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

2023-01-25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

2013年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

几年来安徽省数学学科单独命题,总的来说,试卷结构合理、难易程度适中,继承和发扬了全国试卷的优点,又有安徽自己的命题特色,符合安徽省招生和考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他们应有的水平,也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为了使我校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我省及各省和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经全体高三教师的共同商讨与精心的策划,本学期制定了如下复习方案。

一、去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正确的处理了以下几个关系: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关系

试题着眼于能力立意,但没有削弱对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的考察,对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的考察贯穿于整个试卷,如前5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如第21题,考察了用基本定义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第(6)(10)题考察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2)(21)考察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等。

试题从强调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强调从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和能力并重;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重点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转化能力和运用能力,对能力的考察达到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一些常规题型运用常规方法可以求解,但往往计算量较大,运算较繁,如果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特殊和一般的思想来处理这些常规题型,就可以化繁为简。如(11)、(12)、(16)、(20)、(21)题。

(2)难与易、创新和常规的关系。

安徽省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兼有水平考试的性质,试题较好的处理了难与易的关系。选择题都是容易题,起到了镇定大部分考生心理的作用,然后逐渐加大难度,填空题从中等题起步,要求思维能力越来越高,达到了分层把关的目的。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解答题第16题是一道三角化简题,较容易。到第20题难度突然加大,又缓慢增加难度,文理科的难度系数大约都在0.50左右,这种设计难度的方法符合安徽考区招生的特点。整套试卷没有一道陈题,全部是原创或推陈出新,以三角函数为基础考察了不等式的性质。达到了考纲上要求的公正、公平的原则。

(3)教与考的关系、主干知识和新增知识的关系

绝大部分试题源于课本,这有利于克服当前市场资料泛滥,高考复习搞题海战术的现象,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试题都以课本中的问题作为原型,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易得高分,只会模仿的学生看起来会做,但得分率不高,这有利于高校选拔所需的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稳定,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主干知识如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吸几何等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试卷对这些知识的考察保持了高比例,又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如理科对解析几何的考察,从第3题的抛物线、椭圆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开始,到第7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最后深入到22题的对直线和双曲线的定义、性质、关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对新增内容如导数、概率统计、向量考察也有一定的比例,但又控制了考察的深度,这反映了对数学的学习既要保持稳定,又要与时俱进,

如理第7题第20题对导数的考察,第18题对概率统计的考察,第16题和第19题用向量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优于用其它方法解决。

(4)文科与理科的关系问题

由于文科与理科所学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学习程度也不一样,高中毕业后对数学需要程度不一样,为了合理的反映上述差异,试题对文科的考察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推理能力;对理科的考察侧重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如文、理科的第15题 第 1 页 共 1 页

均涉及周期函数,但却采用了间接的给出方式,需要考生挖掘题中所隐含的信息,并且体现了对文理科考生的不同要求。

二、对2013年高考的看法

安徽省2013年招生人数增加有限,高考录取率会连续两年走低,约为50%,低于去年,难度继续保持平稳,但选择题难度略有提高,2013年安徽省高考数学命题仍然会坚持“试卷立足于平稳过渡,局部创新"的命题原则.平稳过渡主要表现在:稳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上、稳在各部分内容及新增内容的分值比例上,稳在难易程度上。继续溶入新的教育理念,汲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并存、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突出考查思维、运算、应用等几方面的能力,题型结构与试题难度没有变化,突出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扩展和更新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加大新教材增加内容的考查力度。

主干知识突出化,数学学科共有130多个知识点,对于支撑高中数学学科的函数,不等式与导数,三角函数与向量,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在数学试卷中有较高比例,并达到了必要的深度和高度,从而构成了数学试卷的主体.它们的考查题型与方式不断更新,始终占据着高考试卷的突出位置。

学科知识综合化,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有利于考生展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利于考生从不同角度切人,形成多种解法,为考生的解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思想方法主导化,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高考数学命题多年来所坚持的方向.近几年的数学高考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并贯穿于整个试卷中。

