念审理案件 ,并将判决的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 ,成为日后相似案件判决的基础和标准。该法律的适用有一致的法律标准 ,且在全英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与原先英国各地不一的标准有别 ,故首先 ,common law 应译为 “普遍法” 。 [3 ]如译成 “普通法”,则给人以此法非常普通的感觉 ,于其功能则有误导之虞 ,①而且 ,对于某国内法因法律调整范围不同而划分的 “普通法” (general law)与“特别法”( special law)②而言 ,也不无混淆之虞。至于从 “大陆” 与 “海洋” 的区别而类推出“common law ” 应译为 “海洋法”,从而与 “civillaw” (大陆法)相对 ,则更是大谬矣 ,因现代法律体系中已有一专门的海洋法(ocean law) ;其次 ,当与equity (衡平法)相对而言时 ,应译为 “习惯法” 。因自中世纪以来 ,案件要进入诉讼程序须符合严格的诉讼格式 ,即便是诉讼格式被废除后 , “其仍在地下对我们发号施令。 [4 ]” 而 equity不需严格的诉讼格式 ,而是按实质公平正义进行判断 ,二者正好相对;再次 ,当与 statutorylaw(成文法)相对而言时 ,应将 common law 译为 “不成文法”,因前者是以抽象法律条文为特征 ,而后者则以法院判决内容这种不成文的方式作为法律规范;最后 ,当与 cannon law 或 ec2clesiastic law (教会法) 相对而言时 ,应将 com2mon law 译为 “世俗法” 。依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整理提供据教会法的规定 ,对事实可以通过 “wager of law” 的方式进行审理。比如在债务纠纷案中 ,被告可找来十几个局外人为自己作证。这些证人手持 《圣经》,宣誓说被告不欠原告债务 ,则被告可胜诉。而依据common law ,是不允许此种类似 “神判” 的方式判案的。推而广之 ,了解到有关知识后 ,才不至于将 j ury t rial i n equi ty 和j ury t rial i n law分别译成 “衡平法上的陪审” 和 “法律上的陪审” 。在此时, j ury t rial i n law 应理解为 juryt rial in common law ,即与衡平法上的陪审相对而言的 “根据习惯法的规定而进行的陪审” 。在法律英语中尚有大量类似的短语③,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决定其含义。助动词可谓是英语词类中相当重要的表达语意的工具 ,在法律英语中更是功能独特 ,用法特殊 ,两个完全相同的文字叙述可意义迥异。以最为常见的 shal l 一词为例。该词大量使用于法院的判决中 ,或用于表达被规范对象 “应该” 或 “不应该” 作某事 ,常译为 “得;应当” 。为何要使用 shall 而不用 must 来表达 “必须” 或“应该” 呢 ? 对此 ,Black’ s Law Dictionary 作了解释:因为 must 并未将 discretion (裁量 ,决定)之意涵盖在内。从法规制订的目的而言 ,应将立法者的裁量与决定用文字表达出来 ,法院的判决亦是如此。e. g. : The Option Period shal l be the peri2od of 10 days starting f rom the 30thday af ter theexecution of this Agreement . (在此句中 ,shall 表达了合同订立者的意图) ;e. g. : The seller shal l ensure that all theinformation will be correct and complete. (在此句中 ,shall 一词体现当事人的义务) ;e. g. : The Convention shal l not affect , orbe incompatible with , the application of any in2ternational convention or national law relating tothe regulation and cont rol of t ransport operations(此条规定系对公约效力的规约 ,体现了制定该公约的目的 ,可译为:本公约不得影响任何有关运输业务管理的国际公约或国内法的实施) 。故只有了解了法律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强制性特征后 ,方能将 shall 的语气恰当地译出来。1. 2 大量虚词在法律英语中的特殊用法也使法律英语的翻译困难重重如在“The value of US dollars under thecont ract is determined by the ratio of the meanbuying and selling rates of US dollars agai nstdeut sche marks and f rench

