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术论文

2022-05-1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初中数学学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中探索出一條适合数学教学法的新路子,变得格外重要。【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反思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新教材、新教法及新的学法营造出了新课堂氛围。

第一篇:初中数学学术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

摘要: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准确严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态”,其转化的方法有:利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贴近的个别范例引发思考实现转化;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实现转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转化;应用变式教学实现转化。

关键词: 学术形态的数学知识;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转化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许多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课下“一片朦胧”、“一做就错”,很显然这种“懂”是“假懂”,并没有把数学知识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造成对数学知识“假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形态”。

一、两种形态知识的内涵

学术形态的数学知识是指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化地摆在那儿的,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线性地印在纸上。学术形态的数学知识学起来枯燥乏味,脱离了现实生活,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是一种火热的思考,散发着巨大的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教育。

二、初中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模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全新的,他们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的经验,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要挖掘新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的结合点,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展示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帮助和引导学生达到对新内容的“意义建构”。数学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把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回归到本来面目的数学,也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首先,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创设合适的知识产生情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发现者,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知识,教师则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其次,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从中感受、体验、探索,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一过程应体现学生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把数学知识的教学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

三、初中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方法

著名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通常表现为冰冷的美丽,而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却是一种火热的思考。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最后理解这份冰冷的美丽。

1.利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贴近的个别范例引发思考,实现转化。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形式化、抽象化。而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而言,如果仅停留在数学抽象的象牙塔里,将数学活生生的背景抹掉,是无法真正理解数学内涵的。

[案例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实施。由于乘方与幂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教学中可利用如下方法进行:首先以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1)相同加数的加法如何简化?

①2+2= ②2+2+2= ③2+2+2+2=

④2+2+2+2+2+2+2+2+2+2=……

(2)相同因数的乘法如何简化?

①2×2=②2×2×2= ③2×2×2×2=

④2×2×2×2×2×2×2×2×2×2=……

为了简便,把相同因数的积记为

2×2=22

2×2×2=23

2×2×2×2=24

2×2×2×2×2×2×2×2×2×2=210 ……

然后通过以下表格的展示,使学生茅塞顿开,学习效果很好。

上例就是从学生熟悉的加法运算及各种运算的结果谈起,搭建了学生认识的平台,建立了具体和抽象的联系,使学生理解了“乘方”和“幂”的概念。因此,利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个别范例,找到数学知识的连结点,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2.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实现转化。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认识特点和认识规律,把形式的、演绎的数学回归到数学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返璞归真。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一个问题、一个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发展和延伸是什么,有什么具体应用。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只能是一个重要的“引导者”。

[案例2]“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发现的教学实施。

师: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我们以三角形的一边为边,再画一个三角形得四边形ABCD,请问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思考)

生1:360°。

师:为什么?

生: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构成这个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很好!原来大家是把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构成这个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如果给你一个五边形,你能求出它的内角和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生:(思考,讨论)

生2:我知道了,是540°。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2:添一条辅助线,将五边形变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那么五边形内角和就是360°+180°=540°。

师:对!还有没有不同的思考方法?

生3:也可以添两条辅助线,将五边形分割为3个三角形。

师:很好!通过添辅助线,将五边形分割为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或分割为3个三角形,从而将五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已知的四边形或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上面他们发现的结果,便于归纳总结。

师:不同的多边形,其内角和也不同,你知道多边形的内角和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吗?

生:多边形的边数。

师:对!下面请同学们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

经过同学们活跃的思考和讨论,得出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经过学生自己思考而发现的公式,无论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学习兴趣上,都要比直接给出公式再加以证明更富有吸引力。

有了猜想的结论,说明猜想的正确性就成为了自发的需要。于是趁热打铁,请学生画一个六边形验证。

在验证的基础上,又请学生用分割方法(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各顶点)对猜想公式进行合理的说明。

