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安徽省中考语文范文

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再现

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再现 2014【二】(22分) 《槐花》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11)“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12)“什么神奇?”

(13)“这木棉花。”

(14)“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15)【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17)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

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3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

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分)

2015 [一] (22分) 《红书包 》 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一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骄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注]①打烊(yáng):关门停止营业。②旖旎(yǐ nǐ):柔和美好。 5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3分)

6.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捂着眼

凑近着

退远点

B.凑近着

捂着眼

退远点

C.凑近着

退远点

捂着眼

D.退远点

捂着眼

凑近着

7.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6分)

→我找到卖后书包的文具店→

→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8.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4分)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9.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那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6分)

[一] (23分) 《那个春天,很暖》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她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⒌“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你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⒍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⒎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⒏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⒐“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4分)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正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满,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⒌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⒍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2分) ⒎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

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⒏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分)

⒐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6分)

2017年[二](21分)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亲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很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六十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固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⒑说说“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2分)

⒒请自选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冰冷的墙角,一个人,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

⒑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

(4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⒒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上好的木材→

→渐弯的扁担→

. ⒓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3分)

⒔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⒕“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⒔为什么说“扁担的一生也是农人的一生”? (2分)

⒕从全文看,你认为扁担具有怎样的精神?作者写扁担的这种精神,用意何在?(4分)

第二篇:201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复习

一、课标引路 吃透考纲 关注变化

各学科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该学科的课程目标(简称为“三维目标”),并清楚地描述了各方面的学习内容。从应考角度来说,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考试纲要》是课标的具体化,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要比较今年和去年《考纲》的异同点,关注细微变化。充分发挥《考纲》的指导作用。 记住:不会变的是对中考考纲内容的考查!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牢牢把握《考纲》这个“宗” ,以不变应万变,就能达到“以静制动”“处变不惊”的境界——此乃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考题 分析答卷 了解特点

研究考纲,最终要联系到具体的试卷,研究试卷有两方面的好处: 1.熟悉考点,了解题型,展望未来命题方向; 2.缩小范围,减轻压力,努力做到有效复习。

研究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猜想2012年的试卷特点。

(一)稳中有变,涵盖广泛。

(二)聚焦基础,突出语言运用

(三)整体阅读,凸显理解、品味

(四)贴近生活,注重个性化表达

三、掌握技巧 明晰考点 预测方向

(一)古诗文默写:

范围:《课程标准》的规定,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

依据:我省《2011年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语文积累的第7条指出:“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命题预测:除诗词外,涉及到的古文是:

2005年——《论语》《陋室铭》(2分);

2006年——《爱莲说》(1分);

2007年——《论语》《鱼我所欲也》《岳阳楼记》占3分; 2008年——《论语》《桃花源记》《陋室铭》占3分; 2009年——《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占2分; 2010年——《论语》《陋室铭》占2分 2011年——《孟子二章》《岳阳楼记》2分

可以说,今年的默写也会有古文中的名句。因此,复习中不能只背默34首古诗,对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

预测2012年古诗文默写试题形式(必定是名句) 1.连接式默写。 2.理解性默写。 3.主题式默写。

温馨提示: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师生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课外读物

范围:去年的《考纲》推荐了8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水浒》、《西游记》、《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安徒生童话》、《名人传》、《童年》《朝花夕拾》。 内容:按前几年考情,内容应涉及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等。

形式:填空题型(0

5、0

9、

10、11);简答题型(0

7、0

8、09);仿写题型;表格题型(06)。

教学建议:给学生印制《水浒》、《繁星·春水》、《朝花夕拾》以外的五部名著的基本内容及篇目表,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背诵并写准。

(三)综合性学习

●一定要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定要了解综合学习这种题是怎么考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标如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未重视,许多老师不引导,学生靠天收。当然,我不否认综合实践能力可以从平时的言行举止中积累,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综合实践训练,一定能让学生遇题不慌。现在,综合性学习题备受到中考的关注,它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出现在各地考卷上。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试题特点

1、生活性。

2、综合性。

3、实践性、探究性。

备考“综合性学习” 的策略: 重视平时的动手动脑和探究。

考前复习至关重要,“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综合性学习”中有可能涉及到语病的修改,复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检查病句的方法,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检查病句的方法有: (1)审读法。(2)提取主干法。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对 (4)前后不一致

