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新技术成本会计论文

2022-04-2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高新技术成本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邹小娟陶懿西华大学管理学人力资源会计最早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会计学家赫曼森于1964年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的。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活动。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步认识和了解人力资源会计。

企业高新技术成本会计论文 篇1:

战略成本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高投入、高风险及高收益的特征,使得对成本管理的要求随之增高。本文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及必要性出发,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环节,对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战略成本管理  应用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持续进行相关科技产品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经营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更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及时代发展的需求。虽然,战略成本管理已在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传统成本管理基础上延伸出的战略管理理论,该成本管理为企业提供了竞争对手的信息情况,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突出自身企业的经营优势,进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从其定义来看,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成本管理信息要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那么企业就应该重点考虑如何利用成本管理信息制定发展战略,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战略成本管理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得益于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优势特点:第一,全局性。在时间上,战略成本管理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在空间上,战略成本管理突破了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的局限,充分地将企业、供应商、顾客及竞争者等要素融为一体,扩大了工作范围。第二,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着眼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对企业的成本结果及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控制,大大减少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失误现象,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投资。第三,动态性。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在其内外部环境下确立的,然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又是时刻变化的,战略成本管理服务企业整体战略,会对其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于高新技术企业,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和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紧要联系。但与高新技术企业中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也存在较大的关系,传统成本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不适应,必然要求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

1、忽略研发与售后服务费用,扭曲成本信息

与一般行业企业不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除了生产环节中的料、工、费的控制管理,更多的是对设计、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费用的控制管理。但高新技术企业中传统成本管理却大大缩减了这部分成本管理内容,仅重视产品生产环节中所耗费的人工、材料及制造费用管理。这样单纯的对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较大程度的忽略了开发设计及售后服务费用核算,与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脱节,不能真实反映出产品的成本信息。

2、忽略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无法为成本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使得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升级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要正确计算和评价其产品的成本,尤其需要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然而,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且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可操作性较强,由传统成本会计计算方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难以作为企业正确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标准,因而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对企业决策产生误导。

3、忽略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的关系,不利于企业前后向整合

一直以来,在传统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仅对材料采购的成本进行规划和计算,没有对材料采购的供应商进行很好的商洽,较大程度的忽略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使得企业容易丧失向前整合的机会。另外,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与产品销售和顾客是密不可分的,销售是企业产品的重要环节,传统成本管理则将成本管理结束于销售环节,忽略了顾客在成本管理中的意义。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透彻与深入,使得企业难以从顾客中获取准确的产品使用信息与反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分销与售后的成本,进而不利于企业向后整合。

4、忽略与企业战略的联系,给企业战略调整带来麻烦

高新技术企业区别于一般产品经营企业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其对科学技术要求高,高新技术企业要想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就应该对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产生及时的反应,并通过制定和调整战略而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企业的适应性。成本管理仅发挥出计划执行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在决策上为企业战略的调整而服务。然而,高新技术企业中传统的成本管理却仅重视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不足以为企业的战略的调整充分发挥作用,特定条件下还会造成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偏离企业战略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主要将管理对象局限于本企业产品成本,未涉及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情况,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调整。

三、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

从以上内容可知,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而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加强的成本管理,以大道控制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

1、研发阶段成本管理

该阶段主要是对产品的研发投入进行的成本管理,企业应该以发展科研及技术优势作为目标,在成本管理中重视对人力资源成本、资产设备支出成本、耗用材料费用成本及研发费用成本等的管理与控制,并在科学的成本预算控制制度下对研发成本的预算控制从年度预算总额控制、月计划控制等层面上进行,旨在控制和降低研发成本。

2、设计阶段成本管理

该阶段的成本管理更注重在产品设计环节中决定和预算出产品后续环节的成本,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一般情况下,产品设计阶段可能决定产品成本的75%,这样,高新技术企业便能从产品设计中寻找出成本降低的途径。

