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探究论文

2022-04-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探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强国背景下,我国对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本文聚焦小学科学教学,分析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构建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小学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探究论文 篇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 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究

摘 要: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学科,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数学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中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当今社会的竞争是创新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而数学思维是創新意识培养与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领域探索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中的重要性,采取相对应的培养策略,全面培养班级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首先探讨了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意义,然后就相关教学培养策略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指的是数学教师在数学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得到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以从数学理论知识学习中获得,也可以从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这是由数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另外,经过具体的了解我们也会发现,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未来工科类、理科类专业的学习是离不开数学的,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才可以成为更加优秀的专业型人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研究的意义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一定要清晰地意识到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关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对现阶段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习题求解的熟练程度,反而忽略了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可以说,这是现阶段数学教学相关策略实施中的一大漏洞,也是当今时代发展下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本人对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也不够强,他们在知识的学习和习题的锻炼中,思维往往过于机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影响现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另外,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无法完全发挥,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数学探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些都是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也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意义

第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地发现,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而数学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各学科在更深层次的研究都与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息息相关,这也是当今时代发展下对学生进行全方面能力培养的基础。所以,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数学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各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成熟的思维体系,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这也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我们也知道,未来工科类、理科类专业的发展都与数学思维息息相关,所以,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

第二,另外,如果从学生本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看,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指的是,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相关习题的解答,逐步建立起一种数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建立是一个逐渐成熟和强大的过程。在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数学的时候,数学思维就能够起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建立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一种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架构。数学知识网络架构的建立与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结合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毫无疑问,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这一切过程的基础。

二、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论是数学教师还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都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将系统的数学知识,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系统的进行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习不同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思维转换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在数学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往往是全新的,但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是相当紧密的,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转换其实就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链接的一个过程。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所存在的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数学实践教学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学实践教学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联系到一起,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个过程也就是数学思维在起作用的过程。所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 在数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感

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在数学理论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感,接下来我们分别从数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引入、课堂教学与课后任务布置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有策略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前引入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可以将相关教学内容的背景与历史发展通过投影仪、网络电视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的方式将不能是枯燥、单一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社会事件的发生、时代发展的特点做出改变。在学生应答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实课后任务的布置与数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数学兴趣小组,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数学调研与探索,小组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四、 数学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另外,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索方面,一定要重视的一个教学策略是数学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我们经过教学探索可以知道,数学思维导图既是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数学思维导图的培养教学是帮助学生将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联系到一起的关键,也是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知识架构的关键。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策略的探索中,巧妙地加入数学思维导图的培养教学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中,要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最好也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使学生了解数学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这样学生在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会有意识地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而能够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

五、 从数学教学开放性情境的创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另外,在数学教学相关情境的创设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我们在进行相关教学探索中需要考虑的方面。所以,这部分内容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如何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有课前引入教学情境、问题教学情境以及开放性实践情境的创设,这些都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探索中可以利用的重要教学策略。在课前引入情境的创设中,数学教师需要做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调动学生的数学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抛出一些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疑惑进入课堂,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以及探索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其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解决数学能力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會得到培养。

六、 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在当今时代发展下的要求。当然,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数学教师首先一定要意识到现阶段数学教学方式的问题所在,深刻了解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教师还要不断探索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实践教学中的参与度。此外,数学教师还要注重班级数学学习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还要注重相关情境创设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地进行相关教学策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潘久清.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J].科技展望,2016(30).

[2]杜有林.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华夏教师,2017(2).

作者简介:

马怀正,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贾河小学。

作者:马怀正

小学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探究论文 篇2:

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强国背景下,我国对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水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本文聚焦小学科学教学,分析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构建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探究资源投入少,影响探究体验

小学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实验室、教室是科学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但是除此之外,社会生活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例如科技馆、博物馆、公园、田野等,这些场所可以作为科学学习场所。而且,科学探究资源还包括实验器材、视频资源等。然而,在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科学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探究资源投入非常少。教师访谈中,有的教师表示:“科学课一般都在教室进行,很少带学生去实验室,从未组织学生去过科技馆、天文馆等。”还有的教师表示:“实验课一般以教师演示为主,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所以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很少。”学生访谈中,有的学生表示:“每次去实验室都很开心,很珍惜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但是去实验室的机会太少了。”還有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较少,课后自己进行实验探究又不能及时得到教师指导。”由此可见,探究资源投入少,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其科学素养培养。

