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竞争力工艺美术论文

2022-04-15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产业集群竞争力工艺美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同时产业集群在区域品牌建设上面临集群产业链现代化不足、区域品牌形象缺乏、区域品牌管理主体缺失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打造区域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品质、产业联动发展、加强品牌管理的策略,以提升集群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效益。

产业集群竞争力工艺美术论文 篇1:

基于“GEM”模型对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摘要:运用GEM模型对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实证性评价,结果显示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具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但作为全国瓷城的湖南醴陵,在其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其聚集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实现陶瓷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也使集群内企业难以成长。总体来说竞争优势不明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GEM模型;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 ;醴陵陶瓷

湖南醴陵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湖南省在2003年把醴陵陶瓷产业确定为省十大标志性产业,2006年湖南省又把其列为50个支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集群。但作为全国瓷城的湖南醴陵,在其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其聚集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实现陶瓷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也使集群内企业难以成长。因此,对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研究对于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一、运用GEM模型对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1.前期资料搜集

根据GEM模型六个因素,设计了“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调查问卷。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所需资料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约谈方进行搜集的。对醴陵22个陶瓷及相关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份,收回有效问卷14份。其中,有日用陶瓷企业7家,工艺美术瓷企业2家,电瓷企业3家,工业瓷企业1家,生产多种类型陶瓷的企业1家;国有企业2家,中外合资4家,股份制企业4家,独资企业4家。采取个别约谈方式进行调查的,包括11家陶瓷企业的最高负责人,4个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湖南陶瓷协会。

2.统计并分析资料

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Rocess简称AHP法)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对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在结合GEM模型六个因素和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与该集群相关度较强的25项二级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指标评分如图1所示。

3.应用GEM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指标得分(如图2),应用GEM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得分,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GEM =2.5{ΠI=1,3(D2i-1+D2i)}2/3

=2.5×{(D1+D2)×(D3+D4)×(D5+D6)}2/3

=2.5×{(7.49 +5.64)×(5.56+.88)×(6.14+6.48)}2/3

=2.5×(13.13×11.44×12.62)2/3

=380

通过计算得出了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得分为380分,用GEM模型表示如图2。

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得分为380分,全国平均水平250分(把六个因素定为5分再代入GEM模型的计算公式中进行运算即可得出);由图2可以看出,该集群的6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约6.20分,说明其具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但总体来说竞争优势不明显。而其中的资源、内部市场、外部市场等3个指标平均为6.7分,说明在上述3个方面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厂商的结构与战略等方面的得分较少仅5.64分、5.56分和5.88分,说明这三方面的因素是该集群的弱项,已成为制约醴陵陶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对评价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六大因素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资源”指标得分较高,为7.49分。说明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良好。这主要是因为醴陵有数量多、技术熟练的专业陶瓷生产艺人,特别是在工艺美术瓷中有邓文科等数十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程师。这是醴陵陶瓷发展的优势,但与江西景德镇相比,大师数量偏少、年龄结构偏大,这也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地方。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资本规模较小,调查的企业中平均固定资产为1 984.37万元。然而,醴陵属于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的腹地,醴陵距株洲和长沙分别是42公里和80公里;醴陵又有中国唯一的釉下五彩的技艺;调查中使用了天然气的企业有11家,其中把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的有9家,使用煤或者石油液化气作为主要能源的有5家,天然气普及率仅64.2%,这说明醴陵的管道天然气资源使用还不够普遍,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的企业的平均税前利润为269.94万元,使用其他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企业其税前利润仅75.67万元,前者利润是后者利润的3.57倍,采用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不仅使燃料成本普遍下降,生产成本下降10%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20%以上,环境污染大幅度减小,企业利润率大幅提高。这些都是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第二,“设施”方面表现较弱。调查的企业全部认为醴陵陶瓷产业工业园的设施基本完善,目前已有28家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但落户的企业以本地企业为主,说明陶瓷工业园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有限,园内大型的专业化配套企业还比较欠缺。集群内企业融资能力不强,调查中的企业有11家采取企业自筹的方式融资,有10家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其中,采用信用贷款的有4家,采用抵押贷款的9家,这也说明企业融资方式较为单一;集群内企业融资多以企业自筹和抵押贷款的方式为主;集群内企业规模偏小,除国光集团外没有其他上市企业,这说明集群内企业融资能力有限;醴陵境内存款达73亿元,但仅利用了23亿元,还有50亿元存款尚未被利用,说明醴陵金融市场前景很广阔。醴陵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路都十分方便,还有醴陵至出海口的专线,这在内陆腹地的县级市中并不多见。目前,醴陵缺乏公共科研机构,以前有省陶瓷研究所,后来因种种原因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也迁出醴陵。设立研究机构费时费力,不是集群内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只有几家大企业才设有研究机构,而这几家研究机构都分别隶属于各自企业,这样,科研成果不能被集群内其他企业共享,不利于集群内资源的整合,企业的研发多为简单的技术改进,与国际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集群的长远发展。调查中有5家企业对科研投入较多,它们都研发出了新产品,这几家企业的平均税前利润为289.79万元,其利润大大高于对科研投入较少的企业的平均税前利润42.47万元,这说明科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调查中的企业对科研的平均投入是75.86万元,数额较小,这说明集群内企业对科研还认识不足。醴陵商业环境较好,同时设有商检、海关两个部门,这在地处内陆的县级市中也是很少见的,为集群内企业出口提供了方便。

