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2022-09-10

1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 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 我国畜禽发病死亡每年直接经济损欠达238亿元, 相当于畜牧业总产值的2.82%, 农民平均年损失26.44元。猪、禽的死产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将减少损失1.87元, 按出栏后的价值计算, 人均可增收9.76元。另据测算, 如果我国通过推广先进技术, 使我国化肥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每年可以节省成本252亿元, 亩节省成本12.9元;如果使我国农药的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每年可以节省成本90亿元, 亩节省成本4.6元。

1) 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着推广力度。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 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 但我国不足0.2%, 人均经费更少。因经费不足等原因, 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 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而。

2) 我因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 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 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一方面, 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另一方面, 在农业行业内部, 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 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 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 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 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

3) 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现代农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 消费需求多样化, 品质高端化, 农业生产处于大的结构调整中, 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 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 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粮食生产技术需求迫切性下降, 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转为对优质技术的需求, 由节约资余技术的需求转变为节约劳动技术的需求。但现行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以提高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主要目标, 建立在“地区目标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完全同质性”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 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

4)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 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 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 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5) 农民居住地分散, 组织化程度低, 村委组织功能弱化, 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我国农业经营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农业涉及2亿多个农户。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性, 农民组织的缺火, 使得技术推广成本高, 导致技术与产业的割裂。

实践证明,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 关键在于科技推广。我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发现,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 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 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 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 如早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 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 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经分析归纳, 其主要症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推广体系断层, 技术服务难以到位;二是行政指令推广, 服务对象难以接受;三是农民素质偏低, 应用科技难以普及;四是服务环节单一, 推广效果难以提高;五是推广经费短缺, 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2 对策

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首先, 双河街道是一个农业大镇, 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 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 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 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 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 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 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 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再次, 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 将农户和农业技术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 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 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 加上接受能力不强, 思想不开放, 胆子不够大, 也不愿把资金用在那些自己还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上, 也不能或不愿去接受新的事物, 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 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都想看别人怎么做, 别人做好了自己才想去做, 这样发展的步子就不会快, 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 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 街道、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 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 用活生生的事实, 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应用科技致富。如我们把梅石坝村作为渝西养鱼基地、岚峰村作为绿色生态麻竹生产基地等示范基地, 让部分村 (社区) 的农户先富了起来, 更好地带动了其它村的经济发展, 让更多的农户得到了实惠。

3)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 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根据街道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个层次 (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 、多种形式如办培训班,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第一线, 直接为“三农”服务, 要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素质, 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 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 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 让农户了解更多的农技知识, 从而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 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 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 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 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变为现实。双河街道是麻竹产业大镇, 农民栽种麻竹目的是为了发家致富, 农技部门就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 将产前的项目筛选, 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 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 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 开展农副产品特别是麻竹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 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面广产量大的主导产品, 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 或给农民找好销路, 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 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 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 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由“空心”变为“实心”。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 增强农技推广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 在双河镇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 推崇新的推广模式, 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 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农技人员要立足在推广科技工作优势的同时, 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开展优良品种统一繁殖统一供应、化肥统一测量统一配方、植物保护统防统治和农业产品贮藏运输加销售一条龙的系列化服务, 开拓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化服务领域。农技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 消除上班时间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的观念, 我们应该放下面子, 深入基层, 发挥每个农技人员的技术特长, 围绕县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机遇, 大力开展鼓励个人或集体搞技术土地承包, 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 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 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 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和提高。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重庆市荣昌县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 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 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激励机制,组织创新,组织化

参考文献

[1] 王元, 胥和平, 刘冬梅.农业新特点与农村科技战略选择.求是, 2003 (17) .

[2] 杜青林.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学习时报, 2003 (212) .

[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4] 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中国农村观察, 2003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高校图书馆的固定资产管理下一篇:深部矿井开拓巷道揭煤施工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