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设备管理创新

2022-09-13

第一篇:海尔的设备管理创新

海尔的人本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海尔的兴旺与成功,来源于海尔人的活力与成长。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海尔人本管理的核心是让海尔的人才辈出,让更多的海尔人成为创新的主体,让更多的海尔人在创新中与海尔共成长。

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第一,人们通俗地理解,又称为“金钱第一”。以钱为核心的竞争,容易导致不择手段的竞争;以钱为核心的经营,容易走向唯利是图、不讲诚信的奸商道路。经过几百年的成长,市场体制下的成功企业,纷纷由以钱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并把人力资本视为企业第一资本。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在体制转型中,中国企业曾受资本或金钱第一的影响,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党和国家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容。现实中,许多企业还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国家强盛,源于企业的兴旺。中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在探索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中国成功企业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绩效显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和推动者。华为提出“企业是人的企业”,联想说“办企业就是办人,要使全体员工与企业一同发展”,蒙牛主张“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万科强调“人才是企业之本”„„海尔对以人为本的认识和实践,尤为深刻,更有独到之处。

力主人本管理

10年前,海尔已经很优秀了,但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仍无法与世界竞争对手相比。10年后,海尔成功地走向世界,但海尔仍不能与松下、三菱等世界级大企业相提并论。海尔以什么优势在竞争中取胜呢?张瑞敏的答案是:“靠人的优势。”

张瑞敏力主人本管理。他为海尔设计、缔造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一切以人为中心,把人当作主体,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员工都成为创新主体,让每个人都以百倍的热情投人海尔事业的发展,使管理的艺术和心灵的需求更加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让员工成为企业主体。企业所有的价值都是由人创造的。

张瑞敏认为: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的功能就在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代企业特别注重企业的凝聚力。为提高员工凝聚力,海尔制定了许多制度,通过公开招聘上岗,发现人才和促进人才流动;让许多年轻有为的员工走上领导岗位;让员工有自我表现的动力;让员工承担责任并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建立员工“自我设计”、“自我表现”的机制;设立“海尔奖”和“海尔希望奖”;重奖有发明创造的人才等等。这些制度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海尔新型分离式250L冰箱,上下箱体一直用螺丝连接,不便于消费者拆卸,容易损害箱体。在进行工艺改造时,新来的大学生马国军仅用两天时间,便设计出在下箱体安放定位垫块方案,上下箱体连接又快又稳。仅此一道工序改进,年节省费用30万元。海尔把这项发明命名为“马国军垫块”,马国军还获得海尔银奖。

在海尔,各岗位上的员工,都能够用心去做自己的工作;一线普通的工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搞技术改革,有许多人拿自己的钱用业余时间去做。在海尔,创新的明星数不胜数,像“晓玲扳手”,“云燕镜子”、“启明焊枪”、“申强挂钩”、“迈克冷柜”等等。海尔人把自己

的荣誉、事业、智慧和企业结合在一起,进行创造性劳动,这使海尔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和超越。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真诚地对待员工。张瑞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上下级之间最大问题就是信任,被管理者需要管理者对他的信任,管理者也非常需要被管理者对他的信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建立不起信任,就容易“一级糊弄一级”。我要求管理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或者是你说到什么程度就必须做到什么程度。

海尔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是“三心换一心”,即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用这“三心”换来职工对企业的“铁心”。

海尔有一个运转体系,专门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员工手册有《排忧解难本》,职工如有困难,只要填一张卡或打一个电话,排忧解难小组会随时派人解决。这被海尔人称作“上班满负荷,下班减负荷”的排忧解难工程。

工人肖同山因患脑出血住院治疗,他母亲卧病在家,有一个两岁多的小孩,他妻子一个人要顾三头,实在是应付不了。万般无奈之时,海尔从生产一线抽调人昼夜护理肖同山,让他妻子安心回家照顾公婆和小孩。领导和同事送去钱和食品,并常到医院和家中探望。他妻子万分感激,病房其他病人对海尔称羡不已。在海尔,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以人为本的目标是激发员工活力。多少年来,有智慧的中国人都把改革的首要目标确定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路径走偏的改革,为少数人捞钱开了方便之门,并使广大员工处于弱势地位,没有激发员工活力。