3、采购阶段成本管理

采购阶段成本管理主要是对外部获得物资和服务的各种价格费用成本、采购支持成本及采购后续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同样,高新技术企业在采购阶段的成本管理中,也重在采用较多的采购成本降低方法来减少采购成本,例如:利用直供减少采购支持成本;通过招标方式促进材料订购价格下降;实施零部件简单化实现采购成本降低等。

4、售后服务阶段成本管理

该阶段的成本管理目标是为了开发利用内外联系而达到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对此,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推行标准化的售后服务质量管理,对售后服务成本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促进售后服务成本的降低。

5、业绩评价阶段成本管理

通常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都是在成本领先战略的指导下,对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进而依据平衡积分卡的原理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从财务、内部经营过程、顾客及学习等方面评价企业的业绩,进而对企业的总体成本支出进行核实与评估。

四、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不利,影响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在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受不利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及方法得不到高效的应用与实施。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环境较为恶劣,尤其是国有大型垄断性企业的存在,给较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不公平竞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会企图走捷径通过政治投资加入垄断性国有企业,导致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动机错误。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诚然,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还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当前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在投入巨大的研究费用后研究开发出的科技成本却很快被分享,未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严重影响其创造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忽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实施。

2、企业内部基础条件不完善,降低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效率

除了宏观环境给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外,企业自身内部的基础条件也给其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当前,我国较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还不够完善,较多企业都未组建动态性的项目团队,也未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造成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中存在组织结构障碍,影响到企业的信息传达与反馈,降低了组织运行的效率。同时,有些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却普遍缺乏对信息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对信息系统的更新不及时。另外,对信息系统的运用缺乏整体性,也使得成本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缺乏准确性与可靠性,降低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效率。

五、战略成本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对策

1、政府政策方面

针对当前不利的宏观环境对战略成本管理实施于高新技术企业中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应该发挥出充分的政策调控作用。首先,政府要优化企业竞争环境,倡导高兴技术企业开展良性的竞争。为了促进战略成本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广与应用,政府要逐渐放开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权,使各中小企业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其对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其次,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性的提升,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动力;再次,政府要关注文化因素。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来自于西方,其提倡的“管理严明,赏罚分明”与我国提倡的儒家文化存在冲突。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引用西方战略成本管理时要依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倡导家庭企业文化,借此代替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奖惩与激励;最后,政府要制定激励性的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通过制定激励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政策推动企业成本管理实践的发展。

2、企业管理方面

战略成本管理说到底还是企业自身成本管理工作,企业自身要加强措施的改进与优化,促进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高新技术企业要有针对性的依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要实施的战略成本管理而调整组织结构,并在调整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高新技术企业要始终重视通过提高核心技术能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促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自制和外包的方式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科学合理地选择信息系统的模式,在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性与安全性。另外,还要保持系统的实时动态性能,以方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变动而对成本信息系统进行调整。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还要大胆尝试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成本管理方式加以利用。

六、结语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重视科技研发,还应该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清萍:企业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与控制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

[2] 汤碧杰:战略成本管理在杭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 张继德、赵亚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应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6).

作者:邹玲

企业高新技术成本会计论文 篇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探讨

■邹小娟 陶 懿 西华大学管理学人力资源会计最早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会计学家赫曼森于1964年在《人力资源会计》中首次提出的。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活动。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步认识和了解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被定义为:测定和报告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动和现状,帮助决策者行动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分支。

随着技术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成果和贡献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然而,对于新起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比较少,较多的是集中在传统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中国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焦点在人才,现如今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使企业以最经济的方式得到最大的利益。因此,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化,并有效地实施,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发挥其信息化和管理工具的作用。

