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原则下苏州留园的结构性分析

2022-09-11

1 留园概况

中国四大园林, 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留园建筑排布考究, 山石水景精美, 是代表清代风格的大型中国古典园林。内部大厅壮观而宏伟, 充满了变化。太湖石关云峰为主体, 周围建筑空间精巧控制, 通过利用各种艺术手法形成节奏性的园林体系, 为世界著名的园林空间。共有四部分, 东部的建筑, 中部的景观花园, 西部的假山, 北部则是田园般的景观。

约2公顷的园区分西, 中, 东三部分。西部为山区, 中西部为山水区, 东部是建筑区域。中部山水分布以东南水池、西北叠山为主要形式, 部分建筑分散在水池的东南部。园林西侧的攀岩廊和东区的花园游廊是贯穿整个公园的外部走廊, 步行其中, 感受到其丰富多样。水池北部为观赏亭, 周围布置有树木, 西部有轩, 可以看到整个园子的最佳景观。建筑物将园林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建筑物都有各种窗户和门, 用来传达不同的景观。当人们在房间看到室外景色时, 可以看到各种风景花卉和树木, 有更广阔的视野。

2 形成思想影响

2.1 儒学基因

在早期的宗教仪式到理性的思想演变过程中, 它成功地将古代园林美学、仪式、文化传统进行戏剧性的创造, 由此儒家与园林美学建立了联系, 在园林中包括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创造的成就如下, 首先, 他们系统地建立审美规则, 深刻理解审美意识。其次, 以“乐”为核心, 确定基础理想人格。儒学不仅影响了后期园林审美美学发展的方向和基础, 而且为学者的生活方式提供了范本。

2.2 乐在人和之际

包括园林在内的一切传统艺术, 其主体的人大都是受儒家思想教育和熏陶的知识分子, 这种乐的艺术观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而艺术的形式正是主体的精神、理想和观念的外在表现。在精美无比的壶中天地里, 既不象以往隐士逸民那样藏声江海之上, 卷迹嚣氛之表, 又不必为世俗官场的是非功利玷污了心性的高洁。园林在士人与社会之间构筑了一道屏障, 士人们凭籍园林实现与社会、人际的和谐关系, 保持独立人格的完整。无论仕途得意与否, 士人们都可以在园林的壶中天地体会到本阶层所理想的和谐的宇宙境界, 在园林审美中使心灵得到净化, 使人性得以回归。

3 疏密合宜

3.1 主从与重点——空间组织的高潮选择

苏州留园空间组成复杂, 景致数量较多, 它可以更清楚地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但是这些部分是不均匀的。其中一部分更为突出, 更具吸引力, 整体上起主导和支配作用。这部分地区并不是最大的, 但其空间处理和景观组成是最曲折和最多样化的。而这个主要部分即为中部水景:在保证每个部分各有特色的同时, 营造一个高潮空间。

留园的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园林里, 你可以欣赏风景、田园土地、树木及花园等四种不同的景观。水景观在中心, 为有全园的精华。在东部, 是形式不同的各种建筑, 包括斋、轩等数十处, 建筑内部水池还有假山景色。北部为田园景色, 西部为全建筑最高位置, 各种假山奇石, 效仿自然。

在留园的中心相比于其他部分并不大得多, 同时大殿不在其中。然而, 由于景观是丰富多彩的, 它肯定是整个园区中心。在其中不仅有多层次的植被和奇石怪水、亭台楼阁、蜿蜒长廊, 同时密集且分散排置布局, 非常丰富和多样化。

3.2 疏密与虚实——空间结构的节奏安排

在绘画中, 不仅与绘画平面构成有关, 而且还与书法、雕塑等艺术布局相联系。为求气氛热烈, 便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处理, 要有疏有密。留园建筑分布很不均匀, 有些是非常稀少, 有些是非常密集的, 因为这样强烈的反差, 带给人们强烈的节奏感。在这种密度对比非常强烈的处理中, 在石林庭院附近, 一排排的亭台楼阁, 给人以应接不暇之感。但是有些建筑物却是稀疏而平坦的, 让人放松。建筑之外, 山石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密度对比和变化。留园的空间由许多景观组成, 这些可以更清晰地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但是, 这些部分是不均匀的, 是平等的。其中一部分更为突出, 更具吸引力, 整体上起主导和支配作用。

4 曲折景致

4.1 蜿蜒曲折——空间与路径的结构形态

绝大多数园林建筑都是借游廊来连接各单体建筑从而使群体组合蜿蜒曲折, 变化无穷, 但也有少数园林主要不是通过游廊, 而是借助于建筑物的直接衔接, 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 从而给人以曲折回环和不可穷尽的感觉。在留园中采用了两种手法的相互使用。