第三,“供应商与相关企业”方面表现较弱。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配套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提供的产品有些达不到陶瓷企业生产高标准陶瓷的要求。如本地生产的瓷泥500-600元/吨,而外地精制瓷泥要2 500-2 600元/吨,尽管外地瓷泥比本地瓷泥贵了2 000元/吨,本地厂商也宁愿到外地购买,原因就是本地生产的瓷泥达不到生产高档陶瓷的要求,而外地瓷泥却可以。同样的情况在产品包装等环节也同样存在。这说明本地供应商的实力还有待加强,专业化程度还有待加深。调查中的企业中,日用瓷企业在醴陵采购瓷泥的平均比例为33.33%,电瓷企业在醴陵采购瓷泥的平均比例为45%,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不仅醴陵本地产瓷泥,湖南还有衡阳县界牌这个国家级的主要瓷泥产地,这也促进了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调查中的企业普遍反映,企业间交流、合作较少,所以其得分也偏低,集群内企业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普遍。

第四,“厂商结构与战略”方面表现较弱。调查中的企业有8家制定了长、中期的发展目标,占调查总量的57.14%,其中两家企业采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方式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8家企业采用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式,4家企业采取两种方式并重的方式实现其发展目标,这说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进取心较强。股份制企业是集群内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股份制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能更灵活适应市场的要求,所以产权结构得分较高。企业内部竞争激烈,有10家调查中的企业认为集群内的竞争是恶性竞争,占调查总数的71.43%。其竞争多集中于成本,在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方面的竞争相对较少;企业间相互压价,造成集群内企业产量大利润却不高。目前,已有部分集群企业意识到了自身的弱点,并积极在技术、工艺、设计等环节上进行改进,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避免过于激烈的竞争。醴陵陶瓷已经有了工艺美术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美术化的趋势。

第五,“本地市场”表现较好。国内陶瓷市场规模较大,醴陵釉下五彩瓷占国内市场份额也不大,但国内现已掀起釉下五彩瓷收藏热,釉下五彩瓷身价被抬得很高,这说明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的潜力很大。釉下五彩瓷是醴陵陶瓷的最大亮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地方瓷器的最大的不同,本地消费者特别是本市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方面更倾向于醴陵本地的釉下五彩瓷。从全国范围来看,醴陵瓷器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大。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环保、健康两大特点,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观念,调查中有12家企业认为醴陵瓷器的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第六,“外部市场”表现较好。近年来兴起的炻瓷(中温瓷,花色、品种变化多,造型各异,与醴陵传统的釉下五彩瓷相比更富有现代气息)表现较好,很受外国消费者的青睐。炻瓷以出口为主,在产品的设计上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喜好及消费习惯,设计不同的花色、造型,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其他日用瓷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出口。但是,出口的产品仍然是以中低档为主,产品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炻瓷的行销也改变不了整个集群在外部市场上的表现,集群占国外市场份额仍很小。醴陵陶瓷产业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调查中的企业有10家认为,产品在进入外国市场时难度较大,进入外国市场的障碍还很多。如企业出口以转销为主,受中间商影响较大,反过来这又妨碍了集群进入和了解外国市场。企业进入外国市场的障碍主要有对国外市场的不了解、缺乏专业人才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知,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厂商的结构与战略这三个方面是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要继续发展,就势必要突破这些薄弱环节。