f rancs published bythe Bank of China on the date of negotiation” .这句话中 ,斜体字 under the cont ract 和 agai nst分别表示 “根据合同” 和 “对” ,与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意思大不一样;而 “at common law” 中的“at” 也可译为 “根据 „„” 。又如 w here 一词,一般是用作连接副词引导地点状语 ,如: I don’ t know where I keep it ;或用作关系副词引导定语从句 ,如: The cit ywhere I work is well- known for it s fog. 但在法律英语中 ,其使用范围广泛而用法特殊: (1)当用于句首时 ,该词具有抽象条件的含义 ,常译为“在 „„时” 。如: Where statute operates in thelaw of tort s , it s function is usually to reform orto limit the common law. (在侵权法领域适用制定法时 ,后者的功能是修正或约束普遍法) ; (2)引导非限制性同位语从句。如: Through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整理提供 sale ,gif t or com pulsory acquisi t ion by law , e. g.w here goods or land are compulsorily acquiredby statute , or taken by dist ress in execution ofjudgment .在此句中 ,where 代前面的 “依法强制性取得”,故不妨译为:通过买卖、 赠与或依法强制性取得 ,即通过征用或者在执行法院判决时扣押动产或土地从而依法取得所有权; (3)引导表语从句。如: The normal method of dischargeis w here both parties perform their obligations.(此句表明了严格履行合同义务的一般理论即通过履行合同而解除合同义务 ,故试译:合同通常因双方都履行各自义务而解除) 。此外 ,在正式的法律文本如合同中大量使用了 whereof、 wherein、 whereby、 herein、 here2inaf ter、 herewith、 therefore、 theref rom、 thereon 、whereas等古体词 ,使表达更为精练。在使用了这些词的句子中 ,where、 there 或 here 可理解为which 或 that ,指代前面或后面的某物或情况。如果对这些虚词的用法不了解 ,势必影响理解和翻译。如: Herei naf ter referred to as the“Joint Venture company” 该句中 hereinaf ter 等于 in and af ter which ; later in the same officialpaper or document ,故可译为:以下简称 “合资公司” 。又如: According to other authorities ,however , special circumstances may make it in2equitable to allow the defense of ult ra vires , aswhere benefit s have been received or the cont racthas been performed by the party seeking the en2forcement thereof .在本句中 ,whereof 相当于ofwhich ,故可译为:但按照其他权威人士的见解 ,凡是在已经获得利益或积极实施有关合同的一方业已履行合同的特殊情况下 ,再允许其以越权行为作为其抗辩理由 ,则有失公平。再如:They should consider such problem as the modeof paying the purchase price and the tax conse2quences resulting theref rom . 在此例中 , there2f rom的意思为 f rom which ,故可译为:他们应考虑支付方式及其有关的纳税问题。1. 3 拉丁语和法语等外来词给法律英语翻译带来的影响在美国的法律教育中 ,法科学生在学习法律时必须在 1 至 2 年内修完拉丁语 ,考试合格后才有可能申请学位 ,足见对外来语的重视。作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这两大法系中的一支 ,罗马法及后来的法国法律对整个世界法学的繁荣兴旺可谓功不可没 ,因此在法律英语中大量借鉴和使用了拉丁语和法语词汇。如 o2bi ter dict um 为法官判决时所作的非决定性的附带意见(该意见不具有约束力) ,而 rat io di2ci dendi 指判决理由(该判决部分对以后法院判案具有约束力) 。又如 res意思为thing (物) ,在decree in rem (对物判决)中 rem 为 “物”,而在chose in possession中chose 为法语词 ,其意亦为“a thing” (物) 。由此可见 ,了解并熟悉拉丁文等外来词定会对法律英语学习有所裨益 ,否则会给翻译带来不少困难。

2 语言的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 ,在行文结构、遣词习惯及句法层面上相去甚远。英语句子重分析 ,故造句多形合( hypotaxis) ,是 “以限定动词为核心 ,控制句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故句子复杂化只能通过前呼后拥 ,递相迭加来实现” [5 ]。因重复使用词语在英语中并不合语法规范 ,故在英语中使用代词或助动词来进行替代(lexical equivalent s)的频率高;而汉语句子则重意合(parataxis) ,是靠 “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 流动、 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 ” 正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 ,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 ,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 ,从而有悖于表达。诚如前苏联翻译家尼• 查波罗斯基所云 , “人们责备不少翻译者不精通翻译所依据的外国语 ,这种责备是公正的。不过 ,翻译者之首要职责却是应很好地了解他们写作所用的本国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整