亘古至今,中国江河纵横,百舸争流。历代都有“源头论”在传诵。宋代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有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的理念,它提倡集体主义,但又助长了吃大锅饭思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它是逆潮流的。

张瑞敏赋“源头论”以新的内涵。他把企业比作大河,市场和用户比作小河,而员工就是大河的源头。他认为,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或抽出来。员工有活力,必然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小河必然汇入大河。他的“源头论”是“源头喷涌大河满,源头无水大河干”。所谓“喷涌的源头”,就是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调动起来,这就是激发员工的活力。海尔市场链的理论基础也是张瑞敏的“源头论”,倡导员工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成为活跃的源头。

“源头论”强调员工的首创精神。“源头论”作为激发员工活力的机制。它强调时效,要求广大员工理解、支持、参与。如海尔制定《职工发明奖酬办法》,实施《合理化建议卡》等等。无论制度、管理、工作、生活等任何方面,员工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海尔对合理化建议,立即采纳并实行,对提出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员工们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话,满足了个人成就需要,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李少杰是海尔众多争创一流员工中的一员,面对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钣金生产线,他硬是将钣金线的节拍从25秒/台提高到创世界纪录的18.5秒/台。于是,李少杰和其他9位表现突出的员工被企业评为2004年度海尔功臣。

2005年,海尔在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创新创效活动中,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4万条,创经济效益7247万元。只有员工充满活力,企业才能产生高效率。海尔给每个人一个创新的空间、发展的舞台。海尔员工成为源头活水,海尔涌现了无以数计的企业明星、市场明星,这是海尔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让人人都成为老板

过去我们详细介绍了海尔SBU管理模式和海尔市场链。有的同志提出,我们的员工很难成为名符其实的SBU,原因是员工素质差、悟性低。事在人为,初创期,海尔员工队伍

不是也很差吗。成熟期,海尔每年进上千名大学生,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人才吗?不是,是海尔这个大熔炉在不断熔炼人才。

雷锋有句名言:“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海尔明星是创新的明星,海尔先进人物更多的是开拓市场创造新价值的先进人物。创新明星要求每个人不仅仅是做一个零部件,更要经营一部机器。创新是自身的价值体现,创新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海尔人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越多,自己的回报也越多。

不管是创业还是创新,没有基本功是不行的,海尔要求每个人不单要把自己现在的事做到精通,而且要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张瑞敏提出到2008年把每一名员工都变成一个合格的“小老板”,让每一个“小老板”经营一个小的“微型公司”,以“微型公司”老板的意识和方式来进行日常工作,做到大型企业微型化,从而能保持小企业的快速反应速度。他说:我们这样做是希望每个细胞都动,每个细胞都相当有活力。比如,鹿可以被狮子吃掉,被吃掉的永远是年老体弱的。如果狮子老了,连牛也可以踢它两脚。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每个细胞都老化了。所以,关键取决于每个细胞。企业不是看外表多么大,多么有力量,关键是看它的细胞有没有活力。海尔使全体员工都成为SBU,这是高不可攀吗?

张瑞敏说:我们不要讲得过于复杂。SBU就是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老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公司,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经营者。创新是每个人都具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就是企业家精神。如果说每个人都成为SBU,每个企业家都有创新精神,这个企业就会生生不息。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要靠个性化取胜,大批量生产要变成大批量定制。如果没有员工的SBU,你没法满足这种定制关系。做正确的事,就是适应信息化要求。

海尔SBU的典型代表是张永劭。20岁出头的张永劭进人海尔不过两三年,然而海尔物流系统里的钢板采购业务却是他一个人“独掌大权”,一年下来,海尔钢板采购业务涉及金额数亿元。2002年,全球钢板价格上扬,张永劭不但保证了集团的生产需要,而且在同行业中仍具备很大的价格优势。2003年,他开始开拓集团外的客户,做“第三方采购”。由于业务越来越多,他又自主雇了两个人,形成“三人帮”。海尔到处都有SBU,各个岗位都有不同特点的SBU。

实行“赛马不相马”

古有“伯乐相马”,且有“礼贤下士”、“举贤不避亲”等哲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探求“如何让人才辈出”。海尔一开始提出“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后来,张瑞敏又提出“赛马不相马”的理论,这是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是对传统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变革。