三、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集群发展后劲。可以考虑发展醴陵两大职业教育学校,可把两大学校合并,设立醴陵陶瓷学院;同时加强与相关大学的联系,培养和引进专业的陶瓷人才,增强集群发展后劲。

第二,扶植龙头企业,组建上市公司。只有在企业自身求发展的同时再加上政府的扶植,才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陶瓷企业并组建上市公司。

第三,建立信贷安全区,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建立信贷安全区,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突破企业资金瓶颈。

第四,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公共研发平台。设立公共的研发平台,为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服务。

(二)企业方面

第一,不断开发新产品,引领市场潮流。企业只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认真分析消费者喜好,不断开发生产出适应消费者心理的产品,做到引领市场潮流而不是追逐市场潮流,才会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做好企业文化,增加企业无形资本。企业文化是否做得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强弱。醴陵的陶瓷企业应该更注重企业的“内涵”,做好企业文化。

第三,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活力。打造醴陵陶瓷企业品牌,实施陶瓷企业名牌战略,是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企业综合实力,增强醴陵陶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醴陵市政协.挖掘表达陶瓷文化,彰显魅力瓷城特色——醴陵市陶瓷文化遗产调查报告[R].2007.

[2]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 Tim Padmore and Hervey.Gibson,(1998)“Model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 II:A framework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s ,”Research Policy,vol.26.

The evaluation of the Hunan Liling porcelain industrial cluster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GEM model

XIA Hua-li,ZHOU Fa-ming,PENG Yuan

(Commerce college,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Key words: GEM model ;traditional industry; cluster competitiveness; Liling porcelain

作者:夏华丽 周发明 彭 原

产业集群竞争力工艺美术论文 篇2: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同时产业集群在区域品牌建设上面临集群产业链现代化不足、区域品牌形象缺乏、区域品牌管理主体缺失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打造区域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品质、产业联动发展、加强品牌管理的策略,以提升集群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效益。

关键词: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1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1.1 我国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农业经济时代属于手工业的一部分,工艺美术产品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在农闲时附属生产,产品生产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传统手工艺也适应工业化独立出来发展为专业生产。各地都有独特的工艺美术产品,有一些工艺美术生产区因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积淀、交通便利等优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集聚区,特别是一些工艺美术大省,产业种类集聚丰富,如福建省有莆田木雕、仙游家具、惠安石雕、德化陶瓷、安溪藤铁、永春香制品等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

早期的工艺美术集聚区,主要因为地域共享的资源,如原材料就地获取、交通便利、技术成熟等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工艺美术散户自发聚集在一起。这种简单的地理上的聚集,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呈现以从业人员各户分散布局、小规模生产、简单加工的特征,产品多具有手工性、家族性、乡土性。因多属于手工劳动,采用乡土原材料就地生产,以作坊式生产为主,产品生产属于传统手工业范畴,能有力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一些工艺美术产业相对发达的城镇,政府将工艺美术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将分散的工艺美术企业集中在城镇规划的专门区域,产生了工业园区、工艺美术城、工艺美术专业市场、工艺美术街等具有特色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如安溪藤铁工艺文化产业园、常州的华夏艺博园、莆田的工艺美术城等。政府以地域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基础为依托,打造产业集群,并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管理,致力于完善配套的产业链以及产业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企业运用现代化经营理念,促进工艺美术产业链现代化的转化,集群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关系

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发展,产业的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是區域产业长期发展的结果。产业的聚集规模、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使消费者形成了对产品属性和质量的认知,形成了区域品牌。而区域品牌影响力也是消费者作出消费选择的重要判断因素,特别是有着正向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效应推动了产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1]。

我国地域辽阔,工艺美术门类众多,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首先取决于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为工艺美术生产提供的物质材料,地域环境塑造的文化特征影响着工艺美术的工艺和审美形态,因此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成为影响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品类形成、发展、传承的重要因素。区域的工艺美术产业集聚使产品能批量化生产,其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提升,长期的经济积累给消费者留下了“地名+产品”的产品印象,如德化瓷器、东阳木雕、南阳玉雕等。这些地理区域的优势产业类别,因市场影响力大,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产地也成为消费者辨识和认知产品的重要方式,因此很多工艺美术品类本身就具有区域品牌的特性。