新增内容工具化,新课程教材的新增内容为:简易逻辑、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这些内容给高中数学增添了活力,并提供了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如导数工具的引入与广泛运用,大大拓展了函数的研究范围;向量工具的引人,使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与代数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应用问题生活化,前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应用问题多以药物检验、射击、课程考核、数学竞赛、煤矿安全等为背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课本、贴近问题的实际,逐步形成了有数学内涵和教育功能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命题风格,体现了“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命题原则。

高等数学初等化,近年高考数学加强了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以紧密联系中学数学的素材为背景,设计试题,来考查学生潜能的命题基本思路,特别是学生进入高校后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如重点考查函数性质的描述、向量的应用、数列求和以及随机分布等内容.除此以外,将高等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直接引用,以创新题的形式考查,如函数凸凹性与中值定理知识等.解题方法高等化,初等数学方法注重技巧,往往陷入:“偏、难、怪”的泥淖,而高等数学方法注重程序(通法),淡化技巧.数学新高考更注重解题方法高等化。

1、三角函数

文科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要求,由了解提升为理解,理科也是这样。文理科对三角函数图像的要求从了解提升为理解,提醒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熟练地画出三角函数图像,解决诸如,对称中心、对称轴、周期、单调区间等问题,在解答题中,要注意利用三角恒等式进行化简及函数三个性质的考查。

去年安徽卷三角函数约占10分,低于前年,属考查的主干内容之一。去年各自主命题省市的三角函数考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与三角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证明等问题;与周期性和对称性有关的问题;三角形中的问题.三角函数突出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考查,三角变换的难度有所降低,同时,以三角形为载体,以三角函数为核心,以正余弦公式为主体,考查三角变换

及其应用的能力,已成为考试热点.

2、向量

去年安徽卷向量考查一题,与空间几何结合,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是新增的重点内容,它融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于一体,能与三角函数、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自然交汇、亲密接触.在处理位置关系、长度、夹角计算上都有优势,向量作为代数与几何的纽带,理应发挥其坐标运算与动点轨迹、曲线方程等综合方面的工具性功能.2006年,不少省、市有这方面的匠心独运的试题,而我省的高考卷中,仅有第6题和第14题两个基本题.第19题立体几何虽可以运用向量解法,但传统方法也较简单,无法凸现向量的价值,没有出现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向量运用没有新动作.因此加大对向量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向量的工具价值和思维价值,应该是今后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向量和平面几何的结合是高考选择、填空题的命题亮点,向量不再停留在问题的直接表达水平上,而与解几、函数、三角等知识有机结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会逐渐增加其综合程度.

3、函数与导数

从去年安徽省自主命题的内容看,函数考查力度加大,特别是文科,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函数的图像应注意平移、伸缩变换与对称变换的利用,注意函数的对称性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要重视函数的最值与反函数的新题型.函数的导数作为研究函数性质的一种新工具,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等方面有着传统工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函数与导数的结合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如江苏卷以立体几何为背景设置了以函数为主体,与导数综合的应用题,福建也设置了函数应用题。2006年导数应用型试题的出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因为三次函数的导数是二次函数,所以对三次函数的命题也是有可能的.导数与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综合,可以命出有特色的试题,也应加以重视.

4、立体几何

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诸如空问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证明,线面之间角与距离的计算,尤其是以多面体和球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与计算,仍然是立几考查的重点.由于空间量的引入,更为传统的立体几何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几何推理运算化开辟了新的途径,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更使繁杂的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变得思路流畅,从而形成了数形结合的又一大亮点.立体几何试题往往有传统解法和向量解法两种,近几年高考命题时向量解法.和传统解法各占50%,模型也多样化 如台体.

5、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的重点仍然是圆锥曲线的性质,包括:直线的倾斜角、斜率、距离、平行垂直、点对称、直线对称、线性规划有关问题等等.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轨迹问题,仍然以考查方程思想及用韦达定理处理弦长和弦中点为重点,常考常新.坐标法使平面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自然地联系并有机结合起来。相关交汇试题应运而生,涉及圆锥曲线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也是命题亮点.

6、数列与极限

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Sn和an之间的关系等都是经常考查的重点,需要灵活掌握、应用.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是深刻认识函数与数列的工具,三者综合的求解题与求证题是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双重检验,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热点.递推数列的考查也有加大的趋势,试题往往以比较抽象的数列入手,给出数列一些性质,要求考生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证明数列的其他一些性质,考查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些基本的方法如错位相减,迭代法也常考常新.