(5)成分多余 (6)误用虚词或关联词语 (7)句式杂糅

(四)阅读类试题的复习(此与写作是重头戏) 近年考题回顾: 2006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 2007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科技说明文; 2008年两篇现代文阅读都是散文;

2009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 2010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 2011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

文言文阅读近年都是50篇优秀诗文篇目中的选文,考查内容基本稳定。

要想取得好成绩,要做到两点:

1、拓宽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浓浓的阅读兴趣。

2、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给学生一个登山的手杖。

●叙述类

叙述类文章阅读三步曲: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 (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做答。

预测2012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几种:

1.层次结构(考与不考都应关注,它是读文必备的能力) 2.题目——题目的作用

3.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4.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或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6.提炼——理解并能分析文中人物(特别是小说)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7.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8.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9. 常用写作手法

10.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

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说明文尽量用文中的话作答)。

预测2012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在以下几种之内: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每生所记不能少于6种)。

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6.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7.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8.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9.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三步曲----

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 第二步: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答。

预测2012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8种-- 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3.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记住这四种即可)。 4.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5.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6.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有可能放到第一部分考查)

7.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文言文阅读

2012年中考文言文考什么?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 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多在注释中,应要求学生背这些重要的注释);

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附:历年中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

2000年——《出师表》

2001年——《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02年——《曹刿论战》

2003年——《五柳先生传》《醉翁亭记》比较 2004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2005年——《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

2006年——《论语》(课改卷)【《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统一卷)】 2007年——《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比较 2008年——《送东阳马生序》

2009年——《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比较 2010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比较 2011年《马说》。

(五)作文 (55分)

作文在中考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文分占试卷总分的40%(加卷面分),可以说是一个得分大户,占据语文考分的半壁江山。 要提高作文成绩,只有加强训练,掌握方法,熟能生巧,才能稳操胜券。 从2002-2010年中考作文的发展变化预测2011年中考作文的流行趋势,我们推测2011年安徽中考作文在内容上更富有人文性、民主性,更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有事可写,引导学生有悟可感:感悟学习生活,感悟自然美景,感悟生活的馈赠,感悟遭遇的失败,感悟心理的变化,感悟民族的希望等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情感源于生活。

作文冲刺要点---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作文“十忌”

1.忌误解话题:如“承诺”与“诚信” 2.忌主题平庸或消极 3.忌题材陈旧

4.忌文体杂糅:强化训练一种文体,比如记叙文(重在记叙文)(可加议论文)。 5.忌语言平淡:要有文采,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引用点加点修辞)。 6.忌内容失真:比如编造美丽的谎言。

7.忌为新而新:如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8.忌写成诗歌(最好不写)。

9.忌字数不够:尽量把作文格写完,给人厚重、充实的感觉(去年要求不少于500字,结果写500字的学生得分很低,一般在700--800之间)。 10.忌书写潦草,卷面不整(卷面5分重点体现在作文上)。

着重强调:加强写字训练,提高中考作文成绩!

中考语文,有条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复习十分关键。

虽然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广博而庞杂,但是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可找、可循,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规律,同学们定会事半功倍。

第三篇:2018年安徽省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35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②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③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⑤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颔联和颈联。(4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汉字是中国精神的凝练。中国人从孩tí时代就开始捉笔写字,练习的是书法,打造的却是性格与魂魄。汉字的间架结构紧而不拘,繁而不赘,宽而不松,方正园润,启承呼应,勾连之间敛气凝神聚魂。横平竖直的浑厚刚劲,蚕头燕尾的生动潇洒,有包裹四海之气象、驰骋古今之豪迈。黑白相对、虚实相衬、动静相宜、庄谐相映,饱含着深suì的哲学思想。(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繁而不赘(

)

孩tí(

)时代

深suì(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根据语境,对于“打造”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制造

B.比喻创造或造就

C.修筑,编制 (4)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3.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段中的“他”是

(人物)。 (2)《水浒》的作者

在塑造那些梁山好汉时,非常注意写出人物的个性。如写鲁智深则通过

(故事名)表现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又粗中有细的性格。

4.育才学校九(1)班开展以“约会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班级推选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一则邀请函,邀请王老师于3月20日下午三点到九(1)班教室参加此次主题实践活动。(4分)