自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就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品牌建设成为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方式。我国工艺美术区域品牌有着独特的演化和发展机制,目前很多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不再仅仅是地理区位上的自发聚集,也不再坚持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一些工艺美术大省(市)十分重视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的打造,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将企业、技术、信息、生产、运输等一系列生产要素汇集起来,基于已有的区域品牌效应基础,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建设

国家对产业集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14年,工信部颁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指出“组织开展区域品牌策划,明确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内涵和品牌定位。有条件的地区要为区域品牌设计品牌名称、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等,通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依法保护区域品牌知识产权”。在工艺美术产业领域,2014年,工信部颁布的《工艺美术行业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培育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大力建设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园区、着力创建工艺美术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传承发展一批传统工艺美术、文房四宝等产品”“鼓励行业协会依托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指导开展消费品区域品牌创建工作”。2016年12月,工信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创业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和大师工作室,打造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品牌”。

各项政策和指导意见都表明了政府对品牌发展的重视,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进行品牌管理,通过品牌效应增强产品竞争力。产业集群也依托品牌企业,吸引企业集聚,与相关产业合作,形成完善高效的产业链。现在政府把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优化产业集群结构看成体现一个地区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将其看作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点,同时将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力点。很多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基础的地方积极打造工艺美术集群区域品牌,如安溪竹藤编工艺历史悠久,其发展传承历程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最早安溪只有竹藤编产业,政府在规划、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大力扶持藤铁工艺发展,建立家居工艺城、文化产业园,促进产品范围的延伸和产业发展规模的壮大,经过不断的创新发展,藤铁工艺美术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同时安溪还积极举办各种赛事、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区域品牌,不但推动了传统藤铁工艺美术产业可持续发展,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存在的问题

3.1 集群产业链现代化不足

从工艺美术产业来看,虽然各地政府认识到了企业集聚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些具有工艺美术产业优势的省(市),利用已有的产业集聚基础,对整条产业链和城市环境进行了规划,规划了产业集群区,全方位提升了产业链的发展水平。但发展现状仍基于传统的产业优势,建设了各种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以期使工艺美术小作坊个体生产向现代化企业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但目前很多集群的情况不太理想,仅仅将以前分散经营的工艺美术企业集中在一起生产、经营,与其他产业关联较少,龙头企业带动率不高,区域性企业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分担成本、共御风险的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还延续传统经营的思维模式,在管理、生产、銷售等环节保守发展,导致集聚区内企业经营模式和产品类型单一。同类产品的企业不断聚集,产品缺乏差异化,同质化严重,商家为了生存,容易产生压价的恶性竞争,进而使产品质量变得参差不齐。因此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生产端,品牌缺乏竞争力和影响力,产业集群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影响了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3.2 集群系统品牌形象缺乏

在工艺美术集群区域品牌打造上,很多地方政府利用自然资源赋予产品独特的品质,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如东海水晶、宜兴紫砂、扬州漆器等,以及申报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很多地方被评为带有“国字号”的区域品牌,如中国柳编之乡(固始县)、中国木雕之城(莆田市)、中国汝瓷之都(宝丰县)、中国工艺玻璃之都(河间市)等。这些基于地区特色产业集群获得的区域品牌的公共性,使此区域的企业共同享有品牌方建立的品牌形象,有助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但大部分区域品牌仅是口碑品牌,或仅仅成为产地名称的证明,很少有地方政府对已有的区域品牌作进一步规划,将其打造成重要的地域产品资源和公共品牌,没有建设系统的品牌形象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信任,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能将丰富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2]。

3.3 集群区域品牌管理主体缺失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标记着产品的产地,但行业内集群集体商标、区域品牌商标数量少。诸如地方特色农产品、地方特色食品行业都有一些区域品牌的商标,如烟台苹果、德州扒鸡、泸州老窖等,而工艺美术行业很少有注册的地域公共品牌商标。很多集群的企业只是因为符合生产条件集聚在一起,主要是空间意义上的聚集,内部缺乏协同合作与交流。而区域品牌的公共性,使企业能共享品牌带来的经济效应,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利用区域品牌的影响,扩大生产和销路,对产品品牌、品质的保障能力不强,很少愿意花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来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容易出现企业搭便车行为,导致企业间产生不良竞争。工艺美术行业多为中小微企业,资金不足,视野受限,即使产业经过经济积累发展到集群经济,但企业仍多采用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虽然借助区域品牌影响力能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对产品和品牌的推广能力弱,很难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4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构建路径

