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变并优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话题,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相关教育理论为支撑,列举诸多实例,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阐述。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

让信息技术为信息技术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的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以下是其中的两点:1.提高对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传授者,我觉得也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充分体现这两点,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更好的开展。以下就是我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希望能与广大同仁一起探讨和交流。

一、架设局域网范围内的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为学生创造稳定、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课程设置少,学习时间短,因此想完成课标当中所设置的任务,就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争取当堂课的内容学生能当堂掌握。

以“下载效率的提高”一节为例,本节课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经过学习和练习,能够熟练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任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下载方式进行高效下载。而因特网上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像网速、不良信息、无效链接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我在上课之前,把给学生制定的练习任务进行整理分类,必须在因特网上完成的任务就让他们在因特网上完成,可以设置在教师机上的任务,我就做成学生练习网站,把教师机做成WEB服务器,然后把学生练习网站发布在此WEB服务器上,学生进行下载练习所需要的资源都在此网站上,这样就可以在一个较小的局域网内为学生们创建一个稳定的、安全的、高速的、纯净的网络环境,既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又加快了练习的速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另外,在此学生练习网站上,我除了设置有下载任务、提供下载资源以外,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为了让一部分接受能力稍慢的同学能更好地学习,我还设置了操作步骤一栏,里面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及图示,这样,当他们忘记了老师的讲解时,就可以自己来再次学习。而针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及基础好的同学,我还在练习网站上设立了提高篇,在此学生可以自行学习网站下载工具WEBDUP的使用。

此外我还在此网站中设置了相关报道一栏,里面介绍了全球首例因非法BT下载而被判刑的案件,从而给学生们增加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进而达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这样,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练习任务及其资源都集中在这一个局域网范围内的网站中,学生不需要花费时间去查找,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在尝试多途径下载文件中还提到了FTP下载,学生们对此比较陌生,而且如果没有实际操作过也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们加深对FTP下载的认知及了解,就需要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但是因特网中的FTP站点大部分需要身份验证,支持匿名访问的很难查找,因此我把教师机设置成FTP服务器,学生们只需输入IP地址就可以轻松地进行访问,而且我还通过改变设置,让学生们体验一下匿名登录及需要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之间的不同,同时给学生们布置下载任务,如此学生们就可以在局域网的范围内轻松地体会到FTP下载。

二、利用信息技术巧借他山之石

进行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的辅导时,没有现成的教材,而由于这些软件的使用非常繁琐,因此教授起来非常吃力,效率很低。这时我想到网上有很多非常好的电子教程,就用网站下载工具WEBZIP或WEBDUP把它们下载下来,然后剔除其中不需要的内容,再把它们放到已经建好的WEB服务器上,这样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学习和资料查询,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另外,网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电脑作品,我也用下载软件把它们以及每年的全国获奖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下载下来,放到WEB服务器上,学生们可以随时学习和鉴赏,并为自己的创作找到思路和方向。

最后,希望广大同仁一起努力,让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好好服务吧!

作者:徐 娟

第二篇: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 要】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变并优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话题,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相关教育理论为支撑,列举诸多实例,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阐述。

【关键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课程 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出现了“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利用网络资源”等叙述。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后面附录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一些网页。这已经在告诉我们:现代语文教学要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

但二者的整合实践不容乐观。不久前,我看了一篇文章《语文课:不要在多媒体中迷失》。文中谈及了作者参加“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大赛”时,有两位老师上《春》这一课,他们都应用了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课件有图片、视频,真可以说是集声、光、音、色于一体。作者并没有直接评论这两堂课,而是提起了魏书生老师的一节诗词欣赏课《渔歌子》。指出当时没有这些“新理念”、“新名词”,更没有什么多媒体之类的,可魏老师就靠一张嘴,再加上学生的“人脑荧光屏”(想象力)就把课上活了。文章指出:这几年,电脑、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作者的言外之意,大概是老师们在多媒体中迷失了。

另外,有不少的老师仍存在疑问,“是否一上公开课就得用多媒体?课件难道真的是新课改教学中的法宝?”“我们是在使用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现代教育媒体,还是在台上做秀?”以上的困惑、思考和担心,充分体现了广大语文老师的责任感。仔细思量,我们不禁要问从什么时候起,教师们由欢迎到开始警惕多媒体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由怀疑到拒绝呢?责任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本身,还是由于人们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下面我想谈一谈自己对此的粗浅认识。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的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相应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

由此可見,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具体来说:

1.它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2.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3.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4.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1.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目标定向过程

定向,就是告知学生课堂教学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最终学习结果是什么。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和明白自己努力的程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用边讲边播放的方式把教学目标投射到电子白板,或传送到学生机上,必要时可重放,还可存于数据库中,让学生适时或随时访问参照。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对需要的提示重点用多种技术处理使其突出,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利用网络可设“弹性教学目标”,也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通过网络给以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

2.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讲解”情境

语文教学中的讲解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没有必要每次都作系统的讲解,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寓讲于“画”,寓讲于“演”,寓讲于“思”……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例如《松鼠》一文,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下面的步骤:①在悠扬动听的音乐声中向学生展示活泼漂亮的松鼠图片。让学生获得美感,产生学习兴趣。②在屏幕上逐次“画”出以下画面:松鼠的爪子→松鼠的身体→松鼠的眼睛→松鼠的尾巴。让学生自然体会作者写作时的观察顺序和介绍重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③用鼠标分别点击松鼠的爪子、身体、眼睛、尾巴,使各部分分别着色。让学生感受“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等比喻句的优美。④出示猫或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绘介绍。⑤播放《松鼠》视频文件,让同学们观察松鼠的生活习性等,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教学过程,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抛弃了繁琐的讲解,寓讲于“演”,寓讲于“思”,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松鼠的特征,又指导学生要准确运用词语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安塞腰鼓》是新选进教材的课文,是诗一样的散文,是文字化了的舞蹈。由于初一的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接触很少,如果直接让学生去谈文章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效果不会很好。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观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录像,亲身去感受和体验安塞腰鼓的粗犷、雄浑、奔放、洒脱的特点,并把舞蹈画面与课文内容相对照,再谈感受,效果会好得多,理解也深得多。