(2)为了便于学生借阅,班级准备建立自己的“图书角”。面对这一建议,大家反应不一。有赞成者,有反对者。你认为赞成或反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各说一条理由)(4分)

(3)下面是语文课代表针对此次活动的结束语。其中有一些问题,请帮他修改。(4分) 【A】经典著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B】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阅读经典,让经典照亮自己的人生,就仿佛是跨越时空,与人类文明史上的巨人对话。阅读无法改变一个人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①画线句子【A】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位置。(2分)

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2分)

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 童谣岁月长 唐毅

①回老家逢着儿时伙伴,讲起孩提的“玩”,我抚忆再三,一些似已淡忘的旧事,又渐渐明晰起来。②小伙伴之间,做游戏、捉迷藏、讲故事,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起“唱”童谣的时候也多,也很有趣。至今还记得一些,如《打电话》:“喂喂喂,打电话,问你的幺妹嫁不嫁?嫁给我、我不要,嫁给别人我要告。”我已忘了是怎么学会的,也不知道“嫁”的含义。但很好听,童声清亮,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③在我的老家,童谣并不是“唱”,是念,近乎于唱,很特别。通常情况下,小孩子唱的童谣是由成年人教的,谁教呢?妈妈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是外婆。小孩子对长辈的依恋,大概也是从童谣开始的。譬如有一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在哪里呢?不知道。小孩子唱着,想象里也一定有一座古老的桥吧。

④我的外婆在我出世前就不在人世了,自然不能教我唱童谣。但别的孩子有外婆,我就可以跟着学,或者别的孩子学会之后,听他们唱一遍,我也就会唱了。如:“老天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或者,有时回家,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拉过来又推过去,做“拉锯”的游戏,“拉锯,还锯,外婆门前耍把戏;请孙孙,去看戏,没有好吃的,青菜萝卜也可以。”每每说到这里,我就特别想念从未见过面的外婆。

⑤童谣是童年的蓝天和白云,是孩提时代快乐的歌。有时,想起儿时玩过的游戏,还有讲过的话,我仍禁不住好笑。毕竟真实地拥有过,谁不是从天真无邪的童谣里走过来的呢?回忆真有意思,可以把那些美好的童真在心里重演一遍,暂时拉近距离。

⑥现在读到一些韵味隽永的儿歌,为了不致忘记,我就要用笔记下。也真有些无奈,童谣的流传,原本是用口的,童年时候,哪里需要用笔呢?后来我长大了,在这方面真不中用。中国的民间文学,多是以口授的形式流传的。童谣也属于民歌的一种。可现在一些严肃的新诗,常常不如童谣有意思。比如《过横塘》:“月光光,照河塘。骑竹马,过横塘。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牵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读了这样的童谣,我觉得它像唐诗,像宋词,像元曲,更像一首好的白话诗。 ⑦在闲暇之日,我读童谣,总想起童年;唱童谣,就想起了童年的伙伴。不知怎么的,在成年的岁月里,童谣虽然能让人思考,却再也记不清楚,也念不出那样的“味道”。有时候很让我茫然,我的童谣,似乎还停留在故乡的草丛间,那时记得很多,怎么现在大都忘了呢?⑧不过,故乡是永远也忘不了的。但那唱着童谣的岁月,仿佛一夜之间,是真的渐渐远去了。(有改动)

5. 文章以“童谣岁月长”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述。(4分)

6. 结合第②③④段概括出童谣能够让“我”渐渐明晰的原因?(6分)

7. 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简述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8. 作者在第⑥段引用了《过横塘》的内容,用意是什么?(4分)

9. 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第⑧段的含义。(4分)

【二】(18分)

让高铁站点活起来

①在中国现行的铁路运营体制下,城市高铁站点的选址权很多时候掌握在强势的铁路部门手里,而非地方政府手中,即便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例外。

②最初在高铁站选址时,上海市建议将站点放在位于市中心的上海站,但铁路部门不同意,希望站点设在上海南站,最终双方妥协后新建了虹桥站。

③“上海还算好的,一些中小城市在铁路部门面前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听从安排。”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导致一些地方的高铁站点规划与城市发展需要脱节。④比如安徽皖北某市,该市的发展方向集中在南北两个方向,南部是产业园区,北部是住宅集中区,但高铁站最终却落在了城市的东部,完全与现有的城市规划方向相反。