4.1 打造区域品牌形象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以及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产业升级应对的是消费升级,区域品牌形象的打造为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一种方式。区域品牌有着丰富的内涵,特定区域的产业集群本身就具有区域品牌意义。就工艺美术区域品牌来说,像“南京云锦”“仙游红木”“苏州刺绣”等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地理位置,产品的生产地成为品牌的第一联想要素,而区域品牌形象的塑造要打破工艺美术行业区域品牌仅仅指产品在某区域生产的刻板印象,使产品形象带有抽象的情感特征,使消费者对区域特征产生联想,带入一种情感体验,使区域品牌由产品的生产地名向品牌名称转变。一是把集群区域品牌形象打造纳入整个城市区域品牌规划之下的子类中。传统手工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其打造为地方文化产业,特别是有一定规模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城市,或某类产业是城镇经济发展支柱的城市。在城市导视系统、公共空间运用地方特色工艺美术元素,丰富城市空间文化意蕴。二是定位产业文化主题。工艺美术具有文化属性,不仅是产品,也具有文化符号的特征,找准其在城市形象中的定位,将产品中的造型、色彩、纹样、技艺等因素经过设计提炼,转换成具有意义、抽象的图像识别系统,包括标志、口号、故事等内容,打造深入人心的形象,将产业和商品符号化,赋予其符号价值和意义,使产品具有认知、联想价值。

4.2 提升产品竞争力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制定产品品牌发展战略,通过集群区域品牌品牌形象建设,企业和集群共同打造产业品牌经济。一是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发挥产业领航作用,以龙头企业带头、中小企业协作,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以区域品牌为基础和条件注册商标,实行品牌发展战略,不仅可以维护区域品牌持续健康发展,也能最大限度发挥区域的品牌效应。二是积极推动当地特色工艺美术产品申报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商标的规范和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对产品实行标准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4.3 加强产业联动发展

很多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工艺美术街、工艺美术城的规划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产业链仍然是最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没有对园区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文化主题定位,需要突破产品销售的局限,围绕文化主题营造各种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的内容和形式。在早期的园区规划发展空间结构和管理上,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再大拆大建,保护、整合一系列资源要素,丰富交往空间活动,改善环境设施,增强空间活力,如打造文化体验活动,举办展览、论坛、展销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吸引国内外包括投资、人才、消费等有效资源。集群的作用不再局限于生产、销售,因为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空间需要填充产业之外的新业态,吸引餐饮或其他创意文化企业入驻,将集群已有基础设施、空间资源撬动起来。集群建设不再只为给企业提供便捷商品交易、降低运输成本、企业联动合作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吸引投资、刺激消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对产城融合发展、供给侧改革一系列政策的深化,工艺美术行业通过品牌经济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开拓相关的文化、休闲、旅游类产品,重新构建工艺美术产业体系。工艺美术产品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同文化服务、产城融合、公共服务等相关资源结合起来,在市场化运作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文化产业位置,逐渐从完全的工业产品的概念中走出来,面对时代的发展,通过设计创新、产业融合拓宽其应用领域,成为吸引投资创新的重要因素。

4.4 加强品牌管理

具有正向影响的区域品牌是集群产业的招牌,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要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加强品牌管理,对于已经有地理标志保护或集体商标的区域品牌,要制定品牌规划,提高产品知名度。

集群是企业在某个空间的聚集,能够有效实现专业分工合作,降低运输成本,信息交流便捷,相关管理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的入驻,使集群成为一个类似社区的存在。规划后的产业集群应纳入区域品牌管理模式下,由集群所属管理办公室管理,政府、协会、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到区域品牌管理中。政府是区域品牌的推动者、引导者和监管者,政府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企业的利益,协助政府完成品牌管理的执行和监督,起着组织和协调作用。企业是区域品牌经营主体,是区域品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维护者。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品牌提升,严格审批企业使用区域商标的条件,协会制定规章制度,调动企业共创集群区域品牌的积极性,打击企业投机行为;企业自觉规范使用区域商标,维护区域品牌形象。三方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和管理品牌,实现企业、产业、区域品牌的良性运作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进行区域品牌建设与引导。避免人们对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认识停留在产业生产地区的印象上,探索、创新区域品牌形象构建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区域品牌形象,加强区域品牌管理,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曉媛,宋永高,王晓军.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集群品牌有效性三阶段实验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203-210.

[2] 何斌,吴森明.对加强传统手工艺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建议[J].中国检验检疫,2020(11):19-20.