在企业,“伯乐相马”的选人机制是误区。领导看好谁,就重用谁,圈子越来越小,帮派反倒通行。这比封建科举制度还落后。张瑞敏认为:“相马”作为一种人事制度,不规范,不可靠,在这种把命运拴在别人身上的机制里,人才的效率是很低的。由少数人说了算的选人路子肯定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选用优秀人才,也不可能做到公平。要做到用人的公平、公正、公开,“赛马”才是真正的好制度。它能激发人的活力,让人才脱颖而出。海尔提出“赛马不相马”的理论,构建了公平竞争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选人、用人问题,促使人才辈出、人才成长。

海尔赛马机制的含义是:给每一个人比赛的场地,给每一个人参赛的资格,比赛的标准公开化。所以,要跑在别人前面,就得努力前行。

海尔赛马机制包含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其中,有“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有干部分类考核、干部职位不固定、竞争上岗、届满轮换、海豚式升迁等制度。

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赛出人才的

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每个层次的人才都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赛马”过程中,“伯乐”负责分析、评定、打分。海尔赛马机制从评价标准的编制,到评价等级、评价组织、比赛规则的确立,建立了严格、统

一、规范的评审规定。其要害是“实践检验为第一标准”。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海尔不“相马”,而是先把人才提到岗位试用,工资待遇很低,仅够员工普通生活的标准,然后根据其业绩来确定是否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合格或优秀的进行培训或加薪奖励,不合格的就淘汰。

1996年海尔颁布了《各类人员培养、升迁条件》。《条件》表明,每个员工都可以从管理职务、专业职务和工人(城镇工、农民工)这三个途径得到培养与升迁。三条路是交叉的,不同的人员可以自由选择符合条件的升迁道路。员工填写人事部门定时发放的升迁申报表后,本部门干部处(劳动人事处)、分管领导、公司领导要根据日清、考核等依据进行核查与审批;不符合升迁条件的,审批部门要给该职工以答复并在谈话中指出改进方向;有特殊贡献员工可越级升迁。

海尔整个管理层的平均年龄仅26岁,冰箱公司和空调公司总经理都是31岁。松下电器公司到海尔参观时,曾戏称海尔实施“毛头小子战略”。

如果某一职位有好几位符合条件的人选,就要进行竞聘,选出最符合条件的人选。落选人员录入后备干部档案,在集团需要人才时,后备干部可被择优录用。

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的柴永森,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海尔,先后担任国产化办、引进办和进出口公司一把手,为补上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必修课,领导派他去一线锻炼,在检验处长和分厂厂长岗位上边干边学,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后柴永森被任命为海尔电冰箱公司副总经理,业绩突出,之后又派他接收青岛红星电器厂,担任重组后的海尔洗衣机公司总经理。用两年时间使海尔洗衣机成为同行业领跑者。他独创20多项专利,“小小神童”洗衣机就是他的杰作。柴永森用兼并红星公司经验,又兼并了广东爱德洗衣机厂,创造了“克隆海尔鱼”的经典案例。2000年之后,他又竞聘担任了海尔常务副总裁。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几千年来,中国曾流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观。改革开放后,这个用人观被许多企业惯用,在此影响下,一些有前课的人,发挥一技之长,并使其潜能得到释放,这是好事。这个用人观有很大弊端。因“用人不疑”,许多企业大胆使用了敢于违法乱纪的人、私欲膨胀化公为私的人。由于缺乏制度约束和考评等监督机制,对该“疑”的人和现象“不疑”,使企业吃尽了用人不当的苦头;因“疑人不用”,许多老板一味看中自己所选中的“心腹”之人(比如亲属、朋友等),最终,这些人也往往违背老板意愿,或损害企业的利益,还有一些企业因此又埋没和流失了人才。

在总结企业用人中的经验教训后,张瑞敏指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用人不疑,有可能把信任变成放任,把好人放纵到坏的边缘,最终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疑人不用,则有可能使工作阻力增大,局面难以打开,结果使企业的人才越来越少。企业十有八九都困于人才问题。人的危机是企业最大的危机。

张瑞敏的用人观是:“用人要大胆,在位要监控。”对于人才既要大胆使用,又要严密监控,这是现代管理的精髓。海尔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飞速发展,和它拥有一支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是分不开的,和它用人之道是分不开的,和它一直坚持这种人才监控观是分不开的。“在位要监控”有两个含义:一是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二是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向性错误;再就是控制财务,避免违法违纪。