⑤“这使得原本并不充裕的城市资源更分散,不利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上述业内人士说,然而,多数地方政府对此并不在意,坚信只要有高铁站就行了,“利用一个高铁站就能再造一个新城出来。”

⑥事实证明,它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此前有媒体不完全统计,国内正在规划建设的高铁新城近百座,仅京沪高铁沿线就有15座,哈大高铁沿线有9座。

⑦其中济南的高铁新城规划总面积达55平方千米,沧州的规划面积28平方千米,都超过了上海的26平方千米。但这些依托高铁建起的新城,不少以卖房子为主,很多并未成功,沦落为楼多人少的“鬼城”。⑧即便抛去高铁站点区域规划问题不谈,高铁站本身及其站前规划也尚有可改进的空间。

⑨国内几乎所有的高铁站拥有面积超大的站前广场,看起来非常气派,这点国外高铁站完全比不上。国外很多高铁站都融合在城市中,建筑不大,少有站前广场。 ⑩这些宏大的广场在她看来并不实用,“很多乘客提着大包小包还要穿过偌大的广场才能进到站内。”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城市为减少乘客进站时间,就直接将高铁站建在了路边。

⑪而高铁站本身,虽引进了餐饮等商业形态,但仍有待开发。铁路部门可和专业地产公司合作,将高铁站打造成一个复合型建筑,下面是车站,上面是酒店、写字楼,使其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如果高铁站的选址规划与高铁站周边区域规划乃至高铁站本身的规划能结合起来,那高铁站的价值就能被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0. 本文指出了高铁站点建设过程中诸多不合理之处,请简要概括。(6分)

11. 文中第⑥段“事实证明”具体指什么?(3分)

12. 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3. 第⑨段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说明理由。(5分)

【三】(15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走送之

走:

(2)腰白玉之环 腰:

(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4)媵人持汤沃灌

汤:

(5)当余之从师也

之: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译文: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16.文章开头“

”一词统领全文,奠定了文章的基调;文中表现作者求学不辍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7.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

三、写作(55分)

19.请以“这一刻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从“感动”“惊喜”“痛心”“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①窈窕淑女 ②山岛竦峙 ③海日生残夜 ④惟吾德馨 ⑤大漠孤烟直 ⑥后天下之乐而乐 ⑦千里共婵娟 ⑧枯藤老树昏鸦(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分)(1)zhuì;提;邃(共3分,每空1分)(2)①园润;②圆润(共2分,每空1分)(3)B(2分)(4)对偶(2分)3.(4分)(1)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2)施耐庵;拳打镇关西(共4分,每空1分)4.(12分)(1)(4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我班将于3月20日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举行“约会经典”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诚挚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期待您的指导。

九(1)班班委会 2018年3月18日

(2)示例:赞成者认为设置班级“图书角”便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增设“图书角”能营造更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爱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分)反对者认为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增设“图书角”影响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的借阅和管理也会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言之有理即可) (3)(6分)①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文明的基础(2分) ②只要;只有(2分) ③示例:阅读无法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符合题意即可,4分)

二、阅读(55分)[一](22分)

5.(4分)文中以童谣为线索贯穿全文,写出了童谣是在长久的岁月中积淀而成的;(2分)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2分)

6.童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2分)亲人的亲口相传(2分)与实践动作相结合。(2分) 7. (4分)结构上:承上启下。(2分)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童谣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2分)

8.通过对比,(2分)突出了现代的诗歌没有以前童谣那样韵味十足,不如童谣好记,难流传。(2分)9.(4分)通过对童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童真的向往;(2分)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2分)

[二](18分)

10.(6分)高铁站的选址规划不合理;(2分)高铁站点周边区域规划不合理;(2分)高铁站本身及站前规划有待改进。(2分) 11. (4分)指地方政府坚信只要有高铁站就行了,(2分)能够利用一个高铁站就能再造一个新城出来。(2分) 12. (4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许多地方利用高铁站规划建造了高铁新城,但都没有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分) 13. (4分)不能去掉。(1分)“几乎”表示范围,是大部分的意思,并不能排除特殊情况。(1分)如果去掉“几乎”,成了国内所有的高铁站都拥有面积超大的站前广场,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三]14.(5分)(1)跑 (2)腰佩 (3)通“披”,穿 (4)热水 (5)助词,无实义 15.(4分)(1)(我)已经成年了,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2)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2分)嗜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各1分,共2分)