作者简介:秦峰(1981—),女,湖北潜江人,博士,研究方向: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品牌形象。

作者:秦峰

产业集群竞争力工艺美术论文 篇3:

基于产业视角的工艺美术发展研究

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概述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工艺美术生产作为出口的重要行业,为国家换取建设资金。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艺美术生产和消费进入新阶段,作为文化产品,其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精神需要,也受到了收藏者的青睐,成为我国轻工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政府制定了相关扶持与管理政策,旨在促进工艺美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在人才评选方面,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恢复了每四年一次的评审,行业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对工艺美术中需要保护的品类都给予了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的保护,工艺美术领域自此有了发展积极性,各地也建起了大量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聚集区。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得益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工艺美术行业产值持续增长,经济价值日益增大。“十一五”规划至“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自2013年来,工艺美术行业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礼品市场不景气等,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放缓。

当前,为应对文化消费需求发生的变化,许多工艺美术企业逐步转变市场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工艺美术产品的日用化和平民化,以扩展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工艺美术品与旅游和文化结合日益紧密,网络营销也逐渐展露头脚,多元化的工艺美术消费市场正逐步形成。

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现状

文化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升级

2000年,文化产业的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上日程;2004年5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工艺美术因具有文化属性,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工艺美术”也在其列;2012年,国家统计局修订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被列入文化及相关产业十大类之一;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将“工艺美术品制造”划入“内容创作生产”大类,强调工艺美术行业具有内容生产属性,进一步突出了工艺美术的文化意义。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力量,承载着文化价值的传统工艺美术需不断适应政治、文化、经济变化趋势,面临着在文化经济繁荣背景下“产业化”进入市场的问题。

政府规划助推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优化

传统工艺美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态环保、投资小、产出高,具有产业价值。对于一些工艺美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某种工艺美术品类由于产量大、销售好、产业链比较完善、政府足够重视,正逐渐进入产业化发展模式,个人和家庭作坊开始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在各项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下,工艺美术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已成为部分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省和全国同行业中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

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引导产业合理集聚”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并提出“加快培育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大力建设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园区”“着力创建工艺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等指导意见。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基于地方资源禀赋,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聚集形成了专业村镇、专业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后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工艺美术产业,但由于生产者多为家庭作坊生产,多为“前店后厂”的生产方式,具有生产分散、独自经营、自产自销的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的现代产业链。现在政府统一规划,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产业集群,使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使产业链更加完善,以实现工艺美术行业信息交流互通、上下游企业互动协作,建立现代企业运营体系。如各地的工艺美术小镇、工艺美术城、工艺美术产业园等都是政府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集群的措施。

创意经济赋能工艺美术产业多元化发展

1991年《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提出了“文化经济”概念。

另外,对“知识价值”的消费促成了融合文化与经济的新型产业,即创意经济,以期文化通过创意来获得持续的生命力,拉动消费需求,产生经济增长。2014年,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工艺品业要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促进特色文化元素、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在当前的产业背景下,以机械化和规模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工业制品,其生产的高效率、低成本、价格低廉取代了以往靠手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具。工艺美术产品形态发生了转变,主要作为日用品、欣赏品、旅游产品等存在,为了满足消费的多样性需求,应运用新的技术、工艺,通过现代设计,将传统工艺美术应用到服饰、家居、装备等领域,拓展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空间。

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不再单纯以观光为主要目的,更注重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等文化意义。工艺美术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要落实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基于旅游景区的特点,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反映地方文化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同时将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工艺美术产业园打造成游客观光消费地,开发各类旅游工艺品、手工体验项目,定期举办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使工艺美术成为文化体验的重要部分。工艺美术通过创意融合、创新提升和市场培育等方式,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为主,跨界融合、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

工艺美术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品牌缺失

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模式由早期集约化生产模式,到個体从业者自发聚集形成工艺美术聚集区,再到目前政府规划的专业化的区域集群生产,经历了从粗犷式发展模式到现代管理经营模式的阶段。但工艺美术行业多为中小企业,使用家族管理模式,缺少龙头企业,离现代化企业经营还有一定距离;很多工艺美术集群内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关系。