7、概率统计

排列组合与概率统计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是数学应用考查的主流题型,且对随机变量考查的深度与难度有明显加强的态势,分值超过其所占课时

的比重.这部分考查内容包括:二项式定理的运用;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在选择题填空题中,抽样的方法是重点,在解答题中,排列、组合与概率是重点.其考查方式往往以排列组合为基础,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科考查重点为等可能事件概率题型、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题型、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题型、独立重复试验概率题型,以上四种与数字特征计算一起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构成一道综合题,属于容易题。;文科以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求法为主.,文科卷以“抽样”相关内容为题材设计试题,正是我们极易忽视的考点,所以要考纲要求复习,不能猜题,押题。

8、不等式

不等式作为一种工具广泛地应用在涉及函数、数列、解几等知识的考查中,历年各地高考卷多次考查不等式,2005年安徽使用的全国卷I的理科压轴题的不等式证明题,还难到了不少考生.但2006年安徽卷不等式受冷遇.未见单独不等式试题,2007年安徽考了一些基本的不等式,如简单的指数和对数不等式,也提醒我们不能随意猜题押题,要按照考纲要求进行系统复习并在今年复习中对不等式引起重视.不等式重点考五种题型:解不等式(组);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综合性问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及均值不等式.解答题一般都是在与其它知识的交汇中考查含参量不等式的解法或与数列、函数综合的不等式证明.

9、新信息迁移题、探索性试题、高等数学初等化题

“新信息迁移题”主要通过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所定义的新概念、新运算,从中获得解题所需知识、信息,并立即将其综合应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中,考查其阅读理解、知识迁移能力和后续学习的潜能.2006年的新信息迁移题在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2007年出现又偏少。高等数学下放题“数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近年来,高考明显加大了对学生直觉猜想、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力度,由归纳得到猜想,由类比发现新知等试题都有较高的能力要求,对阅渎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代数推理能力及归纳猜想、类比发现等创新意识均有较高要求,旨在进一步考查学生后续学习的潜能,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一般作为作为压轴题出现。

10、创新题型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高考中如何体现和考查,是摆在命题者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在知识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2006年各地高考题的一大亮点.两个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如何交汇,为什么可以交汇?引起交汇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仅从引起数学知识交汇的几个“关键词”来探究一下,以引起注意。

①“周期”——引起三角与数列交汇

周期是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而在数列中有一种特殊的数列叫周期数列,把两者交织在一起,使考查的问题新颖别致,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②“角”——引起向量与三角交汇

平面向量中的夹角是引起向量与三角交汇的主要因素,它把向量与三角函数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使三角问题得以充实与加强,有效地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③“几何”——引起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

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功能,而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利用“数”去研究几何问题,“几何”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有效地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④“坐标”——引起向量与数列交汇

向量中引进坐标形式,其目的是显示其运算功能,若把坐标点列化,则易与数列交汇,由向量与数列交汇而出现的问题形式新颖,极易体现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试验次数”——引起概率与数列交汇

概率是某一件事发生的频率的极限值,它是基于大量实试的基础上产生的结果,“试验次数”是概率的基本特征,它可按次数的顺序把试验结果排列成一列数来反映事件发生的规律,正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把概率与数列交汇于一起是顺理成章的事。

⑥“函数”——引起数列与导数交汇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中好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而导数是处理函数问题的重要工具,所以数列很容易与导数交汇。

⑦“点列”——引起数列与解析几何交汇

数列与圆锥曲线的交汇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引起交汇的主要因素是“点列”,点列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点”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元素,另一方面“列”是数列的基本特征,把两者结合起来,能多角度考查学生驾驭数学知识的能力。

⑧“切线”——引起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交汇

导数的引入对研究函数和几何中的切线带来便利,从而使切线为导数、函数、解几的整合提供了方向,通过切线把这三者完美地交汇在一起,出现了大量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试题,体现出现行高考稳中求新的特点。

“新信息迁移题”闪亮登场,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所定义的新概念、新运算,从中获得解题所需知识、信息,并立即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解题的过程中.这类题能较好地考查阅读理解、知识迁移能力和后续学习的潜能。