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建立了自己的认知活动线索,理解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由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应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上面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以三角形内角和180°作为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得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经过学生火热的思考,获得了(n-2)180°这个“冰冷的美丽”。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转化。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蕴含于数学活动之中。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往往与数学解决问题,数学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相联系。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运动变换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存在于数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较难用文字语言进行准确地描述,是属于过程性的内隐知识,只能在活动过程中加以体验和提炼。任何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必须经历“解决具体问题——反思和总结——归纳与提炼——应用与发展”的基本过程,学生不能从“告知”中体会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只能从体验解决问题过程、反思和总结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可以启发学生领悟知识间的关联性,领悟数学知识的发生、发现和发展过程,帮助其完成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案例3]体现分类讨论思想的解题教学。首先用数钱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论层次的问题解决,在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并应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

如果你面对一堆人民币,其中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面值,你怎样用最快的速度清点出有多少元钱?

这个问题具有难度低、生动形象的特点,是分类讨论的典型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在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让学生思考分几类,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类别种数是由人民币的不同类别面值决定的”,理解“问题对象具有不同的类别”是需要进行分类讨论的原因。通过对这个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抽象出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解题程序:

在学生完成对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程序的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典型性的应用,如下例:

邮政部门规定:信函重100g以内(包括100g)每20g贴邮票0.8元,不足20g按20g计算;超过100g的,先贴邮票4元,超过100g的部分每100g加贴邮票2元,不足100g按100g计算。

(1)小明寄一封信函贴了6元邮票,问这封信函有多重?

(2)如果要把九封重12g的信件分两个信封寄出,每个信封重4g,请你设计寄信方案,使寄出这九封信件所贴的邮票总金额最少?

通过对分类讨论思想应用过程的进一步体验,对应用思想方法的程序与规则进行再总结,使学生较好地把握了分类讨论思想。数学思想方法以抽象的形式而存在,说起来容易,理解起来却很困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钻研教法,使学生通过火热的思考,自己去感受、体验、反思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

4.应用变式教学,实现转化。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应注重揭示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拓宽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做习题时往往停留于机械模仿,不会独立思考,当问题的形式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对此,采用变式题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之理解结构特征,并提高思维能力。

[案例4]“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美是一种“冰冷的美”,它是一种形式化的材料,其推导过程比较简单,可以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也可以利用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差等方法进行推导。此公式的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明白公式中的“a”与“b”,它可以是数、字母和式子。为了让学生通过思考理解这一“冰冷的美”,为此设计了这样一道变式的辨析题。

下列两个多项式相乘,哪些可用平方差公式?哪些不可以?能用平方差公式的请计算出结果。

(1)(2a-3b)(3b-2a)(2)(-2a+3b)( -2a-3b)

(3)(-2a-3b)(2a-3b)(4)(2a+3b)( -2a-3b)

(5)(a+b+c) ·(c-a-b)(6)( -a-b+c)·(a+b-c)

公式学习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公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将公式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载体的观念,在注重它的形成过程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公式的本质特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运用公式的能力。

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是必需的,但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度的把握上,应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接受和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不要为展示过程将内容搞得太难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并不是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要展示其过程,但教师要有“过程数学”的意识,对于相关内容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

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准确严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态”,其转化过程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关注数学知识的两种形态的转化,给数学教学注入更多的、鲜活的思考,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黄晓学.论知识生长点与数学说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1).

[3]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奠宙,王振辉.关于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谈“火热的思考”与“冰冷的美丽”[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林燕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

【摘 要】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中探索出一條适合数学教学法的新路子,变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师 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新教材、新教法及新的学法营造出了新课堂氛围。在各种教材中,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得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但在新型的教学课堂中,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问题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开展的,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实践与探索,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得到不断优化。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识别时,可以创造如下活动:教师让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正方形,然后:想一想,你的正方形画法是否正确?比一比,你周围同学的画法是否与你不同?是否有更好的画法?教师巡视,学生动手画,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最后教师再请学生代表阐明自己的画法,当学生说完自己的画法后,同学们的思维会在这一过程得到很好的锻炼,并且通过这种活动性的教学方法有助集体参与,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三、进行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灵活思考