一、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类型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在总成本中占比比较高,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使用成本和离职成本。招募成本是指通过招募员工发生的广告费,面试费,出差费,住宿费,如果是外包的还有外包人力资源费用,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动比较大,这部分费用往往比较高。选拔成本是指对候选人进行材料,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的审核费用,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人才很多有海外教育,海外工作经验,这就加大了调查审核其资料的难度和费用。使用成本包括如上岗前培训成本,主要指对企业文化,公司规章制度等的培训费用;岗位培训成本,主要指使职工达到公司要求的工作能力和职工使用过程中的工资、津贴、福利、劳动保护费、各项奖励支出、以及提高职工生活幸福感的文体活动费等。离职成本包括员工离职时为了防止员工到竞争对手公司给予的竞业协议保密费,离职前工作效率低造成的低效率成本,企业不能及时招到合适的员工的职位空缺成本。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方式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计量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三种。历史成本法记录取得职工人力资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费用,凭证容易取得,操作简便,数据客观且可验证,遵循了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也是现在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与实际情况脱节,脱离了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和未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力,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人才,往往工作年限越久价值越高,使用历史成本法可能使账面价值对现有价值没有参考意义。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获得现有人力资源需要付出的经济利益,这种方法考虑了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但是由于大部分是主观估计,脱离了传统会计计量,增加了会计的工作量,比较难被企业接受。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是指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交易产生的费用,这种方法跟现实比较贴近,对企业有比较高的参考意义,并且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这种人力资源流动比较高的企业来说,行业公允价值也比较容易获得,不过这种方法也脱离了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人们还没有完全接受。

三、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作为人才和技术的聚集地,思想比较前卫,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可能认为把厂房,机器设备等作为资产以货币计量很正常,但很多人不能接受把人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价值计量,他们认为人是无价的,不能以任何东西加以衡量,在会计上把人作为资产计量不人性。其次,人力资源虽然可以把招聘、培训等成本资本化计量,但这种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方式不适用于人力资源这种特殊的资产,要找到符合实际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还是比较困难。现行会计理论是以权益理论为核心,忽略了会计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未对“人力资本应纳入权益理论”这一崭新理念进行应有的关注,未从会计学角度为人力资源信息进入财务报告体系扫清障碍,社会对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重视度不够,尚未形成普遍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大环境,使得高新技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上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再次,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专利权被任意的占用,职工的创新意识不强,人力资源增值不易测量,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对策和建议

针对第一条观念的陈旧,企业可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训,强调把人力资源进行计量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对人才的尊重,培训中强调这种做法对于职工是利大于弊的,增强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企业认可感。针对第二条计量困难,可以开展试点工作,政府补助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加强人才的培训,通过税收优惠,奖励高人力资源资产企业,企业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与公司的管理战略相一致。针对第三条,国家应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严惩盗版,鼓励创新,公司应保护本公司职工的知识产权,不做损害职工利益而满足公司利益的事,一个公司的良好发展必定是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埃里克·弗兰霍尔茨.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2]中国会计学学会,会计新领域专题研究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方法专题研讨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3]魏英军.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4).

作者简介:邹小娟(1990.05- ),女,汉族,西华大学,研究生,学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陶懿(1992.06- ),女,汉族,西华大学,研究生,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院

摘 要: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确认计量方面出发,指出现阶段高新技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体系,增强企业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分析现阶段实施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成本核算;人力资产

企业高新技术成本会计论文 篇3: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这对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认为首先要合理编制并执行预算,其次要完善考核制度,最后要合理控制成本。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

一、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处于迅速发展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逐年升高,可以明显的看出,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晚,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仍然在采用传统企业所应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之所以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方式,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起步晚,缺乏管理经验,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过分依赖;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不充足,而企业又不愿花费大量资金在人员培训上,这些原因都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式。

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不合理

预算在成本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否合理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现在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编制预算并不重视,甚至应付了事。有些不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就凭空想像预算项目的开支数据,甚至很多时候都不考虑实际的市场因素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的变化因素;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信息的预测也并不准确;对预算外成本、收入预计也不客观,所以导致了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不严谨,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没有可操作性。而且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制定严格的规定,对员工没有约束力,在遇到问题时管理者大多习惯于“点头”而不善于“摇头”,对于一些成本超支的行为,不能利用预算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经常超限额花钱办事,导致成本的过高。

