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2022-09-16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预算管理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单位资金进行预测、控制、组织、调节、监督的一项管理措施[1]。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必须要遵循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接受国家财政监督,将单位各项收支都纳入到预算管理范畴,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一)预算法治化的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在预算领域最重要的表现和运用就是预算法治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来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2015年我国出台了新的预算法,使预算收支主体的预算行为纳入现代法治轨道,实现依法预算收支的良性社会秩序状态。新预算法最重要的要求是使各基层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更透明、合理以及全面,能够在基层预算单位中充分体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刻含义,使其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不断地提高预算制度的实用性,从而确保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和运行进行调节[2],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监督执行手段,尤其是依靠预算编制、执行、控制以及评价、考核等多个环节,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中发挥必要的规范作用,同时,改善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强化财务监督管控,进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

实行预算管理,可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合理控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和预算控制。同时,也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更加完善,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和勤俭节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其使用效率,杜绝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问题,反腐倡廉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细

一是编制时间较短。以中央预算单位为例,中央预算基层的三级预算单位,每年“一上”预算编制时间大概为8月份左右,且预算控制数下达后,预算编制、上报时间都集中在几天内完成,这就导致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细,预算审核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是编制主观性强。一方面,单位的预算工作往往简单的由财务部门来完成,通常情况是依据本单位上年相关数据和编制人员的主观经验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编制与单位年度实际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单位资产管理、政府采购需求和实际执行之间脱节。有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编制的态度是完成规定动作,为完成上级任务而编预算,所编制出来的预算质量低下,大大减弱了预算管理作用。另一方面,资金使用部门在预算实际编制过程中很少积极参与其中,在编制申报项目时未全面开展调查与论证,随意性大,致使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预算的刚性不够。

三是编制方法简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部分还是仍采用基数预算编制,是以上一年度的预算金额或者实际支出数作为一定的参考,以以往年度的基数为基础,再结合本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和预计支出情况进行预算的编制,这样的结果往往不精确,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脱节。

(二)预算执行不严

一是专款不专用。有些单位项目资金没有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导致专款不专用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对一些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没有制定具体的支出计划或者管理制度,多数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分配和使用过程不透明,仍采用传统切块分配方式,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专款不专用的问题。

二是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单位往往将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导致日常公用经费项目化,原本有些应属于单位公用经费支出范围的日常支出“打包”成专项预算支出,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公用经费。

三支出进度不平衡。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有些单位项目资金前期支出进度较慢,往往都要省着花,一到下半年或年末,资金全部到位后支出进度突然加快,突击花钱现象突出,全年支出进度不均衡。由于大部分项目资金在短期内集中使用,无法监管和保障其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三)预算考评不实

一是单位内部缺乏专门的预算监督管理部门,导致不能全面、严格、及时的监督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不能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到基层,预算监督管理越薄弱,由于单位编制、职能等因素限制,在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的预算监督管理部门或在财务部门划出专门的预算管理监督职能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单位外部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更为重视的是预算审批和预算拨款的最终结果,而对预算整个过程管理缺少明确的监督评价和约束机制,外部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的信息、预算执行的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外部监督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大大降低。

三是绩效考评为事后考评,缺少事前和事中跟踪评价。例如,专项资金下达后,多数项目未有跟踪评价,项目资金怎么使用,流向如何缺乏跟踪评价,仅仅在次年度开展项目资金的事后绩效评价,这样的事后评价会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三、加强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预算编制

一是按标准编制预算。在现行预算体制下,基本支出一般国家有明确标准,需要按国家标准执行,要严格执行基层单位本年度人员、机构和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标准费用编制预算。项目经费的使用各基层单位一般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根据以往年度该项目的实际支出状况或者年度工作目标来确定相应的支出标准。在确定了项目经费的支出标准后,单位应引入科学的预算方法,即零基预算法,对项目经费进行预算,使下一年度的项目经费预算不受以往数据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3]。

二是增强预算预见性。单位的预算编制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将预算定位于对财政资金的事前计划,结合单位各部门下一年度的组织计划和发展目标,并在充分调研、走访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一手数据资料,精细化编制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准确性和合理性,使预算紧密贴近于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业务开展,有助于强化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

三是项目实施滚动预算。对于一些跨年和重大项目,采用“周期法”进行编制。例如,我单位在进行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该基建项目的总预算,然后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计划确定每年具体所需经费,再编入每年的项目年度预算。这样每年项目经费能保证到位,又能有效保证项目的预算执行和项目的有效实施。

(二)强化预算执行

一是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相结合。要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年度预算控制数来执行,具体来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已制定进度计划的某个项目支出,要对该项目特定支出的费用仔细审核,严格按预算执行,实行刚性控制;对于像办公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不易区分的项目支出,则实行总额控制的办法。同时,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的负责人要密切配合,按项目预算狠抓落实和预算执行,加强过程控制,保证把握好各项支出的进度,实现预算控制的目标。

二是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目前,中央预算单位意见开始实行按月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要坚持多维度对比分析,按照“点面结合、因素分析、突出重点”原则,采用横、纵向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预算收支增减变化的规律,为更好完成预算执行打下基础。

(三)强化预算考评

一是完善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监督预算的有效执行,确保预算考评机制落实到位,杜绝出现走形式化、走过场的情况发生。在单位内控中,要将支出管理作为预算考评和内控的重点。应当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进行监督评价的牵头部门。在实施审计和评价过程中,要准确定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确定预算失控点,针对薄弱环节采用整改措施,并加大对整改过程的监督审查力度,彻底消除预算失控隐患,促使单位各项财务活动合法合规开展,不得出现财务支出超预算情况。

二是强化专项资金监管。单位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建立起绩效评价体系,实时监控专项资金是否得到专款专用,不得出现擅自挪用资金的情况,切实落实专项绩效评价和审计。加强对资金事前和事中的跟踪监督,对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效率低下、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的单位,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四、结束语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的全过程息息相关。总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把握控制好,并监督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国家财政部门不断促进预算改革, 传统的低效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特别是基础行政事业预算单位,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有助于提高单位的资金利用率, 也能够有效解决单位预算管理随意性过强, 简单粗放等弊端。本文基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了预算编制不够细致、预算执行过程不够严、预算考评不实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惠敏.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 2016 (02) :13+15.

[2] 高丽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 2016 (27) :129-130.

[3] 王荣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7 (12) :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探讨下一篇:体育运动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