《海尔报》在讨论用人监督问题时指出:通过赛马赛出了人才就要用,但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封建社会靠道德力量约束人,道德的力量是软弱的,不能把干部的健康成长完全放在个人品性的修炼上。市场经济靠法制来约束人,目前我们的法制还不健全,需要强化监督。市场在变,人也会变。人的可塑性很大,其思想是现实环境的产物。管理层也都是凡人,也有自身弱点,当大权在握又缺乏有效监督时,很有可能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和诱惑,随心所欲,坠入歧途。所以,必要的监督、制约对干部是一种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在失去监督情况下,就意味着腐败;道德约束、自身修养、提升素质在利益面前,往往低头三尺。因此,越是有成材苗头的干部,越是贡献突出的干部,越是委以重任的干部,越要加强监督。

有了严密的监督,就可以“大胆用人”吗?不是,海尔人才是在实践中通过“赛马”和“相马”而产生的。人不可能没有缺点, 有个性的人才,缺点会更突出一些。要在监督的前提下大胆用人。

针对各部门、各工种实际情况,海尔制定一系列的相互制约的规章制度,考核其工作态度和成效,这就可以在约束和规范中,发挥被用者的长处,抑制其短处,让人才的本性、知识、能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显山露水,并减少人才的埋没和流失,这使海尔形成了广阔的人才空间。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是放中有管。在放和管中寻求最佳的适应度,使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与监督制约机制和谐运转,并行不悖,弥补了“用人不疑”导致放任自流的弊端。海尔规定,任何在职人员都接受三种监督,即自检(自我约束和监督)、互检(所在团队或班组内互相约束和监督)、专检(业绩考核部门的监督)。

海尔干部考核指标分为五项:一是自清管理,二是创新意识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市场的美誉度,四是个人的财务控制能力,五是所负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五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得出评价分数,分为三个等级。每月考评,工作没有失误但也没有起色的干部也归入批评之列,这使在职的干部随时都有压力。

《海尔报》指出,“没有危机感,其实就有了危机”;“有了危机感,才能没有危机”;“在危机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机。”张瑞敏说:没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揭露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为了使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所以,监督就是爱,无情就是有情。

海尔认为:“疑人”要“疑”在事前,要“疑”在明处,要“疑”得公正。 “疑人制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不住监督和不想监督。能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达到一种在组织规范内运用权力的自由境界,这才是海尔真正的人才!

三工并存,动态转换

如今,劳动用工是广大企业的热门话题。热在如何签合同,热在给员工什么待遇。在热议中,企业应冷静思考问题,企业招慕员工是生产社会需要的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优质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优质产品和服务是由高素质的员工来完成的,企业必须建立用人和选拔人才的机制,这才是企业创新劳动用工制度的本质。对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及待遇上应建立激励机制,不能为渊驱鱼。员工也应冷静思考问题,如何练好内功?哪个企业都不是养老院,谁也不想养闲人、赖人,只有靠自身的高素质才能赢得应有职位和美好的前途。

十几年前,海尔着手解决内部“大锅饭”和“铁饭碗”问题。制定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管理办法》,下发讨论后,引起强烈反响,赞成的说:“市场经济了,就得练内功。”反对的说:“为什么正常上班、轻松拿钱就不行呢?”而多数人害怕丢掉十分宝贵的“饭碗”。经过大量的说服和解释工作,员工们终于明白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并不是置谁于死地,而是让大家共同承担起把海尔建设得更好的义务和责任。海尔用工制度改革,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和进取精神,事后,海尔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是海尔“赛马不相马”用人机制是具体体现,是海尔人才竞争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工并存”是指全体员工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种员工并存。三种员工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包括:工龄补贴、工种补贴、分房加分等)。

“动态转换”是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进行动态转换,海尔的三工是如何转换的呢?