(二)缺乏探究互动,学生参与度较低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对学生具有启发、引导的作用,利于其思维品质、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发展。但是,传统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中的互动主要依赖于教师提问,学生表现得十分被动。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知识经验不足,而且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着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容易出现问题没有探究意义或者与教学无关的情况,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由教师提出问题能够明确探究方向且具有思考深度,可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探究互动由教师主动,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多学生的疑问在课堂中不能得到解答,富有新意的想法也未能和更多人分享交流。此外,科学课堂还存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情况,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进而影响探究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将课堂由“教本”转变为“生本”,不仅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还要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自身想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提升探究能力。

(三)探究方式单一,不利于能力培养

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可见,教师与学生均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科学课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采用探究式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方式。结合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参与探究的方式主要有观察实物、图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动手实验,其中观察实物、图片等在教学中较为普遍。其次是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最后为学生动手实验。可见,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此外,探究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在为数不多的动手实验中,教师会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而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这样的探究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严重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由此可见,教师需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平台,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落实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中的培养。

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注重资源开发与利用

资源开发与利用对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探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基础设施资源的完善,如增建实验室,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二是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发特色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同时,还可以完善校园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丰富微课、视频、图片等多样化教学资源,为探究式教学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三是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与所在地的天文馆、科技馆、公园等进行合作,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科学实验,促进经验积累。例如学习“地球、月球和太阳”这一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宇宙探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通过高清的视频了解宇宙,从而树立整体观,以系统的思维来学习本单元各个部分的知识,促进知识体系建构。课堂中,很多学生对天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为学生推荐了《打捞遗失的繁星》《猜猜它是谁》等科学绘本,引导学生通过课后阅读探究神秘的宇宙。由实践可知,办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开发与利用,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探究资源短缺的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资源,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主动进行思考、探究,从而促进科学素养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贴合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建桥梁》一课中的探究“斜拉桥的承重能力”为例,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设计怎样的桥梁”更合适。在猜想假设、演示实验环节,我们明确了“平板桥”“拱形桥”“斜拉桥”的优缺点。现代桥梁以斜拉桥为主,“斜拉桥的承重又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式教学。这一过程中,小组需要根据桥体主要结构进行猜想,并通过“改变材料”“承重测试”“图文记录”进行完整的实验探究。同时,教师注重提问互动,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综合化多元比较、得出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学生都亲身参与,在探究后的思考延伸环节,教师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增强探究体验,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淡化教的过程,强化学的过程,促进全面发展在探究式教学中实现。

(三)开展趣味化科学活动

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时期是培养科学探究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科学活动。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科学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趣味化科学活动是探究式教学有效落实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种子发芽了》这一课后,教师组织科学种植活动,要求学生选择黄瓜、西红柿等植物种子进行种植,并运用手机拍摄照片以及绘画等方式记录种子的发芽和成长过程。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耐心,促进科学品质发展。再如学习“地球、月球和太阳”这一单元后,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流浪星球》,组织了科幻画比赛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脑洞大开,尽情展开科技想象的翅膀,从现在到未来,从地球到宇宙,从生活到生产……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思维获得发展,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科技小制作作品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将创意变为现实的平台,让学生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科技模型。趣味化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实践,需要学生亲历提出创意、设计方案、动手操作等整个探究过程。探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是在探究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因此,教师要重视科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在动手操作中增强科学探究兴趣,在兴趣驱动下不断进行主动探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活动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探究式教学是实现科学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目前,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科学教学效果。因此,在日后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价值,提升科学教学效果,落实科学素养培养。

作者:王晓雪

小学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探究论文 篇3:

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双创”背景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然后论述了“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架构,最后提出了“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模式:“导论”工程、“导读”工程、“导做”工程、“导研”工程、“导师”工程。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育人

[作者简介]劳士健(1972- ),男,浙江余姚人,湖州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浙江 湖州 31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2015253)

当前,从我国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思想上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践教学理念不够先进,顶层设计不科学;实践教学内容分散、层次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安排重专业阶段轻基础阶段、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

浙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尤为紧迫。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明确提出:“以服务地方发展需要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细化培养标准和规格,强化能力培养,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训练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大复合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见,创新实践教学理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的实践为基础,借鉴相关成果,就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讨论。

一、“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理念决定行动,实践教学改革离不开理念的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需要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并贯穿本科教学的全过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树立“分层次、全程化”的实践育人理念。

“分层次、全程化”的实践育人理念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每位學生在大学期间的每个学习阶段,都能按模块、分层次、全程化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由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与专业层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构成。按照这一理念,湖州师范学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构建了“12345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1个实践育人理念”(“分层次、全程化”),“2个大纲+2个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专业能力训练计划、科研能力训练计划),“3个训练模块”(专业基础实践训练模块、专业提升实践训练模块、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模块),“4大资源平台”(课程教学、校内实践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5导’工程”(“导论”工程、“导读”工程、“导做”工程、“导研”工程、“导师”工程)。