3.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阅读理解过程

阅读是学生感知文本、领悟文意、体会文思、欣赏文采的必经一环,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的必经之路。可惜的是,以前的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这种情况的形成,除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原因外,也跟传统的信息传输媒介限制了阅读材料的增补有关。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可以轻松地突破这种限制。

首先,多媒体网络系统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时间和容量。在课堂上,教师不再仅仅只能让学生阅读纸质课本,与课本有关的背景资料、作家概况、他人评价等材料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让学生自己适时阅读,彻底改变了由教师独家介绍的局面,从而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和思考时间。

其次,扩大学生阅读的视角。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阅读超文本,甚至上网访问,阅读面可以极大地拓宽。

如在《敬畏生命》中,关于作者的情况,我先展示网上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抓住主要信息点,再让学生在留言板上输入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关键信息,用大屏幕把留言全部展示后,学生讨论谁输入的信息最重要;然后教师点评。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又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看后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得出该如何对待生命的结论。这种讨论正是协作式的学习。这样的协作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出应掌握的关键内容,还能了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

4.借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多媒体网络作文训练方式与传统作文训练方式相比有着许多优势。

第一、多媒体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在网络中随心所欲地查询到各种各样与所写题目有关的信息。如,我在学生写作《植物王国漫游记》时,就指导学生上网寻找,有的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有的学生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心”观光了一圈,还有的学生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百科全书大全”网站。漫游之后,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写入了文章。可见,多媒体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

第二、多媒体网络作文以学生为本体。学生或单独作文,或小组讨论作文。教师的任务便是给学生提供导航、提示和服务。这样学生可以从独立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同学之间则培养了合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课堂上缺的恰恰是形象,多媒体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再现生活,激活学生内部言语,便于有效地转化为外部言语,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听潮》一课前,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把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汹涌而至,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页上浏览了钱塘江大潮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加深了对“天下奇观”的理解,写出了“海潮的遐想”、“海潮与人生”、“大潮与礁石的对话”等许多富有新意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祝智庭,钟志贤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陈如开

第三篇: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社会生产、生活与商业活动中,已经成为覆盖面积最广的一种科学技术。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背景上看,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也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多样化的教学元素通常指不同情境下的场景要素,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较广,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多样化的信息元素的引入,能够引导学生基于现代信息化的视角进行课程理论内容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

一、引言

信息技术进入课程教学以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字化信息概念以及普及了必要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外的拓展学习提供了较好准备。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优化。对于课程的教学工作而言,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确保教学工作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确保学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认知观念进行学习。因此,多样化的教学元素开发与应用是当前主要的教学优化工作之一。

二、融入生活情境渗透信息化思想

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面向生产、企业运营以及日常生活的服务等,人们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已形成一套的固有的思维模式,相对于早前移动端信息技术不发达的阶段,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较低,而在信息技术载体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小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手机端体会大部分信息内容,并具备了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基于时代发展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工作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教训内容与模式展开上进行一定转变,通过生活元素的引入,使学生能够从现有的互联网思维进行信息技术的学生。比如在Word文档的文字编辑工作中,教师可结合智能手机的复制粘贴功能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载体不同,其相应的操作方式也存在一定不同,通过该项生活元素的引入,使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手段的对比进行相应的操作方式学习。[1]

三、引入真实性体验情景

信息技术经过前几代的更迭,其应用范围、覆盖面积以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已经得到较大提升,现代企业的发展运营已经和信息技术紧密相连,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体验场景能够拟定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通过进一步引导,能够使学生在该场景中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同场景、不同功能以及不同平台,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样性的生活元素进行有效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基于现实生活的视角进行课程理论内容与操作方式的思考与学习。体验场景的设计主要遵循情境教学的基本理念,通过特定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基于该场景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比如在指法练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个文字编辑工作岗位,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字数,同时对其正确性进行评价。该种职业场景的生活元素引入,能够较好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上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必要性。此外,生活场景作为主要的教学元素,教师在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可引导学生基于课堂教学的指法练习,将其应用至日常生活的互联网信息交流中,以此进一步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的熟练度。[2]

四、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途径

信息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其主要涉及同学之间的互联网交流以及必要的互联网资源应用。通过应用途径的拓展及其与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信息需求投入课程的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工作不仅包含基础性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也包含互联网资源的浏览与应用教学,在该方面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需要指导学生基础性的互联网资源应用方式以外,还需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应用,自主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比如在学习资源的搜索与应用上,教师应基于浏览平台的软件功能应用,一方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另一方面基于基础性的互聯网资源应用指导,使学生能够从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自主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操作演练。比如在浏览器如何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技术的运用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热点进行相应的选取,如学生较为关注体育赛事,教师可在浏览器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主题上的设置,指导学生正确的网络信息浏览方式。

结语:综上,国内在教学信息化的方面投入了较大关注以及相应的社会资源,部分地区已经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在此背景下需要结合教学技术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在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应用上进行相应的转变,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在当前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注重不同角度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中更加主动进行学习,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成燕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

[2]张继伟,杜云霞.WebQuest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

作者:李志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林业技术专业论文下一篇:中国金融发展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