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荡涤灵魂

2022-09-11

胡锦涛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 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 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对于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 重塑中华民族的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音乐鉴赏教学这一途径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将是音乐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 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荣辱观”的必要性

1.1 了解“八荣八耻”, “荣辱观”的树立要求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

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高中音乐鉴赏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学习了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 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高中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 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他们面临着人生的选择与社会大环境的考验, 如何在困惑中进行正确的抉择?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1.2 音乐鉴赏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

1.2.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音乐鉴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是准确地辨别事物的本质, 有正确的荣辱感, 更主要的是,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在学生中间存在着许多消极的审美视角, 有狭隘的个人主义审美观, 有消极的颓废思想, 有功利主义世界观, 甚至有奇怪的“暴力”倾向。鉴赏音乐可以明辨是非, 可以荡涤灵魂, 但是如何听赏音乐并从音乐鉴赏中取得借鉴, 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必要的。

1.2.2 倡导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传承是音乐学科的重要义务和功能, 而荣辱教育恰恰是对中华美德的传承与解释。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 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美德与正义,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音乐鉴赏是理性的学科, 在学习的过程中概括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 从音乐及相关艺术形式中总结经验并得到借鉴。音乐鉴赏也是感性的学科, 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有冷冰冰的听赏, 这样会失之于客观, 缺少人的参与的音乐鉴赏是机械的。而学生在参与学习, 感悟音乐的过程中, 就是进行荣辱教育的最好时机, 教师要成为引导者。

2 音乐鉴赏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的可行性

2.12008江苏高考方案的出台, 为“荣辱观”教育提供有利契机

2008江苏高考方案的出台, 是高中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 方案规定,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包含于“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2008江苏高考方案的实施, 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关注自身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社会也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为作为思想道德素质核心的“荣辱观”教育提供了契机。

2.2 时刻注重“荣辱观”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音乐鉴赏新课标更加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与音乐鉴赏的教育功能, 并与现实紧密联系, 对学生而言有一种亲切感。尤其是一些重要内容可以展开大的讨论, 例如, 在鉴赏“人民音乐家”这一专题时, 可以结合社会对“左翼音乐运动”的相关评价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就要使学生认识到, 民族音乐家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不屈不挠、精忠报国的精神, 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靡靡之音”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在这种扬弃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荣辱有一种最直观的认识。

2.3 注重思维记忆的“弥漫性”, 坚持“润物细无声”

思维记忆有强烈的“弥漫性”。例如:一首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老鼠爱大米》,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听到这种旋律, 慢慢的, 在不知不觉中, 你已经会演唱它了。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荣辱观”教育就是要强调它的弥漫性, 反对一曝十寒, 许多爱国主义教育, 都不是喊口号能完成的。不需要每节课的生搬硬套, 需要的是经常性的灌输。

如听赏《黄河大河唱》时, 可以想到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等等。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道理后,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爱国主义教育就顺理成章。

2.4 反复的刺激, 形成记忆→知识→能力的不断转化

理论倡导容易, 实际践行困难。往往是触及灵魂的感动, 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才会在关键时刻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成果和完善的“荣辱观”教育。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进行“荣辱观”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对典型音乐作品和典型音乐人物形象进行教学。

育人与育才的有效结合, 才能根本扭转教育的偏差。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人文教育”的中心内容。在新教材中, 很多方面体现了“荣辱观”教育。因此, 在具体教学目标里, 要强调重视知识生成中的人文背景, 重视情感教育的价值观, 使学生由记忆上升到知识, 由知识转化为能力。

3 音乐鉴赏教学中树立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前瞻性

3.1 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倡导多种学科帮助学生树立“荣辱观”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渗透“荣辱观”教育, 而在历史、语文、艺术、劳技等多种学科均需注重学生的此类教育, 高考这“无形中的指挥棒”更是时时处处倡导“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这种有利于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导向, 笔者将全力支持, 并始终坚信:未来的教育, 将培养出更懂得“荣辱”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2 用音乐荡涤灵魂, 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用音乐荡涤灵魂, 有一条重要准则,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要求。珍爱和平, 就是要向世界宣示,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开创未来, 就是要激励和动员全体中华儿女把伟大的民族精神, 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发愤图强, 开拓进取,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社会主义“荣辱观”给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方向, 音乐鉴赏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一定要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青少年身上逐步体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趣味教学在英语卓越课堂中的运用下一篇:浅析里希特艺术风格与战后德国社会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