理提供语。 ” 因此 ,应充分利用翻译的各种技巧 ,如 “增词法 ,重复法 ,省略法 ,正反表达法” [6 ]等 ,再结合法律规范或文本语言的特点 ,从而准确而精练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例如:1. They were ready to be disposed of bytheir parent s if alive , or otherwise by their near2est relations.该句系有关法律规定 ,翻译应该严谨 ,故应将其中省略的补充完整。试译:如其父母健在 ,当由父母领回;若父母已故 ,则由其近亲属代领。2. This Convention does not prevail over anyinternational agreement w hich has al ready beenor may be entered i nto and w hich contai ns pro2visions concerni ng the mat ters governed by thisConvent ion.此句亦为法律文件,为了严谨准确,对该句中的后置定语应作相应的处理,而不应拘泥于原文语序。试译:本公约不优于业已缔结或可能缔结并包含与属于本公约范围内事项有关的条款的任何国际协定。3. Whoever commit s arson , breaches adike , causes explosion , spreads poison or usesother dangerous means to sabotage any factory ,mine , oilfield , harbor , river , water source ,warehouse , house , forest , farm , thrashinggrounds , pasture , key pipeline , public buildingor any other public or private property , therebyendangering public security but causing no seri2ous consequences , 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less than three yearsbut not more than ten years.该句系有关法律条文 ,法律规范应精练而明晰。该法律规定是针对任何人的 ,原文中有主语 ,但在翻译成中文时却一般不将主语译出来 ,以符合中文及法律规范的行文要求。试译:放火、 决水、 爆炸、 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 矿藏、 油田、 港口、河流、 水源、 仓库、 住宅、 森林、 农场、 谷场、 重要管道、 公共设施或其他公私财产 ,危害公共安全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4. In addition , the cont ract must satis fy thefollowing requirement s : (1) The goods in ques2tion are , at the time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2t ract , in the course of carriage , or will be carriedf rom the territory of one State to the territory ofanother ; or (2) The act s constituting the offerand acceptance have been done in the territoriesof different States.该句中使用了并列和平行结构 ,这在法律英语中使用频率甚高 ,使要表达的意思衔接密切 ,故在译成汉语后 ,也应体现法律文本的相似特点。试译:此外 ,合同须符合下列条件: (1)在订立合同时 ,有关货物正在或即将从一州装运至另一州;或(2) 在不同州管辖区内 ,要约和承诺行为业已完成。

3 法律文化底蕴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诚如奈达先生所指出的 , “To be bilingual ,one has to be bicultural1” 王佐良先生也认为 ,“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 ,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 ”法律英语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对译 ,恰恰相反 ,由于法律英语涉猎范围甚广 ,包括各部门法以及诸多法律边缘学科 ,故从事法律英语翻译的人士须熟悉有关的法律知识。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法制史方面知识的了解 ,稍有不慎就会谬以千里 ,造成不完全理解或理解错误。1.众所周知 ,在美国 ,对州法院的判决不服 ,可上诉到州最高法院。州最高法院一般都称为 the Supreme Court ,但纽约州例外 ,该州的最高法院叫 the Highest Court ,而 the S upremeCourt 在该州却被称为第一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整理提供审法院。知晓其法院系统等级的人都知道 ,因为该州在殖民初期地盘并不大 ,且人烟稀少 ,故设立一个法院已足以审理所有的案件 ,且该法院是当时最大的地方法院 ,故用 the Supreme Court 表示地方法院。后来案件增多 ,方另设一级法院 ,称为 theHighest Court ,即纽约上诉法院( Court of A p2peals of New York) 。不了解该州法律史是很难明白个中缘由的 ,那翻译时又岂有不错之理 ?2.在契约的分类中 ,有一种叫 simple con2t ract。如果不了解契约的发展历史 ,则很难译出其内涵。这种契约并非内容简单 ,而是指未经类似宗教仪式的宣示程序而订立之契约 ,是与 “封印契约” (cont ract under seal)④相对的契约类型 ,故并非 “简单契约”,实为 “非正式契约” 。3.法律英语教程[7 ]第 15 课(第 234 页)中将 right i n perf ormance 译成 “上演权” 。众所周知 ,版权法中的 “表演权或上演权” ( right toperform) ,是作者以表演的方式使用其作品的权利 ,或许可他人以表演的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属于著作权之中的财产权;而 “right in performance” 是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 “表明表演者身份、 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以及许可他人为营利目的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 的权利 ,即 “表演者权”,属于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二者虽然有一定的联系 ,但毕竟有别 ,不可混淆。4.法律英语