业绩突出者进行三工“上”转。海尔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如果员工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连续两次获市级奖励,或连续三次获厂级先进及表彰;或者及时发现质量或设备隐患,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为企业避免万元以上损失;或者挺身而出,揭发或抓获盗窃犯罪分子,挽回损失万元以上,那么试用员工可转为合格员工,合格员工可转为优秀员工。如果员工犯了错误或不符合条件的,则要进行三工“下”转。由固定工转为合同工,或由合同工转为临时工。对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连续两个月完不成任务者,即使没有违章行为,也不能继续留任,要随时从现“工位”上退下来,甚至退到劳务市场,内部待岗。退到劳务市场的人员无论原先是何种工种,均下转为试用员工。试用员工必须在单位内部劳务市场培训3个月方可重新上岗。

海尔各部门按月向人力资源管部填写《三工转换建议表》,提报符合转换条件的员工,经人力资源管理部审核后在全厂公布。海尔三工的比例保持在4:5:1,三工动态转换与物质福利待遇相挂钩。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海尔允许有10年厂龄的员工不在辞退之列;对确有困难和老弱病残者给予照顾等。

海尔的“三工转换”制度,使员工的工作表现被及时加以肯定,解决了员工在短时期内得不到升迁、积极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海尔内部还采用竞争上岗制度,空缺的职务都在公告栏统一贴出来,任何员工都可以参加应聘。海尔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责任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这对于处处感到压力的海尔员工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调节器,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刚毕业的大学生首先到生产一线、市场一线部门锻炼,为期一年,一年中,都是试用员工。试用期满后,由人力中心公布事业部所需人数及条件,本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岗位。经考核合格,可以正式定岗,转为合格员工。在合格员工的基础上,历时3个月,如果为企业做出很大贡献,被评为标兵、获希望奖等,可以由部门填写《三工转换建议表》,提交到人力资源管理部审核,审核合格后,转为优秀员工,并在当月兑换待遇。

一位中年师傅曾获得国家专利和省、部级奖励,经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员工,不久,由于一时疏忽,没将出口与内销冰箱的“跟单号”分开,致使冰箱重号而造成质量事故。于是,他被取消了优秀员工的称号。后经一年努力,他又发明了一项“发泡注料嘴”和一种新型焊枪,获国家专利,才又恢复为优秀员工。

任全晓原来是个农民合同工,他从工人、班长一步步扎扎实实做起,学习海尔文化和管理,终于成为海尔“赛马场”上的一匹“黑马”,被聘为车间主任。任全晓认为,是企业文化把他们变为海尔人,当OEC、企业精神、合理化建议等新名词进入他的脑子时,他才知道,不单是埋头苦干就能干好工作,要动脑筋把工作干好、干巧。于是,他学会了“想”,提合理化建议,进行小改小革,使冰箱壳体溢料指标下降了45%,确保了产品的精细化。于是,任全晓在一群农民合同工里脱颖而出。

“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干出来的”。海尔广泛开展干部轮训、员工培训、竞争上岗、点数工资、计效联酬、双向选择、海豚式升迁等措施,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实施“人才战略”,这是海尔最大的成功。

第二篇:海尔的管理模式

1、 海尔的管理经验 "斜坡小球原理"---海尔发展的动力与源泉。"OEC管理方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的管理创新---以市场链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1)以SST为手段(2)以流程再造为中心(3)以订单为驱动力(4)以企业文化和OEC管理为平台(5)以追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6)价值分配市场化。负债经营及三化原则: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创新为准6S现场管理办法,实施6σ计划,追求完美。

2、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进步、越充分其他一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就越进步、越充分。海尔的用人理?quot;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以人为本,实现全员自我管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管理办法》的竞争机制,与员工绩效相挂钩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工资制度,全方位的人才培训,完善的培训软环境,做德才兼备的海尔人。

3、海尔的营销策略细分市场,差异化营销,品牌营销,质量服务意识,消费者主权意识,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海尔人独特的营销思想,令"海尔"成为行业的排头兵。

4、战略管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三大战略思想,造就国际化的海尔,三个1/3战略,直面WTO的挑战。 ◇

5、资本运营股权融资,上市改制促发展;海尔兼并神话,激活"休克鱼",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兼并重组,文化先行,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以企业文化盘活有形资产,揭示海尔低成本扩张的秘密。

6、 物流管理 "海尔一流三网同步模式",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海尔物流与海尔供应链,海尔物流与海尔立体库,海尔物流与海尔ERP系统,海尔物流与标准化,海尔物流与3PL,海尔物流与JIT,海尔物流与电子商务;整合资源,高效率带来高效益。