三、复习策略

1、全组教师认真研读考纲,注意研究近年来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以及今年自主招生的高校的考试题。考纲是高考法规性文件,是命题的依据,尤其要注意的考纲调整的内容理解。把往年高考试题与高考考纲以及省《考试说明》结合起来研究,对于我们吃透高考题,进一步挖掘高考题的复习功能,把握备考的难易尺度,提高备考效率有很大的作用。高考的考试说明对整个高考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对高考考试说明作全面细致的研究,力求作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整个考试说明要考查的知识点。

(2)明确那些知识是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的。例如,求函数的值域要求很低,但不少复习资料在这方面搞得很复杂;解无理不等式,现在高考不作要求;复数较过去大大降低要求。

(3)明确哪些是重点要求的内容。如:求函数的单调性是必考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函数是一重点要求;立几、解几考试的要求都高于教材;数列问题要求较高。

(4)明确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5)对一些基本内容,教材内容,考试要求,试题难度延伸。

2、加强训练过手, 重视归纳总结例题和习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考第二轮复习即将开始,必然要做大量的练习 , 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明确练习的目的 , 各章、各节练习的知识技能、方法是什么 , 自己是否掌握 , 通过练习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有什么遗漏 , 方法技巧上还有什么不足 , 要作有自的的练习。注意练习后的反思:每次练习后适当反思回味 , 体会这些练习的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 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技巧更重要 , 复习中要对一些通性、通法进行提升, 淡化特殊技巧。继续注重夯实基础,发挥例题、习题在知识、方法上的示范性,注意解题的规范训练。进一步强化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淡化技巧。重视解题指导,注重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养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从同一个角度看待不同的问题的习惯,横向联系,纵向发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注重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渗透;在理性思维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程非常推崇的数学教学模式:还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认真改错, 不论是平时作业或高考复习中的定时练习、模拟考试, 做完后要认真改错 , 通过对自己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的纠正, 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知道, 学生平时坚持认真改错, 能力提高得快, 反之则练习效果差, 能力提高得慢 .而要做到认真改错, 是一件即容易又很难的事, 这涉及到学习的认真程度、恒心, 也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3、把握复习难度,摒弃题海战术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朴素”,既没有艰深的知识,也无冷僻的技巧,许多题目取材于课本的基本题或基本题的改造题,即使综合题也是由若干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而成。今年高考结束后,我们常听到如此感言:题目做多了并没有占多少优势!少做十套卷子也能考这些分数,早知这样,真的不要“杀猪用牛刀啊”。由此可见在高三阶段复习时,要排除各种复习资料的干扰,抓去主干知识强化复习,做到主干知识要精,新增内容要熟,不追求题海,但要做一题通一片,题目做完后要及时得总结反思,反思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反思此题和哪些题类似或有联系及解决这类问题一般规律,反思此题有无其它解法,反思做错题的原因,从而不断提高练习的质量,提高其思维品质.此外,练习要有“度”,减少重复训练,跨出题海教学,要避免低认知水平上大运动训练,无休止地加深拓宽,尤其要避免“喜新厌旧”、一天到晚找“高、精、尖”的、最好是别人没见过的题目去做,试卷一张紧接一张,铺天盖地,学生负担苦不堪。实践证明,目前的高考复习,只要相信自己,相信学生,见好就收,定有汇报。

4、 从平时起培训一定的应试技巧、应试必理, 高考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 , 除了必备的知识、技能之外,考试技巧、应试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考试技巧包括对各种题型的处理方法 , 合理的简化解题方法, 试卷的书写表达 , 中档题目如何不失分、难题如何多得分。

考试心理包括以平常心态参加考试, 克服考试的急燥、畏难心理 , 当试题有难点卡住后 , 如何调整解题次序 , 如何克服这些难点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影响。

考试技巧耕心理的训练不能仅仅在考试前谈一下就行, 良好的考试技巧、考试心理必须从平时的定时练习、模拟考试中开始训练, 才能逐步形成。

总之, 高考复习的策略应是强调双基, 提高能力 , 以中低档题为突破口, 全面复习 , 使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第二篇:2014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王伟杰季振林袁恒国赵秀华