教程(同上)第 12 课第 182 页的注释中,编者将 cont ributory negl igence 解释为 “共同过失” 。该术语是否应作如此解释呢 ?熟悉民法的人可能都知道 ,所谓共同过失 ,在侵权法理论上 ,又称为共同过错或共同侵权行为 ,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 ,基于共同的敌意或过失而致他人损害”,[8 ]或 “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 。 [9 ]由此可见 ,共同过失的特点在于两个以上行为人所实施行为对象的一致性 ,即共同指向第三人。而在课文中的情形是:陪审团为了保护有过失的原告的利益转而采纳“比较过失原则”( rule of comparativenegligence) ,由此可见 ,原告与被告对损害的产生均有过失 ,则符合 “混合过错” ⑤的特征。因此 ,在课文中 , cont ributory negligence 应译为“混合过错” 或 “过失竟合” 。5.法律英语教程(同上)第 166 页将 “pleabargaining”翻译为 “被告的抗辩交易”,是否应作如此翻译呢 ? 根据 Black’ s Law Dictionary(Fif th Edition)的解释 ,所谓 “plea bargaining ,乃a process whereby the accused and the prosecutorin a criminal case work out a mutually satis facto2ry disposition of the case subject to court ap2proval”,即在提起公诉前 ,检察官与被告方就被告人的定罪与量刑问题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易。之所以达成这种交易 ,一方面是检察官感到案情复杂或有太多的案件难于一一应付 ,而另一方面是被告方感到难逃其咎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达成协议:被告人认罪伏法 ,检察官则相应地减少指控罪名、 降低指控犯罪的幅度或向法院提出对被告人减轻刑罚的建议。不过协议的有效性须经法院审查。故从实质上讲 ,该术语实际上是公诉方和被告人的一种私下交易 ,而非 “被告的抗辩交易” (在此姑且不论其使用 “被告” 这一术语的错误 ,因在刑事案件中应称为“被告人” ) 。现在 ,该术语在刑法学界通译为“辩诉交易”,不妨从之。6.法律英语教程(同上)第 163 页上有这样一句话: These dif f erences can be sum med up bynot i ng that on the one hand , there is no realcounterpart to our pret rial discovery mot ionpract ice , w hi le on the other hand , there is nogenui ne“t rial”i n our sense of a si ngle culmi2nat i ng event。课文后的译文为:归纳这些差别可以发现,一方面 <普通法系 >没有与我们相应的披露文证即动议程序,另一方面也没有我们 <大陆法系 >那种概念上的对一个案件进行真正一次集中 “审理” 。从该句的译文看来,译者没有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故出现了偏差。但是如果对两大法系在程序法上的区别有所了解的话 ,也就可轻易地发现其译文之错。比较两大法系在诉讼程序上的区别 ,我们可以发现 ,英美法系常包括复杂的长时间的审前证据开示程序 ,在该开示程序之中常伴随审前动议 ,就程序或实体上的问题提出请求 ,而后进行为时较短的集中审理;而在民法法系中 ,没有采用任何形式的审前开示程序 ,在前期听审之时 ,证据未被“开示” (discovered) ,当事人请求提交证据的项目(items) ,法官就证据的 “相关性” ( relevancy)和 “可采性” (admissibility)作出裁决 ,即可采纳的证据在此后的审理中一次性予以提交。 [10 ]故原译文刚好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特点弄颠倒了。因此须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方能准确地译出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4 结束

