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也派生出新形态,即“互联网+”。“互联网+”不仅对我国远程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为教育发展的变革取向指明了方向。

第一篇:互联网教育论文范文

“互联网+”教育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育行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改革。在新时代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毫无疑问的是当代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上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大学教育中新的发展趋势,在线教育产品形态越发呈现出智能化、多元化。伴随各类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教育在市场化选择研发的有利条件下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从教育者的视角对新时代教育方式展开研讨,结合当代“互联网+”浪潮对于大学生学习与教育影响的思考。提出“互联网+”教育对当代大学教育影响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智能终端;移动学习;大数据;大学教育;趋势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即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结合大数据时代的优点和智能终端移动学习顺应时代新发展出的一种教育模式。

移动学习:是指运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方式。移动学习对设备有较高的要求,既能够呈现丰富的学习内容,又能提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大数据:是指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并通过大量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所需结论。

二“互联网+”教育为大学教育带来的的机遇

1、大数据的机遇:

1.教学的个性化。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阅卷系统、人脸考勤系统、多媒体授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灵活。

2.学生测评更加有效完善。对学生教育数据的全面分析能够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多方面对学生完成综合性的评价。

3.教育方式多元化。可以通过对大量学生进行普查,发现适宜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教学水平从数量到质量上的改变。

2、智能终端移动学习的机遇:

1.移动学习的多样性:采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移动学习的资源,与较为单--的传统学习相比移动学习更受大学生的欢迎,从而减弱大学生对学习的枯燥感,并由此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乐趣。

2.移动学习的互动性:大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与同学、教师进行沟通,在学习中相互交流、探讨,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组建一个学习小组,达到互相讨论、共享学习资源的目的,激起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3.移动学习的便利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设备更加轻小方便,移动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4.移动学习的及时性:大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在移动设备上搜集资料。对自己的情况有了解并能及时解决学习问题。“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5.移动学习的多元性:大学教育网站不仅给大学生提供学术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其他知识,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可以拓宽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已的知识技能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6.移动学习的高效性,网络让大学生更快地找到、下载自已所需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体验感。网络平台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实现交互式教学。

三“互联网+”教育为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1.“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知识本身的存在对学生们来说不是问题所在,从网络中甄别和挑选出所需的知识成为问题核心。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容易被割裂。诸多因素使得学生产生深层的焦虑。

2.新时代的网络教育中,智能终端的出现使得我们所获取的知识出现越发严重的碎片化趋势,虽然学习的时间变多,但是这样并不能带来学习教育本质的提升,大量无框架碎片化知识也会从一定程度上伤害学生的思考与反应能力。

3.新模式下不同传播媒介的融合所带来的全新感受,一方面会对学生产生反馈机制,另一方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时间浪费现象变得非常严重,而浪费时间的行为恰恰是不利于当代大学生长远发展的。

四“互联网+”教育对大学教育的促进策略探讨

伴随着“互联网+”教育发展,大学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大学生日常学习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提出正确的促进策略引导学生,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互联网+”教育中来并能从中收益。

1.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智能终端发展的时代,我们虽然没有办法阻止大学生必要地使用智能终端,但是可以竭尽所能将智能终端纳入到教学结构中。通过建设内容丰富的“互联网+”教育教学平台、引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优化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科学设计课程教学,从课程安排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互联网+”教育不仅是將教学资源高度融合在一起,还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服务。以学习体验激发出兴趣,“互联网+”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增强师生互动,“互联网+”教育环境其特点就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沟通变得容易。我们提倡同伴之间的学习互动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互联网+”教育环境的创立将自信心、注意力、效能满意度等因素作为教学环境的关注点,教师通过教育引导将情景兴趣迁移到学生身上成为个体兴趣。

五结语

在“互联网+”的改革浪潮下,大学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各高校及地方教育机构理应主动参与国家“互联网+”活动,响应国家“新时代”、“新青年”教育对应的发展政策,将高校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积极探索新而有效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各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利用网络高速发展信息化的优势,将“互联网+”衍生出的各教育信息工具用于一线教学,展开个性化教学试验,让教学方式和内容充满人文性、新颖性、时代性,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大学生后续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竹筠.大学生运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方式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

[2]李晓夏.“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及策略思考.[J].电子信息科技风.2018.12.