如果说高考一轮复习主要进行知识梳理、构建考点系统的话,那么高考二轮复习则要在分析考纲及期末试题的基础上,对复习内容进行适时调整,从全面的基础性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强化。有人形象地把高考二轮复习比喻战争的相持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同学们学习水平的分水岭,成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因此,能否在高考二轮复习中抓住时机,使复习效益最大化,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在这个重要的复习节点,我指出了二轮复习的备考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时间进度的安排

第二次模拟考试后我们安排做综合练习,我们安排就做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这也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后一个月,从四月底到五月中有2到3周的时间,这段时间很关键,我们安排解答题的专门练习,针对高考要考的6道解答题我们分6个单元做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应用,③立体几何,④解析几何,⑤数列不等式,⑥导数及其应用。该部分的习题的都是自己组卷,这样针对性较强,难度适当,学生反映也较好。。

二.复习计划的执行

对自己所教的班级作一下了解,分析班级的情况,认真做一复习计划。备战高考就象打一场战役,要想获胜,就应该在复习之前了解情况,做一计划。对于奥运班,复习进度应稍快,题目设计的应该多一些,多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对于平行班,进度应稍微放慢,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感受,毕竟他们曾经落下过;应以增强学生信心为目的,多鼓励他们。

制订好的复习计划后,一定严格按照复习计划进行。计划的制订要按照该学期的总课时,各章在教学大纲中安排的课时比率与该章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以及学生对该章内容掌握程度来定。举例来说集合与函数这部分复习时间一般不应该超过6周,这部分虽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但是现在高考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单独考查,解答题中虽然要应用函数知识,函数思想来解题,如导数的解答题,数列的解答题,但是在这单元一般不单独用解答题的形式考查,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在第一轮复习时,这部分我们少做解答题,多注意概念,注重选择填空题,不把战线拖得过长,对大多数班级与学生避免做综合性太强与难度过大的习题。第一轮复习不要要求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按顺序概率与导数是最后复习的内容,它们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三.把握好高考的方向

高考考什么,有考试大纲。而具体的命题的脉搏是每个高三教师最想知道的,其实是不难把握的。高考试卷是社会瞩目的焦点,只能出好,不能有错,每年国家的考试中心还要对各省的试卷进行评估。面对社会与国家主管部门的双重压力与他们自己的努力,我省的命题水平逐年提升,质量逐年提高。而他们命题的样板就是前一年考试中心的试卷,他们也在努力学习考试中心的命题思想,所以只要充分研读前一二年考试中心的试卷就能摸准当年高考命题的脉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各题的得分比例都与去年的考试中心的命题试卷雷同。各章考查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率与6个解答题的考查方向,都与去年考试中心的试卷的相似。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高考复习。也就是说以去年的考试中心的6道解答题主要考查方向是我们复习的主攻方向。另外我们通过从外部得到的信息更主要通过自己的分析认为三角,概率,立体几何高考解答题的难度不会很大;近两年我省没有重点考查数列内容,这是不容忽视的缺陷,所以数列内容一定会以解答题的形式考,而且难度不会低,这与我们从考前得到的信息也是一 1

致的;解析几何与导数的综合题是区分度较大重点考查的试题;从高考实际看这方面我们把握的是相当准确的。通过对去年考试中心试卷的分析,与我省命题的特点我们分析选择填空题会相对容易,解答题为保证区分度与高校选拔的要求不会容易,总体试卷难度应于去年相当。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也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的安排与实际操作都是注意考试重点,

四.重点内容的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时,函数部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集合与简易逻辑,向量部分,统计部分都不是重点,不必做过多过难的题。在第二年的5月份,也就是高考的最后阶段,这时的时间最宝贵,我们针对高考的6个解答题安排了6个专题复习。现在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正确的。在具体复习中教师要对习题试题进行指导性的选择,我们的体会是高考复习不能跟着教辅书运转,要以自我为主。

五.重视解答题

我们在复习中提出重视解答题,不要过分重视选择填空题,一定要求学生努力做解答题。因为从历年的高考看,学生成绩的好坏最终取决于解答题,平时做太多太难的解答题没有多大的意义。较难的选择填空题在考试中很难碰上。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侧重解答题的教学,用较多的时间分析讲解解答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解答题,如复习立体几何或解析几何时减少习题数量,每天就要求学生就作3-4道解答题,对学生区别要求,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再少做一些,鼓励学生一定要努力做解答题。