语基于上述种种因素 ,法律英语翻译比一般语言的翻译更为复杂。故在翻译时须顾及两种文化在历史沉积、 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并勤于平时积累语言点滴 ,加强母语和有关法律文化功底的修炼。只有重视英汉两种文化的特点并对法学有关知识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 ,方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翻译 ,扫清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的 “外行话” 障碍 ,使译文读者能如原文读者一样领会作者的文章(矛盾语) ,从而为法学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肖云枢.法律英语模糊词语的运用与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1 (1) 2 林红英.法律英语句法特征及其翻译.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 (6) 3 [美] Frederick G. Kempt . Historical Int roduction to Anglo-American Law.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 4 同注1 5 王勃然.从文化差异看汉英的语言差异.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 6 张培基、 喻云根、 李宗杰、 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7 李荣甫(主编) .法律英语教程.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8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52 9 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5 10 杰弗里• C• 哈泽德, 米歇尔• 塔鲁伊.张茂译.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15~129

第三篇:文化因素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文化因素是影响阅读 理解的关键。众所周知,学习语言而不了解文化,结果就只能是“光见树木不见森林”,很 难完全理解和正确使用所学的语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干扰是十分明显的。 这是因为每篇文章都包含着很深的文化烙印,大到文化、制度、宗教、习俗,小至某一单词 的背景和感情色彩。文化知识的欠缺会造成对整篇文章理解的误差。以下是影响阅读的几个 文化因素。

首先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量的大小以及对词汇理解的准确与否直 接影响对整个篇章的理解。不同的民族,由于地域、宗教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往往在同一理 性概念的词中,添加上各自不同的文化色彩和联想意义,从而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 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中,表示吉庆、喜悦,而在英美文化中,红色表示气愤或罪行, 因此有 see red(发怒)等用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此外,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因此学习者必须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风俗习 惯、生活方式等等,否则就学不会地道、准确的语言。

其次,句子的组成以至语篇的结构,是人的思维的逻辑组合和思想特征的反映,而思维 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东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各不相同,他们对句子的组成和对语篇的处 理也有区别。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而相 同的少,不同的多,特别是英汉的否定句,在表达的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用汉语 的逻辑思维方式去理解,就很难得到真谛。另外,在句序上也有差异。例如,在表达因果关 系的复合句中,汉语习惯于使用先因后果的顺序,而英语则恰恰相反。此外,汉语很少将主 句分开,在中间插入多种成分,而英语却能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开,嵌入多种句子补充成分。 因此,学习者一定要弄清楚这些差异,才能在阅读中减少障碍。

再次,语言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与之相联系的,要达到正确地理 解一篇文章就应该首先弄清楚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手段和语言形式把他所要表达的意见有逻 辑地表达出来。英语的表达习惯是一个段落经常以主题句,即表示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作为开头,而随后的句子则是从各个方面发展这一中心思想,其顺序是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 这些都与英美人的观念、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们习惯于按照逻辑直线推理的方式思维, 而中国人则往往比较含蓄,习惯于按照迂回、环绕式的思维习惯,所以段落或篇章的主题一 般是隐含于文章之中。通过分析英语段落的层次关系和比较英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学习者将 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处理文化因素与教学的关系呢?对有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在阅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的教学,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的 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向学生介绍外国的电影、电视、文学名著、圣经故事、历史 故事、报刊杂志以及西方人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方式等方面的材料,以便让学生有个系统 的感性认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查原版的英文词典和其他外语工具书,以便更好地了解外 语词汇的确切含义,还要让他们学会从文化、历史、宗教等角度去审视词语,学会根据不同 的语境猜测词汇的不同含义。但是,教师要切记,文化教学不应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更不 能取代语言教学。

第四篇: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2

3

4

5

6

7

8

9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10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11 中西方文化中家庭观念差异研究——以电影《推手》为例

12 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

13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

14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15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

16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

17 从惩罚角度看中美育儿观

18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19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