目前,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品牌主要是区域品牌。很多工艺美术由于属于地区传统行业,如东阳木雕、宜兴紫砂、南京云锦等,成为某类工艺美术区域品牌;另外一些地区则因历史发展、交通便利或原材料供应充分,形成了某种工艺美术的货物集散地,如中山红木家具、揭阳玉器等。这些工艺美术产业都在一定区域内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在市场上和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从而成为某个工艺美术产品的“区域品牌”。而工艺美术产业鲜有知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许多企业多为代加工或贴牌生产,较少参与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也有部分企业只注重通过生产来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没有进行长期的品牌规划。

人才结构不合理,各类型人才不足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工艺美术产业除了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与现代企业发展相关的各类人才。工艺美术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受经营者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影响,企业比较缺乏明确的专业化分工,也缺乏高端管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的人才,对外出口的工艺品企业的外语翻译、出口报关、法律顾问等外贸型人才也极度匮乏。目前相关从业者多为手艺家族继承或拜师学艺,少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者,且由于社会对技能性行业存在偏见,以及作为普通技术人员,从事本行业的工资福利不具备吸引力,即使是专业技校和高等院校培养的工艺美术专业学生,面对市场压力,人才流失、转行现象也十分普遍,这使得工艺美术企业难以拥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企业和产业集群区域缺乏对高层次的研发人员和设计人才在环境和政策方面的吸引力,使得人才匮乏,很难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缺失,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很多工艺美术产品仍沿用传统的造型、题材,不符合现代的审美观。一些工艺美术产业门类还停留在对技艺的专注上,比如很多工艺美术门类都把本门类的材料加之技艺复原《清明上河图》等,来证明技艺的精湛,却很少开发新题材创作。工艺美术企业多采用作坊式生产、家族管理的方式,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开发创新能力弱,产品生产很难适应不断发展的消费市场,从而使产品缺乏竞争力。

虽然不少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需要长远的规划,但因为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信息获取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大多数企业缺少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以及销售渠道,受此限制,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市场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工艺美术品普遍存在仿制抄袭现象,而知识产权保护取证困难、成本高昂,严重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直接影响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导致产品创新动力严重不足。很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不敢及时投入市场,因为新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很快就会被模仿,并陷入同质化、低价位、恶性竞争的市场陷阱中。另外,一些科技手段也被广泛运用到仿真、造假方面,助推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无序竞争等不良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创作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并导致了市场规模持续萎缩。

工艺美术产业化对策与建议

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势品牌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工艺美术产业进行统筹规划来实现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一是各地可以依托本地工艺美术资源,建立地方动态工艺美术数据资源库,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将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二是在产业集群中培育一批领航企业,发挥其带头作用。三是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品牌,鼓励企业创新产品,保护知识产权,打造一批工艺美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进工艺美术品牌发展。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育综合人才

第一,继续完善大师带徒传承机制。发挥工艺美术大师对行业的引领作用,采取高校與大师工作室合作的方式,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到学校任教授课,学生到大师工作室进行实践训练。设立大师授徒补贴制度,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第二,完善行业职称评定体系。各地可以结合地方实际,健全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审,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相衔接,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培育打造更多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第三,开展工艺美术继续教育。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对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进行工艺美术相关理论知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职业经济人等培训,鼓励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开阔从业人员的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

搭建服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

工艺美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匮乏、管理营销经验不足,导致这些企业在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上困难重重。鉴于此,一是可以在产业集群区内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集融资、孵化、研发于一体的各种资源,为行业提供包括原材料供应、行业研发、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信息咨询等的配套服务。二是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或中介组织,组建材料、技术等专业研发质量检测平台;积极探索并搭建版权管理、版权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工艺美术产品增强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品类等创新能力;发展金融、信息和商务等生产性服务建设,协调技术改造资金、企业转型升级资金,促进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信用体系

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推进“互联网+监管”。一是建立企业经营者和大师信誉档案、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个人资信征询系统等,对企业和大师进行信誉评分,增强工艺美术企业和工艺美术大师的信用意识,为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提供信息参考。二是建设工艺美术品信息备案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与个人及时上传创新产品和生产时间或艺术品交易时间和去向,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知识产权,也能为知识产权维权提供有力的证据。

在当前文化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以传统文化和艺术规律为本,采用现代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融合时代特色,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注重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品牌建设,形成传统与创新、规模与特色的产业模式,才能通过产业化的方式使传统工艺美术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产业化:工艺美术发展的另一种路径[J].美术观察,2017(12):126-127.

[2]杨仲恺,年福华.苏州工艺美术产业化困境与对策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06):208-210.

作者:秦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阅读教学视角下高中英语论文下一篇:产品质量管理与数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