六.填空题的复习策略

高考一定要考基础,考试的知识点覆盖率应该尽量大,这些设计目标由填空题来完成。以它的目的来看,选择填空题的难度不应该大,一张卷有1-2道难度大的题就足够了。所以复习时不应用过大的精力去抓填空题,实际上,实践告诉我们,难的选择填空题是押不上的,遇到时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平时的练习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除了在平时的训练,还作了填空题的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七.作业量要适当

讲课要少而精,但对高三复习备考,作业更要少而精。虽然数学的提高几乎全部依赖做题,但绝不代表做的越多分数越理想。真正获取数学能力的过程还需要自己认真体会。高三的复习时间是宝贵的,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教师对教学的安排,作业的安排是要十分慎重。作业的安排一定要针对性、目的性。作业留的多一方面是没有必要,耗费学生的精力于时间,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使一些学生根本不能完成,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而放弃学数学。我们的体会是作业能不留的尽量不留。作业要重质,不要重量。

八.全面复习,注重策略

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是深刻的理解概念。这可以通过做题和总结逐渐完成。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是不拘泥于题目的根本能力。只有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才能促使我们得到数学简洁、直接、精确的思维特性,表现为举一反三的能力和独辟蹊径的实力。具体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即在做题过程中注意去认识题设的目的、特点,和所用思维的形式。比如高中最复杂的函数,考察的方式和设问往往大相径庭,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形式化表达变量关系的过程。我们不可以被高考名目繁多的函数考题吓倒。解决时,不必拘泥于题设的表达和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函数、变形、换元、数形结合等方法直达目的地,只要能抓住主要矛盾,分清已知性质,根据对函数的理解,这种问题并不可怕。第二步是熟练运用各个常用方法。首先要保证方法的全面,课堂的方法绝对不能遗漏。建立在成熟认识上的套路的解题既可以保证正确性

与严密性,还可以提高速度。高中数学涉及大量方法,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才能到认识全面,熟练的掌握则依赖于对同类题目解发的总结。

第三篇:2009届高考备考复习方案

2009届高考复习备考考案

----2009届高三英语集体备课组徐尉凯

为了有条不紊而又科学高效地组织与开展09年高考备考工作,09届高三英语集体备课组全体教师在高三学年伊始(08年9月20日)圆满结束高中全程教学任务后,经组内双边、多边探讨,共同就三轮复习的具体行动方案达成集体共识。

三轮复习时间长短不同,复习也各具侧重:

9月20日——3月20日侧重基础能力闯关

3月22日——5月9日侧重各项综合能力突破

5月11日——5月31日侧重考试心理和综合应用能力强化

9月20日—3月20日期间:

在带领学生完成英语语法中词法、句法结构梳理的同时,切实落实高中英语全程58个单元知识点的全面整合综合复习,并辅以具针对性和导向性的“专题+小综合”练习的加以巩固。为此,教师得根据所教学平台实际制定出切实、有效、可行而又特别具体的中长期复习方案,并勤于备课、耐心授课、专而全地设置巩固练习,做到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训练有计划、有针对、有导向、有实效。学生得认真、务实地走好“课前复习—认真听课—勤于练习”三个关键环节。使学生在摸清语法结构和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掌握一定解题方法,提高解题基础能力,以便有充分的时间表进行听力、完形、阅读等专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综合型考试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3月22日——5月9日期间:

严实完成一轮复习与巩固训练后,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和可用的时间也越来越紧。对此,本轮应帮助学生冷静地制订短期复习计划,降低难度,抓基本题、典型题。在听力、完形、阅读、改错、书面表达各项训练中,都应该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在巩固一轮所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通过各专项专练将其进一步系统化。突出特定语境下词汇型和语法的常涉考点,特别是词汇中一词多义的巩固训练,减少或避免冲刺阶段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同时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强化专题专项训练,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及强化信息筛选与判断推理等解题能力。

