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习题

2023-03-24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 C、千古奇冤,江南一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3、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

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A、柳条湖事件 B、炮轰沈阳城 C、进攻北大营 D、侵占东北

5、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只会有利于

A、国民党 B、中华民族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6、“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来百姓,有苦不敢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7、“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看到这里,你想起了什么( ) A、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无法安居乐业 B、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人民四处逃亡

C、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D、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人民流离失所

8、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为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 ) A、抗日救国军 B、八路军 C、抗日义勇军 D、新四军

9、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它写在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11、1936年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 A、张学良、蒋介石 B、杨虎城、佟麟阁

C、张学良、杨虎城 D、蒋介石、杨虎城

12、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3、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分化的加剧

14、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次事件后(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南京大屠杀 D、七七事变后

16、为反对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个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本野蛮薄型的是( ) A、难忘九一八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染台儿庄

17、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占我国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平 ②沈阳 ③南京 ④上海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列日本侵华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八一三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9、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把亚洲人从欧美统治之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

①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屠杀 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七七事变标志着( )

A、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B、日本局部侵华开始

C、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开始 D、日本侵略中国华北的开始

21、日军进攻北平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是( ) A、佟麟阁 B、赵登禹 C、张自忠 D、申仲明

22、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A、淞沪会战 B、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

23、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是( )

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的问题 ②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③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4、下列属于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的是( ) A、消灭日军 B、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C、收复失地 D、打败日本侵略者

25、中华民族有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7、2005年4月26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近60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上,国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

作期间的是( )

A、辛亥革命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8、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领导国民党军队血战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的将领的是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

29、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汀泗桥战役 30、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太平洋战役

31、下列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A、长征胜利完成 B、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C、西安事变 D、国共联党再次合作

32、我们凭吊台儿庄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领应到( ) A、山西省 B、河北省 C、山东省 D、河南省

33、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的大会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4、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字1945年( )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 D、10月25日

35、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鸦片战争 D、抗日战争

36、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为撤走的东北军队组织起 A、抗日救国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37、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中国抵御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鸦片战争 38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的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

C、为抗日救亡毅然发动西安事变 D、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39、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 A、东北 B、台湾 C、北平 D、上海

40、下列内容是你最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报

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十二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时蒋介石对日态度如何? (2)从材料二中看出材料一得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张、杨发表该文在何时何地?

(3)通过上述材料概括张、杨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4)张、杨为达到目的而发动的事变是如何解决的? (5)用这一事变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所谓《新历史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是这样表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抢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抢。进入了战斗的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绀。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歌台湾。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湖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会谈,并发表了新闻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真实的吗?请举一例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你对日本右翼分子改编教材一事有何看法?

(2)材料二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日本发动的哪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实现的?此后台湾又是怎样回归的?

(3)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当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是谁号召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的?请说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事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并肩作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请说出国共两党领导抗日军民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各举一例)

(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

3、阅读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散之不暇,何忍在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以叛逆曰之„„”。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与何人有关?

(2)材料一体现了“强临压境”情况下密电发出者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如何?

(3)材料二涉及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强临”指什么? (4)材料二最终的结果如何?标志着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

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

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这篇文章出自于何时召开的哪次会议? (2)当时面临怎样形式?

(3)发表这篇文章的大会对抗日战争和中国有什么意义? (4)材料中提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是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5)材料中提出的光明前途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欺,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血泪史。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日子和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日子等都可以看做国耻纪念日。如“九七国耻日”(签订《辛丑条约》)“九一八国耻日”等。 请回答: (1)“九七国耻日”与哪一侵略战争有关?这一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感想?

(2)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哪国军队?造成我国哪一地区的沦陷?

(3)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请你写出保卫家乡的东北英雄一位。

(4)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公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你认为家乡振兴的优势是什么?