第三篇:海尔的灵魂在于创新

1.为什么说海尔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 答:海尔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创新对海尔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海尔理解为可以创造一种新的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市场。在发展过程当中,海尔没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基本上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从只生产一个型号的电冰箱,现在可以生产58个系列9200多种家电产品。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电脑、手机„„几乎所有的电器产品都能生产。 (2)实行战略创新树立企业品牌。首先,通过名牌战略为多元化战略积聚管理、

人才等优势。海尔是专心致志做冰箱,把冰箱做成中国的世界名牌。其次,通过多元化战略增加产品种类,扩大企业规模,抓住机遇占领国外市场。最后,通过国际化战略步骤,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得到世界的认可,建设国际化的海尔集团。 (3)通过组织创新优化企业流程。海尔集团组织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市场链,就是把外部竞争的环境转移到内部来,对他的市场负责。并且所有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市场的关系,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下道工序就是你的市场,你是上道工序的市场。遵循闭环原则和不断优化的原则,充分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 (4)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认为:技术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创新。发明不一定是创新,发明者也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能把发明转化为社会的经济活动,而且能发挥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创新。 (5)利用文化创新推动企业飞速发展。,创造新动力,才能带动企业攀上新的台阶,这就需要企业的每一个人都保持创新精神。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海尔文化最外层的是物质文化,中间是制度行为文化,最里面的就是海尔的价值观。海尔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就是创新。 2.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你怎样认识? 答:一个人的灵魂在于思想,企业亦是。只有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推进思想观念的创新,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有效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好的文化氛围反过来可以带动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从而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我认为海尔文化的灵魂是创新,主要体现在

一下几个方面: (1)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海尔集团以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优良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海尔集团从领导决策、管理制度、人才的运用等方面都体现着创新的管理方式。通过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通过管理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在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文化的升华和同步提高。 (2)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海尔经验告诉我们,要创新,思维的改变是关键,观念决定成败,观念决定行动,创新的第一步是创新思维定势。因此,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形成一套自身的品牌观念、市场观念、用人观念、管理观念体系,从而形成具有本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3)文化氛围上的创新。海尔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种创新就像人的DNA基因一样,遗传到了海尔每名员工身上。像海尔提倡的发挥个人创新能力,赋予员工极大的创新激情和保证,这正是形成海尔企业文化概念的关键所在。建立高压、强势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和突出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效果,用文化的力量解决管理上的难题。工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就会很自然将创新运用到工作之中。 3.新经济对海尔提出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答:新的经济对海尔提出的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只有勇于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推动企业发展。 (2)推动家电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3)在新形势下怎么根据顾客和市场的要求,推出相应的产品。 (4)提高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 (5)推出个性化产品,适应个性化需求。

第四篇:论海尔的绩效管理

乔小山 工商1110 110310299

论海尔的绩效管理

前言 本文介绍了海尔的发展现状和海尔在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的运用。从海尔的文化、员工的培养、海尔绩效的分析出发,分析了海尔绩效管理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

论点 海尔的绩效管理的应用

王刚在《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中指出:我们都知道企业战略的实现,有赖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支撑。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越高,则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这段说明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目标实现就越大。

论点一 从海尔的企业文化看海尔的绩效管理

孙德良在《张瑞敏 海尔的管理日记》一书中指出:价值观是海尔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企业文化在海尔分为三个层次,最外面一层是物质文化,里面一层是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即价值观是最核心的一层。这段说明海尔如此重视价值观,所以才建设处了海尔的相关制度。使海尔的物质文化在不断的增长。

刘振亚在《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公司软实力的集中反映。这段说明企业文化是企业源远流长的根本。 石磊在《企业文化案例》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和对企业内外环境的看法,是有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观念。这段说明企业文化必须让员工认同。 论点二从员工的凝聚力看海尔的绩效管理

艾理生在《赢在激励》一书中指出:不要让你的员工只是局限于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工作。要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挑战性,帮助他们认清企业的概括及他们所处的位置,海尔的员工就很好的认清了自己的工作。这段说明只有让员工清楚自己干什么,才能去激励他们。

徐翔在《管理员工有手段》一书中指出: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是战略性的绩效管理。这段说明绩效管理必须上升到战略位置。