20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1 官方语言中的中国英语分析--从目标人群接受性角度谈起

22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23 A Study on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y for English Young Learns

24 《游泳者》中的艺术特色

25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

2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2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28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

29 浅谈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30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31 英语中法语外来词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32 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

33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

34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35 《海狼》主人公汉弗莱•韦登成长新论

36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37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

38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

39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40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

41 解析斯嘉丽的性格及其对现代社会女性的借鉴意义

42 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

43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

4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4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46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

47 孤独而坚强的灵魂--《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爱伦•韦瑟罗尔的性格分析 48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49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50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51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

52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53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

54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55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

56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

57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58 英汉否定形式的语用对比研究

59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60 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61

62

63

64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 浅析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极权统治手段 爱伦坡侦探小说的特征与影响

65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66 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

67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68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

69 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无根性

70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71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72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 73 中西酒文化比较

74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

75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76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研究

77

78

79

80 《简爱》和《吕贝卡》中女权意识的对比 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81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82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83 解读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家庭

84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

85

86

87

88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 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89 钱钟书翻译研究

90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

91 《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意象分析

92 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93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94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

95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96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97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9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从抗拒到妥协的精神之旅

99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

100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中的现代女性意识的体现

101 论女同性恋成长小说--简析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102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103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104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105 从生长环境看林黛玉与简爱的反抗性格之差异

106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107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108 英汉“红色”与“黑色”词汇的对比研究

109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

110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111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

112 从会话含义角度解读《老友记》的言语幽默效果

113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114 美国梦的幻灭——论《推销员之死》

115 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116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17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118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119 论不同语境下广告语中双关语的翻译原则

120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

121 Passion & Religio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 122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

123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 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

124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25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126 On the Female Image in The Oval Portrait

127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128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129 A Study on the Role of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130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131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

132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133 论人文主义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体现

134 论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写作中的运用

135 The Eff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on Personalities in Little Women

136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

137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

138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139 浅析美国嘻哈文化影响下的美国俚语

14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141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

142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143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144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

145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146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47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148 On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49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

150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

151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152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153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

154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

155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156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

157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158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

159 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160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161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162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

163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64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

165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

166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

167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

168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Hollywood Movies

169 Whose Portrait Is This—Exploring Oscar Wilde’s Complex Personality

170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7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

172 Double Vision in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Great Gatsby

173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

174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

175 《动物农场》中隐喻的应用及其政治讽刺作用

176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177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178 中英姓氏差异及其原因探究

179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

180 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81 析《瑞普•凡•温克尔》三个译本的翻译策略

182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183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184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185 埃德娜: 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186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187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s in Different Cultures 188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89 中美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语表达的影响--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角度分析 190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191 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192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193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emporal Aspect by Comparing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 with Later Translator’ Versions

194 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

195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196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

197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198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199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200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

第五篇:分析影响文化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一)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其中主要是性别与年龄 。女性与男性在文化消费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女性比男性更常从事文化消费活动,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性格、知识、认知、思维等方面都不一样,因而对文化产品的认知和需要也不一样。

(二)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消费者的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的变化都对消费行为有影响。当绝对收入提高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就会上升,相对收入与购买力则成反比,而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都与购买力成正比。

(三)心理因素

一般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文化产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消费者的兴趣与爱好、需求、动机、认知与能力。

二.外在因素

(一)文化因素

没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并深受这一文化所含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这一影响也延伸到了他们的购买行为。消费者特征因素中的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根深蒂固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消费者,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社会价值标准不同,在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上会表现出明显差异。

(二)社会因素

消费者在特定的社会中工作和生活,其购买行为也会受相关群体、家庭、社会角色与地位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参照群体,家庭,角色和地位这些因素。参照群体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消费行为模式和生活模式,是消费者改变原来的购买方式或产生新的购买行为。家庭是由彼此的血缘,婚姻或抚养关系的人群组成的,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最大。至于角色和地位,人们在购买文化产品时,通常会考虑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处于不同的角色和地位的人,会有不同的需求与购买行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秀高三班主任发言下一篇: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