(二)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浪费的现象,不重视日常操作的规范性,生产人员只注重产品的及时生产,只要完成任务即可,往往不考虑此期间资源、材料的浪费以及设备的磨损等。这些浪费现象往往被员工所忽视,认为这些小的浪费无伤大雅,但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这种浪费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主要依赖科技产品,成本都比较高,如果再缺少合理的监督和治理体系,不及时监控员工的浪费行为,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导致员工对于这种行为不够重视甚至无视。

(三)忽视研发成本和人员成本导致成本过高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科技力量,所以成本较高,产品生产过程是设计、制造、维护的结合。现如今,有些高新技术企业把成本管理狭义地定义为产品的制造成本的管理,往往忽视了设计研发成本的影响;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很可能过于关注产品的性能,而忽略产品的成本,有时甚至给企业未来的批量生产带来额外的沉没负担。还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不重视人才的管理,缺少对研发人员的培训,没有完善的薪酬体系,导致研发人员成本支出不合理,对企业的成本管理造成负担。

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编制并执行预算

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预算不合理问题,因此,要想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成本过高的问题,必须要合理编制企业的预算,并有效执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预算的编制必须要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市场调研

要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变化因素,以市场为导向,量入为出;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对生产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合理预算;要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支出,并把它设定在合理的可变区间内。

2.预算必须要严格执行

对已经进行预算编制而确定的预算,要按照指标额度来进行业务活动,并且要客观准确及时地记录各个责任部门发生的运营业务活动以及消费的资金、能源、材料等;并将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汇报给相应的管理层,让管理层有所了解,企业更要认识到预算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预测,还应对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3.预算的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准确

企业要对所有经营活动的开销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及时将企业的各项支出记录下来,合理整合各项信息。对费用支出进行系统的考核和评价,提高其使用效率,形成约束力,并进行信息的反馈,为企业下一次的预算编制提供经验,也能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

(二)完善考核机制

对各个生产车间进行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主要考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材料利用率、运费收入比率、利润率、资金周转率和货物回收率。以财务部制定的目标成本作为成本结转的依据,新产品、木型、工装、零活等未制定目标成本的,按照技术部门出具的工时定额、材料定额,销售部门出具的发货清单及运输派工单进行结算。

企业在制定成本考核时,一定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员工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结合现实情况,不要超过预期目标,不要把考核标准定的太过“苛刻”。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员工投入了很多,但仍难以实现某些成本目标,对于这种情况,管理者要及时的调整企业成本目标,从实际出发不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目标未能达成,企业还是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哪怕是口头上的,否则,员工会对达成这些成本指标失去原有的信心,从而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对公司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尽快地调动员工积极性,管理层还可以评选标杆成本,按照公司制度对其进行物质奖励。为了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平性,企业可以从各部门分别抽调人员,最好是基层人员,成立专门的评选小组,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对费用的支出进行公示,其目的就是确保结果让大家信服,并起到宣传、示范作用;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对成本会计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增加更多合格的成本会计人员。

(三)合理控制成本

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就是以作业为基础,确认和计量耗用的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其中,然后选择其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以实现企业物流决策的最优化为目的,改善企业的作业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成本信息。当然,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有其必要地前提条件,即企业实行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和适时生产系统。

2.实施成本控制战略

(1)转移成本管理的重心。成本管理的重心应该转移到研发及技术服务方面,使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能被结合使用,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合理的控制成本费用。高新技术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应主要通过内部员工的工作行为来实施,实行积极的控制——鼓励积极地投入、合理地投入,而不合理的花费应予以限制,合理投入越高,越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

首先在研发阶段,企业应加强对新产品性能成本比的分析,性能成本比指的是目标性能跟目标成本之间的比值关系。其次,企业应该考虑扩展成本,即在研发某项新产品时,除了应该考虑材料成本外,还要更深远的考虑到,该项材料的应用是否会导致其他方面的成本增加。最后,要减少设计交付生产前需被修改的次数。因此,研发设计人员的开发设计,在不影响成本、性能的情况下,应尽量提高一次设计的成功率。

作者:姚虹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音乐律动教学公共艺术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