初中数学在扎实基础知识点的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思维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初中数学中关于方程的知识,需要周密的逻辑和灵活的思维,有着多种解题方法,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解法时,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顺解题的思路。如果老师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毫无兴趣,此时让学生在前面已经熟悉的基本方法上,发挥数学推理能力,很容易获得新的解题思路。虽然老师早已经知晓解题思路,但对学生来说,借助老师的启发,达到“新”数学规律、“新”方法的目的,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这种思维习惯让学生受益无穷。通过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解题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动思维,发掘更有效的解题方法,实现一题多解,完善了课堂教学方式。不难发现,老师讲解数学难题,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路的开拓。

四、教师要注重在及时、认真的教学反思中掌握教学方法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就是在备课后,对自己的课堂预设所进行的反复思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即将上课的教案,反思以往的同类教案及其经验教训,二是反思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即进一步“备学生”,即反思学生有无与课本相关联的知识储备,反思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学生是否尝试过,反思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二)课中反思

一是反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生的活动过程,课堂离开了师生、生生的活动就不能成为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时时反观课堂活动是否贯彻了“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理念”,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科特点,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新课程要求课堂活动中师生是平等的,但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时时处处调整活动的进程,使之向“高效”征程迈进。二是反思课堂上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度关注学生,深入反思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会“观察、倾听和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既要进行认知交流,又要进行情感交流;既要通过语言交流,也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真正实现对话、交流的课堂,实现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三)课后反思

一是自我反思。首先是思得失。认真、及时地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理性地思考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调动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在反思中,要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可以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放在教研组活动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其次是思改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在反思—实践—反思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帮学生们找到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快速抓住数学的重点,使数学学习变得简单。

作者:孙秋菊

第三篇: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初中教育改变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变革。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枯燥,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采用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长久以往会让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学的长效发展。为了转变这一教学弊端,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以此丰富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丰富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引言:

初中數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公式和定理以及一些法则等,同时教师和家长比较注重学科的成绩,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一味的采取题海战术,这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应增加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上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连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都少之甚少,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注入知识点,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涣散,课堂互动的环节比较欠缺,同时教师也不够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从而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拓展,仅仅只局限在教材中,从而使初中数学学科没有一定的实用性,最后无法顺利的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疏忽了对课堂的管理,有的学生上课睡觉、聊天,看课外书等等都处理的不够恰当,导致的最终结果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越来越畏惧对数学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主动学习产生了动力,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更顺利了当前教育教学发展。

二、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

以往在学生们的心中,数学教师是比较严肃和高不可攀的。教师为了使自己与学生能有更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树立起平等的师生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学生和辅助学生学习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热爱数学,喜爱数学。其次,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进行肯定的鼓励,然后再委婉的纠正回答问题上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正数和负数》这节课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上的正负数还是了解的不够清晰,教师就要耐心的帮助学生进行讲解,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提出这样一道题,-3,+4,6,0,-78,9,请问正整数是哪个?负整数是哪个?其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谁?有的同学回答的不够全面,教师不要及时的纠正或者严厉的批判,应学会先表扬赞赏,再委婉的进行纠正,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学习问题的欲望,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创造多种数学教学情境

1.生活情境

数学中的内容往往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带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巨大价值,而且也在此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对数学学科成绩的提高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相交线》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软件的方式,播放一些摩天轮的画面或者游乐场的小货车的短视频。以此来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运动的轨迹,接着再进行对课程的讲解,从而学生更好的掌握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2.动手情况

动手情境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的转变成主动学习。同时也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内容。比如,在学习八年级《轴对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事先准备一些纸和墨水,然后进行折叠纸张,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同时也获得的更好的情感体验。

(三)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有限,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听教师的教学讲解,在做题和考虑问题上比较片面,不能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很好的消化,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同时也不益于新课程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时,教师在课程末尾时,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每组四人进行讨论,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几种判定方法呢?怎样去判定一点是否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探讨,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认知水平,能够很有效的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在此过程中,让学习差的同学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应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设置出不同的创新型教学策略,通过采用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长期的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陶英.数学因你而精彩——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0(12):6.

[2]许维.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353.

作者:郑仕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发表建筑施工论文下一篇: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