6、19世纪90年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遭受了两次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军事侵略。 (1)请写出两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写出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抵抗的将领以及有关战役各一例。

(3)这两次侵略战争的结果对中国历史各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4)从这两次战争的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PPT课件2.rar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rar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rar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rar5.4电流的强弱 PPT课件3.rar5.4电流的强弱 PPT课件2.rar5.4电流的强弱 PPT课件1.rar5.3串联和并联 PPT课件3.rar5.3串联和并联 PPT课件2.rar5.3串联和并联 PPT课件1.rar5.2电流和电路 PPT课件.rar5.1 电荷 PPT课件6.rar

5.1 电荷 PPT课件5.rar

5.1 电荷 PPT课件4.rar

5.1 电荷 PPT课件3.rar

5.1 电荷 PPT课件2.rar

5.1 电荷 PPT课件1.rar

4.4升华和凝华 PPT课件3.rar4.4升华和凝华 PPT课件2.rar4.4升华和凝华 PPT课件1.rar

4.3汽化和液化 PPT课件2.rar

4.3汽化和液化 PPT课件1.rar

4.2熔化和凝固 PPT课件3.rar

4.2熔化和凝固 PPT课件2.rar

4.2熔化和凝固 PPT课件1.rar

4.1 温度计 PPT课件3.rar

4.1 温度计 PPT课件2.rar

4.1 温度计 PPT课件1.rar

3.5显微镜和望远镜PPT课件.rar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PPT课件3.rar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PPT课件2.rar3.4 眼睛和眼镜 PPT课件.rar

3.4 眼睛和眼镜 PPT课件4.rar3.4 眼睛和眼镜 PPT课件3.rar3.4 眼睛和眼镜 PPT课件2.rar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PPT课件3.rar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2.rar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1.rar

3.2 生活中透镜 PPT课件2.rar

3.2 生活中透镜 PPT课件1.rar

3.2 生活中的透镜 PPT课件3.rar

3.1 透镜 PPT课件2.rar

3.1 透镜 PPT课件1.rar

3.1 透镜PPT课件4.rar3.1 透镜PPT课件3.rar2.6 看不见的光 PPT课件3.rar2.6 看不见的光 PPT课件2.rar2.6 看不见的光 PPT课件1.rar2.5 光的色散 PPT课件4.rar2.5 光的色散 PPT课件3.rar2.5 光的色散 PPT课件2.rar2.5 光的色散 PPT课件1.rar2.5 光的色散PPT课件5.rar2.5 光的色散PPT课件4.rar2.5 光的色散PPT课件3.rar2.5 光的色散PPT课件2.rar2.5 光的色散PPT课件1.rar2.4 光的折射PPT课件3.rar2.4 光的折射PPT课件2.rar2.4 光的折射PPT课件1.rar2.3 平面镜成像 PPT课件3.rar2.3 平面镜成像 PPT课件2.rar

2.2 光的反射PPT课件3.rar2.2 光的反射PPT课件2.rar2.2 光的反射PPT课件1.rar2.1 光的传播PPT课件4.rar2.1 光的传播PPT课件3.rar2.1 光的传播PPT课件2.rar2.1 光的传播PPT课件1.rar1.5 声的利用PPT课件2.rar1.5 声的利用PPT课件1.rar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PPT课件3.rar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PPT课件2.rar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PPT课件1.rar1.3 声音的特性PPT课件3.rar1.3 声音的特性PPT课件2.rar1.3 声音的特性PPT课件1.rar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九合一课件.rar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PPT课件2.rar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PPT课件3.rar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PPT课件2.rar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PPT课件1.rar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PPT课件3.rar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教案

杨绛 第一学时

导语:

人们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学过《背影》,我们知道父爱是深沉的,博大的。拥有亲人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如沐春风;而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能够彼此互相帮助,这种爱是值得敬重的,是值得珍藏一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王》这篇文章,来感悟人世间爱的博大。

学习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字词、作者)

2、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人物的善良,感悟爱的博大。

3、学会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预习提纲:

一、积累基础知识

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查资料,积累作者有关文学常识。

二、阅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读课文,思考,理解人物形象。(用“我读„„看出老王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你对人物老王的理解。)

2、作者也是善良的,请说说作者的善良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读过本文,请说说你的感想。

互动探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 给下列加横线字词注音。

惶恐(

)

荒僻(

)

塌败(

)

取缔(

) 镶嵌(

)

(

)

攥着(

)

滞笨(

) 愧怍(

)

伛着(

)

骷髅(

)

2、 解释下列词语。

惶恐:

镶嵌:

。 愧怍:

滞笨:

3、 文学常识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

,本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

、__________、翻译家。本文选自《

》。

②本文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体),作者以为线索记事写人的。

小结:通过检测,同学们对生字、词,作者常识的掌握还是很好的,同学们要注意天天积累,积少成多。

二、阅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1、 依据预习提纲,阅读课文,理解人物。并用“我读„„看出老王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你对人物老王的理解。

2、 小组内交流结果,讨论,并推荐同学准备回答问题。

3、 小组间交流结果。每组一个同学发言。

4、 老师小结。

同学们发言积极大胆,都说得很好,对人物的理解很深刻。用一句话说就是,老王是不幸的,但他却是很善良的:老王的不幸表现在他生活苦、谋生难、经济贫三个方面。而他的善良是从送冰,送人,送“货”,送鸡蛋、香油这四件小事中表现出来的。

(板书)

生活苦

老王:不幸

谋生难

经济贫

送冰 送人 送货

送鸡蛋、香油

5、 请同学们依据分析,快速划分课文层次。

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善良。

1、 本文的作者也是善良的,读课文,试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表现出作者的善良。

2、 同桌交流。

3、 自由发言。

4、 老师总结: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就是生动的一例。作者一家属知识分子家庭,尽管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但仍是幸运的;而老王是没有地位、没有生存能力的残疾的人,他是不幸的。但他们能够互相帮助,这就是“善”,就是以善良体察善良的良心。

同学们,读过本文你最想说什么,请写出要点,小组交流,然后说给大家听。

测评训练:

请同学们说说读过本文后的感想。

课堂小结:

是啊,同学们,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幸者,他们就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让我们关注不幸者,关心社会上的弱者,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献上一点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让我们一起高歌《让世界充满爱》吧!

放录音,唱歌。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老王》

(第一学时)

教 案 设 计

莲庄乡初级中学

周洪强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蜡烛》教案

认知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教学后记:这是一篇简单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动学生的心。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一单元 【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怎样阅读叙事性作品

1、 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划分层次,理出线索。

3、 概括段意,画出重点语句。

4、 归纳中心:弄清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写。

5、 分析写法:可从语言特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范例1 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1、这是一篇新闻稿。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 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解答: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相关知识链接:什么叫新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范例2 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 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解答: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解题方法链接

1、 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 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 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2 芦花荡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老头子性格特点:老头子是一个抗日英雄的形象,他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老当益壮。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这一形象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 蜡 烛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2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过写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苏联红军烈士的故事,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 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第二单元【散文】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忆沉重

看纪念演出 美丽

来到纪念地 回顾历史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呼唤和平 面向现实 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6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的由来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 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 无知愚昧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7 背 影 朱自清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1.黑色的背影

背影 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蹒跚的背影 线索 背影 第三次――离别的背影

3.艰难努力的背影 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

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

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8 台 阶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强 老实厚道 不甘人后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9 老 王

伛(yǔ):弯(腰)曲背。 攥(zuàn):握。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塌陷破败。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骷髅(kū 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zhì):呆滞笨拙。 愧怍(kuì zuò):惭愧。 1.“常坐”、“说着闲话”(总说) 2.“失群落伍”、“单干户”、“破旧三轮车”(境况) 3.一只眼是“瞎的”、另一只眼也有病(外貌) 4.“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居住环境) 5.“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最老实”(老实) 6.“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却还不放心”(善良) 7.“凑合”着“维持生活”、“病了”“总不见好”(生活困难) 8—21.送香油、鸡蛋(详写) 22.“总觉得心上不安”、“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本文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平淡中蕴含深刻,意味深长。有点琐碎的小事,闪烁着善良的性格美,即劳动人民的难能可贵的老实厚道。读杨绛的散文,就好像在看生活录像,一切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既不贬损,也不夸张。相反,如果本文写到杨绛经常到老王家去献爱心,那么老王感受到的仅仅是施舍,就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真切的感激之情,而且文章也毫无韵味了。这并不是说献爱心不好,而是写散文应该追求真实,是两码事。

4 因为“善”与“美”,如果脱离了“真”,就会大打折扣。 10 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 表达方式 功能特点 方法分类

记叙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 针对事例或现象发表见解,常用以点明主旨。 摆事实、讲道理

说明 对事物或事理解说,使人有所知。 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列数字等

描写 细致刻画,使对象具体化、生动化。 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抒情 表达内心感受、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第三单元【说明文】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合格大学生下一篇: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