17.(4分)(1)向人请教要虚心 (2)学习要勤奋刻苦 (3)以读书乐,不畏艰难(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得分)

第四篇:201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标引路 吃透考纲 关注变化

各学科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规定了该学科的 课程目标 (简称为 “ 三维目标 ”) ,并清楚地描述了各方面的学习内容。从应考角度来说,对知 识和技能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考试纲要》是课标的具体化,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要比较今年和去年《考纲》的异同点,关注细微变化。充分发挥《考纲》的指导作用。 记住:不会变的是对中考考纲内容的考查!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牢牢把握《考纲》这个 “ 宗 ” ,以不变应万变,就能达到 “ 以静制动 ”“ 处变 不惊 ” 的境界 —— 此乃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考题 分析答卷 了解特点

研究考纲,最终要联系到具体的试卷,研究试卷有两方面的好处: 1. 熟悉考点,了解题型,展望未来命题方向; 2. 缩小范围,减轻压力,努力做到有效复习。

研究 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猜想 2012年的试卷特点。 (一)稳中有变,涵盖广泛。 (二)聚焦基础,突出语言运用 (三)整体阅读,凸显理解、品味 (四)贴近生活,注重个性化表达

三、掌握技巧 明晰考点 预测方向 (一)古诗文默写: 范围:《课程标准》的规定,文言文 16篇,古诗词 34首。

依据:我省《 2011年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语文积累的第 7条指出 :“ 准确背诵《语文课程 标准》推荐背诵的 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 命题预测:除诗词外,涉及到的古文是: 2005年 —— 《论语》《陋室铭》(2分); 2006年 —— 《爱莲说》(1分); 2007年 —— 《论语》《鱼我所欲也》《岳阳楼记》占 3分; 2008年 —— 《论语》《桃花源记》《陋室铭》占 3分; 2009年 —— 《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占 2分; 2010年 —— 《论语》《陋室铭》占 2分 2011年 —— 《孟子二章》《岳阳楼记》 2分

可以说,今年的默写也会有古文中的名句。因此, 复习中不能只背默 34首古诗,对 16篇古 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 预测 2012年古诗文默写试题形式 (必定是名句 ) 1. 连接式默写 。 2. 3. 温馨提示 :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 还 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 “ 温故 ” 。师生切记:一字出错,满 “ 盘 ” 皆输。 (二)课外读物

范围:去年的《考纲》推荐了 8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水浒》、《西游记》、《繁 星 ·春水》、《格列佛游记》、《安徒生童话》、《名人传》、《童年》《朝花夕拾》。

内容:按前几年考情,内容应涉及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等。 形式:填空题型 (0

5、 0

9、

10、 11) ; 简答题型 (0

7、 0

8、 09) ; 仿写题型; 表格题型 (06) 。

教学建议:给学生印制 《水浒》、《繁星 ·春水》、《朝花夕拾》 以外的五部名著的基本内 容及篇目表,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背诵并写准。 (三)综合性学习

● 一定要了解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一定要了解综合学习这种题是怎么考的。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 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课标如此要 求,我们在教学中未重视,许多老师不引导,学生靠天收。当然,我不否认综合实践能力可 以从平时的言行举止中积累, 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综合实践训练, 一定能让学生遇题不慌。 现在,综合性学习题备受到中考的关注,它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出现在各地考卷上。 近年来 “ 综合性学习 ” 试题特点 1

2、

3、

备考 “ 综合性学习 ” 的策略: 重视平时的动手动脑和探究。

考前复习至关重要, “ 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 。

“ 综合性学习 ” 中有可能涉及到语病的修改, 复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检查病句的方法, 了解常见 病句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检查病句的方法有: (1) 审读法。 (2) 提取主干法 。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 (1) 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 语序不对 (4) 前后不一致 (5)成分多余 (6)误用虚词或关联词语 (7)句式杂糅

(四)阅读类试题的复习(此与写作是重头戏) 近年考题回顾: 2006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 2007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科技说明文; 2008年两篇现代文阅读都是散文; 2009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 2010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 2011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

文言文阅读近年都是 50篇优秀诗文篇目中的选文,考查内容基本稳定。 要想取得好成绩,要做到两点:

1、拓宽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浓浓的阅读兴趣。

2、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给学生一个登山的手杖。 ● 叙述类

叙述类文章阅读三步曲 : (1)阅读文章, 整体感知; 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 (2) 审明题干 ,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 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 分点表述 :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 用术语 分点做答。

预测 2012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几种: 1. 层次结构(考与不考都应关注,它是读文必备的能力) 2. 题目 —— 题目的作用

3. 概括 —— 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4. 分析 —— 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 理解探究 —— 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或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6. 提炼 —— 理解并能分析文中人物(特别是小说)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7. 赏析语言 —— 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 作用。

8. 表达方式 —— 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9. 常用写作手法 10. 体验感悟 —— 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 : 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准确 摘取 ,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说明文尽量用文中的话作答 )。 预测 2012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在以下几种之内: 1. 概括 —— 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 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2. 提炼 —— 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3. 筛选 —— 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 4. 说明方法 ——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每生所记不 能少于 6种 ) 。 5. 顺序 —— 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6. 结构 —— 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7. 指代 ——“ 这些条件 ” 、 “ 这种现象 ”“ 同样道理 ” 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8.语言 —— 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 “ 准确 ” 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9. 开放性试题 —— 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 感受、启发、体会。 ●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三步曲 ---- 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 第二步: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答。

预测 2012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 8种 -- 1. 论点 —— 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2. 结构 —— 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3. 论证方法 —— 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记住这四种即可)。 4. 分析 —— 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5. 指代 ——“ 这些方面 ” 、 “ 这种情况 ”“ 同样道理 ” 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6. 仿写 —— 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有可能放到第一部分考查) 7. 拓展 —— 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 文言文阅读

2012年中考文言文考什么?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 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的词语; 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多在注释中,应要求学生背这些重要的注 释 ); 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 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附:历年中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 2000年 —— 《出师表》

2001年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02年 —— 《曹刿论战》

2003年 —— 《五柳先生传》《醉翁亭记》比较 2004年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2005年 ——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

2006年 —— 《论语》(课改卷)【《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统一卷)】 2007年 ——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比较 2008年 —— 《送东阳马生序》

2009年 ——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比较 2010年 ——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比较 2011年《马说》。 (五)作文 (55分) 作文在中考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文分占试卷总分的 40%(加卷面分),可以说是一个得分大户,占据语文考分的半壁江 山。

要提高作文成绩,只有加强训练,掌握方法,熟能生巧,才能稳操胜券。

从 2002-2010年中考作文的发展变化预测 2011年中考作文的流行趋势, 我们推测 2011年安 徽中考作文在内容上更富有人文性、民主性,更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有事可写,引 导学生有悟可感:感悟学习生活,感悟自然美景,感悟生活的馈赠,感悟遭遇的失败,感悟 心理的变化,感悟民族的希望等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情感源于生活。 作文冲刺要点 --- 提高作文分值的 “ 六个一 ”

1. 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 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 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作文 “ 十忌 ”

1. 忌误解话题:如 “ 承诺 ” 与 “ 诚信 ” 2. 忌主题平庸或消极 3. 忌题材陈旧

4. 忌文体杂糅:强化训练一种文体,比如记叙文(重在记叙文)(可加议论文)。 5. 忌语言平淡:要有文采,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引用点加点修辞)。 6. 忌内容失真:比如编造美丽的谎言。 7. 忌为新而新:如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8. 忌写成诗歌(最好不写)。 9. 写 500字的学生得分很低,一般在 700--800之间)。 10. 忌书写潦草,卷面不整 (卷面 5分重点体现在作文上)。 着重强调:加强写字训练,提高中考作文成绩! 中考语文,有条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复习十分关键。

虽然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广博而庞杂,但是也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 一定的技巧、规律,同学们定会事半功倍。

规律可找、可循,只要

第五篇:2014年安徽中考信息(语文)

2014年安徽中考信息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注:不变

二、考试形式

1.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试卷结构:

(1)内容分布

语文积累约占15%

阅读约占37%

写作约占40%

语文综合运用约占8%

(2)难度系数

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之比为6:3:1

注:不变

三、具体变化

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考纲要求背诵的课目增加了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外名著阅读要求篇目也没有变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密室逃脱2攻略范文下一篇:爱弥尔公司简介范文