王予和在《激励员工鼓舞士气之道》一书中指出:员工为了追求兴趣的目标而专心致志地工作,进而体验舒畅,是对工作本身最大的激励。这段说明让员工尊重自己的工作,是最大的激励。

论点三 海尔绩效的运用及绩效分析

周坤在《凭绩效说话》一书中指出:传统企业管理者工作侧重点中既没有对整体发展的规划,也没有目标和绩效管理。这段说明传统的已经不适合现代的企业管理了。

徐斌在《绩效管理流程与实务》一书中指出:绩效管理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有机系统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其它环节实现了良好的衔接。这段说明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的核心。

结论 无论从品牌价值还是企业总营业收入看,海尔都无疑是“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从企业规模以及品牌影响力来看,海尔也是距离世界名牌企业最近的中国企业之一。但是从海尔在2005年的表现来看,它在战略和管理上仍然有所不足,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海尔是我民族的著名品牌,我衷心的希望它更加的成功。而我认

为,只有不断的改进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文章中关于海尔问题的分析是我在网上阅读大量海尔资料所得出的浅见,由于我的研究缺少更多的资料,特别是关于海尔的内部经营管理资料,使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分析还不够透彻深入,还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

廖晓在《海尔的战略迷失》一书中指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其运营成本和内部管理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企业不是死于外部原因,而是内部因素。海尔要实现健康、有序、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内部监控机制,确保海尔的使命、目标和制度等能够得到正确、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这段说明海尔要完善企业监管制度,加强企业执行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刚.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P4.

【2】孙德良.张瑞敏 海尔的管理日记.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P60.

【3】刘振亚.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P5.

【4】石磊.企业文化案例.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P78.

【5】艾理生.赢在激励.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P59.

【6】徐翔.管理员工有手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P17.

【7】王予和.激励员工鼓舞士气之道.北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P27.

【8】周坤.凭绩效说话.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P11.

【9】徐斌.绩效管理流程与实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P7.

【10】廖晓.海尔的战略迷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P65.

第五篇:海尔的管理模式-孙健

请加QQ1219258993下载、观看

如需观看、下载本课程,请联系QQ1219258993,保证全网最低价

1、海尔的管理经验:"斜坡小球原理"——海尔发展的动力与源泉。"OEC管理方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海尔的管理创新---以市场链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1)以SST为手段(2)以流程再造为中心(3)以订单为驱动力(4)以企业文化和OEC管理为平台(5)以追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6)价值分配市场化。负债经营及三化原则: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创新为准6S现场管理办法,实施6σ计划,追求完美。

2、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进步、越充分其他一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就越进步、越充分。海尔的用人理?quot;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以人为本,实现全员自我管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管理办法》的竞争机制,与员工绩效相挂钩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工资制度,全方位的人才培训,完善的培训软环境,做德才兼备的海尔人。

3、海尔的营销策略:细分市场,差异化营销,品牌营销,质量服务意识,消费者主权意识,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海尔人独特的营销思想,令"海尔"成为行业的排头兵。

4、战略管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三大战略思想,造就国际化的海尔,三个1/3战略,直面WTO的挑战。

5、资本运营:股权融资,上市改制促发展;海尔兼并神话,激活"休克鱼",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兼并重组,文化先行,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以企业文化盘活有形资产,揭示海尔低成本扩张的秘密。

6、物流管理:"海尔一流三网同步模式",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海尔物流与海尔供应链,海尔物流与海尔立体库,海尔物流与海尔ERP系统,海尔物流与标准化,海尔物流与3PL,海尔物流与JIT,海尔物流与电子商务;整合资源,高效率带来高效益。

专家介绍:

孙健:经济学教授,博士。现任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有:企业管理、资本运营、金融市场。1990年以来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世界经济》、《管理世界》、《香港财经月刊》等杂志及多所高校主办的期刊、海外期刊、国内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130余篇。自1989年来长期研究海尔发展历程,被企业和理论界誉为海尔问题资深专家。他著作的《海尔的企业战略》、《海尔的营销战略》、《海尔的管理模式》、《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图书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长期荣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畅销书排行榜。 ……

如需观看、下载本课程,请联系QQ1219258993,保证全网最低价

请加QQ1219258993下载、观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花岗石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红酒储藏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