[3]阴星望.网络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及其对策.[J].山西建筑.2019.3(8)

[4]刘咏春.大数据时代在线教的发展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9.1(2)

作者:陈冠旭 王惠 张中正 杨银 雷雯

第二篇:“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也派生出新形态,即“互联网+”。“互联网+”不仅对我国远程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为教育发展的变革取向指明了方向。“互联网+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在线教育,它是“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人类发展到互联网时代,教育与技术的一个最佳契合点。“互联网+教育”能够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使教育成果共享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分析了运用“互联网+教育”来实现教育共享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 共享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Education"

LI Yibao

(School of Marxism,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Key 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education; sharing

1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①例如,互联网加传统集市造就了淘宝,加媒体产生了网络媒体,加金融就有了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等。

当然,教育也不例外。那么,“互联网+教育”是什么呢?“互联网+教育”其实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②之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互联网+”的模式来促进教育化的发展,是因为“互联网+教育”具有以往传统教育所没有的特点和优势:(1)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优秀的教师和教学资源是有限甚至缺乏的,但是互联网对人群具集中效应,这让有限的资源比线下传播的速度快百倍。(2)学习行为自主化。“互联网+教育”给予受教育者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为偏远地区,教育设施落后的贫困山区的学生增加了“教育福利”,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教育素质。(3)学习形式交互化。互联网+教育”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在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等问题,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4)教育管理自动化。远程学生的学习、报名和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来完成,教师也可以通过远程来上传更新一些教育课件等等。“互联网+”能够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使传统教育脱去陈旧的外衣,逐渐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 “互联网+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互联网+”是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信息革命,“互联网 + 教育”模式下的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不仅革新了教育技术,对原有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也是一次深层次的影响。③因此,实施“互联网+教育”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让更多人共享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发展成果。

2.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互联网+教育”能够促进教育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资源集聚在相对封闭校园,局限于课堂、图书馆等场所,而互联网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吸纳大量知识和信息,使教育资源可以跨越校园、地区、国家甚至覆盖到世界每个角落,使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例如,目前风靡全球的慕课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是英文缩写MOOC的音译,“M”,Mass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O”,Open,开放;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第四个字母“C”,Course,课程的意思。所以,慕课的英文直译就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显然,慕课使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校园,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它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它是以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为基础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课程,受教育者只需免费注册一个邮箱就可以参与学习。 慕课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就吸引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正是得力于其开放性和免费性。

另外,“互联网+教育”能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各种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时空、信息、文化、权力、制度、政策、关系等,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以期投入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④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效率和公平。而“互联网 + 教育”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价值。通过互联网授课,学生只需要一个移动终端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自主地挑选想要学习的课程,而这只需要一个老师就可以授课给千万个学生,“互联网 + 教育”可以加强地区或行业的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2.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自主学习

“互联网 + 教育”的核心优势就是个性化教育,这也是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按照课程安排到教室去上课,而“互联网+教育”打破了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使学习成为无时无地不可的事情。这种模式使教学的进行能够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强了其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结束后,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就完全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突破了传统教育中的时空限制,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主导者。例如,通过“翻转课堂”,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课内外时间,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按照自身的情况设置学习内容和计划。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讲授知识,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这样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项目的研究,从而对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总之,通过“互联网 + 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让学习由“套餐”转变为了“自助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进因材施教的实现。

2.3变革原有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是课堂中的主导者。“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了其自主性。教师的作用从教学的主导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协助者,他们更多的是提供资源,通过移动终端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和指导。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这样就加快了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使原有的教学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丰富了学科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运用“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共享的对策分析

与传统教育相比,“互联网+教育”展现出了极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传承与扬弃,不仅继承和强化传统教育的优势,而且摒弃传统教育中低效率和不公平的一面,最主要的是“互联网+教育”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更加公平,从而可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使更多人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应该从教育改革的真正需求出发,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实现教育共享。

3.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

教育资源和经费是“互联网+教育”顺利推进的首要条件。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专项基金。同时,政府要加强各省市和自治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全社会投入到“互联网+教育”的环境建设上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加”的信息建设机制。其次,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拓展网络覆盖面。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育基础设施较差,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大部分学生连义务教育都无法完成。因此,对于这些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这些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在“十二五”期间,刘延东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要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在这些贫困偏远山区,要加强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山区的校园提供网络宽带、建设多媒体教室等基本教学环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学薄弱的状况,使偏远山区的学生也可以体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成果。