5月11日——高考前夕

回归基础,保持感觉以从容心态。在一轮基础能力过关、二轮综合能力突破的基础上,高考前夕的五月最重要的莫过于帮助学生找到并保持好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 让学生用最充实的自信感来增强考试的自信心。所以在五月下旬直至考前须一整合词汇表、二疏清语法重点难点、三精选精练精析、四精背范文,坚持每天读两篇文章,保持感觉和平静心态。

总之,只要教师信心十足而又耐心地组织学生耐心而自信地执行计划,把握命题者的思路,我们的学生就会符合高考优秀学生选拔的要求。

为此,我们集体备课组全体教师已统一认识:敢于克难攻坚,积极发挥个性、勤于探索创新,最终实现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创新。

考案实施保障措施

集体备课例行条例

教师组织全程复习和监控全程例行条例

教师落实:

一 全组教师统一认识、克难攻坚,发挥个性、探索创新,最终实现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创新

二 复习

1帮助学生梳理清晰的语法结构

2着实落实全程高中教材58单元的语言点

3 全程复习中有针对性和导向性进行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

三考试

1分平台测试( 具体情况个例处理)

2试卷制作与周考全程负责

3阅卷细则

师生:

严格规范考试行为与心态

全组教师统一认识、克难攻坚,发挥个性、探索创新,最终实现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创新

集体智慧变成集体行动力

尖子生短板——短板罪人

最大限度将学生推到最高平台

严实的态度和行动

地狱炼狱而后上天堂

逐渐壮大优秀生团队

优生工程:高度关注、全程跟踪

训练决定高度和深度:认清形势、克难攻坚!

教师做到对高考研究有特别深度和广度,能够预测且敢于预测高考试题和趋势。

全组务必始终严实勤奋,克己奉公!

第四篇:2012高考考物理复习备考方案

南丹高中2012届物理科高考备考总结

高三物理备课组:覃东翔

一、学生情况和科任教师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2012届总共有10个理科班,学生总数586人,其中物理基础相对好的有三个班,其余班级的基础都普遍较差,尤其以5班、6班、7班、8班为代表的的四个班的基础最差,连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都不记得,如什么是位移,什么是光电子,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是什么,都不记得,更不用说是理解了。所以我们学生的总体情况是基础差,怕学物理。科任教师方面,我们高三物理备课组总共有5位教师,其中宋老师跨高一高三教材,我们6人中除了刘老师、韦老师和宋老师是具有多年高考复习经验之外,其余三人都是经验不足,把握高考复习方向的能力有待提高,而且有一位是第一次带高考,对高考复习信心不足,显得有点紧张,所以我们高三备课组老师的总体素质参差不齐,但年轻有冲劲。

二、2011年高考物理科考情分析及我校2012年高考备考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2011年高考物理科的考试内容涉及《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的13个, 占70.6%, 比去年52.9%高,知识覆盖面更大,着重考查了属于“Ⅱ层次”和“实验”的内容。物理科考查重点仍在于力学和电磁学(含实验)内容的考查。试题特点是:试题重基础,依考纲,对主干知识不偏、不离、不弃;试题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好,既体现选拔功能,又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突出学科特点,联系生活、科技,突出应用;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我们的目标和备考思路是:

1.坚持以考试大纲为本, 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训练,虽然高考试题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题历来是试题在课外,原理在课本中。加强对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目的训练,保持一类班成绩与上一届持平,争取在基础题型训练中提高普通班在高考中的成绩,使全年级的平均分比上一届多两分以上。

2.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只出一套卷,风格偏向过去的二卷,我们估计2012年可能会延续,而且题型开始偏向于课改区高考题型,难度有所降低。所以要准确把握二卷的题型特点,在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二卷的题型的练习,同时也要熟练一卷的题型特点,做到有备无患。

3.延续上一届的“以高考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为范本”, 充分利用评卷系 1

统优势,加强规范解题的训练,让学生懂得高考评卷的标准,会在考试中拿到应得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都拿到手。

4.加强对基本实验原理、步骤的真正理解,我们学生基础差,对实验原理的拓展应用不是很灵活,对创新实验题的解决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更应倾向于加强对测量仪器构造、原理、读数的理解及训练。如打点计时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万用表、示波器等。