二、“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架构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分层次、全程化”理念的指导下,制订训练计划,选定教学内容,搭建教学平台。“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涉及学校、学院和专业系三个层面。

(一)顶层设计实践教学框架体系

在学校层面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构建实践教学构架体系(即“2个大纲+2个计划”),对各专业实践教学做出总体安排,从制度上保证学生人人参与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系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

1.“2个大纲”。在“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实验实训内容独立设计成“实验课程”,将其他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系统设计为“实践性课程”,并分别制订“实验教学大纲”和“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与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构成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

2.“2个计划”。专业能力训练计划和科研能力训练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拓展。专业能力训练计划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学生在各学期专业能力训练的目标要求、培养途径和考核办法;科研能力训练计划也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出学生在各学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和评价办法。

(二)科学选定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

二级学院和专业系层面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责任主体。在学校层面“2个大纲+2个计划”的总体框架下,具体设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即“3个训练模块”。从内容上看,三个模块涵盖了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提升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有机统一体。

1.专业基础实践训练模块。专业基础实践训练模块主要由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探究性实验等组成,主要承担科学知识传授、动手能力训练、科学素质培养等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改革传统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与理论教学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综合+探究”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专业提升实践训练模块。专业提升实践训练模块主要由专业课程教学实训、专业能力专项训练、技能竞赛等组成,目的是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模块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专业能力专项训练模块是以专业为单位制订学生专业能力规范,明确各阶段的专业能力培养内容、目标、要求,以及训练途径和考核办法,开展系统化的能力训练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竞赛既是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展示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和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积极性的重要平台。

3.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模块。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科技活动、创业教育、创业大赛等组成,目的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毕业设计、创业大赛、参与教师科研等途径,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

(三)健全和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教学资源平台的保障。实践教学资源平台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平台、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平台、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平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平台等。

1.课程教学。课程是本科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是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增设实践性课程,将能力培养的内容、要求等纳入课程教学和考核,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中的主渠道作用。

2.校内实践实训基地。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大学生科创园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校内实践实训基地。通过完善实验室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学院,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的重要空间,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成长发育。

3.校外实践实训基地。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推进,高校为企业提供最新科研成果,输送大量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同时,企业依托科学研究、科技研发、规模生产,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优秀导师和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双赢互利的良好态势,加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4.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做保障。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办法或制度组成,具体是:建立学生能力测试和实习准入办法,有效督促学生加强专业能力训练和科研训练;建立实验室开放、学科竞赛奖励和创新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建立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评价激励制度,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提高实践基地建设质量;建立院系实践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模式

“5导”工程,即以“导论”工程为抓手,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以“导读”工程为抓手,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以“导做”工程为抓手,推动学生的专业实践;以“导研”工程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导师”工程为抓手,丰富学生的专业内涵。实施“5导”工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对推进“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面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一)“导论”工程

学校每年邀请一批国家级教学名师、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登上“名师讲坛”“名家论坛”“君子之风论坛”和“大学生论坛”等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大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交流思想、陶冶情操,以及了解行业精英的成长成才路径,从而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实训的内驱力。

(二)“导读”工程

学校每年组织开展读书月、专题理论学习等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读好书,营造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文化底蕴和理论功底,使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导做”工程

结合专业能力训练计划,全面推行实习准入制。学校每年分月举办体育竞赛、艺术大赛、演讲比赛、学科竞赛、技能比武等有专业特色的专题活动,评选“冠军”“标兵”“能手”,树立榜样,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实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训练、积极参加比赛的浓厚氛围。

(四)“导研”工程

学校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优势,组织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和服务地方工作、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申请发明专利,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五)“导师”工程

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在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或行业精英与学生结对,重点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活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学习任务。尤其是指导学生开展系统化的专业能力训练和科研能力训练,形成系列特色活动。例如,组织师范生与中小学优秀教师结对,开展“拜师学教”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小学生的特点,学会与中小学生交流,掌握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对工程专业学生实行由教师理论导师和工程师实践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

通过构建和运行“分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笔者所在大学的學生实践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等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同时,借助实践教学的深入实施,开创出高校、企业和社会“共赢”的新路子,形成了“校地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上得来”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2]许志才,诸立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10(3).

[3]霍松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4]潘国祥,曹枫,唐培松,杨金田.材料化学专业全程化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5]何声钟.江西省高师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3(2).

[6]胡颖.转型发展视域下边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以黑河学院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5(6).

[7]吴道坚.创新实践教学理念促进综合素质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

作者:劳士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论文下一篇: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