自入口至古木交柯后, 不论是向西经绿荫至明瑟楼, 或是由东经曲黔楼、五峰仙馆至石林小院主要是利用建筑物的相互交错穿插, 从而形成及其曲折多变的空间序列。这种手法和西万近现代建筑大师密斯所推崇的“流动空间”很相似, 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自东北冠云楼经中部远翠阁往西, 一路通过曲折游廊穿行中部水景, 或直或转、或斜或倾、或出或进, 使人于多个角度游览园林, 以小见大, 乃见无穷。

4.2 空间序列——串联、环形和中心辐射

留园的空间构成非常复杂。整个空间序列通常可以被分成几个相互关联的“子序列”, 这些序列也以中央基本序列格式被采用或近似。入口部分类似串联布局, 而中央部分基本上是一个环形的安排, 东部有串联和中心辐射。

4.3 空间对比——欲扬先抑的入口空间处理

其入口是之字形, 非常封闭。但是, 由于它的巧妙处理, 它不仅不让人觉得无聊和单调, 相反, 由于其狭窄、曲折和邻近, 使它与花园的主要空间形成连接, 并建立强烈的对比, 有效地强调了园林的主要空间。

4.4 步移景异——曲折景致的空间视觉效果

“步移景异”是指移动中看到景观的变化, 以此感受空间、行为的转变。入口处是一条狭窄而黑暗的走廊, 走到中间左侧是一个庭院, 功能上自然光线的引入, 但在空间上, 增加空间的维度。通过漏窗, 风景形成了内外的对比, 光明与黑暗, 加强了人们对走廊空间的认知。北墙上一排形态各异的漏窗, 因为角度和位置稍有差别, 也形成了不同美丽的图案。

西部观景建筑经过入口处收放多次的一系列变化, 在这里完全向水, 形成高潮。这里是一个横向长方形空间, 视觉角度是非常大的, 空间意识已超出人的空间之外, 对外界景色无限的开放。但当建筑封闭起来, 人则处于空间之内, 由于各个视线落点的位置形态各不相同, 就产生了主次远近之别, 空间层次清晰可见。

5 眼前有景

5.1 渗透与层次——多视角的景观呈现

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传统园林的另一重要特点, “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正是这一特点的写照。留园里, 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经营, 为求境的深邃, 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前面提到的藏与露、曲折蜿蜒等, 都不外是为了求得含蓄、幽深所采取的某种手段。除此之外, 利用空间的渗透也可借丰富的层次变化而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对干某一对象, 直接地看和隔着一重层次看其距离感是不尽相同的;倘若是透过许多重层次去看它, 尽管实际距离不变, 但给人感觉上的丰富似乎要远的多。留园中, 十分善于运用这种手法来丰富空间的层次变化, 并借以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感觉。

5.2 叠石、理水——具体而微的园林元素

园林中山水景致都是从诗中来、从自然中来, 企图通过人为的手段创造更多更仿真的自然景色, 但这些叠石理水又是再取舍与排布之后创造和展现给人们。

6 总结

在苏州的私家花园里, 留园以其建筑结构而闻名。设计师采用独特的表现风格, 精巧生动地表达园林中的大小、直线、明暗、高度等关系。在有限的面积中, 进行狭窄的空间设计, 主要以静态景观为主, 动态景观为补充。在建筑空间的造景上借用先抑后扬, 曲廊、门洞画窗空间造景手法的应用, 使实景与虚景相互交错, 在极小的空间中转折回旋, 蜿蜒起伏, 大大拓展了观赏的空间, 形成了无径不曲、无处不幽的特点。对于这种手法的总结对私家园林的认识和继承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摘要:苏州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规模十分宏大, 同时其内部的建筑艺术处理十分出色。在建筑格局方面, 它不同于以往的环绕山水园林建造园林, 在山水东部为组织有序的建筑主体部分, 在这一路的游览过程中空间变化丰富。以留园为例, 来用现代的一般原则探讨古代的园林空间的组织、构成、序列等问题, 以此达到对园林建筑更全面的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留园,空间,结构性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 刘彤彤.情深而文明, 气盛而化神——试论“乐”与中国古典园林[J].规划师, 1997 (1) :38-41.

[2] 冯仕达, 刘世达, 孙宇..苏州留园的非透视效果[[J].建筑学报, 2016 (1) :36-39.

[3] 陈丹, 孟凡玉.无限维空间中的点——以留园为例, 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J].华中建筑, 2009, 27 (7) :173一177.

[4] 鲁安东.隐匿的转变:对20世纪留园变迁的空间分析[[J].建筑学报2016[J]:17-23.

[5] 黄丽花.苏州留园景观的叙事性表达方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 2009.

[6] 于跃.基于可见性的留园空间构形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7] 尹玉洁.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探究留园造园理法[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8]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供应出版社, 1999:21一23.

[9] 刘彤彤.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儒释道的合流——以佛教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视角下一篇:试论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