5.重视每一次的模拟考试,通过考,讲,总结,还要加强专题复习、专项训练和限时训练。

三、高考备考中的一些做法

(一)通过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作,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1.在开始复习前,通过集体备课,充分研读高考说明,从中体会说明的精神。不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读,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做到每位教师心中有考纲。不同的要求程度,不同的处理方法,把握复习方向,明确复习目的,从而减少盲目性。集体备课时,要求本备课组每一位要把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困惑讲出来,供大家思考,并讨论对策。同时把握高考的一些动向和信息,建议大家通过同学,朋友,把各地高考的一些动向和信息题,供大家参考,尤其是本省市的信息,要跟踪南宁、柳州、桂林的信息。

2.加强高考试题的研究,渗透到全年级统一的集体复习备课中。为提高高考复习效率,我们认真研究前2010年和2011年两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从中选取典型的选择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充实例题或平时的专项限时训练题中,最好认真钻研并加以改编创新,形成体现学情、教情的题目加以利用。虽然集体备课每周一次,但是课余时间高三备课组每周碰头至少两次,一起重点研究本单元的复习重点,复习难点,复习方法,要求各教师上网精选精编题,如学科网,高考试题网等,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为高考备考服务。

3.加强互相听课,要求本备课组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复习探讨课,力求通过互相听课,挖掘出复习中的一些好的教法和做法,供大家借鉴,同时发现复习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二)优化复习课的教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复习课是对课本的知识记忆巩固、理解提升。我们的物理一轮复习课,往往由教师带着学生梳理慨念,然后用几个习题巩固一下,单一的模式,时间长了,

学生不感兴趣,走神不听课现象严重,课堂效率太低。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打破常规复习模式,加强教法研究,提高复习效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复习课设计。还时间给学生,真正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之中,课堂效率有所提高。具体做法是精心设计复习学案,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参与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让学生充分训练,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

三、四个阶段复习的进度及复习内容

1.第一轮复习:时间从2011年6月20日到2012年4月15日,历时8个多月,时间较长,尤其在力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光在《力 物体的平衡》,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考虑到我们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几个阶段的复习我们重点放在第一轮复习,此轮是全面复习,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覆盖面,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抓住课本,用好《三维设计》,夯实基础,以单元归纳小结为主,同时穿插选择题专项训练共20套。

2.第二轮复习:时间从2012年4月16日到2012年5月20,历时一个多月,此阶段是专题复习,用的配套复习资料是《优化方案》,分为《力与运动》、《动量与能量》、《电场与磁场》、《电路与电磁感应》、《热、光、原、波》《实验》共六个专题,我们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取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和提高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重点班我们重点放在《动量与能量》、《电场与磁场》、《电路与电磁感应》、《实验》四个专题的复习,而普通班我们把重心放在《力与运动》《电路与电磁感应》、《热、光、原、波》、《实验》这四个专题的复习中,同时还专门用一个星期进行计算题抢分训练。

3、第三轮复习:时间从2012年5月21日到2012年6月5日,最后15天,这个阶段主要是适应性训练和心理调整,兼顾查漏补缺。在模拟适应性训练中,按照高考的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出题,组织模拟训练,每次学生练题都要规定限时完成,训练解题速度,规范解题格式,综合训练题要求覆盖整个高中物理教材的知识点、考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主。以3套高考模拟适应性试卷为主,兼顾热点信息题。

2012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这一年的高考备考,我的总体感受是,一轮复习花了太长的时间,学生学习的倦态渐露,又使得二轮复习时间被压缩,复习匆忙,专题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今后将加强向各兄弟学校取经,争取我校物理复习的突破。

第五篇:屯留一中2011年高考数学备考方案

屯留一中2011年高考数学备考方案——— 高三数学组 一:结合在高考研讨会上各位专家传达的精神与学习资料把握高考动向,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注重研究新旧高考的区别,明确明年高考的重点与特点。

三:注重回归教材,特别是对于新增内容的处理。

四:选考内容怎么上:根据考试说明上。

五:多研究,少走弯路。——骨干教师培训资料可以借鉴。

六:手头必备资料:2010年实验区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课标,课标教材,旧大纲考纲与说明,4年宁夏试卷,4年所有实验区的考试题(注意与宁夏卷的区别)。

七:对于今后月考题的选择和命制一定要突出其导向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考英语写作常用句式下一篇:高考诗词鉴赏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