3.2 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基本保障,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水平以及信息化应对能力都极大的影响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实施。因此,各个高校要积极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依据教师自身实际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来设置和拓展教师培训的内容,建立有层次、循序渐进的培训体系。其次,拓展培训渠道和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教研、集中培训、实践应用等方式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以及应用能力。最后,不仅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日常生活中多接触互联网相关技术,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激励自我,积极参加信息技能培训和自学进修,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并将其与课堂教学“捆绑”起来,使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能够适应“互联网+教育”这种信息化教学。这样才能使“互联网+教育”顺利地应用于课堂和教学之中,使更多人体验和共享教育现代化成果。

3.3 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主体性主要是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互联网+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转换师生之间的本末位置,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一个教学模式。在“互联网 + 教育”的大背景之下,知识信息之复杂而又宽泛,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切实针对个性化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的互联网平台。例如,易班的建设,它是一个适应青年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在线学习的新型网络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器。为了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课程内容,易班的建设使在线视频、在线讨论和面对面相结合,让学生抱着手机也可以收获知识。由此可见,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能够促使“互联网+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可以在娱乐中学习,在日常中收获。

注释

① 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和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

② 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

③ 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

④ 李宜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2.

作者:李艺宝

第三篇:浅谈“互联网+教育”

摘要: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变化,在互联网技术的东风下,“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它满足了层次教育的需求,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生机。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势头,对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界的结合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育”;融合

随着“互联网+”在年初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概念着实火了一把。“互联网+”渗透入各行各业,笔者作为计算机教师,对“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

随着“互联网+”在年初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李克强总理口中说出来,“互联网+”概念着实火了一把,目前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

什么是“互联网+”呢?我们知道,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界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势头,对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界的结合和应用做了如下粗浅研究。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互联网+教育=?”是现在的校校通、班班通吗?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进课堂吗?是把实体课堂教学录像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看吗?互联网时代,教师还能像从前那样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吗?教师职业还会永远是铁饭碗吗?如果你是学生,你还会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吗?你走在路上、乘车、游戏、看手机,是不是学习?你还会认为只有考试得高分才意味着学习好吗?你还会认为只有书本里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网上的那些看上去零散的信息与知识都是无意义的吗?答案是又不是。

“互联网+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就是知识的碎片与重构![1]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乃至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都会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未来,整个社会将被互联网连接为一个整体,一切事物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个从碎片化到重构的过程,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全部内涵吧。如果你不懂得将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体系,你将会落后时代一大截!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教与学活动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未来的教育是线上、线下大融合,不存在互联网教育和非互联网教育之分,未来两者都是高度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教育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教育本质,拥抱互联时代,专注服务学生,只要做到这四点,教育的新时代一定会来临。

二、“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可能对教育产生深入骨髓的影响,会促进新教育生态的重建。

1.“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国外大学免费的优质讲座视频,可以看到界面简洁但是通俗易懂的可汗学院教学内容,我们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途径增多,获取成本大幅降低。

大势所趋,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是学习方法上的一种革命变革。

2.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2]。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所以未来的教师很可能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上讲公开课的明星教师,一种是线下的辅导教师。

3.“互联网+”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

三、“互联网+教育”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教育很多优势,但不可否认如果过度使用和依赖互联网技术,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

1.教育的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相比,网络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在这种“虚拟学校”里,学生只需要一台连网的电脑,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传统教育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讨论与沟通,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有心灵火花的撞击,有由于相处而产生的师生情谊。教师可以给孩子德、艺、社会规范等多层面的熏陶感染。然而互联网教育可能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从而动摇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2.学习的碎片化让学习者专注度下降,学习深度下降。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学习者会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零碎时间,学习了解一些零碎知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

信息无法替代知识。在互联网上,信息可能已经代替了判断力。学生们学习检索,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复制网上信息,不再学习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信息,但却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下,知识碎片化,难以形成知识的完整体系。互联网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应对。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我们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总之,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变化,在互联网技术的东风下,“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它满足了层次教育的需求,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生机。面对机遇和挑战,让我们抓住时代脉搏,将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有效融合,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d6c.html.

[2]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EB/OL].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教育时空,2015-06-09.

http://news.gmw.cn/2015-06/09/content_15916656_2.htm.

作者:乔爱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自动化机床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业供应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